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匆匆那年》?


寫在前前前面:對我這樣一個原著黨來說,好像小說改編電影一直都是我吐槽的重災區,致青春,小時代,甚至是哈利波特的某幾部,當然,這次的匆匆那年也未能倖免,而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寫在前前面:就我看的這一場的架勢,我認為匆匆那年的票房超過太平輪幾乎已成定局,儘管可能和臨近周末有關,但在我看來,我以及比我年長几歲這個年齡段的錢是最好賺的,之前的致青春,同桌的你都已經證明這一點了,只要讓我們這一代人去懷舊,拍電影掙錢這事就算成功一半了。

寫在前面:以後任何一個拍青春片的導演都要明白一個真理,那就是只要你能請來王菲唱主題曲,那拍電影掙錢這事另一半也成功了。

這部黑得不成樣子的電影其實也有零星亮點,但其實也不能算是它的成功,是這一類電影共有的一個成功點,那就是它用一個一個標誌性的事件讓我們願意去,並且真的去回憶,但並不是回憶那個事件,而是回憶起北京申奧成功,02年世界時的自己和誰在一起,做了些什麼。看,這就是記憶的神奇之處。而回憶起這些時,我們的內心總會偏向柔軟。就像在電影里聽到當的時候,我的心就洋溢著年少時的那種熱切與期盼,就像每一次聽到它時一樣。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洒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這是從小到大第一句感動我的歌詞。所以我至今難忘。情懷說完了,在整部電影爛到無以復加的情節中,唯有一個值得一說的,那就是男主情急之下將避孕套放在嘴裡當泡泡糖嚼,我真的是笑出聲,因為我每天都在看益達的廣告(萬惡的視頻網站),所以那一幕真的是滿滿的要兩粒在一起才最好的即視感。導演,這裡才是廣告植入的最好點有木有。

好了,客氣差不多了,總結一下這部電影。一句話,匆匆那年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觀影過程中我一直在糾結它和太平輪誰更差的問題,並且一時之間難分伯仲。不過我更深的擔憂在於,如果12天後一步之遙也沒有達到預期,那麼我要很不情願地承認,2014年,我在電影院里看到的最好的一部華語電影,是劉詩詩作為女主角的,那該有多麼的黑色幽默。回歸正題,這部電影的災難性是多層次的,主要有三個方面:角色,情節,鏡頭(好像也沒剩什麼了)。分點說:

1. 角色:我倒是覺得角色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平均年齡30+的陣容去演繹高中生,因為我們都知道不可能真的去找一些高中生來演,那誰還看。真正的問題在於每個演員與自己角色的錯位與不適,當然了,必須表揚一下彭于晏,他表現得不錯(除了揮之不去的台灣普通話),和陳尋的氣質很契合,表演也比較到位。除了彭于晏之外,其他人就是一團糟。倪妮為什麼成了青春片的女神讓我很是費解,從等風來到匆匆那年,但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她身上一直揮之不去的是金陵十三釵里玉墨那種沉鬱的氣質,我甚至懷疑是不是張藝謀的訓練太過苛刻,以至於她在鏡頭前的表現方式只剩一種了。我知道方茴這個角色本身確實比較沉靜甚至壓抑,但整部電影里倪妮都很過火,以至於讓你覺得甚至有些死一般的氣息在瀰漫,我覺得這就過了,你看,在最後一個鏡頭裡,她身穿紅裙回眸一笑的樣子就很自然很美嘛。魏晨是最災難的,他的災難性在於過差的台詞功力,你甚至覺得他的念白連平時說話的感覺都算不上,那一段念作文的戲真的是不忍直視又不忍直聽,以至於他一說台詞你分分鐘齣戲。至於張子萱,我到散場都不願意相信她扮演的是我最喜歡的林嘉茉,她明明是從小爸爸片場走錯了才來到這裡的好嗎。鄭愷在之前點映被人評價不錯,但在我看來也不太對,趙燁身上有一種混不吝的勁兒,鄭愷沒有,反而增加了一種土豪的氣質,他和陳赫一起出場分分鐘讓你想起奔跑吧兄弟。對了,陳赫,我真不知道他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他的每一次出場換回的都是爆笑,他和男神的距離遠得像人類登月。對了,我都不忍心說畢夏了,為難她了,梳著臟辮在地下通道扮演原著中的文藝女神,辛苦了。

2. 情節:我知道大多數情節取材於原著,但不知道為什麼,本來一段特別讓人心塞的故事生生變成了瓊瑤狗血劇,很多情節的發力過猛,過度追求衝突讓整部電影非常混亂,最重要的是一點是,從致青春,同桌的你,再到匆匆那年,中國的青春片在女主角意外懷孕這一點上真的是盡心儘力,每一部都有,我不知道這是為了影射我們一代人早期性安全教育的缺失,還是為了製造衝突但實在沒有別的好辦法。對了,這部電影的廣告植入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了,它開創出的吃什麼補什麼式廣告植入和俄羅斯套娃式廣告植入必將載入史冊。

3. 鏡頭:我都不想再說什麼像MV了,MV拍的比這個好的有的是,整部電影充斥著的那些莫名其妙的慢鏡頭才是最讓人不可理喻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慢鏡頭除了導演覺得這裡需要慢鏡頭之外你找不出別的理由,以至於把整部電影切得支離破碎,再配合上那些矯情的音樂,每每想煽情,想感傷,想讓我哭,可我想的都是bibibi...

