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 米雪山慕士塔格有哪些故事?
本題已加入圓桌 ? 挑戰山野,更多「登山」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只要你開始了登山,那麼慕士塔格便是繞不過去的一座山。作為7000米級的山峰,很多爬8000米的山友把它作為八千米之前的最後一次拉練,測試裝備,測試體能。而剛邁過6000米級,或者踏上5000米級的山友,則把慕士塔格當成最近的一個目標。
喀拉庫里湖畔的慕士塔格,來自:王鐵男
為什麼是慕士塔格?
相比8000米動輒幾十萬的費用(聖山公司2017年珠峰的報名費是35萬),7000米級山峰的攀登價格親民了很多。半月以上的攀登周期,充分的高海拔適應,有著很好的雪山體驗,可以滿足很多山友的需求。那麼,為什麼一定是慕峰,而不是別的7000米級山峰呢?
國內7000米級的山峰大大小小共有140座,大家所熟知的主要有4座:西藏的南迦巴瓦峰(7782米)、四川的貢嘎山(7556米)、西藏的寧金抗沙峰(7206米)和新疆的慕士塔格峰(7546米)。
從上往下,依次是南迦巴瓦、貢嘎、寧金抗沙和慕峰 來自:網路
南迦巴瓦峰山壁聳立、地震、雪崩不斷,攀登難度極大,直到1992年才由中日聯合登山隊登頂成功,此後再無攀登記錄;貢嘎山四壁皆為陡峭的冰斗後壁,冰崩、雪崩頻繁,攀登難度極大,到目前只有24人成功登頂,最近的一次嘗試是2016年10月底李宗利團隊的嘗試,因大風止步於6700米的C3營地。
寧金抗沙的攀登大多是登山愛好者自主攀登,最近的一次影響力大的攀登是年初,哈巴雪山的嚮導小沈(網名,沉三水斬暉)歷時21天,經過兩次嘗試,Freesolo成功登頂、下撤;慕士塔格自1956年中蘇聯合登山隊成功登頂以來,逐漸被人們所熟知,知名度和攀登人數都逐年上升,成為主流的7000米級攀登山峰。
南迦巴瓦和貢嘎山難度太大,很少有人嘗試,那麼留給國內登山愛好者可供選擇的就只有寧金抗沙和慕士塔格,因為高度、費用、攀登組織和中國登山的大環境因素,寧金抗沙近年來已經很少有商業登山隊伍,而慕士塔格每年的攀登人數都幾十上百人。除了線路成熟外,慕士塔格海拔7546米,按照國家體育局的運動員等級劃分,成功登頂可以申請成為國家一級運動員。(國家一級登山運動員條件:男子登頂一座海拔7500米以上的獨立山峰;女子登頂一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獨立山峰)
登山季 慕峰大本營 來自:王鐵男
綜上,慕士塔格幾乎成了國內登山愛好者7000米級別山峰的不二之選!成為7000米級山峰裡面的Super Star!
親近冰山之父
慕士塔格(簡稱「慕峰」),海拔7546米,位於新疆阿克陶縣與塔什庫爾干交界處,地處帕米爾高原東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部。慕峰山體渾圓,狀似饅頭,常年積雪,冰川廣布,也被稱為「冰山之父」。與西崑崙山脈最高峰公格爾峰(海拔7719米)、第二高峰公格爾九別(海拔7595米)三足鼎立,被稱為「崑崙三雄」。
崑崙三雄的相對位置
1670年,英國探險家托羅切爾對慕士塔格峰作過考察。1894年,瑞典探險家斯文·郝定,在帕米爾高原進入新疆的考察中發現了慕士塔格,經過3次嘗試,最高到達6300米處,斯文·郝定雖然沒有登頂,但是他使「冰山之父」的美稱廣為流傳。
來自:王鐵男
1956年,中蘇聯合登山隊完成了慕士塔格峰的首登。當時是沿西山脊攀登,蘇聯來的都是運動健將,幾乎都是二戰複員老兵,而中方隊員大多是從基層工會工人、職員中的體育積極分子選拔出來的,只有兩名從西藏軍區來的現役軍人。最終31人成功登頂,中國和蘇聯的紅旗同時插在了慕士塔格山頂。這條線路即傳統路線,也是現在商業隊經常走的一條線路。
中蘇聯合登山隊登頂慕峰 來自:chuansong
