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是歷史上的一個例外么?

自古以來,打仗都是打的經濟,南宋能頂那麼久,不就是有錢么。但是蒙古帝國算個異數么?


對於蒙古帝國,大多數人都有兩個明顯的誤解。正是這些誤解的存在,才導致我們看來蒙古能打敗強大的金宋簡直是奇蹟。但是只要戳破了這兩個誤解,再加上當時很多的客觀因素,蒙古的所向披靡簡直是必然的。
第一個是蒙古人政治不如宋金等漢人政權。在我看來,政治能力強弱體現在一個體系能否有效調動所控制下的有物質和非物質力量。可以看到的是,宋金在這方面跟蒙古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物質上蒙古人能把每一分錢用到戰場上,而宋金因為各種原因,既擠不出多少資源供給作戰,又無法把所有的資源有效地投送到戰場上。所以看似宋金比蒙古強大,但是在力量的使用效率上宋金就被拉開了距離。
第二個是蒙古人經濟不如宋金等漢人政權。這其實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方面,蒙古帝國實際上用了一套非常先進的經濟體系來支撐他們的帝國,中國一直看不懂這一套體系,才會覺得它落後。實際上當年蒙古人用的,就是後來英荷甚至今天的美國執行的海洋商業經濟體系。蒙古雖然沒有海洋,但是他們經濟政治和軍事的運作形式與近現代的海洋國家如出一轍。
我們可能很奇怪,蒙古人為什麼那麼願意往外打。其實蒙古帝國不斷擴張,並不是因為他們有無窮的征服欲養,而是他們的邏輯與海洋國家是一樣的,儘可能地去控制商路。而當時最大的商路,就是絲綢之路。實際上,蒙古人的攻勢,都是順著絲綢之路一路向前打的。
控制商路,那麼國家體系就算本身不主生產,也一樣能通過商業行為來積累經濟力量。相比中國傳統輕視商人,蒙古人則把商人和能創造商業利益的工匠放到很高的位置上,與之合作。所以可以想像,無論阿拉伯也好,花剌子模也好,十字軍也好,哪怕是漢人也好,只要是商人,都打心眼裡親蒙古。商人階層與蒙古帝國的利益關係遠超這些人的愛國熱情,於是我們就會看到,蒙古帝國的鐵蹄周圍有無數的商人為其鋪路。商人階層希望蒙古人贏下一個大大的世界,這樣他們的商路就能暢通無阻,他們也能從戰爭和戰後獲得利益。
實際上蒙古帝國打仗跟後來的大英帝國是一個路數,戰前先用商人進行滲透,收集情報並儘可能把當地的利益集團策反;戰後則用商人階層直接在當地組織新秩序,通過商業網直接對作戰部隊進行補給。有商人階層的支持,蒙古帝國可以有效地調動各地區的資源來進攻一個點。所以我們看到襄陽的戰場上有來自阿拉伯的回回炮,而阿拉伯地區我們也能看到郭侃帶來的漢人炮兵部隊。商人階層與蒙古帝國的政權合二為一,才造就了蒙古帝國所向披靡的神話。


歷史上游牧文明打農耕文明就是常態,農耕文明一般處於被動的戰爭狀態。有層出不窮落後的游牧部落打敗先進的農耕文明的案例。上古時代游牧雅利安人入侵各個文明成功,羅馬帝國被野蠻日耳曼滅,印度就一直被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不斷,中國歷史某種意義就是一部抵抗北方游牧的歷史。宏觀上看大致有這麼3個時期的游牧民族入侵高潮:第一次開始於公元前2千紀初葉到公元前6百年,主要是雅利安人入侵各個文明區。第二次是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後4世紀的匈奴人南方和西方推進,特別是匈奴向西推進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各個游牧部落主動或被動的入侵東西方農耕文明區。第三次高潮開始於公元11世紀,主要是突厥和蒙古,特別是後起的開掛蒙古橫掃東西方。好像有些跑題了......戰爭一開始游牧和農耕的武力形態就是不對等的,游牧民族全民皆兵,打生下就是騎兵苗子,組織起來打農耕文明,N次試探總有成功。農耕文明處於被動防禦反擊,反擊還不一定找的到人家主力。


我覺得兩方科技樹不一樣不能把游牧民族的生產力換算成農耕文明的生產力來對比,毫無意義嘛。你像產值裡面大量奢侈品啊啥的都無助於軍事,而農耕文明農業生產供養的人口跟游牧民族放牧出來的人口戰鬥力根本不一樣。此外雙方戰略戰術區別太大,打仗打的是經濟這句話的前提應該是雙方戰爭技術和思想差不多。


打的是經濟,只是看到的表象。經濟的意思是能轉化為戰爭力量的經濟。蒙古看似窮,其實他們所有的財產,馬匹,武器,生活用品,財寶都可以轉化為戰爭力量。 100的財富輸出85的軍力。宋朝可能有1000的財富,但是城市造的再好,綾羅綢緞再多,轉化為戰爭力量可能也就100。再加上蒙古是騎兵,宋軍可能還要分散鎮守,實際在局部戰役中軍力的對壘可能是軍力30對10.這樣真沒法打。


所以濛古帝國時間不算長,元更是,題主我覺得你混淆概念了。南宋並不需要靠打仗來建國,它只需要不輸的太快就行了,而在冷兵器時代,建立一個國家靠的是金戈鐵馬。
不要說汗哥是馬上得天下,誰不是呢?劉邦不是還是劉秀不是?朱元璋不是還是朱棣不是?完顏阿骨打不是還是努爾哈赤不是?兵強馬壯才是王道。
建國跟治國是不一樣的,建國靠武力,治國靠人文靠經濟


沒玩過魔獸吧 一看科技 二看經濟 三看操作 在沒有科技代差的情況下攻防領先一些優勢能有多大


戰爭勝負是個綜合結果,根基是經濟和生產力的問題,尤其是進入對峙和消耗戰的時候,經濟因素的關鍵性就暴露出來了。蒙古起家的時候的策略是連宋抗遼,擊斃遼國後才轉過頭對付宋,當時已經據有江北,經濟並不差,且南宋內部也並不太平,社會矛盾重重。
但是不能把所有的問題就看成是經濟條件,三國曹操VS袁紹,後者經濟佔優,結果別滅,明朝朱棣起亂,對陣兩邊經濟實力不能比,結果大家都知道。
不能死讀書啊


不能說打仗打的就是經濟,確切的說,應該打的是資源或者說資本,爭奪的也是這些。南宋的經濟財富和農業商貿是他的資本,蒙古的馬匹、草場、全民皆兵的兵源儲備是他們的資本。所以你不能說南宋的基礎就一定比蒙古雄厚,至少南宋國土不大,還缺產馬地。而且蒙古通過戰爭擴張和掠奪,他們的物質和技術文化都是在逐漸增強的,人家西征回來就帶來了回回炮和色目兵,加上本來就比南宋牛逼的重輕騎兵,其實真正底子弱的反而是南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全身覆甲的歐洲中世紀騎兵會被蒙古騎兵打敗?
如何看待「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兵分為二」的評價?
為什麼美國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電影《蒙古王》里影片後期出現的雙刃騎兵敢死隊在歷史上真的存在么?
蒙古崛起的時候如果碰到的是全據長城防線的大一統中原王朝會如何?

TAG:歷史 | 經濟 | 戰爭 | 蒙古國家 | 成吉思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