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選購一輛好騎又實惠的公路車?

題主小白,最近想購置一台入門公路車。但是卻苦於沒有任何經驗,可謂是舉步維艱。所以跪求大牛搭救,請教如何購置一台好騎的公路車。


針對@曾狗蛋 同學的裱現,我給滿分。

狗蛋說得對,我就是個鍵盤黨,這個問題下我都不敢班門弄斧的。只是看他吹得實在過分,用鍵盤思維質疑了一下,然後我就被裱出來供大家觀賞了。

至於曾同學這麼激烈的表現和套路嘛,我也先說結論,他那個所謂「科普」不過是一篇營銷文而已。

這種知乎體營銷文的套路太明顯,旨在忽悠小白,先擺一堆騎過的車,然後扯一堆東拉西扯的專業名詞,反正小白看不懂,紛紛表示膜拜。然後順手推出一對racing刀,水到渠成的營銷。

不過忘了說了,那對刀很好收的,鹹魚3k多,新款fulcrum廠編版本的,還帶胎。嘿嘿嘿。注意這個「廠編」。racing自己說的,不是我抹黑。

如何分辨營銷文,公路界的,一旦說起輪子就是「G3不圓,DA花鼓防水頂破天」這兩句話出現,那麼下面就開始賣輪子了。


至於 @曾狗蛋 本人某些屌炸天的態度,此人回答別人的提問態度,確實是很牛逼的。

當然了,還有威脅我要找我黑料的,也是此人。有截圖為證。

然後與公路車無關的圈子,既然他知道我玩這些,所以也要酌情收集「素材」。好一個「光明磊落」,說到做到,好一個「後果難說」。這個狗蛋同學的能量是比較足的,還要來昆明的圈子找我茬。「信口雌黃」的嘛,就是曾狗蛋本人了,扯一堆落後資料,營銷racing刀,沒誰了,要看他自己打自己臉的段落,請往下翻。

這個狗蛋人品,還真是沒得說,各位看看他本人的這些表現就行。


至於為毛我一提bora one張力曾同學就炸毛,很明顯,bora one這個張力一提,明顯就是在打他裱G3的臉,明擺著是來找茬的,不裱我裱誰。

————————————為什麼總是有人看G3不順眼?——————————

對於G3編法,這種編法總是被人裱來裱去又不止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反正還沒裱倒嘛。不過這是知乎上的第一次。

至於為啥各路神仙總是盯著G3編法看不順眼,沒事就要裱他一下。這個原因嘛,還是利益。R3,zonda這兩個輪,盤踞了公路車進階鋁輪長達幾年,2k上一點,性能均衡,進階首選,也是經過眾多玩家總結很多鋁輪之後得出的首推,最主要還是因為G3編法和類G3編法,對圈要求高,編法較為複雜,基本無山寨的可能,G3編法成為先天優勢,杜絕山寨,而且這兩個輪價格很透明,車友得實惠。比如14 15年同價位的mavic kysrium 和便宜量足的AK,滿地的廠輪山寨,令人苦不堪言,坑一個是一個,最後車友一致選擇,勿碰mavic,最後沒人買,也沒人賣了,然後紛紛選擇zonda R3 ,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被奸商坑怕了的結果。

如今到了2017年,又開啟了陳詞濫調,裱起了G3編法,不過這次是用R0 shamal來舉例開刀了,shamal R0這個價格區間5k~6k,動動腦子一想,這就是國產碳刀的價格區間,這點曾同學倒是毫不掩飾的推了一對,不過推的水平嘛,實在是有點,咳咳。5k刀秒1w刀的15年 ,404各種問題被人吐槽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當時民間各種改的路子也不少,不過404現在已經改進的早就超越了廈門碳,然而還是有人扯著黑歷史不放,關公戰秦瓊嘛,居心很明顯,都是利益。

不過我也希望廈門碳做的能夠良心一點,不過可能性不大。至於5k刀能不能秒1w刀,這些廈門碳會不會又變成曾經寨mavic的下場,只能拭目以待。當然,在目前5k廈門刀已經不可能戰勝得了當前1w的廠輪了,如果他們能戰勝1w的刀他們一定會吹能站2w的刀,畢竟1w跳到2w的刀性能差距沒有5k到1w那麼大。

不過以曾同學這種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混淆是非的行為,良心嘛肯定是沒有的。本條答案下方曾同學的回復中深入淺出的分析了G3圈的技術特點以及如何避免不圓現象出現的圈內補強的做法,他自己的原答案裡面是一個字都沒提,這個人品真是沒得說。


————————————紀念知乎第一次被裱的分割線————————————

狗蛋同學你是好樣的,讓我時時刻刻記住不能用鍵盤黨思維提出質疑,我虛心接受你把我裱在首頁,讓我時刻警醒。

恕在下確實才疏學淺,不學無術,張口就來,太low了。作為一個鍵盤黨,退燒時間太久,有一些常用輪子的張力我都記不住了。但是曾同學提到的130kgf,啊不130KG,我一時竟然沒有反應過來,被唬住了。首先,輻條張力單位是kgf,曾同學作為教人編圈的大師,把單位用成了KG,這個嘛,是筆誤啦,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是小問題。

於是曾同學又教導我腦子是個好東西了,他告訴我要去找官方手冊,官方手冊裡面明確了輻條張力為130。於是我下載了一份campagnolo 輪子系列的官方手冊。我真的找到了他所說的130。曾同學好有文化喲。O.L.D.(mm)前100,後130,這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前輪張力100,後輪張力130了呢。當然不是,這是個常識問題,這個數據說的是,花鼓開檔,前100mm,後130mm,公路車的標準開檔嘛。

曾同學最大的問題就是bora one two130kgf這個所謂張力標準上,130kgf這個所謂的張力標準我考證了一下,其實是出自15年前後國產碳圈編圈的建議標準張力值。而這個130還是挺有來頭的,其實是個謬誤已久,在13年左右77bike上有人說過廠輪張力,前100,後130,還加了kgf的單位,大概就是把花鼓開檔當成了kgf的指導標準從而建立起來的,當然,這事後來就不了了之了。所以曾同學還真是有學識得很呢。當然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嘛,單位都能搞錯,作為一個號稱編圈的,嗯,學得確實挺不錯的。曾同學又補充了,那個是開檔,值在另外的地方,有四位,咳咳。當然了,成品輪組的張力,廠家都標的很隱晦,絕不會就這麼給出一個你一眼就能看到的所謂的kgf值。同時期bora one two 和roval等廠輪的張力是在160kgf上下,當然現在是「保守」了,諮詢了一下車店,目前bora one張力已經降到了150左右,當然其實是因為圈寬了,工藝提升,並不需要那麼高的張力就能有不錯的表現。你推那個輪的145kgf,啊不145KG,確實拉不到160kgf,也算是能拉到150上下的下了。作為深度接觸過bora one two的玩家,你確定你真的量過他們的輻條張力,還量出來了130kgf,然後說bora的壞話,那很顯然,你是用了假的bora,你還是再去買對真貨來體驗一下再測測張力再說哈比較靠譜一點。至於棒槌哥那種逆天貨,14年的時候圈推薦張力上限已經到188kgf了。

至於寬圈,流線,不行,那些個陳詞濫調,讓人看了無比尷尬,玩6年多車真是白玩了,到處複製粘貼也不好好改改,動動腦子。那些個陳詞濫調還是久遠廈門碳無法解決流線框體和胖圈剛性的時代,也是15年伊始,胖圈露頭,當時廈門碳還是老的窄刀圈結構,技術還無法突破,對於這麼一個新玩意,廣大壕車友躍躍欲試的時代,為了自己東西能賣,編點東西黑一黑,糊弄糊弄人的東西。如今這個廈門碳已經是胖圈橫行,做出了流線框體的時代,這茬都沒人提了,複合材料15年到現在發展太快。結果陳年舊賬還被曾同學翻出來,說的信誓旦旦。真是,好有眼光啊,都盯在15年了。

至於你推那對racing,我不保證山神會不會再次請你吃羊肉。看看你自己說的話:

山神刀早就改良了,現在框體已經變成了流線型,胖圈,而且複合了凱夫拉。再加一句,順手黑廠編輪精度不夠,racing刀目前委託哪家工廠編製的,你竟然給忘了。然後呢,以至於,racing刀每槍必中。寫之前,曾同學就不能先去看看racing刀現在長啥樣,委託哪家廠編的之類事實,張口就來啊,各輪組廠家諱莫如深的輻條張力這種事情,曾同學也不懂,還順手把racing刀的張力給暴露了,咳咳。