整部電影的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現實里的一幕,當倪妮走出禮堂,漫天飄雪中給彭于晏打電話時,一位觀眾的手機鈴聲響了,音樂是《漂洋過海來看你》,在漫天風沙里,望著你遠去,我竟悲傷地不能自已。多麼完美的契合,兩相比較,現實比電影更完美,可我們難道不希望的是反過來嗎?想到匆匆那年,太平輪,以及這一年來在影院看到的那些國產電影,他們對電影缺少尊重已經到了如此的地步,一時之間,我竟悲傷地不能自已。


先說一句:以下這些不是影評,充其量算借題發揮的雜感和雞湯。

又是「那年」又是「匆匆」,一目了然的懷舊因子都已經堆疊到標題里,中國電影一貫的「向前走、向後看」主題,無非來自後起社會急速發展的慾望帶來的斷裂感,當你終其一生的焦慮都發源於被時代躁動的鐵蹄一次次甩落身後,那麼毫無疑問,這一輩人在情感上唯一的主題曲,也只能是那句漂浮了整整一年的、口水歌一樣簡明的天問:「時間都去哪兒啦」。

只不過,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跨越海峽啟動這一場「追憶似水年華」的濫觴開始,從致青春到合伙人到青春派再到同桌的你,我們內心早已瞭然,這一次懷舊的代表群體是80、90後至少也是75後(記憶的起點在80年代,回憶主體在90年代前期),還沒長大,就已老去,遠離革命歲月的狂想與荒誕政治運動年代的盲進,遠離北大荒的戰天換地、十里長街送總理或者高考1977,屬於他們的是一些其實才發生過不久,卻彷彿已經提前陌生化的東西——上學、自習、借文具、三八線、傳紙條、小報告、他為她打架、她為他罰站、文理科選擇、志願和分批錄取、新城市、愛恨交織的赤膊兄弟與姐妹淘、扇形階梯教室、小旅館、新年和聖誕節、表白、牽手、初吻、開房、離別、打拚與夢碎、若干年後的重聚、混得好的與混得不好的、刻意隱瞞的和從沒忘記的(在上半年寫《同桌的你》影評時就做過上述關鍵詞統計),以及作為幕布一樣底色而存在的某些宏大的背景音:北約轟炸駐南使館,911,入世,申奧,世界盃出線,非典(現在的一部校園愛情電影,如果沒有出現以上六大事件中的兩到三個,都不好意思存在於院線)。

「近在咫尺的懷舊」,「剛開始物質生活但又積鬱了太多殘存的理想」,「並不奢華豐盈但是足以衣食無憂,所以我們要的是精神上的長相廝守」,這就是屬於新一代人的yesterday oncemore,過於著急的打撈、過於迫切的拼湊,來不及提煉意義卻幾乎每個細節里都有意義,那麼,《匆匆那年》這樣的電影,原本就是奔著我們來的。


即使洒脫如我,這些年裡,也曾無數次地夢見過高中那條長長的林蔭道,夢見下午陽光灑在走廊上的角度,以及語文課上春睡初醒,想起下節化學實驗課又忘了帶作業本……那時候,一切都以「未來」的名義存在著,只要你足夠樂觀或富有想像,「未來」兩個字足以支撐你每一個瞬間每一個方向上的腦洞大開,無論生活還是愛情,我們有多厭倦這貧瘠無趣的浪靜風平,我們就有多迷戀那一望無際的時雨時晴。

所以,即使我下面必須使用三個讓步從句——第一,電影很爛,非常爛,節奏和敘事邏輯都像一攤漿糊;第二,我沒看過原著也沒看過同名電視劇,昨天的觀影是我第一次接觸這個故事母題;第三,我后座坐了兩位特別話癆的00後中學生,在這些相對他們來說還是進行時甚至將來時的人生景觀面前,他們一路不歇的傻乎乎的討論讓我幾度跳戲,並且一直在強自壓制回頭向他們痛述人生經驗的衝動——但是,一碰到這樣的主題,我們內心總歸蓄滿了太多預備被感動的部分,以至於,坐進電影院之後,我們會自覺地把它們找出來,細細回味,這個過程,反倒與電影關係不大了。

如前所述,張一白一直在進行某些疲於奔命的符號堆積工作,像是一個臨時接了暢銷書趕寫任務的三流槍手,把所有他能想到的關鍵詞糊滿一面牆壁,然後挑兩個,湊成一個事件,再挑兩個,湊成下一幕情境。於是,在這些拼貼畫一樣的浮光掠影里,我們每個人必須借力於任意一個流過面前的儘可能熟悉的瞬間,自行創作、自行升華、自行腦補出相關或不相關的往昔,然後,就出現了一幕「導演負責圈錢,我們負責再創作」或者「只要買了票,能不能被觸到傷處取決於你自己心思有多細膩」的奇景,電影僅僅成了一個黑暗裡遁世兩小時的由頭、一個心安理得用昨天置換今天的借口,大家只不過用一個相近的「我們去看《匆匆那年》了」的理由坐在一起,隨便掃一眼銀幕上閃爍的東西,然後迅速沉浸到另外一些東西里,用自己私人化的經驗感動自己。


就好比:影片里最成功最值得借鑒的技巧,其實是「如何把植入廣告做得舉世皆知還要理直氣壯,明明婊子牌坊我都要,還得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心安理得。

就好比:除卻王菲那首已經被傳頌了大半個月的、人稱MV勝過正片的主題曲,最讓人傷懷的聲效反而是那些猝然響起的內置音樂:還珠格格、灌籃高手,當山峰沒有稜角的時候,當河水不再流,當聽覺代替視覺儲存下太多曾經的感受,當太多的感受盈盈在手卻無從回頭。

就好比:陳尋的「變心」或「劈腿」或「出軌」或「渣男化」(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我很不喜歡這四個辭彙),完全沒有講清楚原因,所以連姑娘們的義憤都尷尬地找不到著陸點。方茴酒醉後的卑微乞憐和在另一個男人胯下充滿報復欲的自我作踐,也完全沒有講清楚原因,所以連男生們的惜玉憐香也都尷尬地找不到安放點。但是細心想來,這些詭異的事情,和那些詭異的年紀一樣,原本就是沒有原因的。大概模糊地帶過也是一種恰切的講述方式。很多時候,我們是自己讓自己變得撕心裂腑的,因為在我們的認知和印象里,年少時光就是一段不瘋魔不成活的日子,青春如果沒有被摧殘到傷痕纍纍,又如何稱得上是合格的青春?你以為的掙扎與撕扯、逃奔與夢靨,不過是一場寫給明天存照的行為藝術——好歹在該荒唐的時候,我們都荒唐過,沒有曾經的不懂事,如何去托舉十年以後雲淡風輕的笑看風煙。


所以,這不是一部好電影,這本身就是一部無法在常規層面討論的電影,因為它試圖記錄或者記錄失敗的所有,都是這個世界上最非理性的東西,一如看完電影后,我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下的那些話:這世上沒有誰該向誰說對不起,我們只是在某個偶然遭逢的時刻強迫自己相信永遠,不必怨,萬事萬物逃不過兩個字:活該。

那些早晨葉子雪白,凍落的花束拼成了海,野鴿子找不到家了,樹上刻滿遠方的謊言,只留下所有和你戀愛的女孩,衣袂飛揚,生命新鮮。


我只是搬運工…


昨天跑到電影院去看《匆匆那年》啊!本來還很興奮啊!

