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2》提琴女孩沈子鈺有什麼背景?這一集沈子鈺的故事費時很長卻離題萬里,其中有什麼內幕嗎?

家常這一集里比起其他幾個故事,沈子鈺簡直是一個植入廣告,其中有什麼內幕嗎?


沈子鈺有什麼背景?天才音樂少女,上音附中建校以來的三千學子里的Top 5%。
微博上cheka-機槍天使就是個謠棍,真的假的一起來
但是延、沈母女根本就不該摻和這個片子,舌尖II-4裡面確實在搞各種毫無必要的苦情誇張、嫁接和扭曲。鄧潔三觀不正立意有偏,以前玩公知,《家常》里造假和誇張。舌尖II和舌尖I不是一部紀錄片好不好,至於鄧潔為毛要這麼做,體制問題吧

展開來說,看時間容許,(補充了痛扁微博謠棍的內容,回頭再扁劇組是怎麼坑了配合他們的延、沈母女、上音附中和如歌文化的)
=============================================================
天才音樂少女碰上SB劇組和網路暴民。

這是我對這檔破事的基本定性

1. 沈子鈺小妹妹是什麼人?天才。

沈小妹97年生,去年英國 Lionel Tertis國際中提琴比賽第一名。這個比賽啥分量?「世界中提琴領域最權威大獎」----文匯報的這個評語毫不過分[2]。古典音樂一流比賽中,中提琴專項現在就兩家:美國Primrose比賽,英國Lionel Tertis比賽]。Lionel Tertis賽在中提琴界的地位,最少相當於肖邦賽在鋼琴界的地位。
李雲迪幾歲拿的肖邦冠軍?18;
沈小妹幾歲拿的Lionel Tertis冠軍?16。

Primrose比賽,1979年創辦,至今13屆;Lionel Tertis大賽,1980年創辦,至今11屆。兩項大賽合起來的前三名,中國人一共拿過六次[1]。
沈小妹是唯一的冠軍。
她創造了兩個紀錄:Lionel Tertis奪冠選手中年齡最小;有史以來,中國人在國際中提琴比賽中成績最佳[2]

來看看Lionel Tertis獲獎的其他中國人情況:
徐沛珺,畢業於上音附中,留學德國法蘭克福音樂與藝術表演大學時參賽,2006年第二名,時年21歲,五年後在法蘭克福音樂學院執教,成為首位來自中國的最年輕中提琴教師。
蘇貞,1997年參賽獲獎,時年25歲。蘇貞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95年任中國交響樂團中提琴副首席,96年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讀碩士,現為國際著名的演奏家和音樂教育家,
Shuangshuang Liu, 畢業於上音附中,05年赴美Bard College Conservatory of Music學習,2013年參賽,獲第三名,參加過全球多個職業樂團演出
這些上音、中音畢業的師姐和前輩,在讀大本和研究生時才在Lionel Tertis獲獎,沈小妹作為高一的在校生就參加了,而且拿下了冠軍

全國的音樂好苗子,上音附中每年只精選幾十個、百來個精雕細琢;建校67年累計幾千音樂尖子中,以在校生和全球青年表演家同場競技,勇奪國際音樂單項一流大賽桂冠的,上次還是28年前的杜寧武,1985年悉尼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時年18歲[3]

