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懷念唐朝,以唐朝為榮?


大家說的基本都對,我再補充一點:唐朝時期,整個國家從上到下,透出一種自信的氣度

這種自信從他的軍事、外交、文化、國家治理、疆域版圖等各個方面均有所體現,文明的輸出僅是其中一項。這種自信是以國家的真正實力為後盾,內百姓安居,外四夷臣服,太宗被尊天可汗,這也是後世歷朝歷代所羨慕和追求的一個聖境。
我們現在經常說,國外月亮比國內圓。此外,類似移民問題,海外華人歧視問題,崇洋媚外文化不自信等問題,國外經濟更發達、生存環境更良好、政治制度更優越等現實,這些當下中國人心中的「煩擾」或「困惑」在盛唐(貞觀——開元盛世)是沒有的。因為,當時大唐的多數方面都代表了世界(與大唐臨接可輻射的東亞、中亞區域)最高的水準。

因為美好甚至無法再現,所以懷念;因為同血脈的先人曾經經歷,所以驕傲!

簡單舉幾個例子,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1. 太宗天可汗的由來:唐太宗利用突厥內部分裂,拉攏一部分,打擊一部分,徹底將北部大患突厥部落搞定。 公元630年春,西北各部族首領到長安朝見,請求太宗接受天可汗的稱號。這個稱號含有最高宗主權和仲裁他們之間糾紛的權力的意義。雖然,這僅是名義上的尊崇,沒有作為一項穩定而長期的政治制度被確立。但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的首例,是值得永遠被記憶的。
  2. 在東南亞的影響:唐朝時期,中國疆域的南限已確立在當今越南的河靜地區。其北,除了土著民族的分散的起義外,一直是唐帝國繁榮安定的一個部分。即使939年越南獨立,該地區仍堅定的作為一個部分而加入中國文化區,以中國制度和法律進行統治,他的統治精英集團深受中國文學熏陶,並使用中國文字。
  3. 在東亞的影響:唐高宗成功征服了高麗,並把大部分朝鮮合併為中國的一個保護國達數年之久。即使後來,朝鮮半島的新羅國和渤海國重新獨立,依然嚴格以唐朝為樣板組織國家,使用中國的文體,信仰中國的儒家思想;日本的遣唐使制度更不需多提了,從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間,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甚至到現在,唐朝的蹤跡在日本保存甚至比中國更為完好。
  4. 對明君的思念:無論是中國封建時代還是現在,老百姓這方面的思想依然濃厚,唐太宗這個千古名君的範本,幾乎在歷史上無出其右者。他的文治武功不需要贅述,水啊舟啊的名言警句大家也都知道,我講個大家不了解的小段子吧。公元628年,京畿地區發生蝗災。唐太宗到皇宮北部的御花園中親查災情。他抓起一把
    蝗蟲叫罵道:「民以谷為命而汝食之,寧食吾之肺腸。」於是他舉起這把蝗蟲往口邊送,準備吞食,侍臣們阻止他說,「惡物或成疾」。他坦然回答:「朕為民受
    災,何疾之避!」說著,把蝗蟲吞吃了。