聽說這個是青春回憶片啊!還好評如潮啊!剛好能用來懷念一下我才過了一半的青春啊!!而且倪妮還那麼漂亮啊!這種影片不去看怎麼可能啊!!

但是電影開頭就嚇了我一跳啊!!!一個90後女生在夜店裡碰到了大叔彭于晏啊!!卧槽人不人鬼不鬼的你告訴我這是90後女生啊!!90後不是這樣的啊!!還有這麼可愛怎麼可能是女孩一定是個男孩子啊!!!

其他角色也個個奇葩啊!!彭于晏那麼帥本來是用來拉票房的啊!!可你的故事地點在北京啊!!!彭于晏的中文真的讓人覺得很捉急啊!!我看電影的時候在大陸片和港台片中各種穿越啊!!都已經凌亂了啊!!魏晨也是啊!!!看著他的學霸造型各種違和啊!!第一次知道魏晨除了用來和蘇醒閏土連連看之外還有其他用途啊!!不過還好又是備胎這點沒差別啊!!還有倪妮啊!!本來很漂亮是亮點但你個性太奇葩了啊!!!開始前十五分鐘沒說一句話你是失語症啊!!!唯一正常點的就是陳赫啊!!本性演出把賤帶到校園啊!!這也是唯一的亮點啊!!

劇情方面也是各種無語啊!!!各種跳躍真的讓人看不懂啊!!彭于晏和倪妮就一起辦了個黑板報就表白了啊!!!卧槽導演你這不是在西班牙的海濱一個法國青年遇上了吉卜賽女郎啊!!!你這是在90年代的天朝啊!!自己想一想現不現實啊!!!你們80後太開放了我開不懂啊!!!就算是抄《那些年》拜託也敬業一點好不好啊!!緊接著又是籃球賽啊!!瞬間又變成了灌籃高手啊!!還找一個胖老頭Copy安西教練你玩的很high啊!!!後面到了溜冰場又變成了武打戲啊!!!一個人單挑十幾個導演你是在拍李小龍啊!!

到了大學之後更扯啊!!!前一秒彭于晏倪妮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後一秒彭于晏就迷上了畢夏啊!!!變心也得有個過程啊你怎麼做到無縫切換啊!!如果你會的話求你教一教我啊!!之後彭于晏被倪妮責問是不是喜歡畢夏還沉默不語啊!!!大家都知道哄女孩該怎麼做啊!!你這樣No zuo no die沒人會同情你啊!!倪妮也是扯啊!!分手之後去和彭于晏的舍友開房啊!!聽過分手炮沒聽過泄憤炮啊!!倪妮你一定是天蠍座啊!!後來倪妮懷孕彭于晏還趕緊擔下來孩子是他的啊!!倪妮墮完胎後還給了彭于晏一個擁抱然後一個人蹣跚的走在大街上啊!!後來朋友聚會彭于晏還給倪妮說你可以罵我但你不能說我不努力啊!!你們80後都是這樣談戀愛的啊!!導演你這樣讓人很難有同情心啊!!

其他的人也都是三觀凌亂啊!!趙燁和張子萱本來已經在一起了啊!!後來張子萱看到陳赫和女朋友在一起之後就果斷裝作不認識了啊!!青春期是讓你盡情任性不是讓你盡情作死啊!!分了就分了吧後來你又把準備給陳赫表白的錢全部不要了啊!!一會這樣一會那樣觀眾看不懂啊!!

還有魏晨啊!!我承認他表演備胎的經驗很豐富啊!!但是備胎也不是這樣當的啊!!高中畢業的時候給倪妮表白被發卡後還想要擁抱啊!!導演給你丫思想超前了幾十年啊!!後來朋友聚會見到倪妮傷心直接猛揍彭于晏啊!!備胎當的驚天地泣鬼神啊!!

影片中其他地方也完全不能忍啊!!倪妮在墮胎的時候竟然提出不要麻藥啊!!結果醫生還答應了啊!!結果完了之後倪妮還和沒事人一樣啊!!卧槽劉伯承元帥都沒你猛啊!!你還演什麼丁香般的姑娘快去演蘭博啊!!幾個廣告也夾的很生硬啊!!還要用台詞說出來簡直太扯了啊!!另外影片還用了很多過氣老梗啊!!什麼多讀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啊!!都用爛了啊!!最不能忍的是開頭的可愛男孩子和倪妮居然是姐妹啊!!你們兩個小時候一定是基因重組了吧!!這個男孩子一定是隔壁老王的啊!!

本來以為這會是一部好片的啊!!沒想到比小時代還爛啊!!看完之後硬是挑不出一個優點啊!!給我的感覺就是你們80後太可怕今後一定不要接近啊!!

這個《匆匆那年》就是這樣一部爛片啊!!


《匆匆那年》票房到底是高的,這電影好還是不好?我覺得也不算差,雖然故事講得很破碎,情節被全部猜中,在王菲五分鐘MV里就可以講完的故事講了2個小時,但是依然值得一看,電影提的那幾個問題:你想起她了嗎,你努力過嗎,你後悔過嗎?對代入感強烈的觀眾來說,恰如一次漫長催眠的話語。


和《致青春》、《同桌的你》一樣,這類面對80後的電影一開始就寫著三個字:賣情懷。即使你王菲的牌:九夜茴也好,辛夷塢也好,李檣也好,趙薇也罷,甚至《老男孩》都一樣,大家都在干一件事:催眠你,讓你用自己的故事感動自己。沒有人壟斷得了青春的解釋權,這些電影只是一張張老唱片,打起青春的幌子,把終於成家立業為人父母的80後請進影院,緬懷剛走不遠的所謂青春。最後是電影好不好、故事感人與否早已不重要,誰去分辨究竟是風動幡動還是施主心動?


