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健康/移动医疗/mhealth国内有哪些比较强的团队?创新工厂有团队在做么?
我对别人说,目前丁香园用药助手是做的最用心的,也是真的没玩概念而做出来有价值的应用的。
其他的,不了解。今年还会力争做几款有用的App。
refer: 用药助手:http://drugs.dxy.cn/phone.htmFeel-想得美做得到
“我们于 2014 年 11 月创立 Feel,至今已经拥有 3500 万 用户,每天在 Feel 打卡的用户约 330 万。在 Feel 上可以记录日常运动、健身、身体复健、甚至早睡早起等,健康生活有关的内容。”Feel 产品负责人戴金乘说。
“Feel 就像是用户的“移动健康助手”,关注并提出方案改善着用户各类健康疑问。”
提及运动健康领域,大众会立刻联想到许多工具属性的记录软件,和以内容为主的 PGC 模式应用,而最具核心价值的用户健康数据却少被谈及。用户的健康数据有什么作用?怎样让用户养成记录数据的习惯?
健康领域 App 的模式
Fitness 类应用
随着健康领域热度的增长,各类健康 App,如 Nike Running,Runkeeper、咕咚、Keep 等,纷纷呈现在用户眼前。除了真正的运动爱好者,普通用户在新鲜感淡去后,会逐渐减少使用,甚至不再使用这些 App。这类专项运动工具 App,因以 Fitness 为代表,暂称为 Fitness 类应用。
为什么这类应用难以坚持使用?首先是因其极具专业性,应用假定用户,追求成为资深健身爱好者。这导致用户必须向高强度运动项目发起挑战。但并非所有用户都对八块腹肌有追求,普通用户在新鲜劲过后,难以持续运动激情。
其次,现今国内该类应用同质化严重。上述提及的 App ,都提供 GPS 功能以记录跑步轨迹、提供视频教程辅佐用户健身或瑜伽等,甚至在外观上也日渐趋同。如此对单独运动健身功能垂直挖掘,并未足够利用体育与互联网的优势,且单一领域的爱好者有限,用户数易处于瓶颈。
Healthcare 类应用
Healthcare 全称为 Mobile Health 2.0,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渠道和使用方式以全面收集用户数据,综合分析并提供运动指导、健康意见或预警等科学的解决方案。
Healthcare 领域公司有,小米运动、三星健康、GoogleFit 、Feel 、Fitbit 等。现今业界普遍认为,Healthcare 将是互联网运动领域的新方向。Healthcare 并不是“一个极致化的垂直工具”,而是一揽子解决方案,即用户只需要这一个就够了。
对普通用户而言,他们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有健身塑型的特殊需求,并选择 Fitness 类产品。如此暂时性需求的周期性非常明显,超过产品定位的生命周期,或塑形完成后,用户可能不再使用该产品。
而 Heathcare 模式具有广泛的人群基础,且没有明显使用周期特性,更轻量化与生活化。就如迪士尼动画《超能陆战队》中的健康机器人——大白。用户可能不知道自己需要它,但它一直在那儿陪伴用户,时刻关注着用户的需求。
简而言之,Fitness 像是专卖店,有单一领域专注极致的追求,而 Healthcare 像是超级市场,以更综合的方式满足用户,通过收集、分析用户的数据以帮助用户健康生活。
健康领域内,真正值得被记录的数据
数据不需要被记录?对用户而言,数据是不需要被记录的。
用户要的不只是数据。大部分用户对数据是无概念的,各种复杂的数据,对用户少有作用。只有部分特殊需求,如骑行与跑步,专业用户才会关注里程等细粒度的数据,即习惯运动用户的记录需求,才是强需求。因此,经过分析得出的结果与解决方案,更重要。
找到用户需要记录的数据
如何让没有专业需求的普通用户主动记录数据——帮助用户明确目标,根据目标的不同,辅佐用户找到需要记录的数据。
很多女性用户,在身材已肥瘦两相宜的情况下,还想不断减肥。最后由于长期未摄入动物蛋白质及其它人体所需矿物质,积损成伤,易染恶疾。在减肥的表层需求下,如何健康变瘦才是用户追求的目标。这个案例里,用户需要关心的数据不仅是体重,还有体脂率。
我们首先应帮助用户了解该关注什么数据,再帮助用户达成目标。告知用户的数据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提出相应的目标,并提供解决方案辅以达成目标。根据用户目标挖掘定向数据,整理许多复杂的、用户无需了解的数据,综合理解用户的身体状态。
90 后的数据需求
