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然腐敗的時間來來驗證一個食品的安全性是否靠譜?

將家裡的蒙牛牛奶喝一半後打開,敞口放在室溫下,發現一個星期都不怎麼長黴菌也不惹蟲子。將德國進口的牛奶放室溫下很快就會長毛。這種用自然腐敗來驗證食品安全性的方法是否靠譜?
PS:自己做過實驗,某牌子的速食麵,煮開後,可以放一個多月不變質。。伊利跟蒙牛差不多,光明稍好一些。還有國內的橙汁基本上放三個星期不長毛都是沒問題的。。對哦,還有放幾年不會長毛的月餅。


先給結論:不靠譜


以前有一組聳人聽聞的「麥當勞漢堡不發霉」的圖片,試圖論證「這是垃圾食品不要吃」。這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實在太微弱了。「不發霉」可能只是因為環境中黴菌孢子很少(當然也可能是添加防腐劑的原因);添加的防腐劑可能是健康安全的(當然也可能對健康有影響);添加了對健康有影響的防腐劑,但是添加的劑量在影響健康之前可以被人體有效地代謝排出從而不會對健康造成實質性的損害……不確定因素太多了,根本無法得出所謂「這是垃圾食品不要吃」這樣的結論。

題外話,以前是不查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因為牛奶中沒理由會大量存在這個鬼東西。另外三聚氰胺對成年人來說代謝比較容易,幼兒因為發育沒有完成所以容易沉積形成結石。這東西沒一般人想像的那麼「有毒」,至少不會比黴菌和蟲卵更有害。當然,還是不該添加就對了。

我們支持所謂「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但如果偏重「大膽假設」,就會漸漸變成所謂「民間科學家」甚至「記者科學家」;而整個科學體系的構建,都是建立在「小心求證」上面的。實際上,在化學、生物等領域,由於「證實」的難度如此之大,在當前論文中極少能看到「證明了×××」這樣的結論,最多是「強烈暗示了×××」。很多人說科學本身也是一種宗教,其實這是對科學不了解導致的。宗教有不可違逆的經典與不可忤逆的權威,而科學的主要工作其實是質疑證明,不斷用證據邏輯去挑戰已有的知識體系和建立新的理論模型。

有點跑題了。回到這個問題上來。

如果要「驗證」食品的安全性,那麼最可靠的辦法是從「安全性」的定義入手。比如用動物實驗,如果通過大量平行試驗得出一致的結果,比如食用A食品的動物與食用B食品的動物相比,普遍顯著相似不健康癥狀出現,那麼我們就可以【強烈懷疑】A食品不如B食品健康。

退一步,如果就想知道「防腐劑」含量的比較,那麼最直接的辦法是找到標準檢測方法,直接定量檢測防腐劑。但是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有幾個問題需要更仔細的討論:1)防腐劑和影響健康之間是否存在必然聯繫(求別說什麼「一想就知道不好」之類的話,如果啥都「一想」就知道,還上學幹嗎呢,還做研究幹嗎呢)。2)不同種防腐劑對健康影響大小可否直接定量比較。也就是說,如果A食品使用了甲防腐劑,B食品使用了乙防腐劑,這種單純比較「量」是很難得出「哪個食物好」的結論的。3)保質期和低劑量防腐劑,我們究竟更需要哪一個。比如牛奶,廠商如果宣稱防腐劑零添加,但是保質期只有一天,恐怕絕大多數地區的人都無法喝上牛奶了。很多人覺得「防腐劑」肯定不好,但是事實是,防腐劑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

如果單純比較自然腐敗時間,需要控制好很多變數,@zecy 解釋得很清楚。實際上,在家中很難保證令人信服的實驗條件。食品是要通過標準化檢驗的,與其杞人憂天,自己在家鼓搗靠不住的所謂「實驗」,我寧願相信不斷完善的檢測標準。


要看實驗設計得是不是合理。比如之前比較火的,把米飯放在空調下吹的實驗就有爭議了。

如果兩個牛奶產品,有一個你懷疑加了防腐劑,你想通過比較發霉速度來判斷,那麼有幾個步驟你是要做的。

  1. 兩個產品都應該是合格產品。
  2. 兩個產品使用的消毒工藝應該是一致的,如果有差異,你應該確保這種差異不會對結果造成影響。
    比如,你不能用巴氏消毒奶和超高溫消毒奶來比較,因為前者殺菌本來就沒有後者徹底。
  3. 兩個產品所處的環境應該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你應該把兩個產品用同樣的容器盛載,然後放在同樣的環境下。因為你無法保證是不是某個產品的容器更容易滋生細菌。
  4. 進行平行對照。

至於速食麵的問題。速食麵的含油量是很高的,本來就不適合細菌滋生,而且不長霉不代表細菌沒有超標。另外,就算細菌不超標,不代表不變質,這是兩個概念,常溫下放一個月裡面的油脂怎麼也該變質了。有錢的話可以把速食麵送檢,送檢前諮詢一下做菌落總數和致病菌要多少量,然後準備樣品。


預包裝的果汁飲料是允許加防腐劑的,至於有沒有超標,就只能通過檢測手段知道。


而月餅,和速食麵一樣,因為含糖含油多,水分很少,本來就是很不適合細菌生長的。


另外,我們常見的鹹魚、蜜餞、臘肉等腌制食品都是同樣的防腐原理。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吃壽司全身感染寄生蟲,這還能治嗎? - 匿名用戶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食物安全教育刻不容緩——曝光香港食物安全潛規則(圖)

