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常見的危險有哪些?該如何應對?
本題已加入圓桌 ? 挑戰山野,更多「徒步」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以此文獻給八一建軍節。
謹從野戰行軍、邊防巡邏的角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和平徒步的同學可以自行去除敵情。主要分為行軍規劃、行軍實施、可能遇到的危險和應對方法、行軍示例四個部分,我會在行軍示例裡面舉一個從派鎮徒步達到墨脫縣的例子。
一、行軍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規劃,死路一條。行走江湖,最重要的就是一個預字,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落草為寇剪徑劫道……額,說錯了哈。
離開現有宿營地之前,如果有時間,一定要進行行軍規劃。如果是徒步行軍,可以先出發,在行進過程中進行規劃。
規劃要點如下:
1、路線
行軍過程的主要路徑,一般在地圖上完成規劃,除了要記住主要路線,還要特別針對道路交叉口、岔路和難通過地段進行研究,對主要路標做到熟記於胸。
原則有以下幾點:
能繞山絕不翻山——翻山消耗的體力遠遠大於繞過山,還有可能遇到懸崖等等無法通過的地形而折返,所以如果有可能,在規劃的時候就要爭取走溝里而不翻山。
合理規劃體力——平地長途持續行軍,時速一般為5km/小時,日持續時間不超過10小時,也就是一天就能走50km。這個強度已經非常大了,一般平民很難達到這個強度。這個時速與持續時間,會隨著道路條件、身體條件還有海拔升高而有所下降,規劃宿營地或者休息點的時候高於這個標準是危險的。你有可能發現走了一天了根本找不到地方睡覺。
牢記岔路口和明顯地標——最好拿個小本子記下來,各個岔路口到底是走哪一條,附近的明顯地標物。我會在示例裡面教大家根據網上的數字地圖調製一份簡圖,學會這個更好辦,一般很難迷路了。
避開危險地形——人不能通過的地形就叫危險地形,一般有河流、懸崖、沼澤、雨林等等。規劃路線的時候要合理避開這些地形地物。比如說,非要通過雨林,一般就走河邊,河邊植被相對稀疏一點。
2、物資
人在徒步的時候能夠攜帶的物資是有限的,要利用有限的空間和體力,帶上最需要的物資,千萬不要貪多求全,有些不必要的東西堅決不能帶。必須要帶的東西,要根據行軍規劃來做計劃,比如不用露營,就不用帶帳篷睡袋這些。
食物、水——大體力消耗的情況下,食物與水分別按照2000大卡左右熱量、1升水來規劃,食物體積要盡量小,推薦壓縮餅乾和巨甜無比的士力架這些。水,裡面加一點鹽和葡萄糖。
生存物資——需要露營就要帶帳篷睡袋,雨衣是需要的,最好帶幾個那種急救毯,可以搭簡易帳篷也可以當雨衣還能增加睡袋的保溫係數,體積小重量輕。
救援物資——包括繃帶、繩索等等,不要帶太多,一個隊伍有一副就夠了。藥物主要以驅蟲葯、防暑葯為主,比如避蚊胺、十滴水這些。
節省體力的物資、衣物——最好使的就是摺疊登山杖和硬底戶外鞋。衣物方面,褲子最好是緊一點,尤其是男士,尤其是比較胖的男士……原因後面會講。
3、通信與地圖
一般這個問題不難解決,手機信號到處都是——如果要通過無人區,自己想辦法建立一個可靠的通信渠道吧。
有手機信號的地方就可以使用數字地圖,學會使用數字地圖很重要,野外徒步,地圖使用方法和城裡面是不一樣的,希望大家注意。實在不會用的,後面我教你調製簡圖來使用。
指北針是必須要有的,要想玩兒點高端的,你可以搞個六分儀來玩兒我也不介意。
二、行軍實施
現在你準備好了一切,可以出發了。
1、隊形
不管你是成一路縱隊還是三五成群,請一定要派出「尖刀班」。就是一定要有兩個以上經驗更豐富的人走在隊伍前方30-100米左右。如果遇到危險他們可以預警,遇到敵情可以通報,他們遇到危險也有後方隊伍的救援。
電影里行軍都不會有這個情節的,所以他們都是扯淡。
2、行進節奏掌握
一小時必須休息10分鐘!必須!必須!
休息的時候千萬不能坐下,更不能躺下!絕不!絕不!
3、導航
能夠使用數字地圖導航的地方就用數字地圖導航。
不能使用數字地圖的地方,就記住岔路口,看到岔路口謹慎通過。
如果現場出現了地圖上沒有記載的岔路口、危險地形,請你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三、行軍中可能遇到的危險和應對方法
1、不做規劃
稀里糊塗就上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是最大的危險。再說一遍: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應對方法:去死吧。
2、膽大妄為
膽大妄為是對自己實力不了解導致的後果,會坑自己也坑隊友。
應對方法:抽自己兩個耳光先,告訴自己你日不了天。再背一遍口訣:不怕事、不惹事、不找事。
3、迷路
路線規劃不合理、忘記路線、路線臨時變更引起的,這種時候,最大的危險來自於你的慌亂。
應對方法:迷路時間不長,可以原路退回;距離目標很近了而且可以直視、可以通過,重新找路;迷路時間長了完全不曉得自己在什麼地方,尋找河流並向下遊走,只要你走的時間夠長肯定有居民,放棄本次徒步並尋找救援;附近有人,問路。
4、野獸襲擊
野外是動物的世界,你跑去人家的地盤,不低調肯定遭收拾,這個沒辦法。野生動物是沒有醫院的,所以它們會盡量避免受傷,貿然不會攻擊不是食物的人類。
應對方法:低調一點。大部分野獸遇到人的第一反應其實是逃跑,你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可以用響聲預先預告你的到來,給野獸逃跑的時間。如果野獸已經發出了警告,趕緊原路退回。
蛇:打草驚蛇就行了,除了眼鏡王蛇,沒有任何蛇會主動攻擊你並跟著你追,它會跑掉的,別去追,別逼它咬你。如果是眼鏡王蛇(你特么是跑哪兒去了?),往上坡跑,它跑不過你。
熊:拿個哨子吹,熊一般就跑了,如果通過密林等等熊出沒的地方,隔一兩分鐘吹一次,熊不吼叫你就走你的。看見小熊,立刻遠離。
威脅最大的野狗:野狗這東西實際上是導致野外死亡受傷的最主要野生動物,不怎麼怕人,會主動攻擊人,會集體活動,會合作捕獵。看見野狗群,盡量不要引起注意,原地站立等待它們自己跑掉。如果野狗已經對你發起了攻擊,玩兒命吧,這些東西畢竟體型不大。
大型食草動物:你是食肉動物,怕食草動物幹個卵,大膽走你的,井水不犯河水就行。不要去摟著小牛照相,它媽分分鐘整死你。
猴幾:大家都是靈長類,它才不會有多怕你呢,你不過就是腦袋大點。所以不要看到小猴幾長得萌就去調戲,視若無睹的走你的就行。
野豬:大家都是雜食動物,但是它畢竟是你的食物,不要看到小野豬萌就去調戲,它媽就不會惹你。
5、脫水、電解質失衡
一旦脫水、電解質失衡,失去體力就是分分鐘的事情,當場躺下見馬克思也不是不可能。當你感覺到頭暈、汗水狂飆、乏力的時候就是前兆。
應對方法:不要大口猛灌水,再渴也不行。大口灌水,你的身體會大量短時間出汗,很容易就電解質失衡了。第一個是水裡加一點點鹽,2%的濃度就行,第二是小口飲水,先含一口水在嘴裡,含一分鐘再咽下去,注意隨時補水。
6、中暑
體溫調節出問題了就會中暑
應對方法:太陽太大、天氣太熱就不要走了,找個樹蔭先休息。如果已經中暑,迅速搬到陰涼處並且用冷水強制降溫,服用十滴水等等藥物。
7、磨襠
大腿內側互相摩擦並且破皮叫做磨襠,附加魔法傷害是汗水泡到磨破的地方。女性一般很少出現,除非太胖。男的稍微不注意就會出現磨襠,一旦磨襠你就寸步難行了,因為:睾丸疼痛比生孩子還要痛你信不信?
應對方法:穿四角內褲,穿緊身秋褲,讓棍、蛋、腿分開有布料隔離,磨布總比磨皮好。
如果已經出現了磨襠,馬上用繃帶纏住磨破皮的地方。
不害臊的男性朋友,我有一招能夠有效的預防磨襠就是有點羞恥,你隊友裡面有基佬的話一定不能用:向你的女朋友要一片兒姨媽巾並且墊上!
