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在滅亡時退回蒙古本部繼續維持政權,那麼其它三個蒙古汗國在被消滅時有沒有退回蒙古本部呢?
元朝在中原大地統治不下去理所當然的退回到蒙古本部去了,但不了解其它三個蒙古汗國在當地統治不下去時有沒有退回到蒙古本部?又或者為什麼不退回到蒙古本部繼續維持政權?
伊爾汗國及其衍生的波斯化蒙古人政權,是被帖木兒一鍋端了的,幹嘛退走啊,自己人啊,等於搞了個改朝換代嘛。
察合台汗國及其衍生的突厥化蒙古人政權,最終是被準噶爾汗國滅了的,都不會說蒙古語了,完全成維吾爾人了,退回蒙古找抽呢嘛。
金帳汗國及其衍生的突厥化蒙古人政權,最終是被俄羅斯一口口吃光的。的確有退的事迹,比如阿斯特拉罕汗國的王子就逃去了布哈拉汗國,這倆都是金帳汗國的衍生的。但到這時候人家根本就不蒙古了哎。還記得葉爾羌汗國建立者薩義德汗最初是怎麼翻身的嘛?不就是金帳汗國衍生的布哈拉汗國征服中亞後,布哈拉汗國的領主開會討論要殺光河中的蒙古人,嚇得本來已經投降布哈拉汗國的河中突厥化蒙古人從阿富汗接來了薩義德汗最終建立了葉爾羌汗國嘛。都要殺光蒙古人了,還有臉退回蒙古嗎?
元朝能退出個北元來,還不是因為朝代短命、首都離蒙古高原近而已嘛。這點時間不夠同化乾淨啊。不然你看看我大清,就算是偽滿洲國,也是靠一群漢人漢奸在維持的。
沒有,退不回去了(都封地自己經營了哪有回本家的說法,北元因為蒙古是他繼承地,回去是理所當然)其他幾個汗國都本地化嚴重:
察合台汗國後繼的葉爾羌國被被準噶爾汗國滅亡,然後被滿清滅了。
伊利汗國被突厥人的扎木爾帝國?滅了
欽察汗國好像就沒內部統一過,最後併入了毛熊公國了。。。。。。。
而且好像北元在老家也混的不咋地被瓦剌(准葛爾這些西部蒙古)欺負的有點慘)。大萌前期也時不時跑去北元割韭菜。
要搞清楚,元朝的領土包括了蒙古。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出長城以外,對於元朝來說,是丟掉了中原的領土,蒙古地區的領土還在。好比中國被日本侵略,蔣公龜縮到重慶。
而其他幾個汗國,往哪退?蒙古地區有另一個國家在,不是你想退就能退的。
都被帖木兒滅了,退個紅包啊
四大汗國滅亡與大蒙古帝國分裂
窩闊台汗國(1225-1309年)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位於中亞的葉密立河流域,都城在葉密立。窩闊台汗國成立於1225年,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他以哈拉和林為大帳常駐地。
1229年,窩闊台在拖雷監國兩年後召開的庫里爾台大會上肯定了其父的遺命而順其自然的成為蒙古帝國第二任大汗之後,又重用政治家耶律楚材;使佔領的華北地區的漢文化,仍得以維繫住。
1241年12月窩闊台汗在亞洲地區逝世,其侄子拔都(朮赤的長子)正西征保加利亞第二、羅馬尼亞、摩爾達維亞、立陶宛大公國、神聖羅馬帝國治下的(波西米亞與捷克、摩拉維亞與斯洛伐克、奧地利王國)、義大利東北部和威尼斯共和國的達爾馬提亞、匈牙利王國、原南斯拉夫地區和拉什卡,皮亞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王國等國,聞訊班師回蒙古本土,準備參加在首都鄂爾渾河畔的哈拉和林召開的庫里爾台大會,爭取大汗的位置。然而皇后脫列哥那任攝政1242年-1246年到公元1246年12月推出其子貴由為蒙古帝國第三任大汗成功。
1246年,貴由繼承父親的大汗位,同時領有蒙古本部及窩闊台汗國兩塊地方。1248年七月,在位僅一年零八個月的貴由從葉密立的領地西巡時因酗酒過多去世。
貴由死後,有實力的拖雷之子蒙哥奪得蒙古帝國大汗之位,在1251年7月登基成為蒙古帝國的第四代君主。由於蒙哥並非窩闊台後裔,對一些窩闊台系後王有戒心,以窩闊台系後王屢與作難的緣故,改變了他們的封地,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另有一種說法是:為了追討失去了的權力,窩闊台的遺兒聯合察合台汗國諸王,意圖暗殺蒙哥汗。結果,蒙哥識破了計謀,所以把包括了貴由的家族,包括了他的遺孀在內所有人處死及流放。而窩闊台汗國的領地,則由窩闊台的其他兒子瓜分。當中,窩闊台之子合丹領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之地)。事實上,窩闊台汗國在這時已經解體了。窩闊台其中一位孫子海都被封于海押立(今伊犁西),另一個孫子脫脫則佔領葉密立。
蒙哥汗在1259年7月27日去世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1260-1264年),窩闊台家族所承受的壓力雖然減輕了,但這時窩闊台的孫兒海都抬頭,並與察合台家諸子選擇站在阿里不哥一方。然而,窩闊台的兒子合丹所屬的家族卻選擇追隨原來領有河西走廊一帶的忽必烈,與海都家族對立。阿里不哥失敗後,海都仍然與忽必烈為敵。由於海都與察合台家諸子的友好,海都的實力逐漸增強,稱雄中亞,甚至察合台汗國也在其勢力範圍內。