90 后年轻人约占 Feel 用户群体的 80%,要了解现今年轻人的健康需求特点,就需要进入他们的生活场景中。
很多 90 后女生关心睡眠质量,目的是为保养皮肤,睡美容觉。我们就不仅需给她们提供睡眠记录打卡,还要推荐皮肤保养方案。甚至,联合用户的其它数据挖掘她们更深层次的需求:想美肤,是因工作、婚恋需要、还是增加自信、想当模特等。
用户的真实需求通常隐藏在表面目的下,通过分析用户原始数据,还原用户所在场景和状态,即可衍生出更多细粒度需求。
如何培养用户量化自我的习惯
量化自我并不是新概念,其隐含自我记录,自我评判的意义。量化自我的追随者,会相信分析数据可以改善个人生活。就记录本身而言,让用户时时刻刻记录自己的健康数据,是件反人性的事。如何让用户心甘情愿地记录自身多维度的健康数据呢?以 Feel 为例进行分析。
激励
健身教练能有自己的健身成果,并可将经验分享给他人。表面上是靠自身驱动力去完成的,实际上并不仅仅如此。在运动过程中,教练会记录并量化自己的目标和成果,通过改变不断给自己正向反馈,持续坚持并达到理想效果,即“激励”。
(图片来源于嘉宾分享)
通过常规的 Hook 模型进行解释:
- 通过内外部出发机制,引导用户采取行动
- 让用户按照预期行动
- 对用户进行奖励
- 让用户持续进行投入
让用户持续进行上述四个流程的循环,便能帮助用户塑造习惯。
- 游戏化交互方式
在产品中设计游戏化场景,让用户能够有更多参与途径。以往产品大多使用进度条列表体现数据,Feel 从设计时就想找到一种整齐漂亮,又可让人眼前一亮的交互方式。用户进入 Feel 能一眼看见其宫格式功能矩阵,而它实际是 16 项健康工具的记录进度列表。
(图片来源于嘉宾分享)
我们从俄罗斯方块上找到灵感,用不同颜色模块拼凑出用户的健康简历,完成每个任务,白色的模块就能被点亮,让用户的界面同样规整但却都不一样。该设计得到用户认可,很多用户看到这个表格就很想都把它们点亮,让宫格展现得更完整。每个按钮点击完成后,会进入分享界面,让用户记录所处场景和互动。
这一设计让用户“玩了起来”,产品日活在 3 个月里增加了 1 倍。
社群
Feel 是从社群起家,去年开始完整转型为健康平台。平台本身就有社群基因,同个计划小组内,用户互相加油鼓劲,晒照片,晒计划成果,或者甚至是互相吐槽,这都给社区成员带来归属感。
Feel 现在有约 7 万 3 千个小组。小组人数,如“练马甲线计划”小组有多至 300万人,也有如“今天不生气”打卡小组,只有不到 100 人。但这些人能每天坚持打卡,最多已坚持超 200 天。
培养用户的自我量化习惯后,我们还能帮助用户做什么?
健康数据给用户带来两个方面益处。
俄罗斯研究人员邀请不同年龄的 100 位想要减肥的女性志愿者参与实验。她们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志愿者每天记录其所食用的食物,并计算食物中的卡路里含量。另一组志愿者则没有记录食物的卡路里含量。研究人员并未限制志愿者的日常饮食。一个月后,记录每日卡路里摄入量的志愿者变瘦了,而另一组体重无变化。
同在未被限制饮食的情况下,为何仅记录数据的一组志愿者能变瘦一点?
量化自我的行为,让用户有健康意识
不记录数据时,用户吃多吃少无标准,甚至假装不知道、糊弄自己。当需白纸黑字记录内容时,用户只能逼迫自己面对事实。在达成目标之前,摄入量过多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所以用户选择克制,健康意识也随之产生。
根据持续反馈的身体状况,可以进一步提出更科学的方案
定制化方案不是简单的,单向输出视频形式、大众化健康食谱建议等来解决问题。而是根据身体的原生状况提供更深度的服务。Feel 会在今年下半年正式上线该服务,并将打通线上与线下两部分内容,通过融合自我练习和健身教练的专业指导,让专业人士更好地帮助用户达到目标。
本文节选于我的专栏:产品运营:通过 3500 万用户考验,用数据改变用户习惯的方法 - MindStore 官方博客 - 知乎专栏 ,欢迎大家关注。每天都有最精彩的大咖分享干货(产品/运营/内容/设计)和创业者访谈哦。
目前仅从大众健康的角度来说,国内有30多个团队在做。
创新工场团队讨论过,否定了。主要是前景太远,不如豌豆荚之类的立竿见影,而且更具紧迫性
活法儿
目前已经出了好几款应用了,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健康养生内容。内容基于国家中药管理局出台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医养生和营养学、西医保健等等内容。
作为一个老病号,我还是很推荐的!