    你說人家既有能力,還有演技,能不被後世史家稱頌么?當然,太宗篡改實錄,給皇家信史開了一個壞頭,也需要批判,但瑕不掩瑜嘛。最後,還要說的是太宗的一本暢銷書《貞觀政要》,太宗能取得千古明君的稱號,除了天賦過人和一堆良臣的敲打,這本書也功不可沒。五代時期,契丹人興起,他們為了學習漢族文化,翻譯了兩本書,一個是歷史書,另一個就是《貞觀政要》。這書是太宗和大臣的問答錄,這些非漢族的同志更容易理解和領悟。後來,這書還被翻譯成西夏問、女真文、蒙古文,幾個世紀後又被翻譯成滿文。元代的忽必烈同志,也經常翻看該書學習治國之道咧,你說,授人以漁的李世民同志,被追思仰慕到現在,過分么?
  5. 關於國家治理:唐初政府極其簡譜和節省。至657年,唐朝只有13465個有官品的官員來管理超過5000萬的人口。兵制由民兵(節度使制度之前)保持在最低水平之上,這些隊伍是自給自足的農民,每年輪班服役。政府日常工作盡量交給挑選的納稅人以勞役的方式完成。中央對地方的政策和干預,僅在法律和秩序的維持,司法、稅收及人口登記和土地分配,及兵役和勞役的動員。看到了么?這是典型的小政府節奏嘛,稅少,藏富於民。當然,後期隨著唐對外擴張的政策,小政府的組織結構被改變,徵稅問題也出現壓力,也出現了節度使等埋葬大唐帝國命脈的制度。但畢竟,人家有過一段很美好的回憶,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歷朝史家每每回憶,滿滿都是愛。再給出一個數據強化一下:貞觀六年,大唐死刑判決僅有26人。「和諧社會」的靈感從這兒來的吧?
  6. 關於科舉制度:科舉制始於隋,並在唐初小規模實行,而在武則天時期,被擴大規模並廣泛採用。這是武則天的一個自私的決定,但於後世讀書人,這是一個值得點一萬個贊的決定。武后當政時,其作風專橫高壓,經常使用特務手段不斷清洗政治對手。她有意識抑制唐王朝原主要支持者,如西北的世家大族等。因此,她一方面開始重用東部平原大族的官吏,一方面擴大科舉制的範圍,讓各地經過選拔的精英成為自己的人。中舉士子被武則天有意識的選拔擔任政府諮詢和審議的官員,進而有望青雲直上並長期在中央政府供職。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在武則天這裡,有了點變化,這也是後人,尤其讀書人應該記住的一件事。
  7. 最後,說點文化和軍事:這倆方面其實大家都說了很多了,唐詩的偉大已不需多書。單講李白同志,大家能想像他和陸遊同學一個時代,寫出來的詩還會那麼飄逸瀟洒么?大唐盛世,文化包容開放,有了這種環境,而沒有文字獄,光腚總局的限制,文人方能自信風流,才思如涌噴。而講到軍事,從古至今,打仗從來都不僅僅是打仗,沒有國力支持,不可能有軍事的強大。唐朝家底厚實,隋煬帝的大運河是個寶啊,此外,大唐的自信,使得其民族文化政策極其開明。打起仗來,唐朝的軍隊從來不僅僅由漢人組成,而是各個民族都在其中,各族戰士都能強烈的國家自豪感(此處為本人腦補的感覺)。士兵士氣旺盛,國家國力強盛,戰爭自然無往不勝了。
  8. 最最後,又想起了一點,盛唐之前,自秦漢到隋,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並沒有受到像以後蒙元、滿清、直至近代八國聯軍等異族入侵的那種打擊,全民沒有很多懷疑、反思、甚至迷茫、自欺欺人的東西,而我們當世已無法再經歷。從上到下,對民族文化和自身文明的自信,是純碎的,發自肺腑的,說為歷史頂點亦不為過吧。