1260年忽必烈稱汗並於1264年徹底擊敗阿里不哥,其後在1271年建立元朝後,海都與察合台汗國(1222-1571年)和欽察汗國(1219-1502年)君主組成同盟與忽必烈的元軍交戰,並一度攻佔和林宣慰司都元帥府的治所哈拉和林。忽必烈去世後,海都繼續與元成宗交戰。1301年(大德五年)海都兵敗並於不久後去世,其子察八兒立,窩闊台汗國開始走下坡。1304年,察合台汗國入侵窩闊台汗國,元軍趁機進攻,察八兒兵敗,投靠察合台汗國。1309年(至大三年),察八兒在察合台汗國的內爭中失敗,為察合台汗怯伯所敗,逃入元朝境內,窩闊台汗國滅亡,其地多被納入察合台汗國。
察合台汗國原為鐵木真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領有西遼舊地,包括天山南、北路與裕勒都斯河和瑪納斯河流域及今日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最強時由阿爾泰山至鹹海)。初時建都於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固爾札),即今日中國大陸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
由察合台及其孫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後人管理,建於1222年,於14世紀中葉(1346年)分為東西兩部分,1369年西察合台汗國實際上亡於帖木兒帝國,至1402年汗統結束。東察合台汗國在中國史籍以國都為名,先後稱為別失八里、亦力把里、吐魯番。1570年,東察合台汗國(此時為吐魯番汗國)最後一任可汗馬速與同是察合台系的葉爾羌汗國交戰被俘,東察合台汗國正支汗統結束。東察合台汗國可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賽德於1514年建立葉爾羌汗國,1570年吞併吐魯番汗國(東察合台汗國正支汗統),亦可認為是東察合台汗國的延續,至1680年被準噶爾汗國滅亡,東察合台汗國歷史徹底結束。
伊爾汗國由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的第六子旭烈兀及其子阿八哈與他的後人統治。伊兒汗國也是當初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時,四大汗國中最早支持忽必烈並承認其汗位的汗國,其他三個汗國在1303年元成宗時也承認元朝是帝國共主的地位。
伊兒汗國的海合都汗在1294年曾試著仿效元帝國發行印有漢字的紙幣(鈔),試圖擺脫財政危機,但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激烈反對和普遍抵制,不到兩個月即告失敗。而海合都本人也隨即被殺。拜都即位,但他僅在位五個月即在內戰中被合贊打敗。
早期伊兒汗是信藏傳佛教,直到合贊汗於1295年即位後確立了伊斯蘭教的國教地位。元成宗賜給他刻有漢字「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的方印,正式承認了伊兒汗國的獨立地位。
1335年,不賽因死後無嗣,曾經一度提出找阿里不哥後人當可汗,也無法阻止分裂、走向瓦解。伊兒汗國遂分裂成東伊朗的卡爾提德王朝,西伊朗的莫扎法爾王朝和札剌亦兒人的札剌亦兒王朝,安納托利亞的丘拜尼王朝。1357年,欽察汗國可汗札尼別攻入桃里寺,馬立克·阿希拉夫被殺,丘拜尼王朝滅亡,努失兒完不知所終,桃里寺的伊兒汗國宣告結束。1393年被帖木兒帝國所滅。
欽察汗國由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建立,包括今日俄羅斯的鹹海、頓河、伏爾加河一帶的欽察草原,所以世稱「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以示黃金家族族裔。
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在控制了黑海北岸的海濱土地後,歸順了許多突厥系人民,並編入他的軍隊,在1230年代後期和1240年代初,他不斷攻擊伏爾加保加利亞和基輔羅斯的後繼國家,統一了中亞草原,結束了俄羅斯封建割據局面。
拔都率領他的軍隊持續向西方開拓,在列格尼卡戰役和蒂薩河之戰之後,入侵了波蘭和匈牙利。
1242年,拔都在薩萊(今伏爾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附近)定都,正式建立金帳汗國。拔都的弟弟昔班(朮赤的第五個兒子)西征立了大功,拔都分給了他一片領地,昔班便在烏拉爾山以東的鄂畢河與額爾齊斯河之間,建立了他自己的營帳;版圖最遠至哈薩克的阿克托貝,稱藍帳汗國。拔都的兄長鄂爾達讓位給拔都,所以拔都將東方錫爾河一帶分給哥哥,鄂爾達一系建立了白帳汗國。別兒迪別死後,金帳汗絕後,汗位由大臣馬麥控制,脫脫迷失後,汗位基本上由白帳汗出任。由於拔都的兄弟分別建立藍帳汗國、白帳汗國,欽察汗國又被稱為金帳汗國。
