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的飲食結構如何?只吃肉不吃菜是否易患脂肪肝高血壓之類的疾病,如果經常運動會有改善嗎?


做為一個從小就吃牛羊肉,喝奶茶的藏族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三高在游牧民族中很常見,而且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心臟病,這個主要是飲酒過量造成的。別猜測,或者別只看書好嗎?我身邊的好多老人都是三高。至於什麼喝茶可以讓我們不會得三高的理論你可以完全當笑話聽。在我們那裡,只要是經濟條件好一點的人家都不在喝茶磚了,就是你們說的那個什麼游牧民族最愛喝的茶,我們改喝便宜一點的普洱。因為我們發現賣給我們的茶磚質量太差,很不衛生。
為了感謝大家的贊,我補充回答一下。我覺得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在於對我們少數民族了解不夠。有人居然會回答三高是標配這種話。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醫療水平很低很低,三高這種這幾年興起的說法對於大多數少數民族來說是問所未問的。正如有位朋友說的游牧民族不僅三高很多,有胃病的也很多,當然由於酗酒,肝病發病率也很高。當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放牧也有固定場所,醫療水平也提高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健康,規律飲食的重要性,雖然現在三高,心臟病,胃病,肝病還是屬於比較普遍的疾病,但是我相信健康狀況會慢慢好起來的,祝福大家健康長壽,謝謝


【你們都說的什麼啊,還是我來回答吧,本人純正蒙古人,家裡開蒙餐館。】
(多圖高能預警)
———————————————————————————————————————————
感謝!感謝大家,沒想到在短時間內能上一百贊。為答謝廣大答友的厚愛,再增加一段蒙古族喜愛吃的植物,還增加幾張養眼的人物照作為答謝。任何有關蒙古的問題都可以邀我,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也感謝各地的蒙古族同胞支持,歡迎大家來內蒙古、新疆、甘肅、東北等蒙古族自治地區作客。
———————————————————————————————————————————
2015.5.21修改:針對評論和圖片轉載增加一個後記。


1、【你們無法想像蒙古人對奶食爐火純青的了解】:

我看到有人在回答中說蒙古人吃的奶是燥食,哈哈哈哈,完全不了解狀況。純牛奶確實喝了容易上火,但長久和奶食品打交道的蒙古人,就只會喝純牛奶?太想當然了吧?
首先你們最為忽視的就是【酸奶】這種東西,純牛奶經過發酵就會得到類似豆腐腦那麼濃稠凝結的酸奶。酸奶有什麼功效?性涼,促進酶的產生,還能夠促進胃酸,對消化油膩脂肪很有效果。

純正的蒙古人到了夏天就不怎麼喝純牛奶了,一般喝酸奶。再加上天氣熱,一般不願意吃肉,就是酸奶拌炒米,加白糖,特別好吃你知道嗎?而且清涼去火氣,酸酸甜甜。

如果給你們細細講蒙古人的奶食品,有一百多種。其中光日常使用的就有二十多種。
濃稠的酸奶太簡單不過了,還有一種更進化更高級的,叫【查嘎】。稀的像水一樣,微微透明發黃,它的酸度比普通酸奶要酸多了,清涼效力更強。到了夏天,吃不進去東西,煮一鍋干羊肉稀粥,放一點蔥,盛在碗里,在倒一點查嘎,喝粥吧!那鹹鹹酸酸的,頓時胃口大開!能吃好幾碗。

到了早上,牧民小孩兒跨上馬背要出去放羊了,他的母親就會給他在包兒里放兩個餅,一瓶【齊迪斯】。這種東西就是酸度較為適中的【查嘎】,渴的時候喝一口,全身解暑,還解渴。
酸奶還能被做成【查干都蘇】,翻譯過來就是白奶油。是酸奶的精華。用它拌炒米吃應該是古代富裕牧民的專項吧。這個東西也是性涼的,雖然自身有些油脂,但是很溫潤,對胃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這還僅僅說的是牛奶的製成品。
除了牛奶,還有【綿羊奶】:性燥,適合給身體虛寒的人喝,可以驅寒補氣。但不適合三高人群喝;

【山羊奶】:性溫,製成酸奶的話性涼。適合三高人群喝;

【馬奶】:性涼,清朝末年以前,廣大蒙古地區還是喜歡喝馬奶,這種東西不僅去火氣,還消解血液中的脂肪和雜物,非常好的養生聖品。同時對肺的好處非常大!但是因為近年來要求蒙古人固定在一個地方生活,不許游牧,所以就不能養馬了,馬吃草的量是很大的,很費草場。牧場較小的蒙古人漸漸養不起,就給賣了。這種情況在較為乾旱的內蒙古西部常見,沒辦法,我們的乾旱牧場養不起馬啊。但內蒙古中部草原還是有的。我們家族需要馬奶時,就託人從呼和浩特買來,很昂貴的,一斤少則六十,多則八十。眼睛不好的人,點一些馬奶一次就有神效,點一段時間可以恢復視力。

【驢奶】:性非常涼,稍微不注意就自行發酵成為很酸的酸驢奶了,可以說是性寒吧。有解毒功效。
還有很多,不一一詳述。蒙古人吃這些酸奶類的食品,對身體的血脂血壓等調節是非常有效果的。草原上七八十歲的長壽老人比比皆是,大家族都有那麼幾個老壽星。

