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於對方時,酒桌上怎樣的態度和表現才算正確的?

中國人喜歡在酒桌上解決問題,常常幾杯酒下肚,弱勢方(有求於人者)就開始稱兄道弟,一副孫子嘴臉。當然我明白是為了拉攏關係,但我挺不喜歡這樣的。也聽到一些聲音說那樣很噁心。
這樣是否是常態?怎麼做才算比較合適。

PS:不知道該邀請誰,拜託看到的童鞋幫助邀請一下人際關係專家。


隨需而變。
@王凱 @李淼 說的都沒錯。都是不卑不亢的高手。大部分技術出生的似乎都喜歡這麼做,大部分人也喜歡這麼被對待。

但是,實際上,的確有些人就喜歡做爺有些人就喜歡逢場作戲有些人就喜歡這一鎚子買賣的爽,你這麼做就很慘了。

看你要求的對象咯,用他喜歡的酒桌禮儀對待他,這很重要。


向你推薦一本書《現代禮儀常識全知道》http://baike.baidu.com/view/6186008.htm
在商務、餐飲禮儀中,就包括了酒桌文化。被某人教訓了,帖來了。

中國是個禮儀大國。酒桌文化通常被運用在各行各業中,並細化到家宴、應酬、娛樂等各種場合。中國人喝酒與外國人不同,外國人講究「品酒」,中國人提倡「喝酒」。而「品酒」與「喝酒」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一個注重質量,一個注重酒量。中國人表達熱情的方式就從酒杯上看,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之中處處蘊含著中國文化內涵。
一入酒場深似海。中國人調解宴席氣氛通常就在酒上。雖說:「喝好不喝醉」,可一般情況下來,個個都是紅光滿面、醉意濃濃。唯有此,才顯得盡興。
「酒喝好、事也成」似乎已經成為酒場中的潛規則。中國人喜歡藉此機會來談生意、交朋友,鞏固感情等。而在中國發展中的今天,酒中文化已不僅僅是中國人的文化,而逐漸演變成世界文化。
以酒識人
有個成語叫「慧眼識人」,意思是講帶著智慧的眼光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來判斷此人。在你參加進任何一個喝酒的場合當中,要想輕鬆來去,都必須帶著慧眼「以酒識人」。
每個人的酒量有深有淺,有人以臉色觀酒色;有人以眼神觀酒色;舉手投足之間的言談、舉止更是觀酒的必要步驟。不論你信與不信,經常喝酒的人還真能被人看出來,並輕易被別人識破。杯酒下肚的從容不迫,淡定從容絕對不是能裝出來的,酒量淺的人,舉手投足之間皆會透露出一種訊息,時時傳遞給斟酒、喝酒的人,肢體會不自覺的做出抗拒、恐懼之態。此時,一起喝酒的人就不宜多勸酒,如以非得把對方喝趴下為標準的話,只會讓對方對這種場合產生排斥心理,極有可能導致以後都不參加這樣的活動。而酒量深的人則始終會強調自己不能喝,但每次斟酒又半推半就的接下,這樣的人,一定是社交中的高手。這類人每次喝酒必有三、五成醉意才肯罷休,否則不能盡興。斟酒及喝酒的人也就需要察言觀色,滿足對方的刻意謙虛態度和喝酒態度。
但是切不可妄斷一個人的酒量,而一意孤行。如果「走眼」,傷害情誼不說,更使自己失去了待客最基本的禮儀,得不償失。
喝酒潛規則
很多生意都是在喝酒中談成的,很多朋友也都是在喝酒中結識的。如果有人請你喝酒,他的目的肯定不只是單純的想找個人喝喝酒那麼簡單,視情況而定,審時度勢,別光顧著喝酒而錯赴了「鴻門宴」。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如果你沒有把握幫人辦事,別輕易喝別人的酒,以免給人落下話柄。同時,也不可在腦子不清醒時,答應別人任何請求,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別做言而無信之人。
如果你真不能喝,別開口喝第一杯。如果你能喝,就不要遮遮掩掩,虛假客套。俗話說:「禮多人不怪」,雖然平時都說,「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但真正的喝酒場合,切不可將此掛在嘴邊,而不給自己留餘地。敬酒時,按身份、地位,主次依次敬酒。要勤給別人添酒,如遇酒不多時,最好將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加。面前放一杯白開水,喝白酒的時候可適當的投機取巧。但如果被人發現,別多解釋,自我罰酒才是硬道理。
任何時候給自己留兩分清醒,別讓別人把自己灌醉,更別存心想把別人灌醉。
如果喝啤酒,斟酒時杯子一定要斟滿。要勤添酒,敬人時要先干為敬。方表現出豪爽、擔當的一面;
如果喝白酒,盡量別與人碰杯。一碰杯就要幹掉。不碰則可以隨意一些;
如果喝黃酒,要注意喝酒速度,太快則讓人難以承受,太慢又顯得墨跡,而且黃酒後勁很大,別光顧當時開心,事後醉的不省人事;
如果喝紅酒,斟酒時不宜太滿,最好是用紅酒加雪碧將酒在玻璃器皿中調好,再斟。這樣可以緩衝一下酒精度和紅酒的澀味;
如果喝洋酒,斟酒時應斟到杯子的五分之一,事先也應當以洋酒加以綠茶或紅茶用特製器皿調製。同時喝紅酒和洋酒時,還應特別注意喝酒的器具。最好以高腳杯和洋酒杯為宜,否則顯得不倫不類,破壞了好酒的氣氛,降低了檔次。
喝酒時,少談工作的事;少談自己的家庭瑣事;少說閑話。每一個喝酒的人都懂得這個規矩,你不用說,酒喝好,事也自然就成了。切忌喝酒時,天南地北的胡侃,一人獨霸,口沫橫飛,讓別人沒有機會插言;最好別與人交頭接耳,搞的神秘兮兮,讓別的人不自在,產生多餘想法;如果可以不用乾杯,別總是逞英雄,往往逞英雄就是做狗熊的前提;如果有領導在,要多替領導添酒,自己少喝,除非領導不勝酒力,也要隨時保持領導的酒杯是滿的;如果自己言輕人微,職位差別太大,別搶著給領導斟酒,搶了你上司的風頭。還輪不到你斟酒;別默不作聲、更別講與本次主題無關的話題,別託大,別開低級玩笑,別給別人罰酒的機會。
代酒與罰酒
在喝酒時,難免出現代酒與罰酒的現象。視對象、視場合需要而定。代的不好,不僅會引發敬酒人的不滿,也可能引發被代人的不悅。更可能引發全體成員的起鬨和另眼相待,喝酒有陷阱,代酒要謹慎。
如果某長輩,或領導確實不勝酒力,代酒時需巧妙的將敬酒人的酒攔下,但別大而化之的告訴別人是替領導代酒,表現的謙虛些、低調些,其實大家都是明白人,自然不會駁你面子。但是代酒一定要分對象和時段,剛開始喝酒時不宜代酒,領導與領導互喝,不宜代酒。


