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的營養價值?
顯然,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可樂中的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較低,而土豆和紅薯則不一定。但是,為什麼是這樣呢?有哪些標準可以用來評價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營養價值?
其實我很早之前就想寫這個話題了,感謝題主幫我問出來:-)逗比了這麼久,也該寫篇正經的答案了。
如有疏漏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本文禁止任何未經允許的商業轉載,知乎日報除外。
——————————————————————————————————————————
隨著營養學家們對碳水化合物健康效應的認識不斷完善,評價食物中所含碳水化合物的營養價值的方法已經有很大的變遷。過去,人們普遍以食物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的總量來評價它們的營養價值;而目前,在臨床實踐中,指導病人最常用的是升糖指數(GI, Glycemic Index),營養膳食科醫生自己常用的則是血糖負荷(GL, Glycemic Load);學術界研究的前沿,則是食物胰島素指數(FII/II,(Food) Insulin Index)和胰島素負荷(IL, Insulin Load)。
說實話,就連最粗暴的GI法現在都仍然是營養宣教中的難點,所以大家就認真看看GI和GL的部分吧,FII和IL的部分就作為興趣拓展了~
- 現有方法及其構建與發展
1.碳水化合物密度法
最初,營養學家們認為,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進入腸道後都以相等的速度被水解為單糖,因此吸收的速度也是恆定的。以此推論,同樣重量下碳水化合物含量越多,食物就越不健康。但是,這種方法由於過於粗暴,不少情況下會犯錯,因此現在已經退出臨床營養的舞台。
2.血糖生成指數法
2.1 產生背景
人們發現,不同食物即使含有等量碳水化合物也會引起不同的血糖反應。吃70g白砂糖引起的血糖上升,就比吃含有70g碳水化合物的黑麵包明顯劇烈得多。追查原因,發現原來是黑麵包中澱粉在腸道中釋放遊離葡萄糖的速度明顯比白砂糖要慢。所以顯然,我們不能再單純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來評價食物碳水化合物的營養價值了。
2.2 方法簡介
1981年,David Jenkins和他的同事們把目光投向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所影響的「結果」——血糖升高的幅度大小,從而創立了血糖生成指數法(GI,Glycemic Index,又稱升糖指數)。
血糖生成指數法的核心思想,是把各種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拿來做比較。這種方法的數學原理是,比較攝入含100g碳水化合物的某種食物之後產生的血糖上升曲線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與攝入100g葡萄糖產生的血糖上升曲線的曲線下面積,然後產生一個比值;之後將這個比值乘以100再取整,就得到了血糖生成指數的值,也叫GI值。
翻譯成人話,血糖生成指數就是讓熊孩子食物選手們帶上相同量的碳水化合物去比賽,看相同時間裡誰能扔最多葡萄糖到血液里。扔得越多的食物,顯然就是戰鬥力越牛逼的熊食物。所以,血糖生成指數高的食物或膳食,它的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就被認為越低。
2.3 實際應用
至於公眾如何利用GI,由於GI的計算方法實在是比較複雜,大家只需要去查食物的GI庫就可以了。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76/1/5.full.pdf這篇論文是開放授權的,所有人都可以下載,裡面列出了常見的大部分食物的GI,英文好的知友可以直接下載後Ctrl+F。
能有葡萄糖70%以上水平的是高升糖能力的選手,而55%~70%水平的則是中等升糖能力的選手,55%以下的則是低升糖能力的選手。例如,葡萄糖的GI就100,西瓜的GI值是72,黑麵包的GI值是58,蘋果的GI是38,那麼西瓜是高升糖食物,黑麵包是中等升糖食物,蘋果是低升糖食物。而複合膳食的總GI計算,則是以各種食物的GI值被碳水化合物含量加權後的平均值。
