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在微博上聲討柴靜?

提問背景:2013年初柴靜新書《看見》成為超級暢銷書,印數超過百萬。12位網路名人為柴靜新書發布站台。名記者閭丘露薇批評柴靜採訪不專業,引發了「什麼是真正的採訪」的大討論。主持人董路發表長微博批柴靜,而姚晨、陳數等明星力挺柴靜。柴靜被媒體列為「公知女神。人稱柴靜為「柴徽因」,閭丘露薇為「閭丘冰心」。暗諷柴靜是太太的客廳,儘是名人,而閭丘則是忌妒。@不加V(木子美)在微博上揭露柴靜丈夫的過往情史,並要求柴靜公開婚戀情史。柴靜在2013年迎來她職業生涯的標誌性一年。這個標誌並不是她主持的節目創造的,而是她的自傳體散文《看見》創造的,銷量超過150萬本、版稅超500萬元,她更深切地體會到央視標籤在變現能力上所具備的能量。但天下沒有免費午餐,她付出了通常意義上的代價。這個代價是一個清單,包括但不限於:出書賺到的巨額收入將扭轉公眾對她的印象,人們不再相信存在著「一個清白的主持人」;她的丈夫也被八卦出來,其婚姻品質受到挑剔,她的過往戀情也得承受「檢閱」;而她作為記者的職業能力因為爭論也顯得不確定。

先是私生活 ,現在是做新聞的方式,柴靜有那麼不堪嗎?她做的新聞有那麼弱嗎?去年是韓寒,今年是柴靜 ,明年是誰呢?大眾對於公知的私生活似乎有更大興趣?


樹立偶像再打到偶像從中獲得一些愚蠢的快感是中國網民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之一。


答案是好多個月之前寫的了,當時只有我一個人回答,兩個人關注。昨天重新看到,關注了一下,邀請了幾位牛人來答。事情冷下來以後,可以看到更客觀的答案。我的回答太早了。
2013-7-20

-------
他們倆人就像很多人說的,針尖上舞蹈,不多說,都懂,官方和大眾都對他們又愛又恨,不過愛恨的點恰好相反罷了。
無論如何,他們都是無罪者,不當擔負今天的境地。

國民有很多不滿,這種不滿攢成一股扭曲的叛逆性。具體的原理相信社會學和心理學都有可以相互補充的合理解釋,等待大牛科學解答,我就不裝逼了。
對於公知和所謂的公知們,人們的心理其實是,我不是因為你有毛病而指責你,我是為了指責你而找你的毛病。

俗話說文人相輕,名人之間出於善意或敵意,偶爾批評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所謂「暴民的政治」就在於有一大群所謂的草根英雄會對一切推波助瀾,添油加醋。這種行為未必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一種積累。對於他們來講,文化界、批評界、新聞界各行各業都很難有他們可以施加影響力的地方,但是攪亂就很容易。就像我們這些小屁孩和大牛們一樣喜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除了熱心助人之外,尋找自己的歸屬感、影響力和成就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扯遠了,草根階層評論者的一個大特點就是這樣,他們需要在這個世界舞刀弄槍。本身的是非善惡他們不是不能判斷,而是不願意耐心判斷,事件作為事件,本身就重於一切。所以一根稻草就可以救命,一根長矛便足以毀城。

除了草根評論者(對這些人我的態度是尊敬,但保持距離),還有一群不能算是評論者的人,他們會有一兩句評論,但根本不經過思考,要麼抄襲,要麼胡說。他們才是每一場口水戰爭的主力軍,實在沒話說了,千萬句「轉」就足以挑起一場針對某個人的戰爭。這群人往往見風使舵,並且充滿憤怒。我有時候看到他們說的就會想,難道他們不能夠搞清楚一些起碼的常識和邏輯再按下「發表」么?
這裡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可能沒表達好,我不是說他們是沒腦子的「愚民」,問題在於浮躁。我自己文化程度也不高,剛讀大二,學歷就是高中生唄。但我想我明白兩個道理就是1.先思考,再說話.2.不跟著別人說話,也不刻意去反對。在這個輿論都快餐化的時代,你指望微博能給出多少平心靜氣的言論?

