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埃及中王國、新王國時期造不出古王國時期那種規模的金字塔?

中王國時期的孟圖霍特普陵墓為代表的建築和古埃及時期三大金字塔規模難以比較。難道歷史推進了幾百年,生產力還在倒退嗎?還是信仰,政治上產生了什麼變化?還是集權的分散的緣故?


就我理解,這個問題分幾個方面。

首先必須承認,在大部分時間裡,中王國的王權不如古王國鼎盛時期鞏固。古王國幾個強勢法老對大多數埃及人乃至埃及貴族來說,的確是人神合一,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修金字塔唯一的限制是國力。當然,在法老自己看來,成功修建大金字塔也反過來證明了自己的神性。

到了中王國,實際上大多數貴族是不怎麼服氣法老的。「法老宰相,寧有種乎」,當時的農民是否知道這句話我不知道,但各地的州長和軍官肯定已經有了類似概念。經過第一中間期的叛亂和南北朝對峙,大多數貴族已經很清楚法老是一個可以「製造」出來的職位,而製造的過程就是戰爭和政治陰謀,所以人神合一不可侵犯的概念逐漸淡化,「兵強馬壯為天子」的想法開始蔓延。中王國的歷史,就是法老和各地大貴族爭鬥妥協的歷史,中央集權比古王國差了很多。

而埃及的農業生產力水平在這個期間並沒有很大的發展——從紅銅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共同的特點是用木頭石頭做農具,金屬工具只用於戰爭和手工業,所以埃及總的剩餘勞動力數量提高不多。在中央集權弱化的情況下,金字塔變小是正常的結果。

(注意,雖然古王國和中王國之前有一個「第一中間期」,也不能理解為這裡有一道明確的分界線。實際上古王國後期的貴族勢力膨脹也很明顯,金字塔的大小已經在開始收縮,即中央集權的崩潰是一個大趨勢。)

中王國法老對此的應對方式是提拔「涅傑斯」階層,即貴族之下的「士」來對抗貴族。但這樣做的結果是進一步讓統治技術擴散,削弱法老獨享的神性,激發各地祭司和官員的野心(第二中間期的時候,連普通農民也參與造反了,接近陳勝吳廣的水平)。所以中王國的法老無法像古王國那樣言出法隨,想修大金字塔就修大金字塔。

歸根結底,一旦農業取代了遊獵社會,剩餘產品產生,統治技術和宗教藝術的發展和擴散就是必然的結果。第一個能對這兩個學科運用熟練的統治集團可以對其他地區取得巨大優勢,建立人神合一的政權。不過,這個政權在外部觀察凜然不可侵犯,一旦到內部熟悉它的運行規律,神性也就漸漸褪色了。埃及古王國法老的成功,官僚機構的膨脹,恰恰激發了新貴族「取而代之」的野心,教會了他們營造自己的權力集團。實際上,就連國界之外的努比亞人也逐漸學會組織一個文明社會,試探著向北擴張。後來古典統一帝國到中世紀諸國分立的過程,和早期埃及的歷史周期雖然處於不同層次,但有著類似的原因。

第二個方面,金字塔的規模也不能完全說明生產力水平。或者說,以金字塔為炫耀國力,鞏固神權的主要方式,恰恰說明了生產水平的落後。金字塔是什麼?本質上就是實心石頭堆,最簡單,最穩固,最直接,最接近于山的結構。任何文明在早期都會修這種下大上小的簡單結構。

金字塔雖然堆的很認真,很仔細,但結構上就是簡單重複

(其實隨便把石頭堆起來,就是個金字塔……)

所以,金字塔並不是埃及人的專利,甚至可以說是所有早期文明的特徵,是文明早期手工業落後的標誌——除了簡單堆積外不會其他建築模式。最大的金字塔以幾個足球場的面積,50層樓的高度,內部結構只有幾條狹窄到窒息的通道,可以說除了埋人外沒有任何功效。一旦能修其他類型的宏大建築,國王們很快就會拋棄超級金字塔。

秘魯泥土金字塔:衛星遙感技術揭開秘魯泥質金字塔的面紗

利馬城內的的黏土磚金字塔:

北美金字塔(和南美金字塔沒關係,獨立發展的):

正在發掘的日本金字塔:

其實中國在秦漢之前也盛行高台宮殿,春秋戰國的貴族動不動就要修個XX台,本質上也是金字塔的變種——沒能力靠結構工程做宏大建築,只能簡單堆積來追求高度。

高台建築的歷史

在中國三千年歷史裡,高台建築至少有一千年一直是主流建築類型。「高台榭,美宮室」是春秋至魏晉時期的建築風尚。高台,主要由土建造,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工程類型,也是我國土木建築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春秋戰國到秦漢之際是我國高台建築最盛行輝煌的時期,高台工程的質量和規模都達到空前未有的高度。

但是後來為什麼不修「台」了呢?因為建築技術進步了,可以製造高大複雜的內部結構

魏晉之際,由於磚券結構,木構閣樓的穩定發展,高台建築這種夯土和土木結合的建築形式已經顯得落伍,此時已經發展成完全木構築。自隋唐以來,中國古代木工技術已邁向成熟,施工方便、效率高的木構為將高台這種凝聚在一個點上的建設之以全面的都城計劃提供了可能。

(故宮太和殿,不用誇張的高台,也能營造出非凡的氣勢)

天壇祈年殿是中國天子用來營造自身神性的建築,但主要的高度來自木結構,而不是高台:

與之類似,雖然中王國的埃及,能養活的非農業人口不見得更多,但建築技術和手工業加工水平還是有很大進步的,能更精細地雕琢石頭,做出樑柱結構,修建宮室神廟,同樣能給置身其中的平民以強烈的視覺衝擊,用來鞏固宗教和政府權威:

比如說,古王國的神廟大概是這樣的:

說穿了也就是個另類的金字塔,異形石頭堆。

中王國的建築是這樣的,後來人民大會堂用的柱廊就起源於此,是不是內部結構精細多了?

