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沒錢就不要玩騎行」這樣的態度?
我一直以為騎行就是享受騎車的那種感覺,有錢的可以騎好車,騎更多地方無可厚非。這幾年下來越來越多的騎行團體開始變得以改裝,燒零件為主要目的。騎行到底是騎車,還是改裝車?改裝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騎車服務的嗎?
我愛騎車,並且一直堅持不燒配件,當初選上山的車的時候也是一步到位,一直夠用。
不過騎了幾年之後一算,仍然花了不少錢啊!!騎個長途得買駝包梁包,騎夜路買了手電筒,冬天騎車買了手套,雨天騎車買了薄雨衣。騎得多了換閘皮換鏈條,磨損嚴重了又換了同檔次的後撥飛輪,自己出去騎為了以防萬一買了補胎工具,後來又買了各種扳手組合打鏈器,打個比賽買了騎行服騎行褲,之後又陸陸續續買了或者換了頭巾綁腿綁繩手機架音箱頭盔貨架護膝風鏡………
而且這些一點兒都tm不便宜啊!
所以我感覺啊,即使不燒配件,如果騎得多騎得好,也是要花不少錢的,否則肯定騎得十分痛苦@_@沒錢就不要玩攝影
沒錢就不要去旅遊
沒錢就不要買房子
沒錢就不要談戀愛
沒錢就不要生孩子
沒天賦上什麼學
沒資源創什麼業
沒能力出什麼國
沒存款結什麼婚
----------------------------------------------------------------------------------------------------
跳出騎行來看,其實「沒錢就不要玩騎行」這種態度,並不只是某一種態度。也許言者無心聽著有意,就好比人家說你沒背景沒關係就不要去從政,並不是鄙視你,而是出於現實無奈的建議。也許只是一種單純的勸說,因為有錢時候的體驗跟沒錢時候的體驗差別會很大。
還是回到騎行這事兒上,給幾個角度:
1,如果追求速度,玩公路,那有錢沒錢(幾萬塊跟幾百塊的車)區別會相當大。
2,如果是騎車旅行,那有錢可以讓你更方便去到更多更遠的地方,而且更安全。(比如車子便宜質量相對差路上爛了就沒辦法走,身上沒錢就可能住不好吃不好傷害身體,萬一受傷沒錢治病或遇上什麼意外麻煩更大。)
3,如果是日常休閑騎,沒錢的時候你獨自騎回家而隊友們擼串腐敗,或者去趟郊區玩為了省錢還趕夜路回家,抑或者看中了一款新潮的城市車而始終不肯下手。
我是從窮游的騎友轉變成從事騎游服務工作的,換了身份就能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比如有的人沒錢就去騎行進藏,結果就是想花很少的錢住店吃飯讓老闆們都不願接待,或者蹭吃蹭喝蹭車還一路感慨好心人多民風淳樸,又或者為了節省挨餓受凍損害身體而渾然不覺。一路上很多景點因為門票昂貴而只能在大門口留影,抑或者冒險偷偷逃票進去;很多小吃美食只能流口水而沒法去品嘗;很多有品味有特色的民宿也只是路過,最後搭帳篷或者睡大通鋪;想給家人朋友買個禮物還要糾結良久最終不了了之。
騎行,不同角度不同階段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態度。沒有什麼正確與錯誤,只是選擇不同或者選擇受限吧。有錢沒錢,都玩騎行,但一定會有區別,狀態不同,體驗不同。理解的話,就更多嘗試;不理解的話,就相互鄙視了。根據身邊車友少數樣本:
三四千的車時最狂熱,早上六點出發爬山晚上騎回家,再辛苦都不怕。
自行車一到三萬左右比較穩定了,開始淡定,車多數比較適合自己,明白自己需求。
再升級要不就是玩比賽,實力差不多就是要拼裝備;要不就是有錢發燒,這也正常,哪種愛好都有一千種燒錢的法子,開心就好。
每個群體有每個群體的玩法,不要以為是騎車的都是一路人。其實裡面還細分了好幾個圈子。
1:比賽黨:騎車目的並不是去看什麼風景的,主要目的是訓練自己去參加比賽,所以裝備都會是競賽級的。
2:騎游黨:這類人群最多,買個2000元左右的山地車為大多數,剛開始騎周邊的路線,和朋友騎完就吃喝,之後開始挑戰遠的線路,最後達到最高目標就是騎到拉薩。他們對車的要求並不會太高,追求的騎行的感覺,和挑戰的成就感。
