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駁別人說俄羅斯是戰鬥民族?


其實本迫真俄粉向來認為,是羅巴切夫斯基、楞次、布涅科夫斯基、奧斯特羅格拉斯基、切比雪夫、門捷列夫、馬爾可夫、李雅普諾夫、施米特、辛欽、柯爾莫戈洛夫、朗道、龐特里亞金、阿諾爾德、佩雷爾曼這類人,給了老毛子被稱為戰鬥民族的資格。

從這個角度看,老毛子戰鬥力確實很強,但是它也不乏法國、德國、美國這樣的對手。


汝戰鬥民族俄羅斯之名,某亦素聞:昔克里木逢英法之日,草原遇蒙古之時,丟盔棄甲於芬蘭,折戟沉沙於對馬,進退失據於阿富汗,土崩瓦解於辛未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

(開個玩笑,不要當真)

@川丹丹 提供的對聯:

亞速海上拒英夷,韃靼胡馬,不敢入我秋毫。
黑龍江邊逐清妖,倭寇檣櫓,盡沉對馬石礁。

橫批:烏拉!


拋開生產力,社會結構和政治體制,單談什麼「戰鬥民族」「費拉」「武德」都是扯淡。要反駁很簡單,解構「俄羅斯」這個近代民族主義發明者的概念,和黃俄講一下北歐人(瓦良格人)用維京劍和龍頭船統治高貴戰鬥民族的斯拉夫平民到蒙古人入侵,再講講信奉伊斯蘭教的塔塔爾人如何用馬刀教斯拉夫人做人。有個樂隊叫做Baradj,特別適合給黃皮俄羅斯人聽,講講戰鬥民族臣服於穆斯林主子的可悲往事。搞笑的是,泛斯拉夫主義者根本無視了基輔羅斯政權的瓦良格背景和後期羅曼諾夫王朝的德意志淵源,妄圖用種族主義理論複製斯拉夫版的納粹主義,光頭黨們病的不輕,建議死刑治療。
(本文針對俄羅斯沙文主義者和國內某些精神斯拉夫人)


以下是一個國際上的著名笑話(英文版:One Finnish soldier is better than ten Russian,出處已無法考證,但應該來源於著名的芬蘭狙擊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一人狙殺超過500名蘇軍的傳說,以及冬季戰爭中芬蘭與蘇聯的戰損比(根據維基數據,接近1:5)。)

修正了一些翻譯問題

————————

1939年,一群俄國兵在芬蘭邊境地帶前進。

從一座小山丘後頭傳來一個聲音:「一個芬蘭人能打十個俄國人。」

俄國指揮官派了十個士兵翻過去,啪啪啪啪一陣短暫交火後,四周寂靜了下來。

山坡後又傳來同一個聲音,「一個芬蘭人能打100個俄國人。」 憤怒的俄國指揮官派了100個士兵過去。過了十分鐘,在一陣激烈的交火聲過後,一切又寂靜了下來。

同一個聲音又說道:「一個芬蘭人能打1000個俄國人。」軍官大怒,當即派了1000名俄國士兵翻過坡去,只見雙方激烈交戰,步槍機槍子彈橫飛,手雷、火箭炮與迫擊炮聲四起,到處爆炸連連。

