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的說法科學嗎?

要配合母乳餵養,媳婦看了好多這方面的書籍。特別跟我強調到時候要跟她統一戰線,即使孩子哭也不讓他喝奶粉啥的。
看了這個帖子產後三天不讓寶寶吃奶 更加迷茫了,各種說法不一啊。

我既怕孩子餓著,又擔心喝了其他對娃身體有影響。


勸各位孕期別亂看什麼帖子,一些有母乳經驗的媽媽提供的可能只是信仰,而不是知識。母乳哺育指導這一行,學得越多越不敢亂說,而一定要說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有理有據。

但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喜歡斷章取義以偏概全。比如我在另一個知乎問題下面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131982/answer/138034022是根據題主問題中描述的實際情況回答的,但是很多人罵我,我又不是回答所有情況,其實母乳餵養廣義上來說可以具有普遍性,但是一旦指導起來,必須是針對個案分析的。但是很多人把我針對這個題主個案的回答當做回答所有人的普遍意義的斷言,攻擊我,詆毀我,說我是母乳邪教,所以現在都不敢回答了。

那對於準備階段的准父母來說,學習知識一定要足夠全面,不然你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很容易出問題,最後怨恨攻擊當初給你科普的人,沒用。

拿「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這個例子來說,你們以為只看這句話就夠了嗎?背後的東西就不管了?就打算產後讓孩子自己餓三天?學這點東西就敢懷孕生子我只能說你們是無知者無畏。

這幾天正好世界母乳餵養周,冒著被罵風險,我就再說道說道,我們提倡前六個月純母乳餵養,重視第一口奶和初乳的重要性,這絕對沒問題,這是全世界人類應該去做的一件事情。

但是「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這句話正確的前提,你們要搞清楚:

1、健康足月兒;

2、健康產婦,沒有先天性乳腺發育不良及其他不能哺乳的病症,用藥遵哺乳期安全用藥;

3、產後半小時到1小時內,讓寶寶趴在媽媽身上,肌膚接觸的同時,在這個新生兒原始吮吸反射最強的時機,放任讓寶寶吮吸媽媽的乳房,稱之為「開奶」。

4、產後72小時內分泌初乳,量少(肉眼難以看到,擠奶難以擠出,但寶寶吮吸有吞咽動作和聲音,且寶寶吃完後有排便),但剛好夠寶寶吃。關鍵問題來了,如果在這72小時內,覺得自己奶不漲就不去哺乳,傻傻「等下奶」再喂,那就搞笑了,因為哺乳次數不足,平均每天沒有達到8-10次左右,新生兒自帶乾糧這句話就要變成一句笑話了,你很可能搞不定你哭鬧的孩子,接下來面臨所謂的「哭笑不得的下奶」,專業叫做「生理性乳漲」,非要等奶漲得厲害,變得硬邦邦了才認為自己有奶,這能怪誰?

5、還有很多意外情況,寶寶出生後立即測血糖,發現偏低,醫院立刻指導喂葡萄糖水或者奶粉,而更先進的做法是立刻進行母嬰肌膚接觸,並讓寶寶吮吸媽媽的乳房,1小時後複查血糖值,普遍能發現回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直在世界範圍內推新生兒肌膚接觸,數據告訴我們,這樣做可以避免100萬寶寶的死亡。如果血糖依然偏低低於臨界值,建議靜脈滴注,而不是口服葡萄糖,因為寶寶最初的食物事關寶寶整個腸道健康。

6、還有新生兒嗜睡的情況,正常有一次舒服的肌膚接觸和哺乳後,有一部分新生兒會進入深度睡眠,有的甚至長達12小時,血糖偏低狀態,但安全線內,會急壞不少家長和醫生。但是通常度過這個時期後立刻會迎來密集的哺乳需求,國外對這個研究稱之為「新生兒過渡期」建議不要打擾,留意觀察,並讓媽媽同步休息以有精力應對接下來的不停餵奶的需求。