3:器材黨:這類人可能玩過競賽也騎過游,最後發現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開始搗鼓器材,從中獲得改裝的樂趣,並且還可以成為與騎友一起騎行的談資和優越感,對裝備的訊息和重量非常敏感。此類玩法眾多,是車店老闆最喜歡的人群。
4:興趣黨:看別人玩自行車,所以自己也要買個車騎騎,如果遇到路上有騎車的,就是要全力超過他才會感覺自己很厲害。當騎完周邊的線路後,如果沒有挑戰長途或騎拉薩的想法,到冬天就開始冬眠,春天來了後基本就不會碰車了。
作為曾經的野生驢友,我支持這個說法。
當然,樓主所說的對那些熱衷於燒件、熱衷於買豪華車的騎友、俱樂部,我也不以為然,但也沒必要非要說誰對誰錯。
很多所謂「專業騎友」燒錢升級自行車,多半只是用來炫耀和裝X罷了。騎幾萬塊的自行車,卻沒體力沒毅力爬坡,雇車拉到山頂然後衝下坡的葉公好龍之徒(一開始沒考慮到專業玩降速的朋友,特指長途騎行中遇到的情況,見諒),還真見過不止一次。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騎行真的是有門檻的,雖然門檻不是特別高,最起碼不至於是網上嘩眾取寵的那種「500元周遊全國」、「200塊玩轉西藏」之類博眼球的帖子里吹的那麼低。
恰恰相反,中長途騎行的成本遠遠比乘坐高鐵、飛機旅遊要高。
有過中長途騎行經驗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兩點:
1、整體而言,越好的自行車越省力,性能體驗也越好。
當然,不是說非萬元以上「專業」自行車不行,起碼,三千上下價位的捷安特777、美利達挑3,總該備一輛。最不濟的,兩千的公爵,一千多的勇士,不能再低了。
不是說騎200塊的山寨摺疊車就不能玩,而是你自己遭罪。騎行一天,平原150-200公里,山區50-100公里,這算是正常的運動量。騎不靠譜的山寨車,真的跟不上隊友。拖累別人、累了自己,花了更多的時間、流了更多的汗、看的風景卻比別人更少——最重要的是,還會嚴重影響你看風景時的心情。
所以要加入騎行黨,首先就需要一輛靠譜的自行車,這就需要幾千塊。更何況還有各種手套、頭盔、駝包、水杯架、修車工具、碼錶、聚光手電筒、衝鋒衣、騎行服以及帳篷之類的配件,配齊全了,一千塊以內根本打不住。
2、對比起路上的開銷,騎行真的比旅遊燒錢。
同樣的1000公里路程,坐高鐵旅遊,也就是三四百塊錢、三四個小時的事。騎行呢?看似省了300塊的車票,但代價是需要一周以上的時間。這一周的吃飯、住宿,真不是300塊可以cover的。
即使是「窮游」,也不現實。
你不可能一周頓頓啃壓縮餅乾、喝不明衛生狀況的山泉水、住淘寶買來的廉價帳篷。假如真這麼干,付出的身體健康成本,更遠遠不止省下的這幾十元。體力跟不上不說,萬一鬧一次腹瀉,發一次燒,那耽擱的日程又要以周計,而這又意味著更多的開銷。
順便多談一下時間問題:時間就是金錢,時間也是成本。
比如,騎行去西藏,別人來回飛機票,在西藏玩一個月;你來回騎車各一個月,在西藏玩一個月,總共花三個月。那就意味著你比坐飛機的人少掙了兩個月的工資。這是經濟學上的機會成本。
更重要的是,騎行會佔用你大量的業餘時間,長途騎行更直接打斷你的職業生涯。
只是周末騎短途,那影響相對較小;偶爾來一次中長途,那可不是一個國慶長假就夠用的。我有過辭職騎行的經歷,也見過很多打幾個月工、騎一個月玩的年輕騎友。個人感覺是,長遠來看,我們付出的代價太大。
絕大多數人無法享受長途騎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也許我們不缺那一兩萬的開銷,卻很難找到連續一個月以上的自由時間。
多少有點錢、大把的空閑時間,這是玩騎行的基礎。
最後,溫馨提示所有的驢友和非驢友:
永遠,永遠,永遠不要給下面這類騙子錢。
再窮的驢友,路上沒錢了,給親戚朋友打個電話匯個幾百塊、幾千塊,是很方便的事。
假如他連一個肯借幾百塊小錢的親戚朋友都沒有,那麼你不覺得他人品有問題么?
