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生過程中冷暖和明暗是怎樣的關係?
在學習CG插畫基礎,目前練習靜物寫生。在看老師的示範時經常發現會主觀的加入一些物體本身不具有的冷色或暖色,但是卻和諧,而仔細一看物體又覺得有這種顏色在裡面?而且有時在亮部加入冷色,在暗部加入暖色,冷暖色的介入到底是受什麼影響的呢?想各位幫忙解答一下這個困惑,謝謝了~
冷暖關係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類別。
首先是客觀的、現實世界確實存在的冷暖關係。
——這個東西的基礎,我認為就是人是很難判斷具體數值的,人只能看到對比,而很難觀察得到孤立的值。
這個部分,對於素描關係他也一樣存在,我們在網上常常會看到很多視錯覺的圖,其中有一些涉及到素描關係,它會使我們對一個顏色的明度判斷發生錯誤。
我們在畫物體的形的時候,為什麼很難畫准也是這一個原因——所謂的形的觀察方法,其實就是如何科學的對比的問題。
回到冷暖關係的問題,我們在看客觀事物的時候,總會得到某個位置的顏色感受——但是這個顏色感受往往是不正確的,因為我們太習慣於直接得出結論——這裡是紅色,那裡是綠色;在素描關係,純灰關係,這些方面我們已經意識到只要靠對比才能正確,而其實,在判斷一個區域的具體顏色傾向的時候,我們必須考慮到這樣一個客觀的冷暖傾向問題,並且在作畫的時候儘可能的還原這個顏色。也就是 @青騎士 的故事裡,提到的調色問題。
——一個冷暖傾向很強的顏色附近的弱傾向顏色,會在整體上使弱傾向顏色變強。
這個意思是說,一個冷色附近的暖色往往會更暖,而冷色會更冷,反之亦然。
這裡又涉及到一個傾向強弱的問題。
傾向如果有強弱,那就必然有最強暖色和最強冷色。
他們分別是:
最強冷:藍色;最強暖:黃色。
(如何證明是這兩個顏色的問題,林冉老師曾經在博客上以及一次演講上提到過這個問題,從色換上理性分析,就是冷暖色極必然是將色環分割成兩半的互補色,否則會造成冷暖分布不均的問題。
這裡還有一種思路就是,從感性上來判斷。這裡我設計的一個方法就是——填充大小兩個方塊,小方塊先塗上黃色和藍色兩個,然後大方塊用各種顏色填充。這裡我的一個預設條件就是——暖色在對比時天然向前,而冷色向後。那麼,如果存在一個比藍色更冷的顏色,或比黃色更暖的顏色,那麼在把藍方塊放在比藍色更冷的方塊上時,藍色應當呈向前趨勢;反之則黃色向後。)
那麼,所謂的冷暖傾向,就是指色換上的指針偏向兩個端點的問題。
——這個時候,我就能解釋為什麼青騎士那個故事裡,老司機會用弱傾向黃色了..當這個綠色物體的暗部需要偏暖的時候,我們要把色環指針往黃色轉,這時,綠色不就是緊挨著黃色么(顏色悶往往是變化少,變化少往往是指冷暖對比弱,但是不知道轉色環,往往就不會意識到應該轉向什麼顏色)?
這就是客觀性的、冷暖對比規律。
色環是一個可以被連接的封閉環形,這就意味著,從黃色到藍色,實際上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經過綠色、一條經過紅色。(沒錯,紅色和綠色從冷暖上是一樣強的,但是我們一般不會用,因為即使冷暖一致,它的色相對比還是過強,但這給了我們可以使用紅配綠的可能)
這兩條路上的顏色有一個一一對應的顏色,這對顏色總是冷暖值一致——這就意味著,我們在除了同純度色系、同明度色系以及鄰近色、對比色、互補色概念之外,又有了一個同色溫色系——這極大的增加了我們的配色方案。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時候兩個完全是對比色甚至互補色的顏色,可以看起來有異樣的和諧:
六個顏色,三對,他們雖然明暗各異,對比也有強有弱,但卻左右平衡,並沒有完全失去聯繫——這個藏在暗處的隱隱的聯繫著的,正是冷暖色溫的一致性(我可能沒有完全對準確,但大家可以自己試一試)
你甚至可以嘗試在同類色中選擇同溫色,會更和諧。
與此相反,如果你是想創作一張有冷暖變化的作品,那就必然需要可能避免這些顏色的對比——顯然他們並不能非常明確的給你哪邊更暖或更冷的感覺。
牽涉到一個話題就是,普通人眼中的顏色和畫家眼中的顏色感的差別。
普通人在沒有經過訓練的情況下,對色彩的敏感度很低,通常只有強飽和度的顏色(比如宜家的杯盤碗盞)或者是油膩的師姐這種色系搭配,而訓練過的畫家往往對顏色有更高的要求,因為造型及手法的關係,尤其是以畫布效果為準的時候,通常會選擇添加一些人為顏色,來使畫面更豐富。
