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女性晚育有哪些風險?晚育的年齡怎麼界定?


  主流的觀點一直認為,女性早育、男性晚育更符合優生學,但科學研究表明的結論與這點完全背道而馳。早育的母親和晚育的父親增加畸胎和殘疾的幾率和風險,產兒後天精神疾病的概率也比較大。一般來講,我們認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30-35歲,男性為20-25歲。

  《男性晚育增加子女患腦病幾率》

  每個人都有一些基因突變,但是隨著父親年齡增長,每大一歲所生子女平均會增加兩個變異。一名20歲的父親平均會遺傳給子女25個基因突變,而研究中年齡最大的父親會遺傳65個。

  然而,無論母親年齡如何,都只遺傳15個左右的突變。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冰島德科基因公司的卡里·斯蒂芬森博士說,父親的年齡「在進化過程中是一支極其重要的力量」。他補充說,「來自母親的基因突變數量是恆定的,這是合理的,因為卵子在女性出生前就已經形成,但是男性一直到老年都在持續製造精子。」

  冰島科學家發現,97%的基因突變都是因為父親的年齡導致的,母親的年齡則完全沒有影響。一名40歲父親的子女擁有潛在破壞性基因突變的幾率是一名20歲父親的子女的25倍,幾率隨年齡逐年增加。


  專家稱,這項研究提出了一種可能性,30多歲的男性如果計劃晚些再要孩子的話,就應當提前冷凍精子。

  《高齡准爸爸易生自閉兒》

  英美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相對於較為年輕的男性,高齡父親所生的子女患上孤獨症的幾率要高近6倍。

  這項研究調查了超過10萬名兒童,這些孩子出生時他們的父親都已經超過了40歲,結果發現這些孩子患孤獨症和相關機體失調病症的幾率比那些父親低於30歲的孩子高出近5倍。


  研究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和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科學家們一同進行。研究者調查了約13.2萬名上世紀80年代在以色列出生的猶太裔青少年。調查發現,若小孩出生時父親的年齡在15到29歲之間,孩子患上孤獨症的幾率只有萬分之六,若當時父親年齡在30到39歲之間,那麼孩子患病幾率上升到萬分之九(為上組人群的1.6倍)。而那些父親已是40到49歲的「高齡」的,其孩子患上自閉症的幾率就猛增到萬分之三十二(增加到5.75倍)。50歲以上的父親的孩子患病幾率則為萬分之五十二。總之,父親年紀越大,孩子患病比率越高。該項目負責人、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研究員亞伯拉罕·萊申博格介紹說,父親的年齡每增加10歲,誕下孤獨症兒童的幾率就會翻倍。

  《丈夫高齡易致妻子流產》

  來自法國、美國和德國的科學家對5100名孕婦進行跟蹤研究發現,她們懷孕前三個月流產的因素與丈夫的年齡有很大關係。不考慮孕婦的年齡,流產的危險指數會隨著其丈夫年齡從20歲到50歲的增加而變大,到50歲時,流產風險是20歲的兩倍。年齡超過35歲的男性,其妻子出現流產的風險比男性20歲到25歲之前要孩子的高出27%。

  對此,科學家解釋說,隨著男性變老,他們的精子大量出現染色體異常。科學家發現,多數懷孕前三個月就流產的女性,流產的主要原因是胎兒的染色體有缺陷。

  《研究發現:母親年輕增加兒童死亡風險》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發現,相較於年長的母親生下的孩子,30歲以下的婦女所生的孩子更容易死亡。

  倫敦大學學院兒童健康研究所調查了1980年1月到2010年12月兒童死亡登記數據,用以研究兒童死亡原因。通過關注兒童受傷情況、出生時的體重和母親的年齡,他們對兒童死亡的風險因素做出了評估。

  研究發現,在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在9歲以下的兒童群體中,30歲以下母親生出的孩子的死亡率比30到34歲母親所生的孩子的死亡率高出11%。這就相當於平均每年397例的兒童死亡事件。

  《譯言網 | 40歲以後生育的孩子——身體更棒,智商更高!》

  倫敦大學兒童保健院的研究人員稱,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晚育母親能更好地撫育子女。

  從事該項研究的Alastair Sutcliffe博士說,伴隨著高齡產婦的負面宣傳環境主要是出於高齡婦女懷孕和生育時身體風險方面的考慮。

  一個新的研究發現,像大家看到的,跟女兒Nahla一道在這兒的Halle Berry女士這樣的 晚育母親生育的孩子都更健康、更聰明。

  他說:「我們有充分證據證明晚育要比早育好處多,我們擔保晚育母親的孩子們極可能更出色。」

  該研究由Wellcome基金資助,並對英國1100名40歲或以上高齡產婦的孩子以及3800名年輕女子的孩子進行調查對比,孩子們的年齡在9個月到5歲之間。

  晚育婦女的子女發生意外、住院治療的次數較少,且無需擔心他們有著肥胖症的風險。

  有人說高齡產婦容易生出唐氏綜合症寶寶。但高齡產婦唐氏胎兒檢出率是100%,「適齡」產婦的檢出率是百分之七八十。如果她們都去全面孕檢的話,高齡產婦可以百發百中的打掉唐氏胎兒,反而是「適齡」產婦容易把唐氏寶寶生下來。