8、外傷
常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磕磕碰碰在所難免。
應對方法:學一點包紮、止血、急救知識。
9、掉隊
野外一個人是格外危險的,務必跟上隊伍。
應對方法:盡量不要跟豬隊友一起出門。如果你的隊伍已經把你甩了,馬上原路返回,回去找道上的朋友干他狗日的。
四、徒步示例
下面我們以從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縣派鎮,徒步穿越喜馬拉雅山到達墨脫縣背崩鄉為例,講解如何策劃並且實施一次野外徒步。
這是一條著名的徒步線路,我本人也走過這條路,一般是春秋季比較好通行,冬季大雪封山,夏季則泥濘難行,有落實、泥石流威脅。在地圖工具如百度地圖、谷歌地圖上都搜索不到路線。但是在派鎮是可以問到路線的,以前解放軍也有固定的騾馬隊沿著這條路運輸物資,現在隨著公路通車已經沒有了。
百度搜索「徒步墨脫」會有很多詳細攻略,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我們今天就在不看攻略的情況下規劃並且實施一次。
首先,可以下載一個名叫「奧維地圖」的工具,可以瀏覽谷歌、必應、opencycle等高線圖、搜狗、百度等等地圖工具。
然後,打開奧維地圖,找到林芝市米林縣附近,切換到opencycle等高線圖,可以發現一條名叫「排墨線」的騾馬道,這就是我們要徒步的道路。
1、路線規劃
可以直接搜索軌跡,利用軌跡工具實現實時導航。
通過地圖我們發現,路途長達145公里,海拔落差非常大,坡度肯定非常陡峭。這時候就要根據體力情況規劃徒步天數。我走的時候只用了3天,輜重全部是氂牛馱運並且經過了長期的軍事訓練,對於一般徒步者應該規劃3到5天。
這條路線,走的人非常多,其實用不著導航什麼的,路很明顯。這裡調製一下簡圖只是做個示範:
我們打開電子地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白紙直接描繪。
把白紙直接鋪在屏幕上,用筆先描繪下路線及岔路。然後在各個岔路口、道路變化點對照著電子地圖標註出來明顯地物。
對主要休息點、居民點等等重要路標和設施一定要標註出來。
最後是指北方向的標繪。記住,電子地圖上如果你不扭轉地圖,那麼正上方就是圖上正北方,你把紙貼在屏幕上不要放歪了,你的簡圖正上方就是正北。
為了方便定位,你還可以在簡圖上面標註幾個經緯度參考位置,隨身攜帶GPS設備,到達參考點可以防止迷路。這幾個參考點,最好是放在岔路口或者明顯地標處。
從起點到終點全部描繪好。如果一張紙不夠,多畫幾張就行了。這樣就調製好了簡圖。
2、物資準備
可以看網上的攻略,我講講在不看攻略的情況下怎麼去規劃。
行程長達3天-5天,必須攜帶帳篷、睡袋、足夠的水和食物。途中有很多泉水、冰川,可以不用帶那麼多水,帶點凈水片就可以了。帳篷需要是那種無桿輕型帳篷,睡袋要選擇合適的溫標,食物嘛,壓縮餅乾最好,再帶點士力架、食鹽、乾粉葡萄糖。
登山杖一人準備兩根,白天撐著走路可以節省體力,晚上可以用來支撐帳篷。
指北針和簡圖,最好用塑料袋包好免得打濕了。
最好準備綁腿布。就是老八路腿上那個東西,提神長勁還防蛇蟲蚊蟻,特別是墨脫著名的旱螞蟥。
3、思想準備
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
不要覺得徒步個幾天時間,一兩百公里路是什麼大不了的壯舉,有人成建制、缺衣少穿、飯都吃不飽,扛著槍帶著炮,一路走了上萬公里最後還全軍覆沒了。
哦我說的是石達開。
徒步界的悲劇英雄。
有人成功的到達目的地,最後成功的逆襲了的:
這後面一群人,至少徒步了一萬多公里,吃的不好,穿的稀爛,他們可沒有士力架吃,沒有輕便帳篷用,也沒見走不下來嘛。
人類是以耐力見長的動物,慢慢走,一步步的走,一定能夠走到的。我跟著騾馬隊走墨脫的時候,就是這麼想的。
4、一個熱愛徒步的帥哥
最後一張,弔橋橋板都沒了……
以上地方都是在喜馬拉雅山區,有的北坡有的南坡有的是溝里。你看這麼一個死胖子都可以的,你沒有理由不可以。
之前有在如何看待山東戶外愛好者荊茜茜獨自徒步身亡?中分享關於戶外常見的一些意外風險。在本問題當中將結合戶外探險作者「愛水電」老師的實際徒步經驗與大家分享:
貢嘎東坡的南門關溝徒步一條較高難度的線路。在此僅作為案例分析。
南門關溝內道路艱險,蟲草季節會有當地村民結伴出入,馬匹完全不能通過,徒步只能請嚮導,雇背夫,否則莫入。(現已修水電站,可能有一定變化)
神秘的南門關溝
水電、 @彩雲指南 和重山三人的南門關溝之行也充滿了各種危險,水電和彩雲進出一共花了七天七夜的時間,而重山由於假期短暫不得不在第三天出溝,甚是可惜!出行全程採用了水電一貫的作風,即無嚮導、無背夫和全背負的UL出行方式。
大概歸納了一下,對於這次出行所遇到和感受到的危險有下列一些內容,不按時間順序,按大致的危險程度而寫吧,但願對後人的出行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落石,非常危險
落石是這次出行所面臨的頭號敵人,而這種危險常常里離你很近。
進來的時候還有路,回來就成了這樣
從成都出發後因為雅安段堵車,到達南門關溝口的時候天色已晚,雨霧即將襲來。我們在離溝口大約有二十多分鐘的地方紮下營地。先前選擇的營地地點並不理想,地面相當平整,但營地南側的坡上雖然植被茂密,但是夜間的持續雨水仍然有可能會引發落石下來,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即刻移營到二十多米以外的開闊地帶,全無後顧之憂。
真的,當晚就下了一夜的雨!如果說這遠遠還構不成什麼威脅,就當成一次預警吧。
第二天,冒雨行進,下了整整一天的雨,陡峭的山體一共有多少次落石我們不得而知,當我們把營地選在了一塊突出的巨石下紮營安穩後,前方百米處的落石奇觀那才叫讓人嘆為觀止,隆隆的聲響伴隨著石頭相撞引發的巨大火花似乎一夜沒能停息,有些石塊甚至會飛滾到河對岸,我們所拍的的視頻能證明這裡所發生的一切,假如萬一白天遇到這樣高密度的落石,就只有原地等待,不可能通行了。如果說我們此時態度是抱有幾分觀賞的話,那接下來的一天的遭遇就完全不同了。
營地後面的亂石坡就是上演觀賞性滾石節目的地點
第三天早起,和重山匆匆合影話別後,我和彩雲繼續前行。心裡設想著重山出去的道路會遇到哪些問題,一路沒有太多話語。
就在我們通過一個20米左右寬的滑坡地帶時,頭頂上響起轟隆隆一陣巨響,前後相距大約五米的彩雲和我,同時抬眼望去,一塊一米多的巨石夾帶著一些大小不等的石頭向我等頭頂飛來,當時頭腦經過短暫幾毫秒的空白期,繼之而來的是身體腎上腺素的巨大釋放,二人飛一樣向前後兩個方向飛奔而去,就像腳下生風,此時的碎石坡已被視為平地,不再是什麼障礙。當水電躲到一塊足以構成保護的巨石後面的時候,才感到危險已經遠離,同時高聲呼喊彩雲的名字,希望能聽到他的回答,而此時彩雲也在瘋狂呼喊水電的名字。無奈,環境雜訊太大,我們都無法聽到對方的聲音,直到相互尋找看到對方移動的身影時,心中的那份感受真是難以言表!
以後的碎石坡有長有短,落石不斷,再不敢有一絲大意,相互間儘可能照應,互相保護著通過,一路相安無事。
可以看出,雨水已經把巨岩下的支撐都快要掏空了
對策:儘可能避開雨季出行。如果沒條件通行,就要躲在安全地帶等危險過去。對於偶發的落石要儘可能躲到相對大的石頭後面,團隊間要相互照應。佩戴頭盔有助於免受細小石塊的襲擊,跌倒時也會避免損傷頭部。
二、雪崩,非常危險
雪崩的危險大家都有了解,但近距離接觸雪崩的人並不多。我們第三天的營地安置在了冰川融水旁邊,當夜仍是降雪。經過三天的降水,此時的冰川上已經積了厚厚的一層雪,加上先前未化的積雪就會更厚。第四天一早,通過衛星電話我們得知天氣已經開始好轉,而且未來的三四天都是晴好天氣,瑰麗的晚霞也預示到了這一點。我們所擔心的問題來了。
晚霞往往預示天氣會好轉
從帳篷里就能看見的金山日出,神秘的埃德加峰
我們在第五天一早從冰川營地的帳篷里就可以看到日照金山,此時的埃德加峰和它對面的嘉子峰都格外好看,然而從早上到晚上強烈的日照使得環境溫度猛然升高,身體變得暖融融的,周圍積雪都在緩慢消融,冰川塔林也開始滴水,冰凍的小海子也開始解凍而變得好看…而這一切都在暗示著另一種危險,雪崩!從中午開始問題變得越發嚴重,轟隆隆的雪崩聲此起彼伏,還夾雜著冰崩和落石的聲音,側磧堤上的碎石沒完沒了地往下滾落,讓你的心情很不好!
