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原版的莎士比亞戲劇,在語言方面有哪一些知識點,了解以後可以幫助閱讀?

當時使用的英語和現在的英語不太一樣,雖然諸如thou thy thee這樣簡單的單詞自己可以猜出意思,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讀起來感到奇怪,不甚理解。如果有前輩曾經讀過莎翁的著作或者相通的文本,希望能分享一下經驗。


在網路上查找了一下, 挑選提供這個網站供題主參考→ Shakespeare Resource Center

它並非大部頭, 但裡面作了一些跟題主問題顯然相關的通識介紹, 雖頗為基本淺層, 少涉及細節,
然而跟您這問題相關的面相多有介紹了, 方便得到基本的整體概念, 因而提供在此。

莎翁語言裡面的個別枝節, 若有問題, 就只能各別開題來問。否則, 在可能的面相上,
若皆要面面俱到深入介紹, 同時又或許需要考慮到 不同對象對於現代英語的認識/使用深淺,
在當中的幾百年間, 前前後後來回又有停留, 那會要分好幾本書了。

而關於數量繁多但相較單純的詞彙, 其中有些在現代英語沒使用, 辭典查不到, 也有同個詞
在這幾百年當中, 曾歷經詞意變化(semantic shift)者。這方面, David Crystal 所主持編纂,
那本含前言跟附錄, 厚達近七百頁的莎翁詞彙釋詞辭典(glossary), 有免費查察的網路版
→ Shakespeare"s Words 若要使用, 其中 ---
-- 這部份是常見詞 → Shakespeare"s Words, 請務必先瀏覽, 有提綱挈領之效;
-- 這部份是詞彙分類專題介紹 → Shakespeare"s Word, 當中也有涉及一些詞類變化/語法介紹;
該網站裡面並附有莎翁全集, 三十幾部劇本以及莎翁的詩, 全在裡邊, 兼有作詞彙釋義註腳。

RSC的網站也有相關資料 → http://www.rsc.org.uk/explore/shakespeares-language.aspx
或也可自行Google搜尋:Shakespeare"s language, 如此亦能找到更多相關資料,
讓自己方便認識莎士比亞的語文的資料。

紙本之外, 網路上可找到莎士比亞劇本附導讀的網站頗多, 我附上兩個網站當例子 ---
這個網站的莎士比亞有頗詳細的字詞釋義跟註解 → Shakespeare"s Plays
這個網站有以現代英文來跟原文對照 → http://nfs.sparknotes.com/


其實莎士比亞時代的英語, 跟現代通行英語之間, 算不上有很大不同。
只因為我們在學英語時, 或該說, 我們大部分是在學 英文 時, 有許多人因為被現代通行英文, 或
所謂標準英文的形式限制住, 加上因為學校英文教學, 往往用量化的考試分數, 來作唯一評量標準,
以及被因之衍生的一堆莫名其妙的東西不斷制約之故, 而有僵化難以變通, 以致見形式小有不同,
就以為是大不同者。望而生畏, 不敢親近而已。

請試著看下面這段, 《馬克白》當中的一段獨白,
Macbeth, Act V, Scene V ---
------------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Creeps in this petty pace from day to day
To the last syllable of recorded time,
And all our yesterdays have lighted fools
The way to dusty death. Out, out, brief candle!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
這是四百年前的英語。但完全是可以用現代通行英語的語感, 去直接感受跟會意的英語。
莎士比亞那個時期的英語, 被歸類並定名為「早期 現代英語」, "Early Modern English",
不是沒有道理的。

任何語言一定會隨著時間而變化, 在語音, 在詞彙, 在各別語詞意跟用法, 在語法等諸層面 變化。
四百年前的英語, 尤其莎士比亞的英語是舞臺英語, 跟現代通行英語肯定是有差別。然而,
莎士比亞的英語已經是現代英語, 早期現代英語, 絕對不是「古英語」 -- 試著讀 僅在莎翁之前
約一個半世紀, 被歸類為「中古英語」的喬叟/Chaucer, 甚或更早, 十一世紀之前的「古英語」
文獻, 來作很大致的比較, 便可得知。

我挑選上面的那個例子, 不是要刻意淡化 莎翁時期的英語 跟 現代通行英語
之間的差異; 然而, 兩者實在是很相近了。
---

隨即需要提醒一點, 很重要很基本的一點:莎士比亞寫的是劇本
是有無數對話也有獨白的劇本; 考慮到舞臺效果, 考慮到用詞以及詞序的安排變化, 所能產生的
語言自然音律跟語氣強弱效果, 以此而寫的劇本。是要講出來, 演出來, 讓當時的倫敦市民,
不分雅俗貧富階級貴賤的市民, 願意買票入場觀賞的戲劇的劇本。