  母親越早生孩子,孩子智商超群的機率越小。中低收入國家,生孩子早於27歲不如27-30歲之間生的孩子身體強壯。而且,孩子的先天缺陷的總發生率與母親的年齡無關。86種常見先天疾病中,有三種是母親越老,發病率越高,兩種是母親越老發病率越低,其它與母親年齡無關。所有這些病的發病率總合與母親年齡看不出聯繫,但是與父親年齡關係很大。所以一般父親大齡是孩子先天缺陷的罪魁禍首。這個研究成果早已被多位科學家分別獨立證實,但在中國,被所謂專家和媒體刻意隱瞞,只將與母親年齡成正向關係的那幾種病提出來說來說去,對父親年齡造成的那麼多種病症閉口不談,這絕非巧合,而是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惡意。而且,中低收入國家女性24歲之前生育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強健,也被國內專家媒體閉口不談,只提生育過晚如何不好,看來並不是為了下一代的健康著想,只是為了誘騙女性早早生子。

  大齡產婦孩子的健康危險和年輕產婦相差不大,只是流產和死胎增多較為明顯。這顯示了大齡產婦不影響人口素質——孩子不健康生下來就是死的。而根據其他資料,大齡父親容易把有毛病的孩子帶到人世。我認為可以這樣解釋,卵子雖然大,但是由於功能複雜,所以比較「嬌氣」,如果有損傷缺陷,就比較難存活,所以卵子受損容易出現死胎。但是精子雖小,由於結構簡單卻比較皮實,即使帶有損傷缺陷,仍然可以頑強無恥的存活到鑽進卵子,於是缺陷胚胎就產生了。

  高齡產婦流產或死產,和高齡父親造成女人流產死產不同——前者是女人自己的問題自己承受,後者是男人的問題讓女人承受後果。而且女人高齡流產死產的幾率高些,但是生出天才的幾率也高,而生出病兒的可能性又這麼低,可以說高齡產婦的存在是有利於人類進化的,而且也不害男人。但是高齡父親,不但致使女人流產殘害女人,還容易生出有毛病的孩子拖累社會,生出天才的幾率還比適齡父親低。可謂損人利己,阻礙人類進化。


沒有任何研究證據,僅憑個人經驗和對周圍人的觀察。
1.女性晚育,我默認為32歲以上要孩子的。對孩子的教育真的比較好。比較會照顧孩子,責任心強。因為這麼大年輕還生孩子,是想清楚了再要孩子的。
2.女性晚育,要承擔更多的痛苦。我認識的晚育的媽媽,包括我自己,生了2個孩子。生第一個孩子和生第二個孩子,痛苦程度不是一個檔次。生第2個孩子的時候,非常痛,沒法正常小便,恢復非常慢。而在我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完全不明白為什麼別人生孩子怎麼會那麼痛,恢復得非常快。而剛好那個同病房的媽媽也是生第2個孩子,36歲了,當時看她痛苦得都哭了。
3.晚育帶孩子,精力上更吃不消。孩子晚上哺乳、生病,你要通宵。20歲通宵和40歲通宵,真的不是一個數量級。
4.無人幫忙照顧孩子的風險。這很現實的問題,早點生育,中國人還有老人幫忙帶孩子,你40歲了,老人不要你照顧就好了,那真是雙重壓力呀,要照顧老人,(老人生病),還要照顧孩子。真心覺得30歲之前要孩子,要容易多了。
5.對了,以前醫學課上老師說的,女性35歲以上生育的,唐氏綜合症的概率要大很多。具體數字忘記了,大概百分之一吧,而35歲以前生的,萬分之一還是十萬分之一。這個還是查文獻吧!