戰事逐漸平息,只見坡上爬回來一個重傷快死的俄國士兵,用最後一口氣對俄國指揮官奄奄一息地說:「不要再派人過去了,是個圈套.......對方有兩個人......」


謝邀

一個戰鬥的民族,在二十世紀被被猶太人成功復國;一個戰鬥的民族,被德國人副進莫斯科,還得不停的收美援才挺過來;一個戰鬥的民族竟然飛機被打下來屁都不坑一聲……


瑞典從史詩傳說到古四廢物,專業毆打你俄廢物上百年

古斯塔夫瓦薩 卡爾九世 卡爾十世 卡爾十二世 弗雷德里克一世 古斯塔夫三世:我殺了你俄國的媽

等等!我曼納海姆也要殺他的媽


為什麼一定要反駁呢。愛說說唄。

聽不出來這說法在誇獎俄羅斯人的同時,也在是說俄國人過的太糙么····

坐標臨近俄羅斯,平時超市賣國人啤酒三塊錢一瓶,賣俄羅斯人就5塊,不用還瓶子了。他們也是一邊走道一邊喝。喝多了隨時就能躺那睡著。男女都這樣。

就好像說黑人傻,中國人聰明,猶太人會賺錢,俄羅斯人戰鬥民族,美國人愛好和平。都聽聽就得了。誰當真誰就真得去醫院看看了。


謝邀,為什麼要邀請我這個真俄粉?

別人說俄羅斯是戰鬥民族,那是說著玩的,調侃俄羅斯人性子沖。

所謂調侃,就是抓住事物的表面現象取樂。人們看到了俄羅斯人性子沖,打贏了幾場硬仗就調侃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而不會去分析表象下面的具體原因。所謂戰鬥民族也不過是一個民間說法,上不得檯面。跟「英倫三島」「第三帝國」這樣的辭彙一樣,只是說著順嘴,人家官方語言上可從來不用。

再舉個例子,中國共產黨在戰爭時期外號土共,事實上中共當年土嗎?看衣服是土了點,可人家的管理模式(黨指揮槍,士兵委員會,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一點都不土。相比之下重用老鄉(嚴格意義上講中共也有很多湖南人,但浙江的陳胡湯比起粟裕,譚震林,陳賡,實在太慘),搞家族式管理,反覆強調曾國藩那種封建軍隊隸屬關係的常公才是真土。

所以,人家本來就是說著玩的,你跟人家較什麼真?

當然如果你是專業辯論賽,那你就擺事實講道理,證明戰鬥民族只是個調侃,並不能佐證俄羅斯人戰無不勝。


我談談音樂吧,所起俄國/蘇聯音樂,Lube、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紅軍最強大》,還有那首紅警一代的耳熟能詳的《蘇維埃進行曲》(雖然是老美黑蘇的音樂,但是比蘇聯還蘇聯,個人認為.jpeg)PS:不討論柴可夫斯基部分作品(才疏學淺,知道很少,老柴給我印象最深是《1812序曲》)

這些特點個人認為是節奏感強,大概就是所謂戰鬥民族的暴力美學在音樂上的體現

但是俄國不缺少那些指尖傾瀉優美旋律的音樂家

比如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

就是這位烏克蘭小伙(年輕時的霍洛維茨)