莎士比亞寫的是劇本, 不只是讀物
是戲劇, 至今還有人在演,在詮釋的戲劇; 有錄音媒體來傳播, 也有電影, 有光碟來承載。
而且單單在網路上, 便可以找到許許多多影音資源, 在網路時代, 很方便拿來做為一開始
佐助的資源, 有整部電影的視頻, 在Youtube上也可找到海量的莎士比亞片段的視頻。
而錄音媒體, 電影以及諸如BBC一系列的莎翁戲劇光碟, 也該可以在您的城市找到。

莎翁是在寫戲。請莫只讀, 甚或只專注於枯燥的餖飣之學或語法 -- 這雖畢竟是會意基本所需,
無法繞過, 但是, 切莫只在這裡面繞, 否則會有讓莎士比亞變得很無趣的風險。
也要看戲, 且或聽戲。

看且聽 職業演員如何用語音以及身體語言, 加上背景音樂跟音效, 更還有佈景和道具,
來詮釋劇本, 使自己不止感受莎翁的文字, 也能感受到其語言的抑揚頓挫。

同時聽戲看戲, 那對於您在閱讀, 想要透過原文來欣賞莎士比亞, 欣賞他的語言運用功力,
以及他透過語言跟對話, 所傳遞的人情智慧等等時, 會非常有幫助。
---

另外, 建議同時先從其中的一些有名的獨白/段落, 挑選幾段自己喜歡的, 來跟著朗誦, 並且
將其背誦起來。這會是很有效, 會讓自己很有感覺的入門方式, 是入門的橋頭堡。

「很有感覺」-- 因為那就可讓莎士比亞不止是停留在紙上,
或滑鼠滾輪所控制的網路頁面上冷冷冰冰的文字; 而是有各種溫度,
能跟自己氣息連接相通的語言, 莎士比亞的語言。

那些段落當中的語詞句, 在英文或英語使用上, 往往可以看到別人引用;
而自己在用英文或英語時, 在適當的時機也是可以引用, 是可讓對方直接會意的。

以 "monologue" 或 "soliloquy", 搭配 Shakespeare, 用這些關鍵詞上網找, 便能找到許多
別人已經整理出來的莎翁劇本上的獨白, 或對白, 方便挑選。而那些獨白或對白, 也往往
容易從網路上找到有專門或業餘人士, 用語音跟身體語言, 來作詮釋的片段視頻,
方便跟著朗誦, 同時背誦。

上文當中已有馬克白一例, 我再舉幾個有名, 而且在網路上容易找到演員
來詮釋那些獨白的影音的例子作結 ---

-- "Julius Caesar", Act III, Scene II → SCENE II. The Forum.-
有"Friends, Romans, countrymen, lend me your ears.
I come to bury Caesar, not to praise him."
安東尼的那段演講。

-- "Henry V", Act IV, Scene III → SCENE III. The English camp.
有"We few, we happy few, we band of brothers"
亨利五世的那段演講。

-- 當然還有 "Hamlet", Act III, Scene I → SCENE I. A room in the castle.
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起首,
哈姆雷特的那段獨白。

-- 更有 "Romeo and Juliet", Act II, Scene II → SCENE II. Capulet"s orchard.
Balcony Scene, 「樓臺會」那一景, 整個都很美的一景。

這裡我附上 最美的茱麗葉 Olivia Hussey 所作詮釋的視頻,
1968年的電影 Romeo and Juliet 當中的這段→ http://vimeo.com/59584399
(希望這網站能不用翻牆)


