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應該由誰擔任起緩和醫患關係的責任?

剛剛看到新聞報道《男子患病久治不愈持刀砍醫生致1死1傷》http://news.qq.com/a/20120210/000035.htm?utm_source=twitterfeedutm_medium=twitter
看到其中「但是作為專業機構的醫院和專業人士的醫生,是否可以更多地承擔起建立醫患信任的責任呢?」一句,不禁產生疑惑,醫患關係日趨惡化一直以來究竟是誰逐漸挑唆而起?到底是誰應該擔負起緩和醫患關係的責任?
有補充一篇新聞「哈爾濱一名患者砍死1名實習醫生並致3人重傷」其中一邊倒的投票讓人震驚和心痛


他們以為這是醫德問題
所以,他們都老無所醫

作者:霧滿攔江

1

三年前,小朋友兜兜,上小學一年級。他報名參加了詩朗誦比賽,老師分配給他一首詩:《假如我是一支粉筆》:


假如

我是粉筆

我會很樂意

犧牲自己

讓老師在黑板上寫字

讓同學在黑板上畫畫

我不需要你們保護

但求你們不要讓我

粉身碎骨。

……

放學回家,兜兜站在客廳里,用激昂的語調,開始練習朗誦。正朗誦著,兜爸進來了。

2

兜爸問:兒子,你在幹什麼?

兜兜回答:我在詩朗誦。

詩朗誦?兜爸懷疑的說:兒子,你朗誦一遍給爸爸聽。

於是兜兜開始朗誦,沒等朗誦完,兜爸就發飆了,大吼道:這是他媽的誰寫的狗屁詩?這也配叫詩?你欠了誰的虧了誰?憑什麼要犧牲自己?犧牲是多麼不辛的事兒!要多神經你才會很樂意犧牲自己?你還是個孩子,沒有生存能力,又憑什麼不需要大家保護?難道這個社會還需要你們孩子去保護五大三粗的成年人嗎?這根本不叫詩,這叫喪天良的胡說八道。

……當時兜爸很憤慨,表達了大概是這麼個意思的內容。

兜兜嚇壞了,問爸爸:那我……該怎麼辦?

兜爸說:回學校你告訴老師,你不要犧牲自己,老師也不應該教育你犧牲自己,你需要的是保護,而不是求別人別把你粉身碎骨。

次日回到學校,兜兜真的找到老師,說:老師,我不要做粉筆……

老師的態度是什麼,不太清楚。因為事件經過是兜爸事後轉述的。

3

兜爸這個人,其實也蠻拼的。知道他名字的人不多,但相當數量的中國人,都能脫口說出他的詩: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兜爸就是詩人北島。大概只有他,才能辨別齣兒子朗誦的詩句有問題,提醒我們,對普通人砸骨吸髓的極端道德要求,其實是有問題的。

4

道德問題,其實是每個社會的困擾。

好多年前,台灣好好窮,不僅是窮,而且亂。不僅是亂,而且人人滿腹幽怨,滿臉悲憤,出門都帶著扁鑽,一言不合,扁鑽相見。

那時候的台灣人,根本不理會什麼道德或是秩序,擠公交車時全拼了性命,經常擠得婦孺嚎淘大哭。

台灣人對此習以為常,沒感覺到有什麼問題。但有個美國人到台灣,發現公交車下擠成一團,年輕的學生和成年人在車門口你拼我爭。當時這美國佬就震驚了,寫了篇文章,譏諷台大的學生們枉為讀書人,連上公交車排隊的意識都沒有,太原始太粗放。

台灣報紙把這封讀者來信,刊登出來。

這封信,讓當時台大的學生仔們,感受到了奇恥大辱,如坐針氈。於是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討論如何恢複名譽,重建自尊。最後討論的結果,是發起一場道德自律行動。

此後台大的學生再有事上街,上公交車時堅決不擠,而是要排隊。他們希望從自己做起,拉動整個台灣的道德水平提高。

他們說:一點一滴,從我做起。

他們說:不要抱怨環境不如人意。

他們說:你就是環境,你怎麼樣,環境就怎麼樣……

一段時間過去,效果極為明顯——台大的學生仔,發現他們好悲慘。如果他們排隊的話,那他們就坐不上車,因為他們排隊絲毫也不影響別人的不排隊,最後結果是,公交車滿載著爭擠的人,揚長而去,扔下一排傻兮兮排隊的學生仔,在冷風裡瑟瑟發獃。

5

台大學生仔的道德自律行動,徹底失敗了。

他們沒能拯救了台灣的道德,相反,善良的學生仔們,發現自己都變成了偽君子。車沒來時規規矩矩排隊,公交車來到,就聽一聲呼嘯,隊伍立時解散,所有的學生仔都瘋了一樣往車門裡擠,不擠就甭想上去。

報社也知趣的不再刊登批評類型的讀者來信,登那玩藝兒幹啥?問題又解決不了,徒然讓人難堪。

就這樣大家又狂擠幾年,終於有一天,台灣人醒過神來了:

他們遭遇到的,根本就不是個道德問題!

6

早年,台灣人之所以不排隊,並非是道德水平低下。而是公共資源配比出了問題——公交車的班次太少!

公車班次太少,等一次要好久。人多車少,車來了你如果擠不上去,再等下一趟,就會耽擱自己的正事。哪怕你有一千個理由渴望道德,但還有一萬個理由不能誤了自己的生存大計。所以這公交車,是非擠不可。

此後台灣方面有意識的增加公交車班次,結果一夜之間,台灣人的道德水平大幅飆高。橫豎車上有許多空座位,下趟車幾分鐘就會駛到,只要不是太神經,誰也不會爭先恐後。

這件事情讓人們發現,當一個社會的公共資源配置出了問題,就會對民眾無竭止的提出道德要求。而且這裡邊還有個規律:對民眾道德水平要求越高,社會資源配置問題就越大。而一旦社會資源配置理順,道德問題不再是個問題。

7

把社會資源配置問題,轉嫁為民眾的道德問題,這其實就是北島先生的憤怒。

內誰覺得,醫生應該也有類似的憤怒,患者們總拿醫德的問題來拷問醫生,醫生們收紅包,對待患者態度差,3-5分鐘診斷一個患者的言論層出不窮。

新浪網曾說這是醫生遭遇了道德危機,騰訊網曾說這是醫德滑坡,醫生變成了「醫商」 ---- 這其實是昧卻良知的胡說八道!與台灣人民擠公交車是一個道理,這不是醫生群體的道德問題,而是資源配置問題。

就因為財富配置瞎胡鬧,才會出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才會出現同樣是院,社區醫院沒人去,全國人民都去協和醫院看病的怪事,更會出現醫生想通過正常渠道增加收入醫院不放,從而鋌而走險靠灰色收入改善自己生活水平。

當經濟資源配置出現凹陷,道德高地就會隆起。

學校的老師無法對孩子們解釋這一切,就只能教育孩子做只粉筆,甚至發出「但求你們別讓我粉身碎骨」的無奈乞求。

8

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跟國民素質關係非淺,更與經濟資源配置的公平度息息相關。人類畢竟是經濟人,經濟才是人類的天然屬性。

社會道德的水平,跟其社會的需求成反比。具體說來就是,越是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希望道德來救場時,就越是道德每況愈下,甚至跌破底線。僅僅是因為這期間恰恰是資源配置出了問題,不解決問題而求之於道德,無異於鑽冰取火緣木求魚。

在一個正常社會裡,人只要有基本的道德意識,不打架不罵人不咬狗不搶貓糧吃,就活得很幸福了。相反,在一個經濟配置失衡而導致人心失衡的社會裡,縱然是你提出「但求你們別讓我粉身碎骨」這等超高難度的道德要求,也是糊弄不過去的。除了造就一群口是心非的偽君子,並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
先謝謝大家對這篇文章的贊和感謝,很高興有這麼多三觀一致的朋友。前幾天一直在忙事情,沒時間回復大家的評論。但是每一條評論都有仔細看,知友的智慧果然是無窮的 @樊中揚 用一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概括了全文。妙!

有很多人問可否轉載,於是特地去搜索了一下作者,原文標題是中國人的道德水平低下嗎?(個人更喜歡老無所醫這個題目)作者是霧滿攔江,2015年1月10日發表在新浪微博。所以大家轉載時請註明作者(原地址:Sina Visitor System)我是在微信公共號中看到的,第一次讀到就覺得寫得實在是太好了(原諒我只能用這種樸實的辭彙表達我的認同),可惜那裡並沒有註明作者。轉來知乎,只是想和大家分享這樣一種觀點,一種視角,好文章應該被更多人讀到,三觀如此正的文章尤為少見。

最後,介紹一下作者霧滿攔江吧(我知道你們很多人是不會去搜噠 &> &< )

聽度娘給你們娓娓道來~霧滿攔江,本名崔金生。天涯論壇《煮酒論史》版元老級人物,江湖人稱老霧。 老霧曾潛心研究企業管理,論著頗豐,《對手:大清擂台上的權力遊戲》、《企業紅寶書》、《總裁韋小寶》、《像青蛙一樣思考》、《職場動物進化手冊》、《大商圈·資本巨鱷》等著作可窺其一斑。然而其講史功力尤為深厚,言辭犀利幽默,多誅心之論,頗為時人所服膺,人稱「袁騰飛+小瀋陽」。其人特立獨行,其文辛辣生猛,讀之可以下酒。


我的父母都是醫生,先講故事,然後說結論吧。

我父親是科室主任,有一個階段回家後情緒非常差,我問其原因,他才告訴我:

一個病人認為治療的效果不佳,於是去所有科室大鬧,記住是所有科室,不光是臨床,還有醫技科室。病人獅子大張口要求賠償,在走廊里便溺,砸東西,破口大罵。大家都躲的遠遠的,一個女護士沒經驗,從旁邊繞過,被病人揪住一頓耳光。

然後我爸那的一個醫生站出來,把護士拉到自己身後,對著病人(姑且叫病人吧,其實我想叫兇手的)的胸口就是一腳,斷了兩根肋骨。

我說這叫見義勇為啊!

