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不再「談癌色變」,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我在另一個回答中(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13665/answer/13687950),提到了一些基本的分類:
誘發癌症的條件,有外源的,也有內源的。比如我們受日晒,紫外線誘發 DNA 複製錯誤,是物理因素。食物/環境中的癌症誘變劑,是化學因素。肝炎,是病毒因素。這三個,是主要的誘發基因變異,走向癌症的外源因素。
具體到不同的癌症,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環境,癌症的發病機理都不盡相同,無法用一個最主要原因來總結。
比如,在 SEER 網站上(http://seer.cancer.gov/statfacts/) 可以查到在美國幾十種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等信息,SEER 的數據是基於超過 1/4 的美國人得出的,應該是很靠譜的。
在皮膚癌上,白人男女分別是每年十萬人中有 34.5 和 21.3,而亞裔只有 2.5 和 2.1。
而在胃癌上,白人男女分別是 9.3 和 4.4,亞裔卻有 16.4 和 9.9。
前者據信,是白人的皮膚白,在日晒下容易誘發皮膚癌變。而後者據認為,是亞裔的飲食中,腌制食品過多,容易誘發癌症,證明是亞裔移民的後代在飲食逐漸西化後,胃癌的比例就相差無幾了。
所以在癌症的成因上,也要就事論事的分析。
先說內源的。
所謂內源,就是癌症是因為細胞自身分裂時產生了複製錯誤,久而久之,錯誤積累了起來,形成了癌變。這種過程是純運氣,也無辦法。由於 DNA 變異雖然機率微小,卻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時候就是一個個獨立隨機事件累加,一般在年老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認命。這也是最常見的癌症起因。
因為癌症既然是一種基因疾病,就有可能有遺傳。所謂遺傳,不是遺傳病,而是說,形成特定癌症的某些變異,有人先天就已經擁有,還能遺傳下去。只有了這種變 異,並不會馬上得癌症,但因為走向癌症的路,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兩步,癌症成功需要的變異門坎就低了,我們就說這些人有家族病史,這跟有人有家族心臟病 史,一家子糖尿病,祖傳偏頭痛這樣的事差不多。
最常見的,也是最著名的,是兩種乳腺癌的抑癌基因,BRCA1 和 BRCA2 發生了變異(這兩個基因就是在研究乳腺癌時被發現的,所以這名字,就是乳腺癌 1/2 [breast cancer 1/2])。攜帶變異基因的機率,在普通人中是 500 到 1000 分之 1。如果 BRCA1 有一個出現了缺失變異,在 70 歲以前,得乳腺癌的機率是 50-65%,得卵巢癌的機率是 35%-46%,而如果缺失發生在 BRCA2 上,機率則是 40%-57% 和 13-23%。所以現在已經有些西方婦女在年輕時就查此基因(尤其是家裡有乳腺癌病史的化),一旦發現是變異基因,就會做切除手術。
另一個比較常見的變異基因,是 APC 基因變異。這種變異的機率在 5000-10000 分之一,在西方人中較常見。APC 是負責大腸內膜表面細胞死亡的,有這種變異的,會出現大量的腸息肉,容易誘發大腸癌。雖然只有 1% 的大腸癌是這種人,但據研究,90% 的大腸癌中,APC 都發生了後天的失活變異。
大部分情況你不可能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攜帶了某種致癌基因變異,對大部分癌症,也沒有找到有決定性作用的變異。所以也只能根據自己的直系親屬的病史來估計,自己留個心眼。
再說外源的。
物理因素,主要是指紫外線,輻射這樣的,另外,因為石棉會引發胸腹膜間皮瘤(Mesothelioma),也通常被認為是物理因素。
最早發現放射線致癌,是 X 光技術剛剛出現時,經常和放射性儀器接觸的人很多得了皮膚癌,後來,放射科的很多醫生也得了白血病。在廣島和長崎原子彈後,跟蹤研究發現,不僅是長期和高 劑量輻射接觸的人,被低劑量照射的人得癌症的機率也會増高。最常見的是血液癌症。這是因為造血細胞一直處於分裂造血過程中,在輻射後,修復機制往往不能及 時修復 DNA 損傷,造成 DNA 變異被複制保留了下來。另外血液中的癌變不像腫瘤,而是能很快的反映出來,可以在早期就被發現。一般來說,白血病在輻射事件發生後兩年開始出現,在 4-8 年內達到高峰,以後會下降。而因輻射誘發的腫瘤則要有至少 5-10 年的潛伏期,多則可以超過 20 年。
至於紫外線,上面也提到了,是造成皮膚癌的重要因素。比如最近有調查說,白人男性中,左臂得皮膚癌的機率略高,據推測,可能是因為開車上下班時,左臂靠窗,受太陽照射更多的緣故。
化學因素。
這個可能是我們最熟悉的了。因為吸煙是最常見的致癌因素。雖然尼古丁自己不致癌,但煙草中有其它幾十種致癌物。
美國的煙民比例是 21%,中國是 29%。美國的抽煙人數在二戰時因為香煙是標準配給而迅速増加,結果三十年後的七零年代,肺癌人數激増。現在在美國,雖然吸煙者數量已經下降,因吸煙直接 或間接造成的癌症新病例依然排名第三,而死亡人數則高居第一,佔全部癌症的 1/3。
吸煙導致的最主要癌症是肺癌,有 9 成肺癌是因為吸煙。
除此之外,吸煙還能誘發心血管疾病,和許多其它癌症,比如口腔癌,膀胱癌(口腔,肺,血管,膀腔,其實是從上至下煙草中的致癌物在體內從被吸收到被排出的主 要步驟,所以致癌物所到之處,處處留下到此一游的證據)。而且,據研究,吸煙者如果同時酗酒的話,則對加速致癌有奇效。
除了煙草,其它還有很多化合物可以致癌。比如上面提到了腌制食品易誘發胃癌在內的諸多腺癌。像苯這樣的化合物,則易誘發白血病。
由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直接接觸到大量的此類化合物,所以這樣誘發的癌症就常發生在一些特定職業里。比如掃煙囪的就容易得睾丸癌;做橡膠的容易得腺癌;生產 PVC 產品的,易得肝癌,血管肉瘤(hemangiosarcoma);造傢具的,製鞋的,就易得鱗狀上皮細胞癌;而生產煤氣的,還有配製可卡因類毒品的,這些腺癌和上皮細胞癌都逃不了。
病毒和感染
據研究,急性的炎症對癌症大多有抑制作用,但是慢性的長期炎症,卻有可能誘發癌症。
最常見的,是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攜帶者中,相當一部分會得慢性肝炎,肝炎會通過肝硬化的形式發展成肝癌。丙型肝炎中,有20%會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後,又 會以每年 1-5% 的速度形成肝癌。從病毒感染到變成肝癌,這個過程往往要經過 20-30 年的發展。據分析,肝炎病毒自己不致癌,但是它會大量殺死肝細胞,造成肝細胞過度分裂誘發癌症。另外,我們現在也知道,像黃曲霉素或酒精這些有誘發癌症能 力,對肝不好的物質,在遇到乙肝病毒的情況下,致癌程度會大大加強。
其它的,比如因為細毒感染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會誘發前列腺癌。這是美國發病率第二名的癌症。
最後,是飲食和生活習慣對癌症的影響。估計這也是普通老百性最關心的,就是吃什麼能防癌,什麼會致癌。
很遺憾的是,現在對這方面的研究里,肯定的結果不多。
最明確的結果是,過量飲酒會誘發癌症。
另一個幾無疑議的結論是,吃的太多,運動太少的人得癌症的機率增加。少運動的人易得乳腺癌,大腸癌。而肥胖者,除了這兩兒,還有食道癌,各種腺癌,腎癌,絕經後子宮內膜癌等等諸多癌症。唯一可以寬心的,或許就是肺癌跟這些事兒好像沒啥關係。
最後一個相對比較被接受的結論是,吃紅肉太多的人易得癌症,比如日本戰後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大腸癌比例上升了 2.5 倍。這個相關係數已經在多個不同地區的研究中被肯定,高達 0.8-0.9。但這還不能確定其間的因果關係。比如吃肉多的人一般也比較胖,運動較少,所以這結果可能不是直接的相互作用產生的。
最後,讓大家失望的是,還沒有什麼可以防癌的食品被發現。
一般認為,因為很多癌變,比如化學癌變,是致癌物和 DNA 產生了加合物,讓複製出錯。消除這種加合靠得是抗氧化物。所以那些所謂的富含抗氧化物的食品,比如某些水果什麼的,就被認為是可以防癌的。可惜現在的實驗結果不能證明真有什麼有意義的效果。
不過,一般的建議,還是
- 不抽煙少喝酒