抽空看看欽定本《聖經》,再看莎士比亞的文本就覺得簡單多了。

如果還是不明白,那得拿出你覺得有問題搞不懂的例句來具體討論。


Hoiyat Siu
6 March at 08:27 · Edited ·
蕭叔叔非常rusty的文字太耐無寫野了。大家多多指教。
明報【名人教英文】蕭愷一:我有特別的學英文技巧-讀莎士比亞
讀莎士比亞,不應該是文學學生的專利。蕭叔叔的writing學生,不論長幼,都要讀莎士比亞的詩和劇。「點解要讀這些『英文的文言文』?」不少學生問。莎士比亞的的文字,的確同現代英文好不同,不論句式,詞序,用字,以至串法,都不一樣。假如不是要學寫古文,讀來作甚?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閱讀甚至背誦莎士比亞,有助掌握英文輕重音的節奏。英文這個語言,著重音節的輕重,這種輕重音相隔的節奏,好比中文的平仄,文筆是否流暢,好多時要看這個。不論寫作還是說話,不拿捏好輕重音,英文好難學得好。但這不是本文主旨,未來再跟大家詳談。
第二個原因,也是今天蕭叔叔要跟大家說的:多讀老莎的文字,有助解決寫作軟弱無力,言之無物,含糊不清,累贅不堪等港式英文常見的毛病。莎士比亞的文字有什麼特點?用字靈活多變而精簡,比喻新穎而深刻。今天蕭叔叔找來兩句取自莎士比亞的劇作和情詩的例子,跟大家一同感受他文字的創造力和感染力。
第一句來自戲劇 The Merchant of Venice。劇中反派角色猶太人 Shylock 借錢給男主角,合約訂明假如主角於時限前還不到錢,Shylock 就可割下他一磅重的肉,換句話說,就是要了他的命。後來主角週轉不靈,真的還不到錢,一直對主角恨之入骨的 Shylock 當然不會放過傷害主角的機會,有人問 Shylock 為何要堅持要履行合約,他說:
He hath disgraced me and hindered me half a million, laughed at my losses, mocked at my gains, scorned my nation, thwarted my bargains, cooled my friends, heated mine enemies—and what』s his reason? I am a Jew. […]
蕭叔叔翻譯技巧平平,只道個大意出來:他(男主角)不單累我唔見錢,仲常常羞辱我,冷待我,嘲笑我,只因我是個猶太人。大家留意兩個簡單的字:cooled 和 heated。兩個在此都是動詞,cooled my friends,大意就是破壞我同朋友之間的友誼,使朋友離我而去;heated my enemies 就是煽動我的敵人。這兩個字,都簡潔到極,但意思好出,一看就明。大家不妨想想自己會怎樣表達這兩句的意思。英文平平的人,可能會把前半部寫成:
made me lose my friends,或
caused my friends to leave me,或
under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 and my friends,之類。
後半部可能會變成:
made my enemies hate me even more。
非常長氣,而且表達還不夠簡單一句 cooled my friends,heated my enemies 生動、深刻。這是大師的功力。
第二句來自老莎的情詩(他的情詩是一絕,將來找幾首同大家讀讀)。老莎跟情人的關係若即若離,有時好high,有時 insecure。有次他寫:
To leave poor me thou hast the strength of law, since why to love I can allege no cause.
他說,你要離開我,實在有太多太多的理由,像連法律都會站在你那邊,因為我從來都配不起你:I can think of no reason why you should love me and stay with me.
要離開我,you have the strength of law!假如你要走,像法律明文寫出一樣堂皇的道理,都在你那邊。可看到老莎在這段關係裏的地位是如何卑微。大家請留意,這句的字,都是很淺的,但意義深遠,比喻深刻。也看 allege 一字。因為,你為什麼要愛我,我一個理由都想不到。Allege 這個法庭常用的動詞,跟前句的比喻呼應。你為什麼要愛我?我一個理由都呈不上。幾可憐!
篇幅有限,先講到這裡,只希望大家也感受到老莎文字可愛之處。讀莎士比亞,不是為了要寫這些「文言文」,而是為了學習他運用文字的 spirit。
最後,由於這是蕭叔叔在本欄的第一篇文,在此向大家打個招呼,請大家多多指教。另外,叔叔也要戴個頭盔。蕭叔叔雖是個英文教與學的狂熱份子,但從未受過正式的語言學、文學、翻譯的訓練。假如有何錯漏,歡迎電郵或在 Facebook 指正,指點,討論,感謝萬分。
蕭叔叔短片解說:
http://youtu.be/l0MAY3zKxvM?list=PL-WJtCBFeAdmXGNcjrQPhm75n-kL5wpvN
蕭愷一 蕭愷一,AKA蕭叔叔。夢想做男神,現實是大叔的英文教學狂熱份子,law grad,哲學碩士dropout,語言學愛好者。以 speak English like an educated native 為教與學的終極目標。