然後保安和派出所來了,隔開病人、醫生和群眾。讓人寒心的是,很多在旁邊看到事情緣由的待診病人,告訴派出所說醫生打人...雖然有錄像,但是這種回答基本反映了現在的醫患關係。

醫院開除了那個醫生。

然後居然開除了那個護士,只是換了個扯逼蛋的理由。

然後他們賠償了病人兩萬餘元的醫療費。

第二個故事,是我同學,小姑娘長得很可愛,學霸,父母和我爸媽一樣都是醫生。

小姑娘義無反顧去讀醫,本碩連讀,畢業後進了北京一家很有名的醫院。

同樣一個病人認為醫院太黑,下班時堵住我同學,擠在角落裡毆打。一個一米六的小姑娘啊,被一個東北大老爺們用腿踹肚子。

幸虧她的男朋友來接她,把她救出來,然後把那個施暴的傻逼打了個幾級傷殘。

沒什麼意外,一個本碩連讀進了大醫院有著光明前途的醫生,被迫離開,現在在葯企。

關鍵問題是,她不能生育了。

———————————————————

我寫這倆故事的時候,後槽牙都是癢的!

秘魯七十年代的時候,為了加快工業進程,決定對農業進行統購統銷。他們把玉米分為三檔,比如最差的五毛,好一點的八毛,最棒的一塊。國家按照這個價格從農民手裡收回玉米,然後加倍賣給城裡人。很快國庫充盈,共產主義實現。

結果呢?大家都開始在玉米里摻沙子石頭水泥塊,把成本攤低到三毛,然後拿出兩毛錢給玉米評級的人——大哥你看這天熱的辛苦啊哈哈——然後這些玉米不斷以二等甚至一等的價格被收入國庫。

但是那些真正能種出最高等級玉米的農戶,因為成本高企無法提供灰色,則不斷的被刁難和欺負,於是一塊錢的玉米只能賣八毛,你再嘰歪就是五毛。農戶只有兩個選擇,第一我不玩了,第二我也變流氓!

於是秘魯在非常短時間內,耗盡國庫,買了一堆摻著玉米的沙子石頭水泥塊!

中國這麼多年的醫療保障也是如此,好比一堆人為了解決購物難,覺得開放一個免費超市,大家按需索取,然後年底平攤費用。你會怎麼做,你肯定要玩命把這輩子會用到的手紙全搬回家嘛!所以八十年代,從醫院藥房領手套一點都不新鮮,領個鐵鍋和五斤帶魚都是稀鬆平常的事!

雖然現在有了改革,但是這個改革的基礎是拒不承認之前醫保系統出現重大錯誤。所有很多思維、習慣和做法依然在沿用年底攤派的思維,更別說中國還有一個5%耗費90%資源的階級。

醫院是需要國家扶持的,醫院才會關注服務和質量,他們不會為一個逃逸藥費的人傷神,自然不會拒絕一個沒有錢的窮光蛋就診。但是這一切的後背,依靠1%的GDP支出,根本就變成了天方夜譚。

———————————————————

國家犯錯,醫生買單!

有一天國家發現我擦擦擦這麼搞要出問題啊!

於是偷偷摸摸改,然後告訴病人,貴是因為藥品回扣,難是因為醫生挑肥揀瘦,效果不好就是責任心的問題了。

於是醫患對立,打丫挺的!

打完病人一蹲,哎呦我可憐的老爸啊你這麼不明不白的就走了啊……死者為大,糊弄私了賠錢了事,趕緊回去厚葬吧親!

然後就是你看到的,醫鬧越來越多,打砸搶還能要到錢!醫生越來越弱,挨完打還得說,我給大爺添堵了!

———————————————————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沒有!

在一個惡制度下,不可能有獨善之人!

醫生拿著極低的收入,干著最累的活,挨著最沒理由的打,然後想,去尼瑪的老子趕緊撈幾年就不用這麼可憐了!

所有灰色和回扣的產生,都源於這些人,對現實的不確定和未來的不確定。

惡性循環吧,醫生窮,所以拿回扣,病人罵,打得更狠,醫生越來越無安全感,變的更黑....

這個世界,醫生和病人是最後的最可憐的站在河兩岸的人!

——————————————————

在一個惡制度下,任何人的善都是偏移的。

我們只好對評價標準進行修改來評價醫生。比如你手術後才拿錢,有醫德!你每個人收的都一樣而且從不獅子大張口,很公平!

但是在這種好壞評價體系下,所有的善良都會出現偏移。

因為怕你找麻煩,醫院拒收疑難雜症;因為沒有政府扶持,交不了押金的病人不能治療;因為你很刺頭,對不起轉院吧;因為這個治療周期很長,對不起我們沒有病床....

看到了吧,這些事是最不應該做但是卻不得不做的無奈之舉。中國的醫療已經進入到沒什麼道德沒什麼準則沒什麼規矩的階段,大家的想法都一樣,去你媽的,大不了黑你一把,無論是病人還是醫生!

這就是惡制度下的屁民!

================================================================

中午了,碼字回答@秦雪梅的問題,藥費高企到底是誰的責任?

我不能保證我的回答是全面的,所以歡迎探討。

我認為藥費的高企,來源於三個方面:

1、成本。每次央視的記者拿著一小瓶藥片,在偷拍鏡頭下質問醫生或者藥商,為什麼這個成本兩塊錢的一瓶葯要賣到一百塊?!我都想罵娘。理由很簡單,藥片的成本其實很低,基本不會超過兩毛錢。但是對不起,這是第二粒!第一粒葯的成本是五十個億,甚至是一百個億。

難道你指望吃第一粒葯的客戶是冤大頭嗎?!

醫藥廠家本身就應該有高利潤,高利潤是支持高額科研投入和新葯研發的。如果有人指望著醫藥企業靠著價格戰生存,那麼必須說這個人本身的性命也堪憂。所以醫藥的成本,絕不是生產藥片的生產資料成本+人工成本+機器折舊+廠房折舊……這麼計算就是臭流氓!

2、流通。很多人都以為,包括我自己,藥廠在生產好後就去找醫院的藥劑科,說我有個啥啥啥特別好,然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結果後來我才發現這是錯的。

在中國有一個行業叫醫藥公司,這個公司既不生產藥品也不研發藥品。他們只是作為葯企和醫院中的橋樑,葯企把葯賣給醫藥公司,醫藥公司再按照醫院需要賣出。

任何一個行業的管道,出現一個同時可以彙集買家和賣家的平台時,都是有壟斷和灰色的。

對不起,沒有醫藥公司,任何藥品都不會出現在醫院的藥房!

去看看中國最大的幾家醫藥公司吧,全部是中字頭,再去看看各個省最大的醫藥公司,全是之前的企事業單位改制而成。利潤,很多時候在這個階段消失了。

3、保障。就像我說,藥費就應該貴,因為這樣才能保障葯企有足夠的錢做科研投入。但是老百姓是不是需要為這麼貴的藥費全額買單,就看一個政府的保障覆蓋程度了。

八十年代,我們處於一個保障幸福期,國家負擔一切,藥品全部報銷,於是一大幫企業的員工在醫院從創可貼一直開到開塞露,跟囤貨一樣,不考慮用不用,只考慮往回拿。九十年代後開始收費,但是保障覆蓋極低,造成大量的人無錢看病無錢買葯。如今,隨著覆蓋範圍的增加,很多人的醫保能夠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但是一旦碰到慢性病或重症,醫藥費依然難以承擔。

很多人都說,這個國家這麼多人,確實負擔不起啊!

我會說,哦,你知道這個國家有一個階層佔5%,但是耗費了90%以上的醫療資源,你聽說過一個醫院在三亞蓋療養別墅嗎,你見過連續六個月每天二十萬的花費就為了維持生命體征嗎,你見過為了某個人會診頭等艙包機嗎……

一個酒店有一間總統套房很正常,但是一個酒店裡全是總統套房而且還滿員就有點令人恐慌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就是我們的現狀。


是我們自己。我們都可以做得更好。


前幾天寫的怎麼看待韓雪對醫生爆粗口並髮長微博指責? - 竺映波的回答瞬間評論區可謂雞飛狗跳,大致分三派:誇讚派說真是解氣,還寫得太柔軟這種人就應該罵死;反對派說醫生態度不好還有理了,辯論賽哪居然還有那麼多話說;也有中立派說大家互相理解才能共築和諧社會嘛。


折騰了這幾天,我們也該和解了,原諒這個美美的小公主,也原諒那位態度不好的醫生,但還有一件比辯論重要很多的事情還沒有坐下來解決,那就是: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向醫生描述病情?醫生到底該不該安撫病人?


