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程心理諮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以下是我們諮詢室里來訪者投稿的諮詢體驗。經過本人同意後發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

作者:綠果


失戀之後,我的世界崩塌了

聽說心理諮詢的時間很早,但真正開始了解是從今年。當時的我正經歷著人生中的低谷。就拿其中一項來說吧——失戀。我自己很痛苦,周圍的人也是反饋不一:有的指責我,有的讓我一定要樂觀,有的試圖搖醒我……

突然間我不知道該跟誰去傾訴了,於是我開始逛豆瓣失戀小組、買關於如何複合的書、聯繫幫助複合的所謂「專業人士」、甚至是算命……做了那麼多,無非是想趕緊擺脫掉當時的狀態(除了心理上的痛苦,我開始出現嘔吐、厭食、早醒、多夢等癥狀)。那時候,哭是我唯一的發泄。

諮詢前,我很躊躇


那些動作之後,並未帶來真正的好轉,於是我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自救。以前我總是強調家庭因素對我的負面影響,完全低估了自己的能動性。但我已經30歲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我應該也必須做一回自己的主人。於是,我開始想自己下一步幹什麼,比如找什麼樣的工作,要不要租房子等等,其實依舊是迷茫的,因為我的狀態並沒有因想要振作而發生質的改變,但比起之前無頭蒼蠅般的狀態是好的,因為我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我自己身上。

有一次正好和一位朋友聊天(她本身是一位心理諮詢師),她問起我近況,我表達了自己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的意願,她肯定了我的想法,並且說了一句「想要完全靠自己理順其實蠻難的」,感覺像是適時的推了我一把,我開始反覆去想一個問題:我要不要去做心理諮詢?

我本身是心理學專業出身,但對心理諮詢了解並不多,對其效果也是半信半疑。剛開始,我甚至想去找這位朋友去做心理諮詢,還好她拒絕了我,不然就真的沒辦法當朋友了(因為起先我胸有成竹的說,我沒有秘密啊;但做了一段諮詢之後才發現「我怎麼這麼多秘密」,甚至到了現在,我仍有一些不敢去觸碰的地方)(小編:為保證諮詢效果,諮詢關係中不允許出現雙重關係)。後來,她給我推薦了一位諮詢師,我時不時就去問她有關這位諮詢師的背景、資費等重複信息(這時候的我其實是猶豫的,想往前邁一步,但是又遲遲動不起來),再後來朋友果斷的丟下了一句「這是她的電話號碼,有需要你自己聯繫她吧。」我心想,長這麼大別的沒有,膽子還是可以的,不就心理諮詢嘛,我就當體驗了,看看它究竟長啥樣,反正現在生活已經一團糟了,還可能比這更糟么……諸如此類的想法促使我開始動念給諮詢師打電話了,不過關於在哪裡打電話、什麼時候打電話,我真的想了好久。

由於我當時還在跟父母同住,家裡肯定是不方便的,於是我假借遛狗的名義去外面撥了電話,可惜這次電話沒通,然後感覺整個人也跟著鬆懈了下來(自己出門前想了好久要怎麼說,結果完全沒用上)。又過了一段時間,我頂著烈日,站在樓後的小花園裡撥通了諮詢師的電話:那時的我聲音很小,聽到諮詢師的聲音之後好像心安了許多,正趕上他那天下午有空,於是就有了我第一次的諮詢。


諮詢中,跌宕起伏


諮詢已近六個月了,想要說清楚我對心理諮詢的定義還是蠻難的,它更像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還記得剛開始諮詢的時候,每發現一個我之前沒想過的點、或是諮詢師提出的一個我當時無法回答的問題、或是我想不起來的記憶,諮詢結束後我都會去想很久,就像解數學題一樣希望有一個答案,甚至想去記住諮詢師說的每一句話,但其實我真的無法全部記住,甚至有時候會什麼也記不住。

直到有一次,我出現了嚴重的阻抗(小編:在諮詢進行的過程中通過一些方式迴避繼續探索),才意識到這個問題。那一次我們在談一個比較深入的話題,起初我滿腦子都是我這段時間基於這個問題想到的事情,打算好好彙報一下(其實,從一開始想要「彙報」的這個想法就很值得商榷)。等到諮詢開始,我把所準備的彙報內容說完了,然後就轉移話題,去跟諮詢師探討一個跟我的問題不太相干的人,去擔心他的心理問題去了。直到說了很久之後,都已經接近諮詢尾聲了,我才意識到「我在幹嘛?」「好浪費時間」。當我從諮詢室里出來,感覺非常懊惱。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我今天表現的不好」,接著的想法是「諮詢費這麼貴,我為什麼要浪費我的時間探討毫不相關的事情」。我後悔懊惱極了,一直在責怪自己表現太差勁了。可這時候,突然我覺察到了這些,我想:「天吶,我真的把諮詢當成來上課了嗎?」

後來也經歷過一些看起來毫無收穫的諮詢過程,才發現那些過程有多重要,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舉動讓我意識到自己在逃避什麼,幫助我更加看清自己。這些當時的無意義如今看來也意義非凡了。

諮詢現在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無限接近自我的過程,我還在路上。


400+小時算長程了吧?

