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928年的濟南五三慘案,蔣介石是怎麼忍住不宣戰的?


有些事情如果讀過《蔣總統秘錄》就清楚了。

1927年7月,孫傳芳在張宗昌的直魯聯軍幫助下反攻,蔣介石親赴前線指揮。7月25日蔣赴前線,結果幾天之後大敗,蔣於8月6日退回南京據江而守,然後將責任推給了前敵總指揮王天培,並將其槍決。王天培參加過武昌首義,當時被黃興任命為鳳凰山要塞的司令。後又參加過護國戰爭,於1925年為貴州督辦,同年參加北伐戰爭。

這樣一位革命元老成了蔣的替罪羊,蔣的威信驟降,於是蔣就再一次下野。為了東山再起,蔣便前往日本尋求幫助,並在那邊見到了田中義一。雖然在日記上沒記錄什麼有價值的內容,但卻在言及訪日的目的已經達到。在日本準備出兵,並告之蔣介石後,蔣的回復是「日本如出兵,則與田中義一在東京會談時的談話不同,實在感到遺憾。」但在蔣與田中於青山的談話之中,並沒有看到與這有關的內容。這不得不讓人存疑。

當年讀《蔣總統秘錄》時,蔣的回復我也相當奇怪,後來無意中找到了《1927年蔣介石與田中義一密約速實》(周頌倫),這才解開了我一個疑問,然後想想其餘方面背後一直發冷。上面對於當年「青山會談」的補充如下:

蔣公為了讓日本支持,便以口頭協議的方式放棄了蒙滿的主權;「濟南慘案」就是日本試探蔣忠誠度的一步棋,蔣為了獲得支持,便繞道而行;日後在918之前的「不抵抗」命令,還有對於義勇軍的消極態度,都是為了履行當年對於日本的「承諾」。至於為什麼在1937年還在給日本賠庚款,應該是對日本的胃口仍有幻想……

在《李宗仁回憶錄》里,有一段記載看來並非是空穴來風:

台灣出過一本《&<李宗仁回憶錄&>批判》,但裡面卻對這件事情隻字不提,本朝雖有企鵝網的洗地文,但這也不及人家直接用檔案進行的考證。

所以「濟南慘案」中死去的人頭,就是蔣給日本的投名狀,他日記裡面寫著「抗日」、「血恥」,更多是給後來人看。近代名人改日記的事情不要太多,李慈銘的日記就是寫給後來人看的,翁同和的日記也有不少刪改。蔣生前就有意的將自己的日記給人看,裡面有多少是特意寫給他人看的內容,這就可想而知了。

每次都有談蔣公沒有「不抵抗」命令的,那類論文都是先各種繞,把你繞糊塗,卻不提最關鍵的一點,918當晚的事情存疑,之前的命令則有明確的記載:

1984年台中研院的書,當時蔣家還末結束。

而且這種說法在民國時代也是共識:

——(美)W·W·韋羅貝著,薛壽衡等譯,《中日糾紛與國聯》,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P26-27

「我國軍隊及人民因遵守本國政府命令,對此強暴行為,並末抵抗,以避免任何可使情勢擴大之舉動。」這一句對於當時國府的態度說的相當清楚。事變都已過去了三天,國聯代表總不會在沒有常公的授意之下,在國聯上胡說八道吧。

當時地球上都知道的事,倒是後世有蔣粉為其洗地,常公在天之靈可以瞑目了。


那918之後,蔣介石是怎麼忍住不和日本人宣戰的?
那128之後,蔣介石是怎麼忍住不和日本人宣戰的?
那77之後,蔣介石是怎麼忍住不和日本人宣戰的?
當然是小不忍則亂大謀,攘外必先安內,靜待國聯調停咯。反正慫人總能找到各種理由來認慫啊。