自信的民族最可愛,自信的人兒最美麗!

客官,你要生在盛唐,還會考慮去米國生娃么?

注1:以上內容涉及數字、典故,引自《劍橋中國史》隋唐史。
注2:高麗之稱源自《資治通鑒》:「九月,癸巳,李拔平壤。既克大行城,諸軍出他道者皆與會,進至鴨綠柵,高麗發兵拒戰,等奮擊,大破之,追奔二百餘里,拔辱夷城,諸城遁逃及降者相繼。契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軍繼之,圍平壤月余,高麗王藏遣泉男產帥首領九十八人,持白幡詣降,以禮接之。泉男建猶閉門拒守,頻遣兵出戰,皆敗。男建以軍事委僧信誠,信誠密遣人詣,請為內應。後五日,信誠開門,縱兵登城鼓噪,焚城四月,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麗悉平。」(《資治通鑒》卷二百零一)
:


說幾個唐朝開國的時候強大的地方:

1. 李世民雖然是殺了兄弟奪的天下,但是並沒有鳥盡弓藏,幾乎所有的功臣都留了下來。可見其仁德。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也算是不流血的解決方式了, 明朝朱元璋則是殺, 現代咱們國家建國的開國功臣的結局。。 唉,不說也罷。

2. 唐朝前期是全開放的,沒有種族鬥爭,沒有文字獄。

3. 唐朝前期軍事實力不強,但是在仁政的基礎上,成功策反並分裂了對手,給中原帶來了和平穩定。

4. 唐朝鼓勵發展文化, 詩人輩出, 留下來的文獻也較多。

5. 唐朝不封閉,跟日本,高麗,突厥,吐蕃都有往來。

其實唐朝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大, 但是以上4點確實值得人總結和思考。 至於被誇大話的懷念,應該是由於對歷史的不夠了解造成的。


答主換一個角度切題。
唐詩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有一句:「不知江月待何人」。

蔣勛對「待」一字情有獨鍾。他說這是「江山有待」。

當陳子昂站在歷史的一個高峰上,說『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他之所以如此自負,是因為他覺得江山等到了他,在古人與來者之間,他是被等到的那個人。生命卑微地幻滅著,一代又一代,可是有幾個人物的生命是發亮的,是會被記住的?張若虛說『不知江月待何人』,裡面有很大的暗示。在這個時刻,在這個春天,在這個夜晚,在花開放的時刻,在江水的旁邊,他好像被等到了。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不過是一滴小小水珠,連浪花都算不上。而唐朝卻令這條平靜流淌的河流變得洶湧、奔騰,直上雲霄。而陳子昂、張若虛等人,乘此機會,匯成浪頭,寫下千古絕唱。

所以說並不單單是時代等到了陳子昂、等到了張若虛、等到了那麼多優秀的詩人。相反,可以說是這些才華橫溢的詩人等到了詩歌的春天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後人每每提及唐朝,多少有些無奈,還有一些羨慕嫉妒恨,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沒有活在那個時代,也沒有辦法重建那樣的盛世。唐朝所持有的觀念與農業理論背道而馳,它不會要求人們安分守己、平淡度日,而是鼓舞人們及時行樂、怒放生命。假如把人的生命比作一朵花,唐朝之外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提倡並且幾乎勒令花要低調開放,然後孕育果實,最後撒播種子,完成自己繁衍後代的任務。可唐朝卻鼓勵花朵要全力綻放,竭盡全力,活出自己的極限。唐朝以外的朝代,認為,花不綻放,是道德;唐朝卻認為,花如果不盛放,是不道德的。

因此,蔣勛說道:「唐朝為什麼會帶給我們感動?因為唐詩里有一種燦爛與華美,唐朝就像漢文化一個短暫的度假期,是一次露營,人不會永遠露營,最後還是要回來安分地去遵循農業理論。為什麼我們特別喜歡唐朝?因為會覺得這一年回想起來,最美的那幾天是去露營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暫的出走。


突然發現這個話題,補一篇之前勤啃兩個月西域歷史後寫的文章,應該能夠間接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讓你回到中國歷史上的某個時代,你會選擇哪一個?」

——「我一般有兩個選擇:春秋和盛唐。如果只能選一個,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生活在公元8世紀,大唐的西域。」


那個時代,中國正享受著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事實上,整個亞洲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亞洲最西端,剛剛興起的伊斯蘭,僅僅一百年的時間,已經成為 跨越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而伊斯蘭狂熱的宗教戰士們,正覬覦著東方的遙遠文明;世界屋脊上,剛剛統一的吐蕃,正在經歷藏族歷史上僅有的兩百年強盛帝國歲月;盛唐,雖然內憂漸現,這個時候仍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國度;甚至連亞洲一隅的高句麗,都能夠強大到用區區百萬人口的國家力量,獨立抵抗隋朝百萬大軍壓境,直至把大隋拖垮。


而在這個亞洲極盛的時代,西域是各方力量角逐的沙場,更是文化碰撞的熔爐。


這個時代,玄奘剛剛走過這裡,經過西域三十六國(或者七十二國),取回了佛經——而如果他晚200年,也許取回的就是可蘭經了。


這個時代,李白在中亞草原上的安西重鎮呱呱落地,隨後,以放浪形骸的俠客詩歌,在中華文明閃耀了一千多年。


而這個時代最吸引我的,不是這單單的「文化」——在中國兩千年的歷史上,文化的遺產太多了——而是這個國家和這個時代的氣質,那種長河落日,戎馬天涯,文功武略和悠悠離愁的奇特混合物。

至文至雅如李白,都可以精熟文功武略,手刃數人,洞庭湖邊臨猛虎而氣淡神閑。那個時代的人,該有多豪邁?


