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的結局如何理解?

沈從文《邊城》的結局中「這個人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該如何理解?與前文的呼應是為了表示這是一個悲劇嗎?


「這個人也許明天回來,也許永遠不回來。」
結局充滿了不確定性,就像故事裡人物的命運一樣充滿不確定。他們善良,沒有一絲世俗的惡。即使戰火馬上就要蔓延開來,他們還是過著世外桃源的平靜生活。但他們各自在命運面前還是無力的,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
這就是悲劇的所在。
比如翠翠。沈從文筆下的翠翠簡直是鍾靈毓秀。無所拘束,在天地間自由自在,充滿了靈氣。然而即使是這樣一個清新脫俗的姑娘,在面對她的終身幸福時,卻只能是被動的、等待的姿態。自始至終都如此。她沒有別的選擇。她的命運不是自己掌控的。當然這和《白毛女》這種故事的套路不同,她的悲劇不在外界的逼迫,而是我們常常感嘆的、我們往往把一切責任都歸咎於的所謂「命運」。
結局暗示了這個故事無疑是個悲劇。我相信「或許」只是作者委婉的說法。儺送不會回來了。翠翠要重複上一代的悲劇了。


好像一開始沈先生是寫「這個人永遠不會回來了」,但妻子三姐看完,覺得這結尾太悲傷了,於是沈先生就加了一句「也許明天回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讀完這一句,滿腦子都是疑問:結尾不合理啊!!作者所描述的淳樸有擔當的民風,最後卻敗給了爭而無果的男女關係!!前後矛盾啊,單憑二老的覺悟,他怎會拋棄翠翠!!

大老的死固然是致命打擊,然而天災又怎能歸咎於人禍,二老把這件事歸罪在自己身上,繼而離開父母,放棄了對翠翠的追求,一走了之。放在別的故事裡這樣處理尚可理解,唯獨在《邊城》一萬個不行,徹頭徹尾地違背了整體風格。

「我的命里興許只該撐個渡船。」二老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子,鎮得住檯面,為人豪爽正直,捕鴨子、走馬路,總能贏得肯定,他有足夠的勇氣面對一切,因而絕對不會違背自己的意願。也許作者是急於尋找一種直接而又迅速的了斷,但他恰恰忘記了自己的初衷,比方說一個村子裡的人從來不做壞事,全文列舉無數小故事把風氣和人品大誇一通,正在大家都被感染的時候,結尾卻莫名地冒出個小偷,怎麼可能嘛。

總之,我認為二老最後一定會回來迎娶翠翠。
堅決不能叫女主守活寡的,科科。


那個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來的年輕人也許永遠回不來了。
有些替翠翠惋惜吧,可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局。
有人問,曹雪芹筆下水靈的姑娘們怎麼凋逝的凋逝,出家的出家,是不是曹老不愛這世間靈動?可是正是因為曹老太愛這些姑娘們,同時他也深知日後朝她們一步步逼來的是什麼——與其多年後見到黛玉等人墮成刻薄酸腐的趙姨娘等醜態而觸目驚心,不如自己來毀滅她們吧,我會輕一點,乾淨一點。
一個道理,太超俗的美麗,就不該存於世上。
翠翠是什麼?翠翠是「觸目為青山綠水」、「眸子清明如水晶」、在風日里長養著的小獸物啊!「從不想到殘忍事物,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她是一隻與「俗」毫不沾邊的精靈啊!即使是送人渡河時看到出嫁的新娘子,也不過是在心中歡喜,擁朵黃花戴在頭上。
這樣一個集萬物秀氣的靈,讓她日後濃妝艷抹穿著大紅袍坐花轎,在順順家裡扮演著理事做家務的管家婆,沒了害羞的情緒,不能在山上玩一天曬得小臉黑紅,那日子就真變成痛苦的東西了。「愛」和「美」的天使來辜負日頭,我想像不出,沈從文先生更難以接受吧。
可能有點殘忍,但我希望翠翠一直在山間撐著渡船,嗅著空氣里每個氣節的不同味道,做頂荒唐的夢。
沈先生應該也是這麼想的,他的原稿便只有「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一句而已,「也許明天回來」是三三覺得太過凄涼,給讀者們一點念想罷了。


