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掩卷而思,我們深愛的子女愛我們有多少?》
掩卷而思,我們深愛的子女愛我們多少?
我們這代人正在經受獨生子女時代帶來的傷害(龍建剛):
2016年10月4日晚九點,國慶長假第四天,廣州一所著名大學任教的老友在電話中泣不成聲,斷斷續續講了很久才弄清事情的原委:10月1日清早,他們夫婦倆乘高鐵前往南京,看望在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的女兒。行前為女兒準備了很多她愛吃的零食,比如蛋塔、酸奶什麼的,打算給女兒一個意外的驚喜。沒想到見面之後卻碰了一鼻子灰:女兒不僅沒有一點驚喜,反而滿肚子怨氣,責怪父母為什麼不經她同意就去南京,對她極不尊重。媽媽說我們想念寶貝女兒了,可女兒說天天微信,還有什麼好想的,你們的感情也太泛濫了。爸爸說媽媽第一次到南京,叫女兒陪去轉轉,女兒回答說和同學約好了,要去蘇州玩,讓爸爸媽媽自己玩,然後就匆忙而去……夫婦倆在南京轉了一天,越想越不是滋味,索性高鐵返回廣州。老友在電話中問我:龍兄,你說我錯在哪裡?我不知怎麼回答……
我今天從太原趕回佛山,原本想和老家來的老同學見面,也盡地主之宜,沒想到情況也幾乎一樣:他女兒今年九月剛剛考到廣州一所大學就讀,國慶專程來廣州陪她。可女兒並不領情,只顧玩手機,想去宿舍看看,也不得進去。問其為何如此冷漠,女兒說一是有代溝,二是爸爸老是批評她。見話不投機,老友裝著想回去,沒想到女兒變得興奮,馬上進攜程網幫他訂了回家的火車票……老友說:現在的孩子和我們這代人不同了,當年我們讀書,有家人來探望是多麼的高興啊。他流淚,我也流淚……
幾年前我去哈佛大學做學術交流,發現費正清研究中心有學者在研究一個課題:如何與未來中國打交道?我問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美國學者回答說:30年後,人類歷史將迎來一個由獨生子女組成的國家,這個國家不是小國而是大國,他們將如何與世界相處?這是福音還是災難?美國學者必須為世界研究預案。我現在明白了美國人的遠見……一位佛山母親從美國發來的簡訊特別讓我感動。徵得她本人同意,我做了一點處理之後轉發如下:
龍老師好!幾個佛山朋友都在轉發你的那條關於獨生子女的微信,我一邊讀一邊流淚。你兩個朋友的經歷我感同身受,只是悶在心裡從來不說出來。說實話,我憋得很苦,今天索性說出來。
我是一位單親母親,38歲那年就獨自帶著8歲的女兒生活,不說含辛茹苦,也歷經了很多女人沒有經歷過的酸楚。為了讓女兒不受父親出走的影響,我以全部的母愛來呵護她成長。女兒從佛山九小到佛山一中,成績都非常優秀,是標準的學霸。高考以佛山前5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核物理專業,畢業後又考入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後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我女婿也是上海學霸,年紀不大,就已經是芝加哥大學的教授了。他們有一個四歲的兒子,上海的爺爺奶奶在美國照顧了兩年,今年6月回上海去了。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女兒和他們處得不好,經常吵架。曾經擔任上海廳級幹部的爺爺一怒之下帶奶奶回去了,還說再也不來美國受罪了。
無奈之下,女兒、女婿多次給我電話求援,讓我去芝加哥幫他們帶孩子。我退休後單位返聘,有一份不錯的收入,心情也很好。考慮到女兒的處境,我最後下定決心到了美國。但在這裡的每一天都很難過,人生地不熟倒是其次,主要是女兒、女婿幾乎很少和我交流。他們早出晚歸,回家只想睡覺,周末也是在家睡覺,只有我一個人忙碌。好像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到了假期,他們帶上孩子出去度假,讓我一個人留在家裡。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到底是美國改變了他們?還是獨生子女都是這個德性?
我女兒、女婿的收入不錯,還經常給非洲窮人捐錢。我幾次提醒他們說:舅舅、姨媽家在湖南農村,生活艱苦,你們給非洲黑人捐錢,是否也可慮資助這些親人一點?女兒女婿的回答讓我震驚:非洲窮人更需要幫助。幫自己的親戚不是慈善,沒有意義……
龍老師,我真不明白女兒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無情無義,冷漠得不可理喻!是我的家庭教育失敗了嗎?如果說是我文化不高,不會教育子女,那麼女兒的公公、婆婆,一個是政府官員、一個是同濟大學教授,怎麼他們的兒子也是如此?國慶那天,我親家在電話中說:你辛苦了,我們都被獨生子女害了。我們讓他們自己請保姆,你回來過你自己的日子,別理他們了……
親家的話有道理,但我於心不忍。
那年高考,我在佛山一中校園外面悄悄守候三天,一心祈禱女兒考試順利;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個晚上,女兒摟著我淚流滿面地說:媽媽,這些年您太辛苦了。我以後有出息、有能力一定要好好報答您的……
那時我是多麼的開心,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女兒的話,讓我覺得這個世界沒有黑夜……可是,當女兒已經有了出息的今天,我的內心卻歷經從未有過的傷痛。她是否還記得她說過的話?是否記得媽媽為她所做出的一切?