嘉子峰東壁大規模雪崩(彩雲視頻截圖)
猛然間,我們聽到了又一聲隆隆巨響,同時看到了嘉子峰東壁的懸冰川下發生了巨大雪崩,推測可能是懸冰川斷裂跌落所引發,從大約不到六千米的位置一直向下翻滾流淌,然後順流雪槽一直流淌到4100米處,也就是水電拍攝下面這張照片的位置。
嘉子峰東壁大雪崩後最終部分流雪所到達的位置
漂亮的嘉子峰東壁懸冰川
我們原本計劃穿越埃德加東壁下的埡口到達燕子溝,這天如果不是雪崩因素應該是最好的機會。無奈,我們只能等待明天,也就是第六天才能穿越埡口。這一天,我們只能到冰川塔林玩一會了,可惜雪深路難行,路上耽誤了太多的時間,回到營地的時候天色已晚。原計劃將營地移到側磧堤上面的計劃被迫中止,繼而又引出後面的故事。
這天晚些時候我們注意到,明天將要通過的埡口位置下的流雪槽里已經有新的雪崩流雪痕迹,而這條通道是我們的必經之地。
對策:雪後回暖天氣要特別當心,特別是坡度大的流雪地帶,如果要穿行也要選擇時機,午後陽光直射時非常危險,另外這種天氣切忌橫切雪坡,盡量遠離流雪槽。
三、土坡和冰磧堤,危險
山谷兩側的土坡和冰磧堤情況有些類似,都是些以鬆土和碎石為主要成分的土坡。行走在這樣的坡上時要格外小心,在山谷兩側的鬆土坡上行進時一不小心就會滑落下去,而有積雪時情況反而會變得好一些,這時候穿不穿冰爪不是絕對性因素,而是要靠個人腳下的感覺。總之,這種看似不危險的一個小坡可能會讓你跌落河中或是受到身體傷害。水電個人比較不喜歡這種鬆土坡,每次都會格外小心。
冰磧堤有不同種類之分,都是冰川運動過程留下的堆積物。對於側磧堤的攀爬要儘可能避免,因為隨時都會有碎石和土塊崩塌,有時甚至是巨石滾落。一般在終磧附近可以找到繞過的道路,而有時就要見機行事了。
這次南門關之行,第六天計劃要翻越埃德加東壁下那個誘人的埡口到燕子溝方向。因前一天的營地沒有按計劃提前轉移而造成時間緊迫,我們不得不採取抄近道攀爬側磧堤的方式,否則我們會耽誤至少兩三個小時的時間,都則就有可能不能按時出溝。
我們選取了一段積雪最多的側磧進行攀爬,積雪多意味著坡度較緩。的確,幾十米高的側磧堤,下面有雪的一段沒有花費太多的力氣,只是採用了之字形上升的方式行進,由水電充當無保護先鋒。接近頂端一段沒有積雪的側磧使我們陷入了被動,看起來攀爬角度大約在70度到接近90度,如果是岩石地貌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這個側磧的土層實在是太不可靠了!水電在一塊巨石旁陷入了被動,這時離最上面的邊緣大約還有4米遠,腳下只有一個可靠的腳點,而且幾乎沒有換腳的機會。右側沒有抓點,只有鬆鬆的土層,冰爪也吃不上力。上方有一個岩石和土層的分界,或許可以利用一下。身前有一個小窩剛好放下背包,這樣可以把重心放下來,同時又可以緩解腳點的壓力,也有更多雙手操作的機會。我沒有理會同伴在下面反覆的近於嘮叨般的善意提醒,只是和他說,你別急,我暫時安全,但需要時間思考。
下面的行為,完全按照預先的思考順序執行。首先,利用Simond Fox小鎬哪怕是很可憐的那一點抓力儘可能使自己取得平衡和休息,接下來把一根19CM的BD冰錐用小鎬打進岩石和土層的交界處!顯而易見,土層並不能提供給我的冰錐足夠的擠壓力,但是我努力地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小岩片,被我打進了冰錐和土層的交界處,這樣就提供給我一個相對安全的點,被我描述為最多可以懸掛我身體一半重量的臨時保護點。
可憐的過渡性錨點
安置柔性確保點
休息了片刻,水電再次確定了下確實沒有機會倒攀,於是不得已下定決心實施柔性岩點計劃!我取出繩索,單繩下放了大約35米,讓彩雲把我要用的一個工具系在繩端以便我拉上來。一切都很順利,我開始設置我有生以來的第一個柔性保護點,塗膠的過程中犧牲了水電充當VB的一副乳膠手套,用手套直接塗比小刷子給力!大約花了十幾分鐘設置好之後,我開始準備雙繩下降的繩索,兩個抓結和一個小型下降器,其中左手一個抓結用於上方懸停保護,右手抓結充當握持和腳蹬,下降器採用事先設計好的中間穿繩的方式。整個自救過程心靜如水,最後居然還有心情拍照留念。這些消磨的時間也同時在等待這個需要花些時間的固化過程。在確定了固化進行的比較完全時,我進行了一次最後的檢查以確保穩固!然後開始垂降。
不出所料,垂降的第一時間就將腳下一塊大石頭蹬落,這塊石頭跳著舞一直滾落到彩雲身邊。如果錯誤採用倒攀方式下降後果不堪設想!懸啊!
垂降了大約十七八米的樣子,水電已經完全安全,接下來還有二十米的下降但坡度還不到45度,完全不構成威脅,哈哈~開心!那時候水電只有開心,並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動作,彩雲作證!
對策:遇到這種情況,鎮靜是第一位的,你需要思考,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按順序進行,千萬別亂了陣腳。另外,常規功課要做足,並事先準備好應急措施,這個柔性岩點就是出行前才剛剛設計完成的,以對付難於安放確保點的情況,沒想到這次真就用上了。
四、過河,比較容易出問題
過河,對於南門關溝這樣的環境你是必須要面對的。對於溝口附近的過河路段,都會有當地村民架設的簡易橋樑,只要小心點,別害怕,都可以安全通過。不過,對於有些被水浸泡的一些木橋面,可能相當濕滑,有些地方還要換上冰爪才能安全通行。而對於較深處沒橋的地段,這裡有兩個方案可選,要麼全身而退,要麼丟卒保車。
溝口附近還有當地村民搭建的簡易木橋
全身而退並不容易,你需要確保鞋不濕,衣服乾爽,器材完整,最好還能從容不迫。丟卒保車最簡單的辦法是有些地段要淌水而過,鞋子灌水不可避免,只要人安全過河就好。採用哪種方式由你了,不過都首先要保障人身安全才行。
對這種危險地帶,千萬要小心,不要跌下去
這次出溝,因水位有漲,加之過河本來就心有餘悸,想繞路過河結果還吃了虧,最後還是沒能避免面對過河的難題。
過河保護
對策:冰爪對過河很有用,可有效防滑。設置路繩相對安全一些,但是很費時間,技術也不容易掌握。我們採取的具體辦法是把繩子拴在小鎬上丟向河對岸,卡住岩石後拉緊,在合適位置設置好路繩過河,這樣就會有安全保障。最後一個人過河前要設置合理保護點,兩個人全部過河後,再回收繩索。
五、石頭陣和碎石坡,比較危險
冰川漂礫和碎石有時候很煩人,似乎沒完沒了,但大多數情況下有一定的穩定性,偶爾也能引發連鎖反應,需謹慎對待。這種地形離外界較遠,往往需要三四天才能進入,如果搞出來一個骨折什麼的就比較慘了。冰川在陽光直曬的時候會從上面滾落一些碎石,也有傷人的危險。有些長有青苔的石頭表面很滑,也要留意,必要時可上冰爪,不過這種石頭坡對冰爪磨損十分嚴重,不要希望總有新齒般的抓力。落雪後的石頭陣很危險,你甚至不知道石頭縫在哪裡,非常容易卡住登山杖和登山鞋。
嘉子峰腳下的冰川漂礫和碎石
河邊的石頭相對不易滑動,但也不能大意
對於滑坡地段的亂石坡更要謹慎對待,每塊石頭都可能不穩固,容易引發連鎖反應,更要謹慎通過,同時要防範可能的飛石來襲。
對策:對於可能滾動的石頭,不要一腳踩到位,也就是說,起腳時先踩一下,不要把重心一下子全放上去,同時用兩根登山杖輔助支撐,確定穩定後再把重心全移過去。這種方法看來麻煩,其實習慣了就好,特別是通過落雪後的石頭陣,用這種方法很奏效。
六、穿行高山灌木林,心理危機
穿越高山灌木林,特別是高山杜鵑林是一件煩人的勞作。有時候因為偶發的斷路或者是根本沒路,你不得不穿行在杜鵑林間。杜鵑林本身並不可怕,有時高山杜鵑強悍的枝幹還能給你提供保護,但它對你看摧殘是在心理層面的,你可能會因之而崩潰。
杜鵑花開起來還是很好看的
對策:盡量躲開杜鵑林,躲不開的就儘可能在邊緣地帶行走。勉勵下自己,每小時能行走100米就是件快樂的事情!茂密的杜鵑林只要讓你碰上,你需要的是除了信心就是耐心,此外別無他法。
七、失溫,比較危險
即使你的防禦措施做得如何到位,幾天的連陰雨也會把你搞得一團糟。除了外界雨水的侵入,身體活動的汗濕也足以把你的衣褲都打濕,另外,你的睡袋也會因為冷凝水或身體的不顯性失水而搞得失去部分保暖性。你會寄希望於老天爺給你一天,哪怕是幾個小時溫暖的陽光,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一個壞天氣周期就是這樣!這樣的惡性循環會消耗你身體的熱量,如果你嘗試用身體的熱量烤乾你的衣服情況就會變得更加糟糕,那會吸走你身體多少熱量啊!
我們南門關之行的頭三天,都是在這種天氣下度過的。
抓緊時間曬裝備
對策:
1,盡量保持部分備用的衣服、手套和襪子乾燥。這不是信心的問題,有時候有限的一點乾燥衣服對保持體能有極端重要的意義。
2,保證能量攝入,充足的食物和熱飲料有助於你快速恢復體能並讓你的身體熱起來,特別是含有薑汁的飲料和湯料。你的熱水瓶最好質量卓越,為了UL省掉熱水瓶不很明智。
3, 在天氣周期開始顯得不理想時,你就要防患於未然。比如採用一些VB措施,隔絕愛出汗身體部位的水分流失,特別是睡眠的時候能保證你睡袋乾燥和保溫。這方面彩雲經驗頗多,也受益匪淺。
在山崖下露營的彩雲很有安全意識,對其身體一些部位採取了水汽隔離的保護方式
4, 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晾乾你的衣服和寢具,有時候當你急於行軍的時候出了一個小時太陽,別猶豫,一定要停下來,先晾乾東西再走。這次出行第二天在山崖下露營,把儘可能收集的那一點乾柴湊在一起也足夠點起了一個不錯的火塘來取暖和烘乾衣服,而且十分有效。
八、 身體脫水,有些危險
身體脫水你可能會看不到,但確實發生了,最初的表現是尿量的減少,或者無尿。長途的行軍和能量代謝會加速你身體的脫水狀體,你可能還會覺得口乾舌燥,乏力。高原,包括冰原和雪原,儘管周圍到處都是水,可空氣中含水量就是不大,而且非常乾燥,呼吸和其他不顯性失水會使你身體脫水加重。
在這種地方補水,一定要用凈水器
對策:盡量保持飲水充足。我們的南門關之行攜帶了一個小型過濾式飲水器,效果非常好,是我們使用最多的裝備之一,只要有可見的清水源,我們都會停下來飲用,而且每次都在300毫升上下。彩雲因有皮膚乾燥症,需水量大約比水電大一倍左右。如果沒有這件裝備,那就只有用別的水處理辦法了。不論用什麼方式補水,量都要足夠。
九、日晒,有些危險,特別是對眼睛的損傷
水電出行冰川,不論如何精簡裝備,有一個東西是不可以精簡的,那就是備用偏光眼鏡。其實,水電的主偏光鏡是相當可靠的,而且有眼鏡繩,並不容易丟失。無奈,萬一什麼偶然因素導致眼鏡出了問題,那情況會是怎樣的啊?在那種高原雪地環境下,沒有護目眼鏡10分鐘就可能導致雪盲,你將會寸步難行。
從這張合影看得出來,對日光的防護是多方面的
對策:必須有一付高質量的防太陽眼鏡。除了對眼睛的防護,面部皮膚,頸部皮膚都要適當物理遮擋,最好塗布高防晒指數的防晒霜作為基礎防護,一些特殊部位,如口唇和鼻子部位也很重要,需要特別防護。
需要注意的是,戴了防護面罩的護目鏡內側會產生霧氣凝結干擾視線,這方面要妥善處理。水電這次用了一種比較好用的防霧塗劑,省去了不少麻煩。
十、食物短缺,有些危險
整個南門關之行,食物的配給量在每個人心裡都有桿秤。有時候,處於體力透支的情況下,人對食物的需求量會大增,不過,過度擔心也沒什麼好處,畢竟每天每時你都會掂量和平衡你自身的需求。
這次食物帶得比較合適,最後一天居然還有剩餘,算是不錯了。值得一提的是,重山在進山的第二天就把一袋食物丟了,本來是打算留給我和彩雲用的備用糧食,不過僅一些香腸和考囊而已。這個情況以後可千萬別發生啊!如果是主食,後果嚴重啊!