儺送的出走與他大哥的死有直接關係。
沈從文在書里實際上是在分析湘西淳樸人性的弱點。
如果他能克服自己的心魔,也許明天就回來。如果一直被此困擾,那就永遠不會回來了。


我覺著儺送會回來,儺送翠翠能不能在一起是未知數。

原文十九節船總順順告知老船夫說:「二老坐船下桃源好些日子了」,原文二十一節船總順順派人來接翠翠去河街住時,提到二老人在「辰州」。細細讀來,從」桃源」、」辰州」這些字眼上,可以發現其實二老離家並不是很遠,即使很遠,也是和家裡人時時有聯繫的,從這一點上說,二老遲早會回來的。

沈先生在邊城最後說:「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句令人傷心悲情的話很大程度上成就了《邊城》的與眾不同,為作品增色。但是根據之前小說故事敘述來說,儺送並未走遠,回來並非難事。

可是即使儺送回來了,他還願意娶翠翠嗎,翠翠又願意嫁給儺送嗎?

我想儺送大概還是會很想娶翠翠的,翠翠也還是願意嫁給他的。儺送遠走的這段時間裡,他們都經歷了很多,翠翠失去了爺爺,獨自扛起了渡船的擔子,儺送也會漸漸撫平哥哥亡去的傷痛,他們都長大了很多,當他們再回頭看待自己布滿荊棘的愛情路途時,這兩個茶峒邊城長大的孩子應該會更加珍惜對方吧,畢竟這感情來之不易。


最近也體會了這樣的等待。
兩種結局。

1.他永遠都不會回來。
2.不管他什麼時候回來,昨天的我都還在等著他回來。

所以是不確定的「明天」回來,確定的昨天還在等待。


「也許他永遠都不會回來了」,個人覺得,對於一個間接導致他哥哥死去的女孩,他的內心應該是極其矛盾的。因此用了「也許」。而「明天」這個詞在文中是加了引號的,應該不單單指的明天。個人覺得這句話表達了翠翠對二老的思戀,如果他永遠都不會回來了,她也會每天都想著也許他「明天」回來。


我覺得不會回來了。書中在老船夫死去,眾人為其料理喪事的夜晚,有這樣一幕描寫。
「呀……」一顆大流星使翠翠輕輕地喊了一聲。
接著南方又是一顆流星劃空而下。對溪有貓頭鷹叫。

一顆是爺爺,一顆是儺送。


快結尾處,有一個人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就是楊馬兵。他心腸好,告訴了翠翠的真相,書里說,翠翠哭了一晚上。我覺得這就是少女心智成熟長大的轉折點。既然懂了順順家兒子的心意,懂了爺爺為什麼把這事弄得不敞亮,她應該就會明白以後該怎麼做。何況楊馬兵是一個懂人情世故的人,所以以後儺送回來,她會教翠翠如何面對自己的感情,敞開心扉,不要為舊日的事情所牽絆。而儺送,怎麼樣也不像是要把翠翠空掛在那裡的人,總是會給個交代。所以儺送一定會回來,一定會和翠翠在一起的。


其實一切都是有源可尋,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老船夫因為自己女兒的愛情悲劇而沉不住氣,在對待翠翠與天保儺送的感情上稍失理性,便奠定了這一場糾纏的悲劇性。

再看儺送,在小小的邊城,儺送不可謂不是天之驕子。生在頗有威望的船總順順家,像父親一樣能幹,像母親一樣俊俏,人送外號「小岳雲」,受人喜歡愛戴,也常出風頭。又長養在家教頗嚴的環境里,尊父敬兄,內心有著強大的驕傲與正氣。這樣的他,與兄長爭求同一女子時坦然自信,但在受到老船夫莫名奇妙的對待、而兄長間接因此喪命後於心內兀自糾結,最後出走他鄉,歸期未知。

而翠翠自小與祖父相依為命,沒有母親,沒有女性朋友,她對愛情是羞澀懵懂的。身為一個舊中國的鄉下少女,她對自己的婚事也只能是無所作為的。

少女的無辜與被動,少年的驕傲與愧疚,祖父的焦心與擔憂,再加上命運的捉弄:天保因對翠翠的感情失神而遭遇不測,便造成本文結局:儺送出走,翠翠在家鄉等待。

那為什麼沈老要如此安排呢?