舉個例子來說吧,如果要畫一個紅蘋果放在紅布上,你該怎麼做?業餘的手法就是不斷的加紅,直到畫面爆掉,而有經驗的做法是在紅色尤其是暗部添加一定的綠色來中和紅色的灼燒感。這個綠色就是人為添加的,而這種色感需要畫家嘗試擺脫肉眼的一般觀察,而把注意力轉到「畫面的色彩關係」上,而不是僅僅的抄襲自然。
我上學的時候老師講過一個央美老先生的案例,寫生的時候有個綠色的暗部所有人都畫不好,無論加什麼綠都悶,最後有個老前輩用黑加檸檬黃來替代頓時效果無限好,這種不可思議的組合往往比淡出的調配好的綠色更微妙。這才是畫家眼中的色彩。推薦閱讀印象派分支---------修拉的點彩。那是現代色彩學的一個始祖概念之一。
明暗變化是因為結構轉折產生的體塊朝向不同受光照影響所產生的。
冷暖色是根據人的心理感受劃分的。冷暖是相對的,簡單而言亮部暖暗部就冷,亮部冷暗部就暖,灰部是固有色也是最純的色。。
一切皆因光,展開說好麻煩。。游泳去了先
「在亮部加入冷色,在暗部加入暖色」並不是絕對的,顏色完全可以亂加(如果你駕輕就熟),顏色加得越雜就越熟,越接近真實。
一般練的寫生都是寫實風格,都講究虛實、透視,為什麼,為了追求「像」、「逼真」。
寫實用色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嚴格按照現實的來,看到是什麼顏色就用什麼顏色,一點不含糊,非常嚴謹,也非常死板(不是貶義詞),見古典畫。
另一種是現在大多數人都用的,利用技巧,控制虛實,近實遠虛,透視,近大遠小,明暗、冷暖的控制。好久沒畫畫了有點忘了,大抵是這樣:一副畫里要有三原色,卻一種就會失真,如同加了濾鏡;要有互補色,紅綠互補,藍橙互補,黃紫互補,既是互補也是對比,共同來營造黑白灰三個層次;一副畫要抓住主要互補色,即主要矛盾,也要有次要互補色,即次要矛盾,比如主要是紅綠互補的,綠色大罐子和兩隻粉紅蘋果,那麼在這幅畫中,紅綠一定是最費顏料的,其次在不經意的地方要隨處用上其他互補色,以免有濾鏡感。比如在罐子暗部,普藍+赭石+許多深綠+草綠+一點點深紅(加了深紅會讓這筆顏色更穩重,更壓得住,綠色是主角,但紅色在制衡綠色,如果沒了這一點點深紅,就會很浮,當然這一筆是壓在綠罐子暗部作大面積鋪色的,所以要穩),在粉絲小蘋果的暗部是大紅或洋紅(洋紅有點玫瑰色的感覺)+赭石,調個兩下就能上色了,不要多調,顏色調太熟會讓蘋果看起來像爛的,蘋果不像罐子在畫面中承擔了絕大多數重量,很輕,本身現實中顏色也是比較浮的,然後幹了後用小筆抹一筆群青+鈷藍+一點點鈦白做反光,覺得太跳要低調悶騷點就再加點暖色系的弱化一下,如棕啊赭石啊深紅啊;如果覺得過度不自然,就用大紅+一點點其他亂七八糟的某種顏色的筆觸蓋上去過度。
總結起來就是許多的物體原色+各種控制明暗的其他顏色,如果追求材質的話,就要注意反光、投影、顏色銳還是柔了,這樣拍成黑白照片就是一幅素描畫那樣的了。
宗旨是每一個部分都不要有太純的顏色,但是希望每一個筆觸都是較純的顏色,至少不能臟,什麼是臟,就是互補色或接近互補的顏色混在一起調得均勻均勻的,一泡污。
順便再說說為什麼顏色雜會很逼真?你抬頭看世界,哪裡有真的很純的顏色?你說天的藍很純,如果對色彩明暗就會看到這藍裡面也有普藍、群青、鈷藍、湖藍的分別,還會有其他各種雜色,你說雲好白,這就更豐富了,白更容易被玷污了,這個白裡面也許就有一點土黃、棕黃或者普藍+赭石,普藍+深紅,等等。
最後申明一下,我說的是水粉畫,油畫也適用。我說的僅針對追求逼真的初學者,你要是玩什麼風格和畫派就不適用了。
空間關係暖進冷退
色彩差異冷暖互補
說明你的眼睛不夠敏銳。。。素描就是練習觀察方法。明暗與冷暖的關係一般是這樣,如果用的是白熾燈色溫的靜物燈,光線為冷光所以亮部就是偏冷,相對的暗部就會偏暖。如果是用的戶外陽光的話,就是暖光,亮部就是偏暖,暗部則相反。其他的情況依次類推。。
這問題牽涉光色理論,天空是藍色,它會漫反射到大部分物體的暗部和投影里,人的視覺也有冷暖補償功能,所以有時候不是色彩問題,是物理和常識問題,跳開這些說顏色和冷暖學生是不能理解的.
其實那個顏色本來就在物體裡面啊,只是你的眼睛訓練不夠看不出來,物體固有色和環境色燈光效果的顏色交相輝映的時候會有很多顏色變化。
推薦閱讀:
※素描老師把我的畫紙丟到地上示威,想逆。?
※想學一門業餘掙錢的手藝,初步想法學美術,除了學基礎(素描速寫),還需要學習什麼課程,插畫?設計?水彩?
※為什麼很多藝術作品都把上帝描繪成一個老人?
※在自家牆上(屋內)畫一些畫可以用什麼顏料?都有什麼推薦的畫(最好是簡單一點的)?
※什麼水平的日系插畫師才能接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