天天寫日記,畫地圖,調節身心,自然能夠忍常人不能之事~

差點忘了,蔣委員長還信仰基督教,忍耐力+50%。

太祖啥都不信,不過是聯合艦隊、長波電台之類的事情就忍不住~


我就說說這件事情的後續吧…
1928年5月3日,慘案發生,蔡公時被殺,蔣介石令北伐軍退出濟南,繞道北伐。
5月5日,蔣介石離開濟南。
5月8日,日軍開始炮轟濟南。
5月10日,守軍接到「放棄濟南」的命令
5月11日,日軍進入濟南,開始大規模無差別屠殺。
1928年6月4日,國家最高統治者張作霖被炸死。
1928年6月8日,北伐軍繞過濟南進入北京,15日,南京宣布「北伐告成」。
7月13日,日本政府和南京政府重新開始談判,但是由於雙方條件差距太大,談判數次擱淺。
1929年1月25日,芳澤謙吉作為全權代表,開始第三階段談判,2月4日,雙方意見交換完畢。
但是由於日方不肯簽字,談判再度擱淺
1929年3月28日,《中日濟案協定》終於簽訂。
1.自協定簽訂日起,兩個月內,日軍在山東駐軍全部撤退。
2.雙方損害,共同組織調查委員會,另行調查。
3.濟南慘案「視此不快之感情,悉成過去,以期兩國國交益臻敦厚」

從「悉成過去」看,我們濟南的好幾千口子,算是白死了…

然後日方實際再也沒有提起過調查/賠償的問題…然後轟轟烈烈的14年抗戰就開始了。


那對他還是有好處的,何苦呢。

說真的,如果說什麼既有文獻和殘存公開出來的史料說蔣公想投日還靠不住的話。

我建議各位看看中國軍工的歷史

看看蔣公是如何在日軍推進的快的時候好好封存前敵兵工廠給敵人拿,然後把非中央軍徹底控制的離敵人很遠的軍工廠設備運到內地「重建」(運輸當然要拆成零件,蔣公拆零件的方法是炸藥,很注重效率)。

至於怎麼對付重裝備生產廠的就更別看了(你造我說的是哪個廠的,能生產105炮的那位),日軍當然要來轟炸,廠長說要轉移,不讓轉移。讓做偽裝,禁止偽裝,讓敵人至少不能容易判斷炸點要在路過的鐵路的窗戶一側加帘子(這條在廠長和工人嚴厲要求下同意了,不過裝在了另一側上……)

後來想裝上偽裝,結果被逼拆了……有限的防空部隊「偶然」全都撤退且「偶然」清理了廠區周邊(目標更明顯了)且偶然有國軍組團帶領雖然是「疑似」日本特務的日本人扎堆記錄炸點……


當然,這一切並不能說明這類行為是蔣公在限制地方潛在的實力從而方便投日之後的漢奸競爭。


另外蔣公親自對軍工產業做的事兒么……當然也是灰常有意思的,你們可以瞅瞅……總之對自己的和稍微「外」一點兒的(哪怕是中央軍內部)也大不一樣。


嘛……反正抗日戰爭結束以後「一片狼藉」的環境里,解放戰爭第一年蔣公就爆了好幾倍於抗日的兵工廠而且產量爆炸(注意,即便沒用到米國錢的時候也是一樣,注意南部的兵工廠哦,和資源和原料什麼一點關係也沒有哦,抗日戰爭時期這些資源也是有的只是不怎麼給除自己控制的兵工廠以外的哦,然後都「不見」了哦)……


當然,這一切永遠不能說明蔣介石投日的高度可能。


這也許是一種類似於《三體》中人類意識到黑暗森林以後的「人類弱智計劃」的一種戰略方法。

雖然證明是錯誤的,但也只能說蔣公眼光國人,校長千古。


為了統一大業?
然後1930年打一場中原大戰?
感情濟南的人白死了?

原因超級簡單,蔣介石先生先天只會打順風仗。這種人有一個特點,欺軟怕硬。
僅此而已。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完全是為了證明蔣記政府為何失敗。
北伐關鍵時刻,甚至可以說收尾階段,發生了濟南慘案。
渡江戰役的關鍵時刻,解放軍炮擊紫石英艦。
高下立現。


國民軍繞道德州北伐。
——《呂著中國通史》

我英勇國軍都已經到美國領土上迂迴進軍了,你們這群五毛還想咋樣?