對青春片的評價要在它的目標受眾消失以後:90後對跨越千年申奧成功韓日世界盃不會有印象,60後哪見過這樣的高中生活?只有80後感受得到其中的高仿復刻,至於情節是否與記憶合拍就不必苛求,心甘情願為情懷買單。


這顯然不是嚴肅認真的專業影評人可以從行業角度理解的。在他們的定義里,青春片應該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啊,《我11》也不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更殘酷,《那些年》就是個泡沫,《藍色大門》都嫌虛。但對大多數觀眾來說,那些要麼太悶,要麼沒公映,要麼太遙遠,不是自己的事。他們的青春就發生在上世紀末,只要有人跟我一起緬懷:畫面色彩足夠燦爛、情節足夠狗血、插曲足夠煽情、主角顏值足夠高,加在一起就值得掏錢做回一場夢。


那為什麼影片評分都不高?問題恰恰在這裡:青春好不好,精彩還是不精彩,值不值得緬懷,評價標準是什麼?——我的答案一如既往:看臉。長得好看的人有青春,有對象可搞有籃球可打有手可分有備胎可用有胎可打,有一大堆故事拿來反覆懷念;長得一般的人只有上學,複習,考試和在家無所事事,同時做著幻想自己成為主角的夢。


多年以後,他們買票進入電影院,繼續做著往日的夢:意淫自己的方茴,陳尋,感慨時光匆匆,命運不公。最後大家從影院中清醒後走出,就會像擼者扔掉手紙一樣扔掉電影票,然後到豆瓣打個負分滾粗。


不管別人賣什麼,堅持把好東西賣給你,那是品牌;大家都賣爛東西,有人堅持賣好東西,那是業界良心;大家賣爛東西,就他們家賣得最好,你還心甘情願去買,那賣的不是東西,是情懷。


第一章:你還記得她嗎?

第二章:你還記得發過的誓言嗎?

第三章:你後悔嗎?(也不是記得特別清楚)

坐在角落的我終於忍不住站了起來:「老師,這個我懂」。

豈料老師生氣教訓我:「有些童鞋就是愛顯示自己,好像自己什麼都懂。這種自以為是的態度,老師最不喜歡了」。

以前我說過導演張一白拍電影是在寫作文,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他會跟你一一交代: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將愛情進行到底》是這樣,《匆匆那年》亦是如此。《將愛情進行到底》分成3個MV,而《匆匆那年》也是這種格式,有點像社交網站Timeline。所以在影院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我靠,你不需要這樣,我們看得懂。」

結尾:就在大家陳尋、方茴、趙燁、趙燁、喬燃、林嘉茉和觀眾都在納悶:這個拍攝VCR的這個人到底是誰?她為什麼打聽這些?她那屎黃色的等離子燙是不是團購做的?是在美團還是大眾點評團購的?團購券節假日是否可以通用? 這時候彷彿聽到了導演張一白在後面竊喜:「這下你們就不知道了吧?」 然後畫面一閃,VCR拍攝者對著穿紅裙的方茴說:「你有什麼想對陳尋說的?」。整體來說,感覺導演需要表達的太多了。我估摸到120鐘的時候導演自己也舒了一口氣,「靠,總算拍完了」。

而關於陳尋最後居然喜歡上了(當然:這個"上"也可能是動詞)沈曉棠我更是無力吐槽,此時我的腦海就閃現下面這個哥們。電影版的沈曉棠是不是也太丑了點啊?

(導演王全安放著嬌妻不用,外出嫖娼)

另外,有個挺有意思的數據:

《致青春》沒有戴套→做手術

《同桌的你》沒有戴套→做手術

《匆匆那年》沒有戴套→做手術

我驚奇的發現,這很可能不是簡單的校園題材電影。我初步猜測這是關於「校園性教育」電影,觀眾還是圖樣圖森破啊。


看《匆匆那年》之前,聽了天后的同名主題曲,有一句戳心戳肺:不怪那吻痕還沒積累成繭。能吻出繭來是要怎樣一張血盆大口。


不成想這一句倒成了電影的總結:所謂致青春,無非是怎麼用力怎麼來,怎麼刻意怎麼爽,不做戲,就作死。


看罷全片,唯有感慨一句:《匆匆那年》當前,我們真實的青春全都喂狗了。


據說原著黨耿耿於懷的13分考題梗,在電影的開頭就直接甩到觀眾臉上。畫面一轉,陳尋已經脫了褲子和方茴的妹妹躺在一起。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敲一個渣男圖章再開始回溯,是擔心彭于晏的顏和胸肌誤導女觀眾的三觀嗎?其實多慮了啦,劇組可是為他配了個西瓜太郎頭啊喂!


張一白導演將自以為80後的青春元素,嫁接在一部2小時的VCR里。藍屏諾基亞手機、老式QQ界面、巨型電腦顯示器,放了兩遍的《當》、戲仿的灌籃高手、蘇慧倫的《鴨子》,張信哲的《信仰》,彷彿有了這些,大致就勾勒出「那時候的愛情」。導演或許希望觀眾就此聯想:那時候的愛情,為什麼就能那樣簡單。而又是為什麼,人年少時,一定要讓深愛的人受傷。


可惜,這出誘導的戲碼太用勁,才剛有些微的觸動,就瞥見事先的安排。好比導演掐著你的脖子說快點哭快點哭都虐成這樣了你怎麼還不哭,還來不及猶豫驚慌,就破涕為笑了。


比如陳尋總是刻意反穿校服,就為了方茴經過時能一眼發現他。一般有這胸(襟和心)機,正常人會選擇光膀子。


比如溜冰場里打鬥的戲,方茴傲嬌了一句「陳尋我們分手吧」。陳尋的反應是「原來咱倆真的好上了」,然後「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洒灑」的背景音樂呼天搶地而來,彭帥哥一時間就變身能打善戰的黃飛鴻了。一部的錢看兩部的戲,導演我謝謝你啊。


至於千禧年的元旦初吻,畢業趕上北京申奧成功,看多了我都不知道是時勢造就了這神之班級還是人類歷史因他們而改寫。

不就是談幾場校園戀愛,至於這麼聲振寰宇嗎?