不過這段話是不是你自己說的,還有待考證,因為你說這段話的時候文風上下不一致,筆者這個自稱只有在這段話里出現。不過你懂胡克定理還真是6,又忘了碳纖維的材料特質了,框體按壓彈性,既和徑向張力無關,也與切向驅動力無關,也就與發力毫無關係。我建議你還是搞對roval clx60那種框體按壓有彈性,驅動力又足的輪子試試。

曾同學這種誤傷友軍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參見曾同學花費大量篇幅進行評測的「把帶篇」。有理有據評把帶,江湖人稱把帶哥,一言不合就刪樓,沒有證據奈我何。上次的把帶事件吃了多少羊肉呢,我覺得這次,後面再增加一位x才能讓曾同學長點記性吧。有事沒事總要讓山神中幾槍,交友不慎那。

以下是鍵盤思維調侃時間,歡迎狗蛋同學接著截圖並繼續裱我咯。

————————————————質疑—————————————————————

在輪組選擇這個問題上,狗蛋同學一直在推廠輪無用論,然後擺出了他的一堆輪子供大家觀賞。狗蛋同學用過的所有輪子,我都只能流流口水。所以,我強烈請求狗蛋同學分享他5k的頂級碳輪是如何做出來的,圈如何搞的,花鼓如何配的,知乎這個平台還是要狗蛋這樣專業的同志來給大家創造福利,然後讓我也同樣搞一對來解解饞。

我是廠輪堅實擁護者,比如狗蛋裱的G3編法,我是真沒騎過,不過除了狗蛋之外,沒有人在用的時候提出過G3編法的輪子不圓的問題,最關鍵是,俺那位車友,從自編240花鼓的廈門窄圈38刀非流線框,換到了G3編法的bora one 35上。換輪之後的反饋結果是,比原來順暢多了,搖車也不蹭皮了,該車友是大體重大功率輸出型,所以這個問題希望狗蛋同學能夠科學的解釋一下。

—————————如何選購一輛又好騎又實惠的公路車時間————————————

一、如何選購一輛便宜好騎的公路車(入門篇)

預算在5k以內的便宜又好騎的公路車,當然是大廠牌整車,giant的TCR6系,OCR,美利達的斯特拉9x,甚至於閃電allez 崔克1系,都是這個預算非常實惠又好騎的公路車。然而在部分看配置的車友看來「無性價比」,理由無非就是噴套件,然後舉例jxxx,某x都用上了成套105。哎,騎車真不是看套件,想便宜又好騎就別看套件等級,我就不吐槽某火的全系列同頭管角,同座管角的模具了,一個成型模具強拉出無數個碼來,能好騎么,當然還有幾何問題導致的虛迷啥的,就不說了。還有某些商家通過貼紙來改碼,大家都知道了。這些車,就是行貨價買個105,廠家給你送個架子三件套加個能跑的軲轆而已。

這個預算就要摒棄所謂的「性價比」堅決做「人傻錢多」買大廠廠牌的入門車友,別在乎別人怎麼看你,騎得舒服才是真。

1w以內呢,建議只有tcr adv defy adv 等幾款G家碳車整車,以及一些舊款清倉,其實也是挺划算的。還是1w出頭比較合適,大廠牌整車,入門碳車都能搞定,性能都是過剩的,人家的價格包括在技術裡面。後續有錢升級,架子基礎在那,可以繼續升。

自組的話,其實還是難有性價比,國產架子5、6k左右 快客,貝斯,攻,zgl都算良心,大廠鋁架也可以考慮,caad啦,tcr slr什麼的。架子盡量弄好,一輛車的基礎,收收升級黨的二手架子,沒硬傷的,都可以,升級黨車騎得少,沒有摔過的放心買,咳咳。

選的時候注意尺碼吧,fitting一個,對於這個預算的車友不現實,看廠家推薦尺碼錶。當然某國產牌子用貼紙改尺碼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種車,尺碼錶看了有啥用,別買。

套件,要便宜只能蹲二手了,價格合適就下手,周期可能會久一點。目前11速以下就別考慮了,沒必要。套件沒硬傷的話,二手是完全最合適的,一般UT 105這些,升級換下來的件也多,看看有沒有什麼損傷即可,磕碰擦傷什麼的,就要看導臂有沒有矯正過的痕迹,有么有不正的情況,不過同理,升級黨騎的少,拆下來的套件橙色都不錯,咳咳。比如我這樣的,15年騎了幾百公里的隨車5700,小套 500塊就賣掉了。

至於輪組嘛,沒啥,預算真的受限,真·拆車的AK,RS11收一對,能騎就行,小心寨的。保有量大的R3,zonda,用的少的就收吧,一般帶的胎還不錯,R3有斷條的毛病,zonda結實耐操,別聽曾同學胡扯,G3編法的圈都異常結實,這個價位別糾結圓不圓的問題了,其實,真沒有不圓,而且,放心買,G3編法,最關鍵是做不了假,也沒人去做。至於國碳輪組,可以選擇,當然就別想著能秒1w碳刀這種想法了,當然14款404是款碳刀都能秒他,僅限爬坡,巡航的話,還是牛。國碳輪,只能說,對得起那個價錢。碳的材料優勢所在,良心廈門碳是能得到高於同價位鋁輪的性能。

三件套,我只說一句,無標碳三件套,千萬別碰,命要緊。廠牌鋁很便宜的,別在乎逼格,重量,這個價位別在意重量。這個價位的車要重量就是不要命。

碼錶嘛,還是推薦蹲二手佳明,穩定性高,性能好,碼錶不是啥消耗品,最近大量土豪升級pc8等功率表計,淘汰下來的520,1000啥的,價格相當好,而且性能就在那擺著。至於百銳騰啥的,哎,要不是品控那麼糟,我也會推薦,可惜啊,也是看人品的東西。

要輕量的話基本是三塊錢兩分貨,沒有性價比。追求性價比就不要在乎重量。

選車跑不開尺碼,買的時候查查官網的廠家推薦尺碼錶,對應一下自己的身高按推薦表買,不要盲目相信車架選小的選法。如果身高介於兩個尺碼都覆蓋的範疇,可以考慮選小,如果完全在推薦尺碼內,那麼按照這個尺碼買,沒啥錯。這個價位的車,不要相信老闆忽悠,沒有合適的尺碼堅決叫老闆訂,老闆不給訂,可以換家店了,選一家靠譜熱情技術高氛圍好的車店,哪怕價格稍微貴一點,也值得,後續調整騎得不舒服換換把立調整座墊啥的,保養打氣啥的,還有騎行活動啥的,都能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很多經驗,靠帖子,靠鍵盤,學不到,只有實打實打入內部,互相交流,才能互相提高。

二、進階篇

這個篇幅只有相對便宜,或者乾脆就不便宜,然後絕對好騎,與實惠沒啥關係了,對於實惠,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只說個人見解,且沒有結論,選什麼車,都是自己決定的,由喜好而定。

1、當然是fitting啦,進階,或者不差錢的車友,拜託一定別捨不得那點錢,一定要去做個靠譜的fitting,靜態測量確定個尺碼範圍,動態測量能夠精細化設置,並根據你個人特點做出相應的設定,這個設定是普適的,並不存在品牌特質,fitting報告都會給出具體設定的合理數值,作為車架選擇,曲柄長度,把立彎把選擇的依據,是相當划算的,這些東西換來換去,也夠做一次fitting了。當然很多人沒有這個條件,可不可以自己做呢,當然是很難了,推薦看看舒米博客,一個台灣fitter的見解,很有參考意義,但是需要自己思考,他的博文只是作為引導。如果已有的車已經倒騰的很舒服了,那麼換車,根據這個設定複製粘貼即可。有些車店老闆也是有經驗的,可以請教。當然有個誤區就是,腳踏水平,膝蓋垂線與踏板中心重合的理論,已經被證明為,沒啥用了,每個人大小腿比例有區別,不可用一個標準限制,這本書已經有點老了。作為個參考可以,具體還得再微調。

fitting的核心都是圍繞著踩踏來進行的,首先是在建立一個適合於自己的踩踏範圍,調整到最大效率的輸出上,而且還要避免運動損傷以及一個前後移動的調整空間,有些車友可能不適應這種方式,也有對應的策略,就是固定輸出型。然後呢,才是在踩踏的基礎上來調節身體的姿態,配合踩踏進一步提高踩踏效率,讓你騎得久,輸出更持續。