2、【你們無法了解蒙古人對肉食的深入運用】:

記住!以後去蒙古餐館吃羊肉多問一句,綿羊肉還是山羊肉。
【綿羊肉】性燥,適合體寒體虛的人吃,有滋補效果。可是不能讓有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吃,他們的病是最怕大補的。吃綿羊肉容易讓出於油脂和虛火的病複發。話說回來,綿羊肉煮出來比山羊肉軟嫩,味道好極了。也適合燒烤,烤之前不用雞蛋抹就會烤的很軟嫩。它的油脂是很容易被人體吸收的。
【山羊肉】性涼,適合有肝病、心腦血管疾病、三高人群吃。吃了沒事兒,油脂不容易被人體吸收。即便吃山羊的肥肉,也不容易讓血脂高起來。所以啊,很多懂得吃羊肉的領導,到了吃羊肉的時候就會說,盡量用山羊肉。保護身體嘛。越是這樣說的人,越是吃蒙餐的行家裡手。山羊因為產生羊絨這種昂貴的毛料,所以肉的價格比綿羊肉貴。所以,如果你到了蒙餐館如果不強調用什麼肉,一般給你上便宜又好吃的綿羊肉。
【牛肉】性涼,適合有肝病、心腦血管疾病、三高人群吃。牛肉吃了不上火也不容易長膘,驅身上的虛火。單單和牛肉湯,就能讓你的身體,清涼的老是尿頻撒尿。吃過牛肉以後好幾天,神清氣爽,腸道通順,尤其對肝臟還是很不錯的。
綜上所述,蒙古人在肉類和奶食品方面對養生的注重,就足以保持身體健康,沒有三高。否則哪兒來那麼多草原上的老壽星。我們也不是邊疆蠻荒民族啊,也曾建立過中央政權,也曾有自己的宮廷文化。很多飲食上的精妙內涵,早在元朝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程度。


3、【蒙古人有自己獨成特色的蒙醫體系】:

漢族人有中醫,藏族人有藏醫,苗族人有苗醫。我們蒙古人,也有自己的蒙醫。每一個民族,如果疆域達到了一定程度,並長久佔有著自己的疆域,就會在經年累月中,逐漸形成與地域氣候和環境相適應的民族特色醫學。

蒙古高原一年當中多有寒冷時期,大部分地區較為乾燥缺水,生存環境十分惡劣,再加上部落間的戰爭攻伐,能生存下來並繁衍子嗣的,都是強者中的強者。身體狀態因此自然十分優秀,不容易被小病小災打倒。如果病倒了,肯定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外來瘟疫,一種是年齡到了自然會產生的疾病。

因此,蒙醫是生來與重病、瘟疫鬥爭的民族醫學,內科十分發達。清朝初年,滿族人引藏傳佛教傳播蒙古地區,希望使彪悍好戰的蒙古人溫馴下來。由此也使藏醫與蒙醫見面,產生了獨特火花。藏族人生活的環境與蒙古高原幾乎相近,所以,兩方個通相有,也復通相無。蒙醫因此愈加完善起來。

蒙醫的藥物通常是粉末狀,金石入葯為主,花草入葯為輔,因此藥力極強。不過對身體素質格外強悍的蒙古人來說,藥力不強也達不到要求。這種猛葯通常藥到病除,強調人體自身的免疫機制,認為葯這種東西只是輔助。就像一個人站不穩快跌倒了,葯去趕緊扶一下,然後使其自己站穩。

早在古代蒙醫理論就發現了三高問題,醫書上總是記載,「血稠了」。對待三高疾病,老百姓自己就會用飲食來調節,如果真的控制不住,蒙醫也會作為輔助手段開藥,如果大夫發現是因為人老了才導致三高的,就會開藥力輕緩的藥物,每天吃一點就可以。
三高這種東西對蒙醫來說是小兒科,蒙醫真正拿手的是治肝病。我的家鄉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我們旗就有一個醫書十分高超的喇嘛,他用藥十分小心,即便如此也很出名。真正青出於藍的是他兒子,好像是耳濡目染的原因,天分極佳,十幾歲就開始拿葯治病。他十八歲時我在呼和浩特見過他,當時他已經開始給自治區級的領導看病了。就算這麼牛,哈哈,老百姓、平常牧民的病,他依舊看。
說遠了是吧。好吧,就這樣結束吧。再來幾張我們家鄉蒙醫神醫的照片,他叫阿南達,上過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那期是專門講少數民族醫學的。

第一張是他去聯合國開會的照片兒。

4、【美味而取之不竭的草原野生植物】:

