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對那一代觀眾的觸動有多大?
不是那個年代的人,但是也找出來看過。
就知道這戲捧紅了李亞鵬和徐靜蕾。
希望知道那個年代的人對這部劇的真實感受。
當時我是第一次拍電視劇,那時大家都還沒出來,於是就都有一種心勁,都想把一件事情做漂亮。可是電視劇剛播的時候,對它的報到、評論,幾乎沒有一篇是可以查得到的,當時整個行業對這部戲都是嗤之以鼻的。
若干年後,碰到年輕人跟我說這部電視劇影響了他們的愛情、生活,因此去讀大學,但都是極個別的在說,所以我不是特別知道這部電視劇對年輕人有影響,對這部電視劇也沒有火不火、紅不紅之類特別的概念,只是在電視台播完之後,我才開始有反應。
但是過了七八年後,有一天徐靜蕾給我打電話,說她在電視上看這部戲覺得好看,想大家聚一次,那次聚會時,我感覺我們哥兒幾個的關係還在,大家並沒有因為成為腕兒或其他的生分了,那份對《將愛》的情意還在,就像一幫老同學一樣,但是也還只是覺得欣慰。
到2009年的時候,一些媒體就開始自發的約我稿子、採訪之類,要做十周年紀念,我這時才意識到原來這部戲還真是對那時的年輕人有影響,而且這些年輕人已經開始在各個領域表現自我,已經長大了。
也才終於明白,因為愛情,怎麼會有滄桑。
昨晚刷微博,看到睡前電影這條,然後就沒有接著刷下去,閉上眼睛,一時間想起當時看此劇的那些年月,久久不能入睡。
排名第一的是導演自己的回答,無可厚非,但我不認為這答案回答了題主的問題。
題主是想知道那個年代的人的真實感受。好吧,作為那個年代的少年,我決定把知乎的處女答獻給曾經的老徐。
-----------------------------------------------蛋疼的分割線--------------------------------------------------------------------------
記得看將愛是在初中,那時我和我娘剛剛擺脫寄人籬下的蝸居生活,搬到了新樓里。一個青春期將將開始的少年,心裡滿懷著千奇百怪的想法,此時終於有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房間,頓時對生活充滿了更大的憧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哥追完了將愛。
第一次看這片是中午吃過飯,縣裡的電視台才播完《絕代雙驕》最後一集(不得不說,林志穎就TM是個妖怪好么),打算看看接下來演什麼,在熬過一大段賣豬飼料的廣告後,我就被陳明的《等你愛我》勾去了。
如果說彼時的我對未來充滿了無限遐想,那看過將愛後,對未來的期望在我腦中變得日漸清晰而且具象化。它讓我開始憧憬要去讀一所有著紅牆鐵門的大學,要騎一輛大二八自行車迎著風載著心愛的姑娘,要為她在城市的燈火輝煌中燃起一團小小的焰火,要在大雨天的塑膠跑道上莫名其妙的奔跑,要打一份工養活自己,要練出小小的肌肉撐起單薄的身體,甚至就連一張睡覺的床,我都巴不得能換成樂言剛工作時睡的那張木柵欄床。
最後,它真真兒地讓我感受到生活中的那些掙扎與妥協。
-----------------------------------------------蛋很疼的分割線----------------------------------------------------------------------