這就是沈子鈺,上音附中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之一,不亞於李雲迪的天才。

每天練琴八小時的天才。

只要繼續勤學苦練,無需去巴結任何人,職業音樂人的堂皇大道已經在她面前鋪開。

然後她和媽媽遭遇湊上門來的SB劇組,被忽悠著攙和進一鍋心靈餿雞湯,再然後被網路暴民亂扣屎盆子。
----------------------- 被贊同到第二名了?再補充幾條 ------------------------
- 沈小妹09年入上音附中,因學習成績優秀每年均獲得學校獎學金2013年榮獲上海市藝術人才獎及上音附中校長獎。
- 2010年,全額獎學金參加加拿大晨興音樂橋,並因專業突出獲得專業獎學金;
-2011年,全額獎學金的優秀成績同時考上美國Hotchkiss夏令營和加拿大晨興音樂橋;
- 2011年的14歲起,上音附中舉辦的三人中提琴獨奏音樂會;2012年起為單人音樂會
- 2012年起在交響樂團演奏廳開獨奏音樂會
- 接受過今井信子、Roberto Diaz、Lars Anders Tomter、Teng Li(Primrose賽03年第二名)等大師和專家的指點
- 2013年獲大獎後,回國再獲上海市藝術人才獎及上音附中校長獎。受邀赴9月Kronberg Academy Festival演出;
-2014年初,在倫敦皇家節日音樂廳,威格摩爾音樂廳舉行獲獎音樂會,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觀看了第二場演出並向沈小妹的父親沈建彬祝賀
- 2014年5月15日(今天!)和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在東方藝術中心合作演出
- 基本是專註練琴的音樂nerd,但偶爾也看美劇英劇泰國劇(-_-!)、饞美食,轉微博段子,規劃著有生之年走遍BBC列的50個人生必去聖地,憧憬愛情,傻乎乎信星座,高中女生應該有的小愛好小情緒都還有,成長大體健康

---------------好像被暫時頂到第一名了?先剝微博謠棍的皮------------------
我說的微博謠棍就是@Cheka-機槍天使,(現改名叫@Cheka-古格拉仁波切)
此人在其轉發上萬,並被很多媒體和個人引用內容的微博里指控
a.沈小妹是《家常》鄧潔丈夫陳磊公司旗下的藝人
事實:2013年8月,沈小妹在年滿16周歲,獲得民法意義上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資格後,和北京如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簽約,由如歌代理其市場推廣,執行經紀業務。 如歌文化作為古典音樂和表演藝術的專門經紀和推廣公司,處理過中國國家級樂團在歐洲市場的巡演。更多是代理國際國內知名古典藝術家演出事務
- 謠棍cheka有舉出陳磊和如歌公司的關係證據么?沒有!然後就一大群人,包括方舟子也SB跟風傳謠了。----表問我「你能舉出陳磊和如歌文化公司沒有關係的證據」這種無賴話,誰說的誰舉證,謝謝。以陳磊鄧潔低劣的導演水平和他們混的圈子,我可不認為他們能巴結上如歌並進去參股~

b.延女士的公司證明信
這條沒有其他資料,不分析

c. Lionel Tertis7000英鎊的獎金 鄧潔分了多少?
沈小妹2013年3月獲獎,《家常》劇組2013年8~9月間前來拍攝,獎金是沈小妹和他全家的成果,關鄧潔屁事,關謠棍cheka屁事

d.號稱5年收入全靠爸爸的家庭能夠負擔起5年在上海的費用?
事實:上音附中收費低廉,每年學費僅八千[4],沈小妹年年獎學金,11、12去加拿大參加夏令營都是全獎,13年春大賽獎金,13年秋赴德國演出對方提供膳宿和幾百歐的象徵性演出費,然後在上生活節儉,當然能負擔;

e. 3把40萬的琴
沈小妹這幾把琴是什麼牌子,對應的參考價格表在哪裡?這個謠棍說40萬,大家就信了?
作為參考,海外Johnson弦樂店裡,最貴的中提琴1.6萬美元,計入38%綜合稅率關稅+運費+保險,到中國大約在15~20萬元;而且,《家常》來拍攝沈小妹的時間是13年8~9月見,此時她已經是大獎獲得者和如歌文化代理的藝術家,學校給自己的明星學生,公司為所服務的藝術家,提供必要的工具,有毛線好奇怪的?

f.裝窮哭窮?
自從謠棍發微博後,一幫人指責母女裝窮、哭窮,但她們有么?看看這些被人攻擊的台詞:
- 5年來,父親沒有來過上海
- 好幾年沒回家了
- 5年,我們暑假寒假沒有回去過一次
- 今年奶奶病得很嚴重,已經化療了十幾個療程,我都沒有敢帶她回去
- 對丈夫 對父母 我什麼義務都沒有盡
裡面是有些問題;但母女生活節儉有之,哪裡喊過窮,說錢不夠花了?