- 多運動保持體重
- 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糧
- 少吃紅肉,多吃魚,豆類和堅果
不是說這樣就多防癌了,而是它們能提高你的生活質量,減少得其它常見病的機率。畢竟,癌症大部分時候,是你能得的最後一種病了。上面說的這麼多致癌因素,它們大多更會讓你得許多其它的疾病,而這些病,一樣能讓你活得不自在,一樣能要你的命。
鄰居家養了只小狗,有一天我太太沖著它汪汪的叫,小狗也沖著她叫了兩聲,於是她很得意的說:「你看,我學狗叫學的多像,它都在和我交流了。」而就在幾天前,同樣的小狗,我太太同樣的聲音沖著它叫,它只是看了一眼扭頭跑開了。當時我太太說:「你看,我學狗叫學的多像,都能直接把真的小狗嚇跑。」
所以,在解釋很多事情「原因」的時候,可能真的因果關係並不是那樣的,我們只是在編個故事自圓其說罷了。
我們對於因果聯繫的理解,更習慣於「打開開關,燈就亮了」這樣簡單直接的表現,所以當有結果出現時,就更喜歡尋找那個簡單直接的原因。但是,一種疾病發生的原因非常複雜,所以,為了盡量減少這種「自圓其說」的解釋,我們更多的是在尋找一些「危險因素」。就是說,當存在某種情況的時候,發生疾病的風險增高了,那麼這種情況就是這種疾病的一個危險因素,也就可以理解為某種程度上的原因。
這麼說可能還是比較難理解。打個比方,本來在我們口口相傳的年代,一條消息會以某種速度在人群中傳播,短時間內的傳播範圍也是一定的。突然有一天,出現了一種叫做微博的東西,通過這個東西,一條消息可以更快速度的在人群中傳播,而且某個人發出的消息,可以在短時間內被非常多的人知道。
於是,微博就成為了消息傳播速度和廣度的「危險因素」。
但並不是說只要消息上了微博,就一定可以很快的傳播,可以傳播的很廣。比如說如果你的粉絲數很少,你發出的消息可能依然無人問津。雖然這是一個可以向上億人傳播消息的平台,但是對於你的消息,可能僅僅只被兩三個人看到。事實上,可能大多數人在微博上,都是這種情況。你只是有一種「消息可以很快擴散的可能性」罷了。
所以,即使是存在「危險因素」,也不見得就一定在你身上發生。
那麼哪些人的消息更容易傳播呢?我們發現,粉絲數多的人,他發出的消息更容易傳得快傳得廣。於是,在微博這個「危險因素」中,「粉絲數」多的人,成為了一種「易感人群」。
但是,並非所有粉絲多的大V發出的消息,傳播都是一樣的快,一樣的廣,這裡面還有些影響因素,比如粉絲的質量,甚至有些人其實是買的殭屍粉,讓我們產生了錯覺。同時,同一個人發出的不同消息,傳播情況也不一樣,這又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別人對這個消息的關心程度,或者你發布的時間早晚,等等。
所以,即使是「易感人群」,每個人的表現也會各不相同。
這就是影響一種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的複雜性。
現在可以說癌症了。其實,「瘋傳的消息」和「瘋長的腫瘤」還是有幾分相似的。
影響癌症發生的「危險因素」無非是「外因」和「內因」,也就是所謂的「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
所謂環境因素,可以理解為各種各樣的所謂「致癌物」。而事實上,「致癌物」的叫法並不科學,因為這些東西並不是100%肯定將導致癌症。而且,致癌物也要分等級,就好像不同的傳播平台,微博和人人網,一條消息可以大範圍傳播的可能性就不同,它們的「致癌等級」也就不同。
詳細的可以看這裡:到底有哪些是真的致癌物? - 丁香醫生 - 知乎專欄
就像前面提到的,即使存在危險因素,即使你接觸過致癌物,也不代表你一定會得癌症,還有一些其他影響因素。比如你自身的基因,也就是說你是不是一個粉絲數很多的大V。
對於一些大V,即使沒有微博平台,他們的消息也可以很快很廣的傳播。同樣的,對於一些癌症的易患人群,即使沒有接觸致癌物,也很容易得癌症。所以,安吉麗娜朱莉就切除了卵巢和乳房。
當然,就好像不同的消息在傳播過程中效果也不一樣,也不是說所有人得所有癌症的風險都是一樣的,不同的癌症,它們相應的致癌物和易患人群也都各不相同。
因此,籠統的說「癌症形成的主要原因」,確實非常難回答。
比如說宮頸癌的發病原因99%是HPV感染,這時候如果有一種疫苗可以預防HPV感染,確實是可以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的。但是目前來看,類似這樣的成果還非常有限,大多數的癌症發病原因並不清楚,也就很難做到通過醫學干預來達到有效預防的目的。
其實,關於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大家並非不知道,比如營養均衡飲食,適當運動,戒煙,等等。不是說這些健康建議沒用,而是說真正做到的話,確實很難。所以才會讓人希望有更加「精準」的「健康捷徑」。
不好意思,可能又讓您失望了。
我們身邊的癌症患者越來越多了,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因這個疾病而陷入了泥沼。患上這個疾病,砸鍋賣鐵地治療,或者放棄,不管是對患者還是家屬都是一個問題。今天我們想去探索一個問題是:癌症為何發生,癌症真的是 一個概率事件嗎?
首先解釋下「癌症」的概念:
1、癌症:也就是惡性腫瘤,是人身上的細胞在DNA水平上發生改變(突變),導致失去了正常的生長和增殖的調控能力。只要有癌症,就一定存在基因突變。只是可能部分是存在於DNA的甲基化修飾等,目前發現跟癌症相關的基因有幾百個,也有說法是1000多個,但是目前直接和靶向用藥相關的基因只有幾十個。
2、細胞和細胞分裂,細胞是組成人體的基本功能單位,人有無數個細胞組成,具體數字隨年齡而不同。細胞會不斷分裂成為兩個,替代老舊細胞的凋亡,維持基本的數目。什麼時候分裂,分裂成幾個的調控很關鍵,癌症就是這裡出了問題。
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已經意識到整個生命過程中,人體的某些組織器官很容易患癌症(如肺部),而某些器官則不易患癌症。比如人一生肺診斷為腫瘤的風險概率是6.9%,甲狀腺是1.08%,腦和神經系統的風險是0.6%,盆骨的患癌風險是0.003%,而喉軟骨的風險是0.00072%。它們之間患癌症的概率幾乎相差了百萬倍,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差別呢?
很容易想到的是環境致癌物,如吸煙、酒精、HPV病毒感染等等,但是這些並不能完全解釋得通。如消化系統的腫瘤風險,食管在一生被診斷為癌症的概率是0.51%,大腸癌是4.82%,小腸癌是0.20%,胃癌是0.86%。要知道食物經過消化道時,這些組織器官是暴露於同一環境,為何它們患癌的概率不同。另外小腸患癌的風險概率比腦和神經系統低了3倍,但是小腸上皮細胞經常暴露於環境誘變劑,而腦卻被血腦屏障保護的好好的。
另外一個致癌因素是天生遺傳了癌症易感基因,但是這隻占所有癌症的5%-10%,而且即便是攜帶某個患癌的易感基因,為何它們只容易在某些組織器官引發癌症?如APC基因突變影響了大腸和小腸的患癌風險,但是攜帶者(FAP綜合征)在大腸患癌的概率遠遠大多於小腸。另外舉一個BRCA1和BRCA2的列例子,攜帶突變的人是全身的細胞都存在這兩個基因突變,但是為何乳腺癌、卵巢癌患癌的風險最易受這兩個基因影響呢?
假如環境暴露和遺傳易感基因不能解釋不同組織器官患癌的風險?那麼該怎麼解釋的通呢,一篇刊登在國際頂級雜誌的論文認為是「運氣」,或者是細胞分裂次數太多了,恰好趕上了這麼件倒霉的事兒。我們人體是有不同的器官組成,器官又是有很多很多的細胞組成,這些細胞是有生命周期的,它們一段時間後就會自動凋亡,然後又有新的細胞替代它們。為了維持一個組織器官的功能,有那麼一群專職分裂產生新細胞的細胞(它們也叫幹細胞)。研究者發現,某個人體組織一生患癌的風險與其幹細胞的數量和分裂次數有關。人體組織導致癌症的變異只有三分之一是由環境和遺傳的易感因素引起的。絕大多數是因為「壞的運氣」,也就是人體組織的幹細胞在分裂複製DNA時產生的隨機錯誤。用易於理解的話說:常在河邊走早晚要濕鞋,分裂次數多自然容易產生某些致癌突變,導致了癌症。
人體的組織器官絕大多數的細胞是分化細胞,這些細胞的生命周期很短,也不能分裂產生新細胞。只有很少的幹細胞才具有分裂新細胞的能力。通過將人體某些組織的幹細胞數量、其一生分裂的次數作為橫坐標,把某個組織患癌的風險頻率作為縱坐標,可以看到很強的相關性(0.81),而且這種相關性是橫跨5個數量級,適用於很多類型的癌症。環境和遺傳易感因素與患癌風險概率卻形不成這種相關度。
圖:某些組織幹細胞分裂總次數與一生患癌風險具有強相關性
這一論文發布在媒體引起熱議,即如果癌症的發生僅僅是「運氣不好」,那麼像避免強日光浴、戒掉香煙等並不能阻止癌症發生。如果這樣,還有沒有必要採取什麼措施預防癌症嗎?