在札尼別死後,別兒迪別即位時期極短;死後,汗國大亂,他的兩兄弟不服他,改宗基督教。鄂爾達與昔班的後裔曾立為汗。換了多位可汗。汗位由馬麥掌握。後期,金帳汗分裂。帖木兒1396年入侵後,日漸衰弱,大帳汗國繼承對莫斯科公國的統治,但是統治區域只剩下薩萊。1472年,莫斯科大公國抗稅,大汗阿合馬率兵征討,結果失敗,失去控制。
1480年阿合馬再次征討,再次失敗,並死於內亂。至此莫斯科大公國徹底擺脫蒙古人的統治。此時,距朮赤建立汗國已有二百六十年的歷史。1547年,莫斯科大公國正式改名俄羅斯沙皇國,伊凡四世加冕為俄羅斯沙皇。1550年代,沙皇俄國先後攻打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里米亞汗國三個汗國。其中,克里米亞汗國壽命最長,因為它是當代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封臣。1783年,克里米亞在法國大革命前,中衰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奧地利帝國有戰端,無暇東顧,汗國遂被歸併於沙俄領內。
大元帝國
1259年元憲宗蒙哥於徵伐宋戰爭去世後,領有漢地的四弟忽必烈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七弟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而發生戰爭,最後於1264年由忽必烈獲勝。忽必烈取《周易》「大哉乾元」中的元,於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這場戰爭讓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脫離與大汗忽必烈的關係,直到元成宗時期才名義上承認元帝為大汗。1279年元朝攻滅南宋,統治全中國地區,結束自唐末以來400多年的分裂局面。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3%E4%B8%96%E7%A5%96
元朝承襲蒙古帝國的主要領土,經過多次擴展後,於1310年元武宗時期達到最大,西到吐魯番,西南包括西藏、雲南及緬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與北海、鄂畢河東部,東到日本海,被譽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元朝且為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與伊兒汗國等四大汗國的宗主國,其藩屬國涵蓋高麗與東南亞各國。
元惠宗晚期,由於怠於政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泛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最後導致1351年爆發紅巾軍起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北元後主天元十年(1388年)去大元國號(一說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1260年,蒙哥汗在四川合川攻城中,中流矢身亡.
消息傳來,當時忽必烈正統帥三路大軍圍攻鄂州(武昌),宋丞相賈似道屯兵漢陽,重慶之宋軍也南下援鄂.奉命從雲南北上的兀良哈台將軍的部隊,也在潭州(今長沙)受阻,忽必烈不得不分兵解圍才與之會合.
這時候,忽必烈的妻子察必從漠北捎來信息,留守帝國首都哈喇和林的忽必烈幼弟大有奪取汗位之勢.情勢緊迫,斷不可猶豫再三.忽必烈在軍前召集幕僚商議.郝經建議「斷然班師,銷禍於未然「,廉希憲也建議「願速還京,正大位以安天下「,正在此時,賈似道恰好遣使約和,於是雙方商定,以長江為結,宋向蒙古每年納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忽必烈輕車簡從到達燕京(今北京),駐其近郊.而這時候,阿里布哥已派脫里赤在燕京召集軍隊包抄忽必烈.忽必烈遣散了脫里赤的軍隊,同時秘令自己的軍隊火速北返.這時候,阿里布哥派信使召集忽必烈參加漠北和林的忽里勒台會議,選舉新汗.忽必烈未予理睬,並命廉希憲到開平(後稱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觀察事態發展.又命塔察爾赴宗王塔察爾處,勸其支持忽必烈為汗,得到塔察爾的贊同.
忽必烈返回開平,召集部分宗王開會,在他們支持下,忽必烈登上大汗位.按照成吉思汗定下的扎撒規定,蒙古選汗必須在鄂嫰河之地召開選汗大會,而且必須有各系宗王參加,忽必烈自行選汗,顯然有違傳統.在哈喇和林的選汗大會上,阿里布哥得到朮赤系 察哈台系 窩闊台系 大多數蒙古宗王的支持,即大汗位.
