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養蜜蜂的蜜蜂容易丟失嗎?

如果會的話,一般什麼季節?因為什麼原因丟失呢?


不會呦 因為蜂群裡面有蜂王 蜂王有蜂王物質 就不會丟掉噠


小時候嗓子痛,父親會用野春蜜浸好的燈台葉末放在湯勺上給我吃,燈台葉的極苦被野春蜜中的香甜沖淡了,整個止咳土方子讓人吃下就是苦中回甘甜,還帶著說不出是什麼的花香。

後來,父親就有了一個愛好,就是養蜜蜂。

每到春天,常隨父親到山裡「接」蜜蜂回家,「接」是養蜂中的最重要的一個部分。首先要用木桶做一個蜂巢,然後準備好雞毛、捕蜂網、燃香、防蜂帽、望遠鏡、水和乾糧……蜂群里有不同的蜂種,它們的分工也便不一樣,而在接蜜蜂中要尋找的是「找窩蜂」,這類蜜蜂比一般的采蜜的蜜蜂個頭要大,顏色更深。

就這樣,一大早還沒等太陽出山,父親就邀約著夥伴,在蜜蜂經常出沒的山間做好埋伏,邊找邊等。遇到「找窩蜂」百分之八十是靠對蜜蜂習性、天氣、地理環境的了解,百分之二十靠的是運氣,當然,這百分之二十是最重要的,大多數時候,「接」蜂是往往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倘若時運還濟,「找窩蜂」出現了,「接」蜂人也要抑制住內心的驚喜與激動,大家都知道這僅僅是響了「接」蜂的號角。緊接著,上陣的是撲蜂網,撲蜂網掌握在帶頭大哥手裡,在大家期盼的眼神中,只見他手起網落,「找窩蜂」就被逮到了,把它放在新做好的蜂巢里,讓它把朝向、巢型、布局、結構看一遍之後,再在尾部粘上雞毛,就可以放蜂歸山了。

之後,帶頭大哥就會派出「偵查兵」,這時你就會看到山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手拿望遠鏡,穿梭於叢林之中,上躥下跳,只見其人,不聞其響動,他們盯著「找窩蜂」尾部的雞毛,一直跑,一直跑,肩負著帶頭大哥的使命,尾隨「找窩蜂」回到它山裡的家。
待「找窩蜂」把新做巢穴的信息帶回去,偵察兵才開始他們真正的工作——等!等什麼呢?等「找窩蜂」再次出巢。

只要有一點蜂出巢動,不待一局鬥地主結束,偵察兵馬上退出QQ遊戲,撥通帶頭大哥電話,把群峰出動的信息告訴他。掛了電話,偵察兵鬆一口氣,掏出兜里的打火機,不顧「你燒山,你坐牢」的標語,悠然的點燃嘴裡的香煙。此別經數小時,他們暫時退居幕後。

帶頭大哥接到電話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清理好新巢周圍人員活動跡象,指揮大家隱藏。他知道,一旦「找窩蜂」出巢,便不再形單影隻,後面往往跟有一群有組織有紀律的蜂兵蜂將。稍微有丁點疏忽,被蜂群嗅出一絲馬腳,此次行動必將功虧一簣,自己再責難逃。

「找窩蜂」驕傲的帶領蜂群找到木桶。它不知道,傲慢的姿態下隱藏著多大的危險,或許直至它心目中那位至高無上的天子尊者蜂王都被人類剝削之後,他在群峰面前都是一副居功自傲的姿態。和平的環境掩蓋了一切,黑壓壓的群峰開始搬家,集體進駐這南北通透、樹林中心、大花區、精裝修,最關鍵還免費的精品豪巢。

噩耗來臨之前往往是一場寧靜的。搬完家,還沒等群蜂們安頓下來,新巢唯一的出口被人類稱之為聚乙烯材料製作的塞子封住了,來不及思考這個世界怎麼了,眼前便一團漆黑。

帶頭大哥大吼一聲,幕後者、隱藏者、好事者紛紛聚成一圈,謀定巢落誰家,老李說給張三,張三說給王二,雖然大家對新的蜂群都垂涎已久,但還是彼此禮讓。最後,帶頭大哥把蜂巢給了初來乍到的小楊。

接過蜂巢,往後備箱里輕輕一放,小楊招呼大家晚上風波庄會面,群人會心一笑,都覺小楊考慮周到,八項規定風聲不減、中紀委嚴查,聚餐好飲只能尋郊外柳陌花衢。想到下晚的羊羔美酒,諸人拋卻了「接」蜂的意猶未盡。發動引擎,紛紛絕塵而去。

華燈初上,山餚野蔌擺滿餐桌,酒香伴著諸人的笑聲回蕩於柳蔭郊街,觥籌交錯、蟬鳴花香,酒酣之後,頹然者前仰後合,前後歸家。「接」蜂行動拉下帷幕。
山蜜蜂喜涼,禁打擾,不喜歡女孩的香水味。所以父親都不讓我噴香水,害怕蜜蜂不喜歡然後搬家。父親常說,蜜蜂願意到哪個家,都是緣分,緣分的事,不能強求,就算之後蜜蜂搬家到了別處,也要任他去,它也是在追求更好的生活。