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減少高GI食物的攝入有利於預防各類代謝疾病,而過分強調保持極致低GI所得的益處並未更多,所以如果要應用GI來評價食物,對普通人我比較推薦的做法是不要吃GI過高的食物,比如那些比葡萄糖還高的;少吃一些GI大於70的食物。
3.血糖負荷法
3.1 產生背景
前面的血糖生成指數法有一個問題。有的東西雖然GI高是高,但是我們很難吃得下那麼多分量;而有的東西則正好相反,GI不高,卻很容易攝入過量。比如說西瓜,雖然擁有高達72的GI,但是要想吃下含有100g碳水化合物的西瓜,那可就是1700g——同志們,整整三斤還多啊。而與它相對的,如果是吃普通的黃蛋糕,雖然蛋糕的GI是只有46左右啦,但是吃到100g碳水化合物只需要175g,大部分時候也就是兩塊小蛋糕那麼點兒。所以其實蛋糕才是真·熊食物啊,西瓜在這兒是被冤枉了。
3.2 方法簡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97年,Walter C. Willett和他的同事們給GI引入了一個「攝入負荷」的概念,也就是血糖負荷(GL, Glycemic Load)。GL很簡單,就是同時考慮GI和碳水化合物密度。數學上的原理,則是用GI去乘上食物的碳水化合物佔比,即100g這種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計算公式是:GL=GI*碳水化合物含量/食物總重量。
翻譯成人話,血糖負荷就是不僅看熊食物們的戰鬥力,還要看熊食物們的彈藥量。雖然某種熊食物在碳水化合物量相等的情況下是很牛逼啦,但是如果要能有這麼些碳水化合物必須得吃很多這種熊食物,而一般人們又吃不下那麼多,不就沒啥大事兒了嗎~
3.3 實際應用
對於公眾的應用,在查出一種食物的GI之後,可以根據營養成分表或者食物成分表的數據得到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然後代入公式「GL=GI*碳水化合物含量/食物總重量」進行計算。GL值越低的食物或膳食,它的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越高。
前面西瓜的GI雖然是72,但是GL只有72 * 5.8g / 100g ~= 4;而蛋糕的GI雖然只有46,GL卻是46 * 57.1g / 100g ~= 26,是西瓜的6倍還多啊。所以GL又一次告訴我們,蛋糕才是真·熊食物。
- 新方法的構建及未來展望
發展到這裡,本來大家都覺得應該沒啥問題了,可是後來又有人發現沒對了。
有些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中,如果碳水化合物是果糖,那麼吃下去之後很可能血液葡萄糖是不會怎麼變的(甚至可能還會下降),但是果糖由於容易在肝臟中被代謝為脂肪酸而促進胰島素分泌,更容易給胰島B細胞增加壓力,實際上更容易搞出胰島損傷和T2DM。因此,人們評價碳水化合物健康效應的目光就又往上移了一層:開始看代謝調控的層面,也就是胰島素分泌。
1997年,Jenkins等人仿照GI的方法,建立了食物胰島素指數FII。他們將GI中的血糖AUC換成了胰島素分泌的AUC;並且,由於胰島素的分泌不只是由血糖決定,還會被脂肪、蛋白質影響,因此GI中的比較基準——每100g碳水化合物——被替換成了每1000kcal。而複合膳食的FII的計算,則是各種食物的能量加權平均數。
相似地,在2009年,又有人仿照GL同時考慮碳水化合物質量和含量的概念,提出了胰島素負荷IL。
這兩種方法目前限於食物數據較少,應用也就還比較少。不過,2011年有人應用了這種方法對
the Nurses』 Health Study和the 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中的4002名調查對象的橫截面數據進行評價,就已經發現了膳食碳水化合物的FII和IL位於第一五分位的人的血甘油三酯(TG)含量比第五五分位的人高26%。
所以,我個人認為,FII和IL是新興的膳食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評價的方法,估計過幾年做的人多了之後會被接受。就像GI,雖然三十年前GI剛提出來的時候,因為要在志願者身上做實驗才能測到GI,數據實在不好搞,而被絕大部分醫生認為是紙上談兵,但隨著做的人多起來,研究成果不斷完善了GI的資料庫,現在GI在臨床營養中的地位已經是不可撼動的了。
綜上所述:
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評價,最好是看血糖負荷GL。越低越健康。
懶得換算得話,請看升糖指數GI。越高越不健康。
如果是懶癌晚期腦轉移,伴多發性液化性壞死灶形成的,可以選擇只看碳水化合物含量。
營養科學工作者,有興趣可以看看FII和IL。
這篇答案可能寫得比較難懂,估計是收不到多少贊同了。不過我覺得,作為營養流行病學領域的公共衛生工作者,我們是有義務把這些講給大家聽的。如果大家有什麼疑問,歡迎在評論里提問,我會針對很多人沒明白的地方再詳細解釋~