生不出孩子的風險。

沒其他的。大學畢業結婚的都有寶寶了,碩士畢業結婚的都在喝中藥調理,博士畢業結婚的,都在做試管。

相熟的一個姐姐,名校的碩士,畢業結婚,頭三年不想要,過了三十一檢查,子宮肌瘤太多。做完手術,三年內又不能要。

老師有35了去做試管的。運氣還不錯,要上了。

如果覺得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很不錯,那就去抗一抗吧。沒孩子——壓力大——治療——壓力大,據她自己說,簡直不是人過得日子。

還有丁克著就離婚了的。男的在外面有小孩了。

匿了吧。


環顧四周,你可能會注意到,有很多到了適育年齡還不打算生孩子的年輕人。要麼過著瀟洒自在的日子,要麼還在為學業和事業奮鬥。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推遲生孩子,似乎成了他們心照不宣的默契。

這兩年二胎開放,中國也有很多媽媽想再生一個。前些天,我一個準備生二胎的朋友跟我說,「一進醫院檢查,醫生就例行給我貼上了『高齡產婦』的標籤,說年齡是高危因素,一定要注意。我和我先生一聽,不由得有些心慌。」

多晚算晚生?晚生有多危險?早生還是晚生?身邊很多朋友對於這些問題都有一些困惑。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生育時間點」這個話題。

晚生是全球化的趨勢

有次我一個朋友在微博曬娃,一位好奇網友評論問,「為什麼你這麼晚生寶寶?有點慢動作喔。」

她認真地回復說,「我31歲有了這個孩子,當時我完成了碩士學業,事業穩定,有了房子,和先生的二人世界也過滿足了。我們各方面都準備好了,期待著迎接一個新生命。對我來說,一切都剛剛好,不早也不晚。」

最近一項研究暗示我們,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媽媽這麼想:近十年來,中國女性生育平均年齡已經從2004年的26.29歲,推遲到2014年的28.18歲,現在肯定更高;男性當父親的年齡已經推遲到32歲,70%的一二線城市的男人30歲以上才初為人父。

不只是中國,世界各國的人們不約而同悄悄把生育推遲了。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2016年美國嬰兒出生率降至了每1000個女性只生育了62名嬰兒,創歷史最低。而在30-44歲的女性中,出生率達到了60年代嬰兒潮時期以來的最高點。

加拿大對500名18-38歲的女性進行了一項在線調查,結果表明,雖然女人們認為最好在20多歲生孩子,但大多數人預計自己會在30多歲生。

還有幾項發達國家的研究表明,在高素質人群里,延遲生育已經成為常態。這很好理解,是否生孩子,什麼時候生,現代人的選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由。

看看名人明星就知道大勢所趨了。Angelina Jolie 、Catherine élise Blanchett、Nicole Kidman 、Madonna、前英國首相Charles Blair等等眾多名人,都在40多歲時孕育出了健康的寶寶。

這樣看來,「高齡產婦」的定義,肯定會隨著時間推移產生變化。這個詞聽起來是讓人有點膈應,不過現在外國醫學界已經有了一個更委婉的詞——「Advanced Maternal Age」,字面上像是說「高級/資深媽媽」,聽著順耳多了。隨著高齡媽媽的隊伍小具規模,社會看待她們的眼光也更柔和了。

「最佳生育年齡」是在多少歲?

常聽說女人25-28歲生育能力最好,越晚越難懷上,危險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很多人即使打算推遲生孩子,但還是有些顧慮。

其實,所謂的「最佳年齡」,醫學界仍有非常多的說法。

如果從對嬰兒出生影響的角度來衡量,最佳年齡是26歲;胎兒畸形率最低是在產婦19-21歲,40歲以上大幅增長;而追蹤嬰兒的身體發育狀況,表現最佳的是32歲媽媽生的孩子;

評估母親的身體狀況,34歲初產的婦女健康水平最高;在30-34歲妊娠期併發症的風險最低;30歲後初產患卵巢癌的風險更低。

你看,換用不同的標準,最佳年齡並不是一個確定值,遠沒有我們說的那麼苛刻。

風險率的相差也不是很大。比如妊娠併發症幾率最高的那一組,幾率不到30%,而最低組也有18%。也就是說,最低組並沒有很出色,最高組也沒有糟糕到哪兒去。

醫學概率只是一個寬泛的數據,但這個概率的基數龐大,至少按千分之多少萬分之多少來算。對於個人來說,它並不意味著在某個年齡段生一定不會出差錯,在某個年齡段生就一定會出現問題。

在決定要不要孩子的時候,我們考慮的不會僅僅是醫學生理上的概率,還有個人意願、學業進展、職業規劃、經濟狀況、合適伴侶、穩定家庭、住房條件、心理成熟度等等因素。生兒育女,應當是整體人生/家庭規劃的一部分。

在35以上的年紀懷孕可以很健康

如果你在35歲以上的年紀懷孕或備孕,你應該好好找醫生聊一下。

一項研究說,年齡較大的女性可能會因為年齡,放大孕育的困難程度,懷疑自己。在某些情況下,她們的恐懼可能導致消極結果。

但是35歲以上的妊娠可以很健康啊。醫生會定時給你進行篩查胎兒異常的測試,而你要上心的是,諮詢醫生怎麼樣能更好地備孕,怎麼儘可能保證你和寶寶的健康,要做什麼來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另外,隨著醫學進步,人工干預和幫助的手段在不斷增加。代孕(包括試管嬰兒等)就是一種越來越成熟、低成本的技術,未來肯定會幫助到更多的家庭。