可見建築絕對體量的大小不是衡量生產力水平的唯一要素。中王國金字塔修的小了,但建築水平還是往前走的。

相關回答:

金字塔會產生能量場嗎?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為什麼金字塔叫「金」字塔,而不是「全」字塔?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如果集合全世界的力量,造一座山,這座山能造多高?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中國為何沒有如埃及、兩河諸國一樣,成為神權國家?


並不是生產力倒退,而只是建築風格變化了。新王國時期陵墓建造在帝王谷,帝王谷的山就是天然金字塔形狀的,然後在底比斯西岸建造享廟。也不是金字塔只是將石頭堆起來,沒什麼技術水平,在沒有起重機的時代,完全依靠人力,建造這樣大的建築需要極高的組織管理水平,從開採石料,搬運,打磨,切割,都需要非常精密的組織和計算,金字塔內部拱頂承力也需要精密計算的,在吉薩發現的金字塔城,就是建築金字塔的工人所居住的地方。


感覺高票回答說了很多但沒說到點子上。

最關鍵的原因還是金字塔太容易被盜竊了。


法老為什麼要修建金字塔?因為古埃及人相信人有來世,前提是身體必須保存完整。所以法老為了能順利復活,修建了大型的金字塔作為自己的陵墓,並且製作成木乃伊以保證屍體不會腐爛,放置大量奢侈的陪葬品以顯示法老尊貴的身份。

但就因為這些陪葬品,金字塔成了盜墓賊觀光的重地,對於金字塔這種大型的建築簡直就像在告訴盜墓賊此地無銀三百兩。在被盜空的墓室里,法老們神聖的肢體被四處拋散,他們的來生之夢也同肉體一樣灰飛煙滅。

後來圖特摩斯一世為了給自己死後建造一個安穩的居所,派遣了他最親信的建築師在尼羅河西岸的山谷建造了隱蔽且著名的「國王谷」,在這之後,多達數十位法老都安身於此。遵照法老的保密協議,參與修建「國王谷」的工匠全部被處以死刑,但即便如此,在第十八王朝的末期,這些法老的陵墓基本上都沒有免遭盜墓賊之禍。除了圖坦卡蒙法老,這位法老的陵墓直到1922年才被發現。


有人可能會問,法老的墓室里不是有很多暗器陷阱嗎?這些沒能阻擋盜墓賊的入侵?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圖坦卡蒙的陵墓是少數幾個未遭盜墓者光顧的法老陵墓,裡面奢侈的陪葬品讓全世界都感到震驚。但其實圖坦卡蒙是一位早逝的法老,他在位時期基本毫無作為,但奢侈的陪葬品仍然讓世人咂舌,可以猜想到對於那種年輕有為的法老的陪葬品奢侈程度,足以讓所有盜墓者鋌而走險。


簡單說,大型金字塔容易被盜,不易管理。
仔細說的話,首先要搞懂為什麼要建金字塔。除了作為墓主人的輝煌的陵墓,體現其今生後世無盡的榮華富貴,更多意義則是體現在古埃及獨特的宗教觀和生死觀上。
古埃及人認為,人是由五種元素組成。分別是,Ren, Sheut, Ib, Ka, Ba.分別是名字,影子,心靈,靈魂和人格。其中ka和ba在生死觀中尤為重要。
Ba是人的人格,是讓一個人在其他眾人辨別中獨一無二的東西。ba是人首鳥身的形象,人死後飛離死者,但是在永恆的路上又和死者的ka合二為一。
ka則是靈魂,是人的精華,區分生者和死者就是有無ka。人死後ka會離開肉體,但是能永生,甚至還必須吃東西喝水,於是對於死者的陵墓,生者還會不斷去他的陵墓提供食物供給。
因此金字塔的作用就是為ka提供休憩,食宿的地方,同時也是保證死者在通往永生的路上為ba回歸ka合二為一的蔭護。而且在埃及的宗教里,法老死後就會去找奧西里斯,或者說奧西里斯就是死後的法老,法老就是生時的奧西里斯,於是死後的法老是被看作神靈的,金字塔陵墓也被看作聖地,不可侵犯。
但是後來人們逐漸發現,金字塔被盜情況時有發生,僧侶階級只能時時秘密的去轉移木乃伊,防止死後的法老Ka被打擾。於是新王朝的法老逐漸放棄了金字塔,轉而向更加隱秘的陵墓。
於是後來就形成了首都分成生者城和死者城分立尼羅河兩岸的情況。死城後來就被稱為帝王谷,防盜能力大大增強,很多陵墓都能保持原狀到十九世紀,甚至像圖坦卡蒙陵墓直到一戰才被發現。而那些金字塔,不是在公元前就被盜,就是在自然作用下,在風吹雨打中坍塌。


認真看了高票答案。部分認同,部分反對。說一下自己的意見。

首先,這個問題可以直接拋棄的答案是「外星人」「超文明」等奇奇怪怪的東西。接下來一步步解釋一些問題,從最基本的開始,跟著這些問題,最終就能得到答案。

首先呢,金字塔是做什麼的?存在這種疑問是因為埃及沒有「史書」這個概念,一切結論都是建立在考古證據加腦補的流程上的,所以先用考古證據說話。我的看法:金字塔就是國王的陵墓。證據有以下幾點:

1.金字塔內除了沒有屍體,擁有一切陵墓的特徵。包括空棺,部分隨葬品,銘文等。

2.金字塔有明確的演變歷史。從最開始第一王朝的普通墓坑到馬斯塔巴,再從馬斯塔巴到不完美的金字塔,再到現在我們看到的三大金字塔,整個演變過程清晰明確,人力可為,且均被考古所證實。這可以非常令人信服地說明:金字塔就是古人造的,因為我們還可以看到古人的嘗試過程。這些跟外星人什麼的一點關係都沒有。

3.近年的考古證明,在金字塔周圍發現的一些遺迹,符合古埃及人的喪葬文化。比如神話記載神明搖船載著胡夫去異世界,而那艘船就在胡夫金字塔下面發現了。

綜上,答主認為金字塔這個東西並沒有太多可以想像的由來與功能,它非常簡單,就是以前法老的陵墓,合理而且並不浪漫。

那麼相關的疑問呢?比如說

1.既然為陵墓,那麼裡面為什麼沒有法老的屍體?

很簡單啊,99%被盜過的墓都沒有完整的屍體。你看中國那些古墓就知道了。唐太宗的屍體在哪呢?諸葛亮的屍體在哪呢?5000年的歲月侵蝕加上盜墓,除了石頭,什麼都剩不下很正常。能剩下才不正常。

2.為什麼現在解釋不了金字塔是怎麼修建的?

其實沒有解釋不了,現代人本身對那個年代就缺乏了解,甚至連最基本的人口基數都不清楚。這種情況下,法老能動員多少人修金字塔,具體分工是怎麼樣的,用了哪些技術,工程持續了多少年這些問題都要靠腦補去復盤。有一百種模型解釋金字塔是怎麼修建的,但是沒有一種是能夠證明確實當年就是這樣做的,這才是尷尬的地方。這也是各種奇葩假說由來的根源。歷史上,對金字塔建造過程有過直接描寫的就是希羅多德了,他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去過一次埃及,寫下了「金字塔由30萬奴隸建造」之類的記述。後人對建造的疑問也多在於此。比如30萬人不符合當時的國力啊等等。但是希羅多德的記述並不一定準確,他生活的年代距離金字塔建成已經幾千年了,就好像我們現代人在描述三國時期。我們能夠準確地描述赤壁之戰嗎?不能。我們只能根據各種資料來腦補一種最合理的版本。而希羅多德做的正是這樣的工作。某種意義上來說,現代人描述三國要比希羅多德輕鬆一些,因為至少還有三國志等史書來做旁證,而希羅多德真的就只能靠自己道聽途說了。

------------------

以上,我們假定了金字塔就是陵墓,那麼問題就簡單化了。它等價於「為什麼中王國,新王國不再修金字塔那樣高逼格的陵墓了?」

原因有3點,挨個分析:

1.有更好的替代品。

陵墓的本質是保護屍體,在一個神權國家裡,另外一種含義就是宣示王權。金字塔可以同時做到這兩點,所以它出現了。然而埃及經過金字塔時期後,發現了金字塔存在一個最致命問題:它太容易被盜了。那麼大的一個建築戳在沙漠里,一柱擎天,高聳入雲。彷彿臉上寫著兩個大字:來拿。埃及的文化又不同於別的文明,它非常注重屍體的保存,而金字塔這種flag一樣的陵墓是絕不利於安全保存屍體的。法老們只能想別的辦法以求安寧。所以後來出現了帝王谷這類的秘葬形式。至於宣示王權的功能,則衍生髮展成了各種各樣的神廟和巨大的雕像。所以從發展史來說,從金字塔演變成岩穴墓葬,是統治者迫於現實採取的一種應變方式,逐漸為後代的法老們所接納。

當然,秘葬是新王國的法老們採取的方式。在此之前,中王國還是採取金字塔形式的。下條詳述。

2.國力不濟。

這裡指的是第一,二中間期和中王國。這一段時期王權削弱,外族不斷入侵,大部分時間裡,埃及甚至都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種情況下,中王國確實沒有足夠的國力支撐金字塔的建造。縱觀整個中王國,有能力(現代人推測)建造大型金字塔陵墓的只有3,4位法老。在他們統治時期,國家統一,軍力強大,人民生活富足,具有建造金字塔的物質基礎。但是,這樣的國力相比古王國還是差很多。中王國最著名的金字塔是「黑金字塔」,建於中王國時期十二王朝國力最強盛時期,然而僅僅高75米,質量也不如大金字塔,現在已經坍塌,只剩下了核心部分。所以雖然中王國沒有取締金字塔的墓葬形式,但是限於國力,無法建造出以前那種超級大金字塔,只能搞搞二流工程充充門面了。

3.建築風格的轉變。

建築風格的轉變,主要發生在新王國時期。

某種意義上來說,古埃及的歷史要分成兩大塊,一大塊是古王國和中王國,一大塊是新王國。古王國和中王國可以看成是同一個朝代(只是統治者不同),文化傳承,喪葬習俗上都很接近(從黑金字塔建在代赫舒爾就可以看出來),而新王國是一個軍事帝國。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那些能稱得上「藝術品」的東西,都是來自於新王國。新王國的軍事擴張帶來了文化,藝術的飛速發展,法老們不再滿足於只是堆石頭,而開始嘗試雕藝術品了。簡單地說,新王國的藝術觀和以前完全不一樣。這個時期,修神廟是法老的主要功課,造雕像是可選功課,而行軍打仗,規劃民生是業餘作業。這種指導思想影響下,再加上新王國的法老們開始實行秘葬(見第一條),金字塔就已經事實上退出了歷史舞台。