此後,1959年,中國登山家從西面開發了Kalaxong 山脊路線,2000年,Dan Mazur 率領的登山隊開闢了東山脊路線;2005年,曾山帶隊從東壁開闢新線路,日後攀登慕士塔格的多了起來,2016年,一名雲南高二的17歲女生登頂慕士塔格。曾經難以接近的慕士塔格,隨著人們登山技術、裝備、理念的發展,慢慢褪去了神秘的面紗。
17歲小女孩任雨璇登頂慕峰 來自:網路
慕士塔格峰常規的玩法是攀登和登山滑雪,讓我們走進那些開拓者,看看他們的故事,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努力,慕士塔格離我們才更近了一步。
王鐵男:新疆戶外探險的老大哥
王鐵男,新疆戶外探險的帶頭大哥,是第一個登上博格達峰的中國人,開闢出狼塔等新疆多條高危、經典的登山探險線路,前烏魯木齊登山探險協會主席,多次帶隊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帶隊穿越克里陽古道、徒步進入尼雅遺址額羅布泊樓蘭古城探險。
王鐵男登頂博格達峰 來自:王鐵男
除開展徒步登山探險活動外,王鐵男老師還撰寫了大量徒步、登山探險紀實和指南,供後來者參考,有:《天上之山》、《崑崙秘道》、《中國徒步穿越》、《中國登山聖經》、《中國探險聖經》和《崑崙秘道——王鐵男徒步探險筆記》等。
王鐵男與慕士塔格峰的故事始於18年前,王鐵男率領首支中國民間隊伍登頂慕士塔格,之後多次帶隊登頂,也是2017年凱途的慕士塔格攀登總指揮。
慕峰攀登隊伍 來自:王鐵男
1999年,王鐵男發布了慕士塔格峰登山計劃的挑戰書,得到全國各地登山者的響應,組成了由14名登山隊員和1名隨隊醫生組成的登山隊。當時沒有經驗,缺少裝備,14名隊員只有四雙登山鞋,登山途中賒賬從外國隊手裡買了三副踏雪板。上山途中,王鐵男肺水腫複發,下撤到低海拔休息了四天之後,又再次回到隊伍,歷程重重困難成功登頂。
下撤途中,由於過度疲勞和風雪瀰漫,王鐵男掉入了冰裂縫,度過了人生中最漫長的一夜:海拔6200多米的地方,氣溫下降到零下30度,只能通過活動和哈氣來溫暖身體,意識都開始恍惚,想到了死亡,想到了妻兒……
強烈的求生慾望使他克服了不斷襲來的昏睡,不停歇地活動手腳,一直堅持到第二天黎明。當他再次爬出冰縫時,終於看到了幾百米外的營地。
在將近30多年的探險生涯中,王鐵男經歷過無數次的危險和生死,慕士塔格那一晚成為最漫長的一夜。走進大山、踏上未知的探險之路深深的融入到他骨子裡的東西,是他一生的事業。此時此刻,年過花甲的王鐵男老師正在尼泊爾帶隊前往珠峰大本營的路上。
此時此刻,王鐵男老師正在帶隊前往珠峰大本營 來自:王鐵男
楊波:2天完成慕士塔格的登山滑雪
楊波,網名「江魚兒」,地理專業,2006年成為《戶外》雜誌(OUTSIDE中文版)主編/總編輯至今。熱愛滑雪尤其野雪,有國內眾多雪山的登山滑雪經歷,2004年7月登頂海拔7546米的新疆慕士塔格峰並滑雪下山,2011年夏天複製這段經歷並創下實際用時2天滑雪跨越的最快紀錄。
2004年,經歷了小五台、長白山、通化金廠連續野雪之後,楊波便和好哥們方海濤組隊跑到新疆攀登慕士塔格,一個登山,一個登山滑雪,方海濤由於嚴重高反,沒能登頂,楊波幸運登頂,然後滑雪下降,成為從慕士塔格峰滑雪下來的第一個中國人,對於這次經歷,楊波最大的感受就是幸運,慶幸作為新手能夠安全完成計劃。遺憾的是,當時相機在大本營丟失,所以沒有在頂峰拍照。
2011年,楊波約好友「球叔」重返慕士塔格,他們用兩天完成了這次登山滑雪,第1天從大本營跨過C1直接到C2營地,第2天從C2營地跨過C3,直接沖頂,然後從另一面的傳統線路滑雪下山。
慕峰傳統線路及雪況變化 來自:戶外雜誌
攀登慕士塔格通常需要反覆適應高海拔,攀登周期20天左右,而他們用了2天完成慕士塔格的登山滑雪,這個速度目前也是很少有人完成。2013年,楊波和同伴用1天時間完成了海拔7034米的西藏卓木拉日康峰的登山滑雪,而且是首登首滑!只能說,大神的世界我們不懂!