估計寫到這裡,三派都要抨擊我了:原本的誇讚派說,我們這麼忙,還要安撫病人,你們精神心理科的醫生就是事多;原本的反對派說,我們來學怎麼向醫生描述病情那要你們醫生幹什麼吃的;中立派說,好不容易共築的和諧社會,你文章一篇一篇的交火這是鬧哪樣?目前醫患關係,醫生怨聲載道,患者怒氣衝天,醫學生迷茫不已,再這樣下去,優秀的誰做醫生,沒有好醫生誰敢看病,這個話題,非說不可。


很久很久以前,看病不是這樣的,患者對醫生無比信任,可自從有了網路醫科大,很多患者更願意相信網上說的那套包治百病的理論,加上媒體部分報道有失偏頗,醫生在患者眼裡的印象從「白衣天使」變成了「白眼狼」,從不詳細聽病情,只管收紅包,動不動擺臉色。而醫生眼裡的患者,便是隨兜揣個錄音筆,巴不得鑽點空子事後告你,在醫院走廊走著還總擔心有人舉著刀誤砍誤殺。可事實上,事情真的到了這一步嗎?體制方面的事情就不要說了,醫生很辛苦,很忙,患者其實也痛苦,也煩悶,原本應該攜手抗擊疾病的戰友,怎麼就成了水火不相容的敵人?這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都不會說話。


我們先把「醫生態度差」這事放一放,來說說我們到底應該怎麼描述自己的病情吧。先講一個我眼中五好病人的例子:

我奶奶有段時間腳疼得特別厲害,我們決定陪她去看病。她去看醫生之前,先把腳洗得乾乾淨淨的,然後穿了一雙布鞋而且沒有穿襪子,這就使得她能快速露出腳給醫生看。更讓我驚訝的是,輪到她看病的時候,醫生要伸手摸她腳的骨頭,她居然迅速掏出一個保鮮袋套在腳上,說這樣衛生。那個醫生趕緊說,沒事的拿掉,不拿掉我摸了不準。我奶奶快80了,沒有人教過她要怎麼去門診看病,但她知道醫生忙,所以盡量給醫生節約下脫鞋子襪子的時間,能讓醫生多看看病灶,還知道體恤醫生要接觸髒的東西。當時我們去的是教學醫院,醫生看到我奶奶的腳,連忙叫來一群學生說這麼典型的教科書一樣的病快點來看看,學生各種拿手機拍照。我奶奶一點也沒有不情願的樣子,還很得意的說,我這個腳還被主任拍了照。她回來路上一遍遍跟我說:「這個醫生真是好啊,一點也不嫌棄我們病人的腳,還親手摸摸,給他準備保鮮袋還讓我拿掉。」

當時門診很多人,那個醫生沒有多說什麼,但是我相信他心裡一定暖洋洋的,沒準那天的心情就特別好。人與人之間,相處沒有那麼難的,以心換心,有什麼不好呢。


其實也不怪患者不知道說什麼,經常有人問我:我什麼也不懂,也不知道什麼是該說的什麼不該說,只能一個勁說,但是醫生那麼凶,我都不敢說話。

我也生病,也做過病人,看病也碰到過不耐煩的醫生,也很膽戰心驚,但是很少有我想說的病情沒有說完的情況。這裡需要教大家一點小技巧:我們到底應該怎麼以最短的時間和醫生描述清楚病情呢?

我先來分個等級A為必須說,B為見縫插針說,比如醫生寫病歷的時候可以說,醫生摸你腳的時候可以說,反正他不說話的時候你都可以說,C為說不說都沒事,但是你不說心裡難受,你就要態度好的說。

舉個例子,比如你最近拉肚子:

A:我拉肚子拉了3天,肚子很疼,刀割的那種疼一樣。(最主要的癥狀、持續了多長時間,如果可以,描述一下一天拉幾次,更好的話描述怎麼樣的疼,什麼情況下特別疼等)

醫生我指給你看,就是這個地方,痛起來都睡不著。(指出部位,痛的程度)

之前吃了剩飯,也有點著涼。(說一說你出現癥狀前幹了什麼)

而且我還有一點發燒,渾身沒力氣,而且拉多了手都有點抖。(描述除主要癥狀之外的所有癥狀)

作為一個病人,說完這些基本上也差不多了,後面就看醫生問什麼你就如實回答吧。

B:醫生,我拉的時候特別疼,拉完就好了。(見縫插針補充說明一下。不過估計聽完A醫生就大致能診斷了,而你B所說的,他心裡也早有數。)

C: (記得態度誠懇萌萌噠)醫生啊,我以前做過闌尾炎手術的,傷口沒有長好,這個跟拉肚子有沒有關係的啊?我最近總是吃香蕉,不知道會不會引起拉肚子的奧?

可能你會說,這麼多東西我怎麼記得住啊,這些不是你們應該問的嗎?對,我們都會問。記不住沒關係,我寫ABC主要是告訴你,如果A都問到了,BC沒說完就被醫生打斷了,不要擔心醫生沒聽完會誤診,對於一個有豐富經驗的門診大夫,對於常見的疾病,聽完A,他也就知道了。

現在我告訴你什麼是醫生最想聽的了,你就從A到C按順序不停地說,如果他打斷你了,別懊惱,一般就是他能夠下診斷了,當然他寫病歷的時候你也可以說,不過建議你先聽醫生說,因為很多醫生喜歡邊寫邊說這病要注意什麼。


千萬不要因為C沒有說出來就覺得醫生不耐煩哦,其實你以一個局外人的眼光看看,是不是C和診斷也沒多大關係,可是病生到自己頭上的時候,總覺得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都會成為病因。有時候醫生打斷你,真的不是不耐煩,是因為你給他的信息夠多了,足夠給你診斷且開藥了。那麼,以後排隊幾小時,醫生看病三分鐘,我們就不要生氣了好不好?他真的完成了他的所有工作了。

你看,常見病的話,配合得好,也就花幾分鐘就可以診斷了,你說呢?如果他真的仔仔細細前前後後地問,這個病可能就麻煩了。要是你真的跟我一樣有強迫症,覺得不說完心裡總有一個角落很難受,那說的機會可多了,醫生寫病歷你可以說,醫生把病歷遞給你你繼續說,拿著病歷倒著走出去還能說,下一個病人進來你可以聲音蓋過他接著說,說完為止,心舒氣暢,配藥回家。絕無諷刺,因為我就是這樣的,哪怕我知道C和我的病一點關係也沒有,我也要在我退出門之前都說給醫生聽,不過要不急不惱,面帶微笑,舉止輕柔。


大家又要說了,那醫生那種死樣怪氣看我就像欠他五百萬的態度就對了?不對,當然不對。醫生們先別惱,你們一定想說門診急診病房那麼忙,又不是你們心理科,誰有這閑工夫?其實說點好聽的還真不費什麼工夫,我們也做過病人,知道生病了本來就煩躁,被我們犀利的眼神一嚇,話都不敢說。你自己高高興興的,一切還真順順利利的,病人也是那麼的可愛,大家都是那麼的懂你。親人之間尚且有誤會,讓一個陌生人三分鐘就信服你,確實是很難的一門學問。語氣再輕柔一點,微笑再多一點,話說得好聽一點,事就會順一點。


可能醫生們會說,有些病人真的是胡攪蠻纏啊,你站著說話不腰疼,一天看一百個試試。對你來說,你一天看了一百個病人,可能就對2個態度不好,他們只是2%,你得了98分,絕對是個耐心的好醫生。可對於病人,他起個大早掛個號,望穿秋水才盼到你接診,結果他就是那2%,你說他氣不氣。他看不到你對別人多耐心,他只知道你對他100%的態度差。一世英名毀於2%,你說你冤不冤。


可能你會覺得,我們不是服務行業,我們用的是多年的臨床經驗和不斷進步的醫學知識治病,不是賣笑的。可醫學發展到今日,能治癒的疾病又有多少,終身服藥的已經是大幸,還有很多不幸的人,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疾病發生、發展,看著病人衰竭,束手無策。我們不是與死神對抗的上帝,我們只是靠自己的綿薄之力和科技發展,與病人一起在夾縫求生。如果我們不能治癒,甚至不能做什麼,那為什麼要吝惜自己的笑容和關懷呢?一句話,就一句話的事,說什麼都可以。誰都知道,自己忙得吃不上飯,喝不了水,還要抽一句話關心別人,很難,但是我們可以做得到,至少先端正態度試試看。


我在婦產科實習的時候,有一名住院孕婦,每天胎監綁出來都不好,我每天都要多給她做2~3次,我在產科實習2周,她就住了整整2周。

本來給病房所有產婦正常綁胎監就要做很多個了,這下平白無故多出3次胎監,一次20分鐘,還要時不時看看情況。我當時心裡特別煩,想這人就沒有一次能做出來好的嘛?每次去給她監測,我都要做好很久的心理建設,才能對她語氣輕柔,而且大多數時候我都不看她一眼,綁完看看胎心宮縮都顯示著就綁下一個去。後來查房聽主治跟他說,明天下午出院,我心裡那個樂,以後工作量終於可以少好多。當我推著小車去給她綁最後一次胎監的時候,她對我說:「小醫生,真是謝謝你了,每天都是你在給我做,我肚子里寶寶又不爭氣,經常麻煩你加班啊。現在寶寶情況挺好的了,真的真的多虧了你們。」我聽到這句話時眼淚都快下來了,覺得好慚愧,我覺得她好麻煩天天盼著她走,卻不知她會那麼認真的感謝我,還因為寶寶讓我加班而愧疚。如果我早點知道她最後會感謝我,我一定不會每天因為為她多做幾次胎監而心煩,一定會跟她一起祈禱寶寶快點好起來。我沒有用我最好的態度,她卻給了我最大的感謝,我無比後悔。