真遇到一時缺錢應急的驢友,麵包可以給,午飯可以請,但別的開銷,那是他自己的事。騎行黨歡迎窮朋友,但不歡迎遊手好閒的懶朋友。
窮家富路,是很有必要的。你可以說沒有錢就不要玩公路,沒有錢就不要玩速降……但是騎行……主要還是看馬達,人家二八獨輪車輪滑都能環中國……
睡不著,講個故事好了。
12年高考結束以後,陸陸續續玩票了幾年的我,在空下來的時間裡加了一個自行車俱樂部。
我也搞不懂我的家鄉算是個幾線城市(雖然我認為搞一個幾線城市這種虛名除了吹牛逼以外毫無作用),但由於也是我國近代工業發源地之一併且萬幸沒在建國之後被國家拋棄,生活水平還算不錯。俱樂部里大概有如下幾種人:一部分是空閑實踐豐富的離休老幹部,他們有時間並且也有經濟能力參加騎行活動;另一部分是青壯年的上班族,他們有太多的用不完的精力和自由支配金錢的能力。所以這個俱樂部車的整體水平非常高,基本人人都是XTR。(我一個小孩子加了進去算是個意外,當然可能因為我比較可愛嘴又甜而且愛好偏老,一直叔叔大爺地喊,出去玩的時候能下幾盤象棋唱兩嗓子京劇什麼的,大家都還挺喜歡我_(:з」∠)_。)
所以大家日常的騎行活動無非是想吃海鮮了就騎車從市區到海邊尋覓最新鮮的食材中午吃一頓晚上再回來,想吃野味了就跑到山裡去在皇帝老子的墳旁邊找個小店吃一頓,想吃羊了去趟草原,想游泳了去趟北戴河之類的。基本上全俱樂部活動都是建立在吃喝玩樂的基礎上的。(我國離退休幹部就是會玩啊!)
但是我偶爾能看見一個人,他沒有騎行服,也沒有一輛像樣車,每次穿著一件軍大衣(冬天),騎一輛後避震(而且是彈簧那種)的雜牌車,車子很臟,當然大衣也很臟。他騎得並不快,所以大家巡航的時候他是跟不上的。偶爾休息的時候能看見他默默地趕上來在默默地超過,雖然很快就又被落在後面,但是他就是一直不停。
中午吃飯的時候呢,我們自然是早有老饕訂好了飯館,「山中走獸雲中燕陸地牛羊海底鮮」讓這幫前局長處長們大快朵頤,但是卻從來沒見過那個人的影子。
小孩子吃飯當然是很快的,不像大人們邊吃飯邊打諢插科吹牛,基本上每次我都是趴桌子上睡一會。但是一次我無聊出門轉了一圈,發現那個人拿著一個很髒的富光太空杯在喝水,另外一隻手拿著饅頭和鹹菜,看起來他也是在享受他的「午飯」。我有些好奇但更多得還是害怕,於是就站在遠處看他。
這算是我第一次仔細觀察他吧:蓬鬆打結的頭髮和鬍子,在冬天的陽光下還能看見上面的油在反光,鼻子上還有著一副款式很古老的眼鏡,鏡片後面的眼神卻是渙散的。他咀嚼的動作很慢,吞咽也是。我對著個人開始好奇了。
回去的路上我跟一個艮我很好的伯伯打聽他的事兒。伯伯基本算是這個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了,他告訴我說很早以前這個人就一隻跟著他們,也是一樣的裝扮,一樣的行為,貌似住在另外一個人樓下。本來是一個春風得意的青年人,剛剛大學畢業分配到了學校當老師,但是就因為在二十五六年前的那次運動中給去遊行的學生送了飯,也被錯誤地划了類別,從學校被辭退,即將結婚的女孩之後也跟他分手,於是一下子精神就不太正常。他們剛開始騎車的時候就不知道從哪找來了那輛車,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就開始跟著他們,一句話都不說。
故事到這就講完了。這以後我上了大學,回家的日子就少了起來。偶爾和這個俱樂部在一起出去玩,也似乎忘了有這麼一個人跟在後面。也似乎沒在怎麼見過他——大約他的確死了。
很多人認為是個美女,大家才這麼照顧她。實際上,她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女生(不晒圖了)。至於為什麼沒有人暴脾氣,可能因為隊伍里有一群暖男吧,很照顧大家的感受。盡量要我們出行的隊伍相親相愛。
=================================
怒答!
有次和一個大部隊去騎千島湖,一共十人。第一天環湖騎行,才騎了10公里,有個妹子的車爆胎了。隊友把她的車內胎取出來,發現那胎已經千瘡百孔,補了至少十個洞,而且當時爆的那個洞已經補過三次了(據騎友後來回憶,該車應該被改裝過,內胎直徑居然大於外胎)。於是大家幫忙把車胎補好,已經過了一小時。
到了中午,她的車又壞了,而且只能找修車鋪才能解決,於是一部分人帶她去附近的村裡找修車鋪,我們到前面叉口等,當時等得無聊至極,有的隊友閑的跑去附近的村委會裡燒開水。
等車修好,又往前騎了幾公里,該妹子的車又壞了,於是她攔了輛警車將她帶到離該坐標最遠的鄉里去找修車鋪,我們到時和她匯合。兩小時後我們騎到她修車的鄉村,她的車還沒修好,過了一小時後才慢慢出現。
就因為她的車,我們當晚八點才到目的地。
第二天一大早,兩個男生就騎著她的車去鎮上修,據說她的車後胎的內外胎全部換過,而且有個輪胎的剎車引線壞了,有個胎還掉了粒鑼絲,修不好。那天早上我去鎮里給隊友們買早飯,找到修車的兩個人,他們把這輛神奇的車給我,我戰戰兢兢騎著這輛破車從鎮上到旅店,短短的路程騎了很久。就怕出事情!
