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三國時候的歷史人物是不是很幸運,因為可以流傳後世?

三國的時候一個縣令太守之類比其他朝代一統三軍的神將名氣還高 比如說現在歷史一般的人可能知道蔣干,趙范,公孫越。不知道竇憲,蘇烈 我覺得一個人能流傳後世讓人知道有自己這麼一個人算是很大的成功 像三國可能沒有本事的人都可以流傳2000多年。這得多好的運氣啊。


謝邀。

恰恰相反,他們非常不幸福。

三國時代,如曹操詩: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如王粲詩: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身為百姓,甚為痛苦,不必多提。


身為名垂青史的人們呢?

劉備奔波半生,五十歲才有了基業,六十一歲稱帝,夷陵兵敗而死。你覺得他這一生快樂嗎?
孫堅三十七歲。孫策二十六歲。周瑜三十六歲。呂蒙剛過四十。魯肅四十五歲。都是辛勞困苦,死掉。
荀彧終年五十,死前已和曹操失和。
諸葛亮出師未捷,不必多提。
關張和劉備一樣苦,最後死於非命。馬超滿門被誅,入蜀後也沒伸大志。
袁紹劉表死前,兒子們都還沒搞定,面臨基業被侵佔的恐懼。
姜維在逆境里奮鬥了一輩子。鍾會年少得志。鄧艾也是垂老功成。什麼都沒享用到,一天里都死掉了。
司馬師因為眼睛的問題,死得痛苦不堪。
陸遜的最後人生,是被孫權凌辱詈罵的人生。
羊祜到死都很惆悵,」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是他說的。
等等,等等,等等。

勉強算得上幸福的,也就只有賈詡——但三國聰明成他這樣,懂得如此自保的陰謀家,也只有屈指幾人而已。

亂世的人們,絕大多數是不幸的。他們恰好落在那個時代,悲愴莫名。至於身後聲名,那是我們的事,跟他們毫無關係。

三國最超逸拔群的人物是曹操,但他自己也說過,最初自己的理想,也就是做征西將軍而已,之後滿懷理想討董卓,終於發現諸侯沒譜後憤慨不已:
「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
奔波一生,雖然得了三分之二天下,但也算是叛離了最初理想,到最後也功未遂。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你覺得他這一生快樂嗎?未必吧。

李白詩曰:」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就這個意思。


有史以來,最幸福的一年,是歷史沒有記錄的一年。


為什麼沒有用臨江仙作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出生在三國時代的人90%要麼是死於兵荒馬亂、疫病流行,要麼是辛勤勞作卻只能勉強溫飽~

「出門無所見,白骨覆平原」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這可不是詩人們編的

你的問題是典型的後驗偏見,你知道的都是青史留名的,當炮灰的你自然不會知道。。。

當然你願意像呂伯奢一家那樣「青史留名」,我也沒意見,lol


如同題主和喵喵 @姬軒亦 的觀點,生為群星閃耀時代的NPC,成為英雄們的背景,名字得以流傳後世, 某種程度來說,是幸運的。
九把刀曾經寫過和你們同樣的觀點。
《獵命師傳奇·卷十三》-名動天下的失敗

【決鬥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

   為了變得更強,彼此無冤無仇的兩個人,可以拿著刀兇狠地互砍。

  失敗的人捨棄怨懟閉上眼睛,活下來的人奪取對方的名聲,得到兩人份的力量,繼續尋找下一個享譽天下的敵手——只有繼續壯大自己、成就自己、無敵自己,才對得起一個個死在刀下的敗將。

  敗錯了人,再強悍的武者也無法留名。

  敗對了人,即使是螻蟻草芥的小刀客也會被永遠記憶。】

三國時代這些NPC之所以能留下名字,都是因為輸給了正確的人,就像月亮不發光,但是反射太陽就顯得自己很明亮。

三國的確是一個群星閃耀的時代,所以有足夠的光芒映射到這些NPC身上。像竇憲,蘇烈一流人物,如流星划過天際,無法映亮整個天空,不但他們斬殺的NPC籍籍無名,甚至他們本身的知名度不如在群星光耀的年代裡不會發光卻反射恆星光芒的NPC。
但在歷史長河來看,其光芒當然要勝過趙范、公孫康等一群不會發光NPC的。

英雄們與命運抗爭,自覺或不自覺,都有一種捨我其誰的歷史使命感,因而有其自身獨特的魅力長存宇宙,或立功、或立德、或立言,當英雄們的心血傾注於其所信仰的事業,而為時代留下獨屬於其自身的烙印,無論他們的成敗如何,正如正氣歌所言: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PS:哪怕才具不足,只要勇於任事我就算在內,但沽名釣譽之徒我都不齒,不論為名為利,只圖一己之私都不值得被歷史記住)
而這群NPC只是作為一個名字、符號,成為了英雄們的墊腳石,名字得以被人記住。但是這個名字與換一個名字又有什麼區別呢?這些身不由己被裹進歷史浪潮中NPC 庸碌的一生本身又有什麼可以值得稱道?(宮本武藏的那些刀下亡魂不算在內,求仁得仁,沒有怨言)

歷史是公平的,還是太史公那句話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三國演義中有名字的人物共有1191人。(統計參考三國演義角色列表)