當一個「高齡媽媽」,也許是一件好事

其實,在自身和家庭都更加成熟時再要孩子,並沒有那麼可怕,還可能有許多額外好處。

加拿大最近一項研究表明,35-49歲的父母,比起年輕爸媽,寶寶的出生讓他們反映出更多更持久的幸福感。

聽起來就很符合35歲以上爸爸媽媽的風格。教育程度和社會資源積累,讓他們在面臨撫育的負擔時更遊刃有餘。這時候有孩子,相當於錯開了年輕時生寶寶可能面臨的職業危機。

晚要寶寶的一對夫妻,關係一般都非常穩定。和對方共同生活了幾年之後決定要一個孩子,兩個人對彼此一定有深刻而長久的探索,是對爸爸、媽媽這兩個角色有充分準備的。

人生閱歷和經驗豐富的父母,心理被時間磨練得更成熟,在面對一些事上情緒會更溫和。比如成熟媽媽看到寶寶弄髒了衣服比較不會抓狂,「沒事兒,再難洗的污漬也沒有一平方米吧。」寶寶的瑕疵在她們眼前,不會纖毫畢現。

人生經驗豐富的父母傾向於理性分析,遇到諸如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虎媽媽的戰歌》)之類的「雞血」時,更有分寸感,會在暗中把握方向。

還有一項美國休斯頓大學的研究認為,35歲甚至40歲以後夫婦生育的孩子更聰明。因為那些在期盼中出生並且備受關愛的孩子,是高齡爸媽多年智慧的受益者,那些智慧來之不易。

在 Mother Nature 一書中,人類學家Sarah引用研究結果說,現代西方女性的生育年齡,「實際上比特定的性格特點或態度,對孩子的作用更大。年紀大一些的女性……更有可能為了孩子的需求而做出犧牲。」

我相信無論爸爸還是寶寶,都會和媽媽一樣,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

有人問,高齡媽媽有足夠的精力帶孩子嗎?

其實高齡媽媽們不會輕易被一些事分散精力,比如手機沒有裝很多遊戲、社交之類的應用。看到寶寶的時候,她們會更加喜悅而專註地投入。

看我同事就知道了,無論什麼年紀,她都常年保持運動的習慣。這讓她仍然年輕,充滿活力,周末她都會帶寶寶爬山、陪著跳舞,完全沒問題。在這個「40 is new 30」的現代社會,爸爸媽媽們只要重視鍛煉,「高齡」的暗示就拋到腦後吧。

要不要推遲生育?

說這麼多,年輕女士們不要來問我,「那我要不要推遲生育?」

我只能說,每個家庭都不一樣,不用拷貝哪一家的模板。父母心理成熟度,財務狀況,受教育程度等等因素都不盡相同,不僅僅是年齡的問題。

而且在生理上,年輕媽媽們的確會比高齡媽媽有優勢。受孕機會比較大,產後也恢復得更快。一名30歲的健康女子每月有大約20%的懷孕機會。當她40歲時,這一比例下降到5%。在BBC新聞文章中,婦科醫生Peter Bowen-Simpkins博士也鼓勵女性,如果可以,盡量在35、40歲以前生寶寶,胎兒異常概率會小很多。

就像我一個同事說,「我在24歲生下Kelly,感覺自己比沒有孩子的同齡人成熟那麼一點。對我來說,帶寶寶是一種幸福的磨練,能幫我很快地成長起來。」

成為了媽媽,可以重新認識生命和世界,小朋友帶來的新視角有時候更讓人興奮。自我成長,撫育小人兒成長,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現在醫學強大,基本都能保障生產安全,也有很多辦法幫你圓媽媽夢。所以現在的年輕姑娘不要有太大壓力,別還沒完全準備好就盤算著生孩子,應該等心智更成熟了,再慎重地做生育的決定。

生孩子僅僅是個開始,今後養育孩子的責任更重,需要付出的更多,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因此什麼時候生,不只要看身體的時間表,也要根據人生不同階段的情況來做選擇。

所有已經準備好的媽媽都應該被支持,無論如何,對於高齡產婦的偏見,應該被丟出窗外了。


推薦閱讀:

是否應該限制窮人的生育權?
醫生確診有問題的胎兒,作為基督徒能引產嗎?
生了男孩是怎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老婆認為我想和她生孩子,她就被當成了生育的工具而不是愛她?
我兒子的老婆不願意生孩子怎麼辦?

TAG:生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