忽必烈另一個弟弟旭烈兀,正領軍發動第三次西征.旭烈兀當時已攻克巴格達,敘利亞蘇丹納昔爾派其子向旭烈兀表示臣服,旭烈兀將使者遣回,要求納希爾投降.蒙古大軍繼續西進.旭烈兀兵分三路,進軍敘利亞,先後攻佔美索不達米亞北部諸城,渡過幼發拉底河.旭烈兀架炮攻城,納昔爾逃奔埃及,蒙古軍隊佔領大馬士革.這時候,傳來蒙哥汗死訊.旭烈兀於是班師,回到波斯.回到波斯後,旭烈兀得知忽必烈已經在開平即大汗位,並且和阿里布哥發生了汗位之爭.旭烈兀與忽必烈關係向來不錯,於是決定不在赴和林,而留在波斯.
這樣,由於汗位之爭,蒙古帝國正式分裂.其中支持阿里布哥的朮赤系別兒哥,封地為從額爾齊斯河到第聶博河(烏克蘭)的廣大地區,統治中心在伏爾加河的薩萊(阿斯特拉罕附近).支持阿里布哥的窩闊台系海都,封地為準噶爾盆地北部,包括今塔城、阿勒泰地區和蒙古的西部.察哈台系汗位虛懸(後為阿里布哥派出的阿魯忽),封地為東至伊犁河流域,西至阿姆河流域的土地.由於察哈台系和窩闊台系曾反對蒙哥即位,所以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河中地區被劃給了支持蒙哥汗的朮赤系.高昌(維吾爾)由於亦都護歸屬成吉思汗較早,保留了自己的領地,不屬於任何宗王的封地,歸蒙古大汗直轄.阿姆河以西,直到地中海,包括波斯 伊拉克 敘利亞 小亞細亞,歸拖雷系旭烈兀統轄,統治中心在波斯的大不里士.
一場以忽必烈和旭烈兀為一方,以阿里布哥和朮赤系別兒哥 窩闊台系海都 察哈台系阿魯忽 為另一方的大戰即將開始了.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當時世界其他地區的形勢是,在朮赤封地以西,是羅馬教皇的基督教世界(西班牙在阿拉伯穆斯林統治下).在旭烈兀封地以西的小亞細亞,基督教的東羅馬帝國的拜占廷還在君士坦丁堡苟延殘喘.在旭烈兀封地以南的埃及,是一個通過政變上台的突厥人建立的穆斯林王朝,羅馬教皇派出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組成的十字軍和穆斯林埃及正不斷發生戰爭.
蒙古國家軍隊的主力,原由蒙哥汗統帥進攻南宋,蒙哥汗蒙難後,四川方面蒙古軍進攻不得不停下來.在大將哈喇布花率領下,退居六盤山與渾都海部會合.阿里布哥分遣阿藍答兒進軍西涼府,與哈喇布花 渾都海部會合.另遣玉木忽兒和哈喇察爾南征.又派霍魯懷,劉太平赴陝西,欲與六盤山駐軍聯絡,自關中進兵.忽必烈命廉希憲為京兆等路宣撫使,與商挺同往.廉希憲到任後,先發制人,以謀反罪處死了霍魯懷和劉太平.接著,忽必烈詔令八春為陝西四川宣撫使,節制諸軍.命汪良臣統帥陝西漢軍,監視六盤山部隊.阿里布哥令阿藍答爾領兵到西涼府後,與渾都海軍會合東來.忽必烈命諸王合丹 合必赤和八春 汪良臣等率蒙漢諸軍,與六盤山軍隊會戰耀碑谷,啊裡布哥軍大敗,阿藍答兒 渾都海等被殺.
於是忽必烈決定親征和林.阿里布哥敗逃謙謙州(既唐奴烏梁海,今圖瓦).忽必烈命宗王移相哥統領一軍駐紮和林,以待阿里布哥.自己領兵南返.在燕京賞賜擁立諸王.然後返回開平.
在說察哈台汗國,由於察哈台系和窩闊台系在蒙哥選汗時反對蒙哥汗,河中地區被蒙哥汗劃給支持他的朮赤系,自己封地僅限東部,而且察哈台孫哈喇斡忽勒在返回途中夭折,其妻兀魯忽乃可敦監國達十餘年.蒙哥大汗死後,由於發生了忽必烈和阿里布哥的汗位爭奪,忽必烈和阿里布哥都企圖佔據察哈台汗國.該地區成為角逐之地.忽必烈派曾供職於他身邊的察哈台曾孫阿必夫和的兒子兀魯乃任察哈台汗國國主.不想途中被阿里布哥軍隊所殺害.阿里布哥以謙謙州為基地,控制了察哈台封地,並派察哈台六子拜達爾之子阿魯忽成為察哈台汗國國主.同時命他軛守阿姆河,防範旭烈兀東接忽必烈.
