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攝影如何能夠拍出與人眼看到效果相似的照片?

拍攝夜景,要麼亮處曝光過度看到一片亮光模糊(如燈箱、燈字招牌等),要麼暗處一塌糊塗什麼都看不見,怎麼調整都做不到類似於人眼視覺的效果(既能看清楚字,又能看到一部分暗部細節)。
是拍攝技巧問題,還是相機原理的技術問題?
能否詳細解釋一下?


謝小肉卷邀,直接拍沒有其他燈光輔助打亮暗部想直出一張亮部暗部曝光均衡的照片是不可能的,相機測光那麼嚴謹,肉眼相當於腦內PS過的效果。

要麼就回來後期暗部調亮高光減暗,要麼就前期機身HDR,機身HDR就是機身PS合成,但是這個要多試,同一個HDR模式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也略有差別,沒有機身HDR的機器也沒法做這個。

嘛,或者你就能控制各部位的光線,有不是很方便的土辦法:首先你得有三腳架架好機器,慢門長曝光,當然感光度要低,光圈要小,用長曝光來吸取環境光保證照片曝光量,畫面中的高光部分用遮擋形式(比如搖黑卡,不懂的話請百度)來降低曝光時間減弱高光,或者如果高光部分拍出來理想的話就用其他光源比如手電筒去照亮暗部(只有近處小環境有可能實現,大環境你沒法照)。

但是誰沒事兒扛著三腳架出門……所以還是老實回來PS吧。

另外 @雨前羽街 你前兩張完全是炫耀嘛…………_(:3」∠)_


如果指望在夜晚的情況下燈箱和環境都清楚是不可能的,兩者之間的反差太大了,寬容度再大的相機都能不見得能做得到。

你看,這還是相對調亮過暗部的照片,燈箱已經白花花的一片了,然而燈箱相對清晰的情況下周圍環境又是這幅德行

大概只有燈箱附近的部分勉強可以看到。

所以還是盡量放棄相機直出吧,除非使用HDR,然而相機自帶的HDR用起來還是很奇怪的。

那麼比較好的辦法是這樣的,點測光在你希望拍到細節且最亮的物體上,比如燈箱,然後補償1檔的曝光,讓高光區域稍微的有那麼一點過曝,但是還保留一部分細節,這個時候暗部區域不至於完全黑死,然後出RAW各式,再用LR或者camera raw把暗部的細節提亮。

切記的是暗部如果過暗有的時候還是能找回來一些的,但是高光區域過曝的話那就真的沒戲了,就是白花花的一片。


要達到好的效果拍攝時間和後期處理技巧都很重要。拍攝時間要在藍色時分,後期要提升暗部的同時保護亮光。

先看我拍的照片:燈箱hard rock的字很清晰,其他沒有燈光的暗部也有部分細節。

拍攝時間

夜景最好的拍攝時間就是在藍色時分(Blue Hour)。藍色時分是指從日落時間之後15分鐘開始,到日落時間之後約45分鐘天全黑了結束,持續約半個小時,這時燈光和天空的亮度最接近,光比最佳,畫面最協調,天空就不會黑乎乎的。每個城市每天藍色時分時段可在這個網站查詢:http://www.bluehoursite.com。


後期處理

城市夜景和其它時間的照片最大的不同的就是高光溢出是好的,我們需要這樣的流光溢彩,因此我們不但需要提升暗部還需要保護亮光。提升暗部就要後期用HDR合成,但夜景HDR會造成燈光等高亮區域的亮度損失,畫面會看起來很怪異。我們正常的視覺感受其實是排斥這種夜景燈光像螢火蟲一樣柔和暗淡的畫面的,只有保護好亮光的亮度才能讓視覺沒有異樣感。我們可以再增加一步後期操作,用亮度蒙版選取原圖中燈光等超亮高光部位,覆蓋到因HDR造成的亮度損失的照片中,以保護亮光。通過這兩步簡單的操作就可以非常有效的改善暗部和保護亮,看起來更加自然。

以下是我拍的一些帶店面燈箱的城市夜景照片 可以參考一下:

照片和文字均為本人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西湖天下景(ID: jackey10yu)


