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讓自己發自內心地喜歡自己?

總是覺得對自己不滿意,甚至有些失望,然後就會真的做什麼都做不好。應該怎麼做才能擺脫這種負能量怪圈


謝邀。

一篇長文,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這個問題早就看到了,但是一直沒想到如何去回答,早上突然有些想法,回答一下。

------------------------------------------------------------

一、我們為什麼這麼討厭自己?

我覺得是兩個原因:近距離祛魅和過度控制傾向

1、近距離祛魅

有句話叫距離產生美,我們每個人展示在外人眼中的形象,都是經過包裝,有選擇地展示的。那些缺點、不足、黑暗面,我們選擇盡量少的示人。

可是,你無法對自己隱瞞。

你太了解自己了,距離太近,纖毫畢露,從內到外,看個精光。

所以,你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多缺點啊,這麼多問題啊,別人說你好,你都覺得那是你不了解我。

是啊,你太了解自己,以至於過度放大了自己的缺陷面。

其實人都是這樣的,你看到的他人,也是他人包裝過後選擇性展示的樣子,你覺得很有魅力的人,等你和他生活在一起,也可能很快就會發現他一堆的缺點。

當年李敖娶了胡茵夢,大才子娶了大明星,看起來金童玉女,沒想到卻是兩人的幻滅,胡茵夢受不了李敖的神經質和佔有慾,李敖更接受不了熒幕上的大美人居然便秘……(後因胡茵夢不堪忍受國民黨封殺、進而在一場官司中做了不利於李的證詞,兩人決裂分手,這點我是一知半解了,謝謝指出原表達不妥之處)

距離太近,就是個祛魅的過程。

2、過度控制傾向

我們在年輕時,容易有一種錯誤的傾向,就是過度控制。

也許是年輕人經歷還少,也許是對未來很多期望,總之,就是認為這個世界是可以控制的。

但凡出現無法控制的情況,就會接受不了,就會難受。

這種控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於外部結果的控制,二是對於自己行為的控制。

對於外部結果,覺得我付出了就要有結果,如果沒有結果,那麼要麼是世界不公,要麼是自己不夠努力。

向外攻擊或者向內攻擊。

對於自己行為的控制就更可怕了,很多人被一些特殊、個別的例子誤導(比如前一段很著名的清華學霸),希望把自己生活的每一分鐘都規划起來,期望自己能夠按計划行動。

然後往往事與願違。

因為你是人,不是機器人。

人太複雜,價值觀、心智、心理、行為……盲目地想要控制一切,最後只會讓自己不斷體驗到挫敗的情緒。

當然,自控是需要的,是進步的方向,但是,過度控制則不是。

當系統比較簡單時,高度控制還是可能做到的,但系統很複雜時,高度控制就難度極高。

計劃經濟為什麼一開始總是效率極高,效果很好,後來就問題多多,幾乎失控。就是因為一開始一窮二白,系統很簡單,後來越來越複雜,就控制不能了。

你已經長大了,要面對一個足夠複雜的世界和足夠複雜的自己,你應該接受一個現實:

就是無論是外部的結果還是自己的行為,都只能做到部分可控。

對於無法控制的部分,要學會接受,留出自由空間。在之後的生活中,通過努力不斷提高對事情的把握能力和自控能力,但不可以追求過度控制。

物極必反,過度控制的另一面,就是失控而你,很容易因為失控而攻擊自己。

------------------------------------------------------------

二、一開始,我們不要追求喜歡自己,而要追求不那麼討厭自己

循序漸進,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喜歡自己是一個難度較大的事情,先做到不那麼討厭自己,則相對容易。

基於我們前面分析過的原因,想要不討厭自己,也從兩方面努力。

1、科學、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以及別人的優缺點

不要苛責自己。

自己沒有你想的那麼差,別人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好。

科學全面看待一個人需要有足夠近的距離和足夠長的時間不要盲目相信完美的他人,就是知乎上的大神形象,其實也是包裝過、有選擇展示的結果,這很正常,我們對外都是如此,東坡也不例外。

你看不到的缺點,不見得沒有,只是你還沒看到。

2、放棄過度控制的傾向,追求部分可控

沒有過度控制,就沒有失控帶來的挫敗和自我攻擊。

接受有些事情是自己無法控制的,接受這個世界隨機性的一面。

接受運氣的重要性,接受人力有時而盡。

接受自己懶惰、虛偽、黑暗的一面。

放過自己。

不用擔心自己會從此墮落,自由也可以通向自控,你沒試過,但不代表這條路不存在。

------------------------------------------------------------------

三、多看自己的優點,出成績,做幾件讓自己都認可的漂亮事

多看自己的優點,這會讓你對自己的價值有個更客觀的評判。

我們這樣的完美主義性格,是容易因為一點點瑕疵就否定一切的。

同時,你要真正努力,去做幾件讓自己都認可的漂亮事。

你要有點成績。

前面我們說了,缺點和缺陷我們要接納,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努力了。

喜歡是一個很高水平的心理狀態,想想你喜歡過的人和物,是不是都有明顯的優點?

你要努力,要耐心,要尋找方法,要堅持,最終,要真正做一些事情。

這些事情可以讓你在困難和黑暗時找到自我的認同和再起的勇氣。

當年,我也是做成過那件事的呢!

無論是考上了想考的學校,還是追到了想追的人,無論是靠自己賺到了學費,還是拿到了一等獎學金。

無論是寫出了一本百萬字的小說(哪怕沒賣幾個錢),還是玩遊戲玩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大學同學直接進了遊戲公司),無論是堅持了三個月的長跑,還是學會了打扮讓自己每天精神漂亮……

你要有成績,你要有支撐自己自我認同的東西。

這些讓你相信,你是一個值得喜歡的人,哪怕暫時在谷底,但是,你相信自己,曾經做到過,那今後,也會做到。

喜歡自己不是空中樓閣,你要做些事情,為它奠基。

-------------------------------------------------------------

四、時間和經歷會教給我們體諒和珍惜

年少時,我們容易過度的自負,如果受挫,又容易過度自責。

年輕嘛,活力迸發,但也不穩定。

有一些東西,只有時間和經歷能帶給我們。

比如體諒和珍惜。

你慢慢長大,開始明白,這個世界到底有多難混。你開始知道,這個世界是接力賽,不是短跑。你今天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比不上他人幾代的積累。

你開始明白,自己不是超人,自己就是個普通人,像個普通人一樣掙扎,普通人一樣犯錯。

偶有閃光,但是,更多的時間,是在默默無聞地努力。

慢慢地,你開始能夠體諒一些自己的難處,有時候辛苦了,自己會對自己說,你也挺不容易的。

慢慢地,你開始知道,這個世界上,真正對你好的人,不多。
而真正能夠一直陪伴你的,就只有你自己。

你開始體諒這個普通人,開始珍惜他的努力。

這時候,你喜歡他嗎?