你們可能會想,蒙古地區老是吃肉吃奶食品,不膩嗎?哈哈哈哈,絕對不膩,因為草原上有很多好吃的健康小零食。只要用心去採摘,可以吃到飽。如果只是放羊時想解解饞,可以下馬隨便採摘些放進兜兒里,走一會兒,吃一個,再走一會兒,再吃一個。
我介紹給你們的第一個草原野果,就是我最最鍾愛的【特棉哥和】,特滅,蒙語就是駱駝的意思。哥和,有乳房的意思。那麼【特滅哥和】就是駱駝奶了。很奇怪,這東西在各個地方都有很多當地名稱,我想找這種野果的圖片,就用【特滅哥和】來查,怎麼也找不到。用駱駝奶這三個字也找不到,很無奈只能查論文了,發現這種東西的學名叫地稍瓜,好陌生的名字。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經常到了寒暑假就回牧區姥姥家,一回去就放羊,早年間還騎馬放羊。放羊的時候就嘴饞啊,口渴,水很快就喝完了。然後就打起了野果的主意,我知道牧場的那一邊是低洼地,那邊野果比較多,就騎馬飛奔過去了。下馬以後就開始趴在地上手直接摘下來就吃,哈哈哈哈哈哈。連洗都不洗。這東西長這個樣子:

這東西不甜,也不酸,基本沒什麼味道,但那種醇和的奶味兒似的味道我十分喜歡。稍有不慎就會吃很多,吃飽了就開始往包兒里塞。塞的滿滿當當就繼續放羊了,隔一會兒吃一個。馬兒好像能聞到,我就趴下來也給馬兒遞一兩顆吃。現在我才知道,為什麼我那麼愛吃,因為它的藥性就是補肺氣,清熱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可以說是很好的東西啊,但是最近幾年比較少見,可能是因為我很少回牧區放羊了?這次放假我再回去找找。類似這樣的野果很多,牧民們經年累月食用起來,大概就知道性熱還是性涼了,自己會調節著吃,十分有利健康。

然後要介紹的就是我們鄂爾多斯大名鼎鼎的【沙棘】了。蒙古人內部把不同地域生活的人有不同的叫法,沙漠地區的人叫【巴拉日魂】,平坦草原上的人叫【錫林魂】。魂就是人的意思,而巴拉日就是沙漠的別稱,錫林就是草原地形(比如說錫林浩特,就是說草原地形城市。錫林郭勒,就是說草原地形上的河流)。我的爸爸是巴拉日魂,我的媽媽是錫林魂,我因為從小經常去姥姥家,算是錫林魂吧。那麼【沙棘】這種東西,是沙漠植物,作為經常在草原上呆的我基本沒見過。
2003年,我記得是初一的時候,當時鄂爾多斯對小煤礦管的不是很嚴,有很多小煤礦,爸爸時不常的需要去那裡,我就滿山遍野的亂跑,當地焦化廠非常密集,空氣里漂浮著臭味兒。翻山越嶺間我發現了一大株奇怪的植物,灰灰暗暗的,葉子沒有多少,有很多黑色的小果子(被煙塵給染成了黑色)。我從小大大咧咧的沒什麼衛生意識,摘下來就吃,哎?酸酸甜甜的不錯啊。吃了半個小時就回去了,從此【沙棘】這種東西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跡。我很喜歡,它長這樣兒。

過了幾年,我突然發現市面上開始賣沙棘飲料,這東西開始商業化了!!哇哩咧!!!便宜的一瓶最少八塊錢,貴的小小一瓶能買到三四十。可能外地的朋友會奇怪了:太誇張了吧?不就是野果飲料嗎?用得著這麼貴?
哈哈哈哈哈,還真就不帶騙人的。沙棘的相關保健作用和營養價值你可以百度一下,其中最為強悍的就是降低膽固醇這個效果。你仔細想想,膽固醇過高的都是什麼年齡層的人?這個年齡層的人又普遍都是積累了一定財富的成功人士,為了健康,花那麼幾十塊錢喝點兒健康飲料算什麼?所以,在鄂爾多斯,沙棘飲料的銷量看起來不是那麼好,街面上沒多少人喝。但是!什麼富商領導,吃飯就喝這東西。所以他們廠家特別硬氣,一般小經銷商還看不上,牛氣哄哄的。連代言人都是找的張涵予。
漢人有句話說的好,「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從前因為經濟太好,這種精細加工的沙棘製品價格高昂且不容易買到,現在,鄂爾多斯經濟發展趨於理性,習大大也上台了,哈哈哈,是不是?做買賣的和當官兒的想享受這種東西,也比較吃力吧。價格終於降下來了。

最後要說到的,就是【沙蔥】學名叫【蒙古韭】。我之前也說了,蒙古人喜歡熬肉粥,或者煮肉湯來煮麵條吃,其實單單這麼吃也太單調對不對?不僅味覺單調,而且看起來也單調。可事實並不是那樣,我們的飲食世界豐富多彩。請看一下蒙古美食世界的「蔥」,【沙蔥】:

一般人不容易發現它,可如果你低下頭來仔細看看,你會發現它其實比牧草飽滿,顏色也不一樣。沒錯,這就是沙蔥。那就採摘吧。蒙古人把這種東西當蔥一樣吃,做點兒面、粥什麼的,都會加一些調味。如果吃蒙古式的炒菜,就是肉炒沙蔥。它一個非常好的特點就是,你今天採摘了,過兩天還會長出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為什麼這樣呢?哈哈,其實這東西算韭菜的近親,所以才割一茬兒,長一茬兒。
演化到現代蒙餐,蒙古主婦們發明了一個新的菜品:【沙蔥土豆泥】。