張一白說,就至於,怎麼地。


趙燁喜歡林嘉茉,林嘉茉鍾情蘇凱,沙灘寫名字的遊戲玩過,坐實兩個備胎的悲劇之後,蘇凱的真容出現了。伴隨趙燁那句「男人最重要的就是姿勢」,鏡頭前浮現的是陳赫那張「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賢」的臉。不僅如此,林嘉茉的愛戀方式是搜集含「SK」字樣的一元紙幣。拜託,他要叫蘇挺你還得去搜集「ST」字頭的股票挽救中國股市啊?導演你TM在逗我。


喬燃也挺逗的,先是綜合戴望舒的《雨巷》和張棗的《鏡中》抄出了一篇新概念獲獎作文(影射誰呢這是!),再是遍尋五瓣丁香花,隱喻形同四葉的三葉草。此後就是畢業時留下一句「我不許你不幸福,你必須幸福。」伐開心,要抱抱失敗之後,放棄高考,投奔愛丁堡。回來之後趕上中國隊唯一一屆世界盃,結果還大打出手。導演,打斷一下,在我們的青春年月,讀過點書的富二代一般不這麼把妹。


方茴就更神了。爸爸看電視時候的背景聲明明是《還珠格格》,回頭卻監聽電話阻撓她早戀。兩個人在學校里當眾拱來拱去,原來還沒做好「讓學校知道」的準備。說來說去都是文藝青年的對白,選擇報復的方式卻是失足少女。問題還在於,所有人要報復自己都找鄺強,大學到底是高等學府還是地下招嫖組織?最忍不了的是打胎的時候對醫生義正言辭地說一句:「我不用麻藥。」醫生竟然還聽了。你們以為這是關雲長在刮骨療毒啊!


誰告訴你我們的青春是這個毫無邏輯的熊樣!小心我們找你要青春損失費!


什麼是青春呢?青春就是,也許此刻我們未必牛逼,但當年誰沒有傻逼過。


什麼叫致青春?致青春就是,那些犯過的傻有過的痛,如今看來,既唏噓不已,又感到釋懷。


也許樹上刻名字,隔空喊誓言,一起牽手走過的街道,共同沐浴教室的陽光,都是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但這些,經過時光的淘洗,都會沉澱在心裡。就像生活里的哲學家告誡我們的,有些愛,只能止於唇齒,掩於歲月。


青春要使勁愛,使勁痛,然後才能慣看:多少我愛你,成了對不起,多少對不起,成了沒關係,多少沒關係,又成了謝謝你。

陳尋的所謂陸地和飛鳥,其實並不是方茴和沈曉棠,而是不同時刻的自我投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他有了新的需要:心疼的需要,新鮮的需要,慰藉的需要,逃避的需要。直到有一天,他發現,關心的「是與不是」,自我消化之後,出口的卻只有那句「我不知道」。那些不能解釋的,對無奈的憤懣,對無能的憤怒,就將之歸結為命運。起初與命運爭鬥,最後與命運和解,這才是每個人真實的成長課。


《匆匆那年》的內核也許可以感人,但受制於對市場的猜測、對票房的追求、對懷舊的濫用,一切呈現都刻意化了。於是,片中必須要有兩男一女,必須要有見異思遷,必須要有那些連珠炮一般的誓言:「我們會一直在一起嗎?會結婚嗎?會有小孩嗎?我們會有自己的家嗎?」而答案也必須是:「會。會。會。會。」


但真實的青春,其實很少有人會將簽名的石膏留存那麼久,也很少有人會將《會計學原理》帶進賓館、帶進手術室,還偷偷地寫上一句「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這應該是楊逍和紀曉芙的戲。當然,回望青春,也不是穿著皮鞋襯衫打一場籃球,頂多不過是酒酣耳熱時的幾句耳語。


北島寫過一段話,大概也是致青春的意思: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或許,相比那些虛偽的形式化的浪漫,只有讀這種感同身受的話,觀眾才會意識到,青春沒有被狗日,也沒有被狗吃掉。


王菲歌好聽,蘇寧小哥長得帥。


要不是看在我男神的面子上,嘛的我都要跳起來把電影院電閘拉了。


1分給安西教練,1分給被嘲諷了兩次的金融狗,1分給諾基亞8210,1分給全場只美了最後兩分鐘一襲紅衣的倪妮,1分給王菲,5分收好,賀歲檔還是等姜文的一步之遙吧。

用提問來做全片的穿插,根本串不起來。閃回式各種莫名其妙,中間投籃還差點出現另一種故事發展,結果,導演你逗我呢!


總感覺曾小賢和鄭愷換過來比較合適~難道只有我一個人這麼認為么?


電影我沒看,我同事看的。過了那麼多年,男主角還叨念那個高考13分,男主你活的多擰巴啊。。。你ex就值13分?


啥,彭于晏演高中生?