你也不知道,有時候,你還是看不上他,覺得他不夠優秀,不夠努力,有時候還是覺得他太平凡了,進步地太慢了。

可是,你也開始知道,其實,他是不容易的。

-------------------------------------------------------------

寫了很多,回顧一下。

1、我們討厭自己的原因,一是距離太近導致魅力盡失,把自己的缺陷放大了,二是追求過度的控制,然後因為經常失控而攻擊自己。

2、喜歡自己之前,先做到不那麼討厭自己,辦法就是全面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同時放棄過度的控制。

3、多看自己的優點,出點成績,做幾件漂亮的、讓自己認可自己的事。

4、時間和經歷讓我們學會更多的體諒和珍惜。

5、不止是對自己,對他人,也是如此。

6、目前做不到,也不用太擔心,慢慢來,心理是幽深之所,慢慢來效果好一些。

希望對大家有些啟發。

以上。


人是否喜歡自己關鍵在於對自己的掌控感。

失去掌控感就會對自己不滿意,會對自己失望。
沒有追求是缺少掌控感的,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無法拒絕別人是缺乏掌控感的,因為你不經選擇就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
拖延症、沉溺遊戲、無法控制自己體重等都是缺乏掌控感。

增加對自己的掌控感,可以把自己的個人需求與現實妥善地兼容起來。
既避免自己與旁人格格不入,又不讓自己需求受到壓抑。

以下三方面不得審視:認知、交際、行為。

1.挖掘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想要什麼。
不妨問自己,什麼事最能帶給自己有價值感的喜悅,希望世人如何看待自己。
根據自己答案結合現實來制定計劃,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目標。

2.重視自己的權利,與人打交道劃好一條線保護自己。
不同程度的關係,投入適當的精力和財力,不隨便因別人的要求委屈自己。善用「請讓我考慮一下」,留給自己時間思考。
做一個樂觀友善的人,但如果有人堅持不喜歡自己,而這是自己改變不了的,那麼請避開TA。
受到隱性冒犯,比如出格的玩笑,有意的貶低,想出恰當的應對辦法。如果依然沒法避免,並且這些冒犯已超出自己的忍耐,可以選擇正確的時機和姿態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3.塑造良好的行為慣性,掌控自己的行為。
用習慣改進自己,不斷反思。改善自己待人接物、工作習慣、生活習慣。
每個人腦子裡都有一頭情緒化、貪圖安逸的大猩猩和一個理性、冷靜的小人兒。大猩猩的力氣非常大,小人兒沒法徹底控制他。
但小人兒可以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慣性。在做出正確行為很艱難的情形下,行為慣性能在大猩猩做出反應前就促使人做出正確的行為。
所以掌控自己的行為關鍵在於養成良好的行為慣性。

歸根到底,掌控感意味著主動選擇自己的生活,而非囫圇地接受一切。
自己選擇的才可能是自己喜歡的。

寫了這麼多,關鍵還在於行動。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麼容易~


「來,壯士,幹了這碗雞湯」
之前答了「接納自己是什麼樣的體驗」
(接納自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顧禕一的回答)
評論區有朋友問起我是如何轉變的,
於是我歡快地找了個對應的題來答(*/ω\*)
希望講的不算全是空話,
我不懂心理學,也沒過干出過什麼勵志的事,
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在朋友的幫助下有過不多的茅塞頓開的瞬間,
我一直記著他們的話,藉此題與你分享~

我們所有人都需要肯定——來自他人的肯定和自我肯定。
而討厭自己的人往往內心不夠強大,不斷地尋找著他人的肯定,忘了自己才該是自己最大的支持者。


我大概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1.了解並接受自己
在我討厭自己的時間裡,我逼著朋友說我的缺點。但你知道,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只會說「你很好啊」,或者說點不痛不癢的,能夠一針見血指出你缺點的人只會是少數。
我的朋友都說了類似「你的缺點就是太懶」 的話,只有我當時最好的朋友反問我:「你自己怎麼想?」,像是等到了一個契機,我把那段時間在自己腦海中盤踞許久的對自己的負面評價統統倒了出來。
我以為她會跟其他人一樣跟我說:「你沒有不好,你很好。」出乎我意料的,她說「我覺得你就是你說的那個樣子。但這樣也沒什麼不好啊,我還是很喜歡你。」那一瞬間,我如釋重負。
我一直以為真實的自己是應該被討厭的,別人喜歡我都是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我。但其實不是只有美好的人才值得被喜歡,相信我,即使我們不那麼好,我們還是可以喜歡自己,至少先別討厭自己。


2.讓自己變好
在我討厭自己的時候,我也害怕別人不喜歡我,那時候,有朋友跟我說「你對別人有價值,別人自然會喜歡你。」
這話乍聽功利,但事實上,我們的確會無意識地傾向於接近那些擁有更多資源的人,所謂的資源也不一定就是美貌,才學等,也包括相處起來的舒適度等。
如果不夠喜歡自己,就想想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向自己的男神女神學習。當然不是全盤地模仿,而是跟人相處時,留意一下對方讓你喜歡的點,適當地學習。
喜歡什麼,就去學,學習各種技能 (????????)??????這點我也做得不夠,好多想學的東西,都還拖著,沒有學,那麼,一起努力!
我們可以喜歡不那麼好的自己,那如果變好了以後,就可以喜歡自己更多一點啦(?????????)