黃巾之亂前27年的公元157年,東漢總人口是56,476,856人。(參考維基百科轉引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第三章〈大動亂時代的人口流動與民族融合〉,第124頁。)

也就是說,出生在三國時代,之後留名於歷史之上的概率只有0.002%,5萬多人里才有1人。這還是包括了無數只出場1次甚至沒有出場只留了個名字的路人甲的情況下。

5萬分之一是什麼概念呢。蘋果公司在前不久的Touch ID漏洞時表示,陌生人的指紋意外解鎖的概率就是5萬分之一。

題主可以去隨機拿一個iPhone5s,然後用嘗試指紋解鎖,如果解開了,恭喜你,你就是那個到了三國時代能流傳後世的幸運兒。


你會期望活在一個全國有五千萬人,但最後只剩不到八百萬的時代?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劉備經過擺地攤,給別人當小工,自己開公司好不容易攢夠了錢買了套房子,沒住兩天掛了。房子留給了兒子,結果不多久給開發商給強拆了,兒子還得在開發商提供的棚戶區恬著臉活著。
劉備,你幸福嗎?
曹操算得上官二代,通過拉幫結夥,黑同事,好容易攢錢弄了個公司,小心翼翼,還不敢出頭當董事長,想著子孫以後好歹也有著落,結果孫子叫自己老下屬黑了一把,公司給竊取了不說還子孫命都沒保住。
曹操,你幸福嗎?
孫權,老子,大哥用命博來的公司,不到兩代,叫下屬給架空了,落個家破人亡。
孫權,你幸福嗎?
活著苦了一輩子,攢點錢,眼睛一閉,錢叫別的孫子給花了。是你你幸福啊~~~


人類的能力雖然有限,但是自己也可以盡量發揮潛能向命運挑戰。

如果我是生在太平時代,只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歷史學者罷了,搞不好還是個默默無名的小人物呢。

——楊威利

引自《銀河英雄傳說?野望篇》第三章「楊艦隊出擊」


這個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吧,另外我覺得蔣干、趙范這些人知道自己是這麼個形象「流芳百世」,估計會氣死


一將功成萬骨枯。可能你我都是萬骨里的


註定會被淹沒在無數的0贊答案中,不過必需要怒答一下。

還是那句老話,很多事情就和看A片一樣,看得人很爽,真正做的人未必。

皇叔初遇黃承彥時是這樣的,

「 小橋之西,一人暖帽遮頭,狐裘蔽體,騎著一驢,後隨一青衣小童,攜一葫蘆酒,踏雪而來;轉過小橋,口吟詩一首。詩曰:「一夜北風寒,萬里彤雲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斗。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

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這不正是知乎人所追求的「優雅」嗎?這種優雅的隱士基因是中國文化獨有的。皇叔三顧之前,卧龍先生雖心憂天下,卻也過著此般悠哉的生活。

再看看後來諸葛先生累成什麼奶奶樣: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這樣看來,諸葛亮成為武侯真的幸運嗎?


能夠流傳後世 就是當時人的幸福么?


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在青史中能夠留下名姓的人當然是幸運的,每一頁文字,每一個人名背後卻是無數抔墳塋。

三國也確實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但生於那個亂世的百姓毫無疑問是慘酷的。

你若問我,我寧願做乾隆年間普普通通一個種田的百姓,也不想要亂世三國名垂青史的那份幸運。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感謝光榮公司吧,連長相都流芳百世了。


活的不舒服,死後的名聲有何用。
你別羨慕人家,人家上個茅房連張柔軟一點的廁紙都沒有


一天吃兩頓飯,主食只有小米粥,到了後期丞相發明了包子,但是跟現在的區別很大。
菜肴的話只有比較簡單的蒸,煮類烹調方法,大部分時間都只能吃燒烤,而且只有最基本的鹽,還是很難吃的那種鹽。酒只有幾度的那種米酒。
如果你不是大人物,你連肉都吃不上,就是小米,各種湯,餅,饅頭。
很多你習慣的蔬菜,那時候都沒有,你會營養不良的,夜盲症什麼的各種。
很多你習慣的烹飪方法,那時候也沒有,沒有鐵鍋,沒有炒菜。
很多你習慣的調味料,那時候也沒有,沒有辣椒。

更不提沒有抽水馬桶了。


自己的名字能夠流傳後世的確很吸引人,算得上很成功了。
但是,東漢鼎盛時期人口有近5000萬,三國時期人口最少時只有約五百萬(古代統計人口的方法不會像如今這麼先進,有些百姓逃到深山裡躲難就不會被統計到,但畢竟是少數),我一直認為這是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刻,差點就亡族滅種了。三國時期的戰亂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其實每次王朝更替,給國家、人民帶來的災難都是巨大的,比如隋朝鼎盛是有超過5000萬人口,唐初時也只剩下不到1000萬,終其一朝都沒有超過隋的人口。
由於《三國演義》的流傳,三國時期很多即使人物為後代熟知,但這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老百姓都因戰亂而死。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最幸運的其實還是天下太平,安居樂業!


推薦閱讀:

三國武將排名為什麼典韋可以排到第三位?
周瑜與諸葛亮誰的音樂才華更高?
如何評價三國殺武將廖化?
為何徐晃排在五子良將的最後一位?
如何評價劉表?

TAG:三國 | 三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