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是否有可能通過普及食品安全快速檢測來讓大家吃得放心?

由於最近的知乎圓桌 ? 吃得明白,我幾乎被食品安全問題刷屏了,閱讀了許多答案及評論後發現大家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很高,且總體(尤其是有些評論中)對我國的食品安全現狀持消極態度,比如「2013年全國食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5%,那吃到剩下的5%怎麼辦」,「學校門口的小吃街不查還好,一查就全關了」等等。
同時我發現,微生物(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農藥殘餘,蘇丹紅,亞硝酸鹽,三聚氰胺,瘦肉精,甲醇都是可以通過試紙/試管顯色法(操作十分簡便,就拿一張試紙泡一下或者滴加某些試劑,等幾分鐘以後對比色卡就可以估計大致的含量)快速檢測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培訓課件(PPT)),比如這家智雲達(http://www.zhiyunda.com/product/typeid-8.html)不是廣告!!!不是廣告!!!不是廣告!!!
所以我的問題是:
1. 這類快速檢測法是否可靠?雖然不能做到定量分析,但是是否值得消費者參考?
2. 大家在對食品安全問題萬分焦慮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自己對所購買的產品進行檢測,是不知道有這些方法么?還是別的原因?我並不覺得這個責任應該落在消費者身上,但是如果有這樣的擔心,目前的市場水平又沒有辦法保證食品安全的話,是否會考慮自行監測?
-----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吃得明白,更多食品安全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檢測試劑/方法一般都要考慮兩個問題 即檢出率和假陽性率。檢出率就是每一百分有問題的樣品被檢出是陽性的比例 也就是有問題是不是一定能檢測出來。假陽性率就是一百分好的產品被檢出為有問題的比例 也就是「好人」撞搶的比例。一個方法如果假陽性率特別高 就容易誤導,當然這一點也許題主不太關注。
如果檢出率差那檢測具有問題。上述試劑盒一般來說敏感度不高 所以在檢出率和假陽性率上都大大不如國標的方法。穩定性較差。當然 作為參考我覺得用用也不錯。
我的看法是 即使好用 也不會更安全。首先 只要是正規的食品 一般都不存在安全問題 很多安全問題是被媒體放大 被消費者情緒渲染了(不是說問題總量少 而是比例極低)。其次你要每次都檢測 可行性操作性太差 而你若是不每次每樣都檢測那麼檢測就毫無意義。最後 當你不是百分之一百確定檢測結果是正確 結果對你有影響的時候 會不會很困惑(比如 你檢測有問題 但是實際上細菌有 但是沒有超標 不能退貨索賠;而且吃了確實不會有事) 白白增加心理負擔。
其它技術細節 有人前面分析過了 我不細數。


1. 這類快速檢測法是否可靠?雖然不能做到定量分析,但是是否值得消費者參考?

答:不夠可靠,但可以參考。一個是儀器本身誤差較大,還有就是操作人員的操作是否規範。光是一個五點取樣,取樣是否標準,我想大多數消費者都難以做到。此外還有色卡比對,以前還在大學的時候,讀一個pH都要問下好幾個同學,就是因為每個人對顏色的感知能力有差異。此外,題主所舉例的快檢產品,曾經乃至現在都還被廣泛使用,但毫無疑問的是,這類產品也因為精度問題而逐漸被淘汰了。

(我國的出口農產品曾經因為檢測儀器精度不夠而蒙受極大損失,所以現在海關的進出口檢測所用的儀器基本上都是進口的,價格比跑車貴多了。為什麼特地指出是出口農產品,因為像鋼鐵、電子器件這類出口商品,生產企業一般規模較大,一般自行配備質量檢測部門。)

2. 大家在對食品安全問題萬分焦慮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自己對所購買的產品進行檢測,是不知道有這些方法么?還是別的原因?我並不覺得這個責任應該落在消費者身上,但是如果有這樣的擔心,目前的市場水平又沒有辦法保證食品安全的話,是否會考慮自行監測?

答:是的,對於食品檢測這塊,普通消費者了解的太少;
對於自行檢測這個問題,涉及到的因素較多:
1、儀器及試劑成本以及保養保存(部分儀器易損耗,試劑需要冷藏保存);
2、操作人員的操作水平(操作不規範,結果無意義);
3、是否具備相應的合格的操作環境(灰塵甚至煙灰等空氣漂浮物都會對部分檢測結果造成較大的誤差)。