討厭自己的時候我有這樣幾個想法:
1.覺得別人都很好
我身邊有很多好看的女生,從小到大,我不敢說班裡漂亮的女生都是我好朋友,但我的好朋友基本都是班裡排得上號的美女。
在外人眼裡,她們長相靚麗,生活無憂,但作為朋友,我知道她們在社交網路上展示的並不是她們生活的全部。
她們心情低落,靠胡吃海塞緩解壓力,戰戰兢兢站上秤的心情,是不會發出來的;
她們受了委屈,甩來幾個哭泣的表情,未必有人猜得到那就是屏幕對面她們真實的表情。

很小的時候,媽媽不斷對我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所以我的父母冷戰十多年 ,我也沒覺得那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長大後我卻陷入了一味羨慕別人的迷思里,我曾覺得誰都比我好,是真的覺得誰都比我好。
有次我對朋友說「我覺得xxx都比我好」,我無意中傷xxx,只是,xxx在班裡一度是「討人嫌」的代號,當時表達能力負分的我急著想讓朋友明白我厭己的程度,選擇了這樣的表達方式。
那陣子我拒絕跟任何人聯繫,總覺得朋友們都過得很好,而自己滿身負能量,生怕傳染給別人,卻在某天晚上意外地收到了幾條消息:「你是不是不開心?你跟我說呀。你是不是以為我過得很好,我一點也不好,大家都只是看起來好」,也許你同曾經的我一樣「以為大家過得很好」。
作為一個廢柴少女,我脆弱又敏感,可正因如此,我有著較強的共情能力,是少女們會選擇的傾訴對象(?????????)
聽過很多人的煩惱,我慢慢意識到:我們往往想像別人過得很好,用別人示人的光鮮面照得自己內心的鬱結無處遁形,其實我們總是忽視自己擁有的東西。

2.過分在意別人的想法
我是個極度在意別人的看法的玻璃心少女,會因無關緊要的人隨隨便便一句話,鬱鬱寡歡一整個下午。
後來也不知是在哪裡看到了一句「你眼中別人對你的關注度,是遠遠高於實際的」,從此就自在多了2333
很多自己不住回味,覺得尷尬至極,恨不得把自己藏起來的瞬間,對別人來說,就是普普通通的時刻而已,別說拿來回想了,連印象也不會留下的。


後來慢慢有了一些改變:
1.有時候帶點惡意去看這個世界
討厭自己的時候,我覺得別人都對,真是應了那句「世事皆可原諒,人人皆有苦衷」。可是畢竟做不到內心完全平和,所以那時的怨氣,我全部給了我自己和身邊最親近的人。
以前別人損我,我也會想著是不是我的錯,後來思維方式慢慢轉變。
有人專門跑來我面前說:「xxx覺得你長得也不過如此嘛」,甚至有直接說我丑的;有莫名其妙揪著我以前蜜汁角度的照片不停地逼問我是怎麼減肥的;有每次都在我開心的時候潑我涼水挑我刺的。
以前我都是心裡憋悶,嘴上苦笑,一遍遍懷疑自己,從來沒揣測過這種行為背後的動機。後來我意識到不是每個人都純良,可以做朋友。有些人說話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讓你不開心的,幹嘛要讓他們得逞呢?
下次要是有人說了什麼讓你極度不爽的話,別想著對方是無意的了,實在不行,正面杠吧 (????????)??????做一個有脾氣的人。
世界上有那麼多美好的人可不代表就沒有善妒又愛耍心眼的人的存在(?????????)最愚蠢的善良,就是以為所有人都是善良的。


2.不努力也沒什麼不可以
有時候我們聞著滿世界的雞血味,覺得所有人都在努力,開始止不住焦慮,怨念不努力的自己。可是我想說,為什麼不可以偷懶?
我喜歡《丈夫得了抑鬱症》中小葵對雅人叔說的那句「如果覺得痛苦,那就不要努力啊!」
想靜下心來做點事,卻又忍不住玩手機,一晃時間就過去了。正事沒幹成,我也很焦慮,可是比起我一直怪自己,不如想,比起以前那個根本不會想要干正事的我,現在這樣,已經好很多了(?????????)總是一點點在進步的。當然,不是要盲目樂觀,而是,不要苛責自己呀。

有時候也會有些情緒問題,以下是我的小方法:
1.心煩意亂的時候把煩惱寫下來
上個月那會兒吧,我們學校查寢特別嚴。某天早上,輔導員帶著一群檢查的同學直接進寢室整理,,而且那段時間為了整理寢室花了蠻長時間,到頭來還是被指責,說這樣擺放不行,是有點不太開心的。就在那個時候,我發現,我找不到我保管的裝著的學院一個年級的團員證的袋子了。
於是一直到中午,我都處於一種很焦躁的狀態,到後來,我已經分不清我在煩惱什麼,只知道這種焦慮的情緒在遞增,直到我把心煩的事列了出來,才發現,其實也才兩件事而已。
我們往往放大了負面情緒,以為有很多煩惱的事。追根溯源會發現,其實不過是情緒的累積,並沒有那麼多事值得煩惱。

2.不要反芻
好漢不提當年勇,「我本來可以……」、「老子當年……」這些話,真沒意思。
不管過去是好是壞,就讓它過去吧。偶爾提及,玩笑帶過當然可以,沉湎其中或是當作炫耀的資本實在沒必要。
我聽過最酷的話是:「不是我說啊,你可不可以不要那麼軟弱又磨嘰。對我來說,什麼事都可以用選擇來做。就像我選J大,就是我覺得,我可以用很差的生活條件,去換一個985。做出選擇,然後繼續,就那麼簡單。只是你記住,任何事情,都有得有失。」
以前弄丟了東西,我老想著「要是小心點,就不會這樣了」、「早知道……」、「又要浪費錢了」,別人勸我「丟就丟了,想也沒用」,我根本聽不進去。
前段時間腦抽弄丟了身份證,同學說「你好鎮定啊,要是我早就急哭了。」我也是會急哭的,在以前。可是現在的我知道了這些都是「沉沒資本」,既已發生,再去浪費些情緒,實在是沒必要。
就這樣,做出選擇,並且,接受已經發生的,然後不要再回頭。


目前就想到這些吧……不定期補充好了
祝開心(?????????)