這時候阿里布哥率斡亦喇部眾至和林,詳稱願意歸順,發動突然襲擊,佔領了和林,並發兵南下.忽必烈急召張柔 嚴忠嗣部漢軍,並令董文柄率射手千人,塔察爾率軍士萬人出征.諸王合丹為右軍,塔察爾與史天澤等為左軍,諸王合必赤為中軍,合力進攻.兩軍相遇於昔木腦兒,塔察爾與合必赤分兵奮戰,大破斡亦喇軍,北兵潰遁.忽必烈居開平,下令禁止漢地對漠北的物資供應.哈喇和林的飲食,通常是用大車從漢地運來,忽必烈封鎖運輸後,那裡便開始了大饑荒,物價飛漲.於是阿里布哥派使臣赴察哈台汗國徵集糧食器械.但使臣被阿魯忽扣留.
於是阿里布哥率斡亦喇部隊進攻阿魯忽.阿魯忽戰敗,退往撒馬爾罕.阿里布哥軍進駐阿力麻里(今新疆伊犁霍城),大肆焚掠.恰逢阿力麻里饑荒,人民奮起反抗阿里布哥統治.阿里布哥部下多逃至阿爾泰地區玉龍答失.共商歸降忽必烈.這時候察哈台汗阿魯忽整軍來攻.阿里布哥處於東西夾擊中,眾叛親離,只能向忽必烈投降.
阿里布哥勢衰後,忽必烈開始採取措施,打算直接控制中亞。這時,"忽必烈合罕命一支大軍前往阿姆河岸,使一切居於這一地區的打算獨立的宗王統統從交通線上撤走,這樣合罕的使臣可以沒有任何一點困難地往返於旭列大王"(《瓦薩夫史》第一卷,哈默·普格斯塔爾德譯本,轉引《元朝史》下冊).
在忽必烈與阿里布哥激戰的時候,高加索正發生著另一場戰爭.下面我們來說統治波斯的旭烈兀系.和別的支系不同,旭烈兀把自己看做忽必烈統治該地的副手.這時候,旭烈兀要應付來自阿姆河和高加索兩方面的威脅.在阿姆河對岸,阿里布哥任命的察哈台汗阿魯忽正在集結軍隊.在高加索山脈以北,朮赤系的別兒哥也是阿里布哥的支持者.戰爭首先在高加索展開.旭烈兀大軍越過作為雙方邊界的高加索山隘口打耳班關,進入俄羅斯草原.一直進攻到捷列克河.別爾哥派出大將那海那顏迎擊.旭烈兀失敗,被迫退回高加索以南.後來,那海那顏又穿過高加索山隘口打耳班關進入旭烈兀系的封地,穿過庫拉河,這時候旭烈兀已經去逝,他的繼承人阿八哈打敗了別兒哥的軍隊.
旭烈兀系和朮赤系的衝突還有另外的原因,就是別兒哥是穆斯林的同情者,而旭烈兀則贊成基督教.當旭烈兀攻佔巴格達後,別兒哥公開指責旭烈兀濫殺和平居民,並責備旭烈兀未經和宗王商議就擅自處死了哈里發.隨著雙方發生衝突,別兒哥和埃及的突厥穆斯林接成了聯盟,其實埃及的國王本身就是欽察突厥人,正因為如此也拉近了雙方的關係.旭烈兀則與基督教聯繫密切.旭烈兀的繼承者阿八哈甚至娶了東羅馬帝國的一位公主為妻.伊爾汗國和英國 法國及羅馬教皇,都有頻繁的往來.
前面說到阿里布哥幫助阿魯忽登上察哈台汗國國主的位置,但阿魯忽背叛了阿里布哥,還扣留了阿里布哥汗的使者,於是阿里布哥汗率領斡亦喇部眾打敗阿魯忽,並劫掠了富庶的阿里麻里(伊犁的霍城),阿魯忽被迫逃往撒馬爾罕.阿里不哥在富饒美麗的伊犁河流域的行為是如此野蠻,他蹂躪農村、屠殺他的政敵的所有黨徒,以至於發生了饑荒,他自己的一些將領也率軍離開了他。阿里不哥看到他的軍隊陸續瓦解,便設法與阿魯忽和談.他使兀魯忽乃皇后站在他一邊.兀魯忽乃是為抗議她在察會合汗國的統治權被剝奪而來的,於是,阿里不哥委託她和麻速忽·牙刺窪赤帶著和平協議到撒麻耳干阿魯忽處.然而,在撒麻耳干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兀魯忽乃一到,阿魯忽就與她結婚,並任命麻速忽為他的理財大臣。麻速忽的支持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價值。這位賢明的行政官從不花刺和撒麻耳干徵收到大量的錢財,使阿魯忽和兀魯忽乃得以募集到一支精軍。阿魯忽後來能夠擊潰從葉密立領地南下的窩闊台系宗王海都的一次入侵。與此同時,阿里不哥由於缺乏物資,並且又遭到忽必烈和阿魯忽的東、西夾攻,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他於1264年被迫投降忽必烈。
在蒙哥汗時代,由於察哈台系和窩闊台系反對蒙哥繼承汗位,因此他們都受到了懲罰.其中在察哈台系方面,把察哈台系富庶的河中地區劃給了支持他的朮赤系.阿魯忽繼承察哈台國主後,又把河中地區從朮赤系手裡奪了回來.