對策:食物的分量和配比一定要仔細考慮,食物要放在背囊主袋裡,永遠不要當做外掛。
十一、通訊問題,對安全有影響
這次攜帶了一對對講機和兩部衛星電話,都派上了用處。以往只能根據天氣預報看一個大概,進山以後就只能憑推斷了。有了衛星電話就方便了和外界的聯繫,對頭幾天的不良天氣情況心中有了數,而且對後幾天晴朗天氣也有了預期。感謝中央氣象台給了我們如此精準的天氣預報,而且是絲毫不差,真是不錯!
對講機在過河和找路時也發揮出巨大的威力,在山裡我們只用了0.1瓦的發射功率就足夠用了,而且有了衛星電話,對講機就不需要大功率和長苗子了。
對策:對講機和衛星電話最好都有。
十二、GPS的問題,多少有些影響
這次GPS表現總體不好,搜星和定位都比較遲緩,包括水電N95GPS系統和備用的麥哲倫探險家500都是如此,原因不得而知,後來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高反」。所幸的是,SmartcomGPS內強大的等高線地圖和氣壓高度計的完美的結合派上了用場,用起來導航很順手。後來不論GPS信號好不好,GPS根本就用不著了,上次從黑水到理縣穿越的時候情況也有些類似。
對策:不要過分依賴GPS,綜合導航能力的培養才是最終解決之道。
除了以上一些因素外,還有一些因素就不一一列舉了,比如冰裂縫和滑墜風險,急性高山症候群和過度疲勞對身體的影響等等,這些問題要麼是專業攀登方面的,要麼是專業醫學層面的,水電在這裡就不逐一分析了。
總之,還會有很多危險因素出現在我們的行程中,以上水電只是這次針對南門關溝徒步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做一簡單的總結,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全文完)
作者:愛水電
微信公眾號:水電的空間(微信號:sd_space)
其他愛水電文章:
高海拔營地舉例及相關紮營技巧
山野醫學:超輕戶外藥品配置原則及其應用
戶外出行的十三道免死金牌
謝 @戶外探險雜誌 邀。
1、迷路
常見於植被茂盛的山區、林區(特別是在雨雪、大霧等惡劣天氣下),另外沙漠、隔壁等無參考物的地方也極易迷路。
應對方法蠻簡單,出行前要看天氣預報(使用晴天鍾、meteoblue、meteoearth、windytv都可),避開惡劣天氣。
出行時盡量組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請當地有經驗的嚮導同行。行進時隊員之間的間距不可拉的過長,有經驗的隊員、嚮導走隊首隊尾。
在沒有明顯的路徑的林區中行進時,沿途要做標記。每隔一段距離,要查看多個標記形成的路徑是否與地圖上顯示的路徑一致。
2、脫水
常見於夏季(冬季氣候乾燥,也比較容易脫水),應對方法非常簡單,根據自身的情況以及每天的徒步強度,每隔一段時間就喝幾口水(水裡可以放點電解質鹽丸之類的東西)。
平常不愛喝水的人,還可以用手機設置幾個鬧鐘,這樣到時間手機就會響,提醒自己該喝水了(當你感覺到口渴時,其實身體就已經處在脫水的邊緣了)。
3、受傷
受傷分為意外傷、運動傷、蚊蟲鳥獸咬傷等三種。
意外傷,指的是落石、塌方、洪水、泥石流、地震、山火等突發的自然災害導致的受傷。沒有太好的應對方法,只有憑經驗提前觀察、判斷。
比如雨雪天氣,在陡坡、懸崖、碎石坡等路段徒步,就需要格外當心塌方、滑坡、落石等危險;在地勢較低的、植被較為稀少的地區徒步時,就需要格外當心泥石流、洪水等危險。
大多數的自然災害的成因都是惡劣天氣,所以我認為唯一的應對方法就是提前避開惡劣天氣。
運動傷,指的是運動過程中收到的各種損傷,比如抽筋、崴腳、各種擦傷、劃傷等。
應對方法主要是靠熱身以及合理的裝備。
比如每天徒步前一定要做充分的熱身,在保證飲水的同時,不要忘了補充電解質。現在市面上有電解質鹽丸以及排酸丸,可以有效的緩解肌肉疲勞,大幅度降低抽筋的概率。
而像崴腳、擦傷、劃傷這種,就需要配合裝備來應對,比如能夠保護腳踝的中高幫徒步鞋或者護踝,衣服硬的像塑料布的硬殼。
4、惡劣天氣
像是雷暴、暴雨、暴雪、暴風、冰雹、大霧等。
惡劣天氣的危險來自於以下幾點:
·視線受阻
視線受阻的情況下,若是隊員之間的間距拉的過長,可能會導致隊員之間走散、失聯。另外在碎石路段徒步時,視線受阻,可能會導致腳下踩空受傷(嚴重的甚至落下懸崖)。以及回答最開始提到的迷路。
·失溫
山區徒步,若是遇到暴雨+大風,在沒有合適裝備的情況下,衣物會被瞬間打濕。如果是夏天的話,還會稍微好一點,若是春秋的話,風會立刻帶走體表的溫度,十幾分鐘內就可以讓人失溫。
·意外傷害
雨雪天氣,會導致路面的附著力降低(特別是大V底+濕滑的碎石路,這個酸爽只要經歷過的應該都不會忘),負重的情況下,非常容易摔倒,如果旁邊有懸崖什麼的,就很容易領便當了。
另外山區的話,惡劣天氣容易引發落石、塌方;林區的話可能會被倒下的植被砸到(比如雷暴天氣)。洪水、泥石流什麼的,就不用多講了,上面提到過。
應對方法很簡單,出行前查天氣,如果有惡劣天氣,更改或者取消行程。
行進過程中,隨時觀察雲的變化,如果你判斷不了,那麼很簡單的一個方法,突然開始颳風,而且雲的形狀變得很妖、很詭異,立刻就地尋找合適的地方停下等待(當然這個方法不是100%準確)。記住,要尋找合適的地方,比如不容易發生洪水、泥石流的高地,可以避風的大石頭。
如果是在夏季林區的話,要盡量尋找比較空曠,並且旁邊沒有什麼特別高大的樹的地方(因為夏季很容易遭遇雷暴)。
高反的應對請看之前回答:
江文韜:出現高反怎麼辦?半夜突然意識到自己已高反
暫時能想到的就這麼多,沒有提到的歡迎各位評論補充。
謝 @戶外探險雜誌 邀請。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徒步中國》創始人,個人特別喜歡徒步,尤其是高原徒步,曾帶隊貢嘎徒步、雲南滇西北徒步、尼泊爾珠峰地區徒步、夏特古道穿越、龍眼穿越、蓮花湖—伍須海穿越、墨脫徒步、南迦巴瓦大本營徒步、喜馬拉雅「四大名溝」徒步、巴基斯坦K2大本營徒步,尼泊爾安娜普爾納大環徒步,貢嘎大本營徒步,新疆K2大本營 克勒青河谷徒步,格聶大環徒步,梅里雪山外傳,庫拉崗日徒步,喜馬拉雅東段,新疆喀拉峻等。同時我也是深圳登山戶外運動協會高級教練,主編了《山地戶外運動基礎理論》培訓教材。我個人認為,徒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險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暴雨
暴雨是降水強度很大的雨,一般指每小時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連續12小時內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連續24小時內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水,屬於災害性天氣。在山區容易造成山洪和溪水暴漲,形成危險。
1、預防手段:
1)出發之前應關注天氣預報,有下雨的可能就要準備雨具,並且再出發之前就做好雨天的預備路線方案。
2)暴雨時或連日豪雨後,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3)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時,顯示斜坡內的水份已飽和,斜坡之中段或頂部有裂紋或有新形成的梯級狀,露出新鮮的泥土,都是山泥傾瀉崩塌的先兆,應儘快遠離這些斜坡。
4)如遇山泥傾瀉崩塌阻路,切勿嘗試踏上浮泥前進,應立刻後退,另尋安全小徑繼續行程或中止行程。
2、危機處理:
1) 應根據行進的路段和雨勢的大小以及隊員的身體狀況迅速決定繼續行進或避雨。
2) 繼續行進時,因暴雨影響能見度,應更加註意辨別方向。
3) 雨濕路滑,必要時使用安全繩,確保進行安全。
4) 避雨時,應注意保暖,防雷擊,防山洪。
5)根據周圍地形和雨勢大小決定是否要做出營地轉移決定,將帳篷轉移到安全地點。
6)對帳篷進行加固,挖好排水溝。
7)將帳篷內多餘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準備隨時撤離。
8)必須輪班外出值班,一旦發現山洪暴發、泥石流等危險存在,馬上撤離帳篷。
二、山洪
持續降雨容易引發洪水。原來清澈的水一下子變得混濁就是同山洪暴發的先兆。山洪大雨時,由於降水很急,使得地表來不及吸收雨水,動土與岩石也難以阻止雨水下泄,這些會加劇山洪的威脅。切勿低估山洪暴發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於上游降下大雨,雨水會集涌而下,於數分鐘內演變為巨大山洪,如遊人適在溪中,極易為洪水沖走,引致傷亡。
1、預防手段:
1)除非是有準備的溯溪活動,否則不要沿溪澗河道遠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後切勿涉足溪澗。
3)在峽谷溪谷中,開始下雨時應迅速離開河道,往兩岸高地走。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並密切注意觀察下雨量的變化。
4)發現流水湍急,混濁及夾雜沙泥腐爛樹木的時候,是山洪暴發之先兆,應迅速遠離河道、溪谷。
5)切勿嘗試越過已被河水蓋過的橋樑,應迅速離開河道。同時注意不要試圖徒步涉過已達膝蓋的溪流。
6)當雷暴活動加劇時,要避開最易聚水的長溝或河床以下的平坦延伸地帶。