所以,不可盲目追求「氣動姿勢」追求所謂的落差,姿勢是「氣動」了,然而不考慮身體條件的話,盲目追求氣動姿勢,當然姿勢氣動省了x瓦特的功率,然而,不合適的姿勢導致踩踏損失的功率以及功率輸出的持續性,造成的負面影響嘛,當然是比節省那點功率還多,而且還會騎的累。

我只說一個警示:車座不可過分前移,會導致不可逆轉的膝蓋損傷。如果老是騎著不舒服,膝蓋痛,總覺得還要往前移座墊才行的時候,看看你的座墊位置,不妨把他往後大大的移動一下,鼻尖在中軸垂線後方,看看膝蓋是否舒服一點,至於感覺發力不行了,那麼你發力的時候大可以把屁股往前挪一挪,那麼長的座墊是用來調整發力位置的,膝蓋更重要。

2、車架選擇,既然已經fitting了,車架尺碼也有數了,進階車毫不猶豫必須要要選碳,若要選鋁,鋼,鈦都請自便,個人喜好,無需強求。且均遵循,便宜無好貨原則,不要太過分追求所謂的「性價比」,這個東西都被無良廠商拿來營銷了。

這個時候當然是,要選自己喜歡的啦,自己都不喜歡的車,騎起來有個什麼勁嘛。這個時候應該在性價比上,對性能有了更高的追求,各大廠的次頂級是非常有性價比的,性能上去了,與頂級並沒有啥實質上太大的區別,價格還公道,所以,該怎麼選,心中有數。不差錢上頂級,騎個安心。有了目標,就得去打聽價格,做到心中有數,然後下單即可。如果有關係夠硬的車店,那麼弄個架子,py一下咯,順便輪子也搞定了,當然,拿了好價就別炫耀咯。

3、套件和三件套座墊選擇,套件沒啥好說的,就三家,用的慣哪家用哪家,有錢直接上各家頂級,沒錢次頂級。當然像我這樣混搭CP的,也就是沒錢還想要逼格,畢竟夾器手變一個superrecord大家一看,牛逼,再一看牙盤,露陷了,哈哈哈。電變的選擇上,個人完全持支持態度,上得起電變就上,絕對好用。三件套的話,別碰國碳無標,相當危險,預算不夠,寧可用大廠鋁,也不貴,別在意重量,多出來的重量能夠在極限的時候救你一命,盲目減的重量不能。有錢的土豪MCFK ENVE LW,捂臉,愛怎麼輕怎麼輕,都是牛貨。座墊嘛,還是厚著臉皮去蹭座,哪個牌子坐著舒服,就買哪個牌子,屁股每個人不一樣,別人適合你不一定適合,別人不適合,不一定你不適合。我就用fizik arione。咳咳,我用的舒服。

4、關於輪組,個人作為廠輪的堅決擁護者,自然相信那幾個大廠對於自己的主業,對車輪的研究深度自然不是那幾個廈門碳圈廠家所能比擬的。輪組作為系統工程,圈,花鼓和輻條並非是作為獨立元素存在,而是要整合到一起來進行分析改良的,所以這些大廠做輪子,都是放到一起來考慮,而非單獨只考慮圈,只考慮輻條,只考慮花鼓。所以,喜歡哪個廠牌,就買咯,碳輪我是首推bora one的。至於G3編法,什麼真圓度,別聽人胡扯了,G3編法的前提就是圈夠硬,經得住非對稱的拉法,而且張力還夠高,所以無需顧慮太多,G3編法的穩定性是很好的,不是特別特殊的情況,定期檢查一下就行,真的不容易偏擺啥的。

至於輪,先說圈, 狗蛋同學也提到了,他定製的胖圈,不是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是存在那樣的問題,於是就否定了胖圈的存在。為什麼呢,碳圈的材料是碳複合材料,作為複合材料,制約的因素就多了,碳布排列,樹脂運用,受力分析,這些東西說起來是很簡單的東西,真正做起來,這是非常費錢的,只有以此為生的大廠,他願意掏錢在這些方面進行研究,改良,解決碳絲排列,研究樹脂佩服,做受力分析,所以比如enve,roval這些高框胖圈輪子,殼確實薄,捏著也軟,但是,他們就是不會因為壁薄就性能變差脆裂,薄就導致力傳導不好,這都是他們的技術研發做支撐堆出來的高性能材料。廈門碳當然做不到,所以大廠就意味著技術,技術就代表著價格壟斷。再說胖圈了,胖圈這個概念本來就是那幾個大廠搞搞風洞之後得出來的結論,然後才進行的推廣,國內這些圈廠也就跟跟風還覺得自己牛逼了。要不是那幾個大廠跑風洞,你連胖圈都沒得炒。技術決定一切。再說一句好了,沒有zipp作為基礎,狗蛋同學所推的那對5k輪子會出現么?為什麼既然是5k輪一定要拿來跟zipp比呢?如果這對輪是從無到有,歷經風洞,歷經各種測試,把這對輪做出來,他確實良心。如果只是以404作為基礎,拿來改善了404的某些弱項,然後拿來說,秒zipp了,那麼拜託,這是一種非常不要臉的行為,說句難聽的,山寨不要山寨的這麼清新脫俗嘛。不過也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如今zipp又玩起了其他的黑科技,該5k刀依舊還是在吹以前那點東西。當然了,以國內某些小廠來說,踏踏實實做輪子的也有,但不是這種山寨了別人的東西還吹的清新脫俗的,拜託不要給國產廠商抹黑。當然了,enve之流,哪怕天天被寨廠秒的zipp之流都是這些寨廠不可能企及的。最近廈門碳進步也很神速,也進化到了可以玩流線框體的地步,材料科技救人啊。

再說花鼓和編輪,作為廠輪,研究好了圈當然還要考慮跟輻條花鼓的配合,比如花鼓開檔,輻條角度,輻條分布,圈上的開孔,受力分析等等,所以廠輪的優勢就是在於,他們分析的時候從來就是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分析,如何能讓花鼓開檔配合輻條角度以及張力達到最好的力傳導,反映到圈上又有什麼變化,然後進行整合來進行突破,比如狗蛋同學吹到天上的DA花鼓,竟然只是在說防水性, 簡直是那啥來著,DA廠輪的花鼓那是最講究的,C24,C35 ,C50,現在的C24 C40 C60之流,雖說內部結構一致,但是他的花鼓外殼,輻條孔,法蘭距,法蘭大小,都是根據框高來綜合設計的,C24就是1:1的後花鼓,以上就變成了2:1,根據框高鼓耳還有細微的差別。所以一個廠輪出來,必然是經過了各方面的考量和無數的測試之後,才能放出來的一個成品,以及一整個可控的生產流程,並且商品化,且廠編就是考慮各方面工藝之後得出的最優解,能保證一個一致的品控,符合一個允許的極小的公差範圍而並不從實質上影響性能,用一套完整的工藝流程式控制制,這就夠了。吹毛求疵的話,自己找自編,弄好花鼓好圈好技師,當然能編的比廠輪好,價格那一定是要比廠輪貴很多,說便宜的那都是關係夠硬,你一個外人別想拿到,比如說啥啥啥工廠流出圈,流出架之流,都是這個套路,真貨早就被自己人拿走了。

我再說一句鍵盤言論好了,千萬別鄙視鋁輪,鋁只是先天材料劣勢。鋁輪技術含量比碳輪高。鋁輪生產過程比碳輪複雜,鋁條,壓制,熱處理,鑽孔,編圈都需要非常專業的加工設備。所以高端鋁輪只有那幾個大廠才能出,還是那句話,材料的研發和加工,加工起來,鋁的難度高於碳複合材料。忘了提一點,鋁輪還是比碳輪便宜,當然是因為,鋁輪生產效率高啊,那種大批量進行熱處理雖然難度高,但是體量大,所以總體成本還是控制的比碳輪好。所以國內廠都是在搞碳輪而不是鋁輪,鋁輪賣不過大廠,搞了大生產線賣不動就是虧,廠家不會冒這種風險。搞碳輪嘛人力成本優勢,加工場所並不需要很大,材料也容易搞,這要感謝zgl,否則碳輪不會這麼百花齊放的,至於東麗什麼什麼的宣傳,咳咳,自己懂就行。由於碳材材料優勢先天強於鋁,搞搞廈門碳還是會強於低端鋁輪,不過,廈門碳弱在技術研發上,曾同學自己也提到了,要麼薄了脆,要麼厚了重,需要搞研發的特殊材料搞不到嘛,也沒有。不過一般的輪子,也不需要講究那麼多。非要講究極致輕量和性能,老老實實給國外廠家交錢,人家研發出來的東西,能達到這個效果,就得花那麼多錢。