完成慕峰登山滑雪後,和「球叔」,盧建在曬太陽 來自:楊波
目前慕峰的速登記錄是Benedikt and Sebastian Haag在2005年完成的,一天登頂再回到BC,上升用時9小時25分鐘,下降用時1小時16分鐘。
紫笛依揚:飛舞在慕士塔格的冰雪鳳凰
紫笛依揚,蜀山探險掌人,擅長攀冰和登山滑雪。攀冰11年,2012年先鋒完攀雙橋溝「龍壁」線路,2013全國攀冰精英賽賽女子組冠軍;登山滑雪6年,完成崗什卡峰、貢嘎那瑪峰、半脊峰的登山滑雪,2015年登頂慕士塔格並全程滑降落差3200米下山。
紫笛在慕峰滑雪下降 來自:紫笛
紫笛還是國內首部登山滑雪紀錄片《遙遠的山》主人公,該片入選2014年班夫山地電影節中國戶外影像單元;作為攝影師,攝影作品《攀冰在珠峰》獲得「2007年度第三屆中國戶外金犀牛獎」最佳戶外攝影獎。
2011年夏天,紫笛遇到了盧建,開始了自己的滑雪生涯,之後慢慢喜歡上了登山滑雪,在完成崗什卡、那瑪峰等山峰後,她把目標放在了慕士塔格。2013年,紫笛和搭檔小龍第一次攀登慕士塔格,因為天氣原因,兩次沖頂都沒能登頂,一次到達7000米,一次到達7400米。
2015年,紫笛重返慕士塔格,這一次,雪質鬆軟,天氣良好,一切都剛剛好。紫笛成功登頂慕士塔格,山頂拍照,調整雪板,然後從7546米的頂峰呼嘯而下。背著雪板好幾天時間上去的線路,4個小時便滑了下來,風聲咆哮,冰雪飛濺,這一刻,她是飛舞在慕士塔格的冰雪鳳凰。
慕峰:相約2018
慕峰每年只有一個攀登季,大部分隊伍都會選擇6月底進山,7月中旬結束。因為7月初之前,慕士塔格處於風雪非常大的時間段,C3以後雪大很難前進。7月下旬8月初後,天氣頻繁變化不利於攀登。
慕峰主要的難點在於高海拔,除大本營外,設有3個營地,需要上上下下反覆適應,攀登周期長,一般需要20天左右,對於假期緊張的山友來說比較難排時間。
凱途2017年慕峰第一季行程安排表 來自:凱途高山
除了高海拔適應,慕峰的另一個危險就是冰裂縫,主要分布在C1到C2之間。2011年慕峰觀測站副站長林樹標掉入冰裂縫失蹤,2015年,國內山友張雲下撤時墜入冰裂縫遇難。
注意身後的裂縫 來自:王鐵男
除了常見的商業隊外,也有部分登山者嘗試阿式慕峰,2000年,曾山等3人開闢了東山脊轉傳統路線下山首登路線,該線路難度頗大,據了解,該線路至今無人重複攀登。
慕士塔格雖說是7000米山峰裡面相對比較容易的山峰,但是畢竟是高海拔,加之有冰裂縫,大意不得。趕不上2017年慕峰的山友們,我們靜待2018,願每一次攀登都能平安歸來。
撰文:阿爾法
關於慕士塔格峰的故事,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人。
他穿越了西藏,發現了樓蘭,卻敗在了慕士塔格峰腳下。
每位登山者都是夢想家,出生於瑞典的斯文·郝定用一生踐行了這句話。細數他近60年的探險經歷,許多時間留在了中國。期間,他數次憑藉著堅強的毅力與敏銳的判斷,完成了一系列後人望其項背的「夢想」:三年穿越整個西藏、發現樓蘭古國遺址以及探訪絲綢之路......