过日子:根据中医体质测试结果和慢性病选择,为用户推荐适合该用户的当季食材及食谱。另有养生宜忌贴士,二十四节气风物小刊,节气饮茶和时令食补专题。
链接:过日子
颈椎你好:根据颈肩相关中、西医学保健理论,通过简单的颈椎状况自检,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颈肩保健方法。
链接:颈椎, 你好
胃,你好吗:应用定位于脾胃保养,关注脾胃病的预防和预后。也就是影响脾胃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出现的预警信号和早期症状,以及慢性脾胃病的保养等问题。
链接:胃, 你好吗
眼睛你好:本应用分类《中医眼科学》《眼科金镜》《审视瑶函》为参照,根据用户对自身的问题的选择,给予个性化的建议,推荐相应的改善方法,以期达到缓解视疲劳的目的。
链接:眼睛, 你好
月来越好:根据中医月经类型测试,得到饮食建议、调理建议(经前期,行经期,经后期,排卵期,不同时期不同的锻炼,改善身体,改善经期的种种不适)、每日健康宜忌。
根据记录用户的月经时间、异常症状、体重、体温等等,给出针对性的建议。记录越多,会推出更加贴切,更加准确的建议。 适用于调经、备孕。
链接:http://t.cn/zHitgJE超准中医体质测试链接:中医体质测试-活法儿huofar.com 做完测试留下邮箱,每个节气都会收到知道该用户此节气的饮食宜忌、运动情志建议、茶饮推荐。
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是,觉得移动健康/移动医疗 这个领域挺大的,能推荐的应用也挺多。其实个人感觉目前国内和国外无论是互联网市场,移动互联网市场还是运动健康、医疗健康的都非常不一样。
目前国内有专注于做医生和患者平台的应用,类似于丁香园,杏仁医生和春雨医生一类的应用。还有一些运动健康管理的应用,类似于动动计步器和他的海外版Pacer,咕咚运动+等。个人感觉咕咚运动更偏向于国外的nike+running,传闻中的酷跑一族~而动动计步器,在产品设计上则更偏向于专业化和数据化,给用户提供了每周的活动数据用作参考。而且有一个特别炫的功能,就是点击横屏展示后,能给用户展示一个月、半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数据展示。目前已经用了快三个月,每次横屏展示时,都会觉得数据非常专业,感觉很有成就感。望有助~
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掌上药店-致力于更健康的生活
可以查周边药店,查看药品说明书,看些些健康资讯、还在线上做些与医生的互动。
App:快速问医生!患者提交问题几分钟就可以得到当地医师、专家回复。
快速问医生: http://m.120.net/app/askdoctor/flbondxc47ivbon6/
这个行业会越来越热闹,针对孕产期的应用其实各个地区都蛮多,比如快乐孕期,孕期总动员。。
集博团队 http://www.jibo.cn
还有我们在做,起步阶段,有兴趣的可以私信讨论。
这个问题明显就是给回答者打广告的。
移动医疗的核心是医疗,不是移动。
任何没有专业医疗背景参与的移动医疗项目都是耍流氓,都是忽悠用户,忽悠患者,不负责任的行为。
安全、有效是医疗的前提。医学是询证的科学,严谨的research能保障医疗类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CE、FDA在2012年开放了针对医疗软件移动app的认证,国外的监管部门对移动医疗的监管也有严格的要求。中国还处于移动医疗的野蛮生长阶段。
台湾有个 PassionBean 团队,刚开始没多久,可以参考看看: http://blog.passionbean.com/
糖护士是创新工场投的,说不上强大,但应该是国内第一个做糖尿病管理的APP。
移动健康群雄逐鹿,个人很看好医渡云,春雨和杏仁在政策的灰色地带发展,问医生和实体诊所方向,不是特别看好。好大夫的功能个人感觉比较强大,信息量大,活跃医生多,加入了患者报到功能,为患者的依从性和就诊方便都提供了便利。
很多健康管理类产品,是凑热闹,没刚需,没深度运营,市场再大,跟你有啥关系呢?
以上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掌上120,丁香用药助手还有现在出了个春雨医生,好大夫好像也有app,做的多,做好的还要拭目以待。
互动性上感觉差一些,只是在界面和形式上搭了当下移动互联的热风
丁香园,春雨,杏树林,活法儿,好大夫,120ask,奥美软件,咕咚,乐友活,大姨吗
"知己健康"模式可供参考,去研究下吧,很有意思
我们就在做移动健康产品,欢迎讨论。
推薦閱讀:
※健身鍛煉的時候關節會發出咔嗒咔嗒的響聲,有什麼問題么?
※女生該如何巧用健身房的器械?
※隔夜飯真的有這些問題么?
※乳清蛋白粉是不是看成分表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
※經常有鬼壓床或者靈魂出體經歷或者了解請進,能否解答一下我的困惑?
TAG:移动互联网 | 健康 | 应用程序Application | 移动医疗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