忽然發現關注這個問題的人多了起來,再一次回過頭來看看所寫的答案,寫點東西在前面,一是為了與其他答者做一個區分,二是為了更好、更清楚的解釋自己的觀點。

我想許多人讀下去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抱怨太長了。我也深知道這一點,所以在前面給大家一個類似目錄和大綱的描述,以便大家更好的閱讀:

整個文章的脈絡,首先是確定為什麼人會喜歡自己?什麼東西在起著支柱性的作用。

然後基於此,確立一個可以多方面——大體上是心理和生理上——取得這種感覺的可操作性方法。又對操作性的方法進行了原則性的簡化。

最後是一點自己的私貨,將問題擴展到了人得到「幸福」的一種「一致性」標準,最後那句總結,雖然有些絕對,也是在傳達這種一致性的概念。

一致性,其實就是在使得人們感知到自己擁有力量感,擁有一種控制感,從而帶來自信心、自我認同等等的提高,使人取得身心的愉悅。

看了 @吳澤泳回答,我並不贊同這種對自己言語的方式,是因為這麼做便是違背我主張的一致性——思想的一致性(也就是他說的聽上去有點「精神分裂」的感覺,精神分裂不至於,但這種製造另一個人的方式更類似人格分裂)。與原來相比,這無疑會使得「自我矛盾」的現象出現的概率加大(想想小時候動畫片裡頭腦里兩個小人打架的場景),而對於選擇困難的人或內心怯弱的人,可能還會產生負面效應,多了些自我欺騙的感覺。


@張三瘋 回答,讓我有很複雜的感情,在操作性的方法上我們大體趨同,但本質上我們是兩種類型的回答,我用的是理論性的思維,他用的是文學性的思維。
但我覺得詩人和文學家本身出現性格缺陷的原因,也是他們違背了一致性的原則,他們用詩歌和模糊性的詞句得到了他們認為得到的答案,其實並沒有得到答案,不具備絕對的概念上的認知。所以這些詩人和文學家,本身會埋下知道與不知道的概念誤區,如果長此以往,將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建立在不牢靠的、模糊的地基——文學性的語言——之上。如果有風暴來襲,想想空中樓閣的下場吧,會一瞬間坍塌。這也是許多文學家和詩人容易自殺的原因,當然,藝術工作者與他們的問題類似。
所以對於文學性,也就是雞湯文的存在,可能更需要的不是他說了什麼,而是他內部包含的一種「節奏」和「feel",這種才是我們需要了解的。

而我一直希望建立一個能夠系統的、全面性的闡述一個問題的東西出來,這也是我也這個答案的原因。當然,這意味著無趣和冗長,有利有弊吧。

以下是原文部分:

———————————————————————


曾經花了很多心思研究這個問題,認真的來答一答。

一、首先來弄清楚,什麼才是「喜歡自己」,這是一切的根本,到底是什麼因素讓我們喜歡自己。

先從理論上詮釋這個概念:

一個人怎麼會喜歡自己?我們常說的「我」的概念是什麼?大體而言,人們一般指的「我」是一個思想上感知到的自己的意識和思維。

我把「自我」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是社會的自我(我們在社會中所處的關係,地位);第二個,是屬於物質的自我(我們的衣服、身體、所有物);第三個,是精神的自我,即個人的內心和主觀存在,是個人心靈和思維的集合。

那麼怎麼讓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呢?其實就是讓精神性的自我,喜歡物質的自我和社會的自我。[1]

那麼現實中我們該如何做呢?

我們可以改變許多方面達到目的,最重要的幾個:肢體、.言行舉止、.衣著、生活態度和方式以及親密關係

二、其次,我們要弄清楚,是哪一種東西使得我們讚賞「自己」?

換而言之,我們需要弄清楚是誰橋接了「精神的自我」與「物質和社會的自我」。

我們喜歡自己,喜歡自己的身體,喜歡自己的言行舉止,喜歡我們的衣著,喜歡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方式。這裡面,是哪個東西起著關鍵的作用?

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是可掌控的感覺。[2]

喜歡自己的原因,來自於對掌控自己的一切的感覺。

一個簡單的論證方式,就可以得到這個答案:

我們如果失敗,我們並不會討厭自己,可能會抱怨運氣糟糕;但是如果我們明顯因為自己的失誤而失敗,那麼我們就會討厭自己了 —— 我們喪失了對自己的控制。

三、 那麼,如何做才能增加自己的掌控感? 或者說如何做才會喜歡自己?

1.從小事開始,嚴於律己

這是增加掌控感最基本的開始,人的自信心本質上是一種掌控感,自信這種東西,來自於不斷「成功」的積累,掌控感亦是如此。

這並不是要你做什麼都上綱上線,而是要你每天設置幾個小目標,哪怕很小很小,比如洗襪子,洗盤子,自己做飯,去外邊溜達溜達。

在你做這些小目標的時候,你就會漸漸感覺到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身體,能控制自己的思維方式,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不再是被周圍的東西拖著走。

2.控制你的時間:


一個最具啟發性的東西,是對於玩手機和刷網頁的控制力度。

有沒有這種感覺,玩手機和刷網頁的時候時間過得特別快,有時候不知道自己幹了些什麼,時間就流失了。

這種對時間喪失控制的感覺,會讓你變得越來越消沉。

這個時候,一定要限制自己不受控制的接觸自己毫無抵抗力的東西的時間:

如果你總是把時間浪費在玩手機上,那就限制玩手機的時間,定一個具體的時間玩,其他時間不接觸它;

如果你把時間浪費在遊戲上,那你就定一個時間,在這一個時間內玩;

如果你把時間浪費在和朋友聊天上,記著,找一個固定的時間見你的朋友。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增加你的控制感,增加你的自信心。二,可以讓你更加盡興,因為隨著時間的縮短,你的注意力會在做這些事情時特別專註,這是人的大腦的一種自覺得反應。

(PS:前一段時間有人說要戒了知乎,因為知乎浪費了大量時間,還無法構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但是限定上知乎的時間是必須的,知乎作為一個了解其他知識領域的窗口,和刪選信息的途徑還是很有效的)

3.讓生活規律起來:


道理其實在控制時間裡已經能夠解釋了,可以讓你更加專註。之所以要在這裡拿出來說,是因為讓生活規律起來還包含很多東西,比如,讓進食時間規律起來,讓睡眠時間規律起來。

這種規律性,是為了調整一個人的生物鐘,調整一種周期性,增加自我控制感。

一些朋友總喜歡熬夜,總喜歡不按時間吃飯,這無形中會打亂生物鐘,也讓自己的時間概念混亂,從而減少自我控制感。長此以往,身體也毀了。

讓生活規律起來,等你老的時候你就明白這又多麼可貴,知乎上有人說,「沒有什麼工作是非要熬夜完成」,這句話非常對。

4.參加運動,多鍛煉身體:


人的控制感,很大原因是間接的通過身體得到的。

我時常奇怪為什麼那些運動的人往往很開朗,也更加快樂。

後來我在玩兒乒乓球時突然明白了,這是對控制力的增加。人在運動的時候,會感覺到自己對身體的控制力,而且隨著這種運動的深入,技術的提高,對於自己的身體的控制感越來越強。在最後,這種控制感泛化到生活的所有環節,從而增加了快樂。[3]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那些運動的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為何活潑,並且更加快樂的原因了吧?