謝邀。
文章寫的很蠢,毒雞湯。
先說第一段吧,這個例子舉的極其愚蠢,完全就是襯托出了現在很多父母以自我為中心的一面。我要是這個女兒我也要有怨氣,提前不打招呼就千里迢迢的去看孩子,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安排?是不是孩子只要放假就必須有時間陪父母?必須隨著父母的突發奇想來更改已經制定好的計劃?別的不說,去拜訪朋友要提前打招呼,這是最基本的禮貌,難道女兒還不如一個普通朋友更值得尊重?這個女兒和同學講好了去旅遊,既然父母認為自己教育孩子教育得好,難道不知道失約是多麼沒有禮貌,多麼沒有教養的一件事嗎?難道要女兒讓同學孤零零的去另一個城市?這個孩子還算清閑,她是去旅遊,如果她有實驗要做呢?如果她要出去參加比賽呢?父母還會不會要求女兒陪他們?說到底只是不高興女兒有了自己的生活罷了,想要要求女兒除了學習不許有任何玩樂,空閑時間必須以父母為中心,何其自私,和文章里「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有什麼區別呢?但是很抱歉,孩子是人不是一條小狗,有自己的生活太正常了。
再看後面所謂的帶孩子的問題,孩子有錯嗎?有,他們讓老人承擔了家務活的義務但是沒有給出相應的答謝。但是這並不等於後面一段就不是毒雞湯。中國很多家長都是這樣,喜歡標榜自己付出了多少,言下之意就是我付出了這麼多你們就應該聽我的應該孝敬我應該以我為先,但是很多時候為了顯得自己高尚無私,這些要求又不願意直接提,非要揣著一肚子怨氣要孩子自己體會,然後哭天抹淚的講自己付出了多少孩子又有多麼不孝順,這種行為放在談戀愛的人身上我們恐怕要說「作」,放到父母身上呢?
現在很多毒雞湯,動不動就要把大學生把獨生子女批判一番,想要有自己的安排,叫自私自利,想要父母尊重自己,叫不聽話不孝順,鍋都是我們年輕人的父母總是對的,從來也不願意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有什麼錯。然後這些毒雞湯被公眾號發表出來,又被那些不願意反省的父母轉出來指桑罵槐的說兒女的不孝,試圖繼續掌控孩子的生活,激化家庭矛盾,真是其心可誅啊。
這叫稻草人批判。
這裡面客觀反映出社會問題,比如獨生子女帶來的第三代扶養成本增加,子女負擔過重殃及年老的父母等。
但是這種把板子打在子女本身身上的思路很愚蠢,屬於明明沒什麼事偏要引導他們找事。
看完這些文章以後,末尾通常要加上老年人要對自己好一點,來買保健品、旅遊、金融產品,投資老年公寓等銷售的內容。就完美了。
已經有兩個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了。
我的角度是這樣的,既然大家都說父母的愛是無私的,那何必要要求子女的回饋呢?
如果父母的愛不是無私的,既然子女沒有回饋,那麼即使止損才是正道啊。
你女兒不希望你去看她,那就別去看嘛,自己過好日子不行么?想要愛的回饋,借馬薇薇的那句話:養條狗啊!
你的學霸女兒女婿讓你帶小孩卻不願給你愛,也不願給你錢,那別幫他們養啊,讓他們請保姆啊!
他們捐錢給非洲人不捐錢給你親戚,那是他們的自由,你覺得不爽自己去捐給親戚啊。
多簡單的事,自己一定要單方面的給予愛,得不到回饋便說子女沒良心。沒良心你就別愛他們了啊,多簡單的事兒啊。
本質上來說,生養子女就是一種投資行為,當你的投資得不到回饋的時候,註定是要賠的。投資點別的不好么?
父母付出那麼多,孩子卻如此冷漠,錯在哪裡?誰錯了?該怎麼辦?
讓我們仔細分析一下。
父母覺得自己很愛孩子,認為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很多,犧牲了自己的時間、金錢乃至事業。父母希望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獲得學習和事業上的成功,甚至是提升整個家庭的社會階層。幾乎所有中國父母都是這麼想、這麼做的。這沒有錯。父母不就是應該給孩子無盡的愛、無限的物質幫助孩子成長成才乃至光宗耀祖名垂青史的嗎?這是中國人傳承千年的精神。
錯在父母對孩子愛的觀念和方式上。
中國傳統觀念下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種不平等的愛,父母牢牢控制子女的一切,從日常生活到人生大事,子女一直處於弱勢與被動的狀態。「人人生而平等。」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種不平等的愛能夠持久,更不用奢求弱勢的一方愛上強勢的一方。比如,單位領導對優秀下屬的愛,下屬會在領導的任期內尊重領導、拍領導馬屁,領導一退休或者下台下屬馬上就冷淡,原因就在於下屬被壓抑已久,現在終於可以出頭了。子女在不平等的愛下,壓抑多年,到了工作以後翅膀硬了,豈不是會表達不滿甚至和父母吵架?