為了進一步將環境、遺傳易感基因等因素區分開,研究者做了個模型,將腫瘤區分為兩大類,D-Tumors(與環境致癌物、遺傳的腫瘤易感基因相關),R-Tumors(發生的主要原因歸因於組織幹細胞分裂次數)。並且將一些腫瘤類型進行了分類。
圖:通過隨機(幹細胞複製)因素、環境和遺傳因素對腫瘤的分類
腫瘤的預防,可分為初級預防,包含接種疫苗預防感染、改變生活方式等。還有一種是二級預防,就是通過技術進行早期診斷,在腫瘤沒有發生轉移前發現並切除。研究者認為,對於D-Tumors(環境致癌物和遺傳易感基因),上圖中藍色的柱狀圖表示,這兩種預防措施都有效。但是對於R-Tumors(組織中幹細胞分裂次數導致DNA的突變),上圖的綠色部分,初級預防可能作用不大,只能在二級預防上下功夫。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癌症研究專家Hannun對《科學》雜誌的這一研究嚇了一跳,他認為這一研究是基於幹細胞分裂速率,並且假設它們的分裂是獨立於外界因素的,但實際上往往不是這樣。Hannun教授和同事採用了幾種方法,包含流行病學、與特定癌症相關的基因突變模式,開發出了幾種數學模型,他們歸納出一個不同的結論——僅僅有10%-30%的腫瘤是因為細胞中DNA的隨機突變,絕大多數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物,如有毒的化學物質、放射線等。這一研究發表在國際頂級雜誌《自然》。
腫瘤是由突變導致的,外部的那些致癌物是通過影響和增加基因的突變影響到腫瘤的發生,外部致癌物質導致的DNA的變化通過幹細胞的分裂表現出來。因此腫瘤產生了,這肯定是可以歸因於基因突變。雖然幹細胞分裂次數與某些癌症的風險有相關性,但是這並不能區分出內部和外部的影響。
圖:幹細胞分裂時所累積的基因突變包含著隨機突變、外在致癌物的誘導
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許多癌症發生的絕大部分原因是可歸因於環境暴露。尤其是對於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這兩種癌症的發生頻率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差異化的特點。如西歐的乳腺癌發病頻率是東亞、中非的5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前列腺癌發生頻率是中南亞的25倍。如果移民是從患癌頻率較低的國家去患癌頻率較高的國家,則不久在患癌頻率上也上升了。如下圖,很多腫瘤都可以找到較高的外部風險因素,通過預防和干預,這些腫瘤也是可以預防的。
圖:不同腫瘤外在風險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
基於流行病學、不同癌症基因突變的特徵,研究者建立了多個模型得到的結論是僅僅部分腫瘤的發生可歸因於人體組織器官內幹細胞的分裂次數累積(10-30%)。導致癌症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環境有害物質的暴露、飲食等等,這些因素是可以主動調整加以預防的。
《科學》雜誌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學家Tomasetti後來解釋說:他的研究論文僅僅想去解釋不同類型癌症中患病率的不同,沒有去打算闡明癌症發生的原因,我們也絕對沒有說三分之二的癌症只是內在因素。而且很明顯,環境因素影響了腫瘤的發生。
反方《自然》雜誌研究論文的Hannun告訴BBC新聞:儘管他的研究論文認為環境因素是在癌症的發生扮演重大的角色,但是癌症仍然是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綜合的結果,有時這裡確實存在運氣的成分。
儘管研究者做了解釋,但之前排山倒海的媒體報道還是產生了影響,國外的媒體、「吃瓜群眾」對此似乎也樂於討論。通過兩篇論文翻譯和整理後的結果,以及後續研究者的解釋,最後的結論和建議只有一個:遠離環境致癌物、每天保持積極和樂觀的好心情,這些我們人類能選擇和控制,也是唯一能做的預防癌症的事情。內部那些不可控的運氣因素確實有,只是概率多大的問題,而且不同癌症類型的概率也不一樣。
參考文獻:
1、Tomasetti C, Vogelstein B., Science. 2015 Jan 2;347(6217):78-81.
2、Wu S,et al., Nature. 2016 Jan 7;529(7584):43-7.
3、Learn About Cancer.
癌症,為什麼是一種「基因病」
對於癌症發生的原因,現在其實有一些明確的認識。微生物感染、有毒化學物質、過量電離輻射都會導致癌症的發生,但是,受到感染到最後癌症發生,並不是確定的關係。
如醫學統計中,宮頸癌患者中,HPV感染引起的佔有90%以上,但並不是一旦感染了HPV病毒就會感染宮頸癌,在中國,女性HPV的感染率是10%,這相當於一個學校里,每個女性身邊,可能會有10個人感染,但並不會出現相應比率的宮頸癌患者。
那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癌症的難治癒呢?主流科學家的觀點認為,癌細胞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不受控制地生長」 ,最終擴大、轉移從而影響健康甚至死亡。
一
癌症之所以不受控制地生長,是因為細胞控制生長的基因,也稱「原癌基因」發生了突變,功能大大增強,指揮細胞不接受身體的信號不斷地生長,讓正常的細胞「叛變」,成了癌細胞。
所以癌症的發生,是細胞本身的基因變異導致生長失去調控,因此:癌症,本質是一種「基因病」。
於是,有了大家經常能從新聞中接觸到的信息:抽上幾滴血,或者用幾口唾沫,然後交給相關機構檢測一下基因,就可以預測自己未來患有某種癌症的風險如何,從而做出相應的對策。
二
影響最大的就是「安吉麗娜效應」
2012年,好萊塢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得知自己攜帶了一個叫做BRCA1的基因突變,這個突變會導致她患有乳腺癌的風險增加10倍,在權衡利弊之後,朱莉決定對自己的乳房進行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術。這個新聞很快的吸引了公眾的注意力,隨後在短短的半年內,全球接受乳腺癌基因的女性人數明顯攀升,不少人也採取了類似的預防手段,切除了乳房。這種現象被人稱作「安吉麗娜效應」。
作為女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全球每年有近200萬乳腺癌新增患者,有近60萬患者死於乳腺癌。而乳腺癌的發病和遺傳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特別是BRCA1基因。
正常情況下,這個基因是一個好的基因,它可以通過修復我們體內受到損傷的DNA,從而抑制癌症的發生。然而當這個基因出現特定的突變時,抑癌作用無法正常發揮,於是突變基因攜帶者的患癌風險就會上升。
三
斗瘤君給大家做個解讀基因突變和檢測方面的知識。
(一)什麼是基因?
人體的每個細胞中,擁有著一模一樣的一種物質,叫做DNA,它是人體真正意義上的大腦,無論是消化吸收還是驅寒伴暖,控制這些的信息,都儲存在DNA上,當然,我們生兒育女也是在傳承這些DNA。
而基因呢,它就是DNA分子上的一小段,不過,是很關鍵的部分,它可決定人的生老病死,決定人的高低胖瘦,我們可以認為基因是生命的操縱者和調控者。
基因檢測就是通過獲取來自人體的DNA進行檢測的技術,包括組織、細胞、血液等,然後通過專業的設備對這些DNA進行生物信息讀取和解碼,然後判斷這些基因是否和正常變得不一樣了,也就是是否發生了「突變」,如果發生了,那麼就要注意了,這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了。
(二)基因突變是怎麼回事?
人類的DNA大概有60億個鹼基組成,其中,大概有2萬個左右基因是全人類共享的,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然而,為什麼基因相同,而我們的膚色會有差異,身高體重也會不同?
原因是基因雖然相同,但並不完全一致,只是相似。
基因是一長串內容組成,我們用ATGC這四個字母來表示。
這個時候,X基因仍然是X基因,但是事實上張三和李四已經不一樣了。
而這種現象,在我們人體內屢見不鮮,事實上我們平均每個人都攜帶了超過1000個這樣的變化,我們稱之為突變。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呢?
這是因為我們人體的細胞要複製,一個人從一顆受精卵,只有一個細胞變為一個擁有上千億細胞的成年人,如何實現的?那就是細胞複製,就像大家複印一樣,一變二,二變四……在細胞複製的過程中,DNA也一樣跟隨著複製。
但是,DNA的複製不是百分之百精確的,就像大家很難做到每次考試考100分一樣。最終,這種複製的錯誤就形成了我們的突變。 除了複製錯誤以外,事實上我們生活的環境也存在很多因素造成了DNA的改變。
簡單的可以概括為三大因素:
物理因素:比如紫外線照射,X光照射。
化學因素:比如抽煙,酗酒等都會引起突變的發生
生物因素:比如一些病毒會導致DNA的加工受到影響。
以上多重因素共同發揮作用,導致了突變發生。
基因檢測是檢測什麼?