土豆泥這種食品屬於俄餐的東西。蒙古人和俄羅斯人的淵源很深厚,歐洲有一種說法:撕開一個俄羅斯人,你會發現裡面有一個韃靼人。在俄羅斯大街上敢跟斯拉夫人撕開臉打架的,也只有蒙古人。這種互相之間的影響不可避免的會表現在飲食方面。土豆這種東西到處挖一挖也能找到,而且聰明的蒙古人還發現了,如果把已經發芽的土豆切成好幾塊兒,扔進土裡埋起來,來年能長出好多土豆。於是蒙古人也吃土豆了。
將煮時適宜並加以腌制的沙蔥與土豆泥和在一起,不用加鹽什麼的!酸酸鹹鹹那味兒!那醇厚的土豆泥!那聞之欲醉的沙蔥!!還涼颼颼的!真是中原皇帝也不曾享受過的平民美味,太好吃了!現在想起來我們店裡做的這道冷盤,我就直流口水。哎。。。湖北好熱啊。。。。
沙蔥的藥性就是味辛,算熱的吧,入肺。如果大冬天來一鍋熱騰騰的干羊肉沙蔥面,那絕對是治感冒恢復身體健康的好東西。夏天就只作調味品嘛。現在我仍然能回想小時候,夏天太陽快落山的時候,舅媽讓我和幾個親戚小孩兒去採摘沙蔥的場景。幾個小孩兒比賽著誰採的多,誰採摘的雜草少。興奮的都趴在地上,任塵土站在衣服上。當採摘回來以後,舅媽會誇我們,每個人都會被誇,很有成就感的。然後舅媽就會把沙蔥腌制起來,就像東北人腌酸菜一樣,到了冬天,那是我們在天寒地凍里愉悅味蕾的精美小菜。
總結來說,蒙古高原是生存環境十分惡劣的地方,在這樣的土地上能夠生存繁衍的人,當然是大自然苛刻的優勝劣汰下的產品,強悍是自然的。這片土地上的植物也是,它們生長在這樣乾旱酷寒的地方十分不容易,產生的果實,必然會極端適宜生根發芽,所以營養驚人豐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果來到內蒙古,可要抓緊機會品嘗一下這些健康食品,一輩子,哪怕一次。

【後記】:
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很仔細的看了大家的評論,但是由於時間關係無法一一作答。在這裡針對比較多的評論內容作回復:
第一,關於饞的。蒙古美食非常豐富,如果你想大快朵頤,我建議大家還是來內蒙古旅遊時深入體驗。就像全國旅遊業態的大部分情況一樣,每個地方都有專門給旅遊者提供的產品,這些產品是規模化、快餐化生產的,品質不足以代表當地真實的文化傳統和習俗。所以還是需要您走出旅遊點,到處自己轉轉看看。這樣就會發現真正有當地特色的旅遊產品。夏天內蒙古十分涼爽宜人,歡迎大家前來旅遊。到鄂爾多斯的話更好~我有十二分的熱情歡迎各位知乎上的朋友,時間允許的話還可以帶你們一起轉轉。
第二,關於中醫蒙醫的疑問。如果說性熱性涼這種事物被我提出來,就算中醫範疇,這是不是很狹隘呢?有的東西吃了就是會明顯上火,有的東西吃了明顯體寒,這是老百姓在生活中自己都會總結的經驗啊。如果你確實感覺有異議,可以深入了解一下什麼是蒙醫。否則,為了反駁而進行的反駁很蒼白無力,還有奇怪的情緒被人感覺到。這篇回答里的很多東西,如果是亂掰,我想耿直的內蒙蒙族同胞也不會答應。但他們很支持,因為我只說自己真實看到的部分。
第三,關於尋求按照本回答來為家人治療疾病的答友。你們這樣的話我就突然很緊張,因為,兩個朋友侃侃而談隨便說什麼事,是很輕鬆的。但如果上升到我試圖給你賣什麼東西的層面,這就會不自然起來。而你們問我能從哪裡買到什麼東西,來治療怎樣的疾病。我是沒辦法回答的。我的建議是這樣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果你們一家人生活在靠近內蒙的北方,可以試試相關治療,但需要去蒙醫院這些地方,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來。如果是距離內蒙比較遠的南方,我覺得體質有異,生活環境有異,不確定是否能有用。還是敬祝您的家人早日康復。
最後,就是 @huhen echigiin 答友提醒我的,有幾張照片是轉自內蒙古南無刺青的圖片,我確實應該注意標明出處。雖然是老鄉,但我覺得越是這樣越應該保證知識產權的精神,不管別人怎麼做,我們先從小事做起吧。
謝謝,謝謝大家。


土生土長的新疆人飄過~
由於飲食習慣問題(多吃牛羊肉而少蔬菜),無論男女腰圍都很可觀,「三高」在新疆各族人民中的發病率很高,衍生出的心臟病等也很多。

在農村健康狀況普遍好些,因為干農活的消耗比較大。

又因為在東北上大學,那裡飲食普遍偏咸,尤其是農村。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發病率很高,而東北的環境決定了在一年中的很長時間攝入的鹽分沒法出汗排出。