7、寶寶黃疸,攝入量不足導致黃疸值升高,很多兒醫會建議喂糖水,餵奶粉,而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是根據情況判斷,首先哺乳次數是否達到,其次寶寶排便情況是否正常,最後黃疸值是多高?醫生判斷病理性還是生理性?寶寶吃奶吮吸是否有力,清醒時哭聲是否響亮,等等情況綜合判斷你的寶寶黃疸是否嚴重到需要怪責到母乳頭上了?要知道有太多母乳要背的黑鍋,都是媽媽自己承擔了這個壓力,因為乳房是媽媽的,這樣的情況,因為知識不足全家怪責最後造成媽媽抑鬱,真的得不償失。

就寫這麼多,不服也不歡迎來撕,我不應戰,畢竟這種平台只適合科普不適合個案指導。


這個問題下面好多答案非常可怕,還好@奔媽 fayecho的回答是最高贊,不然我有卸載知乎的衝動了都。

這裡只是補充一下高贊回答沒有提到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據我觀察極少看到中文網站科普文提及,但偏偏又是讓新手父母陷入混亂和母乳懷疑的最關鍵問題所在。

1、我覺得我(老婆)沒有下奶,就這麼餓著寶寶嗎?

產後三天內的母乳都屬於初乳。母親在這個階段通常不會有很強的泌乳感,也就是不會覺得「下奶了」。但是寶寶實際上是吃到奶了的。理論上產後頭一天每次泌乳能達到1-2ml就屬正常。重點是每天要保證至少8-12次的吸吮次數。雖然量很少,但是這三天的初乳具有極高的免疫活性和有益菌成分,非常珍貴,是奶粉遠遠比不上的。
判斷寶寶是否吃飽的依據是每天是否能尿濕六塊以上的尿布,以及三天體重是否減輕了不到10%。兩個答案都是肯定的話,寶寶就是吃飽了。

2、按照你上面說的,我的寶寶吃飽了為什麼還是哭?給他喂足了30ml奶才總算不哭了睡著了!是不是我的寶寶天生食量就大呢?

新生兒除了吃飽的需求之外,還有很強的吸吮需求。這是自然的神奇之處。多吸吮,一方面滿足了寶寶的吸吮需求,一方面促進開奶。即使食量再異於常人的嬰兒也不會出生頭一天就一頓30ml的。這應該是出生第四天到第五天的食量。給剛出生的小寶寶一頓30ml奶,是虐待。讓寶寶睡著的不是奶,而是吃奶時吸吮的過程!
正確的做法是,無論是否母乳,頭兩天都不應該超過10ml/頓(事實上母乳寶寶吃不了這麼多,5-7ml頂多了)。如果是瓶喂,寶寶應該得到除了吃奶之外額外的吸吮時間。把小拇指放到寶寶嘴裡讓他吮吸15分鐘到半個小時是一個很有效的安撫寶寶的做法。不要給安撫奶嘴。頭六周給奶嘴容易造成乳頭混淆。

3、第三天寶寶哭得好凶!我是不是一直沒讓他吃飽,他自帶的褐色脂肪消耗完了啊?

很有趣,因為你不是一個人。每個寶寶在第三天(尤其是夜裡)都會哭得很兇,不停地找奶吃!這一天被戲稱為「黑暗第三天」,你可能為了餵奶根本無法睡覺。因為到了第四天,寶寶的需奶量會突然翻倍,變成25-30ml/頓。這種哭泣和吃奶的頻率是提醒媽媽的身體:多產些奶。小寶寶們也在為了自己的生存奮鬥呢。通常熬過了這一天,媽媽們就會有「下奶」的感覺了。在這感覺來臨之前,請參看第一條。

最後,除了少部分特殊情況外,所有擁有身體健康寶寶的身體健康的媽媽都應該對母乳餵養有信心,同時通過正確的渠道獲取哺乳/育兒的知識。少泡X寶樹這類論壇,除了反智和負能量收穫不了什麼。


見過孩子餓得低血糖腦損害嗎,並且告訴你低血糖腦損害不可逆,不可逆,不可逆,母乳餵養固然好處多多,前提是你得有母乳餵養!!!


