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金庸古龍支持者會針鋒相對,李白和杜甫的支持者卻不會因風格不同而相處不融洽呢?

不是說這兩位作家一個像李白,一個像杜甫,而是說兩位的作品風格迥然不同,各具特色,但都是經典,如同李白和杜甫兩位詩人,風格不同但均流傳千古。為什麼對金古兩位爭執那麼多,經常聽到「我喜歡金庸的書,不太喜歡古龍的」,或「我喜歡古龍的書,不太喜歡金庸的」(注意是「不太喜歡」,不是「不喜歡」,且均指作品,不指作家本身)
既然都是好作家,只是風格不同而已,這種爭執從何而來呢?為何對李白杜甫沒有這種爭執?


哇,李白杜甫的支持者,和金庸古龍的粉絲團,從規模上面,差太遠了吧。。。

這樣說吧,李白貼吧的大部分是玩王者榮耀的,杜甫貼吧的大部分是過來發表情包的,真正支持他們,研究他們的詩的人,少的可憐。而這部分,恰恰是頗有文學素養的,這種人最難撕起來,因為他們知道,大家都有其特點,真正意義上的各有所長,撕逼還不如讀多幾首詩詞開心一下。

也可以說,詩詞的門檻太高了,能找到一起嘮嗑的都不錯了,還撕什麼逼啊,這不是沒事找事嗎?這樣比喻吧,我問一個問題,你覺得畢加索和梵高的粉絲會不會撕起來?我覺得能找到其中一個都有點困難,更別說讓他們吵起來了。

而武俠小說的門檻明顯低太多了,人多素質自然參差不齊,所以說皇馬和巴薩粉絲怎麼天天吵架?騎士勇士粉絲怎麼天天撕逼?人多了,自然有那些沒事找事的人,再正常不過了。

--------------------------------------------------------------------------------------------------------------------------

更新一點,謝謝某位同志的提醒( @不到不好意思 )

現在有 王者榮耀李白吧,所以上面的那句話應該是不成立了,還有

真的還是有撕逼的,就是少,不是沒有


古龍的桌子上擺著一幅昨夜練的字。 上面寫了兩句: 陌上發花,可以緩緩醉矣!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幅字的最下方蓋了一個古龍自刻的印章,上刻「一笑」兩字。 古龍說,這個印章很久以前送給另一位武林朋友倪匡,最近突然覺得 自己的心情很到了「一笑」的境界,才向倪匡要了回來。 「其實,這幅字很能表現我現在的心情轉變,過去開懷痛飲是要 掩飾內心的空虛,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裡面有忍才能換; 後來不能喝酒了,是看到陌上的花也可以醉了,境界高了一層。現在呢!現在只有一笑,對任何事都一笑置之了。」古龍說。


他什麼都可以一笑置之了,我們還爭什麼呢?


簡單的學習成本問題。

黑金庸的人往往沒有好好讀過古龍,黑古龍的人往往沒有好好讀過金庸。

我的個人讀小說的體驗是:對於自己喜歡的小說我往往會去讀上好幾遍,而不願意用同樣的時間去接觸新的故事。

而人總是傾向與去證明自己花的時間精力比別人更有價值,學習成本越高敵視程度就越強。讀古詩的時間成本遠低於讀小說,所以撕不起來。

類似的問題無非都是讀的少想的多。


因為讀的膚淺,部分古粉說金書就是撿秘籍練功奇遇,大俠就是為國為民;部分金粉說古龍小說就是喝酒裝比女人脫衣服。
你們讀書不帶腦子么?


1,入門難易。如果你問周杰倫和王力宏誰的作品更好聽一定很多人掐,但你要問貝多芬和莫扎特誰的作品更好聽就不會掐架了。古典樂,古詩的入門門檻更高,能體會其精髓的人,不會輕易評判作品高下了。

2,流派不同。如果你偏愛李清照的風格,自然不會偏愛辛棄疾的風格。不同流派之間很多時候沒有可比性。

3,年代太近。你會掐架楊冪和劉詩詩誰更美,你很難掐架奧黛麗赫本和費雯麗誰更美。


金庸和古龍是齊名,但是也只能說是齊名。
金庸之於武俠,如同天下第一,正派掌門,號令群雄,無人不服。
而古龍,則是唯一武功與之比肩的奇俠,不喜世事,不諳功名,仗劍攜酒,隨性天涯。
世人可能偏愛談論這位實力與宗師伯仲之間,行事風流不羈的俠客,但若論對武林中人的號召力,而非武藝高低,明白人都也心照不宣。