所以其實大家的個體差異並沒什麼,好習慣比較重要。


把所有答案看了一遍,感覺有些說的挺離譜的。首先,至少我知道的情況,三高几乎是最近20年才普遍出現的。

即便牧區不往前說,20世紀8,90年代肉也不是天天吃啊,平時主要還是糜子炒米和乳製品為主食,肉並不算多。我們家算是農區的(歷史原因農耕化特別早),但是牧區的親戚還真沒聽說過誰家一天天喝酒吃肉的。千萬別腦補一天天殺羊吃肉喝酒不計,沒那麼造(ZUO)的,三天一隻羊半月一隻牛你也造(ZUO)不起啊。

純蒙古人幾乎沒有胖子,相反大多數就一個特徵:精瘦。所以以前沒聽說過什麼三高很正常,20年前農耕的漢民你聽說過誰三高?也沒有吧。

我並不是想說之前時代有多好之類的,也不是想鼓勵大家回到缺吃少穿的年代,只是想說一點:大家都缺吃少穿的時候都沒毛病,豐衣足食醫療發達了各種毛病都出來了,飲食極大豐富特別肉食的大量攝入反而有不健康的趨勢,特別城市化的人口這個問題特別明顯,這是現代社會的共性問題,而不是某一個民族的獨特問題。

---------------------------------------------分割線---------------------------------------------------

另外關於北方游牧民族,最典型的誤解就是從契丹到蒙古,全是牛肉羊肉。這個實在是現代人(特別是現代城市漢人想當然的誤解)

遼代的,種類不要太豐富。如果說契丹人也吃包子饅頭之類的麵食是不是很毀世界觀,但是真實情況就是契丹人吃那些麵食習以為常。

再說吃米麥,最遲到蒙元時期就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情,清代內蒙各旗已經習以為常,更別說民國至今。

最後說蒙古人愛喝酒,這個酒到近代可不是馬奶酒可是白酒,白酒又不是地里長出來的,都是高粱一類農作物釀出來的,有種東西叫燒鍋。。。。。。連白酒都這麼容易得到,各種米麥更是稀鬆平常。

那種天天吃肉的『純粹的蒙古人』,可能20世紀80年代後來生活條件好了會有,但是我孤陋寡聞,外加出身寒苦,身邊還真沒見過這種『純粹的蒙古人』。外地人到內蒙古旅遊一瞥,就認為人家天天那樣過日子,如果是獵奇倒也好解釋,更多是一種對錶面現象的誤解。

可能很多人對蒙古人特別愛吃肉的誤解來自《全球家庭每周食物照片》這張外蒙家庭的照片,你肯定看過,但是現在如果不看這張照片你記憶里肯定腦補照片里滿桌子都是牛羊肉,其實這個圖片已經很明白,蒙古人的飲食其實自古以來還是很健康的,到現代更是肉蛋蔬菜米面水果西紅柿馬鈴薯都有,營養也很均衡。但是我們總是會去選擇性記憶最有代表性的東西,而忽視實際上北方各民族飲食結構的差異並沒有那麼大。其實歸根結底一句話:很多所謂蒙餐是做給外地人吃的,很多三高恰恰是因為喝high酒大塊吃肉造成的,不能代表蒙古人自古有之的飲食傳統。(原文地址:巨大的食物鴻溝:全球家庭每周食物照片),這張圖也能解釋為什麼蒙古人普遍是比一般漢人想像的偏瘦。