Hoiyat Siu
19 hrs · Hong Kong · Edited ·

【?#?聽蕭叔叔講莎士比亞?】人生如戲 All the World"s a Stage

今日同speech學生練習莎士比亞其中一段最出名的文字,取自劇作As You Like It。講人生的七個階段,好像七幕戲一樣。

第一幕,係只懂喊同嘔奶的BB仔。


第二幕,然後成為唔願返學的小學雞。

第三幕,再大D過了青春期,成為愁善感、愛得要生要死的年輕戀人。

第四幕,然後是戰場上,被虛榮同地位衝昏頭腦的熱血軍人。

第五幕,身形發福,終於成為社會上有名望有地位的人。

第六幕,然後係身形開始縮水,聲音開始變弱的老人家。

最後,第七幕,係失去牙齒、味覺、視覺、失去一切。就是所謂的空手而來,空手而去吧。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His acts being seven ages. At first, the infant,
Mewling and puking in the nurse』s arms.
Then the whining schoolboy, with his satchel
And shining morning face, creeping like snail
Unwillingly to school. And then the lover,
Sighing like furnace, with a woeful ballad
Made to his mistress』 eyebrow. Then a soldier,
Full of strange oaths and bearded like the pard,
Jealous in honor, sudden and quick in quarrel,
Seeking the bubble reputation
Even in the cannon』s mouth. And then the justice,
In fair round belly with good capon lined,
With eyes severe and beard of formal cut,
Full of wise saws and modern instances;
And so he plays his part. The sixth age shifts
Into the lean and slippered pantaloon,
With spectacles on nose and pouch on side;
His youthful hose, well saved, a world too wide
For his shrunk shank, and his big manly voice,
Turning again toward childish treble, pipes
And whistles in his sound. Last scene of all,
That ends this strange eventful history,
is second childishness and mere oblivion
sans teeth, sans eyes, sans taste, sans everything.

蕭叔叔很喜歡這段,希望大家也喜歡。

英劇男神Benedict Cumberbatch也替BBC戲劇組錄過這一段,比蕭叔叔的聲音聽得了,也請大家慢慢欣賞,and J in moderation。


不知道您是業餘讀者還是專業讀者?如果是戲劇或英語文學專業讀者的話,小的默默退下了~如果和我一樣是業餘讀者,那麼商務印書館發行了一套十二冊的注釋版原文,對於現代讀者理解古英語幫助非常大。再加上一本字典,基本可以啃得懂了。建議購買該版本的原文。


1. 先看翻譯讀懂每句在講什麼
2. 把喜歡的段落讀,背下來
參見 No fear Shakespeare 這個網站,很多單詞現已不常見,理解當初含義就好。了解意思之後多讀多背,戲劇是要說出來的,youtube上看那些出名演員的訪談,看看他們的角色分析心得體驗,最重要的是他們獨白的flow。萬磁王老爺爺是演麥克白出名的,X教授之後去演麥克白現代電影版還去找萬磁王請教。 youtube上有很多他們的視頻

莎翁所有的遣詞用句都是為了舞台效果服務的,你要表演出來,投入感情的讀,才能和他共鳴。


早期現代英語(Early Modern English)有不少模式化的東西,thee thou thine算一個典型,當然什麼時候用you什麼時候用thee也是很有講究的,不是隨便用,大致可以理解為you類似敬語,就跟咱們的您差不多。還有一些詞性的變化跟現在也有區別,you後面跟do,thou後面就要跟dost了,第三人稱東西結尾的s在那個時候是th之類的,這些都很有規律可循。個人覺得原文的精髓還是在於五步抑揚格Iambic Pentameter。裡面大有學問,比方說是否有陰性結尾feminine ending,是iamb還是trochee(輕重音排列)等等一系列的技巧。很多在文學閱讀上可能比較難體會,但是如果當作劇本大聲讀出來還是會變得很有意思的。


莎士比亞的語言沒有一般人想像的那麼難,主要的問題倒不是語言的時代差異,而是詩體與一般文體的差異。推薦從十四行詩入手,參照sparknote的現代英語翻譯,看多了就找到感覺了。很多困難的地方其實關鍵在於斷句,斷句對了就明白了,所以有時候對照表演(電影、舞台劇、廣播劇)看可以解決一些理解上的難點。


推薦閱讀:

除了科班訓練還有那些途徑可以高效的學習表演?
戲劇中「例證性動作」怎麼解釋?和「貫穿動作」有什麼區別?
你最喜歡的音樂劇唱段有哪些?
怎樣看待《歡樂喜劇人》總決賽第一場沈騰對卓別林大師的致敬?
《哈姆雷特》第一幕開場弗朗西斯科對博納多問話使用的第二人稱應該是單數還是複數?

TAG:英語 | 文學 | 戲劇 | 威廉·莎士比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