實話實說,我其實非常不認同金庸小說里所傳達的很多價值觀,比如關於愛情,比如關於友情,比如關於社會責任。
反過來,古龍的很多價值觀卻和我很像,我很喜歡(除了他對女人的態度)。
然而,作為小說讀者,古龍很多故事我是讀不下去了。
古龍的很多句子都很美妙,神奇,結合到一起,卻並不是一篇順暢的文章。
金庸很多句子很平淡,甚至是平庸,然而組合到一起,卻讓你能順利的跟進劇情。
所以在我的觀點裡,金庸是在寫小說,而古龍則是在講故事。
但作為兩個故事原創者,金庸的小說顯然邏輯更加嚴密,而古龍的故事則猶如中世紀的童話一樣,異想天開。

把金庸和古龍對比非常不合理,金庸是真正寫小說的人,古龍寫的不是小說。
其實要是我的話,我更喜歡把古龍和《九州》那一幫人對比,特別是今何在。
今何在的成名作悟空傳,如果剝去西遊記的背景,水平大概相當於3/4個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其中邏輯水平與古龍相當,而文字水平相當於古龍的一半。

如果說武俠是成人童話的話,那麼我覺得金庸顯然不是個童話作者,古龍當之無愧。


因為人總是趨於認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更正確——至少比別人強些。

對自己的三觀認可,就自然而然會認為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三觀不正。
那要通過自身的這種好的三觀獲得優越感,就必然導致對那些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的攻擊。

而這兩位作家風格迥異,剛好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三觀——正就是雙方書迷所持有的兩種各不相同的三觀。

可以說正是因為兩人風格迥異才造成了雙方書迷的針鋒相對。

三觀同於金庸的,就必然會認同金庸的作品上乘,卻始終無法認可古龍的作品;反之亦然。

三觀相近,則其樂融融;然而,三觀不同,幾乎就難以交流。
因此雙方支持者各執一詞,卻又偏偏誰都說服不了誰——改變一個人的三觀哪有那麼容易?

要認同與自己完全相異的三觀,就相當於推翻自己所有的認識,所有的人生經驗,接受一個完全陌生的東西,那相當於是對自我的否定。
而人大概總是趨於肯定自我的吧。
因此就只好這麼水火不容下去。

其實我蠻後悔參與這番爭論的,因為基本不會有結果,只為通過否定別人對自身的認識而讓自己獲得肯定,獲得優越感,這種行徑有些不恰當,甚至可以說幼稚。

三觀不同,大家不要過分交流就是了,爭得臉紅脖子粗最後還是毫無結果,太不划算。

他們三觀不同在哪裡?

1、人生觀。

金庸的人生觀是建立在儒家的基礎之上的,儘管他的小說中囊括百家之言,尤其到《天龍八部》更重佛學,但本質上金庸的思想是傳承於儒家,受儒家思想熏陶頗深。
明顯的,金庸更注重立功、立德、立言,這從金庸一生的追求可以清晰地看出:他只寫15部小說就封筆,之後三次修訂,又創立《明報》,又躋身政壇,又成為導師院長……
他筆下的人物也都各自力爭成就一番偉業。

陳家洛是紅花會一把手
袁承志最後是華山二當家
郭靖是襄陽守將
蕭峰是丐幫幫主兼大遼國南院大王、段譽虛竹也都各有功名。
令狐沖是恆山掌門兼日月神教光明右使
張無忌是明教教主
韋小寶是天地會香主兼大清朝鹿鼎公
……
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可以看到金庸筆下多數主人公都是具有實實在在的頭銜的。

此外,就作者和筆下主人公行事作風來看,除韋小寶外,也大都接受禮法約束,爭做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

古龍則大為不同。
他的人生沒有根。
他不像金庸,有一個完整的家族,有一個可以依靠的後盾。
不像大多數鳥兒,飛累了就回巢休息。
他只能一直不停地飛啊飛,飛累了就在風中休息——他沒有腳,也沒有可以著陸的歸巢。
他覺得人生在世,只是寂寞。
連同筆下的主人公,都是寂寞的。因此這些人行走江湖的目的只是為了消除寂寞,因此越是嘴上說怕麻煩,往往越是自找麻煩。