正宗的蒙餐很好吃,什麼手把肉烤羊腿烤全羊都弱爆了,蒙餐五花八門,但是整個內蒙古所有蒙古飯店都沒有一個全面而且正宗的,只有一部分小一些的餐飲能做出幾個招牌正宗的(格日樂阿媽 老額吉 烏珠穆沁這些大點的連鎖真的很難吃),比如呼和浩特的滿都海西巷有很多布里亞特包子店包子特別正宗很好吃(可惜蒙古包子還有很多口味比如血腸包子煉油包子奶豆腐五臟包子等等,以我多年的經驗就在蘇尼特左旗有個飯店有奶豆腐包子,到現在為止沒遇到過一個所有的包子種類齊全的飯店),滿西巷還有蒙古金麵館的大碗羊肉面很有味道,一碗才二十多,什麼蘇軾牛肉麵之類的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了,那個麵湯是通過把大塊大塊羊肉和骨頭在鍋里煮用那個湯再下面,放生大塊大塊的面將近二十幾粒(你去蘇氏牛肉麵那肉叫個少啊 搪塞人呢),真正的一個過癮(麵食在蒙古族裡也是一個很重要一部分,有獨特的羊肉面牛肉麵沙蔥面酸奶面羊肉面片等等。出了喝的面還有蒙古肉餅火燒太陽肉餅這些帶餡的肉餅,還有黃油卷子羊油卷子等蒸著吃的,配上一碗蓋碗羊肉湯簡直絕配。除了上述這些還有發酵面果條果子油餅這些,還有未發酵面俗稱死面的果條腳底餅這些油炸的餅子在我們老家還有一個蒙語叫祥子的方方正正的餅過年的時候用於搭依德,伊德語意就是最高尚的美食,漢語叫做看盤,過年的時候每戶人家在自己的桌子上就像蓋房子一樣把所有的美好的食物擺放成各種好看的樣子供認欣賞和品嘗),除了麵食還有肉食奶食,肉食最尊貴的有全羊宴,蒙語叫修思,但是不是電視宣傳的那樣把整個羊考了掛個紅繩子,而是把羊殺了之後按照一定的講究把羊分成各個部分然後再按一定的講究放在案板上,大部分用於各種儀式比如祭祀婚嫁,並不是什麼電視上宣傳的鳥尊貴的客人來了就上全羊,除了全羊還有好吃的石頭烤肉手把肉,包括內髒的各種精心烹制,比如血腸肉腸,蒙古人能辨別出每個部位的肉的味道和特點以及區別,每個骨頭的形狀和作用,每個關節的連接,所以每塊骨頭和肉都有一定的講究,比如舅舅跟前不能吃肩胛骨上的肉,而且肩胛骨的肉必須所有人分著吃,不能用嘴腰肩胛骨等等,我有一次請漢人朋友吃手把肉他們都不會用刀哪塊骨頭哪塊肉多都不知道,最後導致跨骨(蒙語蘇吉)那有個大洞,那裡面的肉都沒人知道,差點浪費,蒙古人吃肉堅決抵制浪費,說浪費的人在浪費自己未來的福分,所以吃肉的時候骨頭上面哪怕一根肉絲都不留,肉食大概這些,如果想要購買牛羊肉最好不要從呼和浩特買那些假錫盟羊肉,而是托一些朋友從錫林浩特或者蘇尼特烏珠穆沁這些旗縣的冷庫或者其他渠道購買,味道真的非常不一樣。下面是奶食,奶食就是簡直不敢相信蒙古人的創造力,五花八門,各個地區部落之間的製作方法也大同小異,比如酸奶在漢人眼裡就是酸奶,但是蒙古人眼裡分太多種比如塔日個,艾日個,查嘎,策格等等,主要區別在於製作方法和製作原料上,原料是羊奶牛奶馬奶駱駝奶,製作方法比如生奶發酵熟奶發酵,除了這些還有奶豆腐,奶豆腐的品種也五花八門,比較典型的就是把酸奶放在慢火上熬出來的奶豆腐。奶油,是擠完的鮮奶放在陰涼處自己會飄上來,把奶油收集起來可以做很普通的奶油拌炒米很好吃,把奶油提煉出來是黃油,把奶子在慢火上慢慢熬會出奶皮子,特別好吃,肥而不膩潤而不燥,營養價值特別高,奶皮子再提煉得酸油,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很多,其他比較典型的有蒙古蒸餾奶酒,這個傳統做法比較複雜,有專門的釀酒道具,把艾日個放在鍋里用道具把酒蒸餾出來,酒精度不是很高,營養價值還很高,味道有點酸澀加上一點奶味,喝進去有點發熱,市場上賣的那些奶酒全都是假的一喝就是白酒味有點奶味,除了這些還有比較有療養價值的就是酸馬奶了,什麼血壓高血管硬化的喝個三個月馬奶療養絕對什麼問題都沒了


因為游牧民族做的素菜都不好吃.......


別說蒙古了,就西北這邊的回族,因為飲食習慣的緣故三高的人群比例極高,只不過很少有在意的而已。至於茶啊運動啊都沒法改變。


除了@寶上越兄弟說的飲食醫療方面之外還有一點是蒙古族作為游牧民族日常活動量也少很大的。之前在游牧生產方式下被稱為日常勞作,但是現在部分勞作項目已轉變為運動。而且飲食方面時間也有很大不同,我們都市人習慣了早上簡單吃點早點,中午吃的好,晚上的清淡點。但是牧區蒙古族牧民往往是早上吃的好,中午不吃飯喝奶茶粿條等或簡單吃點,類似我們的晚飯一樣。晚上才會正經吃個像樣的飯。
蒙古人在之前連上廁所都要騎馬去比較遠的地方,更不用說放羊牧馬和干別的工作了。大家也知道騎馬很費體力,騎馬也會讓蒙古人身體變的格外結實。
婦女兒童日常騎馬次數也很多,蒙古人自古以來以五畜糞便為燃料,幾乎天天都要在蒙古包周邊採集燃料,有時候還要去很遠的地方采,牛和馬都是很好運輸工具。
游牧生產方式和同樣在北方的農業生產方式來比較的話,日常活動量很大,一年四季沒有一個閑暇的時光。
冬春季交錯時開始接羔,每天早上婦女們都擠牛奶馬奶(我小時候我母親 姐姐 姥姥她們每天早上要擠50多頭牛),然後清理周邊動物糞便,拉草,把弱小的羊羔一個個包過來蹲在母羊旁邊輔哺,接著又把大羊和小羊羔分開來讓大羊上牧場。把小羊羔單獨留在羊圈喂草。
上午8點左右開始清理羊圈,給羊羔圈換干羊糞,清理雜草。這個時候孩子們開始放牛犢放小羊羔,當然大多數孩子都是騎馬去完成這些工作。步行的孩子也是一天走好幾里地。
中午時候羊群牛群馬群回井邊飲水,這個全靠一個大牛皮桶從井(衚衕)里拉水,幾百隻羊,幾十頭牛,幾十匹馬,想想也是不好喂水的,也是苦力。這個苦力也是有男人女人孩子老人完成的。
中午等羊群回來了就要擠羊奶,蒙古女人會一中午都在羊群中擠奶,一擠就是一兩白只。
2點左右開始在此清掃羊圈。
日常工作太多了懶得寫了~~~^_^
說說那些更為力量型的工作吧。
春天要減羊毛梳山羊絨駝絨。
閹羊 馬 牛 駝 要一個個摁倒後閹
男人要馴馬,類似美國牛仔那種的
總而言之,沒有體會過蒙古游牧生活的人是真的想像不出一天之內要干多少工作。 所以就算天天吃肉,蒙古人也不會有樓主那樣的擔心。
但是現在變了,經濟生產方式變了,飲食習慣沒變,牧民開始胖了,三高也來了。