首先澄清一個概念,嚴格意義上的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應該包括單糖,低聚糖和高聚糖。少部分低聚糖和很大一部分的高聚糖因為不能被人體自身消化吸收,但是卻有助於腸道健康,所以又被稱為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但是一般而言,標籤上標註碳水化合物的時候,指的都是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澱粉這種能夠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糖類,並不包括膳食纖維。
所以在下文討論中,採用一般的說法,即碳水化合物特指可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糖類,不包括膳食纖維。
對人體而言,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功能都是提供能量。一般認為 1g 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 4kcal 的能量。就提供能量的營養價值而言,可樂里的碳水化合物跟土豆紅薯里的碳水化合物是沒什麼區別的。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土豆紅薯中的碳水化合物比可樂中的更有營養,因為土豆紅薯中除了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還有膳食纖維。
下圖請見可口可樂的成分標籤,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有包砂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來自果葡糖漿)。
下圖見土豆(potato)和紅薯(yam)的成分(來自wikipedia)。每100g土豆里,有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17g,膳食纖維(fiber)2.2g。沒100g紅薯里,有碳水化合物28g,纖維4.1g。
土豆和紅薯里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是澱粉,少量的葡萄糖蔗糖等簡單糖類。他們的價值和可樂里的糖是一樣的。不同就在於這2.2g和4.1g的fiber,是他們讓你覺得更有營養。
其實土豆和紅薯還是高carbo的食物,想攝入足夠的善事纖維的話還是多吃水果蔬菜吧。美國RDI給成年男人建議量是38g fiber每天,女人大約25g每天。你得吃好幾斤的土豆紅薯才能達到這水平= =!祝各位每天都能吃進足夠的fiber,就是這樣!
PS. 圖片均來自網路,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我刪==!
你最終會發現,你左講究右講究的,還不如順其自然每樣都來點。
如果你有病,怕病發,講不起。如果沒病,還東講究西講究,你就是自找麻煩,患得患失,你過的不會好。因為一天三頓飯,你活著就得吃,你是一天就為三頓飯活著,還是為了自己自由快樂健康活著呀?
KellyWeaver 講了原理,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方便的方法就是,「糖尿病人食品交換份法」
大家可以按圖索驥
這主要有兩點,1:取決於食物本身,前面答案均是在陳述食物,而我主要說的是2:人體自身,就拿俄羅斯人與波蘭人比較,前者較後者大腸約長57厘米,故吃 相同量的 食物,俄羅斯人會比波蘭人多得到能量。而人體中另一特殊器官——腸道菌群也存在很大差異,在肥胖人群中發現有較多的厚壁菌,故厚壁菌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人體內產生的特定酶也是所不同的,如大多數成年人體內不能製造乳糖酶,此種對牛奶中乳糖的講解是必需的,因此,咖啡對有些人是高熱量的,對有些人來說是流體罷了。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我們形成形成特殊物質來適應環境,我對在食物上貼能量標籤是不贊成的,因為那不完全科學。
1
碳水化合物和糖到底是什麼關係?
在營養學中,糖類從本質上講,就是碳水化合物,
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糖可以分為:
單糖( 1 個單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雙糖( 2 個單糖):蔗糖、麥芽糖、乳糖
多糖(10 或10 個以上的單糖):澱粉、纖維素、瓊脂等
看完這些更懵逼了?