然後,謠棍轉了一條說「1600肯借,房東要麼傻子要麼瘋子的安居客信息」
事實;此條信息明顯顯示,岳陽路77弄里,3700的房子是1室1廳45平米的整租,1室1廳1衛;延、沈母女住的是沒有獨立衛生間的一室無廳,房間面積15平方,1600的價格完全合理,然後謠棍無視。(P.S.謠棍還在這條微博里說上海在打擊群租。拜託,延、沈人均7.5平米,符合上海&>5平方的居住規定,就不牢謠棍費這個心了!)

------------- 留空,抽空再扁劇組 ---------------------


[1]Primrose比賽,1989年 第二名Ming Pak, 第三名Kai Tang,2003年,第二名Teng Li;Lionel Tertis, 2006年 第二名徐沛珺,2013年,第三名ShuangShuang Liu,第一名沈子鈺
[2]英美法三家中提琴專項大賽,都是「中提琴表演之父」Lionel Tertis去世之後才陸續開辦的,滿打滿算到現在也就35年歷史,到底比不過鋼琴和小提琴這些傳統大戶╮(╯_╰)╭,這個「有史」的史也真心不長
[3]上音附中在校生獲獎情況 又,俞麗娜老師的高足王之炅,14歲就拿到第八屆梅紐因小提琴比賽少年組第一名,也是極厲害的角色,不過那是少年人PK
[4]別嫌貴!上音附中在校生570,教師一百多,教師花在每個學生身上的精力和心血,每個學生能得到的指導,遠遠超過各種中學、大學和幼教班!


鑒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全面跑題,我也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早在2007年的時候,也是像今天這樣一個正值凈化網路的好時光,一個小學女孩子在新聞聯播上說了一句「很黃很暴力」。
那個姓張的小女孩,因為一句被安排好的台詞,遭到了各種充滿惡意的、意味下流的惡搞,一些人無法言說的齷齪心理似乎終於找到了正當的宣洩口,一時間網路上充斥著不堪入目的污言穢語。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新聞聯播是否存在造假?為什麼要讓小學生出來說這樣有暗示意味的話?不打馬賽克還標註了真名?為什麼要寫這麼嘩眾取寵的稿子,所謂的「很黃很暴力」是否為了年後的「綠壩」造勢?這些疑問早就被壓在狂歡聲下面,誰還能想起來,誰還能聽見。
後來,什麼77元廉租房事件(明明出場三個演員卻唯獨放過了男主角)、什麼心神不寧事件(被採訪者的女友也被牽扯)、包括現在還有影響的「根本把持不住」之類的,哪一個不是出鏡人慘遭人肉,製作人氣定神閑。
明明是節目公然造假,傲慢地編著拙劣的台詞,無法令觀眾信服,引起強烈不滿,卻不知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地變成了觀眾們集體傷害臨時演員的事件。就好比,質問那個女孩子有什麼背景,要人肉她全家,糾結她有多少家產,住多少錢的房子,拉多少錢的琴,刺探她的家人是否罔顧天倫……整個故事的開頭,難道不是一個志大才疏的導演,把一部題材上佳、口碑出眾的紀錄片拍成了知音而引起了廣大觀眾的反感嗎?我讀書少,反正事情每次都是這麼稀里糊塗地就變成這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想問的是,站在台下看白毛女的人們,什麼時候才能學會不沖著台上的黃世仁開槍?對於主角過分關注的人們,什麼時候才能養成看演職人員表的好習慣?


好吧,我是來吐槽的!!!請無視我!!!


我不知道有沒有背景,但是,第四集確實不好。


這一段故事大約10分鐘,從8:36開始到18:39結束。

講到了紅燒肉的大約2分鐘,11:17開始,13:09結束,加上中間吃的場景絕對不超過3分鐘。

我還能說什麼?這是10分鐘的故事!


你用了2分鐘來糊弄我?(我承認這個詞不太恰當)剩餘的8分鐘讓我了解了這個姑娘的歷程!


這是舌尖上的中國?我不反對中間穿插上一些故事,但這故事也太長了吧!