再者就是媒體,媒體太多,正義感、良心和道德是不足以扶植起沒一家媒體的。至於真相,什麼?你說真相?每個人眼中都有一個版本的真相。真想在大多數媒體,特別是網媒眼中根本就不值錢,話題在是最重要的。在信息爆炸時代,新聞寫作者和傳播者比接受者還要多的核心價值(我是指可以吸引眼球的那個)早已變成了發覺話題的能力。為了吸引眼球,能找到話題就萬福金安,根本不管什麼導向。
這是一個完整的鏈條:
某名人發話━━媒體發掘與傳播 ┓ ┏粉絲反攻 ┓
┃ ↑↓ ┣ 集體圍攻形成 ┫ ┃ ┓
┗━━網民轉載與評論┛ ┗不同觀點者表態 ┛ ┃
┃ ┃
┗━━━━━━━━━━━━━━━━━━━━┛

比如去年方韓,對錯真偽至今覺得自己沒能力評論,但事態我卻明白七八分:這根本不是方舟子和韓寒的戰爭,這是憤世嫉俗(韓寒被包括在他們所理解的世俗中)的網民和憤世嫉俗的韓寒之間的戰爭。很好理解,因為韓寒雖然憤世嫉俗,但他是一個成功的憤世嫉俗者,階級矛盾是大於文化共鳴層面的矛盾的。
當時圍剿韓寒我覺得很多言論就非常搞笑,因為太自相矛盾了:有人覺得韓寒寫的太破了,所以鄙視他,覺得他出名有貓膩;有些人又說韓寒寫的太好了,根本不可能是他寫的,所以不相信是他寫的,所以要找各種理由證明有人代筆。
這讓讀韓寒小說從來沒讀出長處、讀他雜文沒讀出短處的我感到十分淩亂。今天你問我相不相信韓寒是自己寫的,我會說:不知道。

一個憤世嫉俗者可以被其他憤世嫉俗者攻擊,其他人就更沒有理由可以完全倖免於這種攻擊。
今天柴靜就面臨這樣的窘境,她正在被她替過說話的那群人攻擊。她那麼聰明,絕對不會不知道為什麼。錯並不在她,在於人們的批評靈魂又寂寞了,這時候她出書了——你看,這麼大這麼圓的靶子,多好瞄準啊。
她的例子還可以用來詮釋媒體的發現能力,像前幾天閭丘露薇說的話,媒體馬上說是「暗諷」,害的閭丘露薇專門要發長微博來解釋。
我想今天和明天的名人們都要留意,如果不是你的立場,也不是你在表達真實想法,最好不要落井下石。人們攻擊一個人並不需要確切的理由,今天是你曾經的朋友,明天爲什麽不會是你?


柴靜作為一位媒體人,水準是出類拔萃的,作為一名公眾人物,也一直努力在給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只不過,當我心中一個85分的她天天被當100分誇,我有時會覺得名不副實。但無論如何,85分也足夠秒殺一眾60,70分了,所以我當然還是欣賞她。但這時倘若有腦殘粉奮勇上前,對我破口大罵,指責我瞎了狗眼,竟然不同意她是百分百女神,我大概就免不了反感了。


不紅的時候,發現她的人喜歡她,太紅的時候,不喜歡她的人發現了她。


木子美這種什麼德行的還需要說?


作為一枚在電視台里混了近十年的大齡小編導,我前段時間完整地閱讀了柴靜的《看見》,站在媒體人的角度,她的很多視角觀點、採訪手法都很客觀,擺事實,講道理,給我不小的啟發。而且文筆也不錯,對材料的剪輯騰挪也見功夫,有電視鏡頭組接的暢快感覺。
我不上微博,不知道微博上是怎麼罵她的,但依我猜想,聲討柴靜的原因很複雜,結仇報復、嫉妒心使然、捧殺、看熱鬧、落井下石、無事生非者,多有之。
攻擊一個女記者,拿別人的私生活說事兒的,實在猥瑣不堪。


看來我又被排除在大家之外了


第一,一個新聞工作者,被批評是正常的,如果題主想知道為什麼,我只想反問為什麼N多年前給雷鋒擺拍的照片那時沒被質疑?如果你說那個時候大家的專業素養不夠,那我問,你穿越回去敢質疑嗎?——是的,給了你質疑的權利,你還問為什麼,為什麼問為什麼啊?
第二,我喜歡柴靜,但是總不能讓所有人都喜歡,我喜歡閭丘露薇,總不能讓閭丘露薇也喜歡柴靜;是的,蘿蔔青菜各有所愛,QQ空間還有那麼多人喜歡心靈雞湯呢?你也讓我去問為什麼嗎?
第三,被質疑被批評不一定不好,你質疑你批評的也不一定是錯的,題主是為柴靜打抱不平?有的時候我們只是距離偏見太近,所以才看不見我們就是偏見本身。砍柴和挺柴都是輿論的一部分,何必當真,專心打好自己的醬油怎麼樣?
第四,柴靜很好,高三看了《看見》,收穫很多,只是周圍很多人在這本書里只找高考寫議論文舉例子的例子,於是淡淡的憂傷……