沒錯,你的態度好,他們不一定理解,反而以惡相對;可若你以冷漠相對,卻碰到淳樸而百般感謝你的病人,會不會為自己難過。欠別人的感受,遠遠不如別人欠你的感受來得快樂。

如今醫患關係如此嚴峻,我曾經特別後悔走上醫學這條道路,最後支持我堅持下來的,是我醫術高超且對病人溫暖關懷的導師,她是我的榜樣;還有那些感謝我為他們做的很小很小的事的患者,他們是我的價值感所在。


親愛的患者們,下一次來看病,能不能多給「高高在上」的醫生一點點感謝,你們的評價,其實他們很在乎,感到很開心,很溫暖;親愛的醫生們,面對「不識抬舉」的患者,能不能多一點耐心,你們是他們眼中的救命稻草,是我們一代代醫學生的榜樣。

我們其實都可以做得更好。


請大家耐心看完這個故事,一切就都懂了。


原文地址凡人醫生_新浪博客,本答案系轉載

瓷器村有一家飯店,每頓飯只收1分錢的飯費。我在這家飯店工作多年,目睹了許多離奇的故事,今天要講給你聽。你一定會感興趣的。

  (一)公益食堂

  這家飯店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是生產隊的食堂,主要靠生產隊撥款維持運轉。村民們每頓飯只要交1分錢的飯費就可以隨便吃。當然飯菜也很簡單,就是蘿蔔白菜饅頭。

   生產隊領導曾經教導我們:「食堂是公益機構,要體現公益性。食堂職工要履行『救飢扶餓』的神聖職責。」我們一直把這些教誨銘記在心。有的村民連1分錢的 飯費都交不起,我們就讓他進來白吃;食堂門口經常有乞討者,我們就從後廚給他們拿飯吃。反正這些都會由生產隊給買單。就這樣,我們食堂的口碑一直很好。由 於我們工作時都穿著白大褂,甚至有人稱我們為「白衣天使」。

  到了八十年代,食堂歸村委會管理。雖然每頓飯的成本已經漲到了5角,但村委會給食堂足額補貼,所以村民們一直享受著「1分錢吃飽」的優惠價,食堂職工也一直在履行著「救飢扶餓」的神聖職責。

  (二)聰明絕頂的村長

   九十年代初,村長說,村委會的平房太寒酸了,要蓋一座辦公大樓。村幹部們異口同聲地表示支持,負責基建的村長小舅子和負責後勤的村長表弟更是熱烈歡呼。 村委會的分支機構很多,有犁地部、播種部、澆水部、收割部、打場部、拾荒部、養豬部、餵豬部、殺豬部、賣豬部……等等,按照每人4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計 算,至少要蓋80層大樓。可是錢從哪裡來呢?

  村裡開會研究了三天三夜,最後,聰明絕頂的村長想出了一個聰明絕頂的辦法:把食堂改名為「瓷器飯店」,也就是「市場化」;村委會只給食堂撥款40%,讓食堂自籌60%。所謂「自籌」,就是讓食堂向吃飯的村民收錢。這樣,就可以減輕村裡的財政負擔,省出蓋大樓的錢。

  村委會的會計算了算帳,說道:「現在每頓飯的平均成本是3元,村裡補貼1.2元,食堂只要把飯費從1分漲到1.8元就可以了。我散會之後就去安排。」

  村長瞪了會計一眼,喝斥道:「你腦子有毛病嗎?現在村民們本來就對物價敏感,村委會要是宣布把飯費漲到原來的180倍,村民們還不把村委會砸了?」

  會計說:「那咋辦?不漲飯費,食堂靠啥自籌資金?」

  村長笑了笑,說道:「我自有辦法!」

  (三)以餐具養食堂

  第二天,瓷器村村委會發布了一份名為《以餐具養食堂》的紅頭文件。文件規定,為解決公立食堂經費不足的問題,現允許食堂向顧客收取「餐具費」。餐具費的收入,將用於彌補飯費收入的不足。

  從此以後,村民們到食堂吃飯,除了支付1分錢的飯費以外,還要支付1至5元的「餐具費」。「1分錢吃飽」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村民們紛紛議論:「村委會控制了飯費的上漲,真是親民愛民!食堂加收了餐具費,真是貪得無厭!」

  九十年代,瓷器村的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是大好,不是小好。村委會陸續購買了18輛賓士、18輛廣本、18輛帕薩特,村長包養了兩個小媳婦,還把兒子送到河對岸的阿麥瑞克村上學。其他村子受了災,村委會慷慨捐款。村幹部的工資,也一次又一次地上漲。

   當然,村民們不知道,村委會對食堂的撥款比例卻是逐年減少的。到了1998年,撥款比例下降到了10%。這10%的撥款,還經常無法按時到位,有時還會 被村委會賴帳不給。這時的「瓷器飯店」,雖然對外還宣稱是「公立食堂」,但實際上已經跟自負盈虧的私營飯店相差無幾了。

  這期間,村 委會也覺得1分錢的飯費實在是低得可笑,於是也給上調了幾次。1998年,飯費調到了2元。但是,這時的飯菜檔次也提高了很多,物價也漲了很多,每頓飯的 成本已經漲到了5元至20元,飯費加上餐具費收入仍然不足以收回成本。食堂沒辦法,只好採購了一些中高檔餐具,以便提高「餐具費」收入,用於彌補飯菜的虧 損。此外,食堂還引進了南非鮑、澳洲龍蝦、神戶牛肉等高檔菜,這些菜可以在2元飯費之外單獨定價,賣到上百元,既可以滿足高端顧客的需求,也可以增加一些 收入。

  (四)四個難題

  2000年,村委會的會計奉命對食堂進行調查,發現了幾個問題,彙報給了村長。

   第一個問題:隨著物價的上漲和食譜的更新,每頓飯的成本已經漲到了10至30元。但是,按村委會的定價,飯費仍然只能收2元錢。即使加上餐具費和少量高 檔菜的收入,食堂仍然是虧損的。照這樣下去,食堂就會倒閉。如果食堂倒閉了,村民們沒處吃飯,就會來找村委會算帳。如何避免食堂倒閉?

   第二個問題:隨著村民的餐飲需求的增長,食堂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好幾倍。但是,食堂的職工編製沒有增加。因此,食堂現有職工不得不長期、常態超負荷工 作。他們每天凌晨3點就要上班,晚上23點才能下班。遇到吃夜宵吃到後半夜的顧客,他們只能強打精神,加班奉陪。增加了的這部分工作量,不是靠增加人員來 完成的,而是靠現有職工無償加班、放棄節假日、犧牲個人.權益來完成的。食堂職工對此有意見,如何平息?

  第三個問題:在這二十多年 中,餐飲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餐飲已經變成了一門高技術含量的行業。一個人要想當廚師、服務員,先要以高分考入大學,讀5年本科,其中大部分人又讀 了3年碩士,廚師長、廚師、領班等職位甚至只錄用博士。新職工在正式工作前,要經過漫長、艱苦、低薪的見習期和輪轉期,從摘菜、刷碗、拖地、端盤子做起。 正式步入工作崗位後,終生都要進修、學習、鑽研,緊追餐飲行業前沿,才能勝任工作、保住飯碗。顧客對飯菜的口味、色澤、形態、火候、營養、衛生、充饑能 力、刀工精度、數量精度等方面以及配套服務的要求非常高,食堂職工必須遵循複雜而嚴格的技術標準,精工細作,精心服務;一旦出現疏漏,就可能被告上法庭、 定罪判刑。因此,食堂職工的工作難度、工作量、心理壓力和從業風險都比較大。食堂職工的付出顯著超過了其他大部分職業,但是,食堂職工的工資標準卻並不 高。食堂職工對此有意見,如何平息?

  第四個問題:村民們繳納了沉重的稅賦,卻不能享受「1分錢吃飽」的福利待遇,每頓飯除了要花2 元飯費以外,還要花幾元、幾十元的餐具費。如果想吃鮑魚、龍蝦,還要花成百上千元。因此村民們紛紛抱怨「吃飯貴」。食堂的職工、灶位、桌位、餐具等資源都 比較緊張。在高峰時段,前來吃飯的村民甚至會找不到桌位,上菜速度也會變慢。因此村民們紛紛抱怨「吃飯難」。如果村民們發現「吃飯貴」和「吃飯難」是由村 委會縮減食堂撥款引起的,就會責怪村委會。如何避免村民們發現?

  村長聽完這四個問題,一言不發,只顧眯著眼睛抽煙。會計不敢多嘴, 也只是一言不發地看著村長。等到一袋煙抽完了,村長才轉過頭來,問會計:「你說,食堂的職工是人還是神?」會計弄不清村長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只好老老實實 地回答道:「當……當然是人,不是神。怎麼啦?」村長點了點頭,說道:「這就好!只要他們是人,不是神,就好辦了。」

  村長顯然已經有了一個好辦法!