只有平等的愛,才有可能持久,甚至歷久彌新。最典型的平等的愛就是愛情。雙方都是獨立個體,互相尊重是愛的關係持續的前提。如果有一方靠金錢、名譽甚至暴力壓制另一方,那麼,愛情必定會迅速死亡。父母與子女的愛也是如此。在客觀生活中,父母是掌握金錢等優勢資源的一方,但是,在與孩子的愛的關係中,父母必須用平等的觀念「無痕地」去愛孩子。在這樣平等的愛中,孩子是個獨立的被尊重的個體。孩子不會被壓抑,因為孩子擁有自己應該有的權利,從日常穿衣學習到高考擇業等人生大事。孩子會感謝父母提供的物質條件,更會發自內心確認父母是人生的好朋友。
錯誤的愛孩子的觀念必然導致錯誤的愛的方式。就像信中所寫,大部分父母都會時時刻刻守候在孩子身邊,比如高考就在考場外守候三天還祈禱上天保佑。父母何苦這樣折磨自己?守候考場,讓父母自己盡受心理煎熬,孩子也倍感壓力。高考是孩子自己的終生大事,由其自己負責。父母負責付出愛、負責提供物質條件,孩子的成績不應該再粗暴干涉。在平等的愛的觀念下,父母愛的方式應該是「諮詢師」而不是代理。父母等候在考場外,就是一種考試代理,父母自認為是一種愛的表達,付出了愛,卻給自己戴上了愛的枷鎖,變成了沉重的負擔。這不是愛,而是越俎代庖。在父母對孩子的愛中,父母就應該像諮詢師一樣,和孩子保持應有的邊界,絕對不侵入孩子的主權範圍。在這樣的愛中,父母感覺輕鬆,孩子感覺得到尊重和平等。女兒快三歲了,我就一直非常刻意地保持這種距離。我引導她做自己應該做的一切事情,包括小便完女兒自己倒馬桶。自己拉的當然自己倒,這是孩子分內的事情。她學會對自己事情負責,自主感得到滿足,責任感和能力也得到提高。我作為父親也輕鬆。我與女兒的邊界就是如此清晰——我非常愛她,我給她最多的愛和最好的物質條件,但我尊重她,希望她對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負責到底。如此,我愛她愛的輕鬆,她也自得其樂。
所以說,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真正的愛,而是給自己戴上的枷鎖和對孩子的侵犯。
社會文化變遷的問題,還一定要扯上獨生子女,關我們毛事啊。而且鄉土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血緣紐帶必然會慢慢變得脆弱。文中也沒有社會調查,樣本還都是特例,比刺激年輕人g點的什麼旅行雞湯有噁心,叫你中老年人雞湯好了。
父母的價值觀:
我愛孩子,孩子必須同樣的愛我。
孩子必須願意見我,不然就是心理有問題。
我不會錯,肯定是年輕不懂事的孩子錯了。
我很尊重孩子,從來都是孩子不尊重我。
孩子太小,價值觀沒幾條對的,要被社會多磨練磨練才能未來少犯錯。
想到再補。
父母問我們愛他們嗎,我告訴他我不愛他們,也不想愛他們,而是反思你們哪些愛的方式和耍流氓的觀念,去愛我自己的人孩子,還需要你什麼……不愛了,沒什麼能力愛,也愛不了這些人,我比較贊同知乎上面的一些人看法,父母是不可改變的,所以也難以接受你的愛,否則你早就愛他了,無知的父母真可怕……
父母問我們的子女愛我們嗎?難道不是好好溝通嗎?你們完全沒有提到這個詞!反而像被踩了痛腳一樣拚命的否定父母對自己的愛。
人才啊!
在知乎,兒女是父母的債主。
在知乎,父母對兒女只負有義務,包括但不限於撫養教育關愛。
在知乎,兒女對父母毫無義務,所謂感恩即是要挾,所謂優先即是自私。對於他們來說父母只是他們索取成長資源的渠道。等到他們成年後就會以他們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應該有自己的人生等等理由拒絕疏離父母。
在知乎,父母忙於事業稍微忽略孩子,是不可以的,是不允許,是要被批判的。因為孩子是責任,是義務。
在知乎,兒女忙於工作長時間忽略父母,是可以理解的,是值得同情的,是可以支持的。因為爸媽是夢想的鎖鏈,是障礙。
在婆媳,父母兒女,女權問題下面知乎有一貫的嘴臉。
明明就是相互滲透的人生,還在那裡裝什麼裝啊?
明明參與到一個家庭之中,並在家庭之中獲得了利益,然後還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指責父母,你不噁心嗎?
如果世界上的小孩都是知乎這幫吸血鬼,那麼我想不育的人會很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