不過,有一件事兒,儘管斯文已拼上了全力,但始終沒能完成。這個讓他遺憾不已的主角,便是位於帕米爾高原上的慕士塔格峰。
1865年2月19日-1952年11月26日,瑞典人
16歲開始探險,為了心愛的事業,終生未婚。
繼德國地理學家和中國學專家李希霍芬後,使「絲綢之路」名揚世界。
一生到中國五次,完成了繪製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地圖以及帕米爾高原的地圖、穿越了整個西藏、發現了樓蘭古國。
斯文與「冰山之父」
山友們都知道,位於帕米爾高原上的慕士塔格峰,被稱「冰山之父」。此名由來,據說就源於1894年斯文在此考察時,發生的一次「美麗的誤會」。
時間拖回1894年。當時,前往中亞地區進行早期考察的斯文與馱夫們從帕米爾高原進入新疆,立即被帕米爾高原上一座壯觀的山峰吸引。
「這山叫什麼名字?」斯文問向柯爾克孜族嚮導。
「慕士塔格,阿塔。」嚮導答道。
這是這麼一句對話,誕生了「冰山之父」的美名。在柯爾克孜語中,「慕士塔格」意為冰雪山,「阿塔」則是父親。因此,斯文將其直譯為「冰山之父」。但有趣的是,嚮導回答的本意為「那是冰山,老爺」,「阿塔」其實是對斯文的尊稱。
這一下誤打誤撞,讓「冰山之父」這個具有詩韻的名字載入了斯文後期的著作中,並廣為流傳。
三敗「冰山之父」
儘管斯文為慕士塔格峰留下了朗朗上口的別名,但這座山峰卻成為他探險生涯中的一大遺憾。
1894年5月初,經過長途跋涉抵達新疆喀什噶爾的斯文,來到慕士塔格峰的山腳下安營紮寨,準備登上這座絕美的山峰,以拉開其在新疆的探險活動。
經過一陣休整後,斯文興匆匆地向慕士塔格峰發起了攀登。一段順利的攀升後,一行人到達4500米處。
意外就在此時發生了:斯文的雙眼開始灼痛起來。然而,此時的他並沒有太在意,依舊忍著劇痛,還為隨行的柯爾克孜族牧民就地畫了一幅速寫。不過,還未合上畫板,他的眼前就一片漆黑,最後被牧民們抬下了山。
下山後,斯文被確診患上了雪盲症,雙眼暫時失明。得知此消息,他捶胸頓足地長嘆了幾聲,只能無奈先返回喀什噶爾。但他並沒有放棄對「冰山之父」的挑戰。
雙眼痊癒後,心有不甘的斯文再次踏上了帕米爾雪原,決定第二次攀登慕士塔格峰。這一次,他戴上了雪鏡,拿上了雪杖,當站立在5500米處時,就連原本還在下著風雪也停止了。斯文環視四周,看到群山疊霧,雪色蒼茫,激動地不能自已,並用物理學家的獨特感觀描繪了一段非比尋常的景觀:
我相信若以荒野和奇異的美景而論,世界上沒有他處可以勝過現在眼前的景緻。我覺得彷彿立在極大的宇宙邊上,那些神秘的行星在其中永遠運行不息,我和星宿只隔了一步,我能用手觸著月亮,我覺得足下的地球,受了萬有引力定律所支配,不住地循著軌道運轉。
然而,即便天公都作美了,但斯文依舊沒能成功登頂。就在他信心十足地來到6300米處時,不料所帶食品全部吃完,沒過多久體能待竭的斯文頭痛劇烈,無法多邁出一步。最終,他只能眼巴巴地仰頭望向峰頂,便倒在了冰坡上,被跟進的柯爾克孜族牧民背下了山。
儘管第二次攀登慕士塔格峰相當令人喪氣,但斯文還是不想放棄。下山後,他在英國駐喀領事館裡休整了一段時間,等到乾糧備足,他又組織了人馬朝帕米爾走去。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與教訓,斯文對此次登頂十分有把握,甚至誇下海口說:「登上「冰山之父」後,還要去拜見他的兩個女兒(即公格爾和公格爾九別峰)。」