所以結合以上三點,就可以勾勒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1.古王國有需求,也修得起,所以修了大金字塔。

2.中王國有需求,但修不起。所以修了幾個相對小的金字塔。

3.新王國修得起,但是沒需求,所以開始建造神廟與雕像,還有那個從來就沒保密過的帝王谷。


以上。


我把題主的問題放大一些:闡明古埃及時期,紀念性建築(以金字塔為代表)的形式改變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
@Rahotep 的答案是比較簡明正確的。我只是來歪個建築史觀的樓,提供不同角度看,寫答案單純想重新理一下古埃及建築(然而我不專業,不專業,不專業)。我把知乎當做一個學習討論社區。這個回答會一直訂正。如果有說法不對請評論或者私信指出,非常感謝。如果有人恰好對這方面有興趣,可以私信。
嘗試總結一下看到的幾種各種角度,各有道理,雖然有些可能是錯的,但我保留意見。綜合起來觀察大家看到的問題(排名不分先後233)這個甚至可以是投票題。我投2:
1、防止盜墓。金字塔容易被盜。後來法老秘密埋葬。
2、建築學方面
A各個時代紀念性重心不同。一開始追求紀念意義的形象大,後來追求祭祀,重點轉向祭祀空間。
B搬了首都,加入底比斯當地陵墓建築風格元素
C主要信仰崇拜不同,一開始是法老,新王國是太陽神+法老,修神廟去了。神廟也是消耗巨大的。不能又修神廟又修大金字塔。
D建造地點不同,形式適應新建築基地的條件
E2000BC,懸崖被巧妙地組織進陵墓中,形象作用類似金字塔
3、社會發展以後,資源利用更理性,不再費時費力造金字塔
4、祭司階層地位提升,法老地位下降
5、修金字塔的暴動、起義太多
……
法老陵墓從mastaba,階梯式金字塔,ture 金字塔(怎麼翻譯?),曼都赫特普三世(第二層坪台上加小金字塔),哈特什帕蘇(徹底拋棄金字塔形式)……不是一兩個原因能說清的。在此嘗試描述建築相關的原因,等埃及史專業詳細訂正,算一個跨學科題。
讀前說明:
1、時間有限可以只看黑體字和圖片,跳過分割線看正文。
2、古建築歷史綜合第四版《外國建築史》及網路、維基百科,對照《弗萊徹建築史(SIR BANISTER FLETCHER"S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第二十版,及查找最新研究資料,補充、糾錯更新。
3、古埃及歷史參考網路及維基百科,這一塊不熟。理解有誤請指出。
4、能查到的古迹具體經緯度,我會標在第一次出現名詞的後面括弧內,方便大家計劃旅遊+谷歌~我查不到的歡迎評論區評論,我會抽時間補充。最後寫完盡量理列表整理。
5、文章主要討論建築形式演變過程。如建築學相關的細節、技術、象徵性、設計手法等內容,只選擇性地做概括,不展開具體說。
6、建築史也有一套歷史觀,對於發展規律和看法存在不同的偏向和理解,請辯證思考。
7、
圖片來自網路、谷歌衛星截圖,以後如有需要會手畫說明;
8、我有些內容不祥實,經常改,大家看到覺得有興趣馬克一下,但是不要當教材案例學習。我水平不高,只是盡自己所能略作梳理介紹。也有些很主觀的看法。希望不要誤導人,故禁止轉載。
9. 對於名詞的翻譯,很多英文稱法有好幾種,中文音譯更是五花八門。我盡量把中英文附註出來,方便對應理解。以後有時間會附註提到的名稱中英文各種稱法列表,方便大家參考。
10、答案會一直更新。
然而我不專業,只能儘力答。嚴肅的研究請自行查找相關文獻或者實地考察。文中很多內容感謝知友們友善耐心的回復,才得以修訂。

上面是概括說明,下面是坐標彩蛋分界線(可跳過不看):
———————————————————————————————————————————
金字塔建築與後世建築高度的比較,讓大家對金字塔的大小規模和建造時期有一定理解。順便整理一下坐標,方便谷歌黨(讀者可以根據文章了解各建築時期和形式之後,可以反過來再對照。不同文獻標註的金字塔高度在1m之內有出入(四捨五入或測量、引用文獻不同原因),不同文獻上兩個高度差很多,可能指的是現在的高度,或者是推算的古代建成時的高度。我找時間再理最新資料。本文包含但不僅限於圖中提到的一些埃及金字塔:

上圖不清楚,這個是原網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c/Comparison_of_pyramids_SMIL.svg