中學伊始,便在外求學。每逢假期回家,父親便帶我去山間割蜜。只見刀口所經之處,蜂盤便如融化的凝脂溢出,不經過濾,直接把夾雜著春蜜的蜂餅放入口中,頓覺在嘴裡融化如甘露一般,味美無窮,甜感之深,甜味之長,無物可比。難怪郭璞《蜂蜜賦》中寫道:「在百葯須之以諧和,扁鵲得之而術良,靈娥御之以艷顏。」味蕾中帶有說不出味兒的花香,不禁浮現出蜜蜂於百花間的身影。

人類在大自然中汲取所需之時,其實更為重要的是對它們的給予進行感恩與崇敬。以前父親只會在春天之時給我割蜜,他說,過了春夏,花兒不再開,我們就不能再割蜜,要給蜜蜂們留下足夠的口糧度過這一年的秋冬。

還有,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居然也敢割蜜了。在此之前,儘管我一直認為割蜜是一項很酷的活,可這事讓人如此的害怕,就像要躺在一張扎滿釘子的床上一般。如果不是父親一直鼓勵我讓我去試試,我永遠體會不了世間有如此刺激好玩的活兒。他說,如果失去了與自然的聯繫,我們將永遠無法找到平靜。不了解的人大概會以為割蜜的樂趣在於對蜜蜂的「征服感」,其實喜歡和自然接近的人永遠不會想用任何方法去征服自然,割蜜的樂趣對於我個人而言,是一種親身感受蜜蜂「脈搏」的喜悅——體驗蜜蜂收穫的歡笑聲。

父親割蜜從來不帶防護設備,他說行為完全是和蜜蜂交談,只要被蜜蜂蜇了,他就停下手裡的活,他說那是蜜蜂生氣了,他的話簡直讓我感動,他是真心實意的愛著這群蜜蜂的。


父親曾養了十多年蜂,姑父表哥現在還在養蜂,不怎麼幫忙吧也看到了不少,從小就翻看蜜蜂相關書籍雜誌,最早看的核心期刊不是後來的化學文獻,而是農科院蜜蜂研究所的中國養蜂,雲南省農科院有個蜜蜂雜誌也看了些,十年前父親不養蜂把雜誌書籍連同蜜蜂一起賣了,現在看不到了想想還是很可惜的。

先不查資料了,憑著印象隨便說說。

1、搬蜂場時容易丟失,我們那春天油菜花多,很多外地過來趕油菜花的,父親幫著找場地平日好酒好菜招待,等到花期過後外地趕花的搬走蜂場附近樹上往往發現一兩群跑出來的蜜蜂。

2、自然的分蜂,蜜蜂種群過大,空間過於狹小,就有分蜂的可能,可以因勢利導人工控制發展養蜂規模。

3、病蟲害影響,蟎蟲、巢蟲、蛤蟆、大黃蜂、蜂狼什麼的,蜜蜂不堪其擾就有整群逃離的可能,平日的病蟲害防治管理很關鍵。

4、環境資源影響,天太干,缺乏蜜源,夏日陽光暴晒,夜間燈光,太多震動等都能導致逃離。挑選好合適的場地,注意遮陰降溫,及時喂水喂花粉喂糖水,不能光剝削。

5、盜蜂影響 盜蜂起因多是缺乏蜜源幾個種群管理不到位餵養不及時向附近的種群發起攻擊導致被攻擊的種群飛逃。

春夏初秋逃離的挺多,冬季見過盜蜂的死了一片也沒逃,大概還是知道即便逃了沒有蜜源也是死路一條。
蜂群逃離一般都有徵兆,正常的蜜蜂飛舞都很熟悉了,要逃離的種群工蜂飛得比平時密很多,嗡嗡嗡的聲音老遠就能聽出異樣。逃離一般先到附近找個臨時的棲息之所,再尋找新的地方。逃到近處都還能再救回來。我家東邊有幾棵大水杉,十幾米高,有次蜂群逃跑先飛到水杉上,父親爬上去逮蜂王看得我心驚膽戰。

防止蜂群逃離除了選址管理餵養的工作外還要對蜂王特殊照顧,囚王、剪翅膀、置攔王板什麼的,蜂王跑不了不會出大問題,當然也有極少數情況蜂群跑出去另立首領的。

好久不接觸了,有些不一定對。


蜜蜂丟失分幾種情況
1、在大黃蜂襲擊時,蜜蜂易丟失或者死亡,這是蜜蜂的天敵
2、蜜蜂得病,像中蜂的話,如果有巢蟲病,中蜂就容易逃亡,再找環境居住
3、分蜂情況的生物現象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理解為分家,此時蜜蜂也容易丟失
4、養蜂蜜要勤,多關心,無外界花源時要人為補充才是長居久安之計,否則,也易丟失


這是什麼意思?


分蜂熱是導致蜜蜂丟失的最主要原因,其它可以忽略不計。


推薦閱讀:

蜜蜂振動翅膀熱死大黃蜂是真的還是謠言?如果是真的,蜜蜂是如何進化出這種奇葩攻擊模式的?
殺人蜂真實存在么?
養蜂人的蜂箱里那麼多蜜蜂,養蜂人會被蜜蜂蟄嗎?

TAG:蜜蜂 | 養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