//真不是斷章取義,本書對五卅慘案,就這一句話。


看了不少回答,很少有回答點透日軍為何發動濟南慘案的真正原因。一些人簡單把這和九一八相提並論,卻忘了其中不同在於濟南慘案中關東軍的行為並非少壯派發動的下克上軍事行動,殊不知這場事件恰恰是日軍和張作霖奉軍謀劃好的阻止國軍北伐之計。

這裡尤其要實名反對下最高票 @胖噠二世 的答案,說了不少和題主問題不相關的所謂秘聞後,直接蹦出結論斷言「濟南慘案」是日方試探蔣讓蔣納投名狀,中間沒有任何論證過程,得出該結論之前也沒有提供關於濟南慘案交涉問題的任何史料,更沒有提奉張(張作霖)在其中的作用,可謂十分偏頗且沒提到要害。根據已有的史料來看,蔣中正一直知道日方支持並利用張作霖破壞「中韓軍事同盟」以阻止國軍北伐,日方清楚南京國民政府秘密與韓國臨時政府共商軍事同盟對抗日本,中日雙方表面看起來暫時相安無事但實質上早已互不信任,最終「濟南慘案」發生導致衝突公開化。事後交涉過程也根本不是像 @胖噠二世所腦補的那樣存在一個所謂的「投名狀」敘事否則就不可能解釋張作霖為何在「濟南慘案」發生剛一周後就與日方簽署好幾條鐵路合同(後文將列出文獻相關段落並說明這很大程度上是張作霖做出表態以示對日軍出兵山東的回報),更無法解釋國府如何廢除了《日清通商航海條約》,後者在本答案的評論中已經有人指出。

在馮學榮的《從甲午戰爭到七七事變》一書中就已經指出張作霖和日本的密切關係,參見第98頁指出的政策,由於南京國民政府的援韓政策實際上與日本的滿蒙特權相衝突,因此日本幫助奉張策動「濟南事變」就不可避免讓這一矛盾公開化:

事實上,回顧下濟南慘案發生的前一年裡南京國民政府的對韓外交政策,這對理解濟南慘案的發生至關重要,詳見論文《中國對在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援助》(中國對在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援助_CNKI學問)

文章重讀抗戰·濟南事變蔣介石下令不抵抗?_中國近代史頻道_鳳凰網指出張作霖和濟南慘案大有關係

蔣介石「北伐事業將付諸流水」的說法是他逃避責任危言聳聽的託詞嗎?實際上不是。

後來炸死張作霖的首謀河本大作二戰後在監獄中回憶了濟南慘案的內幕,與張作霖大有關係:「是張作霖的日籍軍事顧問松井七夫和町野武馬唆使日本財團大倉組,賄賂了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並在相當的程度上促使田中義一作出了出兵山東,製造『濟南慘案』的決定。這是張作霖對付蔣介石,阻撓北伐軍北上的一個手段。」

而日本政府一直最為在意的就是自己的「滿蒙特權」,相對自己扶植起來的張作霖,南方國民政府對於維繫自己在東北的特權明顯是不利的。在面對國民政府北伐,張作霖奉系軍閥節節敗退的現實時,雖然不好赤膊上陣,直接阻止,但想方設法製造借口對北伐進行干擾甚至打斷自然成為不二之選,濟南事變的爆發正好給了日本一個阻撓北伐,保護張作霖的機會。

這也是蔣介石所說「北伐事業將付諸流水」的意思所在。

事實上,蔣介石的處理對於大局來說是相當有效的。當時國民政府的首要目標為統一中國。而濟南事變發生後,日本正有架次挑起更大規模中日衝突今兒攫取更多利益的打算。並且,在事變後日本國內媒體和坊間流言均充滿激烈的反華情緒的推動下,日軍已經「完全超越保護居留民的範圍而開始了以全中國民眾為敵的行動」。

如果蔣介石意氣用事與日軍全面開戰,導致1928年日軍即侵入中國,北伐統一的事業必將失敗。也必將導致中國局面大亂,英、美和日、蘇必然介入紛亂的中國政治,中國政治前途必將平添變數。蔣介石的全面脫離接觸,繞道北伐的決策,避免了事態發展到這一最差局面,最終保證了國民政府北伐的勝利完成。

從甲午到七七 (豆瓣)第109頁也指出相同的內容談到張作霖的角色,只不過作者對引用文獻[27](《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九一八事變》中華書局,1988,第45頁)中河本大作的說法要判斷更加謹慎一些