哈哈 我們家牛犢 可愛吧


古代游牧民族很少能吃上肉。
清代學者趙翼在他的《檐曝雜記》中記載了蒙古牧民的自述:食肉惟王公台吉能之。我等貧夷,但逢節殺一羊而已,殺羊亦必數戶迭為主,到而分之,以是為一年食肉之候。
古代游牧民族想三高也難啊。


如果還是「游牧」時代的話,普通牧民的食物主要是各種奶製品和用牛羊和漢人交易而來的糧食,肉類吃的比漢人多一些,但是也不是頓頓都吃的,蔬菜攝入量就,
至於三高嘛,高血糖不太容易,而血壓和血脂嘛,就蒙古那個生存環境,未必能活的到三高的歲數


介紹一種健康的飲食營養方式攝入的干預脂肪肝方式。2014年,南安普頓大學醫院聯合牛津大學糖尿病中心發起了1項關於90% Omega-3高純深海魚油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Welcome研究。該文章發表在Hepatology 2014 O,ct;60(4):1211-21. IF=11.055,肝臟病學-美國肝臟病學研究協會官方期刊,目前全球頂尖的肝臟病學研究期刊,我們醫生夢寐發表的一個期刊。

本次研究共入組103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且是嚴格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主要觀察服用高純度Omega-3組和對照組的肝臟脂肪含量變化和肝纖維化評分,研究共持續15-18個月。研究組每天服用4g 90% Omega-3高純深海魚油,最終發現服用90% Oemga-3組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顯著療效。

從研究統計數據不難看出,服用90% Omega-3組相對安慰劑組肝臟脂肪含量明顯減少(β=-3.64 (95%CI -8.0,0.8); p=0.1),而且同時從肝纖維化評分也能看出,肝功能得到一定改善。而在次要療效分析中發現,每增加1%的DHA純度能減少1.7%肝臟脂肪含量(β=-1.7; 95% CI-2.9, -0.5; p=0.007 in the fully adjusted model)。
而2016 EASL/EASD/EASO臨床管理實踐指南:非酒精性脂肪肝管理中提到對於治療中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漿和肝臟脂質。(歐洲肝臟研究學會,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歐洲肥胖症研究學會聯合發布指南)


作為新疆同胞,講一下我們那邊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
一般家庭其實很難消費起每天把肉類奶類作為主食的,一般常吃的還是麵餅,就是饢啦。
所以邊遠地區的農牧民經常營養不良,消化不良等等。
生活條件好的,可以頓頓有肉的,飲食習慣其實也是暗藏科學的,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比如吃肉,拿請燉肉舉例。看起來似乎就是平常的水煮肉,有什麼營養?
其實湯里有很多料,比如洋蔥(我們那裡叫皮芽子,吃肉必備)、胡蘿蔔、香菜等。
不僅使得味道更加鮮美,也豐富的肉和湯的營養。
奶類產品也是不僅限於純鮮奶的吃法,一般做成奶茶、酸奶、乳酪等,營養更易吸收。
我最敬佩的發明是抓飯,簡直極品了,看看配料:
羊肉、洋蔥、胡蘿蔔、杏干、葡萄乾。。。
味美香甜的同時,營養豐富,超級健康天然哦~~
許多人表示新疆菜油膩口重,其實秘方就是喝一碗濃濃的茯茶,這種茶在內地是邊角料,看不上眼的,但神奇的新疆人民發現這種茶超級刮油超級解膩,和新疆菜是絕配哦。


純蒙族表示,東北地區蒙族,如科爾沁,對蔬菜也十分重視,無論是山裡的野菜還是家裡種的蔬菜,都會很好的和肉類結合食用。這也就是農區蒙族比牧區蒙族三高率較低的原因。【說了這些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游牧民族三高基本是標配好么!!