但,命運再一次與他開了個玩笑。第三次登攀,斯文連上一次的高度也未達到。在爬上5820米時,一條大而深的冰澗突然阻擋在前,他看著冰澗,絕望地久久地呆立在側,然後頹然蹲下,淚水直流,哀嘆道:「我們和『雪山之祖』的搏鬥就此結束了。」
一把鐵鏟牽出的樓蘭
儘管慕士塔格峰讓斯文相當遺憾,但卻並沒有打消他對中國西部廣袤土地的探險。在結束了「冰山之父」的攀登後,他將足跡印上了茫茫大漠,隨後便有了樓蘭古國的再現。
斯文發現樓蘭的過程,也是一段驚險的有趣歷程。1900年3月,他與一眾人來到羅布泊的沙漠,某一天陡然發現用來挖水的鐵鏟落在了前一夜的宿營地。要知道,在沙漠中,沒有鐵鏟,就不能挖水,全隊都有喪命的危險。
隨後,斯文派領隊維族嚮導艾爾迪克返回去仔細尋找。傍晚時分,艾爾迪克找到鐵鏟,不料返程中颳起了狂風,他被挾著跑出很遠。等到大風停歇,艾爾迪克睜開眼睛,環顧四周,嚇了一跳:一座古代城市的廢墟躍然眼前。
隨後,艾爾迪克撿回了廢墟中的幾片木雕殘片回到營地。當斯文一看見這些殘片,一眼就認出了其中的希臘化藝術風格,並敏銳意識到這座遺址非常重要。然而,限於所帶補給不夠,不能當場返回,斯文只能做下記號後,將考察計劃留待來年春天。這一天是3月28日,也是後人紀念樓蘭發現的日子。
一年之後,斯文二闖羅布泊,與上次的嚮導艾爾迪克以及探險隊一同探尋神秘的古城廢墟。此行,他們挖出了數以百計的魏晉時期漢文木簡殘紙、零星樓蘭本地胡語文書等珍貴物料,還在此古遺址的東南一線發現了許多古代烽火台,這條烽隧線一直延伸到羅布泊西岸一座風沙半沒的古城。
回到歐洲後,斯文將挖到的古物交給德國專家鑒定。專家從文字中發現了樓蘭字樣,於是確定發現的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樓蘭古國。一時間,舉世皆驚,甚至還催生了一門新的學科:樓蘭學。
文:雪線
(全文完)
原創文章,保留一切權利
硬蹭熱點:
熱愛旅遊身殘志堅的我去年徒步搭車路過卡拉庫里湖,拍下圖一,抬頭遇見後圖的摩托男,聊了三句,就跨上摩托后座一路突突到雪線了。
一路突突著聊天——雖然他普通話磕磕絆絆——得知他在湖邊監工,阿克陶旅遊局公務員,柯爾克孜族人,憑藉鶴立雞群的普通話,曾干過幾年導遊。說到這裡,我們共同噴內地跟團遊客素質差。說回監工:搞啥工程?亭台樓閣漢白玉嗎?是。那多醜!奈何領導喜歡啊!這地方一般人是不是不讓進啊?嗯!得,公務員特權。可惜我穿著短褲,圍巾已成鼻涕帕子,不然再去冰川。
身殘志堅愛旅遊的奇妙經歷之一,蹭熱點完畢。
我來分享第一個攀登慕士塔格峰的歐洲探險家的故事。他叫斯文·赫定。他是在清朝時期第一批來到中國考察的西方探險家,他是第一個攀登慕士塔格峰的歐洲人,親自勘測繪製羅布泊的地圖,而兩項成績讓他在瑞典,成為和諾貝爾齊名的偶像級人物。
1893年10月16日,在瑞典國王和諾貝爾的資助下,斯文.赫定第二次來到中國西部進行探險考察,重點是塔里木地區,全程10498公里,歷時3年零7個月,1894年2月,他開始從塔什干,取道「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前往喀什,此行,他多次試圖攀登「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
當慕士塔格峰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說:「我彷彿看見了一座燈塔,頭頂覆有閃閃發亮的白雪皇冠。」他在山下聽到了無數令他心馳神往的傳說。據說,山頂有一個幸福的城池,居民們不知道寒冷和飢餓,也不會死去。也有人說,慕士塔格是一個龐大無比的聖人墓,曾有一位睿智的長者登頂,發現一個天堂般的果園,裡面行走著仙人,只有吃了果子才能順利下山。