可見這很大程度上印證了日軍不希望將來一個統一的中國扶持韓國流亡政府對抗日本來動搖日據朝鮮的殖民統治,因此製造「濟南慘案」試圖中斷國民革命軍北伐。其實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的對韓外交差異在深刻影響對日關係方面十分關鍵,卻時常被忽略。 鑒於文中提到張作霖在此事中發揮的作用,結合之前《中國對在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援助》一文中談到張作霖破壞「中韓秘密軍事合作」一事,就不難理解濟南慘案的真正原因了,而國府援韓反日問題和東北問題的關係,詳見回答918事變之後到七七事變之間幾年,為何不反攻東北?任由國土淪喪? - 知乎。

關於交涉部分的來龍去脈,可以參見論文http://jds.cass.cn/webpic/web/jdsww/UploadFiles/zyqk/2015/6/201506191326381740.pdf,文中提到

交涉的主要進展是聯合英美製約日本

交涉到最後是蔣以辭職相要挾(國軍繞道北伐後,蔣獲悉奉張出關,意識到日方不再有代理人在關內且認為田中內閣在日本政界將倒,故而對日態度更加強硬),談判陷入僵局,關東軍也無法進一步提出新的軍事要求

論文最後也談到國民黨一眾元老如蔡元培、張靜江和譚延闓他們一致認同當初國軍優先選擇北伐而不與日軍正面發生軍事衝突是明智的

正如《從甲午到七七》一書第111頁概括的那樣,濟案無疑惡化了南京國民政府和日本當局的關係

直接的後果就是推動了南京國民政府秘密支持韓國臨時政府的反日復國獨立運動,到九一八事變後徹底變成官方系統化的政策性秘密援助(中統援助金九名下的韓國獨立軍,軍統援助金若山名下的朝鮮義烈團),詳見蔣介石與韓國獨立運動-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論文《1931-1937年間國民政府與朝鮮獨立運動》(1931-1937年間國民政府與朝鮮獨立運動_CNKI學問) 。

此外,馮學榮的著作中提到張作霖和日本在「濟南事變」爆發不到一周後簽訂的4項鐵路合同在張學良東北易幟後基本作廢,奉張父子在對日政策上的巨大轉變對刺激關東軍以下克上的方式策動九一八事變起到了主要作用,參見第126-127頁

參見 《日本為什麼侵華》的筆記-第109頁


這點事在蔣介石看來都不算慘案,蔣介石自己干過比這嚴重100倍的事,日軍做的事毛毛雨啦,至於百姓死傷,你覺得蔣介石會在乎,

一點淺見,


你們太瞧得起28年的蔣介石了,當時他只是眾多軍閥當中的新銳,實際控制東南幾省,論賬面實力甚至不及奉軍,遠不是你們印象中四幾年的獨夫民賊。

從來沒想跟誰辯論國共的高下之分,只說28年的情況是複雜的,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所以革命小將們,就退下吧。我的答案有些人一看到就要給我貼政治標籤,實際上我的意思是,建國後多次不宣戰是有道理的,是策略性的,是正確的,因此不宣戰並不是什麼值得非議的事情,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非要斷章取義,拿珍寶島來比,這不是曲解我的意思嗎?


原答案:

1900年,慈禧向列強宣戰,被八國聯軍攻下北京,簽了辛丑條約;

1917年,中國向德國宣戰,作為戰勝國,在巴黎和會上山東主權被「轉讓」給日本;

1967年,緬甸暴徒衝擊中國大使館,造成中方人員傷亡,最後不了了之;

1969年,鐵列克提,中國沒有宣戰,珍寶島,中國也沒有宣戰;

1993年銀河號事件,1999年駐南大使館被轟炸,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哪次宣戰了?

說這麼多,不是想黑誰,宣戰是個策略問題,宣與不宣,代表不了什麼。

我覺得蔣介石千錯萬錯,但也算是一個民族主義者,領導中國取得抗戰勝利的領袖,就算是要黑他,也黑出來點水平吧,結果這個問題下面,變成了一群人抖機靈的狂歡,你們開心就好。

還有引經據典的,找了那麼多資料,就得出那麼一個結論……各位高人,哪位告訴我,1928年如你們所願,蔣介石和日本宣戰,然後呢?打還是不打?北伐軍中聽蔣指揮的有幾個軍?這幾個軍打光了之後呢?然後國內會是個什麼局面?看看當時國內的局面吧,張大帥六月份被日本人害死了,少帥,呵呵。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還有廣東,湖南,西北西南的大小軍閥,你指望誰?