基因突變廣泛存在,而基因檢測,就是針對基因突變的。
我們每個人都會攜帶很多突變基因,而一些發生在關鍵基因上的突變,可能會讓癌症發生的風險提高,就像朱莉的BRCA1基因突變一樣。
必須指出,這些突變,大部分都是中性的,也就是不好也不壞,當然,也存在一些有益的突變,比如我們人體內有個基因叫APOE,有2,3,4三種基因型,它如果突變成2型的,那麼會讓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下降。
而癌症的發病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體內的DNA發生了突變,如果這種突變不能及時被人體修復,那麼就會導致細胞朝著非正常的方向發展,最終導致了癌症的發生。
(三)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
我們上面提到了突變的廣泛存在,而有些突變是和癌症直接關聯的,由於DNA如此龐大,導致我們每個人都有所不同,所以,我們就要做一個篩查,來看一下到底有哪些不同。
那麼基因檢測有什麼作用呢?
(1)攜帶者篩查
這也是目前很火的一個內容。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會發現一些致病的突變,而這些突變就像定時炸彈一樣存在於我們體內,給我們帶來了風險。
比如除了BRCA1,還有BRCA2,同樣也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風險,據估計低於30歲婦女中超過25%的乳癌患者是由於這兩個基因突變引起的。而絕大多數癌症,如果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那麼治癒還是很有希望的。
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個體攜帶有這種突變,那麼就要提高警惕了。一方面及時關注身體的變化,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癌症體檢篩查,做好預防。通過這樣的手段,可以讓攜帶者因為患癌而引發的損失降到最低。
(2)臨床診斷
很多疾病的癥狀看起來都很像,就像頭暈可能有100多種原因導致,比如血壓,比如感冒,比如腦損傷,還有可能是精神的緣故。這就導致醫生也很難進行鑒別診斷,甚至容易混淆。而一旦發生了誤診,錯誤治療就不說了,耽誤了治療的關鍵時期,那就損失慘重了。
而基因檢測給我們提供了一種便利的措施。比如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前者多發生於年輕人中,尤其是30歲以前,後者則發病年齡較晚,比例也更高。然而科學家們發現,除了上述兩種糖尿病,還存在一種特殊的糖尿病,我們稱之為單基因糖尿病,而大部分情況下,這種糖尿病會被誤診從而延誤治療。有了基因檢測,可以確定這種糖尿病,從而給出正確的治療辦法。
在癌症中,一樣存在類似的情況,比如乳腺癌,在基因檢測上有三個關鍵指標,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基因檢測結果可以分為4類,每一種類型都對應不同的治療辦法。
(3)指導治療
以乳腺癌為例,人表皮生長因子HER2就是一個核心的基因,它一旦突變了就會導致正常的組織癌變,而針對HER2的免疫藥物包括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拉帕替尼片等等。如果遇上了不含有這個基因突變的患者,使用這些藥物就無效了。
(4)藥物反應
目前我們看到的藥物上的指導用量,其實是以人群群體為對象,因此對於大部分人是合適的,但是由於每個人的基因不一樣,結果就導致藥物的效果就有區別了,同樣一個用量,有的人可能剛好,有的人不足,需要額外補充,而有的人可能已經過量了,藥物一旦過量,可能會產生藥物不良反應,從而衍生出一門學科,叫做藥物基因組學。
比如藥物warfarin是可以防止血液凝固從而減輕血栓,然而過量服用的時候,卻會導致血液不容易凝固,一旦出血就無法癒合了。這個藥物發揮作用的效果和我們身體上的一個叫做CYP2C9的基因有很大關係,必須根據這個基因突變來判斷使用這種藥物的量。
當然了,我們必須指出:基因檢測能夠確定患癌的風險,但是大家都知道,有風險並不代表必然發生,就像開車就意味著有出車禍的風險,但並不是開車就會出車禍。所以基因檢測是一種有效地分析和預測手段,具體還要結合病理檢測來增強判斷。【正好是學醫學的,說一說我自己的理解,或許有點離經叛道或者與主流觀點相悖,歡迎探討。】
1、個人認為,癌症的發生其實是機體的一種過度補償機制,也就是機體在面對長期不利刺激下,無法完全正常修復了,退而求其次,採取不完全修復、甚至錯誤修復的方法來應對損傷(類似SOS修復機制)。
舉個例子,支氣管鱗狀上皮癌,癌變前往往是伴隨著鱗狀上皮的化生。正常的支氣管上皮是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對於外界刺激抵抗力不強,但有自我清潔的功能。在長期吸煙或者空氣污染的刺激下(壯哉我大帝都的霧霾…),纖毛柱狀上皮不斷損傷、不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終於,機體修復的極限到了,由於一再的修復,DNA變得殘缺或者改變,無法再根據DNA表達出完全正常的柱狀上皮了(轉錄的RNA、表達的蛋白改變了)。
於是,退而求其次,機體化生產生了復層鱗狀上皮(和皮膚結構相似)。自然的,鱗狀上皮有更強的抵禦刺激的能力,但是無自我清潔能力(無纖毛)。好了,到此還算是正常可控的修復,頂多算癌前病變。
接下來,刺激進一步破壞支氣管上皮,復層鱗狀上皮再牛也扛不在了,而機體細胞此時基因表達已經不正常了,奈何破壞還在繼續呀,為了存活,為了修補損傷,不惜啟動了另類的修補系統——無視細胞分裂次數限制、無視細胞分化成熟度、無視細胞功能的惡性增殖。
簡單說就是正規軍、預備役都送戰場上拼完了,接下來為了還有細胞可用,甭管這細胞歪瓜裂棗、發育不成熟甚至畸形,先擴充兵員再說!
這就是惡性腫瘤,就是癌症!
自然的,不是正規軍(正常細胞)而是被迫啟用的歪瓜裂棗、兇殘流寇(癌細胞),請神容易送神難了。癌細胞增殖能力和耐缺氧能力遠勝正常分化的細胞,而且由於不斷增殖,癌細胞的基因殘缺和錯誤代代累積,甚至出現一個細胞多個核(就像一個人多個頭的畸形怪物)。
至此,抵禦外敵的細胞修復沒搞好,反倒是內亂了!
2、癌細胞其實是有可能開闢器官再生的一條路。眾所周知,癌細胞往往都是分化程度低、細胞形態幼稚的細胞。它們比正常細胞有更強的增殖能力,相應的,分化成熟的能力就降低了。這點有點類似幹細胞。
如果說幹細胞是一群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好孩子,是國家(身體)的棟樑和優秀預備役。在我看來癌細胞就好像是一群調皮搗蛋、不受控制的壞孩子。
它們不好好分化,而是強行搶奪機體營養和氧氣;它們不好好獃著,而是改變自己的表面受體標誌,到處亂跑,沿著血道、淋巴道轉移。身體的免疫細胞就像警察,理論上是不允許異常細胞存在和亂跑的。但是或許癌細胞這群壞孩子擅長化妝,假造身份證,於是躲過了體內警察的追捕和消滅。
然而,壞孩子如果能好好改造的話,又可能就是未來器官再生的希望。
開個腦洞:未來醫學家開發出一種葯,能使癌細胞轉化為再生能力很強卻又能受控制分化的幼稚細胞,那麼,將來得了肺癌的人需要做的就是手術切除原有的舊肺組織(是的,你沒看錯!反過來手術切除尚且正常的肺組織,保留癌組織)然後用藥物誘導癌細胞團,利用起逆天的增殖能力和生長速度,培養出一個嶄新的肺!其他組織器官也一樣!
(除了頭髮、指甲,全身都可能得癌症,也正是如此,一旦癌細胞誘導技術實現,全身組織器官皆可再生。)
或許今後癌症研究的方向不是怎麼消滅它們,而是怎麼轉化它們,化敵為友。(就像我黨最擅長的政治工作一樣,什麼國民軍、流寇,統統滴洗腦收編)
3、癌症可能是人類的一種自進化過程。
反對說癌症只發於育齡後老年人,所以自然選擇壓力小的觀點。
科普一下,癌症是惡性腫瘤的統稱,惡性腫瘤包括癌、肉瘤。上皮組織來源的惡性腫瘤叫癌,間葉組織來源的惡性腫瘤叫肉瘤。
其中,癌好發於中老年人群,典型的如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大腸癌等等。都是由上皮組織惡變而來。
而肉瘤卻很有傾向性的高發於青少年。如骨肉瘤、顱腦惡性腫瘤、淋巴惡性腫瘤、白血病、橫紋肌肉瘤(誰說心臟不得癌,只是醫學術語不叫癌而已,性質一樣,都是惡性腫瘤)
而且往往發於青少年的惡性腫瘤預後較差。
誒…臨床見過好多花季生命葬送在惡性腫瘤上了。
說到進化,由於現代醫療技術和道德約束,諸如先天性殘疾、遺傳病等等因素造成的帶病個體或是殘缺個體得以存活。
當然得歌頌現代人道主義好,但是不可否認的,人類基因上的問題和劣質基因卻也因此得不到凈化和篩選。人類進化的腳步也因此放慢了。
之前看到有研究稱,人類大腦在兩萬年前和現代幾乎沒有太大區別。這個結論可不可靠先存疑,但是有一點我比較認同,也就是在正常無環境劇變的情況下,人類在萬年為單位的時間跨度上才能看出表觀進化改變。
也就是說同樣營養條件下,現代人類體質和一千年前的宋代可以看作基本一樣。現代一個衣食無憂的10歲小孩兒和宋代一個同樣衣食無憂的貴族家10小孩可以看作身體機能和進化程度基本一樣。
然後,環境呢?宋代有農藥、食品添加劑、霧霾、光污染、電磁輻射么?近代工業革命後的幾百年,環境惡化和改變的速度放自然情況下簡直就是連年天災異變好么!相對而言,宋代的自然環境簡直好爆了!