  (五)一箭四雕

  第二天下午,被村長派去食堂查賬的會計興沖沖地跑回來,向村長報告:「查到了!我查到了!」

  村長說:「別著急,坐下慢慢說。」

   會計坐下,喘了一口氣,繼續說道:「我仔細審查了食堂的餐具帳目,終於發現,他們在採購鮑魚的時候收取了供應商的1000元回扣。其中500元用於購買 消毒櫃,100元用於維修灶具,100元用於更換燈泡、水龍頭;給幾名幹部和廚師長每人發了30元的獎金;最後給廚師和服務員補發了上月拖欠的工資,每人 5至10元不等。」

  聽完彙報,村長狡黠地笑了:「好啊!我就知道,他們是人,不是神!」

  會計不明白,就問村長:「您這是什麼意思?」

  村長說:「他們不是神仙,所以他們不可能憑空變出米面肉菜、水電煤氣、桌椅碗筷。如果沒有撥款,他們就只能靠歪門邪道來維持食堂運轉。他們不是神仙,所以他們忍不住疾苦清貧、高付出、低回報,他們會自己設法用歪門邪道來彌補收入。」

  會計訕訕地問:「那,咱們村裡是不是要嚴查一下,剎剎他們的歪門邪道?」

  村長斬釘截鐵地說道:「不!我就是要讓他們搞歪門邪道!」

  會計納悶了,問村長:「為什麼?」

  村長嘆了一口氣,說道:「虧你跟了我這麼多年,怎麼還是不開竅啊?你昨天說的四個問題,第一是食堂入不敷出,第二是職工又苦又累,第三是職工收入微薄,第四是村民吃飯貴、吃飯難。你說,這四個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會計不假思索地答道:「這個我知道!食堂入不敷出是因為村裡給食堂的撥款少,又不允許食堂漲價;食堂職工又苦又累是因為村裡給食堂的編製太少,食堂又沒 錢雇臨時工;食堂職工收入微薄是因為村裡給食堂定的工資標準太低;村民吃飯貴,是因為村裡給食堂撥款少,食堂只能向村民收錢,村民跟以前的『1分錢吃飽』 比較,覺得現在吃飯貴;村民吃飯難,是因為村裡給食堂的撥款和編製少,食堂建設和人員不足。」

  村長說:「不錯,你這個會計還算沒白當。那你說,這四個問題,歸根結底是誰的責任?」

  會計張口剛想說,又給咽回去了。

  村長厲聲問道:「你說,是誰的責任?」

  會計誠惶誠恐地看著村長,結結巴巴地答道:「是、是、是村委會的責任……」

  村長冷笑了兩聲,乾笑了兩聲,又大笑了兩聲,最後和顏悅色地對會計說:「你答對了。但是,我要讓全村人都相信,這是食堂職工的責任!」

  會計納悶地問:「怎麼讓他們相信呢?」

  村長說:「就是要讓食堂搞歪門邪道!村委會表面上要打擊回扣,但實際上要縱容甚至鼓勵食堂從供應商手裡拿回扣!」

   村長接著講道:「回扣可是個好東西。第一,回扣給食堂提供了資金來源,彌補了飯費價格過低和撥款不足造成的虧損,維持了食堂運轉,掩蓋了村裡撥款不足的 事實。第二,回扣可以用來給職工發工資獎金,安撫職工隊伍,讓他們忘記辛苦勞累,甘心做牛做馬,賣命加班勞動。第三,按照村民們的一般觀念,「回扣」肯定 是非正義的。村民們一聽說食堂收了回扣,肯定會非常痛恨食堂,於是就把眼光全都盯在食堂職工身上,向他們發泄怨恨,就不會找咱們村委會的麻煩了;同時,村 委會隔三差五地假裝打擊一下回扣,還會贏得村民的擁護和愛戴。這樣,你昨天所說的四個問題就全都解決了,村委會還不用花一分錢!」

  會計的嘴巴張得老大,半天才回過神來,讚歎道:「村長,您真是太高明了!這是一箭四雕啊!」

  (六)發動村民斗食堂

  晴空萬里,陽光明媚。瓷器村辦公大樓的第44層,4444房間,正在召開「瓷器村宣傳工作動員大會」。會議由村長親自主持,廣播站站長、板報組組長、標語隊隊長、治保會主任等人參加了會議。

  村長指示,在今後針對食堂的宣傳報道中,要掌握幾個「混淆」。

   第一,要混淆「被動避害」和「主動趨利」。食堂如果沒有供應商回扣、高檔餐具的餐具費、高檔飯菜的飯費等收入,只靠撥款和2元飯費,根本不可能維持運 轉。食堂的廚師、服務員如果不向顧客推薦高檔餐具和高檔飯菜,就拿不到工資,久之則被辭退。食堂不可能坐等倒閉,職工不可能坐等辭退,因此他們主要是在執 行政策、被動避害、維持生計。但必須通過宣傳教育,讓村民們認為他們是在主動趨利、利用專業技術進行斂財致富,以激發村民們對他們的仇恨。

   第二,要混淆「合理收入」和「暴利收入」。從行業的技術含量、難度、風險、工作量、付出代價等方面來衡量,食堂職工的合理收入水平應在1000元左右, 但現在大多數職工即使加上回扣工資也只能拿到600元。必須通過宣傳教育,抹殺這個行業的特殊性,用低學歷、低技術、低難度、低風險、低勞動強度的職業的 低微收入水平與之做比較,充分利用村民們「患不均」的心理,讓村民們認為食堂職工拿600元就是暴利,以激發村民們對食堂職工的仇恨。

   第三,要混淆「府敗領導」和「普通職工」。在食堂里,確實有些領導,依靠回扣拿到了每月數千元的暴利收入,但這部分人的比例在1%以下。實際上,99% 的普通職工拿著偏低的工資,卻在加班加點、受苦受累、犧牲奉獻。必須通過宣傳教育,讓村民們認為,所有食堂職工都依靠回扣拿到了暴利收入,都富得流油,都 有八套房、十輛車、一百個小老婆,以激發村民們對他們的仇恨。

  第四,要混淆「正當的高價賬單」和「不正當的高價賬單」。有些高檔飯菜本來就應該是高價,但在宣傳報道時,必須淡化飯菜本身的檔次和價值,而要強調賬單上的高額數字,讓村民們認為食堂在宰人,以激發村民們對食堂的仇恨。

   村長最後總結道:「食堂職工都是普通人,必然會帶有普通人的各種缺點。你們要細心挖掘,將小事擴大化,將個案普遍化,將雞毛蒜皮上綱上線,讓村民們認為 食堂職工都是十惡不赦的大貪屋犯、大殺人犯、大瀆職犯。顧客與食堂發生糾紛時,你們要大篇幅報道顧客的聲音,尤其要用濃墨重彩渲染顧客多麼悲慘、痛苦、無 助,同時,要少報道或者不報道食堂的聲音,不給食堂任何辯解的機會。要搶在事實查清之前,先行認定食堂職工一定有罪,先行認定顧客一定有冤。要通過「一言 堂」式的報道,把食堂徹底批倒、斗臭。等到食堂的負面形象樹立起來之後,他們的正當做法也會被懷疑為營私牟利,他們的好心好意也會被懷疑為驢肝肺,村民們 將再也聽不進他們的澄清辯解,他們一張嘴就會被村民們視為狡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加班加點、吃苦受累、犧牲奉獻更是會被完全忽略。村民們會認為,「吃飯 貴」「吃飯難」是食堂職工造成的!」

  從此以後,揭批食堂和食堂職工的新聞報道就沒有停歇過,每隔一兩年還會掀起一次高潮。

  (七)兩千元的饅頭

   2008年的某一天,村民張三到食堂吃饅頭,咬了一口,就抱怨道:「一點味都沒有!來個水煮魚!」服務員端上水煮魚,張三吃了一口,又說道:「太辣了, 沒法吃!拿菜譜來!」服務員拿來菜譜,張三點了一隻1200元的龍蝦和一瓶1000元的茅台。酒足飯飽之後,張三叫服務員結帳。服務員拿來賬單,一共是 2235元。張三跳了起來:「什麼?這麼貴?你們想錢想瘋了?」

  第二天,瓷器村村頭的黑板報上登出了一條新聞,標題用醒目的特大號 黑體字寫道:「吃個饅頭竟花2200元」。正文里說:「村民張某,來到食堂,僅僅是想吃個饅頭。最後結帳的時候,他卻要面對2200多元的天價賬單!當張 某質詢食堂收費的時候,食堂經理竟然理直氣壯地說,收費合理,計費無誤!」看了這條新聞之後,村民們都氣憤無比,異口同聲地指責食堂黑心宰人。

  (八)吃飯餓死

   2009年的一天,村民李四在食堂里吃飯,吃著吃著,忽然想起了前幾天跟鄰居因宅基地打架的事。他越想越氣,竟然氣得心臟病發作,倒地身亡。李四的老婆 孩子、三姑六舅、街坊鄰居聽說李四死在了食堂,趕忙扛著鋤頭鍬鎬,跑到食堂,讓食堂賠錢。他們說:「在你們食堂吃飯時死了,所以就是被你們給活活餓死的! 是你們沒有盡到救飢扶餓的義務!」

  瓷器村板報組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採訪了李四的家屬,連夜趕寫了一篇催人淚下的板報文章。文章 說:「李某,一個身板硬朗的漢子,談笑風生地走著進了食堂,一個小時後,卻身軀冰冷地蒙著白被單,被抬了出來。他只是想來吃一碗白米飯,他的老婆孩子還在 家裡等著他。他的兒子明天就要滿6周歲了,李某早就答應兒子,要在家裡陪他過6周歲生日,要送給他一本漫畫書作禮物。然而,誰能想到,僅僅一頓飯的功夫, 父親與兒子,陰陽兩隔。剛買來的漫畫書還在李某的衣兜里,還帶著他的體溫,但他再也不能親手送給兒子了。他還有個12歲的女兒,正在上小學。李某是家裡唯 一的勞動力,他死後,誰來負擔女兒的學費?恐怕女兒只能輟學,去城裡打工,用她那雙稚嫩的小手去賺錢養家……」最後,文章義正詞嚴地說道:「食堂,本來是 救飢扶餓的神聖殿堂,現在卻變成了要命的鬼門關,把顧客活活餓死。廚師的道德何在?服務員的良心何在?嗚呼哀哉!呀買代!」