天殺的極端母乳分子,坑慘了!我們這婦幼醫院已經很人性化,怕新生兒乳頭混淆,給配了針管注射器,讓沒母乳就先往寶寶嘴裡打奶粉。可是我聽說奶粉比母乳好喝怕喝上就不喝母乳了,楞是讓我兒子第一天滴水未進啊!哭得那個慘。第二天就黃疸住院一個星期才回來。護士罵我傻啊,我都恨死我自己啊!!!雖說他是溶血型黃疸不能全賴餓,但是如果早吃飽病情不會那麼厲害!
住院不也是餵奶瓶嗎,可是後來我寶寶奶粉母乳來者不拒,最愛還是媽媽的奶,快兩歲才斷的。沒有那麼容易混淆的!


三天的確餓是餓不死的。但是寶寶肚子餓也難過,也會哭鬧。為啥不吃點奶粉?這樣大人孩子都可以休息。奶粉又不是毒藥。當然也要勤吮吸刺激奶水分泌,跟餵奶粉並不矛盾。


反正我是不信的。剖腹產下奶慢,一般要三天,這是事實。難道就讓孩子餓三天?什麼事都不要矯枉過正。
早吮吸是必須的,但是如果12小時還沒有一點點奶,就該給孩子加點奶粉了。去黃疸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多吃多拉。
儘早開奶,也可預防乳頭混淆。每一頓先母乳再酌情加奶粉。判斷孩子是否吃飽主要看三點:尿量,睡覺以及哭鬧。新生兒20-30分鐘就要尿一次的,吃飽了可以睡2小時左右。


這是崔玉濤的書截圖。理論確實是只要體重下降不超過7%,就可堅持純母乳餵養。且只要無特殊情況,新生兒出生三天內不會出現低血糖。
但是我想告訴各位媽媽的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實現不了純母乳餵養也不要自責(這裡有個概念,只要嬰兒喝過奶粉,即使之後全用母乳餵養,也叫全母乳餵養,不屬於純母乳餵養)。

我家寶也是及早身體接觸、吮吸,而且我有奶。但是孩子真的會哭到嗓子都啞了。尿不濕換過、溫度剛好,抱起來哄也沒用,給奶頭,她會拚命的吸,吸一會兒,累的睡著了,半個小時又哭到不行。這種情景,當媽的真的受不了。後來問了醫生,醫生讓給10ml奶粉,孩子才好好睡了一覺,
緊接著我還是打算讓她吸到下奶,但是兩天後孩子黃疸有些厲害,還照了藍光。醫生說孩子多吃多拉會好得快一些。但是就算母乳有輕瀉作用,奶不夠孩子也拉不多啊。所以我放棄了,加奶粉吧,加奶粉前先讓孩子吸一會兒奶頭。同時我自己也不停地喝水、喝奶、喝小米湯。到了第四天,奶多了,第五天,奶完全夠了。孩子並沒有乳頭混淆,後來再沒加過奶粉。

我隔壁的就堅持不加奶粉。但是第一這個媽媽身體很弱,小米湯都喝不下,第二他家孩子哭得肚臍都鼓了出來,是叫臍疝嗎。醫生說盡量別讓孩子哭,但孩子能懂嗎,哭到沒音、臉蛋漲的發紫。第三孩子也有黃疸,我看著比我家的都厲害,又黃又黑的。孩子奶奶急到不得了,讓我勸。我能勸啥,可能在隔壁媽媽眼裡我才是不合格的媽媽。只能給那個奶奶寬心,我看過書,沒問題的,這樣也是對孩子好。不行你們再問問醫生。