將愛是不是大陸第一部偶像劇我無法斷定,但起碼我當時看見這劇的反應就是,我擦,大學生都TM好洋氣啊。身為初中生的我頓覺自己土爆了,恨不得把青春的成長期扔掉,直接跨進大學的校門。當然,這大概是每個初中生都幻想過無數次的事兒,但,這是不可能的。
當時大家都在看什麼?反正鋪子里賣的最多的貼紙是還珠格格。流星花園?聽都沒聽過。
網路,還是那麼的陌生,每一間網吧似乎都開在衚衕的小黑屋裡,紅警是大家最愛的遊戲之一。以及,輕舞飛揚是個洋氣之極的名字。
彼時好像剛剛刮過為學生減負的風,我終於不用在早上5點半就爬起床,不過,晚上依舊是8點多才下課。有時會和幾個混混一起騎車送一個不知屬於誰的姑娘回家,要麼就在廣場上聽他們唱一元一首的露天卡拉OK,周末里,就是打撞球,滑旱冰,還有大型遊戲機。
哦,對了,大家都巴望著自己趕快長到花季雨季的年齡,彷彿那就成年了一般。
這就是那個年代裡的少年,可想而知,將愛的出現,喚起了多少人青春的悸動。
-----------------------------------------------蛋不疼的分割線----------------------------------------------------------------------
其實我挺不喜歡楊崢的,他那勁勁兒的裝逼樣看著就讓人煩,也因此而對李亞鵬無感。楊崢的每一段感情都令我羨慕,文慧、若彤、修車鋪的老闆娘、貝貝,羨慕而不可及,可能也是我煩他的原因之一。印象最深的是,他在音像店裡給文慧戴上耳機靜靜地聽烈火戰車,以及拿著貝貝的手機面朝大海說,文慧,你聽。
文慧應該讓很多人構建了對女朋友的想像吧,長發,有時會編成一條長長的辮子垂在身後,穿弔帶襯托出的小巧胸部,靦腆而甜蜜的微笑,含蓄又蓬勃的感情。她看見楊崢幸福就涌到臉上的表情讓你初次明白愛的味道,她衝進雨里擁抱楊崢的剎那彷彿撲進你的心頭。徐靜蕾因此劇而紅,然後被指為花瓶,然後又成了才女,然後又是王朔、韓寒......說多了都是淚好么。
十幾年過去,文慧成了老徐,小志還TM 的是小志。
作為那個年代的人,我對將愛的真實感受,說白了就是,矯情的青春期。今年有篇專欄寫到徐靜蕾,剛好貼一段文字回答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進入粘貼的分割線**************************************************
2000年的時候我上高中,和一個閨蜜分別從不同的重點初中考入同一所重點高中。於是我們相約一起穿白色棉布長裙頭戴格子方巾報到,開學第一天在校園裡很
是招搖。雙方的班主任本來要痛批我們的,看一看成績單上全市前50的成績,只好委婉地在耳邊提醒:「明天起咱能把小方巾摘了嗎?另外頭髮要紮成馬尾,或者
剪短。」
別埋怨我們裝13——誰沒有過那樣的少年時呢?棉布長裙可能受了彼時大紅的安妮寶貝的影響,而小方巾,完全是因為徐靜蕾啊。
跟我年齡差不多的人大概不難理解十多年前我們對徐靜蕾的熱愛,對徐靜蕾的熱愛就是對文慧的熱愛吧——清純,單薄,內斂,笑起來有點苦,牙齒不好看所以不愛
張嘴,但真的是無限青春美好盛放啊。16歲的我對文慧簡直喜歡到迷戀的程度,會認真收集她在《將愛情進行到底》里所有的造型——披肩發戴方巾的,水晶發繩
扎雙辮的,雙馬尾的,公主頭的,大花手絹單馬尾的……甚至連她在雨森出車禍那場戲裡穿過的一件阿迪的外套,我都依樣畫葫蘆買來穿(要知道平時我
是個多麼討厭運動品牌的人啊)!那年月,媒體對她的報道一律用的是「清純玉女」四個大字(請別像當今時代這樣,對這些詞賦予色情的聯想),而我們對此都不