別頭疼,你要知道的最基本的一點就是:
我們每天吃的五穀雜糧、蔬菜水果,
都含有不同量的碳水化合物。
其中,穀類、薯類、根莖類蔬菜、豆類,
它們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對拔尖。
2
為什麼「零碳水飲食」不靠譜?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零碳水飲食法。
近來,就連科學家都承認,
零碳水飲食法的確是減重速度最快的方法。
別急著高興,但同時,也是最作死的一種。
碳水、蛋白質和脂肪是人類最主要的能量來源,
每克碳水化合物含有約16 千焦(4 千卡)熱量,
是最划算且快捷的能量來源,
我們的身體需要碳水,就像飛機需要燃料一樣。
即使是在減脂期人們也仍然需要適量的碳水。
長期碳水缺失的狀態下,
身體會利用脂肪和蛋白質作為能量來源。
而分解蛋白質會造成肌肉流失,
還有可能誘發各種健康問題,如免疫力下降等。
這也就是為什麼零碳水飲食法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影響健康。
3
碳水那麼多,我該吃哪種?
按照身體的吸收消化程度以及血糖升高反應程度,
碳水化合物可以大致分為2類:
1
簡單碳水化合物
(即高 GI 食物)
泛指單糖和雙糖,
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乳糖、麥芽糖。
常見食物包括水果、牛奶、啤酒等等。
2
複合碳水化合物
(即低 GI 食物)
泛指澱粉類食物和纖維。
常見食物來源包括穀物、豆類、薯類等等。
作為一般人,我們並不需要i清楚記得每種食物的 GI 是多少,
只要一個簡單的參照標準就可以幫你判斷啦!
GI 值高(>70)的食物一般膳食纖維極少,
例如糖、白米白面,運動飲料,
適合在運動中和運動後立刻攝入,
但是由於高 GI 食物會讓人體血糖快速上升和下降,
也就是說,當你已經吃飽時還意識到,
不知不覺就會超量攝入,減脂的人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GI 值低(<50)的食物一般富含膳食纖維,
能夠減緩血糖的上升速率,讓身體持續吸收能量,
例如穀物雜糧、薯類豆類,以及葉類蔬菜,
適合在非運動時段攝入。
除此以外,食物的性狀和烹飪手段也會影響食物的 GI 值。
食物在液體狀態下比固體狀態擁有更高的 GI 值,
所以榨成果汁的水果比原本的果實 GI 更高,
粥就比飯的 GI 高。
機智的調整料理手段,
就可以幫我們在適當的時候補充相應 GI 值的碳水化合物。
4
碳水「紅黑榜」
說了那麼多大道理,
最實在的就是獻上一個碳水紅黑榜單啦!
大體而言,天然未經加工、
富含膳食纖維的碳水化合物應該是你的首要之選。
但也不是要徹底妖魔化白米白面,
只是相同狀態下,複合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更高的營養價值,
並提高飽腹感和降低患病風險,何樂而不為呢?
Good 碳水紅榜
√全穀物
未經添加的燕麥片
最好選擇慢煮的,包括石磨或者鋼切燕麥,營養價值留存最高,
藜麥、糙米等。
√豆類
小扁豆、腰豆、鷹嘴豆、毛豆等等都是很不錯的豆類。
√根莖類
紅薯、山藥等。
√蔬菜
幾乎沒有差的蔬菜,
你需要每天、每頓吃各種各樣的蔬菜。
當然,請選擇時令蔬菜。
√水果
蘋果、香蕉、莓類、西柚,以及其它時令水果。
有些水果的升糖指數雖然不高,但每次攝入很容易超量,
因此會額外攝入大量的果糖,
請酌量攝取(每次 300-400 克比較合適)。
Bad 碳水黑榜
下面這些讓不少人慾罷不能的小妖精,
請隨個人喜好和意志拉黑!
×糖果及巧克力
不用多說了吧。如果一定要吃巧克力,
請選擇黑巧克力,可可佔比 80% 以上最好,
同時控制份量!
×炸薯條/薯片
純粹的土豆是健康的,但炸薯條則不然。
不僅油脂高/熱量高,油在高溫下氧化還有致癌作用。
×冰淇淋
多到不行的添加糖和壞脂肪。
×餅乾/曲奇/蛋糕
高糖高脂肪的增肥利器。
×飲料
可樂雪碧、維他命水(其實含有很多添加糖),
以及各種軟飲(哪怕是果汁)。
如果一定要喝果汁,自己鮮榨最好,
不過也需適量,並選擇低升糖指數的水果。
對於很多人來說,
光是戒掉飲料,體重就有可能下降!