所以具備以上條件的機構組織,大多是大學的實驗室和相關機構、組織、單位的檢測部門,普通消費者難以具備以上條件。


不夠可靠。
首先是微生物類,假陰性假陽性比例都比較高,含量很難量化,也無法測出特別的致病菌。要知道,食品不是無菌生理鹽水,微生物是有個接受範圍的,那麼檢測出某種微生物不代表它就超標,甚至不能證明它就是它,而不是其他雜菌污染。而有些菌非適宜條件就是不肯生長,那有也未必能查到它。還有些致病菌只要很少很少的劑量就能導致人上吐下瀉,這類菌是食品衛生檢測的重點,需要適宜環境和營養下很多天的培養才能長大觀察,試紙肯定是無能為力的。事實上,常規檢測里也用到很多的試紙,但是在微生物領域,只有培養讓細菌分離成長後才能有明顯且確定的結果。
其次添加劑類,還是那個問題,大多是有容許範圍的,除非你超標幾千倍那才板上釘釘,不然的話還是很難判斷是否超標。
最後是食品性質本身,比如說你有一塊豬排,表面裹了蛋漿,再裹了麵包粉,最後灑了調料,你用試紙怎麼檢測,如果只在表面擦擦那根本檢測不到豬肉本身是否有問題啊,要求最全的結果,最後還得是像實驗室常規檢測那樣打碎加水揉啊揉,於是快速的意義就不大了,還不如直接接著做精確檢測其實也不慢。檢測的最終目的是告/罰人家產銷單位,你沒有硬證據憑什麼說人家不合格啊,就憑這定性不定量還準確度低的小試紙?


樓主指的是消費者上街自帶快速檢測試紙條之類的東西消費前先拿出來測一下嗎或者是買到家後在家做檢測?
不是很現實。
目前的快檢都需要有一些附帶的儀器配合,成本、便攜等問題必須考慮(一次買的東西可能才10幾塊,檢測一下幾十塊);
微生物實驗的取樣有嚴格的要求,取樣的過程很可能二次污染,結果不具有參考價值。
食品安全問題會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和國家的重視慢慢好起來的,要相信人民,相信政府(不要扔雞蛋)。


謝邀,
嗯,我剛剛看了眼題主發的那個PPT,裡面有提到膠體金試紙條,我原來做過三年相關的ELISA和化學發光,膠體金只是有所了解,來回答一下吧。(僅對農獸殘留,抗生素、非法添加而言,菌落 微生物我不了解。)

1. 這類快速檢測法是否可靠?雖然不能做到定量分析,但是是否值得消費者參考?
我不知道你說的這類,是不是單單指的試紙條,那我就只當是指它了。
方法學來講,是有可靠性的,他是基於免疫學原理來開發的。
但它僅僅能夠定性,做不了定量,而且定性也會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問題,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做這種試紙條它也會去找樣本,但樣本的覆蓋性基本是本地或周邊,然而,中國這麼大,各地的水質差異,溫度差異,溫度差異對試紙條都有影響,你知道測瘦肉精是要用尿樣的么,那一堆堆的尿樣被凍在冰櫃里,再被拿出來,我們用一次就不能用第二次了,點樣的時候的酸爽感覺 么,呃,扯遠了,收,嗯最直接的就是尿樣PH有差異,廣東的豬尿和北京的豬 尿能差了一個PH值,PH值對結果的影響是致命的,假陽性分分鐘就出來了。這個是要靠廠商解決的。這也不多說了
值得參考么?有參考性的。然而,它也是樣本局限性的,奶質品還好,一般這種都會是奶品直接點樣的,不會太複雜,肉蝦什麼的(除了尿樣!),你不前處理直接點,簡直是開玩笑好么-。-你沒簡直的實驗試劑你怎麼去完成 -。-
2. 大家在對食品安全問題萬分焦慮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自己對所購買的產品進行檢測,是不知道有這些方法么?還是別的原因?我並不覺得這個責任應該落在消費者身上,但是如果有這樣的擔心,目前的市場水平又沒有辦法保證食品安全的話,是否會考慮自行監測?
我原來公司的老總,曾經在貴陽開過這種蔬菜店,有二維碼一掃就知道這批菜的檢測結果,比別家的菜要貴個不到一塊吧,已經離開公司,不知道還做不做了。但當時是在過年前後開的,在北京這面狂調人去那面出差,說生意簡直不要太好。人都不夠了。

責任是不應該落 在消費者身上,但是利益會轉架在消費者身上的。這是必然。

自行監測的話,如果 是我的話,我會覺得太TMD麻煩了!!!!!!關是抗生素就不下30種,非法添加劑,再算上,這數目 ,你檢完了,菜市場都關門了!!!-。-我對於那種多種物質合成 的試紙總感覺 不太靠譜呢==。(基於免疫學方法的話)

我覺得可能是不知道,而且這個行業,很新興,推廣還是要時間,方法還有局限性,對操作也有要求 ,然而這是廠商 需要 解決的,也是原來的我們在開發產品時需要都升級的。

祝願大家吃的安心 ~


感謝邀請!
目前是不可能,因為檢測的項目太多,專業檢測機構一般都要幾天才能出結果。


1、可靠性不錯,假陽性率不高。
2、可以,但是性價比不高。應該說在目前的監管強度下,食品工業的門檻已經大大提高,出現大規模的非法添加可能性不大。09年食品安全法出台後,食品工業已經有一套生產規範來杜絕此類事情。一般來說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用不著做這些檢驗。有非法添加可能的產品銷售地,有食品安全意識的消費者也不會去消費。