另外說一條題外話,運動能夠增加「性魅力」,懂了么?

為何程序員和屌絲青年往往沒有魅力?這裡的原因很複雜,但我覺得,長期從事枯燥單一事情,並且長期不參加體育鍛煉,從而使得精神到身體疲軟,缺乏控制感的增加,面黃肌瘦,能有魅力才怪。

記不清在哪裡看了一個比較「歪」的結論,「兩性魅力」來自三個地方:運動,外貌,和性生活。

可見運動的重要性,關鍵是它能夠增加人的自我控制感。而且我猜測,越是劇烈的運動,人的控制感越是強。

其實運動還能增加人的耐力,鍛煉人的性格和氣質等等,但由於篇幅所限,這些東西都不討論了。

5.吃飽飯


你沒看錯,你沒看錯!這簡直亮瞎鈦合金狗眼有木有!

但我很負責的說,沒錯,吃飽飯。而且一切控制感的最基礎的一點就在這裡。

為什麼?因為人本身是一個物質體,他的控制感如果應用生理學解釋,不過是一種神經信號。

那麼人的這些神經信號的基礎是什麼?一個很肯定的結論是,這種神信號是一種物質,無論是蛋白質還是其他的東西,它的基礎是營養物質。

為什麼人在挨餓的時候先分解脂肪,而後分解蛋白質?因為蛋白質是組成人的組織的核心東西。你可以觀察挨餓的人,他們面黃肌瘦,精神匱乏,毫無魅力可言。

是因為他們缺乏合成神經信號的營養,缺乏合成「控制感」的物質,自然的,也沒有控制力了[4]。

吃飯多的人,他們的身體更健康;健康與吃飯多是互相促進的,你不健康也吃不下那麼多飯不是?
而人的健康,是一個控制力的基礎性因素。


另外研究發現,人在飢餓狀態下,行為傾向於表現為【單一】的應激模式,不懂得變通。飢餓本身影響認知思維的效率。


6.親密關係


人們幸福的源泉,是對擁有親密關係的維持。想想永遠有一個人懂你、愛你,你們相互支持,相互欣賞,這樣的人,怎麼能過的不快樂?

對那些各個領域最成功的人物的研究,目前只有兩點確定是類似的:一,對自己領域超越常人的熱情,二,在家庭和學校時,往往有一個非常鼓勵他們的人。

中國古代所謂「先成家,後立業」,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個回答對婚姻導致的幸福感有專門的論述:婚姻是否能使人更快樂?

而事實上,婚姻是親密關係的一種,朋友等等親密關係也有助我們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當我們完成了建議之後,我們還要思考另一個問題:

這一切的舉措中,起到最核心因素的是哪一個?有沒有一個原則,可以涵蓋上面的舉措。

答案是,有的。

那就是:讓一切回到它應有的位置去。

手機的作用是什麼?恐怕很難定性,但它肯定越了哪個界限,讓它侵犯了我們的時間觀念;

社交的作用是什麼?這更加難以定性,但它肯定越了某個界限。

周圍的一切的一切都應該有個界限,這個界限,應該由我們自己的主觀價值觀去定。

當我們定立了這個界限,並按照這個界限去行動時,控制感就湧現了。

所以,給我們最終的啟示就在這裡,思考每一件事情的位置,然後讓一切回到它應有的位置去。

這就是我們如何喜歡自己的真實原因。

最後說一點兒私貨吧:

我認為,一個人幸福,不產生焦慮、恐懼等一切負面情緒的原則是——保持一致性。行為上的一致性,思想上的一致性等等,因為當你有了這種一致性,控制感湧現,你就會喜歡自己,也更加快樂。

另外,要讓這種一致性符合客觀事實,這也是為何讓一切回到它本來的位置,儘管這種位置因人價值觀不同而異,但不可偏離事實過多,否則就會遭受現實的打擊。

我想,人生的苦難,皆可由這種態度戰勝,那就是:絕不質疑自己的選擇,也不對選擇的後果有任何抱怨。


——————————————————————————

註:

[1]當然也可以是精神的自我喜歡自己本身,這需要通過一些類似「修行」,例如一些內觀法能夠摒棄現實中的受挫,提升生活的滿意度。但在這裡我並沒有將之納入這個體系,因為沒有類似的經歷,對這方面也並不了解。

所以在可增進幸福感方面我也刪去了參加宗教儀式、瑜伽修行等等有宗教含義和神秘主義性質的東西。

[2]這部分的靈感來自心理學理論主要參見 Ellen J. Langer ,上個世紀70年代關於控制力的一系列研究

[3]神經生理學家Rodolfo Llinas 在他的一本《漩渦中的我》(I of the vortex)提到:內源性活力有助於基本存在感的誕生,而後者又是自我意識產生的根本。

運動感知從某種方面來說調整了我們體內的活力。

另外有一個關於人們恢復力的訓練:先劇烈運動3分鐘,休息2分鐘,然後再運動3分鐘,之後休息時間不斷縮短.....這也有助鍛煉人們精神上的回復力。這證明感知運動確實對於我們的精神狀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4]我這裡實際指的的是凱斯西儲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和黛安娜?泰斯(Dianne Tice)所發現的「自我損耗」(ego depletion)。他們的觀點認為, 我們的意志力是有限度的,過度使用就會下降,而補充葡萄糖能夠增加我們的「意志力」。

但是在表述的過程中.....但是這一部分是和其他部分鑲嵌在一起的,有時間改改。

————————————————

最後,謝謝張三瘋同學的推薦,謝謝大家的支持。

同樣是關於生活方面問題的,推薦我的另外兩個回答,與這個答案有共通之處:

為什麼期待的事情真的發生時,自己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開心? - 陳卓的回答,

因過於關注細節、追求完美而導致做事拖延、效率低,怎麼辦? - 陳卓的回答

對修改還不滿意,以後可能過來繼續改

2015.6.13版


我們這一代的大部分年輕人,真的挺可憐的,包括我自己在內。

從小學到高中,基本上都是第一名
高三從理科轉到文科,因為嫌棄理科班太壓抑,文科班比較活躍
很任性,很自由,什麼都不怕,文科理科反正都很好
高考完去了最好的大學
畢業做了一年諮詢,然後轉行到互聯網
現在做自己的事業

是不是覺得這樣人生很順利?