所以,假如只注重了控制油脂的攝入,
而忽略了碳水化合物的選擇和份量控制,
也很有可能讓其他努力都付諸東流!
更多精彩實用的家庭健身視頻,請到優酷視頻【凌雲健身】頻道收看!
更多健身塑形乾貨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FitTimeNow,回復[FT健身]就可獲得FitTime免費會員和7天低脂食譜一份哦!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哦~
看在FitTime君這麼可愛的份上,給我點個贊咯~蟹蟹~
我覺得這個問題也可以從營養本身的角度考慮 簡單的說就是身體需要的才叫營養 超出身體需求範圍的都可以認為是沒有營養價值 甚至毒素 我想並沒有哪個資料上明確指出可口可樂沒有營養價值 土豆/紅薯就有營養價值 如果身體攝入了足夠的碳水化合物 就算你再吃紅薯/土豆 碳水化合物還是會超標 還是有機會導致糖尿病 反之 對於在足球場上奔跑了九十分鐘 又不能立即去進食補充能量的運動員 這時候來瓶可口可樂也是極好的
建議看看《穀物大腦》
為嘛解決的都這麼...複雜,人營養分4塊,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還有微量元素。其中前三個為主。如果不吃飯,餓著,身體先消耗碳水化合物,接下來是脂肪,最後人體會消耗蛋白質。但消耗蛋白質意味著你身體的器官在被人體自身分解並吸收,等到分解蛋白質這一步的時候,人已經救不回來了,就是北斗神拳裡面「你已經死了」這一奇妙階段了。簡之,碳水化合物是基礎的人體能量來源。大概是按單糖、雙糖、多糖來分。多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會被人體轉化為脂肪和蛋白質的。如何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必不可少。葡萄糖到纖維質、澱粉都屬於碳水化合物,你可以想像一下。
低碳、高碳、零碳、無麩質、無穀物……一說到健康膳食,碳水化合物總是飽受爭議。這次也不例外,小Pi給大家帶來兩篇有關碳水化合物對大腦影響的新研究:一篇講的是碳水是大腦發育的關鍵;另一篇則指出碳水會影響大腦健康。
其實,這兩項研究的結論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相互衝突,因為它們討論的並非是否能吃碳水化合物,而是應該如何選擇碳水化合物來源。
它是個好東西?
人腦的運轉離不開碳水化合物。《生物學評論季刊》(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上一篇研究,通過分析考古類、人類學、基因學、生理學和解剖學方面的數據,以確認在過去的一百萬年中,碳水化合物是否是人腦發育的關鍵因素。結果發現,土豆、穀物、水果和其他有益健康的澱粉,也許是人類大腦能夠發育得如此高級的原因。
不過,這個課題並非只是歷史性課題,在現代生活里,澱粉對大腦健康也同樣重要。研究的第一作者、來自巴塞羅那自治大學古代人類營養學研究員Karen Hardy博士解釋道:「澱粉類食物,或者說碳水化合物,是大腦和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為了大腦和身體能正常運作,日常飲食應該攝入碳水化合物。」
它是個壞傢伙?
碳水化合物之所以會落得一些壞名聲,全都是因為一些「害群之馬」:加工食品(精細碳水),尤其是垃圾食品,長期攝入這些食物會增加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幾率(長胖什麼的更不用多說)。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稱,在精細碳水帶來的健康危害中,對大腦的影響最為突出。這篇研究論文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他們發現受試者中攝入最多數量精細碳水的人,抑鬱的幾率最高。
那麼你可能會問,他們是如何確認這些危害是加工食物導致的呢?這是因為對照組的觀察結果顯示:攝入更多膳食纖維、全穀物、蔬菜水果(健康碳水化合物來源)的女性患抑鬱的幾率最低。
到底該選擇什麼樣的碳水化合物?