個人認為,普通消費者掌握科學的食品安全知識更重要。


在上班午休,手機答一下吧。首先,我對題主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表示讚賞。食品安全一直是監管環節最困難的一段(加個「之一」也可以吧,畢竟監管部門都可以把自己監管環節說得難上加難),而10月1日施行的新版食品安全法現在看來還需要實踐來印證是否是史上最有效的食品法律(我知道是最嚴格,但現在只是紙上談兵)。我就對新法中快速檢測部分發表個人意見,記得新法規定,快速檢測結果可以作為檢測依據,而且快檢有問題的必須要求檢測,但是不能把快檢結果作為處罰依據。這意味著什麼呢?題主認為的5%較多是小作坊小商販,一旦快速檢測陽性,估計也沒有然後了,因為一、他銷售的產品不多,不能夠達到正常檢測的量;二、就算能夠抽檢,結果告知的時候未必能找到其人;三、就算找到其人,按照新法,5w起罰,他直接關門走人,你又何處追責,最後不了了之。這就是為什麼小商販無法納入監管正軌的原因,說句認真的話,按上述程序,學校周邊幾乎就是檢測-關門-換個親戚名字再辦個個體戶執照-再開門的循環了。當然,快速檢測一直是我們監管和稽查環節常用的手段之一,對於大型商超和生產企業還是比較實用的工具。


我本科課題組就有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利用的是快速檢測試紙,能夠判定是否超標但是不能確切的知道量是多少,就跟驗孕棒一樣,我覺得平民需要的不是高貴的儀器,而是一種能夠快速便捷檢測重複次數高的,看得懂的檢測方式。我的課題組做的就是面向大眾的高性能檢測試紙。


不知道可不可以給每個產品包裝上都印上二維碼,手機一掃就可以看到完整的檢驗報告


不可能,看看檢測標準就知道,按照國標的檢測方法,有的項目需要的時間以天計。
什麼?你說不用國標?那麼你高興就好。


不知道樓主說的「吃的放心是不是完全保證食用農產品無殘留無超標。如果是這樣的話可能還不太現實。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檢測方法不外乎膠體金檢卡檢測和儀器檢測。而這兩種檢測方法,都只做定性檢測,達到一個初篩的效果所以距離百分之百達到「吃的放心」還是有點差距。但通過農產品快速檢提高飲食安全,這個想法還具有可行性的。不管是街邊還是各個學校食堂門口的小攤點,都很難得到有效監管。檢測卡檢測一般幾分就能出結果了雖然是定性檢測但是滿足家庭,餐廳,菜場這些方面的初篩還是不成問題。廣州這邊的農貿市場,菜市場,超市,基本上都用農藥殘留檢測儀器來做每天的檢測的。監測數同步顯示,買起來還是放心不少。有一部分學校食堂現在也用快速檢測儀器檢測食材。前天廣東電視台「新聞早高峰」有播 南海桂城區的學校和幼兒接受了廣州瑞森生捐贈的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瑞森穗科捐贈食用農產品快檢設備,推進桂城區食品安全建設。說明農產品快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通過普及農產品快速檢測提高食品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行的。但是我國的食品安全建設 任重而道遠,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制定長遠的計劃才可能看到曙光。


瀉藥。可以起到一點作用,但和投入相比,產出不划算。


看題主這意思是自己每次吃東西之前都要掏出儀器設備快速檢測一下蔬菜農殘,添加劑是不是超標? 沒問題了再吃? 這比古代公公和銀針都管用啊


謝邀。
首先,我可以明確表示快檢不能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客觀上以現在的國情怎麼檢也解決不了問題。
現在吃的飽還沒有完全解決,逐漸過渡到吃的好。
所以現在的要求是吃不死。
勿噴,現狀如此,大部分人還沒有那麼多資源來時刻關注吃得好吃得安全。偶爾社會關注一下也是雷聲大雨點小。
中國恩格爾係數一直較高,所以食品價格對居民生活還是很敏感的。
如果現在過分要求食品質量與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必將提高食品價格,影響消費熱情。
如果一定要保持較低價格,那麼生產者一定會想辦法(不論是正當的還是卑鄙的辦法)來滿足價格和檢測的要求。這將會對中國的食品工業和餐飲行業造成極大影響。
現在中國的乳製品行業就是一個實例,短時間內很難恢復了。
本來吃的放心就有心理因素,大部分中國人對政府對社會對個人都有很大的不信任感,即使加強檢測也難以拾起消費者的信心。
對於具體問題的回答:
1.快速檢測可以參考。
但一般檢測是有針對性的,就是檢測是否含有某種非法添加物,檢測前必須有預估或懷疑的物質。
如果漫無目的,非法添加物種類太多,實在難以一一檢測。
2.不建議自行監測。
檢測有一定技術要求,自行檢測有許多不確定性。
現在政府監管力度還是蠻大的,一般正規商場買的食品還是比較安全的,至少不會有大問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常見的或新型非法添加物可能監管機構沒有進行監測,個人更沒有能力監測了。