阿魯忽死(1265或1266年)後,遺孀兀魯忽乃把她與前夫(哈刺斡忽勒)所生之子木八喇沙扶上王位,他是在河中地區的影響下第一位皈依伊斯蘭教的察合台後裔(賈馬爾·喀什記載他即位日期是1266年3月)。然而,另一位察合台宗王、木阿禿干之孫八喇從忽必烈那兒獲得了札兒里黑,忽必烈為了更好的控制察哈台汗國,任命他與他的堂兄木八喇沙共同執政。八喇一到伊犁河地區,就策動軍隊叛亂,在忽氈捉住木八喇沙本人(據賈馬爾·喀什,此事發生在1266年9月),奪取了他的王位,把他貶為管理王室狩獵的長官。儘管八喇把他獲得的王位歸功於忽必烈,但是,不久與忽必烈發生爭吵。大汗指定他的使者蒙古台去統治東突厥斯坦。八喇驅逐之,並以自己的一個部屬取代之。忽必烈派一支由6千騎兵組成的部隊幫助被罷免的蒙古台,但是,八喇以3萬軍隊迎戰,迫使忽必烈的騎兵不戰而退。八喇還遣軍掠奪忽必烈統治下的于闐城。
這時候,忽必烈的真正對手出現了,他就是窩闊台的孫子海都.海都統治著葉密立流域和塔爾巴哈台山地的父系領地.蒙哥汗逝世後,海都依附於阿里布哥,與忽必烈為敵.阿里布哥失敗後,海都拒絕歸附忽必烈.
以忽必烈為代表的拖雷家族似乎拋棄了純成吉思汗蒙古人的傳統,海都無視拖雷家族,決定親自恢復窩闊台家族的命運,自1251年以來,窩闊台家族就已經失去了權力。換言之,海都的目標是要宣布他本人是合法繼承人,或者,無論如何,要犧牲忽必烈在蒙古的利益和察合台家族在突厥斯坦的利益,使自己在中亞創建一個大汗國。
海都首先起來反對的是察合台家族。1267年至1269年間,他打敗八喇,佔領伊犁河流域和喀什噶爾,留給八喇的只是河中地區。八喇的繼承者們不過是海都任意廢立的屬臣。現在,海都作為中亞的君主採用「汗號」,並攻擊忽必烈。
忽必烈把與海都戰爭的任務交給他的第四子那木罕(Nomokhan或Nomoqan),於1275年派他率軍前往阿力麻里(今固爾扎附近,在伊犁河畔)。那木罕由一些宗王組成的一個傑出的參謀組陪同出征,他們中有脫脫木兒和那木罕的堂兄弟、蒙哥之子昔里吉。但是,1276年,脫脫木兒因不滿忽必烈,勸昔里吉與他合夥進行反叛。他們兩人背信棄義地拘捕了那木罕,並宣布擁護海都,把那木罕交給海都的盟友、欽察汗忙哥帖木兒(別兒哥的繼承者)。他們還勸說察合台次子撒里蠻和另一些成吉思汗宗王們參加反叛。海都於1277年從阿力麻里(伊犁的霍城)向哈拉和林進軍,形勢對忽必烈來說十分嚴峻,他把
他最傑出的將領伯顏從中國召回(就是滅亡南宋的伯顏,這時南宋已經滅亡)。伯顏在鄂爾渾河畔打敗了昔里吉,把他趕回到也兒的石河畔;而脫脫木兒逃到達唐努烏村的黠戛斯人境內,後來又在帝國先頭部隊的攻擊下被趕出此地。受到這次挫敗之後,昔里吉、脫脫水兒和撒里蠻之間發生爭吵,昔里吉處死了脫脫木兒,昔里吉與撒里蠻之間也互相採取敵對行動。在採取了一些無目的的行動之後,撒里蠻捉住了昔里吉,向忽必烈投降,並把他的俘虜交給了忽必烈。忽必烈原諒了撒里蠻,但把昔里吉流放到一個島上。此後不久,1278年,那木罕王子被釋放。這個反忽必烈同盟由於成員們素質差而失敗。
但是,海都與忽必烈仍處於交戰狀態,他起碼具有領導者的氣魄。海都作為葉密克、伊犁河流域、喀什噶爾的主人和察合台諸王的宗主(他已使察合台的領地縮小到河中地區),正如忽必烈是遠東的可汗一樣,他是中亞的真正可汗。1287年,海都組成了新的反忽必烈同盟,參加同盟的有蒙古帝國系各支的首領:成吉思汗弟弟們的後代。宗王中有乃顏、勢都兒和哈丹。乃顏,或者是成吉思汗幼弟鐵木哥斡赤斤的後裔,或者是成吉思汗異母弟、別里古台的後裔,其領地在滿洲地區;他是一位聶思托里安教徒,馬可·波羅堅持認為在他的旗幟(或稱纛)上畫有十字。勢都兒是成吉思汗大弟哈撒兒的孫子。哈丹是成吉思汗二弟哈赤溫的後裔。他們在東蒙古和滿洲地區都佔有封地。如果海都從中亞和西蒙古帶來的部隊與乃顏、勢都兒和哈丹在滿洲集合的部隊會合的話,那麼,對忽必烈來說,形勢將變得十分危險。