這題三水哥顯然拉錯人了,不過誰說不是三水哥在測試我們的酒量好在吃協活動時更加有的放矢呢。
我就屬於標準的酒品遠遠大於酒量,同時酒商遠遠小於智商的那種。基本上一口就上臉,一瓶就去吐,兩瓶就渾身過敏的那種,通常不用我自己推脫,還沒喝幾杯,別人就看出我不能喝,就不理我了。
所以我通常只參加同學和熟人聚會,沒人敢灌我,因為大家都覺得勝之不武……
因此我也從來不在酒桌上談事情,也避免有求於人,這是從小家教導致的。這也是為啥一直做甲方,力求被乙方招待的最大原因,這方面經驗為零。


感謝邀請。
不卑不亢,以互惠互利的姿態去對待自己的短期求助對象,同樣以謙虛謹慎的態度去對待短期內有求於己的對方。這樣酒醒後,雙方至少還能在彼此的心目中,留下一個值得尊敬的印象,而不是「擦!這孫子!」和「擦!這2B!」的惡果。
至少這是我認為的也努力付諸實施的「酒品」。仔細想想的話,其實和茶道講究的「一期一會」有觸類旁通的感覺?


連續受邀,但是說實話,我並不擅長在酒桌上談合作,或者求辦事。我過去所有的合作都不是在酒桌上完成的,也曾經為了房貸首付找朋友借了2萬8千塊,也沒有請他喝酒,呵呵。
所以,我能給出的建議僅僅是,坦白的說出你的需求,你能為別人帶來什麼,如果是求人,你要告訴對方,你為什麼會想到找他辦事,自己能夠給出什麼樣的回報,並且要讓別人感受到你的誠信態度。只有這樣了。不知道有沒有價值。


1.把對方當人,而不要作為達成某種利益的工具。因為當你這麼想時,對方也能感受到。
2.別直奔主題。尋找共同的興趣愛好很管用。特別針對30以上的人,聊子女教育問題幾乎百發百中。
3.聊生活、工作,盡量別粘上你的目的。這個不僅是拉近距離,關鍵是要尋找到對方的需求。把你有求與人轉變為互相滿足需求。


你想太多了,隨便聊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有禮貌?
男人什麼樣子的走路姿勢能體現出不卑不亢,低調內涵而又不失霸氣?
說話聲音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大一新生,每次上台不知道怎麼就說錯話 每次上台以後 老師點評,我一聽就知道有我了?

TAG:人際交往 | 社交禮儀 | 餐桌禮儀 | 酒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