那個時代,高仙芝為了懲罰遠在巴基斯坦的叛國,率軍一萬,奔襲一千公里,翻過帕米爾高原,穿過海拔4000米,長几百里的冰川,行軍至此,面對以逸待勞的吐蕃萬餘守軍,還能殺敵五千,俘敵一千——而拿破崙在一千年後,也僅僅是翻過了一個阿爾卑斯山而已。

那個時代,一個小小的唐朝使臣,指揮借來的西域屬國的區區幾千士兵,就可以在遠離國土的印度本土擊敗幾萬雄偉的印度象兵,甚至把中天竺國滅掉。


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尚武卻足夠文明,更可貴的是,他們的尚武建立在個人的勇敢和軍事素養上,而不是野蠻的窮兵黷武。


那個時代,薛仁貴徵討吐蕃,只能帶五萬士兵,整個大唐節度邊防的總兵力,一共才49萬,而吐蕃一次決戰,就可以發動40萬軍隊圍攻薛仁貴。——這個時期,西域的戰事上,大唐處處顯出武力的窘迫,而恰恰是這種窘迫,才彰顯這個盛唐是真正人才的極盛、文明發展的極盛……於是,那段歷史,才有了那麼多的「單騎獨闖敵營」,「百騎夜襲敵營」,才有了那種獨特的氣質,一種悲壯,一種以文明的少數對抗野蠻的多數的悲壯。


於是,雖然薛仁貴的五萬唐軍最終在四十萬吐蕃軍前全軍覆沒,但自始至終卻不輸氣勢;高仙芝的兩萬軍隊加一萬盟軍面對十五萬阿拉伯聯軍,唐軍戰鬥力和裝備技術佔據優勢,甚至圍攻敵人數日,只是由於盟軍倒戈,才兵敗而歸。


西域之於大唐,沒有任何經濟和文化的利益誘惑,只是由於地處幾大勢力交匯處,戰略需要而艱難經營150年,而這150年,大唐在西域管轄西至裏海,南到巴基斯坦,北到巴爾喀什湖,而安史之亂後,後來的朝代再沒能將影響重新播種到這裡。


中國畢竟只是想保護富饒的內陸地區不受襲擾,不像虔誠的伊斯蘭宗教戰士,狂熱地想要讓阿拉的光芒照耀世界,更不像吐蕃原始的野蠻訴求,勇猛的武功後面,只是想掠奪奴隸和土地。


而這樣沒有目標的征戰不是沒有意義的,意義其實更多地體現在它的過程中,而不是做的結果。


當安史之亂後,吐蕃趁亂佔領世界第一大都市長安,卻僅僅待了十五天就不得不主動棄城離去;當河西走廊被吐蕃佔領已經一個世紀,當地老百姓仍然自發起義,不 費朝廷一兵一卒把吐蕃趕走,並自發恢復大唐的政治體制和社會制度;甚至,在河西被佔領,西域自此與王朝隔絕,大唐鎮守西域的都護府官兵們,硬是在沒有任何 中央指揮和補給下,虔誠地堅守邊防40年,直至最終被洶湧的西域牧民吞併……我看到的,是一個生機勃勃,尚武崇文又有極強向心力的民族,在強敵林立的時 代,不僅優雅地發展了自己,也將民族的活力輻射到了國門外,甚至,即使戰敗了,也能那麼深遠地影響了世界——至少,曾經在大唐管轄下的,後來被阿拉伯發展 成為伊斯蘭名城的撒馬爾罕,靠著唐朝的俘虜,成為了西方世界第一個造紙中心。


而這種成就之下,我們又何須多此一舉地聲明:這是愚忠,對一個王朝的「家天下」的忠誠,是迂腐的。


其實,只要你能讓國民自豪而立,不離不棄,「家天下」又如何呢?