現在當媽的都很容易受到大眾的指責。其實我認為如果知識不完備或者太擔心孩子,加了些奶粉,這件事不嚴重。我喝三鹿奶粉喝到小學,難道要找我媽追責嗎。


不過我看大家有一個觀點很一致:啥啥樹不可信。哈哈。


作為一個醫生,最怕這種傻瓜式的科普,因為普羅大眾無法用專業知識去判斷——一個看過好多新生兒低血糖症的醫生。


這是個弱智的問題啊!之前懷孕時,去醫院聽課,護士說不準帶奶粉帶奶瓶去醫院,提倡母乳餵養。而我是因為第二胎,緣於第一胎生完孩子就有母乳可以餵養。而且一出產房就開始母乳餵養,不過出生半個月內都是混合餵養的,但要注意每次餵養都是先母乳再奶粉。我母乳餵養堅持到小孩一歲多。所以自信等二胎生下來以後應該也是有奶的。但我自己知道,如果屆時沒買奶,去買奶粉也是很方便的事情。我自己是出產房就給寶寶吃母乳,且這次是純母乳餵養。這是我的情況。
說下我朋友的情況。同一個醫院,同樣的去聽課,她是第一胎,非常聽醫生護士的話,寶寶提前十多天出生,她的母乳沒有及時準備好。寶寶出生後十幾個小時,只喝了些許葡萄糖水,寶寶都有低血糖了,才給他添加了奶粉。後來寶寶還是留院觀察了,我想如果寶寶能吃飽來,抵抗力應該也會好點吧。剛開始的混合餵養並不可怕,並不會就一定導致寶寶後來不愛喝母乳。所以千萬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些沒有由來的說法害人不淺。希望更多新媽媽能多點看育兒知識。不能偏聽偏信。沒有人從一開始就會做媽媽,但可以提前學習。


母乳是嬰兒出生數月內天然的最好食物,其中的免疫物質是任何配方乳無法取代的。

母乳分期:分娩後4~5日內為初乳;6~10日內為過渡乳;11~9個月為成熟乳;10個月以後為晚乳。
初乳量少,呈淡黃色,含蛋白質高(主要為免疫球蛋白),脂肪低,維生素A,牛磺酸及礦物質含量豐富,並含有初乳小球(充滿脂肪顆粒的巨噬細胞及其他免疫活性細胞),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和抗感染能力十分重要。
哺乳技巧:
1.儘早開奶,按需哺乳:新生兒可在生後15分鐘~2小時內儘早開奶,因為吸吮對乳頭刺激可反射性地促進泌乳,且早開奶可減輕嬰兒生理性黃疸,同時還可減輕生理性體重下降,減少低血糖的發生。產後2周乳暈傳入神經特別敏感,易建立誘導縮宮素分泌的條件反射,是建立母乳餵養的關鍵時期。
2.每次哺乳時間不宜過長,每次哺乳時通常在開始哺乳的2~3分鐘內乳汁分泌極快,(占乳汁的50%),4分鐘時吸乳量約佔全部乳量的80%~90%。以後乳汁漸少,因此每次哺乳時間15分鐘左右即可。
3.促進母乳分泌:哺乳前可用熱毛巾濕熱敷2~3分鐘,從外側邊緣向乳暈方向輕拍或按摩乳房,促進泌乳。每次哺乳應將乳房排空,因大量乳汁存留在乳房中會抑制泌乳細胞分泌。
4.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
5.保持心情愉悅:泌乳有關的很多激素都直接或間接的受下丘腦調節,所以泌乳受情緒影響很大。
(這也很重要喔~產後憂鬱的媽媽不在少數,)
6.保證合理的營養:乳母膳食及營養狀況是影響泌乳的重要因素。
7.家庭的支持。