2、危機處理:
1)山洪來臨後,應先選擇高大的樹頂作為避難所,離開易受洪水淹沒的地區,必要時應棄裝向高處轉移。
2)如果不幸掉進湍急的河水裡,應拚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當救生圈),或者抓住隨山洪衝來的大樹木,或抓緊岸邊的石塊,樹榦或藤蔓,設法爬回岸邊或等候同伴救援。
3)將帳篷內多餘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準備隨時撤離,小刀放在手邊
4)事先規劃好逃生路線
5)必須輪班外出值班,一旦發現山洪暴發、泥石流等危險存在,馬上撤離帳篷。
三、中暑
中暑是人在烈日或高溫環境中,體內熱量不能及時散發,引起體溫調節障礙。或因大量出汗造成失水失鹽,血液濃縮,皮膚肌肉血管擴張而血壓下降,腦供血不足。輕者數小時可恢復,重者可以致死。睡眠不足、過度疲勞、過量飲酒常是誘因。中暑的先兆癥狀是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慌、噁心、四肢無力等。
1、主要癥狀
先兆中暑: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噁心、四肢無力、脈搏加快。
輕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識精神迷糊,動作不協調;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滾熱,四肢溫冷。
深度中暑:日射症(直接太陽底下曝晒,引起腦細胞受損);熱痙孿症(大量出汗,口喝,引發肌肉抽筋);熱衰竭症(脫水過多,缺失鹽分)。
2、預防手段
1)合理安排活動時間,早出晚歸,避開正午炎熱的時間。行前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要帶著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壓力參加活動。
2)頭部降溫,短時散熱。參加活動,穿著能散熱的合適衣服。穿越途中,盡量用水把帽子浸濕,進行適當頭部降溫。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時,及時把帽子去掉短時散熱;
3)休息選點,避曬通風。穿越途中,長時間的休息,休息點要選擇能避開烈日曝晒及通風良好陰涼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時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開衣袖與領口紐扣,挽高腿褲,快速散熱。
4)注意行走節奏,避免過度疲勞。少量、多次、科學、合理,及時補充水分及含鹽食物,適當配搭一些含豐富電解質運動飲料。
3、救護措施
1)應立即停止運動,到陰涼處休息,解開衣物通風,有條件可用冰敷。
2)濕毛巾擦身同時強力按摩四肢,以防止毛細血管血流滯積,並促使散熱加速。
3)喝些冷飲、涼鹽水,服用藿香正氣水、十滴水、人丹等解暑成藥。
4)如果患者出現意識不清或痙攣,這時應取復甦姿勢(側卧,保證呼吸道暢通),並通知急救中心。
5)如虛脫者蘇醒,也應抬送醫院,嚴禁讓患者自立行走。
四、失溫
失溫又稱低體溫症,指體溫降到正常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所需溫度以下的癥狀。人的體溫會通體內平衡被維持在一個恆定的水平上。但是,當身體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時,這種內部機制可能無法再補充散失在環境中的熱量,從而造成失溫症。
1、預防手段
推薦記住兩個字即可避免失溫——勤快,熱了脫,冷了加,濕了換。
2、救護措施
1)保持體力,停止活動或者緊急紮營,不斷進食高熱量食物。
2)脫離低溫惡劣環境,及時脫下寒濕衣物,更換保暖溫暖衣物。
3)防止繼續失溫,協助重獲體溫,進食熱糖水。
4)保持清醒,給予消化熱食,平卧往睡袋裡丟熱水瓶或者施救者體溫傳導。
5)意識迷糊,狀態嚴重者,採用40度溫水浸泡。
6)失去意識,人工呼吸,40度以下溫水從肛門大腸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溫。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五、脫水
1、主要癥狀
脫水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高滲(原發)性脫水(以失水為主者),低滲(繼發)性脫水(以失鈉為主者),等滲性脫水(水、鈉各按其在血漿中的含量成比例丟失者)。
高滲性脫水:細胞內、外液都有所減少,但因細胞外液可能從幾方面得到補充,故細胞外液和血容量的減少不如低滲性脫水時明顯,發生休克者也較少。
低滲性脫水:噁心、嘔吐,注意力不集中,頭暈,頭部血管波動,患者易發生休克。
等滲性脫水:可通過不感蒸發繼續喪失水分而轉變為高滲性脫水,只補充水分而不補鈉鹽,又可轉變為低滲性脫水。
2、預防手段
1)帶足夠的水;
2)少量多次補水,每次100m;
3)補水時同時也要補充鹽、葡萄糖及維生素;
4)帶適量的果汁或運動飲料
3、救護措施
及時補充水分、鹽、葡萄糖和維生素,使體內水鹽代謝平衡。劇烈運動中或運動後,不宜大量補充冷飲,會導致腸胃血管受刺激收縮,引起胃痙攣胃痛等。
六、扭傷
關節過猛的扭轉、撕裂附著在關節外面的關節囊、韌帶及肌腱,就是扭傷。扭傷最常見於踝關節、手腕子及下腰部。痛、腫及皮膚青紫、關節不能轉動,都是扭傷的常見表現。
1、預防手段
開始戶外活動之前進行熱身運動,活動過程中間避免急劇的動作,並注意鄒遭的環境。
2.救護措施:
1、手指扭傷:立即停止運動。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可用水代替。將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鐘左右,然後用冷濕布包敷。再用膠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
2、足踝扭傷:扭傷後不可使勁揉搓、熱敷、強迫活動。受傷早期宜冷敷,以減少局部血腫;在出血停止以後再熱敷,可加速消散傷處周圍的瘀血。一般而言,受傷24 小時後可熱敷、局部按摩、外用跌打酒藥,然後將患肢提高,可促使傷肢血液迴流,減少腫脹,並用繃帶加壓包紮。如果活動時足踝有劇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在骨頭上,扭傷時有聲響,傷後迅速腫脹等,是骨折的表現,應馬上到醫院診治。
3、腰部扭傷:靜養,在局部作冷敷,盡量採取舒服體位,或者側卧,或者仰平卧屈曲,膝下墊上毛毯之類的物品。
七、跌傷
1、預防手段
隨時注意周遭的環境,下坡、經過危險路段要放慢速度並藉助輔助物保持平衡,避免受傷。
2.救護措施:
1、扭傷及肌肉扯傷:要使受傷處休息,可用冷敷減輕痛楚,在承托受傷部位的同時可用綳節紮緊。
2、骨折:骨折部位一般都有疼痛、腫脹、畸形、功能障礙等癥狀,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時還有大出血。骨折或疑為骨折時,要避免移動傷者或傷肢,對傷肢加以固定與承托(有出血者要先止血後固定),使傷員在運送中不因搬運、顛簸而使斷骨刺傷血管、神經,免遭額外損傷,加重病情。
3、顱腦創傷:輕者為腦震蕩,一般無顱骨骨折,有輕度頭痛頭暈,有昏迷也不超過30分鐘。重者顱骨骨折,腦挫傷、腦出血、昏迷不醒。對顱腦創傷病人,要分秒必爭,通知醫院前來及時搶救,要保持安靜卧床,不作不必要的搬動和檢查,保持呼吸道通暢。
4、頸椎損傷:跌倒時可引起腰椎、胸椎、頸椎損傷,以後者最為嚴重。如:跌倒時頭部著地可造成頸椎脫位、骨折,多伴有脊髓損傷,四肢癱瘓。必須第一時間通知醫院從速前來搶救。現場急救時,應讓傷者就地平躺或將傷員放置在硬質木板上,頸部兩側填充沙袋,使頸椎處於穩定狀態,保持頸椎與胸椎軸線一致,切勿過伸過屈或旋轉。
八、溺水
溺水者全身冰冷,面色青紫,上腹膨隆,兩眼通紅。搶救溺水,要迅速將溺者頭部抬出水面並拖上岸,除去溺者口、鼻腔的泥沙雜草等,應迅速倒出溺者肺、胃內的水。
救護措施:
溺水最重要和最危害的後果是低氧血症。因此,氧合作用、通氣支持及再灌注應儘快恢復。這就要求目擊者立即進行 CPR 及啟動 EMS 系統。考慮到引起溺水者的心跳驟停的病因是低氧血症,傳統的 CPR 使用順序是 A-B-C。在 2010 年 AHA CPR 和 ECC 指南,CPR 現在變為由胸部按壓開始的 C-A-B 順序,但指南仍推薦依據心臟停搏的病因進行個體化順序的調整。出現呼吸停止的溺水者通常只需要作氣道支持即可復甦。
九、脫離團隊
在野外,脫離團隊是非常危險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發前應再三強調紀律性,安排一個收隊領隊押後。
同時,也要做好萬一脫離隊伍的準備:
1、全體隊員必須明確每天的路程和到達目的地的時間,不可以全部依賴領隊而盲目跟從;
2、每個人都要帶地圖、指南針、水壺、糧食、燈具、救生盒等必需的個人裝備,絕不可出現多人共用某種裝備的情形。