這個問題必須回答!!!!!!!!!!
容我先說一句:勉強值我40塊錢3張電影票錢!!!!!!!!!!如果是高於這個這個單價就算是團購我也不會去!下面是基於劇情對電影的感覺,會有大量的劇透!介意的勿入!
我們的好基友經常告訴我們「no zuo no die」,不作日子就會快樂而瀟洒,可是整部電影都在用懷念青春的幌子行「作死」的事實。
開頭是很純情很文藝的青澀的年少的情愫,雖然有演員有表演的痕迹很明顯,不過鑒於畫面比較唯美,感覺還是不錯的,我以為會是純純的愛情故事並且故事會一直美好下去!可是現實告訴我,剛剛我看到只是前奏,之後的「作」才是高潮!
男豬腳跟女豬腳在不同的專業,課表不一樣本來在生活中是很正常的一個事情,大學情侶裡面有多少是一個專業的!!!!!!!不都是小日子過得挺好的,豬腳們不幹了,要「作」!!!!!!!女豬一開始表示理解,其實心理已經不開心了,男豬一開始還表示歉意,後來乾脆跟其他妹紙廝混,還是籌備新年晚會為由不見女豬,一個勁說自己忙,沒有時間陪女豬,結果愣是讓女豬看到自己跟另外的妹紙一起再食堂吃飯,作!後來乾脆出軌,還說是兩個人給自己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我腦海浮現出一句話:難道是「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說自己愛對方,愛不是靠嘴說的,是要行動的,愛肯定也不僅僅是感覺還是需要責任,光說愛連對對方的起碼的忠誠的都沒有說愛不是很好搞笑嗎?也許我們男豬想考驗我們女豬,一個字作!
好了,女豬也不甘示弱直接去找男豬室友送上自己的「一血」,還成功造人!作到這種境界我也是醉了,結果男豬女豬戀情「die」!你們想分手就直接跟對方說不就好了,「作」這麼一大圈耽誤我去廁所!
這個電影再一次告訴我們「no zuo no die」同樣適用於初戀!


我不喜歡看這種電影。
但我前女友們看完電影之後都給我打電話,說讓我去看一下,我現在比較好奇。


可以說髒話嗎?導演!

雖然已經接受過小白《一生一世》的洗禮,但還是對《匆匆那年》充滿了期待。
畢竟彭于晏在那裡帥著,曾小賢在那裡賤著,倪妮在《等風來》里的表現也差強人意,還有鄭愷這個演技派。
更何況原著故事好看,翻拍的同名電視劇好看,非要把這電影拍難看,也是相當有難度的。
不過,小白做到了!

影片劈頭蓋臉就把陳尋為了方茴高考放棄13分丟了出來,打在看過原著電視劇觀眾的臉上,粗暴直接。
然後讓稍有觀影常識都會猜到跟方茴有關係的殺馬特短髮女,把手機湊到彭于晏跟前一通亂拍,彭于晏也是脾氣好,要是就著我性子,馬上抄起旁邊啤酒瓶砸過去了。

萬萬沒想到,啤酒瓶真的出現了,不是砸那黃色屌絲女,而是擋住了彭于晏的小弟弟。而旁邊竟然是那殺馬特女在事後擦頭髮!想必這時一票彭于晏粉絲心都碎了,為什麼是這個殺馬特?為什麼事後還要捯飭她那糙黃短髮?導演你過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而當彭于晏提起紅內內,黃色屌絲女還要在旁邊嘀咕我不可能跟你發生什麼的時候,請問她戴的項鏈也是兩千元嗎?小白選角的眼光也是毒。

接下來的鄭愷擺著「我發跡了」的譜,開著大眾的車,植入敢不敢吻合一點?
另,請問黃色屌絲女連攝像機都拿不穩,是如何被稱為婚禮攝像大拿,並陰錯陽差來拍這樣戲?既然是婚禮攝影,不拍新郎新娘,揪著陳尋不放又是什麼鬼?

好,這時導演切回了學生時代,雙線交叉敘事,小白真棒!

因為方茴是一個倔強不說話的女生,所以陳尋喜歡他,喬然也喜歡上她,沒有任何鋪墊,愛情來得辣么突然,觀眾都開始懷疑是不是生殖衝動?如果不是,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看臉了。不然當年的王寶強,也是一個坐地鐵會倔強的女孩,不見陳尋喬然喜歡?

說到看臉,攝像大哥的鏡頭跟小白選角的眼光真是不謀而合。參照《我想跟你好好的》里即使淡妝也很不錯的倪妮,與本片的倪妮,攝像大哥想必一直在糾結倪妮眼睛那兒到底是眼袋還是卧蠶,於是罔顧角度的各種特寫,愣是把一個不錯的妹子給活生生拍丑了,甚至讓人一度覺得電視劇版的方茴都美美噠,攝像大哥你真棒!

接著又是導演簡單粗暴的個人闡述,你看我看過原著,所以我知道是陳尋自己在黑板上寫「方茴喜歡陳尋」的,小婊砸們還不誇我聰明!
小白身體力行地證明了一個道理:無論繪畫還是電影,留白都很重要!過猶不及。

緊接著是預告片放過的一段:陳尋方茴互相笑而不語,甚至都不用一個眼神的授意,一起走到校園裡,一前一後,然後是配的文案:那時的我們不說愛,我們只說喜歡,因為那時我們認為喜歡就是永遠。含而不露的一段跟整部電影的風格截然不同,又印證了一個道理:國產片的預告片往往都比正片精彩很多!

緊接著,高中校園戀情被發現了,本來以為必不可少的老師叫家長的經典段落,竟然沒有了,取而代之是一言不發的方茴他爸,更讓人詫異的是他爸在影片自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話,哪怕對陳尋吱一聲都沒有,「吱~」
最後,小白把老師叫家長的經典段落放到了大學,李靜的出場明顯打了個醬油,不過還算正常。

相比之下,廖凡的醬油打得就比較神經了,廖凡跟酷似桂綸鎂的一個胸小話少表情屌的女生經過地下通道,見陳尋跟田震在談吉他,第一次表情依然屌地走了過去然後消失不見,突然又折回來跟他們一起蹦躂,緊接著又消失不見了。小白這一段的設置,細想還真有點可怕,要是他們死賴著跟陳尋田震一起跳,就不走了怎麼辦?人家原本只想安靜地屌著過地下通道,結果被你們點燃了,非要一起high一起跳,人家跟你們什麼仇什麼怨?幹嘛要一起跳?跳了你們還在笑!

說到田震,就又不得不說小白選角的眼光毒辣了,這樣的特型演員都能被小白髮掘出來,著實不容易。
起初她央求陳尋教她唱歌的時候,我曾幻想是否她的原型就是田震,最後實現了她的音樂夢想。結果,她頂著一頭炸開又合併為一撮撮的爆炸頭,在打了彭于晏之後就消失不見了,著實令人扼腕,她應該就是田震吧?不然彭于晏為什麼拋棄倪妮跟她在一起?難道是喜歡她渾厚低沉的嗓音,抑或是愛她炸毛的秀髮?如果這些都不是,那應該就是她酷似音樂大姐大的外形和根植心中的音樂夢想了吧?不然,你當彭于晏瞎觀眾也瞎啊?導演大人!