很多女性看到類似負面的結果,往往會選擇徹底斷絕這類食物,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大腦需要碳水化合物來保持正常運轉。長期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人大腦的基礎功能會出現問題。
比如,2008年美國塔夫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低碳飲食會引發記憶力問題,人的反應速度也會下降——這種現象被戲稱為「低碳式感冒(carb flu)」。
不過,後續研究也指出,在多數成人中,低碳式感冒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只是一段時間,因為大腦能適應膳食改變,並開始用脂肪替代葡萄糖來供能。另外碳水化合物對女性大腦是非常重要的,懷孕女性和哺乳期女性都需要攝入碳水化合物,這樣她們的孩子才會健康。
這兩項研究的作者都提到,不用害怕簡單碳水化合物(如水果或蜂蜜中的糖),但需要警惕那些打著「健康食品」名號的食物,比如甜膩的麥片或者燕麥卷。(這裡告訴大家一個小妙招,如果配料表中糖比纖維素或蛋白質含量還要高,就盡量不要選購。)
據劍橋大學的研究顯示,豆類、堅果、全穀物中含有葉酸和其他B族維生素,這些都是保證大腦發育和正常運作的關鍵。所以,讓你的餐盤裡多些全穀物吧!
選購優質碳水化合物
截圖來自PiPi健康App 3.0
進入PiPi商城
選購健康安全的優質碳水化合物
英文原作:Shape,編譯:草葉
碳水化合物的營養功效 1.供給能量。每克葡萄糖產熱16千焦(4千卡),人體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消化變成葡萄糖或其它單糖參加機體代謝。每個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沒有規定具體數量,我國營養專家認為碳水化合物 產熱量佔總熱量的60—65%為宜。平時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多糖,在米、面等主食中含量較高,攝入碳水化合物的同時,能獲得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其它營養物質。而攝人單糖或雙糖如蔗糖,除能補充熱量外,不能補充其它營養素。 2.構成細胞和組織。 每個細胞都有碳水化合物,其含量為2%—10%,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分布在細腦膜、細胞器膜、細胞漿以及細胞間質中。 3.節省蛋白質。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不足,機體不得不動用蛋白質來滿足機體活動所需的能量,這將影響機體用蛋白質進行合成新的蛋白質和組織更新。因此,完全不吃主食,只吃肉類是不適宜的,因肉類中含碳水化合物很少,這樣機體組織將用蛋白質產熱,對機體沒有好處。所以減肥病人或糖尿病患者最少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要低於150克主食。 4.維持腦細胞的正常功能。 葡萄糖是維持大腦正常功能的必需營養素,當血糖濃度下降時,腦組織可因缺乏能源而使腦細胞功能受損,造成功能障礙,並出現頭暈、心悸、出冷汗、甚至昏迷。 5.抗酮體的生成。 當人體缺乏糖類時,可分解脂類供能,同時產生酮體。酮體導致高酮酸血症。 6.解毒。 糖類代謝可產生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與體內毒素(如:藥物 膽紅素)結合進而解毒 7.加強腸道功能。 與膳食纖維有關。如:防治便秘 預防結腸和直腸癌 防治痔瘡等。 8.其它。 碳水化合物中的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有潤滑作用。另外它可控制細腦膜的通透性。並且是一些合成生物大分子物質的前體,如嘌呤、嘧啶、膽固醇等。
專業、嚴謹、helpful!
人體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消化變成葡萄糖或其它單糖參加機體代謝。每克葡萄糖產熱16千焦(4千卡),我國營養專家認為碳水化合物產熱量佔總熱量的60—65%為宜.平時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多糖,在米、面等主食中含量較高,攝入碳水化合物的同時,能獲得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其它營養物質。尤其是出雜糧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含量很高。每個細胞都有碳水化合 碳水化合物主要的生理功能。
上面回答的不是廢話嗎?白砂糖是屬於二糖,水解成單糖的速度只需要一步,而澱粉是多糖,需要多步水解,肯定更慢啊!
好像土豆、紅薯那種叫複合型碳水化合物,在進入人體代謝的時候,血糖反映沒有可樂那種單一型碳水那麼陡峭(⊙o⊙)……
抱歉我不夠專業,不過有個笨辦法,一般天然的都比加工的好= ̄ω ̄=
推薦閱讀:
※家人得痛風10多年,還伴隨有多種併發症,檢查也做了無數次,長期靠著鎮痛葯才能活動,怎樣才能改善?
※有哪些科學的飲食方法可以有效減肥?
※跑步減肥是否可行?
※是不是有一種體型一到冬天就發胖?
※夜跑是好還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