萬一離隊時,如果確信自己可以繼續走到目的地。就要繼續前進,直到和隊友會合,如果體能有限或過分恐慌,應先留在原地,再想辦法回到團體行進的路線或上一次的宿營地尋找避難所,等待隊友救援。領隊應隨時注意清點人數,一旦發現有人離隊未歸,應馬上安排整個團隊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尋。
十、迷路
在人跡罕至的野外環境中。尤其是在灌木從生的樹林里或是遍布大石頭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跡而在不知不覺中迷路。有時也可能在雨中、霧中或傍晚時分因視野不開闊而迷路。
迷路時,絕不可慌亂而到處亂走,這樣只會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須安靜下來。休息一會兒。然後,盡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點。沿途要做好標記。並在本子上記錄這些標記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點後,再一次先擇方向進行嘗試。在沿途做好標記,並注意觀察周圍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況,直到找到正確的方向,並在適當時候發出求救信號。
十一、出血
呈噴射狀搏動性湧出鮮紅色血者是動脈出血,傷口持續向外溢暗紅色的血者是靜脈出血。
救護措施:
1、加壓包紮止血:用消毒紗布或乾淨的毛巾、布塊折成比傷口稍大的墊,蓋住傷口,再用繃帶或布帶紮緊。但疑有骨折或傷口有異物時不宜用此法。
2、指壓止血:根據動脈的走向,在出血傷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壓住動脈,可臨時止血,多用於頭、頸、四肢動脈出血。
3、止血帶止血:用橡皮或布條纏繞紮緊傷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鬆緊以摸不到遠端動脈搏動、傷口稍微滴血為宜,過松無止血作用,過緊會影響血液循環,損害神經,造成肢體壞死。要在明顯部位標明上止血帶的時間,超過兩個小時者,每隔一小時放鬆l 一3 分鐘,改為指壓止血。此法適用於不能用加壓止血的四肢大動脈出血(正確方法:輔以敷料,以能插進食指為準)。
對內出血或可疑內出血病人,要使病人絕對安靜不動,墊高下肢,應迅速將病人送往最近的醫院進行救治。
十二、被狗咬傷
不管是瘋狗,還是正常狗,就地、立即、徹底沖洗傷口,是決定搶救成敗的關鍵,切不可忘了沖洗傷口,或者馬馬虎虎沖洗一下,甚至塗點紅汞包紮好傷口就送醫院,這是絕對錯誤的。
救護措施:
1、以最快速度,就地用大量清水(10000毫升以上)沖洗傷口。若周圍一時無水源,那麼可先用人尿代替清水沖洗,然後再設法找水。
2、沖洗傷口要徹底。狗咬傷的傷口往往是外口小裡面深,這就要求沖洗的時候儘可能把傷口擴大,並用力擠壓周圍軟組織,設法把玷污在傷口上狗的唾液和傷口上的血液沖洗乾淨。
3、若傷口出血過多,應設法立即上止血帶,然後再送醫院急救。
十三、被蛇咬傷
不同的毒蛇分泌不同的蛇毒,有的以神經毒素為主,引起四肢肌肉癱瘓和呼吸肌麻痹;有的以心臟毒素為主,引起心肌損害和心力衰竭;有的以血毒素為主,引起凝血機理紊亂、出血和溶血。故毒蛇咬傷主要在於心肺功能的支持和凝血機理紊亂的糾正。
救護措施:
1、患者應保持鎮靜,切勿驚慌、奔跑,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擴散。
2、力求減少蛇毒的吸收,在傷口上方或超過一個關節處綁紮止血帶,越早越好,止血帶的緊松度以壓迫靜脈但不影響動脈血供為準(即在結紮的遠端仍可摸到動脈搏動),若無止血帶,暫以布帶替代,2小時後再予鬆綁1分鐘,如每隔15分鐘放鬆止血帶反使蛇毒吸收增快,在2小時內足以完成傷口內蛇毒的清除以及全身蛇毒的中和等治療。
3、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傷口周圍皮膚20-30分鐘,再用溫開水或0.02%高錳酸鉀反覆沖洗傷口,洗去粘附的蛇毒,並用手指在咬傷處擠出毒液。
4、沿毒蛇牙痕作"十"形或「艹」切口,進行沖洗和排毒,到就近醫院繼續治療。
5、遇見毒蛇,應遠道繞過。若被蛇追逐時,應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的轉彎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十四、蜂蟄
被蜂螫後輕者傷處見中心有淤點的紅斑、丘疹或風疹塊,有燒灼感及刺痛。如螫傷後20分鐘無癥狀者,可以放心。重者傷處一片潮紅、腫脹、水皰形成,局部劇痛或搔癢,有發熱、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痙攣、昏迷。有特異體質者對蜂毒過敏,可迅速發生顏面、眼瞼腫脹,蕁麻疹,喉頭水腫,腹痛腹瀉,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神志不清等過敏性休克現象,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亡。
救護措施:
1、不要緊張,保持鎮靜。
2、有毒刺入皮膚者,先拔去毒刺。
3、選用肥皂水、3%氨水、5~10%碳酸氫鈉水、食鹽水、糖水洗敷傷口。
4、新鮮人乳塗於傷處,每日數次。
5、玉露散或菊花葉搗爛敷貼。
6、黃蜂螫傷,可用食醋或鮮馬齒莧洗凈,擠汁塗抹。
7、大蒜或生薑搗爛取汁,塗敷患處。
8、選用鮮蒲公英、紫花地丁、七葉一枝花、半邊蓮等,洗凈搗爛,在傷口周圍外敷。
9、距刺傷周圍約2厘米處,塗一圈溶化的南通蛇藥片,有解毒、止痛、消腫之功效。
10、老黃瓜汁塗患處,1日數次,又止疼又消腫。
11、韭菜30克,洗凈、搗爛如泥,敷患處。
十五、毒蜘蛛、蜈蚣、蠍子
被一般的蜘蛛咬傷,只有傷口局部輕微的疼痛,不會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但是如果被紅斑蛛咬傷卻非同小可。紅斑蛛,又叫黑寡婦,屬節肢動物、蛛形綱、蜘蛛目、珠腹蛛科。因其第一對附肢上端部尖細的部位有螫牙,當其咬人時,能把人的皮膚刺傷,然後將毒腺中所分泌的毒液通過螫牙注入傷口,使人發生中毒。中毒表現為局部腫脹、蒼白、皮疹、疼痛及肌肉痙攣。全身反應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頭暈、頭痛、流涎、噁心、嘔吐、畏寒、發熱、盜汗、手足痙攣、紫紺、血壓增高等癥狀,嚴重者呼吸困難。腹部、腰部或背部肌肉僵直,極度煩躁不安,反射遲鈍、瞳孔縮小或譫妄、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救護措施:
1、傷口局部處理:被紅蜘蛛咬傷後,在傷口上方可綳止血帶,每30分鐘鬆開1次,約2分鐘再綳上。若為軀體部位被咬傷,可用0.5%普魯卡因作環形封閉。同時要擴大傷口(與毒蛇咬傷同),抽吸毒液,然後用石炭酸燒灼;傷口周圍可用南通蛇葯或半邊蓮敷貼。
2、全身治療: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可加速毒物的排泄。注射前應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10毫升,同時還可進行對症治療,如鎮痛、鎮靜、緩解肌肉痙攣等。
3、中藥治療:《萬病回春記》載:「蜘蛛咬成瘡,用雄黃3克,麝香少許、青黛1.5克,水調或塗患處立愈。
十六、螞蟻、蚊蟲叮咬
一般人被蚊子叮咬後,都會出現紅腫、癢、痛等癥狀,清水或鹼性水清洗傷口,如出現大面積皮膚過敏需進醫院治療。
十七、花粉過敏
在自然界,花粉是一種主要的致敏原。花粉中含有的油質和多糖物質被人吸入後,可被鼻腔黏膜的分泌物消化,隨後釋放出十多種抗體,如果這種抗體和入侵的花粉相遇,並大量積蓄,就會引起過敏。
要預防花粉過敏,就要盡量少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隨便去聞花草;戶外活動時帶上脫敏藥物,如苯海拉明、息斯敏等,若遇皮膚髮癢、全身發熱、咳嗽、氣急時,應迅速離開此地,如癥狀較輕,可自行口服息斯敏或撲爾敏。一旦出現哮喘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十八、漆樹、兩面針和菇類
漆樹會令皮膚過敏,兩面針會剌傷手腳,野菇、野果、野菜都可能會有毒,誤食會致命。
救護措施:
1、避免走入生長茂密的叢林中。
2、遠足時應帶上手套。
3、必要穿過叢林時,用手巾或衣物包裹頭面,或外露的皮膚。
4、切勿用手接觸漆樹。
5、用手抓植物時,留意是否有針刺。
6、不可隨便採摘野菇、野果或野菜食用。
7、接觸漆樹,引起皮膚敏感時,應立刻求醫診治。
8、誤食野菇、野果或野菜中毒,應立即停止活動,最快速度求醫診治。
我最佩服的一個老爺子,遇到戶外團隊分歧經常跟我說:一隊人無論做什麼決定,只要在一起,就不會錯。
戶外活動,什麼都好解決,最怕遇到不負責任的隊伍。
不負責任包括兩種:1.領隊不負責:亂收人+不管後隊;
2.隊員對自己不負責:參加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路線,以為有團隊就好了。
這兩種人經常走到一塊去,不靠譜的事就發生了,至於戶外所引發的情況,大部分是前面兩種導致的。所謂天災人禍就是這樣。