這是一個叫《舌尖上的中國》的紀錄片?不是《學小提琴孩子母親的愛》的教育片


我承認導演想表達某些情感,但是,您在開一個節目好嗎?非要這樣!


表達情感也不是只有煽情,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但是覺得導演只是想讓我們流淚。我們可以展現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等各種情感,但不只是去感動。


還有,這既然都讓人懷疑是否植入廣告了,說明這個紀錄片真是夠差的。


本來大家都是來看紅燒肉(美食)的,

XX說,你們別看紅燒肉了,來看我隆重推出的 沈子鈺(故事、人物) 吧,

大家開始 評論(吐槽) 沈子鈺,

XX說,你們總盯著沈子鈺不放是不對的……咱們還是回去看紅燒肉吧


實名反對 @北風 的答案。不知道為什麼一個跟題目毫無關係且帶有一些不太友善內容的答案會被頂到最高。

首先我不是上音附中的但有很多朋友在上音附中,本人也學鋼琴差點走上專業的道路,在這件事情之前就聽過沈子鈺的音樂會。我認為對這件事這麼多紛紛雜雜的討論和質疑很多是出自對音樂專業學生的不了解,比如微博上最早的質疑。沈子鈺其實就是一個普普通通從外地來上海學音樂的普通學生罷了,沒什麼背景進舌尖也沒什麼內幕。附中確實有很有錢家庭出來的學生,但很多都是普通人,不會說真的窮苦到吃不起飯買不起iPad『這樣家庭一般也不會來學音樂』但也不是什麼錢可以隨便花的。畢漢辰學長的那篇博文已經回應了很多稍微了解點附中的人都不會質疑的問題,暫且不表。


至於專業方面,沈子鈺也真的是非常的厲害,就算在高手如雲的附中也真的是Top 5%的強者。單是Lionel Tertis比賽的冠軍頭銜含金量就已經非常大了,在加上和和優秀樂團的合作。在專業上她真的是一個前途無量的小女孩。『上音附中官網有貼出來她的獲獎證明和報道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專科學校』 @蒼野的回答中有很詳細的講她的專業方面的成就。ps蒼野大神 真·考據癖


有些人說母親辭職專心陪女兒讀書是三觀不正,但說實話,一個初中的孩子獨自一人在外地大城市學音樂做父母的真的能放心嗎?確實有些人說自己初中小學就能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做飯,但這必然會浪費掉很多本來可以拿來練琴的時間。再說你也不是她,不能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別人。人各有志不能因為你覺得不好就否定掉別人活著的方式。學音樂想要做好真的很難,需要付出的汗水真的太多,遠遠不是別人眼裡輕輕鬆鬆的樣子。


另外什麼父親和母女五年沒見面顯然是斷章取義,明明不管是節目還是澄清的微博說的都是五年寒暑假沒有回家啊!寒暑假真的對學音樂的孩子來講挺重要的,有大段的時間需要練琴,還要找老師上課,回老家確實挺會耽誤很多時間的。為了夢想總得放棄點,區別只是你能把夢想放在怎樣的一個高度。

說節目的話,這季的舌尖確實用了更多的筆墨在食物以外的東西上了。我也算是半個上海人,個人也不太習慣吃紅燒肉放蔥,但是就像節目里說的各家都有各家的做法,我家紅燒肉好像跟我去朋友家外婆做的也不太一樣,好吃就行。本來家常的東西就不好說在味道上多麼的令人驚艷導演想做的只是突出一個母親的心意不是?只是恰好在表達上稍失水準罷了。上面答案類比相聲不應該教育人,那麼電視節目也不能傳遞一些正面的東西—比如母愛—嗎?從來沒有人規定過舌尖上的中國就只能講吃的,不喜歡可以就節目內容討論就好,何必扯到一個為了夢想努力的孩子?


再說畢漢辰,我也覺得他在博文中最後幾段語言有些激動有些偉光正了,我也不太贊同。但是他也是一個以前從徐州到上海來學音樂的孩子『跟過周鏗老師J』看到跟自己差不多經歷的人被這樣指責有些不平而已。個人認為對他文章有什麼意見可以心平氣和以討論的方式進行。他也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而已,樓上各位成年人你們能說自己沒有年少有些憤青有些中二的時候嗎?都三十歲的人了因為意見的不同就開始人身攻擊幼不幼稚?