前幾樓的說了個差不多,小弟只能發表自己粗淺的見解。
中國在隋唐以前經歷了很長的分裂、戰亂,到了唐代,政治制度發展到了一個巔峰,三省六部制和開明的開國君主為大唐打開了良好的開端,唐玄宗自律修身,上行下效,臣子也恪盡職守,那一代人才輩出,國富民強,四海安定,雖然之後武則天的暴政、豪奢也沒整垮大唐。
雖然唐代自武則天之後政治是不是出問題,但是百姓的生活相對於其他的朝代還是比較好的。
那時候對外貿易發達,尤其是文化上的溝通交流,詩詞歌賦繁榮興盛,接觸詩人一堆,茶文化和玉文化也是那時開始普及的。
我12年在洛陽呆了一年,洛陽博物館裡的文物固定都表明唐代是一個開放自信滿滿又非常樂觀的年代,包容性強,而且沒有「天國上朝唯我獨尊」的愚昧信念,而是積極的包容了各種文化各種民族,還大方的講自己的好教授給別人。我認識的洛陽人都為自己的大洛陽感到自豪,彷彿大唐的子民為自己是大唐人自豪一樣,相比其他的大都市,洛陽人的素質真不是一般的高,可以說是自古就有的吧。
這些基本都是我們對於大唐發自內心的讚許,也許有些過分,但是作為中世紀的一個國家,那時的中國即使疆域不那麼大,即使後來變弱,即使結局充滿悲劇,即使政治鬥爭不斷即使並不長壽,但是那個時期的包容自信繁華活力是我們所有人及其嚮往、不曾再有的。
中世紀的國家會採用君主制之下的三權分立在世界上都是一個奇蹟,而且中國古代所倡導的道德治國,唐太宗真的做到了。
大唐整個處在一種上下開放的和平之中。


喜歡唐朝,唐風,文治武功綜合水平達到了華夏的巔峰。

首先國家和國民的氣場就非凡,講求尚武精神,女人都是騎馬的,不像宋代以後的女子都是裹小腳的柔弱女子,男人也不是冒著酸腐氣的文弱書生,連李白這樣的大文豪都是一身好武功,十步殺一人,許多國民的嚮往就是參軍去邊疆殺敵報效國家,有點類似古希臘和斯巴達的肌肉型猛男,雕塑上都反映出以健美為美,哪像現在東亞病夫,以竹竿傑尼斯身材為美,一點沒有男人氣概。現在的國人還有尚武精神嗎?氣場就不一樣。

唐朝的建築,大氣磅礴,是最耐看的,後代的明清木建築,在工藝手法上達到極致,但是整體格局和風貌,遠遠不如唐朝。

唐朝的秘色瓷,可媲美宋代的汝窯,工藝至今是一個謎。

唐朝的法門寺,是舉世仰望的佛門聖地,有著獨一無二的佛中指舍利。

唐朝在當時世界上的地位,當然可能比不了當今的美國,但也是萬國來朝,甚至有日本人來當官,國民中還有黑人,思想開放,不拘一格。

唐朝的陌刀,秒殺阿拉伯的大馬士革刀。

一個國家強大不強大,就看能不能對外輸出文化。唐朝是能夠對外輸出自己的文化的,看看日本就知道了,至今原樣保持了各種唐風。限於通訊手段不發達,唐風的影響力可能局限在東南亞,但是這樣的國力放到當今,絕對可以橫掃西方世界的。看看現代世界,我們無不接受著美國文化對世界的輸出,可樂、快餐、流行音樂、迪士尼、nba、cnn、好萊塢……甚至日風、韓流。但是中國的文化能夠輸出到全世界嗎?絕對不行。這一點上要佩服韓國人,他們的nobody和江南style已經輸出到西方世界,讓歐美人為之興奮,這就是國力強盛的象徵,軟實力有時比硬實力更有說服力。


不知道說對昨天的懷念是出於對今天的厭倦是否恰當。但想必總有人因此懷念唐朝。當然這種懷念有時候可能是建立在片面了解的基礎上。


就喜歡給熱血小盆友們潑冷水。我們這麼喜歡這麼懷念這麼驕傲唐朝是因為日本人給我們洗的腦。

日本土鱉在小島上熬了那麼多年,正式接觸西面大陸的是隋朝。但隋朝死得快,日本土鱉沒印象。第一次系統接觸的是唐朝。土鱉們小島上蹲了那麼久,跑到大陸來看瞬間崩潰,哇塞這麼刁,這麼豐富的物產,這麼豐富的人文,這麼豐富的...

