由路跑馬拉松轉向山地馬拉松要注意什麼?
在路跑比賽越來越盛行的今天,大家都對自己的成績滿意嗎?有人「在跑道上速度還可以,到了馬路上卻跑不快了」,當然也有相反的人。
在跑道上跑力相同的兩個人,在公路上,卻有明顯的差異。究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
作為外部的因素,有諸如「路面硬度」,「上坡下坡」、「路面的凹凸不平」、「轉彎的角度(有時需要折回)」、「風」等等。內在的因素(如身體能力、體能),因為有海拔差和風等原因,影響了氧氣攝取能力和肌肉力量等。但是僅僅是環境變了,畢竟一個人的腳力是不變的,在這些因素中,動作(跑姿)和肌肉力量起了主導作用。
路跑有堅硬的瀝青,凹凸的路面,上坡,逆風,急轉彎等等,整體上難度要比跑道大。如果上述條件中有若干個聚齊,那就需要更加強大跑步能力。
作為題外話,如果是頂風的情況下,除了跑力,一般認為大體重比較有利。這裡不是說「胖」的意思。不過,逆風的話,比起瘦的人來說,大體重的選手會更強大。
良好的跑姿和著地,可以在路跑時更容易發揮自己的實力。本文討論在路跑時,最有特徵的上下坡的跑法。
上坡:
通過腳踩踏地面,產生推力。上坡路面向上傾斜,步幅容易被迫變小。上坡要點是:身體要比平路更前傾,感覺上把肚臍推向前面斜下方。積極地使用膝關節的伸展,以及骨盆的作用。
●上身前傾,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重力來產生前進的動力。
●踩踏地面的同時,伸展膝關節。用自地面的反作用力來前進。
●正確運動骨盆,使用腰部肌肉,即使不跳也能自然地伸長步幅。
如果只有用腿腳的力量來跑的話,需要沿著坡,邊跳躍邊向上前進。這樣非常容易疲勞,很痛苦。所以要學會用「體干跑」。
在上坡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強烈地把意識放在自己提起的那條腿上,請盡量減少這個意識。那是因為,在踩踏路面時想著抬腿的話,換腿的時點會提前,導致節奏變亂;還會帶來身體的後傾動作。
此外,在腰部運動之前,提前抬起膝蓋的話,會導致腰(骨盆)的動作變小。膝蓋先抬起來腰的動作就停止了。有意識地抬腿,不僅妨礙骨盆的正常運動,在抬腿時還必須加上額外的肌力。也不要刻意想著提高步頻,那隻會讓體力更容易消耗。(通常來說,步頻跑法需要更多的體力。換個不同的說法,也就是更容易疲勞。)
注意:踏地的腿要用力,而向前邁出的腿要放鬆。
上坡時的擺臂也是重要的環節。上坡時擺臂的要點:放鬆肩部,方向向上。要從下面向斜上方擺動手臂,這樣前腿變得容易抬高,帶動身體一起向前運動。這時,與跳躍動作時的手臂相似。
上坡,是步頻跑法好?還是步幅跑法好呢?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步幅跑法看上去動作很大,貌似也很消耗體力。其實,除非過度使用腳踝進行跳躍,一般並不用很多力量。這當然要基於合適的跑姿上說的,著地/重心移動/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連動……。在上坡的時候,如果能很好地駕馭步幅跑法,能提高跑步的成績。但是如果你的肌肉不夠強大,勉強擴大步幅,自然會加速疲勞,平時訓練尚可,比賽時絕不推薦。
整理一下上坡跑的留意點:
〇視線放在前方5米左右
〇落地腿用力踩踏地面
〇邁出的腿要放鬆
〇前後擺臂
〇肩胛骨帶動擺臂(不是肩膀晃動,是肩胛骨內部的扭轉動作)
〇身體前傾(受傾斜度和步幅的影響)
〇使用核心肌肉
下坡:
如果說上坡是對抗重力,那麼下坡就是利用重力。平地跑時的衝擊力是體重的3倍,而下坡時的衝擊力是體重的5倍。
下坡如果放任重力跑下去,速度會越來越快,享受速度帶來的快感卻是很危險的,會導致步幅過大,失去對速度的控制,當腿腳跟不上了容易摔倒。而要剎住速度,身體就會後傾,而且還會腳後跟著地,那麼大腿四頭肌所承受的衝擊就會增大。所以,下坡的重點在於「如何與重力和睦相處,高效地利用重力」。