(以下該段摘自百度百科)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_百度百科

有樂評家認為:(霍洛維茨的音樂)如同七種基本顏色,可以調出各種不同的色調,從而表達各式各樣的思想感情。另外,他的演奏能充分地表現出樂曲的內容,但又不是盲目地尊重原作。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很像一位熟練的編輯,能把樂曲作者的「錯別字、漏字」等失誤加以訂正,使作品達到完美無缺。他的演奏曲目相當廣泛,尤以彈奏肖邦、斯卡拉蒂以及舒曼、李斯特、斯克里亞賓等名家的作品見長。
霍洛維茨的音樂演奏極其富有鮮明的個性,他的音樂是如此的獨特,以至於只要聆聽過其演奏的人,以後就可以輕易地將他的音樂與其他眾多的鋼琴演奏家區分開來;而從未領略他琴音魅力的人,是很難憑藉經驗來臆測的。我只能從一些細節來講述我所聽到了他與眾不同的特性。
霍洛維茨是古典浪漫派鋼琴的最後一個巨人。很多人都會將「浪漫」同「柔美」等同。然而在霍洛維茨面前,他們才會發覺這個理解上的錯誤是多麼的想當然。他的演奏會讓你豁然明了:原來浪漫的本質是「激情」。霍洛維茨的激情與他的音樂渾然天成。這和很多鋼琴演奏者用形體的誇張動作表現出的激動有著雲泥之別。尤其是在大師的晚年,演奏時的動作幅度已經很小。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老人的遲緩,這時的霍洛維茨已經步入舉重若輕,舉輕如重的化境中去了。不要忘了,他在年輕的時候,經常在演出中彈斷琴弦,調音師時常面對被他彈的幾乎散了架的斯坦威鋼琴無可奈何。
霍洛維茨的琴音是靈動剔透的,但是同時,他有著使他獲得「雷神」稱號的左手。霍洛維茨一生自始至終都在強調左手的重要性。他不僅不認為左手是演奏中的附屬,甚至稱呼左手是鋼琴演奏中的指揮。音色上,他左手在低音部的獨特擊鍵讓他演奏的音樂豐滿而又極富衝擊力,具有很強的音響性。
霍洛維茨有著一雙柔軟的手,他甚至可以在其他四個手指擊鍵的同時,將小指完全彎曲收起來。如果你用慢鏡頭來觀看他的演奏,十個手指的收展、輪動顯現出的優美姿態,會讓你聯想到飛鳥展動的羽翼。這雙天賦的手加上鋼鐵般有力的肘腕,將音樂中的柔與剛,寧靜與激烈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霍洛維茨採用了一種完全個人化的平行觸鍵手型去演奏鋼琴,同鋼琴教科書上要求手心虛空,指尖觸鍵不一樣的是,他將手掌平鋪在鍵盤上,用每個手指的指肚去觸鍵,每一個音不是擊打出來的,幾乎是就是用手指去按出來的。獨特的手法可以產生出異乎尋常的柔美音色。(相似的,阿勞和古爾德的演奏手型都是比較平的。)為了追求音色的變化,霍洛維茨對手指接觸琴鍵的部位也非常的考究。越是靠近琴鍵的根部觸鍵,琴音越輕,音色越柔;越是接近琴鍵的末端觸鍵,琴音越響,音色的彈跳性就越強。甚至有時在演奏延長音的過程中,他的手指會從琴鍵的一端滑向另外一端,以追求延長音音色的細微變化。在不同的琴鍵位置演奏,結合演奏時手指的力度和速度變化,使得霍洛維茨的鋼琴音色像彩虹一樣瑰麗多變,並且富有層次。霍洛維茨使用音色表現音樂的手段更加豐富。有的樂評家認為,他就如同一個畫家,用七彩調製出不同的色調,從而表達各種各種的音樂情思。然而讓霍洛維茨的琴聲臻於完美之境地的,是他對鋼琴踏板的絕妙使用。論對鋼琴踏板的重視和理解之深,在20世紀的鋼琴演奏家之中,霍洛維茨絕對是無人可比的大師。他一生中僅有的一部學術著作,就是關於鋼琴踏板的使用。大師本人也講過:作為一個鋼琴演奏家,他的成就不在手上,而是在經常為人忽視的足底。
霍洛維茨的演奏技巧輝煌洒脫,很多演奏上難度艱深的作品,在他演奏起來都是那麼的瀟洒自在,像《拉赫馬尼洛夫第三鋼琴協奏曲》這樣難度很大的作品,他的演奏都有一種攀險峰如履平川的輕鬆自如。讓聽者但覺音樂之動人而不虞其他。
霍洛維茨有著令人瞠目結舌的演奏技巧,他可以說是有錄音以來最具備完美技巧的鋼琴大師。對他來說,鋼琴演奏似乎就不存在「技術上的難度」。如果你看過大師在1968年卡內基音樂廳演奏《卡門主題變奏曲》的情景,你會被他在鍵盤上電光火石般的神奇演奏驚得目瞪口呆。這部作品(《VARIATIONS ON A THEME FROM BIIET』S CARMEN》)是大師為自己創作的一部極具演奏難度的炫技作品。霍洛維茨在彈奏這部作品時,已然將鋼琴演奏變化成為一種高度激烈的競技運動:此起彼伏的大跨度跳躍擊鍵,密如驟雨的琶音,左手與右手你追我趕的對抗。這時的大師已經完全成為一個鍵盤上的魔術師,給予欣賞者帶來的是一個驚嘆又一個驚嘆。這部變奏曲的難度之大,以至於很少有鋼琴家願意去觸碰。只有多年以後,才由天才鋼琴少年ARCADI VOLODOS才在他的同名鋼琴專輯唱片中嘗試演奏。
但是霍洛維茨不只是一個技術唯上的鋼琴演奏家。如果那樣,霍洛維茨也不能成其為霍洛維茨了。他認為演奏者都應當用發自內心的感情去詮釋作品。大師說:「一個演奏者應當是作品的再創者,(一個完美的演奏家)應當具備三個條件:訓練有素、充滿想像力的大腦,一顆自由慷慨的心和對樂器自如的控制能力。沒有幾個音樂家能夠和諧地具備以上三個素質。這是一種很高的藝術境地,也是我畢生為之努力的目標。」