出生的孩子機體免疫系統幾乎和千年前無異。(排除接種疫苗因素,現在孩子一出生就百白破三聯疫苗什麼的,古代沒法比)然後從小到大受到的污染和有害刺激遠遠大於宋代人。
由於環境的巨變,人類就被迫需要進化啊~
可以看作癌症就是新一輪的人類種群中的進化和篩選。目的就是不斷提高人類對於現在有害環境的抵禦力。
說到這裡,說個老梗:林彪不抽煙不喝酒活到63歲,毛澤東只抽煙不喝酒,活到83歲;張學良吃喝嫖賭樣樣具全,活到103歲。
問題就在於他們都是個例!也說明每個人類個體對於有害刺激的抵抗力是大大滴不同滴!
我個人認為癌症就是一種被迫的進化,人類的免疫系統終將進化到能徹底抵禦癌症的發生。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會犧牲很多尚未進化完成卻敗給了有害環境刺激的個體。
在此呼籲,積極保護環境,積極保護自身健康!
以上。
一口氣看懂中國癌症
作者:猴子 微信公眾號:houzichedan 微信搜索:猴子聊人物
@健康中國 謝邀。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對癌症的恐懼與日俱增。人們甚至坦言,不怕得病,就怕患癌。
不想得癌行不行?目前的醫學水平還真的很難保證個人不得癌,否則醫生就會千方百計讓自己首先豁免。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控制癌症的病因,人群患癌的幾率就會降低。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癌症是一種基因病。基因就是細胞內的遺傳物質,遺傳物質是父母留給孩子的生命設計師。可以決定孩子的相貌、體格、甚至行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就是依靠基因的傳遞作用。人類的基因至少已經發現了3萬個,當一個基因或多個基因發生了變異,錯誤地設計、指揮人體細胞的複製,使細胞的複製發生結構上的雜亂無章和增長速度的異常加快,形成新生物。我們把這些新生物稱之為腫瘤。腫瘤異常快速的生長變大,並且侵犯周圍器官或轉移到其它部位,我們稱其為惡性腫瘤。惡性腫瘤根據來源的不同,有的被稱為癌、有的被稱為肉瘤。
癌症的罪魁禍首既然是基因的突變,是否一定是父母的遺傳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呢?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癌症的根源。但是,在許多有家族史的癌症患者中也沒有找到患者與家族成員共有的突變基因。相反,腫瘤流行病學的證據提示,腫瘤的發病受環境、生活方式等外部因素影響的證據卻越來越多。原來,癌症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因素的作用,這一觀點已經被全球學者認同。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全球抗癌行動計劃,首先敦促各成員國政府行動起來。這說明癌症的病因主要是外部因素誘發的基因突變已經形成共識。
日本本土居民胃癌發病率高於美國10倍;美國腸癌的發病率遠遠高於日本。但是,出生在美國的第二代日本移民,胃癌的發病率明顯低於本土的日本人,而腸癌發病率卻明顯上升;第三代日本移民,胃癌和腸癌的發病率幾乎與美國人相差無幾。
這說明,生活方式的改變,特別是飲食習慣和飲食成分的改變使日本移民的癌症譜發生了改變。改變的關鍵因素不在於父母的基因,而是美國的生活方式影響了日本移民更易罹患哪一種癌症。
同樣,中國城市和鄉村的居民由於生活環境和飲食營養水平的差異,癌譜也有明顯的不同。
2012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
中國城市居民結直腸癌發病率排在第2位、高達35.78/10萬;
胃癌排在第3位、發病率30.20/10萬;
食管癌居第6位、發病率僅為14.21/10萬。
與之相比,中國鄉村居民結直腸癌發病率排在第5位、僅為16.40/10萬,不到城市居民的一半。而食管癌的發病率38.20/44萬、比城市居民高2.7倍,鄉村居民胃癌的發病率比城市居民高1.6倍。
同為中國人,為什麼農村上消化道癌發病率明顯高於城市,而下消化道癌城市比農村高2.2倍呢?結論是城鄉飲食的營養成分差異導致城鄉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癌症發病率有顯著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癌症發病原因中,慢性感染占很大的比重。中國是全球肝癌患者最多的國家,大約九成原發性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患過乙肝的人比其他人群患肝癌的危險性高出10倍。目前證實與癌症相關的感染還有:宮頸癌與HPV病毒感染;鼻咽癌與EB病毒感染;胃癌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等。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多次將 「感染與癌症」 列為研討專題。
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十大致癌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吸煙。中國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煙草大國」,煙草消費量居全球第一,男性吸煙率高達50%。儘管許多人還在爭辯吸煙是否真的致癌,中國肺癌已經從上個世紀70年代的第四位躍居到癌症排行榜絕對「榜首」的地位,肺癌已經成為中國所有癌症中的第一殺手。吸煙人群罹患肺癌的危險是不吸煙人群的8到12倍。從1990年到2014年,有效的控煙措施使美國男性肺癌的發病率開始下降。而不信邪的代價是中國肺癌的發病率依然居高不下。
人們對癌症的恐懼主要源於我們對癌症的防治能力,我們堅信癌症是可以征服的。弄明白癌症的病因,從病因預防著手,讓國民遠離致癌因素,癌症的發生率可以控制。這就是癌症的一級預防。
從宏觀上講,導致腫瘤的有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化學致癌物有很多,根據作用方式分為:
直接致癌物,一類進入機體後能與體內細胞直接作用而不需要代謝就能誘導正常細胞癌變的化學致癌物。比如烯化環氧化物,亞膠類,硫酸類…
間接致癌物,一類進入人體後需要經過體內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活化變成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形式才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學致癌物。比如,黃曲霉B2,能在體內轉化為部分黃曲霉素B1,能誘發肝癌。
促癌物,雖然促癌劑單獨不致癌,但可以促進其他致癌物誘發腫瘤的形成,認為促癌物是致癌作用的必要條件。比如巴豆油(佛波醇二酯)、糖精…
物理致癌因素主要有
電離輻射 、紫外線、石棉等
其中這個電離輻射啊,包括阿爾法粒子、倍塔粒子、質子、中子以及倫琴射線和伽馬射線。但是這個致癌並不是絕對的。輻射誘發癌症與輻射的遺傳效應具有隨機性,這種隨機性表現為兩個特徵:1、腫瘤發生的幾率隨輻射劑量的增加而增加;2、輻射的致癌後果與劑量無關,即便是很小的劑量也有誘發癌症的危險。
以上,大概也是許多naive的網民,覺得Wi-Fi致癌、手機致癌、電腦致癌的來源。(呵呵我可沒說電磁輻射哦,斷章取義的拜拜)
紫外線致癌機制是比較清楚的 當DNA受到最易被其吸收波長(~260nm)的紫外線照射時候,細胞核DNA則吸收紫外線光譜,光吸收的結果就是導致DNA鏈上彼此相鄰的兩個嘧啶鹼基在其C-5和C-6間以雙鍵形成一個環丁烷環,由此構成一個環丁烷嘧啶二聚體(pyrimidine dimer,PD)總而言之就是基因突變,誘發癌症。
還有石棉,石棉就是片狀或者纖維狀異物,比如電木、玻璃紙、塑料片、片狀金屬。與石棉暴露有關的惡性腫瘤中,肺癌最為常見,還有間皮瘤、胃腸道的瘤……
生物致癌因素主要有:
致瘤病毒 致瘤真菌細菌 寄生蟲
病毒有很多,主要有
DNA病毒
乳-多-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腺病毒、皰疹病毒、痘病毒(這個針對猴)
RNA病毒
跟人類癌症相關性逆轉錄病毒有艾滋病毒、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成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
DNA病毒致瘤機制有:轉化基因編碼產物直接致癌、轉化基因編碼產物間接致癌、轉化基因編碼產物反式激活致癌。
RNA病毒呢,就是逆轉錄病毒致病機制有三種:轉導性、順式激活逆轉錄病毒、反式激活逆轉錄病毒。後兩者都是本身不攜帶病毒瘤基因,順勢表示病毒系列插入細胞瘤基因近旁;反式代表通過其編碼轉錄調節蛋白而激活同基因組的細胞基因和病毒基因而致癌。
至於真菌細菌,比如幽門螺桿菌是癌前病變的重要病因和促成因素,也是發生胃癌和胃黏膜相關性淋巴瘤具有密切關係的。
寄生蟲,與癌症相關的寄生蟲主要有裂體吸蟲和肝吸蟲等。
參考教材:現代腫瘤學基礎 科學出版社李桂源主編版
以上,剛複習到現代腫瘤學基礎的腫瘤病因學部分,不才,來答題望見諒。就當複習了一次。等明後天複習到腫瘤與遺傳了再補充。
長文慎入。
昨天晚上看了一個很悲傷的故事,豎起耳朵,先聽我來娓娓道來。
這個故事講的是,作者有一個好朋友,人特別好,對別人體貼入微,從未把鋒芒指向他人,長相秀麗,學習好,從小學到大學都一路順暢,和高高帥帥的學長談戀愛,結婚之後生了一個美美的聽話的女兒,工作的單位離家裡很近,同事關係融洽,是一個被領導器重的中層幹部。作者說「生活如果看起來美好得像假的,那十有八九就是假的,或者,命運會在最出其不意的時候來個反轉,刷刷存在感」。一路走來,一切都很完美,直到28歲那年有一天,找到作者說,她得了癌症。
她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把噩耗藏著掖著,或者直接痛哭流涕,咒罵命運的不公。她告訴了她老公這個不幸的消息,然後在他如遭五雷轟頂時她依然冷靜地勸說他,讓他一定重新找一個老婆,讓他們的女兒還是跟著她父母過。他們有兩套房子,一套留給她父母,因為父母只有她一個女兒,算是給父母養老,也算給女兒的嫁妝,讓女兒跟她父母過,一則慰藉父母,不讓他們太孤單,二則避免跟繼母相處可能會出現的不愉快。他們的另一套新房留給丈夫和他未來的老婆,老公住新房就不會太容易懷念過去。她把她卡里的一半積蓄留給孩子做教育基金。
她在走之前把所有愛的人都安頓好了,半年後離開了。
兩年後,丈夫戀愛了,結婚儀式那天,女生的父母也去參加了這個婚禮,故事完美地畫上了句號,很悲傷,也很有愛,是不是?