母乳餵養的優點:
1.含有適合嬰兒消化且比例合適的營養素,還含有多種免疫物質,可增強嬰兒抵抗力。
(母乳成分:①蛋白質:母乳生物價高,易被嬰兒使用,所含必選氨基酸比例合適,母乳蛋白以乳清蛋白為主,利於消化,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為4:1,易被消化吸收。
②碳水化合物:母乳中90%碳水化合物為乙型乳糖,有利於腦發育;利於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生長,產生B族維生素,利於腸蠕動,鈣鎂氨基酸的吸收。還含有糖脂,糖蛋白,核苷酸,低聚糖。低聚糖是母乳特有的,可阻止細菌粘附腸粘膜,促進乳酸桿菌生長。
③脂肪:母乳中不飽和脂肪酸較多,除了亞油酸亞麻酸外,還含有微量的花生四烯酸和DHA,利於嬰兒神經系統發育。
④礦物質:母乳中電解質濃度低,適合嬰兒發育不成熟的腎臟,易被吸收。
⑤維生素。
免疫物質: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物質,特別是初乳中含量更高。含有豐富的SIgA。
⑦生長調節因子:如牛磺酸,某些酶,干擾素等。)
2.母乳餵養經濟方便,溫度和泌乳速度適宜。
3.母乳新鮮無污染。
4.母乳餵養可增進母子感情。
5.母乳餵養可加快乳母產後子宮復原,減少再受孕機會。
6.連續哺乳6個月以上還可使孕母孕期貯備的脂肪消耗,促進乳母體形恢復。

總之,如果不是患有母乳禁忌症的媽媽,母乳餵養是很好的餵養方式,初乳更是母乳中的黃金乳,如果母乳實在不夠寶寶胃口的話,還可以母乳和配方乳一起餵養的吖~
就醬。


我是個2歲孩子的媽媽,之前看過母乳協會的小冊子,上面也是這麼說的。一孩子可以徹底的清腸排臍屎,二奶粉招呼習慣了,母乳產出量不足,就得老是摻著餵了。有人覺得這沒啥,母乳加奶粉兩不耽擱,自己有點事時間也活絡些,但我覺著母乳是上天賜予孩子的最好的禮物。所以我當時是沒有給孩子餵奶粉的,哭了就給一些少量的水,讓他吸奶,母乳是第二三天下來。儘管小冊子我也推薦很多人看,貌似周圍的人只有我一人是這麼堅持的。我奶水下的很好,孩子身體很棒我驕傲!


我們就是堅信這個理論堅決沒餵奶粉,我家媳婦第二天傍晚下奶的,但是娃的黃疸已經很高了,不得以住了幾天院,初乳都沒沒吃上,得不償失啊~吃點奶粉不是什麼大事,不吃倒有可能出問題的情況下,你還要堅持嗎?另我記得在知乎哪個問題的討論里看過,三天不吃也是美國有些極端母乳黨的做法,沒這個必要非學不可。


母乳會是這麼說,我判斷不了是否科學。

母乳成功的關鍵都貼在醫院牆上呢,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喂。按我個人經驗,寶寶餓了優先吃母乳,吃完了如果還哭鬧,可以給點配方奶,為了防止乳頭混淆推薦勺喂,反正新生兒也吃不了多少,最多吃個30ml。默默說你就算真拿奶瓶餵了,也不一定會混淆。這麼做不影響後續的母乳餵養,也避免孩子真餓著。下奶的時候奶量很足的,一般寶寶都吃不完,一下奶了就不要再給配方奶了。

記住就算補充配方奶,也一定要先吃媽媽的。


贊新手爸爸,做了準備功課,而且很有學習的動力。
另外,恭喜你,有個好媳婦,因為你以後會很幸福、很輕鬆!疑惑時,想想那些半夜起來泡奶粉的粑粑,常常要因為小子抵抗力弱去醫院的父母。

所以請相信並支持你媳婦 ,相信她的判斷!

以我女人經驗,這時候的新媽媽不論判斷是否正確都需要你無條件的支持,更何況她學習了各種資料,在這點問題上,她一定比你更具有判斷力,而且奶長在她身上,很問題她更有決定權,不是嘛。
養育孩子的問題一定是你們倆的問題,切忌把老人家和別人家的意見摻和進來,這樣你就更糊塗了。你和媳婦要統一戰線!