我真懶.jpeg

個人認為的霍洛維茨的代表演奏曲是號稱「十噸煤」的拉赫馬尼洛夫第三鋼琴協奏曲(Concerto No.3 in D Minor,Op.30)

Rachmaninov :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Op. 30 _ I. Allegro ma non tanto

此外,還有《斯卡拉蒂奏鳴曲》(網易雲出問題了)

當然,還有更多(我連票友都說不上,實在知道很少)

PS:2017年第24期讀者刊載一篇《霍洛維茨在莫斯科(節選)》有興趣推薦一看

我先引用其中一段

這場音樂會的舉行,正值國際局勢緊張之際。美國空軍剛剛轟炸了利比亞,引起了蘇聯的強烈不滿,過去一周以來,世界各地的電視屏幕充斥著戰爭喧囂的圖景。如今,在同樣的屏幕上,卻突然出現一幅親切、溫柔的畫面:一位偉大的美國鋼琴家正在為俄羅斯聽眾演奏舒曼《童年情景》中的那段《夢幻曲》。霍洛維茨選擇的安可曲所表達的情感,整個音樂廳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在數千英里之外的紐約,電視評論家和專欄作家安德魯·盧萊(Andrew Rooney)也感受到了此時此刻這種情感的力量。在第二天的專欄中,他寫道:
「在音樂會的後半部分,看著這位82歲的天才的演奏,因為某種我無法解釋的神秘原因,我的眼睛濕潤了,不是悲傷,而是喜悅。這多少與我的自豪感有關,就在那一刻,我為自己是同一個文明中的一分子而自豪,而這位正在演奏鋼琴的偉大和不朽的老人也是其中的一個部分。」
「當電視鏡頭從鍵盤上霍洛維茨的手指移到聽眾席中一位蘇聯公民的臉上時,我感到自己的眼淚快掉下來了。他看上去不像是敵人。他緊閉雙眼,頭略微後傾以便面部朝上······
一滴淚珠從他的臉頰流下。」
「同一滴淚珠,從我的臉頰流下。」

大概,在霍洛維茨的音樂中,俄羅斯人不再是戰鬥民族

畢竟,音樂無國界


人家只是天氣冷喝了酒發酒瘋打架而已。


謝謝你的邀請
現在的就給其他知友說 我說幾個過去的吧
1.1812年拿破崙進攻俄國,俄國堅壁清野,糧食都燒了,連莫斯科都燒光了,等到寒冬,才把拿破崙拖垮

2.1851年克里米亞戰爭,6萬英法聯軍遠道而來,30萬俄軍主場作戰,俄軍打敗,沙皇氣死了。

3.1904年日俄戰爭,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波羅的海艦隊全軍覆沒。

4.1914年一次大戰,俄國退出戰爭,通過布里斯特條約,德國佔領了俄國幾乎一半的工業

5.1920年蘇波戰爭,蘇聯戰敗,割讓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這是二戰開始後蘇聯夥同希特勒瓜分波蘭的重要原因