可是,我的父親從小到大生氣了打我
我逃跑出去,他追到外面也要把我踹倒在地繼續打我
你們可能好奇我爸爸為什麼打我?
因為我爸爸也很可憐,他是個養子,養母從小就打他
後來有了我,他延續了這種打的模式,認為這是一種教育的方法

可是我有什麼值得被打呢?

我正直、善良,從來沒有犯過任何原則性錯誤
無非就是有時候違背了他的意願

比如我曾經吃魚被魚刺卡過喉嚨,留了很多血
從此 以後很怕吃魚
我爸給我夾魚,我說不吃,他打我

比如去北京上學,上火車前,我爸給我準備了一塑料袋的蘋果,讓我帶上火車
我說行李太多了,蘋果不帶了,或者不要帶那麼多
他打我,我朋友來給我送行,看到這一幕,都傻眼了

工作之後,他對我工作不滿意,說我應該去國企分一杯羹
現在這種工作又累又沒錢賺
我跟他解釋,意見發生了衝突,他打我

他有了一個生意的想法,要我去做
我說這個想法不錯,但是做一件事情不只是一個idea,還需要考慮自己所處的環境,已經做好這件事情所需要的資源,如果你無法運用這些資源,那這件事情你就做不了
他說你去寫信給XX公司讓他們給你做啊...為什麼馬雲就能成功?你的思想怎麼那麼僵化?

爭執停止之後,再次見面又聊起來,又在意見上產生衝突,還是打我
這就是幾個月前發生的事情....

我爸其實很愛我,但是愛的方式很偏激
為了給我做一頓好吃的,可以開車往返幾個小時不吃飯
生怕我熬夜睡不好,經常叮囑
.......

但是到現在為止,對「打我」這件事情,他從來沒有意識到是有問題的
而我,在過去的幾年中,也一直是嘗試避免衝突的方法去跟他相處
如果討論到什麼問題我們可能意見相左,我就不討論了
然而他認為我不跟他討論是看不起他,而我只是害怕吵起來了被打而已

我成績一直很好,我爸對我很滿意
從開始工作之後,
我爸好像希望我干一番大事業賺很多錢才好
而我卻只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把屬於自己的事業做下去,不賺很多錢只要能維持良性的經營

有沒有覺得這種情況似曾相識?

為什麼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那麼那麼難?


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得到過世界上最親近的人的完整的認可和無條件的支持,而父母是最親近的人里從出生到現在一直影響我們的人,這種影響比戀人、摯友更為深刻。


除了最親近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人,很多的環境(學校、公司、社會)讓你覺得自己不行、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可是人活一輩子,是為了活成跟別人一樣「好」么?你真正了解「別人」么?特別是,你了解他的痛苦么?

我很堅強,很獨立,從高中開始住校,15歲就離開了家鄉
我自己做決定,遇到過傷害我的人也遇到了更多幫助我的人
我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

雖然直到現在我跟我爸之間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但是我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的
我知道自己是什麼人,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事情
我從不跟人比較,但我時刻向優秀的人學習
我找到了自己的支點
我站在這個點上,從不左搖右擺

(這事兒算是隱私了,從不在公眾場合談論隱私,只跟朋友傾訴。不僅僅是我自己,周圍朋友深層次的不為人知的痛苦其實都來源於原生家庭的經歷,困擾多年不得解。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可磨滅,只能磨礪自己,自我救贖。寫在這裡,與大家共勉。)


這是一個看上去簡單,但實際上很難很難的問題。

一個人心理健康的程度,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他是否真正地,發自內心地愛自己。

很多漫長的心理探索之路,都是以它作為臨近終點的標誌的。


愛自己——自信——自我掌控感——內在統一感——身心和諧愉悅——愛別人——能與他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以上的種種概念,都是相關連的。

你做到了這個,也就做到了另一個;

其中一個有問題,那麼也提示,你別的方面也不大可能真的做到。


所以,不要急,

慢慢來。

這事兒欲速則不達。

如果心理基礎較差,對大家有用的那些「雞湯」反而會對你「有毒」,


我們甚至還需要先從愛的反面——恨、羞愧、羞恥、憤怒開始著手。

先從接受自己的全部情緒感受開始做起,

在安全的氛圍中,去體察自己內心那些「黑暗的,負面的」東西,

去接納它們,理解它們,把它重新整合進自己的心靈。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看的那個段子:

幸福婚姻很簡單,只有一個秘決——找到那個對的人。

如果你做不到這點,那麼你需要做到兩點——自己做一個好的人,找到一個好的人。

如果你連這兩點都做不到,那麼你需要做到以下五十點……


具體的記不大清楚了,但大約是這個意思吧。

愛自己,就像那個最高秘決。

正是因為我們做不到,所以才有了心理學上各種幽微的理論與技術。


前一段知乎說我用的名字不符合知乎用戶名管理規定,不讓我發言,於是我索性閉關修佛修了一個月,現在回來繼續解答問題,服務大眾。
————————————————內容的分割線———————————————————
首先讓我們來看題主的問題:「總是覺得對自己不滿意,甚至有些失望,然後就會真的做什麼都做不好。應該怎麼做才能擺脫這種負能量怪圈。」
然後TA自己提出的解決方案:「怎麼才能讓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

對自己有不滿是好事,發現不足,才可以進步。可是,題主提出的問題和方案並沒什麼必然聯繫。


因為讓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有可能走入自戀的怪圈,消除負面情緒,目前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攝念法,很多得道高僧都提倡。很簡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轉移注意力,但是多數人容易犯的錯誤是拿很LOW的東西轉移注意力,比如說一不痛快了就大吃一頓,打一場遊戲,看一集美劇韓劇之類的,這些都是精神上的垃圾食品而且過於消耗時間,用於對抗對自己不滿這種念頭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用一個正念取而代之。