屬於埃及的(名稱,大致年代,高度,法老,王朝,經緯度):
1. pyramid of Djoser ( 昭賽爾、左塞、左賽爾金字塔, 2610BC, 62.m,Djoser,古王國第三王朝,29.52N,31.12E,29°52′16.56″N 31°12′59.02″E)
7. pyramid of Menkaure/Mycerinus (門卡烏拉金字塔,2500BC, 65.5m,Menkaure,古王國第四王朝,29°58′21″N 31°07′42″E)
2. collapsed pyramid at Meidum/Meidum Pyramid (麥登金字塔,2600BC , 當代65m,塌陷前93.5m ,Snofru( 存疑),古王國第四王朝初期前後,29°23′17″N 31°09′25″E )
3. Bent pyramid (Bent Pyramid at Dahshur,達舒爾金字塔,2600BC,現101.1m,原105m,Snofru,古王國第四王朝,29°47′25″N31°12′33″E)
4. Red/North pyramid.(紅金字塔,2580BC,104M,Snofru,古王國第四王朝,29°48′30″N 31°12′21″E)
6.Pyramid of Khafre/Chefren (卡夫拉,哈夫拉金字塔,2530 BC, 136.4 m (was 143.5 m),Khafre,古王國第四王朝,29°58′34″N31°07′51″E)
5.Great Pyramid of Giza/Khufu/Cheops(胡夫/基奧普斯/齊阿普斯金字塔,2560BC,138.8m(was146.5m),Khufu,古王國第四王朝,29°58′45.03″N 31°08′03.69″E)

下面是正文分界線
———————————————————————————————————————————
這與埃及各個王朝的建陵墓地區的地理結構和類型、建築材料、建築條件、信仰、社會發展有關。鑒於題主提到的主要是陵墓建築,所以主要說陵墓建築。神廟比較複雜,待查。
建築形式的變化當然與工藝和社會發展有關,但題主說的這個問題不是倒退。是墓葬形式和紀念形式發生了改變。
底比斯、國王之谷地形與尼羅河下游不同。金字塔散落在尼羅河下游,開羅附近比如孟菲斯、吉薩地區,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遷都搬到底比斯,兩側山崖,與金字塔藝術構思不同了。法老仿效當地貴族的傳統,大多在山崖上鑿石窟為陵墓。陵墓形式慢慢從平地建金字塔,轉向成與山崖共生的陵。
先上個與信仰和社會發展有關的解釋(外建史不全面總結):

古埃及建築史有四個時期:
第一,古王國時期,皇帝崇拜還沒有脫離原始拜物教,紀念性建築是單純而開闊的(例如三角洲
視野開闊,吉薩、胡夫等金字塔,單純抽象
第二,中王國時期,皇帝崇拜逐漸從原始崇拜中脫離出來,產生祭司階層。皇帝的紀念物從外部表現為主的陵墓逐漸向以內部舉行神秘宗教儀式為主的廟宇轉化。

第三,新王國時期,皇帝崇拜與太陽神崇拜結合,皇帝紀念物也從陵墓完全轉化為太陽神廟。(
到新王國時期法老和太陽神合為一體,是太陽神的化身,太陽神廟也算是法老的代表。另外,起義人民會把法老屍體從陵墓里挖出來,所以皇帝葬在秘密石窟里,只有祀廟仍然作為獨立紀念物存在,形制與神廟相同。)
第四,後期、希臘化時期和羅馬時期。加入了希臘羅馬元素,出現新類型和樣式

註:上埃及是尼羅河中游峽谷,下埃及是河口三角洲。河流提供蘆葦、樹木、泥土作為一般建築材料。金字塔,用的石灰石、花崗岩(?)。

從發展慢慢說,便於理解演化過程:
先上圖:地形+大致時期位置,對照上面注看。

金字塔作為陵墓建築,是以墓葬和紀念為目的。我們印象中金字塔的形式,是它發展了幾千年之後形成的金字塔概念下的最終形態。後來根據社會、信仰的需求改變了,形式也跟著改變。墓葬主要用三種形式(按照出現時間先後順次)為:mastabas(瑪斯塔巴),royal pyramids(貴族金字塔?),rock-hewn tombs(岩石鑿的陵墓)。(《弗蘭徹建築史》p44)
為了方便理解,下面梳理一下埃及的各個歷史時期和陵墓建築~

前王朝時期
前王朝Ⅰ時期有內容分割線
——————————————————————————————————
前王朝Ⅰ時期(約公元前4000-前3500年)
墓葬類型:瑪斯塔巴(Mastaba),應該是起源於這個時期。
Mastaba是阿拉伯人語「板凳」(長得比較像)。公元前四千紀的土豪陵墓(注1)。長方形:地上磚造祭祀廳堂+地下墓室。仿照上埃及的住宅建造。(注2)材料方面,用的是尼羅河裡的土晒乾的泥磚或石頭。一般長寬比約1:4。有推測說這種形式與美索不達米亞的建築形式有關,因為它們都用同一種結構。

瑪斯塔巴作為墓葬形式的起源不晚於第一王朝。在Dynasty Ⅰ -Ⅱ,國王貴族一般有兩個墓,一個埋屍體(遠在Abydos),一個是衣冠冢(在Sakkara,俯瞰Memphis)。直到快第一王朝的時候,發現大量的貴族兩個墓都排成排圍繞在國王周圍(可能是供奉,活人殉葬?),不過這種情況很快消失了(本段引自弗萊徹建築史。)後來吉薩金字塔周圍也有排列的瑪斯塔巴,是貴族大臣的墓。
後來形式也有所發展,第二到第三王朝出現階梯形(stairway)瑪斯塔巴。墓室深挖下去切在岩層里。
實例有:
1.the mastaba K.1 at Beit Khallaf. 第三王朝典型
2.the mastabas at Gizeh 。第一、 四王朝
3.the Mastaba of Thi,Sakkara。 第五王朝
(《弗蘭徹建築師》p44)
作為墓葬形式,瑪斯塔巴與金字塔並存到後來的。
注1:瑪斯塔巴這種形式的最早起始時間存疑。某百科上說瑪斯塔巴建於公元前28世紀,可能是錯的。