另外,下坡時,身體重心容易下降,隨著下行的慣性,帶來著地時膝蓋的往前突出。為了控制膝蓋不要過度前屈,需要控制重心不要下降。把意識放在髖關節上。
下坡為了殺掉一些速度,只能前掌先著地。前掌著地之後,不要直接蹬地抬起,迅速使用腳後跟輕觸地面之後再抬起;或者用全掌著地跑。下坡絕對不要後掌先著地,雖然也能降速,但那會給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肉帶來過多的負荷。
注意不要抬頭,不要讓視線朝上,不要後仰,要收下巴,視線放在前方10米左右,不要看的太近也不要太遠,不要讓步幅太大,要保持身體前傾,有意識地提高步頻,臀部/大腿用力,把衝擊力減小到最少。
下坡的要點是:
〇姿勢適度前傾
〇控制步幅不要大
〇提高步頻
〇在重心下方落地,臀部和大腿成直線
〇放鬆肩部,加快擺臂(往後擺的手臂立馬還原,擺臂過大不利於提高頻率)
練習下坡時,可以在胸前放張報紙往坡下跑。為了保證報紙不飛掉,需要保持身體稍稍前傾。感覺像個風箏一樣。
結束語
上坡時呼吸急促心率高,可以用來鍛煉心肺功能,鍛煉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小腿的腓腸肌/比目魚肌。下坡時,可以用來鍛煉臀部肌肉,大腿後側的股二頭肌/腘繩肌,小腿的脛骨前肌。請在平時的訓練中組合上下坡訓練。
影響跑步的因素很多,作為對策,不外乎「改善跑姿」和「提高肌肉力量」。實踐出真知,在有上下坡度的路線跑,對於改善跑姿和提高肌肉力量,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受傷的風險也較高,所以時刻要注意自己的跑姿。
本文為悅跑圈專欄作者【跑者阿飛】原創稿件。
偶爾搜到這個問題,試著寫一點,同時期待大神的回復。
健身跑,十公里,半馬,全馬,山地馬,百公里越野,環某山百英里跑,巨人跑等等等等,這是一個階梯,探索人類極限的階梯。越來越多的人爬上某個階,然後便仰望著下一階。
我的大概情況:跑齡四年多一點,目前跑了八個馬拉松,最好成績312,現在維持在330左右,第一個山馬就是昨天的杭州山地馬拉松,737完賽。
從路跑到山地,有這麼幾個不同,純粹是昨天跑山的血淚總結:
1 身體動作不同。路跑基本在水平面上運動,山地需要爬升和速降,腿部肌肉以及核心肌肉群的發力時機及動作都不一樣,需要平時多做針對訓練,否則就像我,這次累計爬升2500米,爬爬不快,降不敢降,肌肉都抽筋了還趕不上女生。
2 賽道輔助不同。路跑賽有補給點,有觀眾,有沿路安保,有救援,有收容車。山地呢?除了岔路口的志願者,五六個CP點的工作人員,和一兩個補給點,就只有你自己。水要自己背,吃的自己帶,連退賽你都要找到有人的地方自己坐車回終點。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可想而知。因此,賽程計劃一定要做好,否則補給用光,基本就離退賽不遠了。
3 裝備不同。路跑最多一背心,一褲衩,一雙鞋足矣。山地則不同,手杖,手套,綁腿,越野鞋,水袋,水壺,基本上都要帶。裝備多意味著負重大,意味著消耗大。相應的,在對手杖的使用上就要加強訓練,否則會拖累你。
4 環境不同。路跑就是馬路加一點隧橋。山地則包含了叢林,灌木,溪流,碎石,階梯,泥濘,你能想到的路都會出現,再加上如果下雨或者極端的大風天氣,你都要考慮並妥善處理。鞋要防水防石子,手套要放刺,衣服要速干。這些沒有經驗的積累你永遠不知道如何處理。
痛並快樂著,跑步的真諦,山地尤甚。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晨跑的習慣?
※如何拍出好看的馬拉松照片?
※半馬和全馬的差距有多大?
※參加2016秦皇島馬拉松是一種什麼體驗?
※中長跑以後,腿很酸屬於正常現象嗎?
TAG: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