2、價值觀。

金庸講究人活著要成就一番事業,如果能夠犧牲自己而拯救蒼生,那便是人生價值最大的體現。
在他筆下的人物,陳家洛、袁承志、郭靖、喬峰、陳近南甚至是韋小寶都是胸懷民族大義之徒,至少都參與政治。
而金庸先生本身出自政治世家,他的價值觀當然也是投身政治,爭取成為一代名臣,可惜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願,在小說中一抒胸臆,但仍不忘在《笑傲江湖》里暢談政治見解,最終終於染指政治,可惜結局是不歡而散。
但他的報紙辦得相當成功,小說也令他身負盛名,還獲得了劍橋博士學位,各種高端大學的榮譽博士、教授的稱呼——了不得。

古龍則不然。
在他眼裡,人的價值不在於取得多麼大的成就,而在於他活得開不開心,快不快樂。
至於民族大義,他並不太關心。
所以只要是能讓人快樂的事,他願意為此付出所有代價。
他可以為心愛的女人買下一座金山而負債纍纍,也可以在酒癮來臨之際不顧生命的安危。
他提倡的是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
最終英年早逝。
現在頗引來一堆罵名。

3、世界觀。

金庸的小說體現的世界觀是唯物的。

時代背景大多都非常清晰明了,從唐朝到清朝也一應俱全。

其次人物的出身乃至師承也非常明確——
陳家洛是海寧人陳閣老的二兒子,師父袁凌霄;
袁承志是袁崇煥的兒子,師父穆人清;
郭靖是郭嘯天的兒子,郭破虜和郭襄的父親,師父江南七怪、洪七公;
黃蓉是黃藥師的女兒;
喬峰、段譽、虛竹也各有來歷,師父分別為玄苦、枯榮大師、天山童姥;
令狐沖雖是孤兒,但出身於華山派,師從君子劍;
韋小寶的媽媽韋春花風華絕代,他則從麗春院開啟他的王朝霸業,師從陳近南和九難。

最能體現唯物性的是人物的武功。
武功是實的,武功招式也是實的,內力也是實的。
一個人有多高的武功,就能打得過多厲害的人;如果武功等級不夠,那就打不過。
每個人的等級都有嚴格的劃分,武功需要不斷修鍊,才能越來越強。
主人公們大多數都經歷過許多練級過程,武學修為是循序漸進,有詳細過程的。

金庸的世界是我們所能看到的實實在在的世界,這個世界遵禮守法,有基本的道德約束。

古龍的世界觀是唯心的。
幾乎從來沒有時代背景。——陸小鳳身在明朝,是因為紫禁之巔這一噱頭的需要,除此之外,也看不出多少時代背景。
主人公也大多沒有來由。——「白玉京不在天上,在馬上」,這就是白玉京唯一的來歷。

尤其玄妙的是人物的武功。
沒人能描述他的輕功是多麼的快。
沒人能想像他這一劍的威力。
沒人能躲得過這一劍。可是他躲過去了!因為他是XXX。
最為玄妙的當屬小李飛刀——
根本不是因為他刀法准而殺了人,而是因為他要殺那個人,所以他的刀法必須得准。

古龍的世界,是由寂寞編織成的。寂寞需要搭配才有滋味,所以又有了仇恨、友情、陰謀、單純。
女人可以不知廉恥地脫衣,刺客可以不為什麼而殺人,陌生人可以瞬間成為朋友,人物對話的腔調可以保持高度的一致。
因為他們都是寂寞的化身,都迷醉於寂寞的紅塵。

一言以蔽之,在世界觀的認識上,金庸是腳踏實地的,古龍是浪漫寫意的。

在中國,當然是三觀與金庸相符的人更多。
所以會看到金庸的呼聲更高。
但我同古龍。


如果每次金庸和古龍粉撕逼古龍也站在金庸粉里,那他們也撕不起來


那是你沒問和李杜有關的問題。不帶腦子讀書還自以為是的人在任何問題下都能撕得起來。就在這個問題下你看到多少只看明白一點金庸作品或只看明白一點古龍作品的人自以為兩位作家的書都看懂了。那位說「古龍作品主角都一樣,都是他心中完美浪子」的那位,都懶得反駁,別說看的淺薄,根本就是沒看過幾本。


因為唐朝沒有互聯網


因為金古至少在現在,還可以算是流行文化,還有很多人喜歡,還撕的起來。
李杜早就已經成了大多數人束之高閣(不對大多數人家裡恐怕根本沒有閣樓、書櫃之類的地方去束之高閣)的經典了。詩詞愛好者哪裡還有這份閑心去自己撕?
再過一二十年,武俠小說徹底沒落,只剩下少數作者和少數作品(金古二位應當在這少數作者之列)可以被當作一個時代的文學傑作記住的時候,金古之爭什麼的肯定就不會有多大聲音了。那時候人數越來越少的武俠愛好者,估計會團結起來鄙視新流行文化的愛好者么,或者由於後者勢大,嘴裡不說心裡鄙視。