謝邀。我多數情況是單人,徒步組也從未超過兩人(一般是和A.J.ALEX),多人徒步沒有經驗。一般在知道大方向前提下,方圓五十公里-一百公里有人區,一般不會出什麼大問題,因為即使無水無糧,幾天也走出去了。遇見過的常見的危險有:
不可抗力:天氣突變,地震,沙塵暴,降溫,暴雨,颶風,泥石流,落石,雪崩或沙崩,洪水。
這種主要要學會看天。如可以學一下從風和雲看出何時有雨或何時天晴。
如河、溪的突然渾濁,五分鐘甚至一分鐘內大水就會下來,應提前避開。如異常轟鳴一般是落石,雪,沙和泥石流的前兆,冷靜辨別聲音方向,分析應該貼牆還是後退或前進。地震遇見三四次,也需要冷靜,尋找躲避處或在開闊處不要亂跑。沙崩遇到過一次,我們正滑沙下來,那次屬於作死,所幸沙崩規模不大。
在戶外失溫和中暑都很常見,中暑通過躲避陽光或打濕頭巾等方式可緩解,相對而言我更怕失溫。做好保暖措施,學會生火和選擇庇護所,儘可能讓自己保持乾燥,帶一些60厘米以上的大塑料袋,沾滿凡士林或酒精的棉球,這些都非常好用。
外傷:割傷,扭傷,體力透支,晒傷(最主要是眼睛晒傷,如沙盲和雪盲),動物傷害,高反,落水。
很少扭傷,但在一次徒步中膝蓋受傷,只得使用後退的方式下山,這些必須在徒步前做好保護。徒步杖,護膝都很重要。如果遇到非常嚴重的外傷,儘可能在原地不要動,請隊友救援或通過衛星電話或各種方式求援;如果是孤立無援的狀態,又是無人區,只能自求多福。我養成一個習慣,戶外時外表一定要有至少一處顯著特徵(長發,紅腰帶,誇張的帽子都可以),在人煙稀少的地方見了人(見到壞人就兩說了),一定笑笑,點點頭,打個招呼,寒暄一下。這樣會有人對你有印象,也許就能救你一命。但一定記得,欠別人的人情要還。
體力透支沒發生過。怕的話,帶一小袋鹽和葡萄糖,一點蛋白粉,巧克力都可以恢復體力。
晒傷是可以預防的,沒有準備就塗泥巴,戴帽子,眼睛底下塗碳粉,都可以。
高反和它引起的各種併發症是我的心結,我的體質上了3400就有反應,有次鼻炎引起感冒,感冒又引發肺水腫,高燒昏迷,如果不是A.J.ALEX帶我下來,差點死掉。所以現在沒有足夠的適應期,我會儘可能避免高海拔活動。
動物遇見過野馬,野牛,狐狸,狼,野豬等等。現在的動物基本不會攻擊人類,不要招惹即可。倒是見到狗,放養的藏獒,領頭公牛那些多注意點,要通過獸徑,糞便,腳印和動物舉止知道自己是否進入了他們的勢力範圍,這對於選擇露營地也有好處。而蛇,螞蟥,各種蟲子,如果了解了它們的特性,並不難應付。比如穿高幫徒步鞋,紮好褲腳衣角等都可以預防(女生風險更大,更需要注意)。落水就很討厭了,齊膝蓋的水就已經能造成生命威脅。過河記得把包解開,打保護繩,面對河流方向橫向過河,都可以避免溺水。至於更深的江河湖海,不得已的情況下把衣褲打結,或塑料袋吹氣等方式都可以人為製造救生設備。
人為:車禍,搶劫偷竊,籌備不足,迷路。
在戶外,人禍不鮮見。在外面不露財或者壓根別帶那麼多貴東西。有人問起的時候說隊友在後面,或者開玩笑說人窮只能走走路,都可以。在進入一個地區之前我們會多問問當地人治安如何(不過因為我和A.J.ALEX都是大個子,當地人的回答一般是:你們不搶別人,就是好的。)
徹底對自己能力有所認知,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太多的事,哪怕在自己能力範疇之內的事也要好好籌備,曾在二十公里山路中見過有人失溫的,是個運動能力很強的人,覺得二十公里很容易跑出來,沒想到是二十公里的各種路況(有時盤山路會將二十公里拉長數倍,海拔也不斷在變動),楞沒繞出來,晚上下雨,失溫了。
迷路方面太多可以說的了,有時候就算會辨別大方向也沒用。比如遇到多霧,沙塵暴,或僅僅是在密林中都會錯失方向,還有小路錯綜複雜的情況,這種情況儘可能不要輕易亂動,好好分析路況再走。有很多認路的方法。比如跟隨垃圾,分辨垃圾的種類知道是否需要過河,比如看草倒的方向來分辨去路方向。還有分辨獸徑和牧道,柴道,這些都很值得一學。我向獵人學習過這些知識,好幾次都是因為這些知識而走出去的。有一次追蹤山民一天前的足跡走出大山,他在路上做過什麼事,穿什麼鞋,鑽哪叢林子,在哪裡休息,是否趕了牲口都能從路跡中看出。
太多了,以後想到再說吧,戶外是一個綜合技能。
總之,走出去,就伴隨著不安全,戶外最重要的是倆耳朵之間的玩意。
最後,永遠對外面的世界有敬畏之心。
如果只討論一般老百姓徒步玩玩,不去特別偏遠的地方,只去手機有信號的地方逛個一天或者過個夜。
最常見的風險是
失溫,中暑,滑墜,山洪
其中最容易為大家忽視的是失溫,哪怕肉眼能看到城市的燈火都一樣可能沒命。。。
來貼個匪夷所思的
「上個月(7月)27日,日本一場3萬5000人參加的演唱會,途中颳大風下大雨,讓演唱會被迫暫停。沒想到將近90名歌迷,竟然在夏夜晚風中,因為失溫送醫。失溫歌迷:「演唱會開始的6點左右,天氣還非常悶熱,不過到7點左右,突然吹起很強的冷風,開始覺得冷。」
」
人體當核心體溫低於35度即可能輕度失溫。平民徒步時體溫降低的原因很簡單:衣物的保暖不夠。 原因可能有:突然下雨,涉水,突刮大風及出汗後衣物保暖能力下降等等。
夏天也可能失溫,夏天也可能失溫,夏天也可能失溫。
失溫後人的判斷力可能會出現問題,可能會有幻覺。。。 所以哪怕在設施很好的徒步步道上都有可能會出事,可能會離開步道去莫名其妙的地方導致滑墜。。
解決方式也很簡單
看天氣預報,不穿純棉內衣襪子,帶防風防雨夾克(不能完全保證身體乾燥,注意天氣預報),避免涉水,注意頭面部手足部保溫,手腳乾燥,帶一些高熱量食品以及及時求助不要勉強自己。
過於專業的徒步就不討論了。
本人常年在美國野外徒步,談些自己的經驗:
1. 體溫過低症。
這是最致命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據我了解這是佔比相當大的一個野外死因,也是這邊老驢們老生常談的話題。體溫過低症可以發生在地球上任意一個地方,從極地,高山,到森林,熱帶沙漠。常常發生於落水上岸後沒有及時的乾燥保暖措施,對突如其來的惡劣天氣沒有預防,高估所處環境夜晚的溫度,以及嚴寒天氣里穿太多衣物出汗導致的棉質內衣濕透。
2. 高處跌落
量力而行,別作死,知難而退。不要等到進退兩難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答主當年在峽谷探險時拍的照片。當時一行人就是從照片遠處走過來的。可以看出其實根本沒有路。當時天色已晚,幸好及時回撤。
3. 酒精飲料
這裡存在著一個很大的誤區。很多人都以為感覺冷了喝點酒能暖身子。其實酒精所做的只是擴張體表毛細血管,反而加快了寶貴熱量的流失。酒精飲料還會使脫水嚴重化。也導致神志不清新加大失足從高處跌落的幾率
4. 脫水
這個也不是鬧著玩的。一定要帶足水,及時少量多次補充水分。
5. 野生動物
蛇類是第一要注意的。了解所在地區蛇的種類特徵和習性。大多數蛇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聽到人來時的動靜自己會離開。避免把蛇逼到角落裡不給他逃離的空間,比如翻過倒下的枯樹榦時要留意樹榦下是否有蛇。因為你翻過去後蛇其實是被逼在角落裡的。不幸被蛇咬後要記住蛇的外貌特徵,最好能拍下照片,方便讓醫院及時準備相應的抗毒血清。自己也要紮緊被咬肢體減緩毒素擴散。
熊也是潛在的巨大威脅。了解自己所在地區熊的種類和習性。很多種類的熊其實也懼怕人類,走路時發出聲響,讓熊知道人類的靠近,避免與熊的突然遭遇。遇到熊千萬不能跑,第一人跑不過熊,熊速極快,第二人跑會誘使熊的追擊。推薦使用防熊噴霧,特別留意攻擊性極高的帶幼崽的母熊。遇熊攻擊,背朝上,蜷縮在地上,收緊四肢,用手護住脖子。不管熊怎麼咬你懟你都要忍住不要動。如果身上有背包還能阻擋一些攻擊。當熊認為你不再是威脅的時候自然會離開。
注意野營地點的防熊措施。帳篷里不能有任何的食物或者有氣味的物品。晚上睡覺前把所有食物,餐具和有氣味的物品裝在密封袋子里,如下圖所示高掛在遠離營地樹上,離樹榦保持一定距離:
先寫這麼多
警惕犯罪。
關注,前幾年還寫過一篇此題材的犯罪小說,這方面的知識積累得不夠。
有次我自己去爬山,認為這個山群走了太多次,已經很熟悉了,所以自己創了條路……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我就唱著火鍋哼著歌爬到了半山腰,遇到一塊90°直立的大石頭,也就比我高些,我是認為我能夠到石頭的上端的,本著年輕,冒險,我很厲害這三項指導思想,我兩手上攀,掛在了上面,沒想到石頭下面太滑,根本就沒法使勁,上面也完全摳不住,為了怕摔下去我於是大字型的掛在石頭上待了半天,心裡非常開心,因為我覺得我自己在探險,生命真是奇妙啊。
腳腫了好幾天就不說了,我終於學會了一個真理,如果你作死的話,真的就死的很快的
我覺得危險是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小時候對這些特別感興趣,因為在農村長大。小時候很多樹林不敢去,所以,遇到相關知識就記下來。
比如說,可以通過樹年輪的方向確定方向等等。
然而,最近一次去戶外爬山。什麼準備也沒有,一瓶礦泉水,穿著短褲就去了。
1.這是我們的「行軍」路線:
總里程忘記了,可能有5公里左右?海拔從1400到2765。
這是GPS記錄的軌跡。
手機就別想了,沒有信號,但是還是拍下了不少照片,當時忘記拍風景了,只拍了蘑菇。
2.看到圖片里的小紅點了嗎?野生草莓,一路上我吃了不少
實際上草莓特別小,比旺仔小饅頭還小,感覺吃再多也不頂用。味道也一般。
因為是一條很少有人走的路線,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平常看不到的東西。
比如說這種蘑菇:
近照:
這是我見過最大的蘑菇,直徑約有25厘米左右。
.......