先裱一個人出來 @提米蘇拉 出來這個人真是知乎用戶群裡面比較LOW的那類。不學無術,張口就來,典型的半桶水鍵盤黨。既然裱出來,我就好好分析一下這個人。

真對不起,你口中的bora one恰好就是我第三對碳刀,而且bora two 我下面圖片右下角正好也有。真對不起。這兩我都深度接觸過。BORA one 和TWO的驅動側張力標準是130KG上下。這種細鋼絲拉這個張力很稀鬆平常的事。好不巧哦,我推薦的那個5000塊錢輪子驅動側張力有145KG,比bora 還高15KG

第一點提拉蘇拉你並不知道bora one 的實際張力。第二點你也並不知道別的輪子是多少張力。完全就是靠你的小腦殼在幻想。你不要再自稱器材黨了,器材黨是懂器材。不是意淫器材。

真對這人無語了。這是得了幻想症么?通篇我對shimano的花鼓只提到了獨步天下的防水,明顯是稱讚。說我輪子,意淫也要有限度吧。

居然說我修改答案,還好我貼吧,知乎兩邊同時發。貼吧是無法修改的。真心意淫要有底線啊。

轉載自己的文章《如何選購高性價比公路車》_公路車吧_百度貼吧

各位催更的第二段更新來了《淺談輪組第一篇》_公路車吧_百度貼

各位催更的第三段更新來了《淺談輪組第三篇自編圈方法》_公路車吧_百度貼吧

本人騎公路車也有5年了,現在騎一台梅花白色C60。體重58kg,FTP功率體重比狀態最好的時候4.3。最大功率1050w。如果用比較通俗入門的話來形容就是保持40KM/H 能騎一小時的水平。國內比較早用功率計的一批人,也是國內比較早的一批fitter(當然這只是兼職)。本人本職工作,民航機械維修師。各個檔次的器材都玩了一輪。剛剛工作那幾年,錢基本都投在騎車上了。現在想想也算是有點瘋狂。

現車梅花C60最小尺寸,不是太好看。

摯愛捷安特TCR ADV SL ISP

部分用過的輪組

今天看見題主問的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公路車圈子裡面討論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我也看過很多的答案,但是感覺都少一點系統化。更多的只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表達。並沒有深入的去回答,究竟如何裝一台經濟實惠的性能公路車。把錢用在刀刃上的公路車。那我今天就拋磚引玉,寫一篇自己的經驗。

第一章買車

公路車首先三大件,車架 變速剎車系統 輪組。我喜歡開門見山的直接先把核心觀念先說出來。畢竟這樣大家看著也輕鬆一點。

車架是一輛車的基礎,零售價4000到6000元人民幣的碳纖維車架已經具有極高的競技性能。高級鋁車架不會是一個非職業車手的累贅。

車架:車架算是公路車上最大的投資了。可以說是一個公路車的靈魂。主流材質也就是鋁合金和碳纖維。主流能買到的車架價格從千把塊錢到4萬多都有(某些貴价願者上鉤的車架不討論,謝絕抬杠)。

入門車性價比首選代表tcr slr鋁車架,這車架價錢不大清楚。因為一般都是整車配套。至於整車升級方案之後段落裡面再談。

中級性價比代表KUNG 黑煙大約5000人民幣上下。

直言不諱的說這車架能陪車主征戰國內各等級自行車賽。

頂級性價比代表tcr adv sl,PROPEL ADV SL,這兩車架基本都一萬塊錢出頭,能和他們兩對比的只有各家頂級。大品牌(類似捷安特,閃電,canyon,trek, PINA ,佳能戴爾 出貨量大且有適當產品周期)頂級車架之間有差別,但是沒有差距。(具體後文再提)

輪子與輪胎

輪組系統的重要性和車架並列。輪子決定了太多東西(後文再提)。看門見山一句話。5000元內能買到用鋼絲的最頂級性能碳纖輪組。不建議購買任何輻分布間隔不平均的30MM框高以下輪組,點名道姓:Campagnolo與其子品牌FULCRUM。(具體見後文輪組篇)

開口類鋁輪

輪組性價比入門代表UT6800輪組 價格大約1600

中等性價比代表 軲轆哥的 A18 CX-RAY版本 約1900

頂級性價比代表:無,價格超越5000的鋁輪已經不具備任何性價比。且大多為非鋼製條幅。過於粗大。風阻巨大。

管胎類

入門性價比代表:racing aero 與KUNG 等3500價位的入門50MM碳輪。

中等性價比racing EVO 等5000價位。理由:同樣的配置給ZIPP賣能賣一萬以上

頂級性價比:一萬多的一對輪子,鋼絲也就和5000 塊錢的racing evo 一樣個型號的鋼絲。碳圈水平也差不多。花鼓水平也差不多。相比起5000元水平的產品。多花一倍以上價錢。並買不到什麼實際性能上的東西。

開口外胎推薦

外胎世最不應該節約的地方。一兩百塊錢就能買到頂級外胎。頂級外胎帶來了更好的抓地性,更好的重量。無論從抓地性能,和減重上來看。在外胎上的吝嗇都是得不償失的。所以開口外胎只推薦頂級型號

世文one 160元一條。頂級外胎性能與GP4000無差。價格卻低一半。

管胎推薦

管胎沒有什麼好推薦的,因為都沒有性價比。

低端的tufoS33之流又重又滑。

中端的鱷魚皮之流,太重且路感差。

高端的爆一次500塊錢以上。經濟壓力太大。

套件

變速系統考慮到飛輪的兼容性,就不討論CP的變速了。那就只剩兩家SHIMANO與SRAM。都是經歷過眾多用戶考驗的靠譜產品。也多虧得國內套件銷售市場價格戰價格相比起早些年都是白菜價。喜歡輕量化的sram,喜歡穩定,剎車手感好的買shimano。價格我就不列舉了。淘寶太多了。

入門 rival 和5800 只是比次頂級重一點

中端 force 和 6800 只是比頂級重一點

頂級 無推薦 畢竟只是比次頂級輕一點。

說完三件套那就要來說與人接觸的三部分。腳踏 把帶 坐墊。幾十甚至幾百公里的顛簸騎行中和自己最親密的東西就是這三個。三樣都是至關重要的。

腳踏只推薦SHIMANO 對LOOK持中立態度,絕對不要買TIME的腳踏。

性價比推薦 5800腳踏(約400元)與550(約250元)腳踏,耐用的設計。寬大的踩踏平台。可調節的鎖死力度。唯獨重量大量點。

中立態度 LOOK 腳踏軸承不順(包括頂級),容易異響(全系列)。

絕對不能買TIME 腳踏本體太脆弱。會斷。鎖死不穩會脫出。本人和本人父親都踩裂過TIME的腳踏。

把帶,把帶有兩個作用。提供足夠摩擦力。保證手控車時候,不打滑。第二個作用給手一個舒適的抓持區域。

把帶和外胎一樣也是絕對不能夠吝嗇的關鍵位置。

性價比推薦:GRIPAL extreme control把帶,大約130元。

中立態度:菊花把帶與蜥蜴皮把帶,菊花沒gripal防滑,蜥蜴皮沒有gripal 耐用。這兩價格都比gripal貴。

絕對不要買 類似FIZIK 光面人造皮革類的把帶。不防滑,減震差。

坐墊這個就因人而異了。屁股類型和坐姿,人與人之間差異很大。不過可以明確表示的是,300塊錢是足夠購買一個不重,好發力。不會壓迫會陰的坐墊。還有一點就是,最好買中間帶槽的坐墊。坐墊非常重要。出來騎車下體發麻有害身體,甚至30KM後不敢觸碰坐墊。騎車變成痛苦,而不是快樂。這部分我會在fitting(人車匹配設置)文章詳細中寫出。

彎把,把立與坐管

這三樣東西不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是需要認真選擇其尺寸規格。這三樣很大程度上影響人的騎行姿勢。