發佈於 2017-04-09
禁止轉載


相機夜間不能拍出與人眼一樣看到的效果,但是通過後期手段或一些技法(如上面朋友提到的黑卡)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是寬容度的問題,人眼的寬容度甩相機n條街,在黑夜的街道中,人眼既能觀賞炫耀奪目的霓虹燈光,又能注視到黑暗處孤單凄冷的無名石頭。在這亮與暗之間有一個範圍,相機的這個範圍遠小於人眼。

我們用相機不能達到人眼的這種效果,只能說去接近,一般無非兩種方式:1.器材,2.後期。

1.器材,這玩意兒不玩虛的,寬容度越高的相機越貴,買吧。
2.後期,樓上有朋友說了,用RAW拍准沒錯,後期空間大,什麼?後期教程?這玩意兒想學百毒不是一搜一大把。


如何做到有專家說了,我只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相機無法再現人眼看到的」這種情況。

引一張圖

人眼同一時間看到的其實並不是整個視野,而是僅僅只有視野中心15度的範圍。一個有燈光的昏暗場景,你看燈光的時候,視覺會自動調整到低曝光參數,你看陰影的時候,視覺又會自動調節到高曝光參數,而這時你中心視野之外的燈光實際上是過曝的!過曝的!過曝的!和相機一樣

在你的視野中心掃視過整個場景後,大腦會自動進行HDR處理,將不同位置拍攝的圖像整合到一起,去掉過曝和欠曝的部分,選擇最清晰的內容組合到一起。這個過程因為是天生自動進行的,所以大部分人都沒有注意到,就好像你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路的一樣。

所以,人眼的寬容度其實遠遠比相機要低,是通過大腦的自動PS來模擬高寬容度的假象(當然這裡其實不應該用寬容度這個概念了,因為是一系列不同曝光參數的圖像的疊加),你覺得照片效果不如你看到的,是因為照片是一張圖片,而人類的視覺是相機+PS+圖片庫,這就是為什麼疊加的HDR反而更符合人的感受,因為那才是你大腦儲存圖像的方式。

同理,所謂人眼比相機精度高也是無稽之談,人眼只論性能的話連現在最差的手機都比不了。所謂人眼清晰,其實是拿人類視野中心最清晰的那部分去覆蓋整個視野,最後合成出一張清晰的圖片。而相機是圖片所有位置都同樣清晰。如果拿人眼的特性做成相機,那隻能有1000塊不到的作坊鏡頭的效果。

另外人眼的一個問題是噪點太嚴重,差不多比普通單反高几百倍有餘,平時大腦會自動降噪問題不大,但是像天文攝影之類專門盯著弱光物體看的工作就很麻煩了,大部分時候噪點要比真實的光線明顯得多。

例子可以看

回答作者:匿名用戶

夜間攝影如何能夠拍出與人眼看到效果相似的照片? - 匿名用戶的回答


爪機答題,iPhone的話,這個app很溜,付費軟體:
cortex cam

加上樓上說的snapseed後期修改,還不錯的
手機拍照菜鳥,隨便發幾張


有時候暗部細節看不清並非寬容度問題。

索尼相機有多幀降噪功能,大致實現你的想法。其他相機可以多幀拍攝然後ps堆棧,是叫堆棧吧?


之前沒說詳細,照片也是當時隨手拿的,沒有仔細斟酌,畫面中確實紅色過飽和了。
答案很潦草,我在後面補充了簡易的後期教程給各位參考。(小白看,大神輕噴。)
-----------------------------------------------------------------
不止在夜間會出現這個問題。藍天拍出來也可能一片死白、背景正常,人臉一片黑。都是這種情況。

自然界的光比大致為17EV(檔、級),人眼的動態寬容度大致在15EV,而目前的數碼相機正常拍攝的寬容度僅僅在8EV左右,目前同時拍攝出高光和暗部細節都如人眼所見的照片的相機還沒有出現。