像鈴鐺一樣的花兒。
像水母一樣的蘑菇。因為不識蘑菇,所以不敢帶回去。
還有這種像話筒一樣的蘑菇。不懂蘑菇,就叫他話筒菇吧。
一種顏色有點像西紅柿的蘑菇。怕有毒,沒敢碰。
馬屁炮,馬勃。這個有點意思,下面是乾枯後的樣子。
輕輕一碰就會,出一股煙氣。嚇我一跳!
還有這是什麼蘑菇,怎麼開的像朵花兒。
PS:我們是沿著驢友們留著的標誌走的,他們每隔一段距離就在旁邊樹上寄一塊紅繩。
徒步這一事,我是從一本書中得來的,當時覺得就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
今年暑假,我在學校滯留了幾天,經歷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於是想起用徒步來調節一下,我想在走的過程中,你沒時間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雖然後來果然成真)
我想說在徒步前根據路線一定要準備好必須物品,尤其是純凈水,適當準備一些乾糧,還有簡單醫藥品。我舉走山路的例子,在蛇蟲鼠蟻較多的地帶很容易遭遇叮咬,尤其是遇到蛇咬,這時要及時與人取得聯繫,及時送醫(前提是毒蛇,自己可以學習一點判別方法)。另外在寒暑季,要注意防凍防暑,這是基本常識,由於我是在四十度高溫下徒的步,所以我帶了一根毛巾,放在脖子上降溫,遇到有水處及時清洗換水,當然飲用水是要備足,或在過程中補充。再就是舉個極端的例子,遇見可疑陌生人,要注意警惕,不要隨意相信,這個需要個人判斷能力
我僅是一個徒步過一次的人,上面就是我簡單能想到的
沒有過這方面的經歷,但是確很想有一次。
謝邀 @戶外探險雜誌
自己參加過很多次徒步活動,墨脫、川藏線都走過,非純徒
以下,談一些經驗和教訓,總結了四種最常見的危險及應對措施
什麼暴雨、山洪這些一般不會遇到,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以下是我們徒步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四種危險,供大家參考
戶外徒步,除了具備良好的體能和堅強的意志外,合理的節奏和科學的技巧也尤為重要。常言道「不怕慢,就怕站」,龜兔賽跑寓意即在其中。例如:部隊在隊列行軍時要求每分鐘116步,即是一種節奏。行進時合適的節奏,不僅可以合理的保存體力,還可以迅速使疲勞緩解。
徒步在戶外運動領域算是危險性較低的,但是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是自己總結的四種最常見的危險及應對措施,供大家參考
一:扭傷
在戶外活動過程中,稍有不慎會就扭傷腳踝,俗稱崴腳。很多玩戶外的朋友都經歷過崴腳,而大部分人在受傷之後,認為揉一揉、休息一下即可。其實,崴腳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常見病,正因為很多人對其不重視和缺乏急救知識,時日一長,落下的後遺症讓人悔不當初。腳踝關節扭傷後,應馬上停止運動,受傷的腳盡量不要走動,切記不要隨便推拿和按摩,避免足部有不當受力,影響復原或再次扭傷。而在治療上,不僅在第一步急救上要下工夫,更要查准受傷程度並跟進治療。以免日後落下習慣性崴腳等後遺症。
措施:
對於癥狀輕者,可在傷後即用冷水或冷毛巾外敷並抬高患肢。此時冷敷能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起到止血、消腫、鎮痛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扭傷後,應施行局部冷敷,並且越早越好。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迴流,不至於使血液瘀積於血管損傷處。24小時之後,開始給患處進行熱敷,促進受傷部位的血液循環。
關節扭傷後,切忌立即搓揉按摩。傷後要避免繼續負重或行走,切忌由同伴在傷痛局部手法按揉。可以用繃帶或寬膠布將患側足踝背伸90後輕度外翻位包紮固定,限制行走,並送醫院處理。
飲食方面注意不要過早的進食肥膩滋補的食品,如骨頭湯、肥雞、牛羊肉,小心導致淤血積滯難以消散,影響傷病恢復。宜食清淡、多吃蔬菜和豆製品級蛋類。(吃貨們忌嘴哦)
二:被蛇咬傷
除冬季蛇類進入冬眠狀態以外,春夏秋三季皆可能遭遇蛇傷。春季蛇剛從冬眠中蘇醒,毒液積蓄量多汁濃,毒性較大;夏季高溫,蛇喜棲居蔭涼潮濕之地,如溪溝邊、巨石下、草叢中,且早晚較為活躍;秋季蛇要積蓄能量越冬,食慾旺盛,活動頻繁。
不同的毒蛇分泌不同的蛇毒,有的以神經毒素為主,引起四肢肌肉癱瘓和呼吸肌麻痹;有的以心臟毒素為主,引起心肌損害和心力衰竭;有的以血毒素為主,引起凝血機理紊亂、出血和溶血。故毒蛇咬傷主要在於心肺功能的支持和凝血機理紊亂的糾正。
措施:
避免蛇傷的最好辦法是了解蛇的習性,不要去那些蛇類頻繁出沒的地方,盡量避免與蛇遭遇。非去不可時,應對地貌先作仔細觀察,謹慎行動。比如夏季的傍晚去溪邊打水洗衣,不要去翻動溪邊石頭----說不定一條蛇正在石頭下納涼呢。蛇不以人為獵物,只要你不去侵擾它,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在野外遇見蛇,繞行避開即可,不必驚慌。真正的危險是無意中踩到蛇身,蛇被踩痛了,自然要反擊,猛咬一口,然後立即逃遁。這只是蛇本能的自衛反應。若是無毒蛇,被咬後少量出點血,疼痛一陣子,只要避免傷口感染,一段時間後自會癒合。若是毒蛇,那就麻煩了。萬一被咬,應立即自救,或由同伴救助,先作應急處理。首先識別牙痕以區分毒蛇與無毒蛇。若能肯定為無毒蛇咬傷,只要作止血包紮即可。若為毒蛇咬傷(不易判定時按毒蛇咬傷處理),在傷口近心端結紮、擴創,吸出傷口附近毒液,外敷蛇葯,保持傷員安靜,然後儘快送醫。送醫路遠的,結紮帶每15分鐘放鬆一次,以免肢體缺血壞死。所以,止血帶、紗布、蛇傷葯應作為戶外運動者背包里的常備物品,以供應急使用。
三、迷路
迷路本身並不會對人體造成直接傷害,迷路後若不能及時脫離險境,隨之而來的缺水斷糧、寒冷和心理恐懼,是造成傷害的主要原因。在人跡罕至的野外環境中。尤其是在灌木從生的樹林里或是遍布大石頭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跡而在不知不覺中迷路。有時也可能在雨中、霧中或傍晚時分因視野不開闊而迷路。
迷路時,絕不可慌亂而到處亂走,這樣只會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須安靜下來。休息一會兒。然後,盡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點。沿途要做好標記。並在本子上記錄這些標記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點後,再一次先擇方向進行嘗試。在沿途做好標記,並注意觀察周圍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況,直到找到正確的方向,並在適當時候發出求救信號。
措施:
出行前應作充分準備,對目標區域的行走路線、主要標誌物、求助地點、聯絡方法等事項有清晰的了解。參與戶外運動者要具備在晴朗與陰雨、白天與黑夜、城市與山野等不同條件下辨識方向的能力,有條件的可配備指北針、GPS等野外定向設備。一般驢友可常備一個應急口哨,或許這貌似多餘的小東東,能使你在危境中絕處逢生。團隊活動出行前要規定成員之間、團隊與後方基地之間的聯絡方法,在陌生地域不可單獨行動。攜帶的飲水和食糧要適當留有餘地,以應對意外情況。在已經迷路而又一時得不到救援的最壞情況下,要節水節糧,就近尋找水源與可食動植物,同時注意保溫,節省體能,延長支持時間以等待救援,並利用一切可能手段向外發出呼救信號。
四、落石
陡坡、斷崖、陷落的地段、碎石坡、溪谷或剛發生坍方的地點,是較易發生落石的地方,特別是下雨的日子。行經這些路段,應提高警覺,最好能繞道而行,若必須行走以上路段,應戴頭盔,並有人指揮,隨時注意落石的發生,並且應保持5~10公尺的適當距離,以防有落石發生時閃避不及。若遇到落石時,應利用地形物躲到崖壁下,大樹後,或以手臂、背包遮擋,以保護頭部,若聽或見落石距離尚遠,應注意落石滾動的方向,再依其相反方向閃避。若有夥伴遭落石擊中,應等落石完全停止後,將傷者移到安全的地方,再施行急救。急救處理的優先順序為創傷流血-內出血-休克-骨折(注意嵴椎受傷者需安全固定後才可移動)。
措施:
若遭遇嚴重落石處時,須趁停止落石的空檔,迅速逃離現場,事先應尋找能躲避落石的大岩石下或轉彎角落,以便通過。切實保護頭部,戴上一些保護器物(如頭盔、厚衣物、木板、鐵鍋等)較為妥當。
應該盡量避免人為所引起的落石,如果在多岩石的場所不小心碰落了石塊,應高喊「注意落石」,通知下面的人,避免因此造成大事故。隊伍行進中遭遇有可能引致落石的徒坡地段,應該保持一個安全合適的距離。
高原地區會有高反。
紫外線。
氣候寒冷。
涉水容易摔傷。
爬山容易失足下跌,特別是雨後。
灌木叢會劃傷。
野外會有危險動物。
迷路,脫水,中暑,天氣突變,中途受傷,天黑沒下山
推薦閱讀:
※登太白山獲得什麼樣的教訓經驗?
※1996 年珠峰事故全過程到底是怎麼回事?
※戶外小白,該怎樣選購一套兩年內不用換的鞋服裝備?
※戶外徒步登山,應該具有哪些基礎的裝備?
※你有哪些難忘的徒步旅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