比方說,別人辱罵我、污衊我,這在我們文化中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我們中國人什麼都能忍,就是不能忍辱,「士可殺不可辱」,就是一個反應,死都不怕,但是怕被欺辱,一旦有人欺辱,一定要據理力爭,甚至自以為別人看不起自己,也能沒事找事自找不快。這時候,我就念「順境逆境,都是提升」,別人罵我,誹謗我,我很感恩,因為這說明我還有地方做的不好,趕快自省一下,你看看,這多好,別人送上門來給我一個自我提升的機會,非常感謝,感懷在心。每天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時刻充滿喜悅,很快樂。

對抗自身的負能量也是這樣,每當一個負面的念頭升起來的時候,就像切西瓜一樣,唰的一刀,用一個「自我提升」的念頭取代它,斬滅它,久而久之,一個負面的念頭(或者說惡念)還沒升起來,就被正念取代了,不出三年,這功夫就得力,可以轉修更高深的法門了。

只要用這個方法,你慢慢心就平靜了,自然就會發自內心充滿喜悅,直接去追求自我肯定其實反而走了彎路。
——————————————————————————————————————————
其實我自己功夫也很不到位呢,先說這麼多吧。這個方法也不是我發明的,而是前輩先賢發明提倡並且推廣的,余不敢居功,有緣人請自取之。


我曾經總是自我批判,覺得自己各種做得不好,很懊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對未來沒有信心。是不是和題主你一樣?

後來我發現,通往幸福的訣竅就在以下這句話里,請跟我默念三遍:
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賜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予我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寧靜禱詞


下面是使用方法:

1. 不要埋怨自己的起點
起點是命運安排的,高低無法改變,拼速度和加速度吧。

2. 保持穩定的情緒
按時吃飯,營養均衡,不餓不撐;早睡早起,及時補覺;時常出去走走,見見人聊聊天;住乾淨整潔的屋子,等等,都是保持穩定情緒必不可少的條件。情緒穩定了對自己的認識才客觀,才能對能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做出正確的判斷。

3. 用盡全力改變自己能改變的
干砸了一件事,想想目前還有什麼補救辦法?比如說錯了一句話,是不是該去跟別人道個歉送個小禮物?要是還能補救,馬上做。

4. 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
世界不是完美的,總有很多事情是你沒做好還不能補救的。比如你要是因為意外獻醜了,那也沒什麼補救方法,只能等時間慢慢過去大家也就忘了。就像叔本華說的,這些事情就是必然會發生的,比如你路上遇到一塊礙著你的大石頭,你能對石頭生氣么?

5. 從過去的經歷中壓榨出儘可能多的經驗
這點有點難,因為經驗等於「以後怎樣做能獲得更好的結果」,而越這麼反思,就越容易產生「我當時明明可以那樣做」的自責心理。很多人因為不願意體驗這種痛苦所以不願意反思,甘願當鴕鳥。
正確的方法是,還是總結「更好的做法」,但是要原諒自己。原諒自己缺少經驗所以當時沒想到也是正常的;原諒自己就算做得再好了也還是會有外界因素導致結果不似預期;單純地move on,不要揪著過去不放。

祝大家都有好心情好心態~


曾經看過一段話:當初總有好多年,等成熟、等瘦臉、等賺錢,然後等惦記的人愛上自己;久等不來,於是又裝練達、裝深刻、裝名媛,最後只好又裝沒所謂。好日子好伙食好人就在眼前竟然不知道當下放膽消受,為明天沒影兒的事擔憂,曾經持續生活在黃金時代卻渾然不覺。

「還沒成為的那個人」與「已經成為的那個人」就像美髮店裡兩個年齡懸殊的婦女,一個不用顯得年輕,另一個也不用顯得有錢,只需把一切交給時間。你可以選擇勇猛精進,也可以選擇混吃等死。只要你不是茫然的勇猛精進,也不是茫然的混吃等死。只要這就是你選擇的自己,這就是你選擇的意義。選擇的意義,讓你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


接受自己的弱點,但不臣服於它們。


這個狀態,真要做到,不管怎麼說,挺難的。

……我想了想,也許一句反問可以幫到你(我是說邀請我的那個人),那就是:為什麼要不喜歡自己?

不要不喜歡自己,那就能喜歡自己了。

有缺點、有不足的自己,也是很值得喜歡的。大家都並沒有那麼差。做到60分就可以開始喜歡了,不用100分的。


多學習,多鍛煉,早睡早起。

我要是某段時間異常浮躁,想和自己分手的話,
要麼是最近沒看書學習(離掛科不遠了),
要麼是又胖了(好吃懶做呵呵呵),
要麼是作息又混亂了(夜裡三點還雙眼放綠光)。

每天看書學習 吃水果 散散步 早睡早起,
我就會深深的愛著自己。


==============
建議大家去看一下 陳卓 的答案
(原諒手機黨不能@到)
他的答案才是真的好。

我這是順手答的啊……沒想到會這麼多贊,
關注的人越多我越不好意思了,
T^T
理解我的意思了就快去看陳卓的答案,
更有實踐意義的。

謝謝陳同志高看我一眼,說我是"文學性思維"哈哈哈哈哈哈
你是最棒噠


@松尾芭蕉。

「老闆今早從日本飛回來。下飛機就叫我開會。談了四個小時。espresso 喝了三杯。我說老闆你別喝這玩意兒了。我給你喝我的 pre-workout 算了。談完之後叫我找館子請組裡人吃晚飯。晚飯後他去紐約準備明早開會。後天飛北京再開會。我去拳館訓練。走在路上我就在想。我老闆和我這種人。每天克己復禮懸樑刺骨的。忙成狗的意義何在。我喜歡我老闆。他和我是一樣的人。老闆當年開法拉利上學。在 fund raising dinner 上為幾十萬英鎊的破事兒能盯著人談好幾天。其中意義大約就在於。此時此刻獨自走在街上。披星戴月。心裡想著。『我他媽真牛逼我他媽喜歡我自己』。就為這麼一瞬間。」

——————————————————————————————————————————
原微博地址:http://weibo.com/1769347130/ACKlons01?mod=weibotime


首先,像原諒陌生人一樣原諒自己。


當你不需要從別人身上找信仰的時候


謝邀!關於喜歡自己,一些自我催眠的方法是有用的,樓上的幾位介紹了好幾個不錯的方法。

但真正重要的是改變內在的客體關係。一個人對自己的態度潛移默化地受到重要他人的影響,幼時重要關係人物對我們的態度與情感,內化成為內在的客體關係,所以一個內化了批評性客體關係的人,試圖通過自我催眠的方式喜歡自己,有時候只是一種自欺的防禦而已。