陳尋跟方茴溜冰的場景重複了較多次,想必是導演實在沒素材可湊了:
第一次是方茴喊出陳尋我們分手吧,於是陳尋樂了:「哇哦,我們在一起了啊!」於是翻身騎到那boy上面去了,採用男上位,開始邊傻笑邊抽打,啪,啪,啪。。。配合動力火車的《當》,激情四射。
第二次是林嘉茉回憶曾小賢賤賤噠出場,配合《寂寞的鴨子》,也許是本片唯一出彩的地方了。

不過緊接著的集齊SK召喚愛的大聲表白橋段,讓人對電視劇版林嘉茉的好感也消失殆盡了。當林嘉茉把SK都賠給老闆,當林嘉茉再遇到曾小賢個中的苦澀遠沒有鄭愷演繹得苦情與虐心,如果備胎不能安靜地扮好小可憐,還能是一隻合格的備胎嗎?

不明白導演對鄭愷與林嘉茉的設定為什麼能這麼絕情,更絕情的是到最後給鄭愷配備了那樣一個未婚妻,他到底跟你什麼怨什麼愁啊導演?!

更不明白的是喬然,刻畫簡單到令人髮指:
第一次莫名其妙的爆發:在糾結完丁香花有沒5瓣的之後,竟然能小宇宙爆發擦掉黑板後還衝著全班人喊叫你們擦黑板!你是班長?一面是跟方茴沒怎麼交流,一面柔情似水地呵護:乖,快回座位上去。
第二次是畢業酒會的表白:如果當時是我,你喜歡我嗎?都沒有回應,還死皮賴臉的求抱抱,這還是喬燃嗎?
第三次是重逢燒烤攤的打架:這一段的設置最詭異,一會樂呵一會嚴肅,跟同時切換的鄭愷婚禮現場表現一樣,人物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最後打起來也是打得沒理由,想必小白認為湖南衛視的藝人都該按這種套路走?參照張翰的精神污染。

原本可以虐到肝疼的戲,變成了林嘉茉無理由地要跟鄭愷分手,然後方茴譴責又挽留陳尋,喬然替方茴出頭的一場狗血戲,最後餐廳老闆還來索賠,還好小白沒有把警察整來,不然整部片子都亮了。。。

緊接著,是最讓人想說髒話的一段:方茴開始脫衣服,對面是一個小強,然後小強爬到方茴身上。到這裡,真的挺好奇既然爛了,為什麼還不給人來一個大團圓?就像小白之前的《越來越好之村晚》不是很好嗎?非得讓一個沒怎麼刻畫的小強把方茴給啪了,還能當著彭于晏的面講出來。這種故意為之的虐心,甚至比瓊瑤奶奶故意為之的肉麻更讓人噁心。

然後方茴去墮胎,墮胎之前竟然一時性起,於是提筆寫下:「不悔夢歸處,那年太匆匆」。寫畢,即刻進手術室並堅強地宣稱不要麻醉藥,醫生竟然也照做了!簡直喪心病狂,唯一的解釋,就是導演在向朱德總司令致敬!朱德總司令在眼球摘除手術的時候也特意囑咐醫生,不要麻藥哦!

然後,方茴去了一個浪漫的都市,我國人民都稱它為魅力之都,也是無數次出現在我國的影視作品中的聖地——法國,循著黃色屌絲女的介紹,我們再一次接受了來自埃菲爾鐵塔的洗禮,並見到了久違的方茴,到這裡,問題來了——請問方茴跟黃色屌絲女真的是親姐妹?導演你逗我呢?王大治楊臣鋼孫楠,你們出來,告訴導演什麼才叫親!

當動力火車的《當》響起的那一刻,本以為會跟《銀河護衛隊》一樣主打懷舊金曲風,萬萬沒想到,《當》用了兩次,順帶《灌籃高手》也用了兩次,乃至最後彭于晏一直沒唱出來的《匆匆那年》竟然也就這麼湊合唱了,至少《小時代》留下了一首《時間煮雨》,《後會無期》留下了一首《平凡之路》

小白的《匆匆那年》留下的?我能說髒話嗎!


上映以來,網友就說了,每部校園愛情片都得墮胎。
   嗯,沒辦法。廣電總局規定早戀不能成功,所以懷了孩子就得打掉。
   回到本片,一部正常或者以下水準的電影。我沒看過原著和電視劇。就電影而論,soso。問題在於,中學愛情的微妙和複雜潛藏在枯燥單調的應試教育中,描寫不好複雜的中學教育背景,就沒法描寫更真實的中學愛情。但是,這一點註定在國內是沒法實現的。因為,這回導致一個悖論。那就是,越真實的刻畫,越有可能對中學生產生效仿作用。這就好比白宮風雲中,美國總統對中學性教育報告不置可否,因為越直接客觀的性報告越會增加中學的性行為。當然了,國內導演的水平也一般,更不用說拍這種低端商業題材的導演的普遍水平了。這就是一道爆米花類型片,哪來那麼多所謂的誠意。
   所以誠意也就只能在商業類型片的框架下來進行考察。本片的問題肯定是音樂亂入嚴重,刻意打光干擾節奏嚴重,以及不合時宜的慢鏡。這些MV風格的標識只能說明導演的逼格還有待提高。
   還有比以上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本文的題目,性教育太重要了。否則從高中談到大學,沒上過床然後為了報復男朋友主動讓男朋友室友肏。雖然在現實中,這樣的奇葩女主角肯定是神經病氣質特別嚴重的奇葩,但是拒不上床和一夜情還是普遍存在於我們和現在這幫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中的。走極端這種事情,怎麼可能有美好愛情的感覺呢?荷爾蒙和高潮而已。談戀愛可不是這麼談的。
   負責任(即使有限責任)的性愛時愛情的基礎之一。
   最後,其實從十五年後的成功者眼中來回顧自己的初戀這種事情令人看上去的既視感就是,老子成功了,那早些年的事兒老子後悔了,看這事兒怎麼給辦了。錢?不是問題。
   其實,最不真實的就是這。過去那麼多年,當自己的人生進入了新的階段,過去那些事除非還有沒打的炮得補上,基本上也就過去了。沒事誰整天想啊。要是那時候傷過了勁。心理上的自我防禦機制早就啟動消滅這段記憶了。
   這種還單著感覺被傷著還沒事去夜店把妹然後說自己是自虐的人,都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
   所以,放大家一馬,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
   不過切記,不要帶自己現任來看這種電影。這種電影都是給90後小朋友們看的,他們還沒到緬懷初戀的年紀。