彎把尺寸決定於肩寬,與騎行姿勢選擇

把立長度角度決定於,人車匹配的設置

坐管決定於決定於,人車匹配的設置。

性價比推薦UNO CR13彎把 160元

DEDA zero01 把立 150元

坐管推薦:非山寨鋁合金制即可,直頭或者後飄根據後文FITTING具體談。

買車的選擇我粗略的說,推薦的東西沒有絕對,不一定絕對正確。只是筆者5年來的一點經驗。

按照我推薦的方案來配車,1萬元左右就能夠裝配一台尺寸合適,不論是日常騎游訓練還是比賽用都足夠用好車。

輪組篇

輪組那點事其實挺簡單。如果陷入商家的花言巧語一下有怎麼提升多少。一下又提升多少。不免陷入迷惑。究竟什麼輪組好。我就不談各家廣告詞,那隻會陷入無盡的扯皮。輪組其實挺簡單的。就三樣東西,輪圈,條,和花鼓。附帶一個隱藏屬性編製工藝。

圈也就是輪圈。我的風格就是先說觀點然後再解釋,碳圈性能要遠遠好於鋁圈,不論是高中低框(除了剎車性能)。

圈重:圈越輕騎起來自然就越輕鬆。圈重是車上最敏感的重量。是必須斤斤計較的重量。同理還有內外胎重量。原因很簡單,輪圈是轉動的。轉動就需要能量,圈的旋轉物體的動能是公式可以看做是Ek(轉)=Iω^2/2。 輪組也是一個前進中的物體,所以也會有直線行駛的動能Ek(前)=mv^2/2。所以輪圈和輪胎人要對其做功能量是Ek(前)+Ek(轉),人要對其的做功要大於車上其他任何同等質量的物體。

圈形狀這幾年。胖圈橫行,我自己也針對某些圈建模算過CFD。得出過一些數據。不過今天不談這個。今天主要談現在的流線體框形的優勢和缺點。為了25c輪胎和框體之間有一個更完美的平滑過度,現在的圈胎面寬度都做得接近25MM圈。圈的最寬處甚至有28MM。在空氣動力性上無疑這是很好的。不過這帶來了一些難以忽視的問題。

1.框體表面積做得更大。為了保證強度。重量上會比窄圈高出不少。圈重問題前面文章前面提過了

2.框體是個流線體。可以看做是一個橢圓。30mm以上框體具有了不錯的減震性能。畢竟一個橢圓形框體可以被壓縮變形。宛如騎在一個彈簧之上。初騎胖圈的朋友都會有一個感覺。胖圈騎起來好穩啊,這既有25C胎的功勞。也有框體減震的功勞。那麼帶來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框體卸力啊!!

這個一個目前技術無法解決的問題。筆者曾經為某資深車手定製過一副88MM 碳刀。到手後重量滿意。做成輪組之後給那位車手拿去使用。反饋就是拖腳的要死。那位車手畢竟不是專業技術人員,除了說拖腳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們做技術的人就不能說這種,迷迷糊糊的詞了。我把那對輪組收回來。研究了一下,發現問題。框體太軟。每一腳發力,都會被框體吸收去一部分。而且有這個大彈簧在腳下。發力很不直接。我去和廠房溝通。廠方聽了我反饋的問題。決定是做一款框體加硬的88mm圈。其做法其實就是框體側面多加了幾層碳布。這次框體硬了。然後重量不堪入目。後來那位車手的88MM 框體。都還一直放在我家雜物間裡面。用之無味,棄之可惜。

根據胡克定律 加上目前的工業水平。我得出一個結論。

在框高一定的情況下

框體按壓約有彈性,發力越不直接。

圈體越流線體,發力越不直接

框體越輕(圈壁越薄),彈性越好,發力越不直接

那麼有沒有又輕又硬框又高的圈呢。有!我還真下單做出來過一對用了廠家最好的材料工藝打樣。然後就沒然後了。輕即薄,硬即脆。薄加脆等於死。更何況,圈離地面很近,所有衝擊都是經過輪組直接傳到圈然後再傳到鋼絲花鼓直到車架。圈沒有辦法做到像某些無節操,輕量化車架廠家那個脆皮上管一樣薄。沒出什麼人身意外已經是萬幸。

3.越寬的框體給一些剎車夾器特別的車子預留下來的寬度太小了嚴重的甚至需要切薄剎車皮。。比如BMC的破風車架,捷安特的破風車架。

以上三點都是胖圈畢竟明顯的缺點。胖圈的優點其實也提及了。在高速情況下風阻要小一些。圈體減震要好一些。以我在深圳的經驗。

經常拐彎的短道不宜使用框高40MM以上的胖圈輪組。

有大量起伏路的(爬坡速度低於30km/H)的路況不宜使用40MM以上胖圈輪組

大量上坡路段就更不應該使用40mm以上胖圈輪組。

說碳刀就不得不提剎車邊了。合格的正品管胎碳刀,剎車邊都不會太差的。不過開口框就有點考驗廠家技術了。先來科普一下碳輪用碳材料。這種材料是碳纖維+環氧樹脂固話而成。環氧樹脂是有個受熱軟化溫度的。很多小牌子碳刀使用的數值的軟化溫度只有區區160℃甚至有的160℃都不到。這種圈被大量無標碳山寨碳使用。用在管胎圈上勉強還成不常出事。如果用在開口碳刀上,那就是事故頻發。因為開口框需要承受來自外胎最少100PSI的壓力。加上會購買這種碳輪的車友,一般都沒有太多碳輪使用經驗。都不太會控制碳刀的剎車溫度。做開口碳刀的環氧樹脂軟化溫度最起碼要高於200℃。否則就是謀財害命。再說說剎車片,不過切忌不能使用那些所謂的雷諾藍色剎車皮,這種剎車皮非常差。最次也要使用棕色剎車皮。個人最喜歡SWISS STOP的黑色,黑王子剎車皮。除了不太耐用。其他都是有點。制動力。溫度控制都很不錯。

關於開口碳高框開口碳的問題:我對高框開口碳刀是持否定態度的。高框本身就有泄力的問題。開口碳刀重量會比管胎重上許多。這無疑是給本來就泄力的碳刀增加的更多重量。這個代價太大了。已經和《性能》兩個字背離太多了。

底框開口碳刀,是個代替底框鋁輪的不錯選擇。在底框輪上能體驗到碳纖維輕量化。不過底框開口碳,對剎車邊有極高的要求。圈本身就小,材料也少。溫度容易聚集。這樣就對剎車邊耐高溫性能有了極高的要求。

現在來說說輻條。輻條的內容就簡單很多了。現在市面上用得最多的鋼製條就是協達和sapim,還有DT。從鋼材本身上來說。三家的頂級產品並沒有什麼太大差異。不過協達和DT的鋼絲做功要好於sapim。Sapim部分鋼絲出廠都是歪了的,彎的。甚至有的sapim CX-RAY鋼絲,筆者見過彎的像一把武士刀一樣。不知道是sapim的合格標準就是這樣,還是sapim質檢水平就是這樣。換作是協達這樣,肯定一堆人要排隊罵街了。

不建議使用任何非鋼製輻條。我知道這裡肯定會有人排隊罵我了。R0 R1 瞎貓,MAVIC ,LW,corima。。。。。。等等。不都用么。你就比人家工程師聰明?我確實是沒有比他們聰明。但是我做不到的事,他們同樣也做不到。

最大缺點:非鋼製輻條RO R1 MAVIC(碳棍子,鋁棍子),corima。先說說這幾家。輪組嘛肯定要談談空氣動力性了。很淺顯的道理,形狀一樣情況下,體積越大。風阻越大。非鋼製鋼絲看著很有視覺衝擊力很粗很大很壯(LW 和某些MAVIC很扁的不在此列)。

我假定一個前提:當車40km/H騎行時候。輪組也在以40KM/H的速度滾動。從側面看輪組正12點鐘位置的鋼絲向前切割空氣。相對空氣。這個位置的鋼絲切割空氣的速度是40km/H+相應直徑對應的速度。(越靠近輪組邊緣越快,越靠近花鼓越慢)。鋼絲切割空氣極端速度接近80km/h。大家可以開車時候試一試開到80~100km/H。把一根筷子的一段伸出窗外。感受一下來自流體力學的惡意。