可是,我好想說一句「悲哀,世間悲哀莫過於此!」
人是該有多壓抑自己,才能做到不憤怒不咆哮如此安靜理性地安排自己的後事?故事本該的結局不應該是她和丈夫一起看著女兒長大,白頭到老嗎?這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悲劇。作者只挑出女主的好,和表面上的溫柔和善解人意來教人學會愛,可是往深了想,為啥這麼「好」的人會得癌症?憤怒的我真想說一句「女主真的好嗎?」是從小父母教育她遇事要隱忍,還是她性格本來如此?她從未將鋒芒指向他人,那她只能將所有鋒芒全部指向自己,28年的鋒芒之流,並沒有溫柔地流向大海,而是全部聚集在她的身體里,像毒瘤一樣,越聚越大,終於爆發,等到爆發時,她已無從抗拒。
如果她能活得稍微放肆點,說不定她的人生不是28,或者是82也說不定;她的28年是很順利,但是她真的如別人看上去的那麼快樂也未可知;或許她高中時對自己不那麼苛刻,學習並不那麼拚命,稍微懶散些,後來只考上普通大學,後面的故事就會不一樣;如果她從小有自己的愛好,並可以此抵抗世界,如果她在別人面前偶爾發點小脾氣,生氣的時候會憤怒,傷心的時候會哭泣,被別人欺負的時候,稍微回擊一點點,結局大概也不一樣;如果她遇到一個老師,能看穿她的「好」,戳穿她的弱,可能結局也會不同;如果她畢業後沒有工作結婚,而是去美國深造,深深感受到美國的人性解放,開始面對自己的內心,解剖自己、釋放自己,不再被奴役文化淹沒,也許也會是另一種結局……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有那麼多可能,她的人生其中任何一個環節不同,她就有可能不會早早離去,可是全都沒有發生。
前段時間年聽說有一個博士從六樓跳下去了,有一個碩士不知所蹤了,有一個考研生跳湖了……也許他們的人生中,哪怕有一個環節被預防了,長大了也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想起來姚貝娜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之後,沒哭沒鬧,一個人安靜辦了住院手續,也是跟她一樣的悲劇。我希望她女兒不要也那麼聽話,「聽話、懂事」對於孩子來說,有時候真是一件恐怖的事。細想做一個嬉笑怒罵、有點個性甚至張牙舞爪的人,也是需要抵制很多東西的。
不要隨便誇一個小孩聽話,不要隨便告訴孩子遇事要隱忍,要壓抑自己,不要隨便否定孩子的自我表達,不要摧殘孩子的勇氣和靈性,在聽到這些被愛和感動包裹著教育和人性的悲哀的故事時,仔細看看裡面的腐朽,警告自己,不要做聖母,不要做聖母,放鬆做自己。
作者將這個故事編成一劑愛的雞湯,出版在我鍾愛的《讀者》上,這更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如果大家能感受到悲傷,那就不那麼悲傷了。
不說了,這麼悲傷,我要去吃火鍋、給自己唱首歌聽。
是命
結合了十年來對生命的思考,希望我對癌症的看法能夠幫到您~~!
天地與人,人與癌細胞,它們的關係非常相似,一定意義上,人類就是天地的癌細胞。(天地又可叫做地球生態系統)
何以見得?!
請看!!
上層的造物主總是按照自己的樣子塑造下層的生命,天地按照自己運行的原理創造了人類,那麼每個人,其實就是一個小天地。
癌細胞就是人體這個小天地所創造出來的生命體,在談它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天地與人的關係。
天地也就是大自然,或者說是地球生態系統。天地滋生了眾多的生命,不幸的是其中有人類,人類是天地的癌細胞。
假設天地是個有生命的系統,地核是她的心,土地是她的脾胃,大氣層是她的肺,江河湖海是她的腎,萬物生靈是她的肝。人類在地球母親的脾胃上種莊稼,在她的肺里貪婪的呼吸新鮮的氧氣,從她的腎中獲取生存所必須的水,從她的肝內得到各種美味。她這些付出換來的是什麼呢?對她脾胃的過度開採,對她肺及腎的嚴重污染,對她肝細胞的瘋狂殺戮......?
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他們計算了一百萬物種中每年有多少物種滅絕的死亡率,結論研究團隊通過最新的分析推斷出,人類之前每年每百萬物種的滅絕率大約為0.1,而不是Pimm博士在1995年研究得出的1。現在,這個死亡率至少增加了一萬倍,達到了每年每百萬物種1000的滅絕率。
直接些說,當前物種的大滅絕其實是地球母親得了肝癌,癌細胞是人類,各種污染是癌細胞釋放的毒素。癌細胞們自詡為萬物之靈,簡直可笑至極。
與天地斗,人類無論輸贏都得不到好處,輸了,就是被天地之間的自然力,各種極端氣候所毀滅;贏了,就是天地無法阻止人類的繼續破壞,然後生態環境趨向於極端惡劣導致人類自我毀滅。
與此相似的是,與人體斗,無論輸贏,癌細胞都得不到好處,輸了當然就是被巨噬細胞所吞噬;贏了,這個人體就會死亡,然後被火化,屍體上的癌細胞還是被一起團滅了。可惜癌細胞沒有如此高的智能,能夠預知以後的事情。
假如天地主動與人斗,人有勝算嗎?毫無疑問,人類會被徹底消滅!!各種乾旱、洪澇、颱風、冰雹、雪、沙塵暴,火山、地震,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海嘯,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同時高強度發作,人類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了的。
之所以面對人類的肆虐,天地沒有主動發起大規模進攻,是因為天地沒有自我意識。我們目前遇到的自然災害都是非刻意的,是天地系統中的自然而然的反應。
那麼我們主動與癌細胞戰鬥,我們有勝算嗎?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可惜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我們是自己癌細胞的小天地,我們在某種意義上是它們的神,可是你不知道,所以連消滅他們的勇氣都沒有。
你是你癌細胞的天地,你主宰它們的生死!
如何讓它們生?你把自己置身於致癌的環境中(環境污染、化學污染、電離輻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等),你就是讓它們生!你讓自己過度疲勞,或者過度喜怒哀樂,削弱自己的生命力,這也是使它們生!
然而本文的重點在於,如何讓癌細胞死?
癌細胞是一種生命,我們人也是生命,所以,我們要了解生命,才能更好的消滅它們。
生命是什麼?