注2:上埃及和下埃及建築風格不同,具體原因可能與氣候和材料獲取便捷性,或者美索不達米亞傳過來的建築風格有關。

上埃及住宅:卵石基礎+土坯牆+木/土屋頂,長方形
下埃及住宅:木基+木構架+蘆葦束牆(+抹泥)+蘆葦束屋頂,拱形。

注3: 某百科上的瑪斯塔巴圖片是薩卡拉的昭賽爾(Zoser)金字塔(也有譯作左塞階梯金字塔),感覺昭賽爾金字塔已經是pyramid,因為與之前mastaba形制(祭祀廳外移而不是放在頂上)、材料上有很大區別。雖然是mastaba的進階版,但嚴格定義不明。)
(下圖瑪斯塔巴,區別於stairway mastabas)

前王朝Ⅱ時期到早王朝第一王朝初期有內容分割線
——————————————————————————————————————
前王朝Ⅱ時期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
美乃特(Menes)在內迦達(Naqada25°54′N 32°43′EQena Governorate)的陵墓(公元前3200 )。(注)

上下埃及統一後了的某一個皇帝(注),把兩種建築形式象徵性地綜合了一下,體現在他內迦達的陵墓中——用磚砌出豎條紋模仿下埃及的木+蘆葦束,長方形。

註:告知廣大建築學師弟師妹,訂正第四版外建史內容——P8,1.3金字塔的演化中,倒數第二自然段,兩個名詞Menet和Negada在網上找不到資料。這個陵墓暫時沒找到圖和位置。
書上原文可統一上下埃及的第一個皇帝」,可能是說國王Menes(阿拜多斯國王列表(Abydos King List) 中稱 Meni),但他只有文獻記錄,沒找到墓。有觀點說統一上下埃及的是納爾邁,另還有認為美尼斯就是納爾邁的。
內迦達應該是Naqada。

早王朝時期(3050BC-2686BC)
第一王朝有內容分割線
————————————————————————————————————

第1王朝(公元前3050-2890年)
阿哈—美尼斯(Menes (Aha)??)
迪爾(Djer (Itit))
瑞內博(Wadj)
德聞(Den (Udimu))
安迪耶布(Anendjib)
瑟么凱特(Semerkhet)
伽阿(Qa"a )

感謝 @Rahotep@Li Lei 的資料線索提供。
再次修訂一下《外國建築史(第四版)》:p9。「第一王朝皇帝Nebetka」的說法是錯的,Nebetka可能是大臣,陵墓Sakkara Mastaba 3080 (Rahotep給出)。(Li Lei)提出這也可能是第三王朝nebka,也在左塞之前。這個兩個先馬克,我有時間再具體查證。
但作為建築史中與昭賽爾金字塔的對比內容,引用不刪:
第一王朝的一個大臣(Nebetka)在薩卡拉(Sakkara,29.52N,31.12E,開羅西南)造了:一個祭祀廳堂之下有九層磚砌台基的陵墓
從此向上集中式構圖的心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發展了階梯式瑪斯塔巴(「stairway」 mstaba),後來又有階梯式金字塔(step pyramid),又有了直邊的金字塔(ture pyramid)。

附薩卡拉

第三王朝有內容分割線
————————————————————————————————

第3王朝(前2686-前2575)
尼布卡一世(Sanakhte (Nebka) 2650 - 2630)
左塞(Netjerykhet (Djoser) 2630 - 2611,(或者 Djeser 或者 Zoser,左塞,左賽,喬塞爾,昭賽爾,學科方便之後統稱昭賽爾))
斯奈夫魯(Sekhemkhet (Djoser Teti) 2611 - 2603)
卡巴(Khaba 2603 - 2599)
胡尼(Huni 2599 - 2575)

———————————————左賽爾(昭賽爾)階梯金字塔——————————
pyramid of Djoser ( 昭賽爾、左塞、左賽爾金字塔、左塞王階梯金字塔, 2610BC, 62.m,Djoser,古王國第三王朝,29.52N,31.12E)
字塔並非單獨的一個建築,而是包含於一個建築組群,在此不贅述。

第三王朝的Djoser 昭賽爾來了,追求陵墓的永久性上更近了一步——扛起了建石頭金字塔的大旗。昭賽爾金字塔被認為是第一個石頭金字塔。
昭賽爾金字塔,台階形六層金字塔,基地東西126M,南北106M,高60M,墓室挖到地下27M。

負責建造昭賽爾金字塔的人傳說是高級祭司+大臣+天文學家+醫生——伊姆霍太普(英霍泰普、Imhotep),後來封神了(為神扶普塔赫之子),崇拜延續到希臘。

昭賽爾金字塔與乃伯特卡陵墓(樓上蓋九層台基,頂上放廳堂的那個)比較有兩個進步:
第一,把墓室仍然留在地下,把祭祀廳堂從高台基頂上移到塔前,把多層的台基向上聳起,成為 陵墓外觀的形象主體,發展成形體單純的紀念碑
第二,他的本身排除了仿木構的痕迹,在形式和風格上同長方台式貴族墓相似。這種形式風格簡練穩定,符合石材特性和加工條件,也符合紀念性建築的藝術要求。

透視、平面、剖面圖,維基上的:

第四王朝初期有內容分割線
——————————————————

第4王朝(前2575-前2465)
斯奈夫魯(Snofru 2575 - 2551)
胡夫(Khufu (Cheops) 2551 - 2528)
拉迪耶迪夫(Radjedef 2528 - 2520)
哈夫拉(Khafre (Chephren) 2520 - 2494)
尼布卡二世
門卡烏拉(Menkaure (Mycerinus) 2490 - 2472)
赦普塞卡夫斯奈夫魯(Shepseskaf 2472 - 2467)