顯而易見,這些所謂的高端鋁輪。風阻性能上很低端。速度快起來。它們就是車手的空氣動力學剎車系統。

次要缺點。鋼製鋼絲。其實可以看成標準零件。如果自己某根鋼絲意外折斷。其實只要上淘寶購買對應長度差不多粗細的大牌鋼絲即可。(假貨也有,但是真品還是很容易入手的)。如果是R0 MAVIC 瞎貓出問題了,有修補件還好,沒有修補件。只能慢慢等待。

次要缺點2:鋁製輻條,如果做成和鋼製鋼絲粗細一樣的話,強度會很低,很容易拉伸和斷裂。所以只能做粗。。。風阻這裡不談。做粗了。那個減震舒適性,就不行了。我曾經使用R0 做我的長訓輪組,同時也使用shimano rs81 C24。R0會在長訓中後期讓我感覺長時間的顛簸讓我損失了過多的體能和身體不適。

次要缺點3:對於LW 和corima的一些一體輪。出廠多多少少都有一定偏擺,然而沒得調。極端例子,被自己質量問題玩死的MADFIBER,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出廠狀態很大一部分偏擺嚴重。甚至達到3MM之大。

其他還有一些缺點。問題不大,就不一一列舉了。

那麼為什麼那些品牌還是要出,非鋼製條呢。因為可以帶來更多的收入。為了更多收入,其實挺多坑廠都心照不宣。誰也不會主動去捅這層窗戶紙。損人損己。不如和氣生財。坑的只是一般消費者。何樂而不為。多麼偉大的一場營銷盛宴。

鋼絲就說這麼多了。以後想到什麼在知乎上會繼續補充。

花鼓HUB,花鼓的作用是主要是起到整個輪組的支撐作用,飛輪上的力傳遞作用。固定剎車片(碟剎),還有軸潤滑作用。本文中就不說那麼多了。花鼓具體的幾何講究。會在下一篇編圈中提到。這裡我就粗略的說個很坑的花鼓。CK花鼓。對就是那個貴貴的美國CK花鼓。新品到手。明顯的金屬摩擦手感而且非常澀。很好CK解釋是花鼓需要磨合。很好這逼裝得滿分。先不提這個。眾所周知花鼓防水性能是個很重要的指標。Shimano獨步天下的防水系統。讓很多車主可以安心在雨天騎行。一般花鼓稍微雨騎一下。問題也不大。不過花鼓進水軸承報廢還是個高發故障。具體原因,就不想談了。(很多人是因為一個坑到飛起來的職業隊洗車視頻把全車軸承毀了的。)然而CK花鼓,主軸承裸奔。CK的設計師我真要給你的機智打滿分!把主軸承裸奔,然後鋪天蓋地宣傳CK花鼓需要精心維護,然後維護工具也賣得貴貴的。把設計缺陷說成逼格,真心牛逼。我就貼一個我之前用過的CK花鼓,輪組我自己剛剛編好時候我拍的照片吧。大家一起來感受下CK設計師的智商。

用了CK花鼓有啥感覺。感覺還是很明顯的,聲音確實很特別。然後滑行距離短了。。。。對確實是斷了了。因為CK花鼓本身很澀,而且那套咬和系統過高的響數帶來了高阻力。百害而無一利。

本文就這樣淺淺談了一談輪組幾樣東西。有什麼需要知道的問題,大家可以留言給我。本文首發知乎。未完待

編輪調輪那點事

編圈不是一個簡單容易的工作。車店裡面編圈,調輪的小哥。大多不會對編圈有多深的認知。

一般來講編輪,需要幾樣工具。調圈台。張力計,各種扳手。卡鋼絲的塑料工具,還有正心弓。這幾個是編圈最最最基本的工具。

我語文功底一般很難100%完全把編圈上的細節說得明明白白,我就先說個大概。

很多時候編圈都是面對一個沒有接觸過的圈和框的組合。加上現在的花鼓都是直頭花鼓。鋼絲長度計算器都用不了。有三個辦法。

第一個數學功底過硬的直接立體幾何計算。

第二個CAD玩的順的直接CAD畫圖量。

第三個也是最親民的做法,上DTSWISS官網,頁面正下方有個鋼絲長度計算器超鏈接。點擊進去選直頭花鼓。然後就自己量數據自己計算咯。

這裡需要遇到的幾個名詞

ERD(圈內壁的裝條帽的位置對應圈的直徑,詳情百度)

0X(cross) 1X 2X 3X(鋼絲互相交叉的次數,詳情百度)

當然計算出來的的肯定不是太準確。為了精確就要試編。

一般 試編我會選擇購最便宜的圓鋼絲。買前8跟鋼絲 後驅動側8跟,非驅動4跟。正好都是四組。能大致固定圈。

那麼有個問題。什麼樣的鋼絲長度是合適的?合適的鋼絲長度就是四組鋼絲剛剛好拉緊且圈勉強算是調得偏擺沒有非常誇張。然後剪斷鋼絲!是的直接用鉗子夾斷鋼絲夾斷鋼絲。取出帶條幅的那一條,後用類似牙籤這種細長的東西插到孔裡面去試探深度。標準情況是帽裡面的鋼絲需要有大約1MM的距離沒有螺紋的頂部。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是洞太深了,還是鋼絲頭冒出條毛了。進行加減鋼絲長度。

有一種個人經驗。如果使用協達1420,DT AEROLITE,或者cx-ray 這類似這三種細鋼絲的時候。後輪驅動側鋼絲長度,要再減去1MM。因為這三種鋼絲在130KG的高張力下。會被拉長大約1MM。舉個例子,如果實際後輪需要261mm的鋼絲。那麼後輪驅動側就買260MM的就可以了。因為會被拉長1MM。拉長就有261MM了。

最完美的鋼絲長度就是所有輪子都達到目標張力的同時大部分鋼絲再條幅帽末端都只露出1圈牙(我的喜好是,前輪110kg ,後輪 驅動側130KG非驅動側)。這是最完美的輪子鋼絲長度。這麼苛求完美的做法。極少有輪廠去追求這種細節上的完美。

鋼絲長度計算出來了。鋼絲買回來了,那麼就要開始編製了。一般來說預算多的車友都會用1420 cx-ray aerolite 這種細鋼絲。預算少一點的會用1423這種粗鋼絲。

編製之前的預備工作有區別。區別就在於對條幅帽和鋼絲的處理上。

粗鋼絲

前輪和後輪驅動側的條幅帽要塗抹潤滑脂,個人推薦鋰基潤滑脂。

細鋼絲

前輪條幅帽可以不加潤滑脂,後輪必須要加。

不管粗鋼絲還是細鋼絲,後輪非驅動側鋼絲都必須滴螺絲膠。型號是LOCTITE 220這種螺絲膠。LOCTITE 220,LOCTITE 220,LOCTITE 220重要的事說三遍。其他型號的螺絲膠強度太大。固化速度太快。會死死的把鋼絲和帽粘合在一起。無法調節。滴加方法是把後輪非驅動側全部鋼絲一把拿在一起,螺紋都靠在一起然後滴3滴螺絲膠。然後均勻搓動一下。讓每根鋼絲的螺絲都掛上螺絲膠。一定要注意使用量。3滴!多了容易悲劇。

給條幅帽上潤滑脂的目的是為了編製時,高張力狀態下條幅帽和圈會有很大的摩擦力,會大到條幅帽都扭爛了都扭不動。但是張力卻沒有達到目的張力。加了潤滑脂問題就解決了。

給後輪非驅動側鋼絲滴螺絲膠,是因為後輪非驅動側鋼絲張力低,騎行中張力容易下降到很低。如果沒有螺絲膠固定,就會發生條幅帽鬆脫的情況。然後輪子就偏了。

事前準備做好了。那就開始編圈了,如果編圈沒有套路那是非常難得事。凡是自己做非常難,又有人可以熟練做好的事,肯定是自己套路不對。我今天就說一個,我自己認為很簡單的辦法。

第一步。裝鋼絲,直頭花鼓這個沒難度。注意圈孔的角度一對一就好了。彎頭花鼓怎麼裝,自行百度。言歸正傳,裝鋼絲的先把所有鋼絲都裝到露出3圈螺紋。

第二步。把所有鋼絲都扭到螺紋剛好全部進條幅帽。

前輪第三步。全部鋼絲先扭4圈。測張力。不夠再加1圈。不夠再加。一直加到張力到位。

第四步。到了這個階段,如果花鼓圈鋼絲精度高,而且手法准。圈基本就正了。就進行單根鋼絲微調先扭,這個階段轉動單根條幅帽幅度要控制在1/4圈內。都是基本手法了我就不說了,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百度。先粗調到肉眼不太容易分辨。