我在西藏一個村子當村官,康區,說說自己有限的了解吧!首先高血壓高血脂之類的非常多,因為他們喜歡喝酥油茶,而酥油茶並不是奶茶啊!我想說,藏族同胞人家不喝奶茶的好不?你們那些喝到的是甜茶,那也是酥油茶啊!酥油茶不僅脂肪含量高,鹽分也特別多。
然後藏民平時吃糌粑啊,糌粑得用酥油茶拌啊,口味重的(基本普通牧民口味都很重)還要直接拌幾大塊酥油。。。。。。
然後吧,樓上有人說是生活好了,有肉吃了,然後才三高的。其他的不知道哈,藏族的話,至少吃肉還是傳統的,你非要說農奴沒肉吃,那確實沒有,翻身解放之後大家還是歡樂的。吃肉怎麼吃呢?一般都是風乾肉,也就是整塊帶骨頭的牛肉屠宰下來直接晾乾,外皮幹了,裡面還是紅肉。問題的關鍵是,丫牛肉也有肥肉啊!而且很多肥肉啊,風乾了更明顯的油脂啊,和糌粑一起人家一大塊一大塊的吃啊!
有肉能不喝酒嗎?當然得喝了!康巴漢子不喝酒女文青,啊不是,浪漫的流浪女子能免費陪睡嗎?不能啊!青稞酒喝起來啊!
然後丫運動量大嗎?基本上不大,因為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即使是原住民,跑多了也迷糊,你以為夏爾巴人就個個都能無器具登珠峰?
沒有然後了,三高了,藏族同胞還是會積極治療的,黨的民族政策好,老百姓看病不要錢的。


看到大家的回答我就放心了。
健康飲食多重要啊。


作為一個合格的內蒙手把肉終結者,我覺得這邊傳統的飲食方式的確是三高的直接因素。我身邊有太多的親戚朋友因為吃肉喝酒得三高、脂肪肝等等。
我是漢族,由於家父在蒙古國工作過幾年而且熱愛蒙古文化,所以吃飯也比較蒙餐化,經常以肉食為主,甚至有時候早點吃手把肉奶茶,中午牛排,晚上風乾羊肉面(自己家晾的風乾肉)…,顯而易見的我老爹也是高血脂(『A`)
我估計我再吃下去也是了…(主要這邊肉太好,控制不住,好多外地人托我買,真的是很棒)
漢人家是如此,蒙族就更不用說了。但是!!我們這邊有對應的利器——磚茶,這玩意和牛羊肉搭配在一起,十分的解膩,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油膩,很多地方的奶茶就是青磚茶和熬出來的牛奶直接調配而成,有機會題主可以來內蒙古感受下
不行了,越寫越餓…撤了…


對於沒有任何數據,橫斷面或者隊列的調查,就在這憑自己的經歷或者道聽途說來說事情。
討論三高,基因,肉類等關係

我覺得是不合適的。


對蒙古摔跤手有印象嘛?
內蒙的漢子們大多是那種體型。
三高基本是標配。。。


自己是內蒙古小肥仔。
父親方的家人在農村生活。其中一個姐姐曾經是牧民,以養奶牛為生(牛初乳很珍貴的,世面上一盒一盒的不知道有多少真假T_T)。他們的飲食特點就是肉比菜要多很多。多鹽多油多糖。但是也不是想像中的天天都是大魚大肉,因為肉還是比土豆白菜玉米這些貴很多的,新鮮的蔬菜尤其是水果確實是比較缺少的。冬天一般會腌酸菜吃。一般的吃飯時間是上午吃一餐,傍晚吃一餐,上午吃的是硬早點,和我們的正餐沒區別。這樣帶來的後果一般是三高。而且在親戚搬到城市裡來的時候,這種飲食方式雖有改善但是由於根深蒂固的習慣與口味還是保留了大部分。比如說吃肉的時候用刀,燉菜比炒菜更普遍。結果就是身形變的肥碩,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增加。貼一張過年飯桌照片(肉丸子,燉羊肉,血腸,豬肘子,扒肉條)。

姥姥姥爺是在山西忻州長大後來到內蒙古居住。母親方的家人也多是內蒙古人,但是飲食習慣更加山西式(其實區別也不是很大)。受過饑荒的老人特別喜歡肉。而且老人家不習慣炒菜,因此一般吃的就是燉肉(雞,羊,豬,牛)和燴菜(酸菜,白菜,土豆,干豆角和肉之類)。主食就是饅頭花捲蒸餅等一切麵食。雖然住在城裡生活很方便,但是還是飲食習慣導致肉和菜的比例失衡。結果依舊是三高。
所以好的飲食習慣很重要呀!
ps:家人全部是漢族,和游牧沒什麼關係,好像答非所問了。
pss:就是晚上睡不著看到題目想起以前吃的飯就饞了,想吃莜麵蕎面炸糕炸油餅粉湯糖包。
pps:家裡總是買整羊在家剔掉,回家了我也要學會。
ppss:答主非典型家庭。有一句沒一句。沒什麼內容。就是想說:肉比菜好吃,但是要少吃~(*+﹏+*)~


總覺得穿越回古代有點像《我的世界》剛出生時候的狀態……【MD,合成表裡什麼好吃的都有,就是找不到材料T^T】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代醫學認為高血壓需要終生服藥?
高血壓能否治癒?
喜歡喝茶會不會影響血壓?我奶奶是高血壓患者,她很喜歡喝茶,擔心這個習慣會對她的血壓有影響?

TAG:健康 | 高血壓 | 藏族 | 流行病學 | 蒙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