還是希望大家不要過分擔憂,時代在進步,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在增強,食品和餐飲行業自律也在增強,市場有一定的優勝劣汰。
只要從正規渠道購買的食品還是比較安全的,請大家充滿信心。


1. 這類快速檢測法是否可靠?雖然不能做到定量分析,但是是否值得消費者參考?
理化檢測多數都比較快可以出結果,快速檢測方法一般是針對微生物檢測。國外的快速檢測比較成熟,普及面很廣。目前有稍微前沿的技術,測定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或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可以確定微生物的數量在一個範圍。作為消費者的參考是可以的,只是這種觀點推廣應該要挺久的。
2. 大家在對食品安全問題萬分焦慮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自己對所購買的產品進行檢測,是不知道有這些方法么?還是別的原因?我並不覺得這個責任應該落在消費者身上,但是如果有這樣的擔心,目前的市場水平又沒有辦法保證食品安全的話,是否會考慮自行監測?
食品售價一般不是很高,還要購買價格更高的檢測物品一般人都不會做。即使是奶粉這類,買個儀器測蛋白都夠買好多奶粉了。如果測微生物,一般是短期保質食品,一般至少要48小時出結果,還不包括志賀氏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這類致病菌。
食品安全問題只能是慢慢隨著時間推移,監管越來越嚴格。我們國家這樣的情況還不足以下猛藥力治食品行業,依據國情只能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食品安全問題也不可能歸責於消費者,大部分責任在源頭,在監管,在執行方面。未來自行監測的出現,估計還等很久。還要是有那種快速檢測的實驗材料便宜可靠。


目前來講難度非常大,一方面國民意識雖然在不斷提高,法律在逐漸完善,但是整體的推進和發展需要相當的一段時間。因為中國的人口比例偏大,國民素質參差不齊,不過這個提議可以促進相關法律的完善和國民意識的進一步增強。個人意見!


其實大部分快檢只能測試出有沒有而已,真正能夠給出確定的數據的,只有一些檢測公司。


如果需要民眾自己通過快速檢測手段來測定食品中的有害物質,社會必然人心惶惶,而後續的一系列問題就會浮出水面,比如糾紛、欺詐等等,所以普及食品快速檢測沒有必要。不過有些民眾不放心自己買來檢測試劑去檢測這也無可厚非,國家、企業不要去特意普及就好。


1. 這類快速檢測法是否可靠?雖然不能做到定量分析,但是是否值得消費者參考?
這類快速檢測方法不夠可靠,但值得消費者參考。以微生物菌落總數為例,有時候國標法,流式細胞儀法(用的是丹麥foss的機子)和快速檢測片法雖然有所差別,有時候差距還比較大,但確實有強相關性。
2. 大家在對食品安全問題萬分焦慮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自己對所購買的產品進行檢測,是不知道有這些方法么?還是別的原因?我並不覺得這個責任應該落在消費者身上,但是如果有這樣的擔心,目前的市場水平又沒有辦法保證食品安全的話,是否會考慮自行監測?
食品檢測方法簡單。檢測方法通過瀏覽器搜索國標法看,我覺得任何一個理工科大學生都能看懂,且如果用快速檢測方法有些項目非常簡單,有些項目就是將待測樣品處理後放入檢測條或檢測片等幾分鐘就好了。但是費用巨大,一個項目一個產品只有一個與之對應的檢測條,一個檢測條成本從30到幾百不等,且許多樣品需要前處理,所需要的各種試劑,處理儀價格是一方面,佔用空間100平方米房子是絕對不夠的;若採用國標法,好吧,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儀這些最基本的那個不要70萬以上,且絕對是易耗品,相關柱子試劑需要條件保持經常更換還不便宜,暫用的空間就不算了。
這些事絕對不應該消費者承擔,如果有類似擔心的話,請送到專業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雖然檢測價格不菲,但對於一時興起的消費者他們不僅操作更專業,而且真心對得起在檢測價格啊。


推薦閱讀:

用自然腐敗的時間來來驗證一個食品的安全性是否靠譜?
有些食品為何同時使用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兩種防腐劑?
為什麼沒有一種以綠豆為原料的飲品呢?
吃爆米花會變胖么?
如果完全禁肉,只吃素食會怎樣?應該怎麼吃?

TAG: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