斯奈夫魯(Sneferu,第四王朝第一個法老)愛建金字塔,也探索了很多金字塔的形式(一個不成修兩個,兩個不成修三個。),包括紅金字塔(Red Pyramid of Sneferu,29°48′30″N 31°12′21″E)、達舒爾金字塔(又譯作代赫舒爾金字塔,Bent Pyramid at Dahshur,29°47′25″N31°12′33″E)。要是加上麥登金字塔( pyramid at Meidum,29°23′17″N 31°09′25″E),就三個,雖然麥登金字塔有爭議。(金字塔之王。一個塌了,一個扭了,最後一個老實了。)(我也不清楚這段歷史的最新研究,等專業人士說明)
(我發現一般誰的金字塔就叫XX金字塔,或者加地名XX金字塔,按照每個的外觀命名,或者加編號?不知道準不準。)
————————————麥登金字塔——————————————————————
註:麥登金字塔是哪個法老的金字塔到現在還有爭議。最早認為它是為胡尼(Huni,第三王朝最後一個法老)建,(還有懷疑說Huni和Khaba可能是同一個人),後來更傾向於斯奈夫魯下令建完(Sneferu,第四王朝)。
總結一下可能是:胡尼建(沒建完)、斯奈夫魯繼續建+改建,然而塌了。所以推測的造型有幾種。(我覺得根據斯奈夫魯後來金字塔的兩個看,它可能一開始想建完成階梯的,後來想改成直邊的。然而沒成功。)
collapsed pyramid at Meidum/Meidum Pyramid (麥登金字塔,2600BC , 當代65m,塌陷前93.5m ,Snofru( 存疑),古王國第四王朝初期前後,29°23′17″N 31°09′25″E
麥登金字塔塔底邊144.5米見方,毀壞後高65米(原始高約90米),斜度51°50"35。
在Sneferu的時候,因為建築本身構造原因,廢棄了它。麥登金字塔也從此淪為便捷採石場。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它風化、人為破壞、塌陷以後的樣子。
感受一下:

————————————————達舒爾金字塔————————————————
Bent pyramid (Bent Pyramid at Dahshur,達舒爾金字塔,2600BC,現101.1m,原105m,Snofru,古王國第四王朝,29°47′25″N31°12′33″E
達舒爾金字塔分兩節,斜度上面43°22", 下面54°27"44高105米,底面積190米見方,1,426,767塊石頭堆成。立面圖上看著似乎沒多大差別(只相差9°,在小本本上隨便一筆都斜多二三十度啊),但是放大到這個體量就蜜汁幽默了,個人觀點。大家看圖感受)。
說明一下:也有的人認為它是故意斜兩段的。一般說法是建築施工時出了重大問題,導致不得不臨時更改。具體真相就不知道了。

(是不是哪裡怪怪的,石灰塗的再好遮不住體型怪啊)

——————————————————紅金字塔———————————————
Red/North pyramid.(紅金字塔,2580BC,104M,Snofru,古王國第四王朝,29°48′30″N 31°12′21″E)
(我覺得Sneferu肯定也看樓上的怪。面子崩不住了。忍了一下,想乾脆再搞一個。)於是有了晚年修的紅金字塔,高104米,基座220米見方,斜度43°22』(有些資料差在分度上,但差不多是達舒爾金字塔的上半截斜度),石頭用了1,694,000塊。
(此段待考)為什麼叫紅金字塔呢,因為它是紅石灰岩蓋的。但是最開始外面按照慣例敷了一層白石灰(white Tura limestone,產於tura),後來表層掉了,露出紅的石頭,所以叫紅金字塔。相對於後面的經典的金字塔來說形體扁了點
(紅金字塔H104,斜度43°22′, 胡夫金字塔斜度51°51,138.8m)

(修:紅金字塔在百科詞條下圖冊里的另一張是達舒爾金字塔,這個才是紅金字塔)

註:維基里金字塔的類型分三種:
true pyramid(怎麼翻譯?求大神)----應該是這種直邊的金字塔
step pyramid(階梯型金字塔),一層一層疊上去,台階式的金字塔
bent pyramid(同求大神翻譯),兩段斜度不同,就一個達舒爾金字塔

第四王朝中期有大動作分界線
——————————————————————————————————
(前面金字塔的邊終於直了,後面也覺得這個形式更純粹更好更尖端,看到了方向。)
Khufu、Khafra、Menkaura。一起努力,在Giza造了三座緊鄰的金字塔。
吉薩金字塔群(Giza pyramid complex)
吉薩(Giza)位於開羅西南80km,離他們的首都孟菲斯也不遠。熱帶沙漠氣候,風沙非常大。地勢平坦視野開闊。體量巨大的金字塔在此地極大限度地體現了純粹幾何形體的美學價值。

但吉薩墓葬又不只有這三個金字塔組。以這三座true金字塔組,連上周圍的三個小金字塔組(葬後宮),周圍還有很多貴族瑪斯塔巴。三個大的金字塔的規模大小上胡夫&>哈弗拉&>門卡烏拉。

先說總體建築特點:
1、它們都是正方椎體,體量巨大,腳下的祭祀廳堂和其他附屬建築物相對很小,塔的形態不受干擾地充分體現了出來。
2、附屬建築也不再仿照木柱蘆葦,採用而是符合石材特點的幾何形,方正平直、交接簡潔,與金字塔風格完全統一。

