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拍電影、電視劇選演員是怎樣一個過程?

是導演或製片直接聯繫,還是要有試鏡什麼的,試鏡又是怎樣一個流程呢?有沒有選角導演這麼個職位?


其實早在劇本階段,選角就已經開始了。每個角色,在編劇的腦子裡一定都有一個對應的演員形象作為參照。或者,導演、製片方提供幾個有可能的演員給到編劇,會對編劇在劇本寫作的階段,和大家對最終的人物想像更貼近。畢竟,演員的選擇受制於很多客觀的因素,而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即便是飾演同一個角色,也是千姿百態的。有的項目,還會因為最初的角色和最終的演員無法很好的匹配,而按照演員修改調整劇本。作為導演,在現場根據演員當時的狀態及時做出調整,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能力。因為最終觀眾不會管你中間發生了什麼,他們只有一個簡單粗暴的要求:好看。得想辦法讓觀眾接受並信服這個角色。

在經過劇本階段,針對從編劇心裡長出來的人物經過反覆討論過後,劇本有了初稿,選角導演(不是所有國內的劇組都有特別同意的規範,也有叫演員統籌,也有叫演員副導演)就要根據這些角色聯繫主要演員了。通常會要根據演員們的片酬、檔期、受歡迎程度,搭配至少三種以上的組合方案。然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導演和演員見面。這個見面不是試鏡,是一個相對放鬆的狀態。我很重視這個環節,也很重視演員給我的第一印象。見面的過程,就是聊天,什麼都聊,我會盡量根據不同演員的狀態和性格去誘導他。這是我了解演員的方式,我想要了解最真實放鬆狀態下的這個人。每個人都有性格標籤,你是什麼樣的人,其實某些程度上取決了你作為演員時更適合飾演什麼樣的角色。《畫江湖之不良人》中的每一個主要演員,都經過了這樣的溝通。雖然我想讓觀眾對這些動漫角色從外形上認同,但首先,要先讓我從內心裡認同這個演員。選角是一方面,導演對演員在現場的調整也是很重要的,我很擅長現場調控演員,但首先我必須真正接受這個演員,才有可能發掘到演員最真實的一面中,屬於這個角色的氣質,或者是碰撞出來的火花。

至於如何能做出判斷,我認為這個是很感性的一個東西。套用上次在北大做活動的時候,我們《畫江湖之不良人》原動畫片及真人劇的配音老師趙毅的一句話:不要問我為什麼會配音,我也不知道,這個就和我會騎自行車一樣,沒有什麼原因。哈哈哈哈哈 我想說,對人的敏銳、準確判斷,是作為導演的一個基本要求吧。

關於試鏡,一般會是選角導演篩選演員時的一個資料儲備,其實是對基本演技的一個考核。有的時候一個性格內向的乖乖女,普通見面可能沒有辦法感受到她飾演冷血殺手的感覺。但如果導演足夠了解一個演員的話,也不完全依賴於這個步驟,每個導演的工作習慣和方式不一樣吧。比如王瀧正,是我和王偉在街邊擼串時瞎聊,忽然一拍即合決定讓他演上官雲闕。所有人的反應都是:先都是瞪大眼倒吸一口氣,三秒之後,開懷大笑:我靠,可以哎! 事實證明,真的很可以。因為我們之前在拍戲的過程中,包括後來殺青之後,都有很多密切的交流,我知道他一定能演的了。演技是我挑選演員的唯一標準,但每個演員的本質會決定他更適合詮釋導演想要的哪種感覺的角色。包括傾國傾城這兩個演員,當我們決定一定要找姑娘來演的時候,基本就確定了一個基礎,一定不能真丑,得可愛,讓觀眾每次看到他們都很開心,是很喜感的角色,但不是丑角。

再有就是試妝的過程。有的角色,在上妝之後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必須要考慮到觀眾在第一眼看到這個角色時的感覺是否正確,造型會要根據最終的呈現效果和導演的想法,來做調整。

經過大致這麼幾個階段,常規情況下就完成了對一個角色的選定。但我可以告訴大家,基本上每個項目都不可能像以上所說的那樣順利。


山影:把手伸出來——好看就簽約


如果是新人,或者想當藝人,建議上選演員網詳細的了解進組內容。


我邪惡了……還以為問得是潛規則演員的事……


推薦閱讀: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為何對「好萊塢最受歡迎的編劇領袖」羅伯特?麥基不屑一顧?
拍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是怎樣的狀態?
你們真的覺得《刺客聶隱娘》好看么?
如何看待喬任梁去世後,網友對楊文軍、車徑行等人的指責,他們是否對這件事負有責任?
劇組真的是個很勢利的地方嗎?

TAG:電影 | 電視劇 | 導演 | 演員 | 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