第一,沈老寫《邊城》的用意並非只是向讀者展示那一方風土人情之美,而是向讀者展示「善也可以造成悲劇」,命運的安排與各人的性格推動了故事的走向,帶來了他們的結局。

第二,悲劇往往比喜劇更觸動人心,更予人深思,更易抒發作者情感,而喜劇易使故事流俗。[關於《邊城》的結局,私以為若只有「這個人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了」或換一下順序,改成「這個人也許明天回來,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了」更能凸顯性格、命運與現實的衝突]。


像她明天就會來那樣期待,像她永遠不會來那樣生活


白塔都修好了,他也會回來的吧。


我認為這個結局是一個開放式結局,每個人心中的結局都不一樣,但我認為二老會回來。大老的死固然是一個打擊,但是從全書來看,二老是個十分睿智的人,並且有自己的思想,離開只是給自己冷靜的時間,一個人的感情哪有那麼容易放下呢?二老如此,翠翠亦如此,他們對愛情同樣地執著,要不一個早嫁,一個早娶了,況且後來翠翠知道了真相,而這個女孩也一夜之間長大,相信她會變得勇敢堅強,這是天災而不是人禍,禍兮,無法預料。我們相信二老和翠翠都會釋懷那些往事,走到一起。


我覺得《邊城》像沈從文先生的一個夢,一個伊甸園的夢,但是夢總會醒的。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翠翠在等待著二老,也許她的等待,被動永遠不會有結果,也許明天她選擇去主動追求幸福,這個人(也就是她的幸福)「明天」就會回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結尾預示翠翠與儺送的愛情以悲劇告終。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翠翠與儺送的情感之間碰上了太多的人事和人情,悲劇也就成為必然。但凄涼、哀愁與牽掛、期盼並存,儺送的回與不回雖然難以預料,但這對年輕人純純的情愛以成為永恆。讓我們祝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今晚又看了一遍。
覺得結局只能這樣,即便再善良最純潔的人,最後都逃不過命運的捉弄。
在一起了,彼此的過往,兩人也都忘不掉放不下,也不會像最初見面時那樣天真無邪,笑容燦爛。
不在一起,同樣,也會歸於各自的生活,沒有認識前那樣的天真爛漫。
每個人的一生都這樣。每個人純真爛漫的年紀一生也只有一次。過去,就過去了。


其實二老也在猶豫選擇,在跟他老爹的對話中能看出來,選擇偏向翠翠,翠翠爺爺走後,船總順順也答應了要二老娶了翠翠,作者結尾處說「這個人也許明天回來,也許永遠也不回來」的模糊詞語,而是將故事回歸到了作品中,將所有的一切交給了「書中的世界」讓他們自己發展。
書中的世界也是世界。


天真爛漫的翠翠與儺送可以摒棄世俗(現在所謂的門當戶對)單純美好的喜歡。但是卻因為天保的遇難而心生隔閡。有時候過不去的只有我們的心結。


兩個「也許」是一樣的,代表不確定;而「永遠」和「明天」卻是相反的:「不回來」與「回來」。永遠是可以包含現在和未來甚至過去,而明天的區別在於它是未來的一個新的開始。可以說,有沒有一個新的開始,決定了他會不會回來。借用物理學上的一個經典論述,薛定諤都貓,「也許」是一個盒子,「未來」和「明天」是盒子里的貓,同一隻貓。有也許在,就有希望在。沈寫到這裡,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完成了,他的使命也就結束了,剩下的就交給命運吧。


不回來也不一定是悲劇,只不過一段初戀可惜了。有楊馬兵在,翠翠並沒有那麼慘,經過這一切,或許在下一段感情來的時候她會更勇敢呢?純屬腦洞。。。


這個結局也是很意料之中的結果
按照劇情發展
這應該是最切合實際的也是最美好的結局了
不能無視大老的死
也不能正視自己的內心
這個結局是你看自己
看自己是接受還是繼續難受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以前的韓寒和現在的韓寒?
如何評價白先勇?
為何年輕一代研究紅樓夢幾乎只知周汝昌劉心武,卻忽視了其他的紅學大家?
你寫過哪些比較驚艷的情書?
福克納是否被過譽了?

TAG:文學 | 沈從文 | 邊城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