被傳說吸引的斯文赫定打定主意要攀登這座海拔七千米以上的雪山,他僱用了9頭氂牛,找了6個當地的嚮導,但這次攀登因為他突如其來的眼疾失敗了,他還要蒙著雙眼隨著隊伍下山。
第二次前往慕士塔格是在6月,他翻過海拔4737米的埡口,來到山腳下美麗的河谷,他看到慕士塔格的冰舌從岩縫中吐出,大片的牧場上散著牧民的帳篷和牛羊。他在平原上幫牧民畫畫,還撿到一隻忠誠的狗「尤達西」,它陪伴了他十個月後,在塔什拉瑪干沙漠的穿越中,死在了乾渴里。
這一次他決心要規劃慕士塔格的登山路徑,他選擇從北坡上山,氂牛成為坐騎和行李搬運工,正式開始攀登是8月16日,第一天就上到海拔4878米處,氂牛累的走不動了,呼吸像是在鋸木頭,而斯文赫定和同伴也都出現了高原反應,這時他才意識到,要帶足乾糧和帳篷在此露營,才能繼續上山。
第二次嘗試登頂他們爬到了海拔5182米處,跟雪崩狹路相逢,「厚厚的冰層摔落在岩石上,震動得地動山搖」,氂牛一次次的差點滑到冰縫中,又被救了上來。中止這次攀登的是陡峭冰岩上的裂隙,由於缺乏專業的裝備,氂牛無法繼續上前。
再次嘗試他們爬到海拔6145米的高度,並在雪地的陡坡上紮營,在巨大的高原反應中,斯文赫定被眼前的奇景震驚了:
「我相信,展現在我面前的景色超越了這座星球上所能見的一切景觀。稀薄的白雲拂過起伏的雪原,彷彿逝去的魂靈在曼舞,我感覺自己彷彿站在無窮無盡的太空邊緣,眼前神秘的世界永不停歇的運轉,我彷彿一伸手就能觸到月亮,而腳下的地球卻在不斷的旋轉。」
就在天亮之前,暴風雪再次阻斷了他的登頂之路,下撤的過程相當驚險,「大雪漫天飛舞,下的濃密,手放在臉前,居然完全看不見。氂牛吭哧吭哧的向前挪動,在雪裡彷彿在海浪中上下翻越的海豚」。
就這樣,斯文赫定結束了最後一次與「冰山之父」的搏鬥。
宋玉江曾攀登慕士塔格峰的路線
接著,他來到喀喇湖畔,打算測量湖水深度,他用極強的動手能力和僕人們一起親手造船。「先是將馬皮和羊皮縫在一起,展開鋪在帳篷支柱排成的骨架上,船槳和桅杆也使用帳篷支柱做成,而船舵就是鏟子,充好氣的山羊皮用來穩定船身。」
斯文赫定就坐著這樣一個史前動物般怪異造型的東西下水,當地的游牧人覺得他瘋了,成群結對的來等著他掉進深淵裡,船隻一開始還比較順利,後來碰到強勁的南風,山羊皮做的船帆開始漏氣,不過在圍觀者的目光中,他們仍然堅持划到岸邊。
後來,帕米爾高原開始流傳一個傳說,一個歐洲人像羚羊一樣躍上了慕士塔格峰,又像一隻野雁一般飛越湖泊。
斯文赫定有些非常知名的探險經歷。諸如發現樓蘭古城、填補地圖上西藏的大片空白,通過精確的描述,將中國西部的地理人文納入西方的知識體系,就連羅斯福等政界名流也以認識斯文赫定為榮。
但他因此也備受爭議,作為貢獻極大的探險家和科學考察者,同時也是殖民主義探險家,他無視中國主權,帶走中國文物的行為被後來的探險者模仿。
他就是瑞典人:斯文赫定。從16歲開始,他就從事探險事業,19歲時第一次做縱貫波斯的旅行,確定了自己終生的事業方向。由於他常年漂泊,終生未婚,他說:「我已經和中國結婚了」。
慕士塔格峰對於剛開始登山的愛好者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門口那個柯爾克孜族大叔可以帶你進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