一個人內化的客體關係是可以修正的,但這種修正並非個體自身可以完成,往往需要在與別人的關係中修復。如果一個內化了傷害性客體關係的人,能夠與另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建立安全可靠的關係,那麼便可以修正內化的不良關係,於是一個本來習慣於自我批評的人,逐漸地能夠自我接納與肯定。一般而言,一段真誠的友誼,一段高質量的親密關係,或者一段心理諮詢關係,均是修正內化的不良關係的途徑。

但改變並不那麼容易。一個有不良客體關係的人,當遇到了一段健康的好關係,他們往往會有一種不熟悉的感覺,於是會無形中去破壞這種新的好關係,以至於把好的關係重新變成了壞的關係。比如,有些內化了施虐受虐關係的女子,每一段戀愛關係最後均轉變為同樣的關係,她們深以為苦,但潛意識時的強迫性重複規則令她們無法擺脫;或者有一種人,他們的友誼總是以朋友的背叛而結束的;或者有一種人,他在一生中一再地把某個人提升到有很大的私人特權或公共特權的高位,然後,在一段時間之後,他自己推翻了那個權威,並用一個新的權威來取代他......

所以,喜歡自己,決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這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內心客體關係的狀況,而後者並非靠意志的力量便可以得到的。發自內心地喜歡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


多多當自己損友調侃自己就好了


「喜歡自己」,我覺得是對自己生活狀態的肯定。說白了就是活的是否有滋有味。如果總是拿自己的客觀條件(不論外在容貌,還是心裡因素,或者是社會資源等)與外界比較,就會遠離真正的生活、情感的成長,沒有了愛的體驗。人生恐怕會變成一眼枯井。承認世界的無限性,自身的局限性,會是件很好的事情,至少對我來講是這樣。似乎回到了很小的時候,對客觀條件不再過分關注後,反而重拾對周圍事物的好奇的天性,同時也更能體會到自身努力的價值。換句話說,生活的價值不在外在,而在自身。把注意里從外慕中矯正回來,重新關注在自身上,集中精神在生活中。不踏實甚至魂不守舍的狀態,根本不是生活的常態,是最大的浪費。


承認自己無能,然後一步一個腳印的證明別人做到的事情你也能做到,come on,你就是鳴人!


發現好多答案哦,不知道題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嗎?如果找到了,請務必不要去相信,因為你所相信的內容一定是那個答案符合了你的思維觀念,也就是在過去你已經知道的,覺得對的,但過去知道的如何指導未來的你呢?你可能需要試試那些你不相信的,或者將信將疑的,或許會有驚喜產生。

你說如何讓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那個答案是不可能的。這個問題應該是一個表面的問題,更深一步的問題可能是你現在不開心,感覺不到幸福。然後你把問題歸結於是因為自己不喜歡自己。你的頭腦認為只要自己真的喜歡自己了,就會開心幸福了。但是不會的,即使你喜歡自己了,然後你的頭腦會製造另外一個問題,比如醒著的時候真心喜歡自己了,但睡夢中潛意識還會令自己討厭的夢,你到時候不會再來開個題目:如何夢裡面也喜歡自己吧?

告訴你那個事實,你是不會真心喜歡自己的,別人也不會,沒有一個人會。所以的人都在騙你,他們告訴你這樣做,那樣做可以實現,但是不會的。什麼是發自內訓的喜歡?90%的喜歡?算髮自己內心嗎?還是99%?算嗎?不喜歡自己並不會痛苦,不喜歡卻想要達到喜歡會造成痛苦,如果是60%的不想改變,那他不會痛苦;如果99%的一定想要到100%,那將是極大的痛苦。是期待和現實之間的鴻溝造成了那個痛苦。

那個期待,或者那個目標,來自哪裡呢?是誰告訴你要發自內心喜歡自己的?是誰給了這個期待?這是一個「惡毒」觀念,就好像告訴你100分是滿分,99是不夠的。那個人有發自己內心的喜歡自己嗎?那個人幸福嗎?現在社會會讓人有一種錯覺,就是其他人都是幸福的,只有我是不幸的。

你是不會真心喜歡自己的,所有人都不會。除非一個人出生到長大一直被所有人真心的喜歡著,但這是不可能的。從小到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傷,或大或小,那是因為每個人的父母都有他們的創傷,而那些創傷令到他們都不真心喜歡自己,更不用說對我們?他們不允許自己哭,也不允許我們哭,有多少孩子會在哭的時候被呵斥,被制止?真心喜歡自己就好像是要畫一個100%的圓,那是不可能的。

那要怎麼辦呢?首先你可以試著放下那個慾望,那個目標,那個要成為「什麼」的念頭,生命並不是兩極的,分為不喜歡自己和喜歡自己。生命也不是線性的,喜歡少一點,喜歡多一點,全部的喜歡。生命是像大自然一樣的,有著各種各樣的喜歡,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喜歡。那都不要緊,所有的喜歡與不喜歡都是你的一部分,就好像白天和黑夜其實是一個整體,就好像硬幣的正面和反面。第二步你可以嘗試的是去接納自己的所有部分,喜歡的部分,不喜歡的部分。對待自己就好像看著那剛出生的嬰兒,也許他有些黑,有些皺皺的,有些濕漉漉的,眼睛也沒有睜開,但你可以自己就好像告訴那個嬰兒,沒關係的,我知道你會長大的,你會變的。你也是,那喜歡與不喜歡是會變的,你要做的只是試著接納,即便現在沒做到也沒關係(不要給自己新的慾望),他會變的。

那還有一點你可能需要學習的是,靜靜的觀照著自己的內心,每天你的內心是會變的,甚至每個小時每分鐘都會的變得,甚至你所說的負面能量圈也是時時刻刻都在變,只是你過去從來沒有去觀照自己而已。

關於這三點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講的內容,如果有其他疑問可以私聊。


推薦閱讀:

負能量是更理智嗎?
現代生活對人最大的約束是什麼?
有什麼以食物為題材的電影推薦么?
都27了,一次戀愛都沒談過,這麼失敗的人生該怎麼改變?
如何變得踏實?

TAG:生活 | 心理學 | 人生 | 生活經歷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