宇宙中萬事萬物都是由運動來表現它們的存在的,任何存在本質都是運動,那麼維護自身的存在,就是維持這種運動的繼續,這是高級運動形式的慣性定律。延伸下去,萬事萬物的這種維護自身存在的運動之間會有互動,我叫這種互動稱為互相同化。
那麼生命一定是一種存在了,維持生命長久進行下去的生命活動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種運動,只不過生命的運動形式更高級罷了。
舉個例子,吃飯對人來說就是一種同化,人把原來不屬於自己生命活動中的事物消化吸收,使它們參與自身的生命活動,這是一種同化,是把非生命物質,同化為自身的生命物質。
如果你能同化一切,你就不會衰老死去,然而,這是目前的人做不到的,即使比人強壯很多的動物也做不到。因為所有的生命都在萬事萬物的同化中,你一個勢單力薄的個體如何能對抗外界所有一切存在對你的同化!?這種同化在道家上,叫做盜氣,我們吃食物就是盜了大自然的氣,即盜了天地之氣(建議看看《黃帝陰符經》加深理解)。隨著你生命力的下降,你守住自己氣的能力越來越差,抵抗外界事物盜你氣的能力也越來越差,這就是衰老了。
細點兒說說被同化的事兒,我們知道少食的人或少葷的人與同樣環境中的人相比,更長壽些。前面說了吃飯其實是同化,你吃得越多,就要消耗你器官層次上的生命力越多,這些生命力用於同化這些食物,你經常吃得多,長此以往生命力就消耗的比別人多,器官衰老的就快。這裡如果你的生命力同化食物綽綽有餘,你就沒有問題,比如運動員或青少年,他們的生命活動旺盛,也就是陽氣足,那麼適當多吃點兒就沒關係了。 吃葷多的人衰老得快,或者容易得病,也是這個道理,因為肉類比素食結構更複雜,更難同化,而且肉類同化人體的作用也很強。所以,佛家說吃肉會招因果報應純粹是扯淡,因為我認為對那些陽氣不足的人來說吃肉本身就是報應了,跟吃垃圾吃毒無異。同樣的,和前面一樣,如果你陽氣充足,生命力旺盛,適當吃肉對身體也是很有好處的。無論什麼事兒,掌握好分寸就好!!
各種電磁輻射對人的影響本質也是它們在同化你。我記得題主的愛人是從事計算機工作的,可能每天遭受的輻射就比較多。
我們時刻受到外界能量場的影響,它們時刻在同化(對我們來說是異化)我們身體內最容易被它們同化的物質,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癌細胞,特別是假如吃了含重金屬的事物,這些重金屬對外界的電磁輻射感應很強,有它們在你體內相當於各種電磁輻射給你安插了內鬼,會使它們對你的同化作用大大加強,癌變指日可待!
醫學界對癌症的官方解釋是這樣的:「活性氧(自由基ROS)是一種缺乏電子的物質(不飽和電子物質),進入人體後到處爭奪電子,如果奪去細胞蛋白分子的電子,使蛋白質接上支鏈發生烷基化,形成畸變的分子而致癌。該畸變分子由於自己缺少電子,又要去奪取鄰近分子的電子,又使鄰近分子也發生畸變而致癌。」這個解釋印證了我所說的同化,癌細胞的致癌作用其實就是對人體的同化。
既然事物之間是相互同化的,我們的身體對體內的癌細胞也有著同化作用,這也是很多人即使體內有癌細胞,然而終其一生也沒有惡化成癌症的原因。
患癌症的朋友,是體內的同化能力降低了,同化是事物為了維護自身存在的固有的運動,對於生命這個存在來說,生命的同化能力就是生命力,中醫中叫做陽氣。土壤與癌症
2014-12-09 陳能場 土壤觀察
人類所有的食物除了海產品之外,最終都可以追溯到土壤。在20世紀之前,由於交通的不發達,人類的食物都是源於自己所居住的地域,在這樣的食物來源結構下,動物和人體的營養高度依賴於所處的土壤的性質,其結果是既能產生地靈人傑的奇蹟,也不乏產生地方病的例子,最典型的莫過於與碘、氟、硒、鈷等相關的地方性疾病。正如中國古話所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癌症,是目前人類極為嚴重的一種疾病。長期以來醫學界對其成因做了各種各樣的探索。
由於人類的活動和營養與土壤關係密切,因此探究土壤與癌症的關係也一直是科學家探索的話題。
從Nature網站上可以查到,早在1954年開始《British J of Cancer》陸續發表了土壤與癌症關聯方面的文章,包括「Anglesey縣癌症與土壤」的文章(1954)。「胃癌與土壤可能的相關關係的統計學研究」(1955),「從化學和光譜分析得出的土壤是癌症的一個引發因素的流行病學證據」的文章(1960),「土壤的鋅銅含量與胃和其他器官的癌症的關聯」(1964)。
1960年,科學家Legon和另外兩位科學家Stocks 和David都注意到北威爾士和Cheshire的居民住在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域的胃癌發生率更高些,Stocks 和David還認為胃癌發生率與土壤中的鋅、鉻和鈷存在正相關的關係。
1970年代,好幾篇文章論述在土壤缺硒的地區好多種癌症的發生較為普遍,而在美國,有研究認為乳癌與環境缺碘有關;在伊朗,Kmet和Mahboubi的研究認為伊朗北部食道癌的發生率反映著土壤鹽度的變化,鹽度的變化又很大程度上源於降雨量的不同。
1980年 ,Marjanen的文章討論在芬蘭土壤錳濃度似乎有很強的抗癌作用,而土壤中高濃度的鋅和銅也似乎與較高的癌症死亡率有關。
而加拿大Norie和Foster的研究發現在硬水區域消化系統相關的癌症較少發生,這可能是鎂起了保護作用。
同樣在1970-1980年代,中國也有很多研究關注了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與當地高發的癌症的相關關係,如河南林縣的食道癌、江蘇啟東的肝癌、廣東四會縣的鼻咽癌等等。
多篇文章通過比較高發區四會縣與低發區五華縣地質環境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食物(大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以及鼻咽癌病人與健康人體的微量元素差異,認為鼻咽癌的高發與所在地域中鎳含量較高、硒含量低有關。
也有文章通過研究順德當時高發的肝癌與微量元素關係,得出在重病區土壤和水中的銅、鉬和鋅含量高於輕病區,而錳、鋇和鍶則低於輕病區,這與芬蘭和當時的蘇聯阿拉木圖地區土壤含錳較高,肝癌發生率較低的情況有些吻合。
可以看出,以上的這些研究大都單純關注一些微量元素本身,甚至一些元素是人體必需元素如鋅、錳、銅。在食品運輸不發達、人員流動強度較低的時代,這類研究的可取之處在於,其佐證了一方的水土的好壞(地質環境)與一方人健康的關係。
生命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將生命和環境直接聯繫起來的是化學元素,而土壤環境及其生產出的糧食與人們有著最多最直接的接觸,將癌症與土壤環境中的元素含量相關聯也因此變得自然而然。
1990年代末至今,雖然人們更加關注土壤與人體癌症發生的相關關係,但有意思的是研究這些相關關係更多的是關注具有明確癌症風險的污染物。
如鉛、鎘、農藥或者有機毒物多環芳烴等等,研究多是評估土壤與人體的各種接觸途徑包括飲食、土壤攝食、皮膚接觸土壤和土壤顆粒吸入,通過美國率先開發的土壤污染物對人體的癌症風險評估模型進行估算。
例如滴滴涕在中國曾經是個主要的農藥,從1950年代起應用的總量超過50萬噸,雖然在1983年起被禁止使用,但由於它是個難以被降解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也是種可能的致癌物。
研究表明,中國的一些耕作土壤仍然含有超過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滴滴涕,經過對膳食攝入量的估算得出滴滴涕帶來的女性乳腺癌發病率的風險變化在十萬分之0.00021到11.05之間,平均為十萬分之0.06。
而在另外一篇研究中則研究了通過生物炭施用到土壤,降低污染區居民通過稻米攝入的砷、鎘、鈷、銅、錳、鉛等含量,從而降低了污染區居民的癌症風險。
在一項研究香港土壤多環芳烴對人類癌症風險的課題中,選取了包括電子拆解車間、露天焚燒場、汽車拆解車間的12種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共56個地點進行分析。
利用所測定的多環芳烴數值估算事故攝食土壤、 皮膚接觸土壤和土壤顆粒吸入三條途徑的癌症風險,得出汽車拆解車間具有中等程度的致癌風險,攝食土壤、 皮膚接觸土壤的癌症發生率的風險分別是十萬分之24.4和十萬分之20.9。
在另一篇同樣探討土壤多環芳烴的癌症風險的文章中,得出膠州灣濕地對兒童、少年和成人在以上三條途徑的癌症風險分別是百萬分之9.11,十萬分之1.04和十萬分之7.08,表明總體上不存在癌症風險,在三條途徑中,土壤攝取的風險是主要的。在16種多環芳烴中的7種致癌物質中以苯並芘的致癌風險最大。
事實上,對土壤中的污染物質通過癌症風險模型來估計風險的結果有時並不一定正確,這主要是因為所分析的污染物如重金屬的毒性與形態極為相關,風險模型中的參數取值不一定正確,基於美國的情況發展起來的各種參數並不一定適合中國,稍不小心甚至會鬧笑話。
筆者曾經審讀過一篇這類文章,污染區影響人體健康的物質是含量很少的重金屬鎘,但有研究者通過模型計算得出該區域最大的風險物質是銅,雖然計算過程中不存在錯誤,但得到的結果與實際情況則大相徑庭。
總之土壤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土壤中的物質不論是營養元素,還是污染物質都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人體健康,也因此土壤的健康與人類的癌症的發生息息相關。
癌症的發生是複雜的,是多因素的,需要從病因學確證,雖然這些研究或者通過相關回歸或者通過模型進行研究,但其結果對於揭示區域癌症的發生率,對於提示我們保護土壤環境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文章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陳能場系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近期文章推薦:
回復1205可讀:如何看待土壤重金屬超標的問題
回復1127可讀:人民日報:環境污染相關疾病死亡率持續上升
回復1124可讀:果蔬農藥殘留多寡與什麼有關?