會質疑或是不屑——還有比這個瘦弱害羞、原本想考北電化妝系卻誤打誤撞進了表演系的姑娘更當得起這四個字的嗎?她的演技一點兒都不好,可還是穩穩坐上了
「四小花旦」的寶座。因為有那麼多人愛她——愛她,就是愛我們自己的青春,愛我們還能為愛情驚天動地錐心泣血的少年時光。
估計現在來答題的這批人里,我應該算是歲數比較大的了,但是看那部劇的時候也才還沒上大學,(嚴重暴露年齡),還處在戀愛即早戀的時期。對這部劇的感慨更多的是對劇中愛情的憧憬——居然可以光明正大的談戀愛,天哪簡直不敢相信。在90年代末期,校園戀愛還是被嚴格禁止的,極少數的那點人都是偷偷摸摸地下活動的,一旦被發現是要倒大霉的。(好像現在高中談個戀愛什麼的挺正常,也可能是我的錯覺哈)所以對於描述光明正大校園戀情的這部劇,我一直是羨慕著看完的。他們明明白白的愛,他們毫不掩飾的哭,他們勇敢的爭取大膽的追求,他們明明相愛,卻互相折磨。我在這部劇裡面學習大學時代的愛情,以至於後來上大學以後很多行為不自覺的會帶出這部劇的影子。
但是只對電視劇的第一部分印象深刻(就是文慧和楊崢「互相折磨」的那段)。後面出社會的那段大概是離生活太遠,所以總覺得沒什麼共鳴。
記憶中特別深刻的幾個場景:1、楊崢他們送的那幾大捆紅玫瑰(這個真的把我震撼到了)2、文慧和楊崢公交車站邂逅。3、文慧和楊崢在一個廣場(是不是?)上相擁。
另外最大的影響是,我一直覺得文慧穿紅t恤牛仔裙馬尾辮真美。後來的好多年,我也總那麼穿,馬尾辮上扎個小方巾……
大學的時候買了兩盤《將愛》的原聲磁帶,一盤珍藏,一盤平時聽。那磁帶真的差點聽爛了。現在回想起這電視劇都很想哭。看《將愛》電影的時候,《等你愛我》一響起,眼淚立馬掉下來。因為這劇,喜歡李亞鵬喜歡了很長時間。
觸動沒多大,不過關於這個話題倒是很有談資。
大二開學,教室里散落著一些手稿,藍色圓珠筆抄寫的,大標題是 愛相隨,看了幾行,似乎是個劇本,台詞沒啥營養,於是隨手扔了。
過了幾個月,突然有一部紅遍全國的青春劇上映,叫做 將愛情進行到底,有同學看了幾眼,說這個為何那麼像我們教室,那個建築系學生的作業不是我們的作業嗎?於是這部劇全年級人人都看
劇情沒啥太多的記憶,結論是電影里都是騙人的,我們那個破爛的學校,鏡頭下面看起來好的有點過分,每次走過片中出現的場景,我們有時駐足停留,然後搖搖頭說,還是那麼破啊
好吧,暴露年齡了
高中時候看的這部劇,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去上海念大學,最後如願以償,人生的軌跡整個被改變。
算是對我最大的觸動吧。
等-你-愛-我
每每這首歌前奏一起,淚水就止不住得往下掉
通過這個電視劇喜歡上了徐靜蕾,結果現在找的媳婦叫文慧
人生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偶像劇 看到楊崢送給文慧的那些紅玫瑰 覺得那樣大概就是愛情…數年之後與剛剛和好的ex一起看了電影將愛 其實倆人心裡都明白 都再也回不去了…電影的散場好像也是在揮別兩個人曾經的日子…
說實話基本沒怎麼看過這部劇。
因為當時人家還很小,家長都說少兒不宜...........
我也根本算不上少女,頂多算一早熟的柴火妞~
而當時真正的少女們非常痴迷這種打扮:
長發/方巾/弔帶/長裙/白色帆布鞋/小麥膚色/瘦弱體型有木有?那年代的小清新森女有木有?綠茶沒有婊有木有?!
可惜當時我一沒長發二沒發育三沒裙子天天只有穿校服的命.....