--------2015.03--------

寫在前面:

1、看完之後有很多感受,想到別人、自己。

2、但想要有邏輯寫點什麼,卻發現無從下手,只能零星寫些感受。

3、以下有的沒的,大家看看就好,看看就好。


閃回:快樂大本營最近一期(20150328)中謝娜回應「是否要生孩子」時說道,當初選擇和張傑結婚,就是希望和他一起生活一輩子。


我個人相信,當時她說這話時眼中的認真。


原來一直很不喜歡中國應試教育。看完匆匆那年,突然發現,應試教育似乎還有那麼一點好處。


如果沒有應試教育,哪裡會有那麼多匆匆那年;

如果沒有應試教育,哪裡會有那麼多內心壓抑;


如果沒有應試教育,哪裡會有曾經的青澀和壓抑;

如果沒有應試教育,哪裡會有之後的無奈和不甘。


突然想到,很多市場上主打校園青春題材的電影,背景都是從高中的陰霾中緩緩拉開的。試想,如果電影一上來直接到大學,直接是肆無忌憚、無所顧忌的愛,還會有那麼多人去看嗎?


生命本來就是由起起伏伏的感情拼接起來的。有時候,回頭看看,還真得感謝高考,讓我們經歷了那樣一種情愫。在兵荒馬亂的戰場中,抽出那麼一點點時間,來期待、來羞澀、來心動。


這樣的感情,有人認為被高考壓殘了,有人認為這樣反倒美。往大處說,都是人的感情之一,沒有所謂絕對的好壞(好壞不過是我們主觀感情的體現),用英文表示的話,就是it。


在我看來,判斷一件藝術作品(一首歌、一部電影、一幅畫、一本小說)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就是是否能讓人有共鳴。


電影中的共鳴。


比如:

方因為低血糖昏倒被送進醫院後,陳一直盯著她的眼睛問她,「是還是不是?」。女孩青澀低著頭,害著羞,久久不好意思肯定。她說「是」的那一刻,整片天都亮了。

——你在曾經喜歡的人面前,也有過這樣青澀的害羞吧。那是一種糖溶化到心中的感覺。


方與陳漫步校園的時候,兩個人即使並肩不說話,也是一種滿滿要溢出來的幸福。

——沉默也是一種美好。


方墮胎之後,兩人最後緊緊的擁抱,似乎要把所有的力氣都花完。

——雙方是一種怎樣的不甘心。但再不甘心,都無可挽回。


感情在原地,人已往前走。彼此的真心祝福是繼續前行最好的禮物。我相信,未來有一個更好的人,會代替我來照顧你。


這部電影如同一根毒針,慢慢注入。


讓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已不在那段歲月中了。一切恍然如夢,驚醒。


一些感情之所以美麗和讓人心疼,就是因為它只適合停留在過去的某個特定時刻(比如:高中如此小清新、文藝浪漫、不諳世事的階段)。


試想,如果方和陳繼續在一起了,如畢業那刻所說,一起,結婚,生子...


故事是否依舊浪漫、美好?


於是,王子和公主永遠幸福生活在一起,這永遠只是現實生活的開啟,而非happy ending.所謂文學創作中的happy ending,也不過是為了滿足大家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兩人在一起之後,得到了反而不珍惜了,相處久了發現彼此各種缺點不足,最後要死要活,無奈分手。年幼時的一杯好酒,雖然在年老時可以聞起來醇香誘人。但年長的你,恐怕已經換了口味。這就不是酒香不香的問題了。


有句話說得好,得不到的反而是最好的。明月光與白米飯,硃砂痣與蚊子血,只在一念之間。


反而,略有不甘、略有心癢的分開,更有一種憂傷的美麗。未來想起的時候,還會有一絲期盼與嚮往。如果美好只適合停留在過去的話,就讓它定格在那一刻。為什麼要把它強行搬到當下,弄得彼此都不好過呢?有時候,我們不一定需要去「親身測驗,是否有效」。


當然,不得不承認這樣處於遊離狀態的感情的危險性。打破砂鍋,有點不舍;用於吃飯,似乎嫌棄;作為調情,似乎剛好。


所以說嘛,感情這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概所有的問題,在遇到一個你真心愿意一輩子生活在一起的人的時候,都迎刃而解了。


真是有夠失望啊。
都不說跟原作比,跟劇比都差了一火車。


和初高中泡了一乾妹子的某30+的朋友去看《匆匆那年》,他回憶著往昔和妹子們的前塵往事,屢屢戳中淚點,幾乎哭了

作為一個初高中只會啃課外書,沉浸在自己的某次元世界的傻妞兒,沒有任何愛戀和異性的回憶,只能頻頻齣戲盯著倪妮的小腿和細腰發獃


不造有木有和我一樣看到閃出你後悔么?等一干字眼時看到導演猛戳淚點只想笑場的小夥伴兒

浪費了導演處心積慮營造的情懷喲


推薦閱讀:

想去西藏拍攝一部紀錄片,應該找一個什麼樣的主題?
為什麼電影青蛇不把小說最後的結尾拍出來?
《羋月傳》可能再有《甄嬛傳》的輝煌成績嗎?
如何評價電影《李雷和韓梅梅——昨日重現》?
你有哪些不被大多數人看好自己卻很喜歡的影片?

TAG:影視評論 | 匆匆那年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