6.1939年蘇芬戰爭,蘇聯軍隊據說死傷一百萬人(莫洛托夫所言),要知道芬蘭全國也就3-400萬人

7.1941年蘇德戰爭,德國半年時間打到莫斯科,要不是冬天來了,誰也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戰鬥民族的意思有兩重。第一重是說毛子國只要和打仗沒關係的東西都很水,只有和打仗沾邊的才靠譜。第二重意思是說毛子國人民平素生活搞得就跟打仗一樣。至於是褒義還是貶義,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只能說托普京的福,現在睡毛妹的成本比以前貴了不少。


戰鬥民族近100年的戰鬥史讓人汗顏啊

一站:打醬油

蘇芬戰爭:百萬紅軍被揍得找不著北,最後慘勝。

蘇波戰爭:又被波蘭揍。

二戰:被人打到首都,要不是嚴寒,首都差點不保

入侵阿富汗:被揍回來

喬治亞戰爭和車臣戰爭:拙劣表現北極熊戰鬥力還不如小浣熊。

再往前推,日俄戰爭:失敗。十次俄土戰爭:慘勝。克里米亞戰爭:失敗。

回顧鵝毛百年歷史基本上拿不出像樣的戰爭,這就表現能叫戰鬥民族?


有大本事的民族不怎麼打仗也能繁榮 - 中國

有小本事的民族經常打仗才也能繁榮 - 歐美

沒本事的民族總在打仗卻在衰退 - 俄羅斯


我覺得一味強調俄羅斯的失敗並不能說明什麼,因為克里米亞戰爭英法擁有制海權且技術較帝俄先進很多,蒙古的軍事組織與戰爭形式更是讓當時的俄羅斯眾多公國無力抵抗……蘇德戰爭也屬於遇到新的戰爭形式,在找到應對方法前失利很正常。
俄羅斯確實可能說不上戰鬥民族,而且也確實經常失敗,但是強行黑俄羅斯讓人噁心。貴瑞貴芬貴喀山汗國要麼直接消失要麼從一流強國成了一個只求自保的地區強國,有什麼資格說別人鶸?


二戰前期被幾十萬人幾十萬人的團滅,這也配得上戰鬥民族四個字?


我總覺得這麼說俄國人是因為他們比較……彪悍,魯莽,不走尋常路,什麼都敢幹。網上那些俄國人冬天露天洗澡,眼睛對著槍口查故障、一個大媽扛一棵樹的圖片不計其數。

事實上俄國人打仗很少有自己損失比對手少的。當然不是沒有,但是不多。竊以為那些大國之間硬碰硬,時間跨度較長的戰爭(重說三,是戰爭不是戰役。與此對應的是時間短、偶然性強的某一兩次戰役,比如諾門坎、珍寶島)是檢驗一支軍隊和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真正標準,就俄國人來說最好的例子是一戰和二戰,準確說是二戰中的蘇德戰爭。退一步說,規模大人數多的戰役都可以算數,最好的例子是奧斯特里茲、莫斯科、庫爾斯克等等。因為戰爭和大型戰役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偶然性因素的影響。

再往前查可以查到蒙古。

以上。


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
尚武未必善戰,善戰未必尚武。


毛子沒事就喜歡開片的風格算戰鬥民族也不奇怪,畢竟戰鬥民族也不算什麼好話。
相比大英這種戰爭民族相比也沒啥可光彩的。


最大的問題是。就近幾百年中國人沒什麼資格反駁俄羅斯是戰鬥民族。。。


推薦閱讀:

TAG:中國歷史 | 德國歷史 | 俄羅斯歷史 | 蒙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