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里為什麼沒有法正?
やられたらやり返す、倍返しだ!
這是個好問題,武侯祠初建早於唐代,與依照劉備的惠陵修建的漢昭烈帝廟相鄰,明代時期,君臣兩人的祠堂被合併,形成前殿祭祀諸葛亮,後殿祭祀劉備的格局。
除去劉關張獨有配享之外,在諸葛前殿有文臣武將共二十八名塑像,各十四名配列兩端,武將有趙雲、 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文臣有龐統、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程畿。
可以發現裡面不僅沒有法正,也沒有馬岱、魏延、許靖、劉巴、李嚴、陳到等人,但是在陝西漢中勉縣的武侯祠里,這些人的塑像出現了,那裡有趙雲、黃忠、魏延、李恢、姜維、王平、馬岱、馬忠、張嶷、法正、許靖、劉巴、呂義、楊儀、費瑋、李福、鄧芝、董允等的塑像。
(漢中勉縣武侯祠的法正像)
那麼成都武侯祠的塑像是否與蜀漢政權內部各股勢力之間的制衡有關呢,我們可以看到裡面最多的是荊州人士,一共14名;第二多的是益州人士,一共7名;第三多的是東州人士,一共4名;最後是魏國降將,一共3名,也符合當時蜀漢內部的權力結構。
或許我們可以從造像年代上來看,事實上漢中勉縣的武侯祠修建時候更早,在公元263年就建成,其中的塑像卻年代不可考,成都武侯祠的歷史推斷早於唐代,但是經過歷代的重建,裡面的塑像也不斷變化,在李兆成所寫的《成都武侯祠塑像簡考》一文中提到,成都武侯祠塑像根據朝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唐代以前,缺乏相關的史料而不得知;根據史料唐代時期,成都武侯祠內出現兵俑像;北宋時期出現劉備、劉禪、劉諶、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的塑像,其中劉禪的塑像北宋慶曆年間被拆除;根據陸遊的《謁漢昭烈惠陵及諸葛公祠宇》 ,南宋時期的武侯祠是「畫妓空笙竽,土馬闕羈鞚」;到了明朝,漢昭烈廟被重建,武侯祠併入,據載,武侯祠共有八尊造像,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劉諶、諸葛瞻、諸葛尚、
傅僉 ,那麼就只剩下清朝和近代了;據載,在道光九年的時候,前殿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備,雖然存在類似現在的兩廊文臣武將,人員和人數卻不盡相同,當時只有24名,分別是:呂凱、關興、費禕、龐統、鄧芝、陳震、蔣琬、董允、法正、劉巴、秦宓、許靖,張苞、馬超、張裔、姜維、黃忠、趙雲、傅僉、向寵、李彪、廖化、張虎、張嶷,可知,在這個時候是有法正的,而法正是在什麼時候被去除的呢?還是在道光年間,道光29年,公元1849年,調整的人名叫劉沅,劉沅創立了槐軒學派,當時有名的儒家學者,被他調整後的文臣武將塑像,就成了現在這樣的順序,劉沅認為,在之前的文臣武將之中李彪、張虎籍籍無名,劉巴、許靖政治立場不堅定,多次投降,而法正,睚眥必報,所以將這些人移除武侯祠。到此,我們知道法正的塑像在清代才出現在武侯祠,又在清代因為一時儒者的意見被移除,所以在武侯祠里沒有法正,都是因為劉沅咯~~都是因為儒家咯~~~~
(一代名儒劉沅的畫像,怪我咯~~~~)
............................................................................................................................................
至於關帝廟裡面有沒有馬超,你想全國這麼多關帝廟,又沒有統一的制式,所以,有些關帝廟裡當然是有馬超像的,比如、大同關帝廟。看吧,和黃忠一起的就是馬超。
沒有去過,表示奇怪。關公廟裡為什麼沒有馬超?
我問了導遊,導遊說因為劉巴法正這些人都不是純臣= =
怎麼也想不起馬超主要技能是什麼了。。。
推薦閱讀:
※到底是貧窮出藝術,還是富貴出藝術?
※為什麼元朝統治的時間遠遠低於清朝呢?
※秦始皇陵如果被發掘最有可能會發現什麼文物?
※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到底出軌了嗎?
※商朝國都經歷了怎樣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