第六步。用張力計測量一遍。測量數據要有偏差超過1個單位的。張力低的扭緊(半圈以內),高的放鬆(同理半圈以內)。這個不超過1個單位,是輪子和圈都是非常好的情況下。如果是品質一般的花鼓和圈。偏差會比較大。不能過於強求張力平均。畢竟很多國內中低端圈無標先天硬傷。

第七步。調完張力後再修正一下圈的跳動和偏擺。

第八步。正心弓對下居中。如果有偏差。緊正心弓間隙小的那一側,全部緊1/4到 1/2圈。然後再看。一直調到肉眼不可見偏移

第九步。上百分之標。這個階段轉動幅度控制在1/8圈以內。調整到±0.01MM。

第十步。騎幾十KM回來,再修正一下。完美收工。

後輪前兩步和前輪一樣

第三步先轉驅動側條帽,先全部驅動側4圈,然後測張力,一直拉到120KG(注意是120KG不是130kg)

第四步拉非驅動側鋼絲,先全部非驅動側4圈,對正中心三角板,不居中。繼續全部非驅動鋼絲一起緊同樣的圈數。一直到對中板居中。

第五步,測量驅動側張力。全部拉到130KG。

第六步,調整偏擺到肉眼不好分辨,跳動到0.5MM以內

第七步,測量非驅動側鋼絲。這一步是重點,會發生很奇特的事。這時候的非驅動鋼絲,張力是不平均的。會出現,一根張力非常大。旁邊一根或者兩根鋼絲張力很低甚至測量為0的情況。那就把緊的那一根松半圈。松的扭緊半圈。然後測量。看張力是否一致。如此反覆。一致到張力整一側都平均

第八步,再調正後輪。

第九步上正心弓。這次只能調節,非驅動側。調正。

第十步,上百分百。調正到±0.01mm。

第十一步。出去騎然後,回來微調。

按照我這個步驟走完,這一對輪子將會是非常穩定,平順的輪子。張力平均,跳動極小,不偏不擺。

關於成品輪組的編製工藝,成品輪組講編製工藝。恕我直言國外牌子CP 婦科龍 ZIPP MAVIC shimano DT都是大規模跑量的貨編製工藝上很一般(其實我想說很差)。尤其是shimano 更是差(包括頂級da系列)。原因很簡單,這麼精緻且耗時的工作。帶來的人力成本。這些牌子不想出。覺得一般般夠用就好了。國外牌子也就ENVE,編的不錯。關於國內品牌,不說了。我不想罵人。我知道的業界清流也就只有山神的racing,工序做足,物料下夠的,標準過硬的。如果有人想問我Q某K某之流的如何。雖然我知道,但是無可奉告。不想得罪人。

關於調圈台,調圈台我用過好幾個。這個是我認為最完美的。因為那個V槽設計可以同時調節側向偏擺。垂直跳動。還有居中(需要先校正圈台)。還能加裝百分表。進行最精密的調節。千萬不要購買那些像PARKTOOL那種 類似一個c型夾子校準機構的調圈台。不好用。

關於張力計。
說實話PARKTOOL的張力計,是不準的。只能進行粗略校準。一個計量工具,要精確是需要校正才行了。然而parktool的校準,基本就是個大概。我手上有兩把parktool的張力計。我都先拿去和昂貴的協達原廠張力計進行對比校準。然後使用的適合。兩個一起使用。多次測量。平衡兩個張力計之間的誤差。


插播一個把帶篇

最近我寫了一篇關於把帶的帖子。有幾個人對我很有意見。就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某山神突然打電話給我。叫我去吃個鴻門宴。我TM一聽就知道出事了。地頭蛇叫我去吃飯,我不去肯定死路一條啊。去了或許還有條小命在深圳能混下去。
到了深圳龍崗的某某銘記牛肉火鍋店。老遠就看見一紋身佬,披頭散髮坐在禁煙標誌下,抽煙。後面站兩小弟。心想完了讓大佬久等了。只要擠出一副笑臉湊上去。某山神抬頭看了我一眼就對我說:「羊仔,坐下先吃幾口牛肉。」
我戰戰兢兢坐下正準備給大佬燙點牛肉。某山神開口說道:「你別管我們,我們早就吃飽了。這一桌是給你點的。」一個10人大台,全是各種牛肉。給我一個人點的。我心裡一寒,今天破財是肯定的了。
我哆哆嗦嗦吃上了兩口。就聽某山神和我說道:羊仔啊,最近你寫的一篇文章,寫得不好。就那篇把帶的,你寫得不好。讓別人覺得你是個拖。背後有什麼交易。對我現在的產品,影響不好。
我心想完了,山神新品才上,我就給人家弄這一手。可能等下就要被帶去下坪垃圾填埋場,給埋了。
當我正直冒冷汗的時候,某山神用那常年抽煙略帶沙啞的聲音說道:「問題也不大,你回去再好好寫一篇。」
說完起身就走了說,他們還有事. 出門就開著那輛新買的AMG CLS 63,踩著大油門。再龍崗大道狂飆而去。
聽著漸行漸遠的發動機轟鳴,這一刻。我才知道什麼叫《活著真好》。
得了,沒被打。還得一座飯菜。我正偷著樂呢。服務員上來了。和我說先生您先買下單。一共是14XX。
我@#¥%……*


為了不讓自己繼續活在陰影當中,我今天就好好寫寫文章。有真憑實據那種,要讓大家看得明明白白,讓自己還能繼續活著再深圳吃皮皮蝦。
把帶這東西,能說得清的。也就個摩擦力和清潔能力了。別的我還真沒本事說清楚。秉著我還要命的態度。我就竭盡所能,做個對比測試來給大家看看。

既然是測試,那就必須要有對比。沒有對比的測試就是放屁。而且要是同環境,同時間,同台對比。人家收錢寫文章的,可能寫得含含糊糊,沒對比。就只顧著說什麼相比傳統把帶,相比傳統輪子,相比傳統車架。XXX提高了百分之多少多少。老子上去就是噴一口吐沫。什麼TMD叫,傳統把帶,什麼TMD叫傳統輪組,什麼TMD叫傳統車架。提高了百分之多少多少,是什麼演算法。什麼計算方式?含含糊糊不清不楚。
測試方式。在把帶上施加同樣的壓力。拉動把帶。用電子稱看看大約多大摩擦力。
測試產品 gripal 菊花 deda 格子紋路 deda 海綿 ,閃電的絨面,FIZIK 皮面

摩擦數據
在乾燥的PS4 機器蓋子上摩擦力如下
gripal 360g

菊花2帶乾燥285g

deda格子紋路60g,相比前面兩個低的可憐的摩擦力啊。

deda海綿,75g.摩擦力比格子紋路好那麼一點點。這張手抖沒拍好。事後才發現。。

fizik皮面85g

閃電絨面100g

下面是清潔環節。我們騎車的污跡哪裡最多自然是鏈條啦。測試方式,全部上鏈條來回5cm 擦三下。然後用餐巾紙加一點肥皂擦三下

結果如圖。黑色那幾個就沒啥拍的意義。髒了看不出來。先來菊花,清潔劑力挺好的

閃電絨面,清潔沒清潔沒區別。。。。

deda 格子紋路,清潔能力一般,不太乾淨。

gripal 清潔能力也是屌屌的。

既然都洗了,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在ps4上再加一點水。來個濕滑測試

第一個gripal 190g摩擦力,還是比一些把帶乾的時候都強

然後是菊花155g,還是落後於gripal

deda格子紋路,還有55g!只降低了5g。發揮穩定,繼續打滑。

deda海綿,50g。

fizik皮面 50g

閃電絨面發揮穩定,還是90g

我的測試數據的情況,都已經發出來了。我自己就不主觀的添油加醋了。免得真的要被打了。本人對以上測試數據和情況負責。

FITTING篇施工中

花鼓篇施工中
人身裝備選擇(施工中)

從零開始門公路車訓練指南(施工中)

從零開始如何在家中自己裝公路車(施工中)