自費舉報香港食物安全罪案274宗

正直市民遭香港當局打壓致精神失常

——一位受害女童父親的悲慘遭遇


Tac先生對女兒一直呵護有加。一天,三歲幼女食用香港某超市出售的食物後,持續高燒,送醫院急救,方知是感染腸胃炎。後經化驗,該食物內含有數十條蟲。


此後,Tac先生又發現多間超市出售發霉、變質和過期食物。對香港執法部門漠視投訴,玩忽職守的行徑,Tac先生極為憤慨,先後向主管當局、立法會議員發出數百封郵件,痛訴不安全食物之嚴重危害,跪求當局從善如流,重典治亂。然而,Tac先生的正義訴求,猶如石沉大海。

為防悲劇重演,Tac先生決定揭穿重重黑幕。透過對全港數百間大型超市的暗訪取證,Tac先生耗資逾萬元購買了數百種不同品種的過期食物作為證物交予當局,現場拍攝了數以千計的照片和影片,向當局提供了數十萬字的食物投訴供詞……


Tac先生調查發現,位於香港繁華商業中心區內某大型超市,在五個多月內,先後十一次售賣過期食物,而距離該超市不足五十米處,就是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總部。更令人憤慨的是,Tac先生在銅鑼灣某超市付款購買多件過期飲品作為證物後,遭多名店員搶奪毀證。Tac先生致電當局求助,當局拒不派員到場執法,致使涉嫌干犯罪行者得以逍遙法外。


在八個多月內,Tac先生排除各種阻力,先後舉報了274宗超市涉嫌售賣過期食物的個案。而當局數以千計的執法人員又是如何監管和巡查的呢?官方資料顯示:此前三十個月內,當局發現食物已超過食用期限的個案總數為4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局對商家罪行視而不見,對民眾健康麻木不仁,是造成今日香港過期食物泛濫成災、無良商家有恃無恐的根本原因。如果無人挺身舉報,香港食物安全觸目驚心的真相將永遠被掩蓋。Tac先生「不識時務」的舉報觸犯了當局大忌,惱羞成怒的當局展開了一系列瘋狂的報復行動,必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為了繼續粉飾太平,當局不斷玩弄花樣,刻意製造高壓恐懼,處心積慮地阻撓Tac先生舉報,以各種防不勝防的卑鄙伎倆,對Tac先生進行殘酷的精神迫害,致其精神健康狀況急劇惡化。Tac先生無法接受的是,作為納稅人,自己每年將辛苦賺得的血汗錢供養給政府,官員養尊處優,坐享高薪厚祿,卻罔顧市民權益,悍然動用政府資源,對付一個為公益而艱辛奔走的正直市民。

近年來,全國各地政府紛紛設立舉報專項基金,獎勵市民舉報食物安全犯罪,不遺餘力加大打擊食物安全犯罪力度。香港當局卻冒天下之大不韙,一方面窮凶極惡,視舉報人如眼中釘,不擇手段打壓市民舉報;一方面倒行逆施,放縱銷售商將一些容易變壞的食物日期標籤由「此日期或之前食用」篡改為「此日期前最佳」,以逃避法律懲罰。


《星島日報》、《東方日報》、《明報》、《太陽報》、《文匯報》、新浪網等香港各大媒體對Tac先生舉報過期食物進行了全面報導,香港食物安全醜聞欲蓋彌彰。然而,食物安全「無人管」的亂象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愈演愈烈,持續蔓延。痛定思痛,Tac先生不得不尋求全國輿論的聲援。此時的Tac先生,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精神瀕於崩潰,經香港某醫院精神科確診患上「混合性焦慮抑鬱症」,疾病的折磨時常讓他痛不欲生。


人間正道是滄桑。Tac先生不畏強權,曝光香港食物安全潛規則,為堅守良知,捍衛正義付出了慘重代價,期盼社會各界仗義執言,愛心人士伸出援手,一起幫助Tac先生走出困境。


* 更多圖片請透過百度或谷歌搜索「曝光香港食物安全潛規則」


我覺得至少可以證明防腐劑的濃度和效力,而這只是食品安全性的一方面。具體應該如何評估,應該還是根據全面的安全性評估做判斷。

但是,我們都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因為我們不再相信專家和食品包裝袋上寫的配料表。我覺得自我判斷的話,我會盡量實用腐敗快的新鮮食材。因為第一,在你無法判斷防腐劑具體成分的時候,沒有防腐劑就能規避風險;第二,腐敗快的新鮮食材,正因為腐敗快,所以容易判斷是否腐敗,是否可以繼續食用,界限分明,便於我們判斷。

所以,我自己一直傾向於新鮮肉、新鮮蔬菜水果、鮮牛奶。而作為成年人,我從三聚氰胺以後已經不再喝牛奶了。第一因為鈣質來源豐富,牛奶本來就不是必須食品。第二是因為大家都懂得,沒必要專門買進口牛奶,拿這錢買肉好多了。


推薦閱讀:

有些食品為何同時使用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兩種防腐劑?
為什麼沒有一種以綠豆為原料的飲品呢?
吃爆米花會變胖么?
如果完全禁肉,只吃素食會怎樣?應該怎麼吃?
爸爸不願意扔掉過期食物,堅持要吃怎麼辦?

TAG:生活 | 食品 | 自然科學 | 科學松鼠會 | 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