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後期技術的進步,是不是相機鏡頭本身的素質已經不再重要了?

我說的後期不是人工後期,而是機身及官方配套軟體里的自動調整。
現在有些相機鏡頭已經放著形變不管了,完全交給機身的自動處理。SONY的EPZ 16-50/3.5-5.6 OSS


這就好比,化妝技術好了,人長得怎樣就不重要了?


後期不能無中生有,只能處理已有的信息。
鏡頭的素質本質上是收集信息的能力,如果你前期沒收集到足夠的信息,後期再怎麼折騰也是沒結果的。


說個真事。

前幾天用85L拍雪景人像。
因為以前是S35拍照,喜歡光圈全開,從來不擔心紫邊綠邊啥的,反正幾乎沒有,有的話也很好消除。
然後用85L拍的這次,我就習慣性的光圈全開,然後修的時候發現各種紫邊綠邊,我用LR裡面的去紫邊校正,發現不管怎麼調,都只能去掉一部分,然後去掉的部分看起來也很彆扭............

PS:我真不是故意吐槽佳能的!


不是不管,而是為了保持體積只能這樣設計


同問,我後期這麼厲害了,我的照片是不是也能有大師的水準了?

這麼說的,後期應該是還沒學好,後期的局限也很大,改色調是危險的事情。到現在沒聽說哪個後期專業出身的人說後期能頂替機器鏡頭的重要性。

當然,鏡頭的缺陷越來越容易被後期減弱或消除。科學的進步是無疑的,但不是無限的。
1 光圈,什麼軟體能做有替代?
2 銳度,增銳的局限,以及副作用。
3 畸變,這才是軟體的作用更簡潔有效的地方。
4 色差,軟體確實方便,發揮空間也大,但調節過程中,人會變得很累。你總不能每張都調吧,標準的意義就在於參照,有一個準確穩定且被大多數人認為準確的光學質量能省很大事。最終,你發現,兩者都能實現一些功能,護衛補充,替代,基本不會發生。

一句話,都會重要,但別指望用後期替代鏡頭的質量,走極端的代價會大於和諧搭配。


越是鏡頭好,拍出來的片子質量越高,後期的操作性越大。


完全不是…當然對於消費級的使用來說完全沒有區別。
可是要是說「不重要」就是太片面了。
你覺得鏡頭不重視,是因為你還沒有接觸的體現廠家技術實力的產品…

來源:佳能日本官網。
一圖勝千言。瘋狂的大尺寸非球面不是為了好玩啊
當然也別忘了移軸。要是後期能方便地達到完美的效果,移軸賣給誰啊…


鏡頭的「硬素質」里,比如銳度和炫光是後期難以彌補的,有限的色散,暗角和畸變是後期可以彌補的。
其他的,大光圈的虛化,後期也做不到啊…
Otus作為最新最強的鏡頭,它的特點就是極致的銳度和抗眩光能力,極小的色散和巨大的像場,這也是未來高素質鏡頭的發展方向吧


不用好鏡頭,還怎麼讓人說:「毒!德味!大師!學習了!」


蒙扎賽道,舒馬赫開0.8的QQ,能比一個國內一流車手開邁凱輪P1快嗎?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教我這種重來不P圖修圖的情何以堪


好片永遠都要有好後期和可靠的硬體。
比如,索尼自家旗艦手機用著1/2.3 2070W的感測器結果演算法沒寫好......「也許移動部門考慮了影像部門的利益」
相反,iPhone6/6P裝著一顆看似很爛才800W的鏡頭,但蘋果的優化有目共睹......
你說後期技術進步?
那HTC ONEM9怎麼不繼續任性用Ultra Pxiel了呢(づ ̄ 3 ̄)づ
相片是硬軟體的結合,互補 。


不是,長焦廣角大光圈。
這些都不是後期所能做出來的。
辛辛苦苦背著長槍短炮,不然買鏡頭作甚?

PS,單反窮三代。。。


很多後期工作是需要前期準備的,拍照多了自然了解前期的重要性了。


推薦閱讀:

賓得da35 2.4怎麼樣?
cctv鏡頭35mm f/1.7 實際使用體驗如何,是否值得購買?
為什麼相機鏡頭介面、法蘭距等沒有什麼國際通用標準?
初學者,只需要廣角和背景虛化,該如何選擇單反和鏡頭?
請教一下,二手煙對單反有影響嗎?

TAG:攝影器材 | 光學 | 相機 | 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