這跟初戀一樣,存在不存在的美好都獻給了第一次,之後的第二任第三任就沒那麼感冒了。於是日本人那個愛唐朝啊,遣唐使那個使勁派啊,回了國那個使勁吹啊。加上日本土鱉那種極端性格,於是唐朝被描述成接近於宇宙第一的存在。

到了近代,日本土鱉被打開國門,傍上各種白富美,眼界開闊了,實力變強了,變成了矮富帥。但再怎麼樣,初戀還是初戀。加上那個時候中國式微,於是文化逆襲,日本人反過來不停給早忘了啥啥的中國人洗腦。初戀多美啊,初戀多能幹啊,那時日本強於中國,一批批中國人學日本想強大,於是把這個初戀理論也學過來了。於是我們也覺得唐朝那個牛逼啊。

隨著日本文化輸出,唐朝還被輸出到世界各地。比如說唐人街就是日本人起的名字,但這種信息反過來又加強了國人對唐朝的信心。都是日本人惹的禍。

唐朝其實和其他朝代差不多,有好也有壞。糖蜜喜歡吹的唐朝最多兩樣。軍事實力和包容性。一一反駁。

軍事上,唐朝挺差勁的。打朝鮮,輸得一敗塗地,還得朝鮮人自己反水。打吐蕃,被欽陵打得全軍覆沒,首都都被吐蕃佔領過。打南詔,兩次全軍覆沒。打阿拉伯,人數佔優又是全軍覆沒。為了遮醜,非得造謠阿拉伯人有20萬。話說阿拉伯人人口這麼稀少,哪來的20萬軍隊。十字軍入侵,蒙古人入侵,阿拉伯人主場作戰,兵力也都只有2萬左右,打到西班牙的軍隊只有1萬人。所以怛羅斯會戰阿拉伯人不會超過2萬的請不用翻案了。

包容性上,有誰知道宋朝在泉州和周邊已經是阿拉伯商人的定居點了,人家已經普遍和中國人通婚了。現代中國南方的女人如果是大眼睛大胸部的很有可能就有阿拉伯血統。

別人來做做生意就說成萬國來朝,呵呵,那我看現在最輝煌,美酋奧巴馬都來朝了。

所以,別聽日本人的,各個朝代都差不多的。


諸君曆數唐朝的優點,都說得很好,當然也是很對的
不過說到「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懷念唐朝」而非其他朝代
我覺得,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因為唐詩

為什麼中國人單單對大唐三百年這麼迷戀?
最大的原因,是中國人從小開始,甚至從認字開始,就受到唐詩的熏陶
這是一種深深植根入血液里的文化認同感
今天,就算是不識字的人,也能知道一兩首唐詩吧?
相對來說,無論是漢賦,還是宋詞,還是明清小說,其深入人心的深度和廣度,都遠不如唐詩

因此,磅礴大氣的漢代,開明繁榮的宋朝,勵精圖治的明朝,在某些程度上來講,並不比唐朝遜色,但它們的人氣,也確實不如唐朝
只是因為,它們沒有像唐詩那麼能夠深入人心、讓人能夠找到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的事物

東周列國,豪傑並起,也並不比漢末遜色
但了解三國的人,比了解東周列國的人,多太多了
無非,也是因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已

人,對於一個事物的了解和情感,很多程度上,是在於認同感


和 英國說日不落,俄羅斯談二戰史,蒙古愛聊成吉思汗 一樣,

追憶往日美好時光同時, YY加對現狀不滿的委婉表達


我來潑冷水。我的意見是,中國人懷念漢唐,多來自史學家對歷史的矯飾。畢竟,後人對歷史唯一的參考,就是歷代史書。
至於為什麼史學家對漢唐有刻意拔高,最重要原因是漢唐之後都是生靈塗炭的大分裂時期,史家普遍有今不如昔的感覺。這就跟現在有人因為對現實不滿而去粉民國「自由開放」一個道理。
話說回來,唐朝時期中國是否真站在歷史巔峰,以至於後世朝代無法追及呢?我覺得至少從政治文明層面,唐朝並不是一個成功的朝代。
貞觀、開元,其實是整個唐朝少有的內平外成時期。整個唐朝,政治是非常不安定的。在早期唐朝,直到玄宗誅殺太平公主,才結束了從玄武門之變開始的長安各種爭篡變亂(中間有神龍革命,景龍、唐隆政變),初唐政治鬥爭才暫告一段落。如此多政變,本質說明初唐政治制度設計是很有問題,仍然是依託親族的裙帶政治。不過幸運的是,政變沒有演化成晉八王之亂一樣不可收拾,但是到唐後期就沒那麼走運了。
從安史之亂開始,首都就逐漸失去對地方的控制,政令不出長安城。地方藩鎮征伐互討,熱鬧勁不亞於漢末。
而中央又開始第二次宦官時代。和明朝宦官時代相比,唐朝的宦官顯然是有強大政治權力,接連幾代皇帝都是宦官立廢。各種政治亂象中,國家就逐漸走向毀滅。
宋朝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宋、明、清的政變數量大大減少,君主繼承也更有嚴肅法制,很少出現外戚宦官能廢立皇帝的事情。