關於5年見過形形色色,車友與車店的吐槽。(施工中


先爆一下自己當年第一台公路的內心故事:
day1:呀,大家騎公路的好帥啊……大家都騎公路了,我騎山地跟不上啊
day2:我要買公路車……各種網上查參數指標和配置
day3:giant OCR5300不錯嘛,嗯嗯,就它了,明天去店裡看看,2XXX可以入門了嘛
day4:呀,再加點錢就可以OCR5500了,咦,旁邊OCR5700看上去提升很大啊,碳叉!輪組也升級了,那我再考慮一下5700吧……
day5:攜款提OCR5700去嘍~哦喲!好像再加點錢都可以搞TCR6300了~
…………
然後當天,我就推著TCR6300走出了店門……陪伴至今(=。=)說好的2XXX入門呢?
可以看出……預算這個東西……真的是用來超的。
PS

===============正文==================
首先我們購買任何東西,要確定一個定位,也就是問自己:我買它回家是要做什麼?
純粹的鍛煉?想要參賽?是否要會用它通勤?是否經常用它參加騎游?……
一.通勤+騎游
如果你更多時候會用它進行騎游出行甚至通勤,我非常推薦平把公路,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城市車,它同樣有著輕便的車身,並搭配700c的外胎,一般標配的700X28c之類的略寬的胎,確保騎行輕快的同時,也保障了一定的舒適感和通過性。相對舒適的車架幾何設計和平把的握持,也降低了一定的騎行疲勞以及提升了長距離騎行的舒適感。
二.競技+鍛煉
嗯嗯!彎把為競技而生~!我們來扯正題了。
公路的門檻的確相較於山馬來說比較高,提主既然想要「入門款」,那應該是想要「實惠便宜」的意思。
這裡我們需要先再搞清一個概念,騎車是運動~(不是買汽車),別光看自行車的配置了,如果你有4000預算,務必把人身裝備的費用也計算在內,騎車是人的運動,運動以人為本~

1.頭盔:
安全第一!必須購置一款靠譜的頭盔~不足百元的某寶爆款就不要考慮了,尤其是那些號稱站在上面都不會裂的「結實」頭盔。正規的騎行頭盔,在摔車受到衝擊的時候,頭盔應該犧牲自己從而吸收震蕩保護你的腦袋的。這個錢,不能省。一定要戴頭盔!一定要戴頭盔!一定要戴頭盔!

2.騎行服:
如果節省預算,那也至少要購置一條騎行褲,不僅保護你的屁股以及那不可描述的部位……騎行服的緊身設計,能大幅度降低風阻。要知道就算是職業騎手的姿勢,人都至少要佔據70%以上的風阻,騎快了之後就是和風在做對抗。啥?破風車?那玩意在30勻速的休閑騎下……並不會有太大提升。還是那句話呀:運動以人為本。

3.鎖踏+鎖鞋:
不是有句俗話么:沒鎖踏 沒人權。對於公路騎行者而言,初期適應了彎把騎姿後,就應該嘗試上鎖了,上鎖不僅僅能讓你的表現更好,還能全方位的鍛煉你的腿部肌肉群。普通平踏,大多數只能踩踏動作,而上鎖後,你可以嘗試進行推拉提踩的踏圓訓練,只要能堅持下來,提升也是非常明顯的。
PS:以上這些對提升騎行能力都是非常顯著的,遠比升級自行車來的要明顯。

4.車(終於到車了)
上面人身裝備都考慮進預算後,那麼再考慮有多少預算買車吧……
車的解析和選購,另外一個回答里,大神說的非常透徹和清晰了~
入門的品牌里,美利達和捷安特都有不少選擇。入門就不是很推薦用碳架了,經常見到有小白大力出奇蹟,把碳座管給擰爆了(-。-)嚇的我買了個扭力扳手……
車架:
入門車幾乎都是鋁合金的天下。現在的鋁架隨著技術提升,在確保剛性的同時,也越做越輕了。重量似乎是公路車車架性能參數中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不過曾經有大神說過:入門2000~4000這個價位,買喜歡的塗裝和樣子就行了……
套件:
入門基本也是喜瑪諾的天下了……入門車型里見到最多的是喜瑪諾的SORA套件,這裡需要關注的地方是,原配的是否是SORA大套(手變、前後撥、大盤、後飛、曲柄、剎車夾器……),這個價位有不少並不是大套,可能只包含了SORA里的手變+前後撥……其它可能是其它更便宜的品牌。

5.碼錶設備:

初期可能你只有一個碼錶,但隨後你會有踏頻器和心率帶,甚至功率計。騎車的時候,你就是整輛車的核心:發動機。不斷的鍛煉中,如果有碼錶和各類感測器,你會更了解自己,日後參加比賽的時候,你就能量力而行。而不是過早的拉爆自己,最終甚至連終點都到不了。而且現在的GPS碼錶都能很方便的同步到各大平台,方便記錄以及……像別人「得瑟」一下,哈哈。


一定要到實體店裡去買!!!


這種問題也能撕,夠無聊的。

公吧大神你們還是在公吧繼續吧……


預算?

在我看來公路3000以上的整車勉強入門吧。就是名義上是公路,但是並不能體會到純正的感覺。

比較推薦6000左右 尺寸規範的架子 105級別的變速 整車重量控制在9公斤以內。

這樣 可以有一個比較合格的規範的公路車的體驗,也並沒有過於追求性能而浪費錢,而且這個級別的車質量也還都不錯,多騎幾年沒有問題。


看你要走一個怎樣的路線 不過可能大多數人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最終要走成啥樣 都是一步一步進坑的

小白 那麼組裝車與你無緣 那麼選擇品牌整車就好
什麼品牌?好問題。我只能說,選一個耐心的,售後好的。先黑一段:反正在北京的話,捷安特就是狗屎般的存在(針對服務不針對產品)。可能買菜老大媽覺得捷安特還蠻熱心的,只要是捷安特的車都給你修。呵呵呵呵。 我的認知程度,局限於北京市,閃電Specialized是最好的。最最最起碼,工作人員是具備專業常識的。如果你是小白,真的需要這樣的服務來引導。如果你不是伸手黨,自我獲取信息的能力十分強,當我沒說就好。嗯當然Trek也不錯。
小白入門買什麼車,很簡單啊,你打算出多少錢,買一個這個價位最好看的,problem solved。


很重要的一點:留出錢來買裝備,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頭盔必須,騎行服隨你,褲子不收腿的話要束褲帶。
碼錶必須,難道你不好奇自己能騎多快?
鎖鞋鎖踏,一開始可以不急,但是你要知道,不走到這一步,說明你還沒開始騎公路車。還是在踩單車。

最後,重複說明,小白一定要考慮後期的問題,怎麼保養維護你的車,怎麼得到優質的服務。還是你選擇自學成才呢。


Kung 6999套餐可以的


真是一篇好文,對新手入坑很有幫助


能問這種問題的,建議按照預算去離家最近的捷安特或者美利達買整車


同問


選米國廠商的車架,如Cannondale、Specialized、Scott、Trek等,個人覺得米國架滿滿的科技感比歐洲某些玩情懷的、品牌溢價的只有個位數員工小作坊牌子(不包括Canyon)要靠譜些。國內幾個大廠質量也一流水準如G、M牌,G的售後效率以比M好多了,但是國內廠商為了省成本把尺寸做的比較少,如XS、S、M碼,這點就不如把車架做成48,50,52,54,56等的廠商了。

套件肯定要選島國某牌啦,國內水貨市場的價格已經做爛了,不在乎價格的可以選米國牌、 意大膩牌。


先看自己預算多少,然後看當地有什麼實體店


千萬不要網購!千萬不要網購!千萬不要網購!

對於小白來說,按圖索驥絕對會讓你花更多的冤枉錢。就算你按別人的指點找到合適的品牌型號,怎樣選擇尺寸?怎樣搭配?甚至有些固定的搭配,比如車架中軸牙盤規格買錯了就裝不上。

還有就是圈子的問題,你跟著一群資深車友一起活動才能各方面較快提升。

甚至在人身裝備上,頭盔、衣服這些不去試怎麼知道合不合身?就算頭圍一樣也還分亞版歐版。

綜上所述,準備好預算,找個你們本地的靠譜車店去諮詢吧。


去車店看看,那種專業的車店!


推薦閱讀:

自行車的好壞對速度的影響有多大?
如何看待人類在平地的騎行速度達到驚人的 202km/h ?
伊萬、加維利亞和基特爾在未來三年的大環賽平路賽段交鋒中誰會獲得優勢?
如何評價 sram 新輪組 zipp 454 NSW?
為什麼鐵人三項自行車和公路自行車的差異那麼大?

TAG:公路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