這問題回答的戾氣有些重了,但也不太想改了,就這樣吧。


為什麼不可以質疑沈子鈺?

她主動的上了一個公共電視節目,就應該承擔被人質疑的後果。你說她是被人脅迫威逼利誘騙進攝製組的?呵呵。多少學音樂的孩子拚命想得到這樣曝光的機會,說沈子鈺是一個受害者未免也太可笑了。

我沒有證據證明其利益相關性,但是事實是:導演把一個與主題毫不相干的故事硬生生的塞進了節目里,其心可誅。這個故事讓人懷疑,攝製組不是找了一盤上海紅燒肉,而是刻意的找了一個外地求學的音樂女孩,在這個所謂親情的故事裡塞進了幾分鐘的食物而已!


舌尖上的中國2作為第一季的續集,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其影響和轟動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沈子鈺作為一個16歲的人應該知道,上這種節目,宣傳這種事情的後果。她不知道,可以,但她的母親應當知道。她的河南母親上了一個美食節目,卻做出了一盤不知所云的「上海紅燒肉」,對著鏡頭痛哭流涕自己沒有盡到家庭的責任,這難道就應該是《舌尖》所帶來的影響嗎?

題主沒有錯,導演拍出這樣一個毫無誠意的紀錄片,離題萬里,生硬的加入某些價值觀,我們絕對有理由懷疑她的目的性和其中內幕。


導演把這樣一盤不合口味的紅燒肉擺在了熒屏上,品嘗的觀眾難道還不能罵一句:「哪裡來的大蒜,難吃!」


————————————————————————————————————


請問我哪裡往沈子鈺小朋友身上潑髒水了…


上節目,你就不再只是你自己了,你是把自己展示給觀眾看。更何況一個學音樂的上了美食紀錄片,莫名其妙如同植入廣告,怎能不引來關注和質疑?大眾連這點權利都沒有了?我隨口說幾句我的質疑,還引來一些對我個人的人身攻擊呢。

沈子鈺同學學琴非常努力,現在獲得的成就也很了不起,我佩服她。(然而說真的,努力的人值得佩服,但是一定要人人都佩服嗎?好像逼著所有人都一定要認同沈子鈺,只要有人不認同她就會引來一群噴子。你造她多努力嗎?世界上努力的人多了去了,她努力就不能被懷疑了嗎?她站的高就不能摔下來嗎?我在這裡多此一舉廢話連篇的討論她,還不是給她增加了一點點熱度嗎?)
但是她自己(更有可能是她的母親,讓人想到沈文裕真是不快。)把自己扯進了一個無關的話題,應該也需要知道後果。她在紀錄片里的出現是不合理的,觀眾有權利揣度和猜疑其內幕。


難怪看到吐槽說
舌尖一是找到美食 去發掘背後的故事
舌尖二是找到人物 順便讓她做幾個菜


不知道,姑且認為是導演的個人的想法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之間出現了巨大的深淵。
導演想拍的是自己心目中的片子,可不是觀眾們願意看到的。


其實我對沈子鈺沒有意見,我只是不滿意在這個紀錄片里看她那麼久


題主的題目有誤導嫌疑。
絕大部分民眾質疑的是 導演鄧潔。
而非劇中小演員。
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但是就某些回答來說,顯然極具誤導性,把對導演的質疑,轉移到孩子身上,遺憾的是,孩子的身份已經是公開的,這種轉移視線的行為,就算不是洗地,也是一種誤導。

再次重申,孩子本身是無辜的,質疑孩子,或者說把視線轉移到孩子身上的任何行為,(本就不應該提這個孩子!)都是值得商榷的,而對節目質量和對觀眾有直接責任的,顯然是CCTV的編導們。