寶爸強答一發,寶寶10個月24天了,剖腹產,產後無奶。從產房出來寶寶睡了一覺之後就開始嗷嗷哭,一直不停,哭的要背過氣那種;奶奶和外婆抱著跑了幾趟兒科都說沒問題,只是寶寶餓了。

然而產科這邊醫生護士一致不讓餵奶粉,寶爸產前做功課看也都是說不讓吃奶粉,一直讓寶寶吸乳頭就行。寶馬也比較拼,不顧傷口痛抱喂,側喂都試了,一滴奶也沒有,為了下奶用吸奶器把乳頭都吸腫了也沒什麼用,而且試的多了的副作用就是寶寶吸兩口沒奶出來就再也不肯吸了。

也不能讓寶寶一直哭啊,產科護士就教著手按著脖子強制塞乳頭給寶寶,前兩次還行,後續結果是一直到寶寶將近2個月都拒絕乳頭,全靠戴著乳盾貼才肯吃幾口。

第二天晚上哭的實在是讓人心疼,請示產科醫生後,讓喂3-5ml奶粉,不讓用奶瓶,用針筒+軟管貼在乳頭上讓寶寶吸,劃重點 3-5ml;結果是當然不行,寶寶一口就喝完了,我就決定索性讓寶寶吃個痛快,一口氣喝了45ml左右。

次日白天查房護士得知後把我們全家批的一無是處,搞的我們在整個產科出了名.......

然後就有不敢餵了呀,寶寶就繼續哭......怎麼辦,請兒科大夫!兒科醫生來了一看,這沒啥事兒啊,孩子餓咋不給吃奶粉?產科醫生說前三天不能吃超過5ml一次.......

兒科醫生當場翻臉,說你們產科為了推廣母乳都整的啥?3-5ml?你喝3-5ml試試,你喝的飽?一天天多少新生兒往兒科抱,都是你們不讓吃飽折騰的!吃,儘管吃,吃飽了就不哭睡了,新生兒一頓吃個50-80都是正常的。

餵了80ml,妥妥的吃完就睡.......

醫院產科和兒科的言論都不一致,我們能怎麼辦?


這話我說過,沒毛病。
不過你還需要記住下面的話,
生完孩子不管多累一定要讓寶寶吸奶頭,左右各20分鐘。寶寶哭了你看他不冷不熱的,那就喂,左右還是20分鐘。吸奶一是娃要認奶頭,二是給媽媽開奶。
有時候娃吸了奶頭還哭不睡,那就看冷熱,冷熱沒毛病就沖奶粉去,自帶口糧是這個時候當你給寶寶喂成品奶,發現每次就吃5毫升10毫升甚至更少時,不要慌,正常的,不吃就不要繼續喂也不要怕浪費,吃不完倒掉。不是告訴你娃不用喂。。。
記住,首先的首先,左右20分鐘,不夠再餵奶粉。不要直接給沖奶粉,除非情況不允許母乳。。。


神經病???知不知道新生兒低血糖會對腦神經發育完成多大的影響???三天不給吃,真以為餓不成傻子??告訴你媳婦,沒事別看什麼「育兒經」,不會養孩子就去醫院產科問醫生。


這個說法太籠統,對於正常健康的足月兒並且做到了三早的話,頭三天只要充分頻繁吮吸一般都是餓不到的,因為新生兒的胃也就一顆彈珠那麼大。不過要密切關注大小便和體重,比如生理性減重有的地方是7%有的是10%,超過這個限度就需要醫學干預。


新生兒低血糖會引起嚴重以及不可逆的腦部損傷。還會加重黃疸等…


歐美嬰兒的體質和亞洲寶寶是不一樣的。由於國內的很多標準沒有統一化,加上很多家長過於迷信所謂的美國標準,且潛意識裡對國內醫生的不信任 ,導致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寶寶出生後應盡量在2個小時內 哺乳,如果6個小時後仍然沒有母乳,應該搭配些葡萄糖水或配方奶粉防止低血糖。


推薦閱讀:

TAG:育兒 | 寶寶 | 寶寶樹 | 新生兒 | 母乳餵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