  板報發表幾個小時後,黑板周圍的牆面上就寫滿了村民們義憤填膺的跟帖。村民們說:「把廚師捆起來,也讓他活活餓死!」「把服務員千刀萬剮,以告慰冤死的顧客!」「所謂食堂,就是榨乾你的錢再把你活活餓死的地方!」

  (九)天價蘆筍

   2010年初,村廣播站的記者小劉為了搜集新聞素材,開始調查食堂飯菜的原料價格。終於,在一個偏僻的深山林區,他發現農民出售鮮蘆筍的價格只要0.1 元一斤,而一盤燒蘆筍在瓷器村食堂里卻要賣到10元。他敏感地意識到,這可能是個絕好的新聞素材!經過調查,他發現,農民以0.1元的價格把蘆筍出售給本 村蔬菜商,蔬菜商以0.2元的價格出售給鄉蔬菜站,蔬菜站以0.4元的價格出售給蔬菜商貿公司,蔬菜商貿公司以0.8元的價格發往各地的蔬菜商貿公司;食 堂本地的商貿公司以0.8元的價格購進後,以1.6元的價格出售給蔬菜批發站,蔬菜批發站以3.2元的價格出售給食堂;食堂製作燒蘆筍這道菜時,還用到了 肉和蘑菇,除去肉和蘑菇之後,蘆筍摺合6.4元。

  看著這些數據,小劉有些失望,因為每個環節的毛利率都是50%,食堂環節並不比其 他環節的利潤更大。而且,食堂還提供了高技術含量的烹飪和配套服務,燒蘆筍的利潤還要用於補貼廉價飯菜的虧損。小劉又了解到,一個蔬菜推銷員,收入相當於 一個博士學歷的廚師的幾倍、十幾倍,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食堂應該不是獲利最多的環節。最後他還發現,食堂大多數飯菜的加價率沒有蘆筍這麼高,蘆筍只是少數 特例。小劉不禁發起愁來,這稿子該怎麼寫呢?廣播站站長聽了小劉的彙報之後,哈哈大笑:「這很容易寫嘛!來,我教你。」

  幾天以後, 題為《天價蘆筍,百倍利潤》的文章在村廣播站播出了:「一斤蘆筍的出廠價只要1角錢,但食堂賣給村民的價格卻是100角!蘆筍的價格暴漲了100倍!這天 價的蘆筍,簡直比黃金還要暴利,比販毒還要暴利啊!看到如此確鑿的鐵證,我們終於知道『吃飯貴』的原因是什麼了!食堂本是公益機構,應以『救飢扶餓』為天 職,但如今卻成了廚師、服務員、洗菜工們斂財致富的暴利機構,吃飯焉能不貴!」

  這正義的聲音,從村廣播站的大喇叭里播出來,傳到瓷器村的家家戶戶。村民們聽到這「百倍利潤」的蘆筍,氣得肺都要炸了,恨不能立刻把食堂砸了,把廚師、服務員、洗菜工們碎屍萬段。

  (十)女工喝水330公斤

   2011年,為了讓村民們「明白消費」,村委會規定,食堂必須給顧客列印「收費明細」,要細到每種原料、每項服務。比如說,洗菜所用的水,不能直接攤到 菜價中,而必須單獨列在「水費」一欄中。菠菜、油菜等綠葉蔬菜,按村委會規定,需要多次浸泡清洗,以便除去農藥、化肥,因此用的水比較多,平均每盤菜要用 5升水。

  村裡有個女工,在食堂吃了一個月的飯,每天都要點兩盤炒菠菜,因此每天都會用10升左右的洗菜水。再加上炒菜做飯過程中用到的水,每天的「收費明細」上總共會列出11升水。一個月下來,就是330升。

  村板報組的組長聽說了這件事,趕忙責令板報員小張寫一篇文章,報道一下。

  小張犯了難,對組長說:「每天用11升水,其中10升是洗菜的 ,很正常的嘛,有什麼可報道的?」

  組長啟發道:「洗菜用10升水很正常,但如果喝10升水呢?還正常嗎?每天總共11升水,聽起來不多,但一個月的加起來就是330升,就是330公斤!聽起來多不多?一個女工的肚子里能裝下330公斤水嗎?」

   小張聽完之後,豁然開朗,趕忙跑回去奮筆疾書。不多時,一篇義正詞嚴、文采飛揚的文章誕生了。村頭板報刊載了這篇文章,標題叫做《女工在食堂「被喝 水」330公斤》。文章寫道:某女工,僅僅是想吃一盤炒菠菜,但在最後結帳但時候,卻看到收費明細清單上赫然寫著「自來水330公斤」!一個女工的肚子里 能裝下330公斤自來水嗎?食堂的亂收費已經到了不顧常識、不知廉恥的地步!

  正巧,村裡的「老大媽合唱團」正在村頭排練紅歌。團長張大媽看到板報標題後,都沒看正文,就把嘴一撇,評論道:「不用問,肯定是食堂亂收費!」旁邊的李大媽、劉大媽、趙大媽、王大媽紛紛附和:「對!肯定是亂收費!」

  孫大爺、錢大爺遛早,路過板報牆,看了板報之後,用拐棍指著食堂方向,氣呼呼地說道:「食堂太不象話了!人怎麼能喝下330公斤自來水?拿我們當傻子呢?我們的眼光可是雪亮的!」

  (十一)結局

   村委會的大樓依然矗立著,村幹部的生活依然滋潤著。村民們依然自費掏錢吃飯,怨氣衝天。食堂職工依然加班加點、累死累活、忍氣挨罵。廚藝比較好的廚師, 大都辭職改行,或者去別的村子當廚師了。年輕人看到食堂里的工作狀況和廚師的社會地位,也都不願意學廚師專業。食堂里剩下的職工,因為待遇差、身體疲勞、 心情憋悶,工作積極性也不高。因此,食堂的服務水平越來越差,飯菜越來越難吃。由於工作太繁忙、太勞累,後廚和前堂都經常出錯,比如把鹽當成白糖、把醋當 成醬油、把菜上錯桌、給顧客算錯賬。村民們當然因此更加痛恨食堂的廚師和服務員們。

  村長的兒子在阿麥瑞克村讀書畢業了,把戶口留在 了阿麥瑞克村。村長和媳婦帶著金銀細軟,投奔兒子去了。跟村長有關係的人,諸如村長的小舅子、表弟、外甥,村長老婆的「相好的」,以及村長老婆的「相好 的」的「相好的」,都在村裡的歷次「民心工程」中發了大財,蓋起了別墅,開上了豪車。

  村民們依然覺得「吃飯難」「吃飯貴」。每次覺 得心裡堵得慌的時候,就跑到村頭的板報牆前面,虔誠地拜讀每天晚上準時更新的板報。讀完板報,頓時覺得瓷器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村子,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村民。當然,村民們依然不能忘記那個可恨的食堂。在茶餘飯後,村民們經常會罵上幾句:「他娘的!砸爛這個黑心食堂!打死這群黑心廚師!」

原文地址凡人醫生_新浪博客,本答案系轉載


我在另外一個問題里表達過我對醫患矛盾原因的認識:造成當今社會中國醫患關係如此緊張的原因有哪些?針對這些原因,你覺得國家應該做什麼?如何做?怎麼做?
根據我認為的那些原因,最應該擔起責任的肯定是政府,它們要負責建立起獨立公正的司法體系;加大對醫療的投入,而不是僅僅盯著冰冷的雞的屁;要負責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要加大教育投入,不是意識形態灌輸,而是普及社會公民教育,重建社會信任。
其次是媒體,真正負起監督責任,遵守媒體報道的原則,提高自己的行業素質。
最後是醫務工作者,做好本職工作,儘可能提高醫療水平,做好醫患溝通,普及醫學常識。

其實說白了,就是大家各自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就可以了,沒必要你去過多的奉獻什麼,做好自己的事,自然可以得到很好的回報。
========================================================================


昨晚看了央視關於「縫肛門」事件的新聞調查,裡面提到了一點,就是在醫患雙方互相起訴對方的過程中,最後沒有一個贏家。助產士因為這個莫須有的風波丟了工作,生活發生了巨大動蕩,為了維護自己名譽權對家屬的起訴,為的僅僅是要回自己的名譽,而沒有什麼其他的索賠,當然她也顧不上家屬的感情。從家屬角度來看,完全是出於誤解而引發了整個事件,最終患者抑鬱、家屬也丟了工作,可以說是兩敗俱傷。這裡誰該負責呢?我想,這次法院的判決和衛生監管部門的調查是沒有問題的,問題主要出在媒體身上。在缺乏專業知識的情況下,甚至在鑒定結果已經出來的情況下,仍然為了奪人眼球進行不實報道,最終拍拍屁股走人,扔下兩敗俱傷的醫患雙方。其實,如果沒有媒體的瞎摻和,這就是一個很普通的醫患矛盾。這裡其實沒怎麼涉及到醫療費用,就是患者對醫學的不了解產生了誤解,最後經過了鑒定和司法途徑,而且法院最終進行了獨立的審判,這本來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處理醫患矛盾的方式。但是媒體不負責任的推波助瀾,把事件推向相反方向。有些媒體不是想從解決問題的目的出發,而是想把事情攪渾,缺乏應有的職業素養。媒體即使不想在緩和醫患矛盾上擔起應用的責任,至少也不該在傷口上撒鹽。而這次的新聞調查做的就挺好,找來當事雙方,帶著解決問題的思考去報道,這才是媒體應有的態度。