這就是《將愛》當時對我最大的觸動:
那種無法追趕時髦的淡淡憂桑(⊙v⊙)
倒是很多很多年之後在情人節上映的電影《將愛》看了,這次居然看懂了。
第一次看這個片子還在念小學,到現在還清楚的記得李亞鵬騎著單車,帶著兄弟們給徐靜蕾送玫瑰花;還記得李亞鵬站在海邊給徐靜蕾打電話。
後來,我考進這部電視劇裡面的大學,在李亞鵬和徐靜蕾奔跑的操場、在他們騎車經過的馬路、在他們上過課的教學樓、在他們經常路過的三好塢,開始了我的初戀故事。。。。看完之後下定決心來上海讀大學,當然也夢想實現。就為了看看那紅牆綠草的學校,那個紅色塑膠的129操場
等到大學百年校慶的時候,陳明上台唱《等你愛我》,台下一撥人悄悄流淚。也許這部電視劇,正正是我們那個年齡的青春與愛情
這是我買過的唯一一部中文電視劇VCD(盜版,抱歉),在17,8歲那個剛高中畢業懵懂的年紀,真的感慨萬千
撿起放下了N年的鋼琴,大一在校園歌手大賽鋼琴彈唱了《遙望》,在學校小有名氣(不過沒彈來女朋友,呵呵)。從此發現了自己對音樂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大學畢業後毅然改行去做音樂了。
愛上了陳明
1998年,我初一,在外婆家那台25寸的電視上,片頭快速移動的柏油馬路配上小柯的遙望,一種叫做青春的概念像一道閃電一般沖入我的腦海。也許是我比較早熟,與同班漂亮小女孩的曖昧讓我自動將她的臉龐腦補成文慧的模樣,那時候看起來大學有些遙遠,但作為啟發,中學時逗女孩子開心的方法大多來自於這部電視劇。
塑膠跑道,二八單車,整整一後備箱的玫瑰,大學給我的印象實在太過於美好,作為反差,後段中關於工作關於成人生活的各種橋段使我恐慌不已,原來成人的世界如此殘酷。
從兒童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從青年到真正意義上的成年人,不得不說我時不時還是會尋找與這部戲的交集,這也許就是戲劇給我們帶來的趣味吧
我那個時候上初中,每個周五晚上放學都會跑回家去看。類似的熱情好像只出現在過小學一年級看《東京愛情故事》的時候。
我覺得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小鎮少女來說,它建構了我的一種想像:對都市大學生活的,對剛剛邁入社會的年輕人的,包括對愛情的。
所以後來看電影《將愛》的時候,是真心實意很唏噓,覺得在看自己的結局。只不過自己晚了一代而已。但是觀眾人群應該主要是80後,而且應該是以85後為主,當時沒什麼反響也很正常,社會主流哪會是這樣的一批人,而且網路媒體的不發達也導致這些人群沒有發聲通道,但是無疑這部劇對我們這代人的影響很大,當年幾乎全校都看,片中的主題和插曲也都非常受歡迎,作為初中生的我們花費了對我們來說一比很大的錢去買了正版卡帶,每天教室里談論的話題都是,楊崢和文慧怎麼樣了?樂言和小艾如何了,雨森為什麼就沒了呢?什麼?出現了個叫貝貝的?若彤呢?她和楊崢會有什麼發展?佳偉遇到喜歡的女生了?諸如此類;而且要說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看看12年後的電影的不錯票房也可以說明些問題,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這部劇對85年齡段的人產生過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
----------------------(分割線)---------------------
楊崢拿著貝貝的手機給文慧聽海的那段我至今覺得是經典浪漫,我一直還想著要去用用這招。
對大學的憧憬從這部開始。四位好兄弟第的友誼很感動。文慧抱著書下樓梯的畫面就是女神。裡面的歌就算現在聽,也會鼻子一酸。原來愛情這麼美好。
當年高二、高三?不記得了。這片很紅,同學每天中午回家都趕著看,要知道在我們那學校,同學們學習多努力啊,多惜時啊,但是他們還是要看這個,其受關注程度大概在那兩年僅次於還珠格格(還珠格格的二分之一左右)。所以,我也看了,但是要說有多觸動,倒不至於,只是對海邊手機里聽海的那段印象特別深刻。我主要挺煩那男女主角反反覆復,搞來搞去搞不清楚的劇情的,外加那時候就不喜歡李亞鵬的長相,其實也不喜歡徐靜蕾的長相……好像對男二、女二感覺好點。
推薦閱讀:
※你最喜歡的三部電影是什麼?為什麼喜歡?
※金像獎的未來該如何發展,是否還有機會成為華語電影的奧斯卡?
※有哪些電影鏡頭,讓你特別特別感動?
※如何看待《悟空傳》改編成電影?
※有哪些质量很高的冷门电影?
TAG:影視 | 愛情 | 青春 | 張一白 | 將愛情進行到底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