我的答案引起了很大爭議呢,但也是心裡話,只是說出來容易引起爭端。不過也是氣不過吧,看著其他類似問題下,一大堆古龍迷對金庸明吹實貶的,所以,我這答案多少還比較真實,符合我自己內心的想法。


我喜歡金庸,也喜歡古龍,但堅決認為金庸小說要遠高於古龍小說,這個差距如五嶽跟珠峰那樣大,而就武俠小說來說,古龍又甩開其他作家很大很大一截。李杜難分軒輊,金古卻只限齊名並稱而已,實際上兩人高下明眼人都知道,齊名的原因只不過是相比其他武俠作家,古龍是離金庸最近的而已。

即使金庸是杜甫,古龍是李白,那前面也要加上係數,前者如果是1,後者最多0.5。


題主你應該明白一點古龍之所以能跟金庸比肩是因為他另闢蹊徑 自成一格 是那種風格的創始 代表 你可以這麼理解 金庸就好比會降龍十八掌的郭靖 古龍好比會黯然銷魂掌的楊過 降龍十八掌是傳承下來的經典集大成者 而黯然銷魂掌則是自創的厲害武功 他們都是在各自擅長的風格中做到了最好 所以一提古龍必提金庸 一提金庸必提古龍不是拿他們來做比較 而是在講兩種不同風格的集大成者 但是眾口難調 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 而某些國人還是那種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別人不喜歡就會惱羞成怒的那種 所以會撕逼很正常 但是題主你記住因為喜好不同就能撕逼的人 根本也沒有讀懂過古龍或是金庸


「不太同意」@飛矢man的意見。加引號的「不太同意」跟題主說的「不太喜歡」差不多,求同存異。 我給該答案點了感謝,並未點贊,然後來說些自己看法。

我認為,金迷古迷的爭執是因為很多金迷古迷仍然沒有理解金庸和古龍在骨子裡想表達的人生態度,其實是共通的。

兩個人都有理想化的生活,且都承認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亦讚賞和認同懷著理想在現實中努力的人。

表現手法分浪漫和寫實,其主旨其實分歧不是很大。

知友@飛矢man提到三觀不同,其實也沒有那麼大的差異。說金庸提倡男兒立功立言立德,可是蕭峰、張無忌、令狐沖、楊過、韋小寶、郭靖,哪一個是自己主動奔著功名利祿去的?哪一個最終的選擇是「成就一番事業」?最終他們做出的選擇,依然忠於他們內心的情感。 說古龍的人物孤獨,金庸是要成就事業,可是金庸的主角除了韋小寶哪個不孤獨?蕭峰的家仇,先失生父生母,後喪養父養母,目睹恩師慘死還要背負罪孽,昔日兄弟反目成仇,誤殺摯愛,最終還要面對義和國的抉擇,他算立言立德還是已經生無可戀?令狐沖一個孤兒,目睹恩師變成惡人,師母和摯愛的小師妹慘死,江湖的爾虞我詐,他最後隱居是逍遙快活嗎?就算是韋小寶,最終也是喪失了自己最珍視的友情。他們不孤獨嗎?

他們的很多行為,並非出於立功立德立言,而是出於義。

古龍的人物描寫更浪漫更理想化,但是人物的行為選擇,也是大多數出於義。楚留香、陸小鳳、李尋歡,他們在自己開心的同時,始終遵從著道義,他們都重友情,重愛情,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可以為愛人赴湯蹈火,這與金庸人物並無本質的差別。

所以,金迷和古迷大可就寫作手法的優劣爭論一番,但上升到三觀,大可不必。

關於李杜,其實爭論也不少呢,只是並沒有很多人看到(我都沒看到,只是道聽途說)。@李娘娘的第三條說法我認同,年代太近,一千多年後大家可能不太在乎兩人的風格不同,但是在二人所處的社會,二人的粉絲可能也互撕很嚴重呢?而且,不出大家所料,這倆人跟金古二位一樣,私交甚篤,只是粉絲互撕罷了。這事多了去了。

巧了,李杜差11歲,金古也差11歲。三觀不同且年齡差了11歲的人交情很好?這事可能嗎?