忽必烈迅速行動起來。他命伯顏代替他駐守哈拉和林,阻止海都。他本人親自率領另一支蒙軍前往滿洲,隨之而行的有成吉思汗最信任的夥伴博兒術的孫子,玉昔帖木兒將軍。帝國艦隊從長江下游的中國港口出發,帶著這次戰爭所需的大批物資在遼河口登陸,這一仗將決定蒙古帝國的命運。乃顏的軍隊在遼河附近紮營,以蒙古的方式,用一排馬車保護著。忽必烈當時是72歲,坐在由四隻象駝著,或拉著前進的一座木塔上指揮作戰。拉施特記道,這次行動十分艱巨,在一段時期內,勝負難分。結果,無疑是忽必烈獲勝了,正如中國史所記,是由於忽必烈軍隊在人數上佔優勢,也是由於他把中國軍隊與蒙古軍隊有效地聯合起來。乃顏被俘,作為成吉思汗的侄孫子,忽必烈賜他不流血的死,即將他在氈毯下悶死(1288年)。那些站在乃顏一邊的聶思托里安教教徒們有理由擔心會遭到報復,但是,忽必烈認為基督教對這次反叛不負有責任。忽必烈之孫、未來的皇帝鐵穆耳完澤篤(Temtir Oljaitu)由於粉碎了哈丹和鎮壓了滿洲及其毗鄰的蒙古地區而完全制止了進一步的叛亂。鐵穆耳甚至追擊哈丹殘餘一直到外興安嶺.鐵穆爾後來繼承忽必烈成為皇帝,就是元成宗.
海都干涉遠東事務的希望成了泡影,但是,他仍是杭愛山以西的西蒙古和突厥斯坦的君主。忽必烈的一個孫子甘麻刺(Ka-mala)王子擔負著守衛杭愛山邊境地防止海都入侵的任務,結果他被海都軍打敗,並被圍困在色楞格河附近,在費盡了努力後才逃脫。忽必烈不顧自己年事已高,感到有必要親自前去扭轉形勢(1289年7月)。但是,海都按游牧方式已經遠遁。1293年,留在蒙古統率帝國軍隊的伯顏,以哈拉和林為基地,成功地發動了一次對叛軍的遠征。同年,忽必烈之孫、鐵穆耳王子取代伯顏統率軍隊。伯顏成了忽必烈的宰相,他在忽必烈去世後不久,於1295年去世。
忽必烈生前未能看到反海都之戰的結束。當這位大皇帝於1294年2月18日去世時,窩闊台家族的首領仍然是杭愛山以西的蒙古和中亞的君主。忽必烈的孫子、繼承者鐵穆耳完澤篤(1295-1307年在位)繼續了這場戰爭。當時海都的主要盟友和屬臣是統治著突厥斯坦的察合台兀魯思首領都哇。在1297年至1298年期間,都哇發動突
然攻擊,捉住了汪古部勇敢的闊里吉思王子(即喬治,在此可以回顧一下,汪古部人是聶思托里安教教徒),他是鐵穆耳皇帝的女婿,正統帥著在蒙古的帝國軍隊。當時都哇企圖襲擊另一支帝國軍隊,即由保衛著唐兀惕邊境(甘肅西部)的阿難答王子統率的軍隊。但是,他本人卻意外地遭到襲擊,只得逃跑。為報此仇,他處死了他的俘虜闊里吉思(1298年)。
1301年,海都作了進攻帝國的最後一次努力。這次有窩闊台系和察合台系的許多宗王參加。他向哈拉和林進軍,和林當時由鐵穆耳皇帝的侄子海山王子鎮守。1301年8月,在和林與鄂爾渾河左岸支流塔米爾河之間展開一場大戰。結果海都戰敗,並在撤退中死去。
海都在與元軍戰鬥中受傷,並在回師中死去後,子察八兒繼承窩闊台汗國主.1304年察哈台國主都哇起而與察八兒爭戰,大掠其國西部諸城.元朝海山(就是後來元成宗的繼承者元武宗)的軍隊也越過阿爾泰山,大破察八兒軍.察八兒逃到都哇處.察合台兀魯思首領都哇最初承認察八兒是他的宗主,但是,不久厭倦了這些無休止的反帝國戰爭,他勸說察八兒承認鐵穆耳皇帝(元成宗)為宗主。1303年8月,兩位宗王的使者到北京宮廷表示效忠,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它再次把窩闊台和察合台的兀魯思置於拖雷家族的藩屬地位而恢復了蒙古的統一。接著,正像我們將要看到那樣,都哇和察八兒之間發生爭吵;都哇囚禁了察八兒,逼他交出東、西突厥斯坦(約1306年)。都哇死(約1306-1307年)後,察八兒約於1309年進攻都哇之子、繼承者怯伯(Kebek)汗,企圖以此恢復窩闊台兀魯思對察合台兀魯思的霸權,但是,他被怯伯開打敗,除了逃到中國大汗處避難外,別無選擇。