鄧潔已經書寫了長微博在網路上將來龍去脈講清。
《舌尖2》沈子鈺母女遭質疑 導演:造謠讓人受不了 公司封了微博所以上這個新聞。請能上到微博的看一下去。

個人覺得,就舌尖這水平的紀錄片,完全沒有作假的必要。這種背景的琴童多得是,何必造價一個坐等被噴。
可能是古典樂不招人待見,不噴白不噴。


想這麼多不累嗎~ 看看美食就行了~別老想著八別人~


原來看《舌尖上的中國》,還有人關注食物以外的東西=_=


知乎的歪樓和謠言(從目前信息來看)的傳播說明立場比真實重要

事情很簡單,沈的事情如果是真的,那麼所謂的真相貼就是污衊性質的造謠,造謠和煽情那個更讓人厭惡?
從大眾反應及知乎來看,不反對這是造謠的前提下,反對者不外乎兩點:第一媽媽陪讀不是人之常情,第二莫名其妙講愛國也不是人之常情

前者我覺得是答題人要麼見識淺薄,要麼是不寬容,當然,更好的吐槽是學習好肯定不會做人
後者認同,但答案集火在這裡,只能說對某些人關注立場遠勝於關注真相本身


離題萬里?不見得。

家常。
就是家裡的飯菜。
未必地道,卻最是地道。
地道的不是上海紅燒肉,演的最多也只算是個山西人(是不?不是?感謝@北風評論)做的上海紅燒肉,實在算不上那些獵奇美食家嘴裡的地道。
地道的是媽媽做的紅燒肉。媽媽做的肉不僅僅是較遠菜場選摘的料,隔壁共用廚房的灶火油煙,一起揉搓出來的東西,當中還有媽媽給女兒的付出,不甘,不忍心,和自豪。
這個家常,何嘗不是家庭倫常。

————補充:以下是吐槽部分,文不對題,閱後即焚————
爭議大的確可以理解,大家都是奔著高大上去的,導演突然來了這麼一個小清新,肯定有內幕,肯定在洗腦,肯定是包著舊報紙的土豪金。

如果反以一萬個險惡用心猜度,不理解的人大概很少能吃到這麼地道的家常了,或者很少家庭能做得出這樣地道的家常了?
還是說現在的家常比不上飯後談資。

匿名,作為回答的一部分。


客觀的講,這段劇情的確有些冗長,讓人覺得有些突兀,花了很大的一段時間去介紹小姑娘的個人問題。但是,有難么嚴重嗎?我認為,舌尖想做到的僅僅是通過這些食物,表達了普通百姓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而已。它的確有些瑕疵,但是它依舊是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可很多人抓著這些瑕疵不放,非要找出些黑幕,否則就是不合理。這樣的事情還少么?什麼事都這麼玩真的有意思?


偏題一下,我只想說為什麼「家常」裡面不介紹番茄炒蛋。。。


我認為這使該片有人情味,讓人們明白:生活如同食物一樣酸甜苦辣咸,因為每一道美食背後都有它的文化、都有人的因素。純粹介紹食物那它就變成了烹飪課了,適當穿插這樣一些情節會使這個紀錄片更具有歷史紀實性和社會價值,更能反應普通百姓的生活(通過食物並由此及彼),而不僅僅是「吃」,我們要思考食物背後的故事。


一切不合理的事情都會有一個合理的理由,也應該有一個合理的結果。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當一群掌握國家資源的傢伙赤裸裸當底層民眾是傻子的時候,敗露後,他們有什麼資格眼淚汪汪的說民眾把他們當傻子?還記得奧運會上那首歌唱祖國嗎。魯迅說不能放棄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否則就像山寨和盜版一樣,不合理終究會變成另一種合理。


嗯,一個勤奮而有能力的人,終於也引起大眾的關注了。雖說面對的詆毀也真不少。
只要有能力,何必追究內幕呢?佩服、讚歎加祝福,就是最好的。
只想感嘆下,讓詆毀她們的人(嗯,在這裡說得客氣些了,其實網上和現實中的噴子們,我向來是用「人渣」「禍害」指代的)留點口德,眾口鑠金啊。


推薦閱讀:

如何從設計角度評價《舌尖上的中國 2》的片頭?

TAG: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