該答案是我轉載的,作者未知,如有人知道請在回復中註明,謝謝。

———————————————————————————————————————————
《美國一位護士發錯葯之後》

   這位護士叫瑪麗,在紐約一家醫院已經工作了三年。這年紐約氣候異常,住院病人激增,瑪麗忙得腳不沾地。一天給病人發葯時,她張冠李戴發錯了葯,幸好被及時發現,沒有釀成事故。 但醫院的管理部門依然對這件事情展開了嚴厲地「問責」。
   首先問責護理部。他們從電腦中調出最近一段時間病歷記錄,發現「瑪麗負責區域病人增加了30%,而護士人手並沒有增加」。調查部門認為護理部沒有適時增加人手,造成瑪麗工作量加大,勞累過度。人員調配失誤。
   然後問責人力資源部門的心理諮詢機構。瑪麗的家裡最近有什麼問題?詢問得知,她的孩子剛兩歲,上幼兒園不適應,整夜哭鬧,影響到瑪麗晚上休息。調查人員詢問後認為「醫院的心理專家沒有對她進行幫助,失職!」
   最後問責製藥廠。專家認為「誰也不想發錯葯,這裡可能有藥物本身的原因」。他們把瑪麗發錯的葯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發現幾種常用藥的外觀、顏色相似,容易混淆。他們向藥廠發函:建議改變常用藥片外包裝,或改變葯的形狀,儘可能減少護士對藥物的誤識。
   那幾天瑪麗特別緊張,不知醫院如何處理。醫院心理專家走訪了她,告訴她不用擔心病人賠償事宜,已由保險公司解決。還與瑪麗夫妻探討如何照顧孩子,並向社區申請給予她10小時義工幫助。瑪麗下夜班,義工照顧孩子,以保證她能充分休息。同時醫院特別批准她「放幾天假,幫助女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這以後,瑪麗工作更加認真細緻,也沒有人發生類似錯誤。她和同事們都很喜歡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護士工作辛苦是眾所周知的,在美國,護理業成為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除了護士較高的薪水和待遇外,我相信還有很多其他原因。

  《中國一位護士發錯葯之後》

   領導先劈頭蓋臉訓斥瑪麗:「你怎麼能犯這種低級錯誤?現在醫患關係這麼緊張,醫院沒錯還天天被人揪斗呢,你這不是給咱們院長找麻煩嗎?」護理部召開緊急會議,最終,本著對患者負責、對護理部負責、對醫院負責、對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負責、對全太陽系、全銀河系、全宇宙(含異次元空間)負責的態度,扣發瑪麗當月獎金,全院通報批評。
   患者聽說自己險些被發錯葯,大怒,跑回家安排了一番。一個小時後,三十多個壯漢高舉著「無良醫院,還我公道」的偉大旗幟,闖入醫院,把護理站砸了個稀巴爛。院長趕忙前來交涉處理,這些壯漢聲稱,他們都是患者家屬,其中六個是患者的哥哥,七個是患者的弟弟,五個是患者的舅舅,九個是患者的爸爸……他們要為患者討還公道,「公道」的具體內容是:賠一百萬(必須是現金,不連號的舊鈔),否則就向媒體「報料」。
   然而,還沒等雙方開展進一步的協商,新聞嗅覺極其靈敏的無冕之王——記者就蜂擁而至了。記者們趕到護理站的廢墟上,把瑪麗圍在中間。
   CCAV記者問瑪麗:「你為什麼發錯了葯?」瑪麗回答道:「是我疏忽大意,我承認自己的錯誤,以後一定注意認真核對。」記者又問:「你覺得有什麼客觀原因嗎?」瑪麗說:「主要是我自己的錯誤。」記者繼續友好、和善、循循善誘地開導她:「也不能全怪你吧,難道一點客觀原因都沒有嗎?」瑪麗想了半天,很不確定地說:「最近我們病區的病人增加了30%,但護士人手沒有增加。也許,病人多了,我們太忙了,就忙中出錯吧。不知這算不算您說的客觀原因?」CCAV記者聽到這句話,大喜,馬上結束了採訪。第二天,CCAV播出了剪輯過的採訪錄音,錄音中的瑪麗只有一句話:「忙……就……出錯」。播音員義正詞嚴地評論道:「護士竟然公然叫囂『忙就出錯』,按照她的邏輯,其他職業的人,如果工作忙,也都可以出錯了?主刀醫生忙,就可以給病人切錯了地方?麻醉師忙,就可以給病人麻錯了劑量?教師忙,就可以給學生講錯了知識?司機忙,就可以給乘客拉錯了道路?況且,生命是最寶貴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作為掌管生命的醫護人員,尤其不能以任何理由當作出錯的借口。生命,不容出錯!謝謝收看,咱們明天再見!」


有媒體的鍋,有醫院的鍋,有醫生的鍋,有政府的鍋,也有患者的鍋。
只不過醫生變成背鍋俠了而已。。



醫患關係緊張這個問題我前幾年曾經仔細的琢磨過。

為什麼醫患關係會這麼緊張?
我小時候,九幾年,曾經住過半個月的醫院。那個時候根本沒有什麼醫患關係緊張。
病人都十分的尊敬醫生,而醫護人員也非常的盡心盡責,半個月住院費好像才花了800多。當然那個時候我媽也確是給醫生一份紅包。不過說真的也不多,就兩百塊。

就是這幾年吧,不斷的有醫患關係緊張的新聞報道出來。
據我觀察,媒體對醫患關係的緊張有著一定的責任。
現在大家可能很少看到關於醫患矛盾新聞了,估計媒體主管部門對此做了約束,避免進一步刺激矛盾。
可是前幾年(具體應該是2000出頭吧)媒體報道的醫患矛盾立場都是一邊倒偏向患者的,這就給群眾一個印象:病人有病沒治好肯定是醫院的錯。
而事實上,這些也許只是一些個例。

另外一點,政府對醫院的財政支持力度太小。以至於醫院為了維持不得不想辦法從病患身上撈錢。包括高昂的醫療費用,多餘的醫療檢查等等。
由此帶給病患的不僅是個人生理上的痛苦,也包括了更多的金錢方面的負擔。為此發生的一人病重,家庭破裂的事太多了。

而這些本來就應該是政府出面解決的。但是政府卻把自己的責任推給了醫院,推給了老百姓。

所以回答樓主的疑問就是: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是政府,擔任起緩和醫患關係的責任的也應該是政府。


1. 政府責任缺失.
目前僅有1%的GDP用於醫療支持,比亞非拉國家還低.普通民眾沒有醫療保險,這才是看病貴的主要原因.
2. 醫院財政自理
其他國家對公立醫院提供大量的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服務民眾,不擔心自己破產.縱觀國內醫院,全部自力更生,每年還要向國家交大量的稅收,真是諷刺.國家拿了病人的醫藥費,還在罵醫院看病貴.
3. 媒體
媒體對醫療事故的報道嚴重偏離了實事,為了製造看點,博眼球,玩文字遊戲,沒有職業操守.
4. 部分醫生缺乏自律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總有素質差的醫生,每個行業都相似.所以這一條並不是根本原因.


來看看教科書解釋哈!注意第一條,首當其衝!


根源在於某黨在宣傳它的功績過程中,有意無意地向人們灌輸「醫院是我開,歡迎大家來」、「有病都包治,沒錢也能治」的觀念。

然後人們看病的時候就會想:「國家養了你們,你們應該給我好好看病,而且必須看好,還要免費,我最多給你點成本費用。」

看不好怎麼辦?以前人們被單位禁錮著(話說「單位」這個詞好多年輕人已經看不懂了吧?),個人是渺小的,不敢鬧,而且我也是國家養的,國家看不好我的病就看不好吧。後來「改革開放」了,黨也逐漸不輕易出頭了,國家也不養我了,我自己養自己,好不容易讓你國家養的醫院幫我看下病你還看不好?……於是醫患矛盾自然就來了。

誰開發,誰治理。


實習的第一個月,就被患者家屬鬧了,原因是錯過闌尾炎最佳治療時間,值班大夫開錯了葯,第二天早上家屬拿刀來輪老師,把我推上去護駕。

具體學術言論我就不多說了,當時我身為初出茅廬的小白並沒有感覺到來自組織的關懷和保護,而是被推出去護駕,尼瑪啊,替死鬼冤大頭就是我。

絕對不能還手,一旦出手問題性質就變了!防,躲是上策,好在跆拳道藍帶,體能體力還是有的。說白了脫了白大褂撒丫子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然後接下來的處理是當晚值班醫生被免職,不允許尋求任何法律保護,也不允許去法院起訴(其實說了也沒人屌你);封鎖消息即醫院上下對外無可奉告(這事兒絕對不能細說);然後醫院和家屬理論。我也被攆回家了,但感覺絕對不是帶薪假期的感覺啊,老師的感覺就是飯碗碎了書白讀了,這麼多年的職稱白熬了,吊銷行醫執照永世不入此行的判決分分鐘到來啊。

具體歸哪管,一直是個盲區。。。以上是真實經歷,匿了。


法律


醫患關係是天朝社會大環境下的一個縮影。 跳開大環境僅談醫患關係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網上醫生被打,教師被捅,警察被殺,難道不充斥著一片叫好聲?


看看我給不會寫字的家屬準備的。他們連字都不認識,你指望他們知道這是併發症不是你搞砸的?你指望他不認為交給收費處的錢一分不差都給你了?


將國家醫改矛盾轉嫁到醫院了,加上媒體的煽風點火,助長了醫患糾紛!