心理結構整個拆掉重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因此產生的感覺全然不同。

像重新活了一次,但過程極其痛苦,大概和自我拆卸的哪吒差不多。

2017/10/7修改:諮詢全部結束,共五百多個小時(不提供具體數據了以免熟人看出來)

我還是我,沒變成別人,沒散落,只是出現了一個以前從來沒有的產品:自我。


據說六次以上就算長程?諮詢做了12次以上吧,應該算長程了。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吧。
諮詢里有進展有停滯,印象最深那次,是發現我膠著在原地,想要成長,又抱著自己的痛苦不放。諮詢師說,他有個感覺——不知道該怎麼把諮詢繼續下去了,他看著我這麼抱著自己的痛苦,沒有進展,也很無奈,甚至有點沮喪。我想起來,好像其他人也有過類似的感覺,想對我好,又不知道怎麼插手。
有一會兒,我覺得快要逼近真相了。腦海里冒出一句話,痛苦就是痛苦,沒有更多的意義。我講給諮詢師聽。他說。
感覺你好像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小孩兒似的,哭,要抱;一種是哲學家似的,很超脫地講很多很準確很有道理甚至很超脫的話。這兩種狀態,前一個太低,後一個太高。你剛剛講那句話,就像個小哲學家,能不能倆中和一下。
我突然就明白了,有太多情緒淤積,而我的辦法,是要麼小孩兒似的大肆宣洩,要麼哲人般用理論超脫,就是沒能正常說話。
清了清嗓子。我開始了特別難的嘗試:
其實我過的挺苦悶的,也很沮喪。工作上,盡心儘力付出很多,也用心動腦筋了,卻得不到太多認可,而且沒怎麼找到自己的節奏,做事亂糟糟的。感情上,跟媽寶男的進展不瘟不火,大多時候我也顧不上他,還經常內心演演苦情戲,你看我付出這麼多他怎麼還不來找我。而我又是多麼渴望能談一場戀愛,做一點事情啊。楊千嬅唱,原來過得很快樂,只我一人沒發覺。如能忘掉渴望,歲月長,衣衫薄。忘不掉!!心裡有好多渴望,卻找不到正確的入口和打開方式,像河流被堵在海岸上。
呼。
講完覺得好輕鬆。
是啊,我過的很不快樂。
原來跟我爸媽講我過得痛苦,他們不能理解,說,你名校畢業工作不錯長得也不賴,有啥好痛苦的?說的人疑惑,聽的人憤怒。
但輪到自己,也並不想面對自己的痛苦,像爸媽一樣,拙劣地敷衍著,「我啥都有,人要知足,有啥好痛苦的呢?」
去他媽的,有再多的外在標籤,都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心情。我,就是很不快樂。
這不快樂,跟成長里消極的表達和接受經驗有關,我沒學會過怎麼積極地表現自己,表達自,己,沒學過怎麼愛一個人。是這些,而不是學歷,工作,影響人的心情。


長程心理諮詢,至少20次以上才有可能稱得上長程吧,長程沒有盡頭,可以一年,也可以十年,或者可以在頻率很低的情況一直持續著。

這是怎樣的體驗?這個可能很難簡單回答,任何簡單的回答都只是希望用文字來表達體驗到的東西,也只是可能讓其他人明白那是什麼,在諮詢中感受到的喜怒哀樂,從諮詢中發展出新的「something」,讓它們蔓延到生活中,然後再帶著生活中的結果重新回到諮詢中討論、檢驗、再次體驗等等。無論別人體驗到的東西到底是什麼,都不能替代自己去親自去參與的體驗,因為體驗是從從知到行的必經之路。


五十次以上的抑鬱患者飄過……居然還有人做了十二次,就自稱為長程,豈知這過程中的漫長?


4年 350次過 過程很痛苦


已經30次了,繼續中


12次。。。。。。貌似只能勉強叫個短程心理諮詢


推薦閱讀:

我感覺自己表達能力差、理解能力差,溝通能力差,每次都讓別人挑毛病,感覺做什麼頭腦都不太清醒我該怎麼辦?
在國內怎樣找到好的心理治療途徑?
老婆被拘留,出來後我該怎麼安慰她?
狂躁症如何治療?
我應該恨我的父母嗎?

TAG:心理學 | 心理治療 | 精神分析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