窩闊台兀魯思就這樣結束了。40年(1269-1309年)來,窩闊台家族在它的基地塔爾巴哈台的葉密立河畔統治著中亞,並與拖雷家族的命運抗衡。
忽必烈的王朝,即中國的元朝,作為其他蒙古汗國的唯一的宗主而存在。北京成為遠至多瑙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世界之都。
關於察哈台汗國與海都的關係補敘如下.阿里布哥與忽必烈爭戰結束後,海都聯合朮赤系諸王繼續與忽必烈對抗.察哈台汗國國主八喇遵照忽必烈指示,攻打海都.朮赤系忙哥帖木爾派五萬騎兵支持海都,結果八喇失敗.朮赤 察哈台 窩闊台系都想擁有河中,為了調和彼此矛盾,三方在阿姆河以東的塔喇斯草原開會,將河中分為三份.會上還決定諸王聯合起來共同反對忽必烈.塔喇斯會議後,八喇和海都結為安答,他們清除了忽必烈的擁護者,並把矛頭指向拖雷系的旭烈兀汗國.八喇發兵侵掠呼羅珊地區,海都派察八忒前去援助,八喇佔領呼羅珊大部分地區,這時候察八忒卻按海都指示離開,結果八喇被旭烈兀汗國國主阿八哈汗打得大敗,只餘五千騎狼狽逃回.不久八喇病死,海都把察哈台汗國交給都哇繼承.海都成為察哈台汗國宗主.都哇繼承汗位後,把矛頭指向忽必烈和伊爾汗國.他曾佔領伊爾汗國的哥疾寧(今阿富汗),並以此為基礎,幾次遠征印度的旁遮普和信德.
與窩闊台系 察哈台系諸王在中亞不同,追隨海都叛亂的成吉思汗諸弟後裔,帖木哥斡赤斤後裔乃顏,哈薩爾後裔勢都兒,哈赤溫後裔哈丹,封地在東北,遠達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以北的廣大地區.鐵穆耳追擊叛軍殘餘甚至越過外興安嶺.由於他們參與叛亂,失敗後被削去封地,元武宗時才得以恢復.
蒙古人在征服了土地之後,很快就會陷入當地的文化中。也就是被同化。
忽必烈成了中國皇帝,信仰佛教
中東、近東,信奉伊斯蘭
歐洲,被指出有錯誤,不說了。
察合台汗國(包過葉爾羌汗國)一直存在到明末 境內蒙古貴族早已經突厥化/伊斯蘭化 被準噶爾汗國(瓦剌後裔)滅亡後蒙古人大多被維吾爾族吸收
伊爾汗國以及帖木兒帝國在波斯境內留下不少蒙古人和突厥化蒙古人 大部分已經波斯化
金帳汗國的蒙古人也大多突厥化 歐洲的克里米亞汗國對奧斯曼稱臣維持到1783年 中亞的哈薩克汗國布哈拉汗國則一直活到19世紀末 除了大汗是鐵木真後裔和蒙古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草原民族得思維方式和我們農耕民族不同,他們搶到一個好地方,享受文明的成果,過一段舒服日子,管理還靠原來的人或者信得過的人。要是好日子要結束了,回去騎馬射箭也挺好的
蒙古人雖然征服了大部分世界,但是卻送過去被同化,這就是民族文化不強的原因。
東亞蒙古人被漢化,中亞蒙古人突厥化,東歐蒙古人斯拉夫化。
元朝退回去了嗎,北元沒多少年被其它蒙古部落就滅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中國人提起蒙古元朝的領土跨越歐亞大陸會很自豪,元朝的侵略跟日本上世紀的侵略有什麼不同?
※如何評價蒙古史書中的朱哥官人形象?
※明代有哪些制度(除了比較知名的行省等以外)是繼承自元朝?
※為什麼中國歷史年表中有元朝的存在,而不認為該時期中國滅國?
※為什麼其他朝代南方很少分裂,但是五代十國卻是南方分裂?為何元朝之後中國再也沒有長達百年的分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