割的又不是他的鼻子...


別說濟南慘案,就是南京屠城也沒見宣戰哪?
非得小鬼子偷襲了珍珠港,才宣戰。


呵呵,問出這種問題純屬思維簡單。
百度 南京慘案,就知道國民黨是什麼德性了。還宣戰,不幫著列強鎮壓就不錯了。
知道什麼叫「內殘外忍」「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吧?

下午3時40分,停泊在下關江面的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等國的軍艦竟借口保護僑民和領事館,下令停泊在江面的英艦「良美拉爾特」號、美驅逐艦「諾亞343」號、「潑利司登344」號向南京城內進行猛烈炮擊,時間長達一小時之久,釀成炸死炸傷中國軍民2000多人,毀壞房屋無數的南京慘案。

慘案發生後,帝國主義列強又向中國大量增兵,對中國政府施加壓力,向中國提出懲凶、通緝、賠償等無理要求。經過兩年多的談判,南京國民政府向帝國主義列強道歉、賠償,並答應懲辦「騷亂」分子,而對中國人民所遭到的慘重損失卻隻字不提。

1928年3月30日,蔣介石派特使到南京和各國領事疏通,向帝國主義表示歉意、賠款,並下令通緝槍殺李富春和林伯渠來「謝罪」。這一事件是帝國主義武裝干涉中國革命的信號,也是蔣介石加速同帝國主義勾結、背叛革命的重要步驟。南京政府首先答應美方提出的「懲凶」和「保障美人在華安全」的要求,並在3月26日,下令處決寧案「肇事士兵及流氓」33人。


北方本來就不是大隊長的地盤,去搶地盤,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不能折本錢,否則還咋搶地盤?至於老百姓啊,外交官的鼻子啊,都不是本錢,沒就沒了。

918為什麼不抵抗?東三省本來就不是校長的地盤,刮民黨一貫整天扯卵蛋本土十八行省,所以東北無所謂啊,當然你說是大隊長下命令不抵抗,我也是存疑的,不是我相信大隊長的勇氣和謀略,而是大隊長才不會為了打與不打,對自己都有好處的事情下命令。

128其實是抵抗了,19路軍自發抵抗。日本本來也就是試探一下,19路軍經受住了考驗,日本人也不準備繼續打,大隊長自然巴不得求和。

77當然也不能宣戰,畢竟還給著庚子賠款呢,翻了臉萬一打不過,豈不是自斷後路?

這特么就是一個滿肚子自己小算盤的慫人啊!竟然現在還有粉


講真,為啥能忍?可不就是認為打不過才忍的嘛!

你一把爛牌,對面王炸四個二,你忍不忍?

北伐尚未成功,連形式統一都沒完成,老蔣的本錢也不多啊!

這就和太極那幫騙子們一樣,明知道打不過,忍唄,還能咋樣?


因為蔣公中正第一屬性是一個成功的政客。
個人認為蔣公中正是一個民族主義者,甚至其民族主義的情緒相當強烈。在日記中有很多相當憤青的言論,諸如「英夷皆可殺。英夷不滅非男兒。倭寇不滅非丈夫。」但是蔣公的首先是一名成功的政客,其行為的核心目的永遠都是維護他手中的權利。在412之後權利基礎是買辦財閥,他們不會對外強硬的。並且蔣公個人是非常迷信當時日本的力量的,其有過抗日亡國的言論。
總之,蔣的權利基礎和他的理想信念是錯位的。


跟918比起來,五三慘案算個屁,光頭連918都能忍,是什麼給了你他忍不了這件事的幻覺?


宣戰了又能怎麼樣?


嗯,慈禧太后對全世界宣戰,這一款一定適合你。


宣戰不是戰爭行為,是政治行為。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電視劇《東北抗日聯軍》在戰士犧牲時背景音樂為《天空之城》?
諸葛亮如果生在民國時期,抗日戰爭還需要8年嗎?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汪精衛是曲線救國?
如何看待網民在四行倉庫拍攝日軍合影?
蔣介石為何要急於消滅共軍,劃江而治不好嗎?

TAG:蔣中正介石 | 抗日戰爭 | 濟南大屠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