回復1119可讀:為什麼蜜蜂會逐漸消失
我們是「土壤觀察」(turangguancha),歡迎關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轉發給好友
舉報
微信掃一掃
獲得更多內容
端粒酶
在生活中,你可能一直會看到各種各樣類似「 預防癌症的27種方法「 的清單。我最喜歡的是那條「在加油站不要把油加滿」(我只是開玩笑的啦,事實上它是我第二喜歡的)。如果你一直很奇怪為什麼你的推特推送上面一直充滿了這些清單,幸運的是,這並不是因為發生了一大串的癌症事件——而是因為二月是國家預防癌症月(美國)。
然而,與其給你另外一套別出新意的「預防癌症必備清單」,並且進入一場永久的關於「酒是治療癌症的良藥,抑或是主要致癌物質?」的爭辯,我們不如來更好地了解下癌症究竟是什麼。首先,讓我們來糾正一個謬論:癌症是單一的一種病。其實,癌症並不是單一的一種病,它也並不應該被當成一種病來治療。那些煩人的推送,總是跟我們說研究人員又發現了「癌症的治療方法」對吧?然而這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相比起給發明一種治癒所有癌症的一本萬利的方法,給每種癌症獨立地發展治療手段更加具有可信度和可行性。癌症只是所有包括不正常細胞增殖的疾病的總稱。這意味著他們在病因、癥狀和治療手段上是相似的,但不是完全相同的。雖然不是每種癌症都是致命的,但它們都有其各自的危險性,而且,世界各地都有對每種癌症的具體研究。為了強調不同癌症的區別,我們來快速瀏覽一下它們各自的致死率:
胰腺癌:93%
腦癌:66.5%
乳腺癌:10.8%
前列腺癌:0.8%
這些癌症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前列腺癌的致死率比大多數發燒都要低,然而患上胰腺癌卻基本意味著死亡。
所以,這些癌症是由什麼引發的呢?簡單來說:所有的癌症都是源於我們細胞的基因缺陷。既然這並不能讓你有一個很清晰的了解,那麼讓我們來仔細看看癌症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身體中數以萬億計的細胞的基因,基本上來說,是一群瘋狂的迷你管家。它們控制了我們細胞的所有行動,包括它們所在細胞的死亡。這個細胞程序性死亡的過程,被稱為細胞凋亡,是人體的一種調節機制——它使我們機體中那些衰老無用的和有缺陷的細胞自然死亡,讓我們免受其害。而當控制我們機體的「代碼」——基因——在某個細胞中出現錯誤,細胞凋亡的正常程序就有可能終止。這個細胞本質上來說變成永生的。然而,麻煩才剛剛開始。這個細胞,像我們機體里的其他細胞一樣,會不斷的複製和更新,將其帶有缺陷的基因傳給更多的細胞,而這些細胞,最終會形成一個腫瘤。通常而言,許多基因的問題接繼發生的。因為基因相互關聯的自然屬性,在基因中一個微小的錯誤常常會帶來連鎖反應,引發大量的錯誤,最終導致了癌症。
這些基因錯誤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體的任何細胞里,導致不同種類的癌症。一個癌變的乳腺細胞有可能會引起乳腺癌,一個癌變的肺細胞也有可能會導致肺癌。一般情況下,癌細胞最終會擴散,或者轉移到身體的不同部位,同時導致更進一步的併發症。
現在,我們可以準確定位到癌症從何而來的了:細胞中的基因缺陷——又被稱為突變。為了預防癌症,我們必須阻止我們的細胞發生突變。所以,我們該怎麼做呢?
首先,大約5-10%的致癌突變是由遺傳基因導致的。換句話說,有些人之所以會得癌症,是由於其父母遺傳給他的基因使得他們的機體細胞更有可能突變稱為癌細胞。這種情況下,除了做基因診斷和完善你的患癌可能性資料表,你並沒有別的可做的。然而,好消息是,其他的90-95%的致癌突變是環境因素導致的——或者說是你的生活方式和你長期生活的環境。在癌症這一方面,我們對自身的健康基本上有著完全的控制。致癌的最大環境因素是煙草(大概30%),身體健康情況(30%),傳染病,在輻射環境下的暴露。這些數據告訴我們一個非常簡單和有力的事實:患癌的成因並不是什麼很離奇鬼怪的東西。預防癌症的方法是——出人意外的是——保持身體健康。不要抽煙,多運動,膳食均衡,保持健康。那些你在推特清單上看到的「癌症超級食物」很棒,但是更重要的是你得戒除不良的習慣和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癌症十分可怕,而且那裡有很多我們不能控制的。但是,癌症的預防呢?這完全是掌握在我們手裡的。
下面是一則硬廣 我是分割線—————————————————————————————
Find travel to the best U.S. doctors
癌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
癌細胞也是人體細胞,雖然它與其它正常細胞爭奪營養,也不過是為了生活。鼓吹壓迫癌細胞的法西斯理論,是階級壓迫製造差異,必然導致越反越癌。癌細胞幹壞事,主要是因為貧窮。如果癌細胞吃飽喝足了,還會搶正常細胞的營養嗎?難道以暴制暴對待腫瘤真的好嗎?因此不能歧視癌細胞,放棄以暴制暴的治療方法,加大對癌細胞的營養援助,寬容癌細胞,要拉攏一部分癌細胞,團結一部分癌細胞,孤立一小撮癌細胞。癌細胞免費升級,建立癌細胞轉移互嵌社會,體內各器官都要建立可供癌同胞朝聖的清瘤寺,讓擴散的少數癌細胞與主體細胞充分交流,被教育同化為好細胞了呀。讓我們身體內的朋友越來越多,敵人越來越少。
最主要的原因是你老了。
癌症與神經退行性疾病一樣,只要你活的足夠長,再怎麼小心也躲不過的。
癌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原癌基因在胚胎早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敲除原癌基因我們根本無法出生。
癌症,只是讓我們回到了進化最初始的狀態,也就是單細胞生物。
癌症也許根本不是病,只是你的細胞在提醒你,我不想玩了。
基因突變,細胞遺傳物質改變和增殖失控。
簡單來講,導致癌症的主要原因是細胞基因複製錯誤或突變產生的無限分裂的變異細胞,雖然產生這種細胞的概率很小,但人體細胞總數實在太過龐大,導致人體內幾乎每時每刻都會有這種變異細胞產生。
正常情況下這類變異細胞會被人體免疫系統發現並清除,而清除工作中如果出現「漏網之魚」,這些沒被清除掉的細胞就會變成腫瘤和癌症的前身。
所以說,患癌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一種概率事件。
但這個概率並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定值,如果變異的細胞增多,或者人的免疫系統變弱,那麼患癌的概率就會隨之增大。致癌物,紫外線等化學或物理因素可以增加細胞的突變幾率,導致更多變異細胞的產生。
【囧知】科普:癌症是如何產生的? - 騰訊視頻視頻
所以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堅持鍛煉身體才能更好地「預防」癌症。
對了,別忘了定期去醫院檢查喲~ 大部分癌症的早期治癒率還是很高的。
囧知:早期癌症篩查怎麼做? - 騰訊視頻視頻
主要原因是你的靈魂在向你的身體下達命令,你的靈魂不想待在這個身體里了,於是身體自動產生癌症,這和外部環境沒多大關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命
命!腫瘤一度被定為遺傳病,基因易感性,這不是命是啥
推薦閱讀:
※我的爺爺三月被查出胃癌晚期,醫生說最多六個月,會有奇蹟發生嗎?
※30歲因為乳腺癌不得不面對死亡,應該怎麼面對每一天?
※老爸查出肝癌,該如何治療?誠意請教各位網友!謝謝!
※明知最依賴的媽媽會因癌症離去,痛苦,困惑,我該怎麼辦?
※家屬對癌症患者晚期怎麼關懷?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