唐朝是一個在文化,藝術,綜合國力,國際地位等都擁有非常高成就的朝代。國土南至越南河靜、北到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布哈拉、東臨吉林通化。周邊國家紛紛附屬,學漢字,學禮儀。朝鮮日本越南等深受那時代的影響。推廣了科舉,三省六部,讓貧民有機會突破自古以來貴族壟斷的官場。皇帝對藝術的追求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以致促進了整個社會的藝術發展,女性地位超過了之前任何一個時期,男女平等不再是夢想。各民族互相來往,和諧相處,皇帝能娶少數民族的女人為皇后。
同一時期歐洲大陸在黑暗的中世紀,美洲大陸還是一片原始叢林。終唐一世,風調雨順,幾乎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唐朝的書法,繪畫繼承了魏晉遺風,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人物。詩歌開創了一個時代,世人誰不會吟上幾句唐詩?就連讓我們忽略的建築,都不是歐洲那些中世紀的教堂,城堡能比擬的。憶昔開元全盛世,萬國來朝,那種領導世界的感覺,恐怕以後世上任何國家都不會有了。推薦看一個紀錄片《大明宮》


現在胖紙多


因為唐代足夠現代,而且是很強的現代范,很美的現代范
雖然它的極盛期其實很短,如果專業評價,其國家也有諸多惡疾,幾乎成為後世王朝的反面教材,但反面歸反面,唐代的那種魅力是毋庸置疑的。


「對於歷史的不了解。綜合而言,宋朝是中國古典文明的巔峰,作為一個普通人,生活在宋朝更幸福一點。 」我就翔宇的觀點補充一些我了解的材料。至少,讀書人最幸福的朝代是宋朝而不是唐朝。
「從社會史的觀點說,近似世襲的門閥制度至宋初已解體(見孫國棟《唐宋之際社會門第之消融》)。注意是到了宋朝,經過唐朝末年的紛爭,門閥制度才解體,而只有這樣,普通出身的讀書人才能有更多機會。宋太祖以「文治」來避免唐末的藩鎮割據,最大的影響是士階層,宋代皇帝尊士,尊敬讀書人,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近人統計,唐代二百九十年共得進士6442人,平均每年不過二三十名進士,而唐代內外官員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種「子弟」(大概是如今的二代之類)所填補的。而相應的宋朝的科舉則更加青睞寒士,宋太宗就曾經罷免過四位二代的進士資格,理由是「與孤寒竟進」。有了這份尊重,也才有了宋代讀書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
懷念唐朝,就該跟整天說什麼民國風一樣,沒多大意思。
以上觀點來自余英時先生的《朱熹的歷史世界世界》。我就一說,你就一聽。



唐朝的時候我們最富強,我們也最自信,大氣象大手筆隨處可見,唐詩的風情讓人懷念那個時代,之後我么就弱下去了,直到現在我們都心有不甘,可是再也回不動那個時代了。


文治高,武功硬,真是又高又硬的時代!科技樹點得遍地開花。又能談又能打!我最喜歡的是我大唐的胖子還有人點贊!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好日子因為後來再也沒有過了。


你們懷念的唐朝,只是安史之亂前的唐朝,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在很多人眼中,已經不存在了,彷佛唐朝的國祚只有那前一百五十年。


推薦閱讀:

前幾年中國禁藥事件是什麼情況?
為何兵馬俑和古代很多人物畫像和雕刻的骨骼構造像非洲人?
中國人的種族歧視有多嚴重?
為何很多整容或微整後的純中華血統的中國妹子喜歡標榜自己是八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混血?
現今中國人的種族歧視嚴重嗎?

TAG:歷史 | 中國人 | 唐朝李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