關於成熟,知乎有個經典回答:

不需要靠一切阿諛外界的行為來獲得安全感。
不需要靠一切貶損外界的行為來獲得優越感。
不需要靠外界的一切褒揚來獲得存在感。
安靜公平的面對一切。
確實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而且更明確自己不該做什麼,以及可以不必做什麼。

詳情:什麼樣的男人才算是成熟的男人?

所以……


汪峰又有動向了 嗎?怎麼拿出來柴靜了?
最近在看《看見》,還沒看完,單從書面上我很喜歡柴靜這個小姑娘的堅強和毅力和單純。
或許只是書面上吧,別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有怎麼能知道呢?
聲討的人,去讀讀魯迅好了。


正如新聞一樣,大多只有那些不一般的題材才會被關注。
有時候,聲討的是那個人所處的高度,於是,欲加之罪……
有時候,你會沒有來由地反感一個人,然後不喜歡這個人所做的任何事。只是有些人一直沒表達出來,有些人向全世界傾訴。
有時候,眾口如一是可怕的。「參考:文革」
有時候,爭論才能還原真相。「參考:十二怒漢」
有時候,爭論之後會有很多人發現自己站錯邊了。
有時候,爭論的根本就不是個事。
有時候,JUST FOR FUN.


因為不專業,所以容易引起爭議。總是加入太多煽動元素,誘導輿論走向,利用民眾情緒,聰明但是不專業。
穹頂之下個人覺得很雞肋,如若兩年前調查,毫不猶豫跪舔感激涕零了,哪怕一年前調查也會大大的力挺點贊了,但是現在,只能說柴靜很識時務,會拿捏時機。
裡面好多知識是專業外的,覺得蠻有道理很受教,但關於三桶油的問題上確實很low,標準的制定是支持的,也勢在必行,不過放開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權,實在是說的太輕鬆沒責任感了,煤礦開採行業的放權就是前車之鑒,大批的煤老闆,層出不窮的黑心礦,前仆後繼的遇難者,油氣開發要求的安全係數更高,國企的事故問責制度也更嚴格,這是安全保障,而且,三桶油的勘探開發技術是全國最好水平,大比例的探明油氣資源不是不採,是采不出,技術水平不夠,換成民營更不太可能。


一三年柴靜出新書的時候自己寫的舊稿——

新聞建築刀筆事,才情如伊兩徽因

近幾日網路上突然地有些沸沸揚揚,尤其是有兩件事,一前一後地出現在人們的閑談之中。

一個就是由《太太的客廳》一文引出,亦或是引出《太太的客廳》一文的林徽因。林小姐民國以降,本也是八卦榜上久居不下的老面孔。這次的熱點也不出所料地是一輪老掉牙的舊賬。從金大才子到新月社徐大社長,從徐志摩的原配張幼儀到梁思成的續弦林洙,有理有據而圖文並茂,一眼望去,栩栩如生機盎然意趣無止休。


另一件事,仍是徽因,不過確實被人戲稱為「柴徽因」的柴靜。大有好事者掘地三尺,溯本求源數年之久,挖得柴大小姐不為人知的緋聞二三事,有鼻子有眼,如小學生作文一般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一個要素不缺地在各大網站娓娓道來,如數家珍,其文采之斐然,讓人看後不禁想在回復處用寒假作業批改戳大大地蓋上「優」的評語,以告慰其認真完成作業的一片苦心。


而後一件事,貌似是因為借著主人公還活著的人氣兒,沸沸揚揚之中囂然而上,經久不止,輿論的重點也開始不時偏離柴小姐的私生活,頻頻對其新聞視角、記錄角度乃至職業道德進行質疑。再加上國人唯恐不熱鬧的助人為樂的品質,一時間剛出新書,本應春風得意的主人公如陷十面埋伏,,大有牆倒眾推,破鼓齊擂的架勢。


偏樓想想,當年批林批孔批周公的景象,竟意外地與此情此景交相呼應。想來是浩劫已早過,悍風仍尚存。馮驥才先生的那本《一百個人的十年》一書,此刻竟可權且當面鏡子用,成像逼真,而且立等可取,方便快捷。