首先,詩歌是小眾的,撕不起來。
其次,李白杜甫的成就很明顯,難分伯仲,這也是李白杜甫的粉絲基本認可的事情。
而金庸和古龍的差距則相當大,但是古龍粉絲又不甘心。從來只見別人拿金庸來炒作,沒見過金庸拿別人來炒作的。
從來只見古龍、英雄志、王朔、步非煙拿金庸炒作,古龍不會去宣稱自己比英雄志好,英雄志也覺得宣傳自己比其他武俠作家好沒太大意義。王朔步非煙同樣如此。明擺著的,拿金庸炒作才有標新立異、轟動的效果。
比如某個人說他的小說寫得比古龍,或者是梁羽生好,那讀者的反應可能也就是,哦,那確實挺好的。但要是有人說自己寫得比金庸好,那讀者的反應就是:「不得了了,這個人不是吹牛,就是天才,反正得買本看看到底是怎麼樣的。」
古龍的才華極高,可惜寫作態度太不負責,所以也限制了他的成就。
就個人的觀點而言,不談影響力,僅就文學上的成就而言:
金庸>>>>古龍≈梁羽生≈黃易≥溫瑞安
如果說金庸是喬丹,那麼古龍就是艾弗森,梁羽生好比是奧拉朱旺,黃易則是詹姆斯,溫瑞安類似於庫里。
論真實實力,不論是一對一單挑還是團隊作用,喬丹都遠勝後者——儘管後者也相當優秀,但絕不是一個層次的人。即使是論人氣,喬丹、金庸也是遠勝後面四人。君不見金庸作品的銷量比後四人加起來還多嗎?喬丹退役十多年後,球鞋分紅一年也是將近一億美元?
後面四人一個級別,金庸和喬丹則一覽眾山小。


比如昨天遇到個妹子,嘿,愛看武俠,那就愉快地聊天吧~

一起點評了幾部之後……
「你最喜歡誰?」
「古龍啊。」
「啊,我還是喜歡金庸,因為金庸更有文化吧。」

嘛,我就不開心了。


我是古龍迷,金庸的小說也看過好幾遍。有個人回答說高下「明眼人都知道」,什麼「五嶽比珠峰」,自己「堅決認為金庸高了一大截」,看完讓人不僅一笑,然後想是不是可以這麼寫 —— 我堅決認為古龍高了一大截,明眼人都知道古龍的小說更好,金庸和他比起來,就是螢火比太陽啊 —— 好,惡搞完畢!

如果不是以下幾種人,說古龍不如金庸我絕對不和他撕逼,因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但是,以下幾種情況實在是……
1. 古龍就是人渣,對女性不尊重。他自己人品有問題,他抽煙喝酒玩女人,金庸一輩子只愛夏夢,是個痴情的男人,連他表哥徐志摩都批判,為了女權大義滅親!—— 我們說的是作品,不是人品
2. 李尋歡人渣,送自己女朋友,楚留香人渣,處處留情,陸小鳳人渣。。。還有呢,不知道,古龍就寫過這些。。。——好歹看完書再來說
3. 喬峰、郭靖和獨孤求敗、掃地和尚,不知道比西門吹雪,李尋歡高到哪裡去了。獨孤九劍就是超過了燕十三的劍法 —— 你先考慮下自己被大歡喜女菩薩和康敏睡了後,哪個下場更慘吧!
4. 古龍嘛,作品就是不好看,我朋友說,xxxxx,他不就是xxxxxx,我根本不感興趣。金庸的愛情好感人,金庸的大俠好帥,香香公主好漂亮…… —— 這種人不喜歡古龍真是古龍的幸運。
5. 金庸的小說就是好,古龍的和他比起來就是原子核比宇宙,金庸的小說造詣等於古龍的乘以八千萬,金庸的小說明顯好很多,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 有理有據有比較,真的令人信服!


只要你有心去查,爭李白和杜甫的人也很多


這些人有毛病。
我就沒病,我從來不去和范冰冰和郭敬明的粉絲爭論什麼,沒必要。這個世界上看法和認識跟你不同的人太多了,你爭不過來,儘管你可能是對的。


推薦閱讀:

小龍女在絕情谷底16年天天吃蜂蜜為什麼沒有得糖尿病或者高血糖之類的病?
自然狀態下,人越老肌肉力量和靈敏度越衰弱,但為什麼武俠小說中往往是七八十歲的大師能輕易打敗一眾年輕人?
影視,動漫,小說作品裡有什麼像「絕世好劍」,「完美一招」之類的名字?
楊過對黃蓉到底是什麼感情?
為什麼梅超風 練 九陰白骨爪,在射鵰里是個渣,周芷若 練 九陰白骨爪,已經變一流高手?

TAG:金庸 | 李白 | 古龍 | 金庸小說 | 古龍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