氏族制的原始拜物教崇拜高山、大河、沙漠等宏達、單純、穩定的形象。法老被宣揚為自然神。金字塔就帶著強烈的原始性,彷彿是人工堆砌的山岩,和尼羅河三角洲自然風光極為協調。

(個人覺得金字塔形象簡潔有力,挺直的邊、龐大的體量、沉重的材料配上沙漠的背景,用人工表現了某種古典、樸素的哲學觀和信仰。有趣的是貝聿銘盧浮宮的「小金字塔」,材料、體量、環境不同,一樣的形體給人的又是另一種感受,更親切、輕巧、可接近感更強)

————————————————————————————————
後面點題了大家注意!!!建築史總結性的東西來了,對很多人來說角度刁鑽——
——於是,藝術形式與材料、技術之間的矛盾被克服了。石材料的建築拋棄了對木建築的模仿而有了自己的形式和風格。
建築物的形式和風格總要適應構成它的材料和結構方式。但長期使用後會有慣性和惰性。當人們改用全然不同的材料或結構方式建造房屋時,初期可能要模仿舊形式。新舊之間產生了矛盾,而這個矛盾時變化著的。只要新的足夠先進,必然會拋棄舊的,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
這個過程再建築發展史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現。(觀察各地區的建築材料和形式,再看現代建築的材料和形態,是不是感覺有點道理?)
————————————————————————————————
下面吉薩墓葬遺迹,規劃之類不贅述

(不能不說,稍微調整了一下比例,在效果上比紅金字塔順眼很多。金字塔的幾何玄學和美學角度在此不贅述)
——————————————胡夫金字塔——————————————
Great Pyramid of Giza/Khufu/Cheops(胡夫/基奧普斯/齊阿普斯金字塔,2560BC,138.8m(was146.5m),Khufu,古王國第四王朝,29°58′45.03″N 31°08′03.69″E)內容修訂中,歇歇再往下


反對高票回答。
高票回答很費心力,講解細緻,但我認為顛倒了因果。
貴族階層不再迷信法老是神,這是一個結果。原因則是建金字塔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尼羅河地區土地肥沃,原本植被茂盛,糧食充足,養育了古埃及文明。但是法老們為了攀比(男人攀比起來比女人更可怕),金字塔修的一個比一個高,一個比一個壯觀。當時要修建這些奇觀,必須消耗大量木材,大量植被被砍伐,造成如今金字塔周圍一片荒涼,更導致一個要命的問題:尼羅河泛濫。
當時能把人當神一樣膜拜的埃及人會怎麼想?法老是個偽神。
因為他讓母親河發怒了(蛋疼)。這在當時的人來說是大問題,所以發生了一系列叛亂,這嚴重消耗了法老的神性。
後世的法老學乖了,就再沒造過巨大的金字塔了。
不過很可能客觀自然環境也不再允許了。


詳細的我也說不太多,如果有誤,請指正:
1、在這幾個金字塔建好以後,埃及就爆發了內亂,於是古王國往後的法老也沒精力去建造宏偉的金字塔
2、新王國的法老們認為與其花精力建金字塔,不如修帝王谷一類的墳墓更能防盜墓賊;
3、後來的法老們的文化追求發生了變化,對冥界的理解與之前不一樣


中國也沒有再修長城。


因為這是RA建設的,不是當代文明建設的,主要用來給當時醫者對人們身心靈複合體進行治療的。


會造金字塔的外星人坐飛船走了。。


非不能也,乃不為也!

法老死後無非是想好好保存肉身,圖個投胎轉世。再把金銀珠寶帶點過去,以求來生過得爽。可惜,丫搞那麼高個金字塔,誰都知道那埋的是個土豪,月黑風高的晚上,帶上洛陽鏟就把他盜了。埃及現存金字塔一百多座,裡面有棺材,沒有一個有木乃伊,更別說財寶了。哪兒去了?盜了唄!蔣天養說過:浩南吶,賺錢要高調,做人要低調!

後來法老聽了蔣先生的話,就學乖了,不修金字塔了。挖了洞,修建地下宮殿,死後就帶著財寶埋地下。雖然大部分也被盜過,但是仍然有保存完好的!


中央集權的潰散和財政不支的惡性循環。


厲害了我的大師!new bee!


很簡單,沒錢,趕上災年大旱了,好幾任法老努力經營才緩過來,後來就吸取教訓唄


補充一點,反應了埃及文明從神權統治向王權統治的轉變。


金字塔是紀念性的外觀建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建築更追求內部空間的規劃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964171


個人感覺和秦始皇修長城類似吧,雖然後來帝王也不斷修補長城,甚至開鑿大運河,但秦皇是後來者永遠無法超越的高峰。國家工程需要集權、生產力等各種要素。後來者再也不可能像秦皇一樣擁有強大的權利。而人民通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吼聲表達擺脫奴隸身份的訴求。


不是造不出,而是被偷怕了……
按道理來說,帝王谷的工程量也不算小了……
主要是金字塔太拉風了,導致現在古王國很多小型金字塔都被盜了,連以前只有一個土台的馬斯塔巴墓都被盜了。
然而依舊是防不勝防,帝王谷很多墓還是被盜了。


推薦閱讀:

你在生活中用過最高端的考古知識是什麼?
「古籍記錄的夏朝的史實是虛構的一說」有哪些證據?
上官婉兒墓誌碑文間為什麼有多處空白?(附有圖文)
請教一下漢代栻盤的使用方法?
新石器時代晚期為何會發展出蛙神崇拜與蛙紋?

TAG:歷史 | 建築 | 考古 | 古埃及 | 金字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