額,作為一個老媽是醫生的小孩(我還在高中)想吐糟一下。其實我覺得是患者和患者家屬將醫生神話了。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身體不好,我媽還是兒科醫生的說......基本處於一個月要去掛鹽水一次,(兒時,弱不經風,貧血,凝血有點不好啦,啥啥啥的)我也經常半夜被拖去醫院,但是因為媽媽是醫生,通常不怎麼害怕。其實像一些病不是你一到醫院就能好的,比如發燒,通常小孩子要反覆。但是以我長期聽別人給我媽打電話來說,家長太著急。
最近有個親戚,小孩子身子不是很好,發燒,家裡人就很急。我和我媽那天去外婆家做客,晚上十點多,他們打電話給我媽,於是我媽就爬起來陪他們上醫院!(難以想像...一定要這麼麻煩別人嗎……)於是一開始去了縣醫院,過了一天就自己轉去了市醫院,再過了一天,小孩子發燒還是會反覆(我媽和他們說這很正常...)於是要轉去杭州的醫院....然後轉之前,市醫院的醫生給他們配了鎮定的葯,因為小孩發燒會抽搐(是這麼說的嗎,我不是很確定...)然後又很急地問我媽,我媽很無奈,就是不好意思說這不嚴重,不用去(萬一出事了我媽擔不起)
通常患者會覺得我付你錢了,你要治好,其實有很多不定因素,一是現在大家有點知識有時候質疑醫生但其實專業水平不夠!(比如例假不調是可以吃避孕藥的,我曾經問過班裡的女生如果醫生這麼跟你說,你會吃嗎,幾乎所有都是拒絕,但是我就吃了一個月)二是每個人身體差很多,我最近把手上的一個奇怪東西冷凍掉了,然後你懂得長了一個巨大巨大的血泡,有很多人好得快,有些人好得慢,這完全是個體不同,但有些患者會覺得別人好了,自己沒好是醫生不好啦....三是醫院和政府完全沒有合理安排醫生的配置!醫生也太少了!平均醫生看病的話不會超過十分鐘一個人....病人會覺得醫生很不負責,通常醫生會板著臉,看你幾眼然後配個葯...(請諒解他們,一天有時會看六七十個病人....)

好吧,整篇都在吐糟別人,醫生有時也會犯錯,但不能以最壞的情況來揣測他們,現在給你多配藥沒錢拿,還會扣工資!!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失誤使別人失去幸福,自己失去飯碗!

祝老媽漲工資!求工資比我高中老師高!


莊家制定了一套遊戲規則,可現實情況是在這套規則下,所有玩家的利益都受損了,沒有贏家,那一定時規則出了問題。


4方
第一 媒體不裹亂 媒體如果能做到不幫倒忙 我覺得這個世界就太美好了 這裡說的媒體包括傳統和互聯網媒體
第二 醫院和醫生 敢於站出來把事情講清楚 如果出事兒了就躲 大家就會更加一邊倒
第三 第三方 所有從事醫療行業周邊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都有義務讓這個圈子變得更健康 因為這是對大家都有益的 畢竟圈子就這麼大 我們不能期望他量變了 只能提升質量
第四 不說也罷 你們都知道還剩下什麼了 最有發言權和行政權但是反應緩慢的那貨 我對他們沒什麼期待 要是有心早就不是這樣了 對他們的期望類似媒體 不幫倒忙 謝天謝地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短時間內無解。先說我的觀點吧,醫生和病人本身應該是站在一起的,因為共同的敵人是疾病,只有醫者和病人都站在同一陣線時,才會盡量在這場戰爭中爭取最大的勝利。但,這個觀點只存在理想里,因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作為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壓力之一就是內部的資源分配不足,不平衡,不全面。而且這個資源的不均衡因為各方面政府投入的原因(實際上就是錢少),槓桿性的激化了矛盾。
說白了,如果明天開始,看病都不要錢了,醫生的收入還是那麼多,工作量還是那麼大,患者自付部分都國家掏了,不管啥病反正都治療到死為止,很多醫患糾紛,尤其是因為錢引起的本身不是醫患糾紛的糾紛會少很多(當然見錢眼開的人哪都有)。因為大家不會因為生病,尤其是危重症而有後顧之憂,而感到有壓力,而因為這個去想死了還要敲醫院一筆。身邊的事例,經常看到聽到的就是,你們這個醫院怎麼怎麼滴,我花了那麼多錢,人也走了,你們這是讓我人財兩空。然後家屬打橫幅,鬧事,迫於維穩的壓力,醫院給錢,息事寧人。一方面強調公立醫院的公益性,一方面又說出了事虧了錢醫院自己逗著,在這種狀況下要求醫院提供滿意的服務絕對是耍流氓。
資源分配的不均等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大醫院,尤其是幾個著名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人滿為患,不堪重負。一組網上的數據,川大華西附屬華西醫院(在鄭州大學附屬醫院之前是亞洲最大,編製床位最多的醫院,貌似現在還是單點編製最大的,4300個床),加上它的分院區,一年門診量接見400萬人次,僱員只有8900。作為對比,放上所在城市美國密歇根大學附屬醫院,930張床位,醫務人員3200多,輔助及管理人員17000,總僱員20000!年門診量大概是180萬人次。也就是說, 像華西這種體量,就靠著自己的幾千醫務人員,再怎麼拚命,能處理好那400萬人次的門診就不錯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需要住院,手術,可能周期還特別長,因為去到華西的基本上都是疑難重症),要想在這種密度下談良好的體驗,就是在耍流氓。而在美國,同等體量的大學附屬醫院,醫生只用做好醫療的事情,其他所有都有人打理,醫生思考的只是,這病怎麼治,怎麼治療最好,怎麼才能把病治好。這種體驗,天朝醫院一家都沒有,包括協和都做不到,原因無他,華西這種體量和技術的醫院,整個西南地區排的上的據我所知就華西,新橋和重醫附,外加幾個省的省人民。就這麼多資源,病人那麼多,那麼急,能解決有無的問題已經很不錯了,從何談體驗。
在這種情況下,拋開媒體煽風點火不說,所謂的政府的陰謀論不談,醫患關係想和諧其實都很難。一方面病人來看病很痛苦:人多擁擠,排不到號,看病時間短,沒床位,然後還要自己掏一堆錢,外加本身就有的疾病的痛苦。另一方面醫院一線醫務人員也很痛苦:人多擁擠,工作時間長,每天都跟打仗一樣,收入其實也就那樣,心裡的責任特別重,加上這兩年還得時刻防範被打(被罵都不說了,被罵一點都不稀奇)。說白了一方想用5塊買50塊500塊的服務,還拚命想殺價,另外一方覺得自己提供的是25的服務但被迫只能收5塊。這個根本不是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控制的市場,其實是一個畸形的市場,奇怪的市場,或者說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市場。
其實問題很多,想到哪裡說哪裡。有人說葯價貴。其實說實在的,藥品的價格,國內算正常,不算特別離譜的。一個例子,家裡親戚得了慢淋,想要用羅氏出的美羅華。當時價格大概是一萬八一支,一個療程一支,至少用6個療程到8個療程。我曾經想在美國幫他買這個葯,查了下大概是2700刀一支,價格基本上跟國內是一樣的。但是,在美國這個葯是一線葯,如果醫生判定可以用,保險可以cover(別說保險拒付,我查過我的和LD的保險都可以cover),在國內就完全沒戲,要想用必須自費。1.8萬一支,6個療程就接近10萬了,這個對於很多家庭來說確實是不能承擔的天價。但醫生在中間得到了什麼?除了藥物有效,看到病人良好的愈後,其實醫生什麼都沒得到。如果愈後不好呢(因為單抗如果不敏感不是想的那麼好的效果),病人和家屬第一個反應就是,醫生讓用那麼貴的葯,結果恢復的不好,醫生怎麼怎麼滴,說到底,大家還是都怕,人財兩空,因為現在的社會狀態和生活感受,讓大家太沒有安全感。
說了那麼多,如果一定要有一個主體來擔起醫患關係的話,還是主要要靠政府。但又不能全指望政府,那麼多病人那麼多疾病,政府要全攬下也攬不起,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不好。個人認為,對於急症重症,特別是收入低的家庭,政府的投入還是要加大,因為有的病其實是可以治的,早期投入治療也能有一個比較好的愈後。對醫生來說,在努力解決有無的時候,能更多理解患者一方的痛苦,其實有時候多一兩句問候,就能讓很多患者舒心很多。對病人來講,首先還是要理解到,現代醫學發展到現在,不是萬能的,很多病是治不好或者愈後就不是那麼好的,醫生不是神,醫生最希望看到的還是病人在治療之後能有一個良好的恢復,這也是醫生成就感的源泉。
再強調一次觀點,醫生和病人本不應該站在對立,在對疾病的戰爭中,應該聯手配合。現在環境不好不代表一直不好,希望更多的醫患的正能量能夠取代那些讓我們糟心的新聞。希望不會有那麼一天,大家都不再選擇醫生作為職業。


推薦閱讀:

切菜被刀割了一個小口子,去醫院包紮下要 190,這收費合理嗎?
既然醫生現在這麼忙為什麼不多招些人呢?
朋友父親喉癌已經拖很久沒有檢查,但是醫院醫生因為年假,拖著非要等年後才給做手術。北京醫院。怎麼辦?
有哪些醫學常識是醫生非常希望患者能夠了解的?
為什麼有的病人手術前要給醫生送紅包?

TAG:媒體 | 法律 | 醫生 | 醫患關係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