百度百科:膠片所能正確容納的景物亮度反差的範圍。能將亮度反差很大的景物正確記錄下來的膠片稱為寬度大的膠片,反之則稱為寬容度小的膠片。一般說來膠片的寬度應該是越大越好。寬容度小的膠片,常會使景物明、暗部分在影像上得不到正確反映,損害影像的真實性。此外還有在使用上的曝光寬容度、顯影寬容度等,都是指使用中的允許範圍。
當感光膠片寬容度小於景物亮度明暗比例數時,感光膠片所能記錄的亮度範圍遠不及景物由最亮到最暗的間距範圍,在曝光上很難控制,要想全部記錄下景物的明暗比例是不可能的。一般來說,這時應按被攝主體的不同情況,選擇曝光的側重點,以被攝景物主要部位的亮度來作為曝光的基準,兼顧到其他部分的層次。很顯然,在這種情況下的曝光,勢必要損失相當一部分的亮度範圍的層次,其關鍵在於恰當地確定曝光側重點,所損失的只是次要部位的一些層次。

好的相機寬容度會高一些,用raw格式拍攝寬容度也會高很多,raw的後期空間就很大。
拿張照片說事:

這是相機直出的,jpg格式,(jpg文件已經是相機幫忙後期的了,raw格式文件後來刪掉了,更不堪),暗的地方看不清,亮的地方夠亮了。

後期調整後:

這大概就是我眼睛所見的景象了。

調整了一下:不同顯示器看到的色彩真是大不同

直方圖的對比:

簡單的說:我把兩邊的信息(黑色和白色)都拽到了中間來,也就是讓畫面變灰了。

像這樣的夜景照片不通過後期處理是很難達到類似人眼看到的效果的:

總結來說,這個問題是相機帶來的必然問題,但是可以人為進行一定程度的彌補。
至於熟練的應對這個問題,還需要多加學習和練習。

----------------------------------------------------------------------------------------------------------------
以下是三種常見的蛋疼情況,後期的目標都是以還原「眼見」為前提。


補充教程1:傍晚時天空正常地面就黑,地面正常天空就過曝。
傍晚原片,攝於寢室樓頂,廣州。

之前拍攝了cr2格式,刪掉了,拿來之前保存的jpg格式的原片再演示一遍。
1.ps打開原圖,ps里一般內置cameraRAW軟體,沒有的話,百度容易解決。在cameraraw中打開。

2.進行整體調整。參數的話不要記,可以試著做一下,體會一下。整體思路是:壓暗高光部分,提亮黑色部分,色溫調高一些。

已經好多了。
3.這種環境下,比較適合用「燈光工廠」插件加一點氣氛。記得新建一個黑色圖層,莫破壞了原圖。

把這個圖層調整為濾色模式,可以根據需要對圖層進行變形,以及透明度的調整。

這是之前處理後的圖。
有同學說這不就不忠實於原片了嗎?
關於後期的問題爭論的已經夠多了,不太想解釋了,且,修圖後才更接近於我眼睛所看到的景象。

補充教程二:純夜景,又暗又灰。
原片是女友在香港拍的。

1.用cameraraw打開,進行整體參數調整,注意夜景的話,降一些色溫一般比較討喜。

2.色溫降之後,大樓部分黃色的燈光不夠了。用蒙版加一些色溫。

3.天空沒有內容,可以調整一下構圖。
順便說一個好用的插件。exposure

比如這樣

或者這樣

好不好看見仁見智,至少是一個簡單的調色工具,而且,這個工具可以調整強度,而且詳細的告訴了使用者這個效果是怎麼而來的,可以通過這個插件體會一下調色。

補充教程3:夜景人像,圖面漆黑但臉色慘白。
下川島拍的我女友。

1.用cameraraw打開圖片。前期拍照最好用cr2格式,才cameraraw里可以調整成人像模式,色彩會一下子好看很多。我只保留了jpg格式,拿來簡單演示。

2.調整一下圖面。

3.我降了一點色溫,臉色不夠好看,可以通過「目標調整工具」讓面色更加紅潤一些。

4.我知道我想用什麼插件什麼濾鏡,所以我前期調色時把圖片調灰了一下,給後面一些空間。

如果一次性有很多照片要修,最後一步用插件解決簡單有效,而且很統一。成片:

有問題可以交流討論,多謝各位。


數碼相機寬容度本來就不高啊,拙計。
你要的這種效果,當然是Lr?PS,adobe大法合成啊,除了夜間,丫還有一名字叫HDR,就是高動態高飽和。。。
拍是不可能的,人的眼睛本身就很牛逼,大腦是世界上演算法最強近的GPU,看過一個梗說人眼加上大腦等於4億像素。


買個a7s吧


寬容度大的相機,raw直出,避免局部過曝,使用閃光燈補光。
或HDR。
跟人眼看到的一樣是不可能的,逼近倒是可以。
相信美圖等可以調整的,請左轉把眼弄瞎。


機器區分正常曝光是有具體指標的,夜拍肯定偏亮。建議用m檔控制光圈,快門和iso,得到想要的曝光數值。


後期調亮度、飽和度、氛圍、陰影(尤其是調亮保護陰影)、高光(適當調低)etc..手機軟體即可做到……

題主你全都試一遍,就能找到合適的方法了。自從我開始調參數(誤),我拍的夜晚就不再是一片黑辣!