不可否認,對柴小姐的文風,樓主作為一個始終文藝不起來的人一直欣賞不已。當年看到一句「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讓尚帶二逼氣息的樓主如聽驚雷,獨坐默念十數遍,就差一拍大腿說一句——此子未來不可限量。也因此,二逼樓主至今不甚理解眾人來勢洶洶,所為何事。

論隱私,且不說柴小姐一沒自曝艷照,二沒送修電腦,就算是廣泛流傳的那條描述柴徽因的寒假作業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盡皆屬實——狄大人盛問之下,元芳再世也恐怕於法理上揪不出什麼獨特的罪證。至於說道德上——是的,我們中華民族是有德之古國,光提法律不提道德多上不了檯面啊,你讓戴紅袖箍家長里短的街道大媽如何自處。—— 道德上的揪衣角就更加可笑了。如魯迅先生所說,常凱申公為了高攀離婚再娶你們不驚詫,孫大炮的光源氏計劃你們不驚詫,羅斯福泡公關助理你們不驚詫,貪官使用MBA知識有效管理情人你們不驚詫——一個出道後稍微順風順手的記者在感情角色上稍稍搖擺於兩個男人之間一下,你們倒驚詫了。難怪古有綱子曰:干_____的盼著死同行——請自行填寫職業打臉。


再提新聞視角,自柴靜出道以來,寫東西功力雖有稚嫩,可是其文意新,其意寓深,登堂入室也許不足,拋磚引玉已是足夠。相比之下,對其打壓的幾個人,其微博名氣倒是久未得聞。不知評論功力之深,是師從何處——真不知是名師出高徒,還是說僅僅是「只破不立非君子,諷而不教亦小人」。


自古總有這樣一種人,成大事不拘小節,例如殺妻拜將的吳起,攻城略地,七十餘戰而成名天下;又如太岳相公,大刀闊斧而中興朱明;自古又有這樣一種人,成事萬事做不得,敗事一句胡了了。例如吃公主軟飯、推波助瀾地跟著魏武侯使為國一蹶不振的公叔國相,還例如使得變法失敗、輔佐聖明天子於億萬年的張鳳盤。至於說現今這些事兒,誰是誰非,還是自行對號入座吧。至於說寒假作業寫的好的諸公,我倒希望閣下省出世間,錄下百姓牽心事,不要空說「知了」枉為人。


這種質疑精神只會產生在當下的中國
明年不知是誰
不去想
(在什麼東西都弄中國特色的情況下 中國特有的心理學和社會學也便有了生存的土壤)


就沖著他不用微博這事就得給她點贊!!!


我在2012年冬的時候,機緣巧合,面對面的見到了柴靜,恩,人很小,看上去很嬌弱,但是氣場很強。

說話談吐比較文藝,肚子里是有貨的主兒。

關於她的看見。我給的評價,總體來說是本好書,值得一讀。即使有部分字裡行間,有些詞藻鋪陳的嫌疑,即使有的問題抽絲剝繭的在說,但是還是是點到即止。可能體制的原因。未能說的很明,留給讀者自己體味罷了。

至於她本人,沒有溝通太多,沒機會。為人很和善和禮貌

私人生活,大家太敏感了。關心這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真正的自由在於駕馭自由。」 忘了是誰說的


不明白柴靜她作為一個記者一個主持人,憑什麼要向受眾公開自己的私生活……要求公開……搞笑

我覺得柴靜是個好記者。為什麼?

因為她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她讓我看到了社會各階層發生的各種事。沒有柴靜會有那麼多人知道月亮熊嘛?會有人關心紅燈區里吸毒的女人?會有人在意患有HIV GAY的群體生活?

有人說作為一個記者不應該把自己的情感和個人觀點帶進採訪,如果你看過 看見 ,你會了解到從柴靜的記者生涯中她也一直在掙扎。

更重要的一點,現在人對於記者的觀念是什麼?大多是各種影視作品裡面出現的……但是娛樂圈兒里天天見得記者是什麼?狗仔……於是記者的形象無情的被黑了……


一部分人打倒另一部分人的偶像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沒人能讓全民喜歡啊


網上有沒被罵過人的嗎


推薦閱讀:

媒體討論敏感話題的可容忍尺度擴大了嗎?
西方攝影史上,有哪些好的攝影期刊與雜誌?
安迪·沃霍爾的「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是什麼意思?
國內主流攝影雜誌都有哪些?
國內科技媒體在自我把關和相應的規範監督方面做的如何?

TAG:媒體 | 新聞 | 價值觀 | 大眾心理 | 柴靜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