其實我修圖是個渣+新手+入門,什麼修圖之奧義、真善美之內涵都不懂,但是我想告訴你你讓夜空不再一片漆黑是可以通過調參數解決的……

遁……


造成這種和人眼看到的效果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相機寬容度無法達到人眼的寬容度。

總體來說可以通過幾種前期和後期方式可以盡量去盡量避免寬容度不足帶來的亮度正常曝光但是暗部細節不夠。

1. 使用感測器寬容度大的相機。寬容度大的感測器能在亮暗差較大的場景中記錄更加豐富的層級,給了後期拉亮很大的空間。這個點我只能說索尼大法好了……

2. 拍攝時使用偏高的感光度和曝光度。高的曝光度能使得一次拍攝捕捉到更多的暗部信息,高的感光度能減少你需要的曝光時間,增加在沒有三腳架時的拍攝成功率。當然,過高的感光度可能會造成過多的噪點,過高的曝光度可能造成亮部細節的丟失,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死白」。

3. 包圍曝光。包圍曝光使用不同的曝光度連續拍攝多張照片,通過相機內的自動合成或者使用後期軟體來合成,使得圖像的動態範圍更加廣,提供不同亮度區域的更多圖像細節。這樣的圖像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HDR」圖像。

4. 後期拉亮圖像。使用各種圖片後期處理工具將圖片的暗部拉亮。之前的帖子都有提到。

歡迎補充。


單反和人眼裡面都有「感光元件」,這個你可以理解吧,然後感光元件都有感光度,同樣強度的光線下,感光度高,感光元件輸出的值越大,圖像越亮。


感光度(ISO)在單反里是可以調的,人眼的感光細胞的相當於可調(其實不是調了感光度,效果類似),但是單反調整感光度是將每一個感光節點的感光度都調成一樣的,但是人眼則是一個細胞一個感光度,所以單反成像不能照顧每一片區域的曝光量,而人眼就可以,每一個細胞都知道什麼亮度最合適,成像當然會有暗部細節。。。

怎麼解決呢?做一個HDR。。。


照完後拿現在的P圖App做一下背景虛化就可以,凸出你想要展示出的地方,應該可以達到你想要的效果。覺得很多好的照片都是需要後期去修改的。


在你的視野中心掃視過整個場景後,大腦會自動進行HDR處理,將不同位置拍攝的圖像整合到一起,去掉過曝和欠曝的部分,選擇最清晰的內容組合到一起。這個過程因為是天生自動進行的,所以大部分人都沒有注意到,就好像你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路的一樣。

所以,照相機的寬容度並不比人眼小,你覺得照片效果不如你看到的,是因為照片是一張圖片,而人類的視覺是相機+PS+圖片庫,這就是為什麼疊加的HDR反而更符合人的感受,因為那才是你大腦儲存圖像的方式。


這不是拍攝技巧問題,是目前數碼成像技術所限。實際上成熟的膠片也不能滿足你問題中的要求。
給你個解決辦法,就是多張合成。
用腳架和遙控快門,根據反差程度不同拍攝張數不同,一般在三張以上,同時注意不要使用點測聯動等功能,用手動對焦來控制景深。


不。。。可。。。能。。。


買個a7s2吧
補充@Elisa答主 別見怪 出二代了 一代用戶淚奔


推薦閱讀:

85mm焦段拍人像魅力何在?求具體分析
這樣的照片low嗎?是的話為什麼?
這種簡約圖片是怎麼拍出來了?該注意什麼樣的問題?模仿來拍卻拍不出他這樣的感覺。
如何點評我的這些照片?
攝影小白一枚,希望大家幫忙指教。?

TAG:攝影 | 攝影技巧 | 攝影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