第二天她的車又壞了幾次,我們中途不斷停下來給她修修補補,逢修車店必停下來。第三天坐大巴回到上海,她的車又出現問題,我們都建議她把車賣了,興許還能賺點成本回來。
該妹子自稱學生黨沒錢,到二手車市場花300塊淘了輛所謂的山地車。據說她騎著這輛車去過蘇州,揚州,無錫,南京等地,深感佩服,都說她簡直是條漢子。我們騎行千島湖時,為了減輕隊友的負擔,男生們在輪流騎她的車,後來有個男生說,他怕危險,一路上沒敢騎她的破車。
個人認為標題上那句話非常有道理,沒錢玩什麼騎行。拖累隊友不說,破車自己騎的也辛苦。而且,一旦出了事故,我們都要承擔責任。用好點的裝備,完全是對自己的安全甚至生命負責!
謝邀。
首先題主對於這種說法無須在意。在大部分情形下,這種觀點都出現在與俱樂部(尤其是車店、俱樂部合二為一的)活動的場合中。國內的騎行俱樂部基本算是剛剛起步,很多所謂的俱樂部其實還只是一個車隊,並未形成一個俱樂部應有的正常運營方式。因此很多真正存活下來的俱樂部往往都是與車店一體,或依靠車店等經濟實體才能存活下來。
大部分騎友也缺乏成熟的騎行意識,都是參加免費的俱樂部進行活動,如果該俱樂部有一絲收費的苗頭,就會立即轉移山頭,跟另一幫人繼續紅火。
這就造成了一個不那麼美好的局面:俱樂部的運營需要經費,活動做多了還會有風險,資金幾乎不可能從正常的途徑(俱樂部會費等)獲得,但花出去的錢又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腫么辦?
那麼就賣車啊!換配件啊!升級啊!
因此,很多人參加活動時都會被別人的車嚇到,都會有意無意的受到「高手」換車的唆使,無論什麼騎行方面的問題,最後都可以歸結為「你的車不行」;無論談論什麼話題,都會拐到車子升級部件上;無論你有什麼疑惑,都可以用買車來解決……如果你堅持捂緊錢包一萬年不動搖,就難保少數人出口成髒了。
正如國內醫療行業因為不能收看診費,醫院的成本只能轉嫁到藥費上。組織騎行活動俱樂部沒有活動經費,費用需求就會轉移到車輛上。很多情況下如果你不去比賽,一輛五六千的車子就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騎行需求了,但是經不住「高手前輩」們的攛掇,很多騎友都買了上萬元的車子,花費反而更高,對俱樂部們來說,他們掙這份拐彎的錢的滋味也不好受。
因此在這裡敝人希望廣大騎友們如果能夠比較穩定持續的去參加活動,還是加入一個收費的正經俱樂部比較實在。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正如世界上沒有真正免費的網路遊戲。一個俱樂部一年的會費不過幾十上百,並不算是很高的投入。但如果人人如此,這樣一份不起眼的投入就會帶領廣大騎行俱樂部走入真正的正軌,讓廣大騎友不再沉迷於燒裝備的怪圈中,讓所有的騎行者享受真正的騎行樂趣,也能讓題主這樣的新人不再因車子的問題而感到難堪。
路漫漫修其遠兮,還望廣大騎友和隊長們共同努力!好的器材很有必要,跑川藏線遇到多彎大下坡的時候,一對xtr油碟最多就是捏剎車手指頭累點熱衰減來的晚,如果用bb5如果剎車熱衰減控制不住車的話唯一的後果就是摔下懸崖。
或者說自鎖這事,騎到50以上換檔非自鎖的話腳很有可能脫離腳踏導致摔車,而自鎖幾乎不可能脫鎖除非腳踏斷裂。
再其次騎車是個多極分化很嚴重的運動,有山馬騎游也有硬派越野,越野中有跑砂石路的有喜歡爬坡飛土包也有從山頂往山腳一路50各種飛的。公路有玩爬坡的有玩計時的也有喜歡編隊騎行突然跑出去抽風把別人拉殘的。山馬騎游還好沒有對的器材該騎還是騎,稍微往速度這邊一追求沒有合格的器材會讓自己天然處於劣勢,單次距離越長越會被無限擴大,個人財力允許的情況下追求一點器材也無可厚非,如果真騎一通勤車去高強度拉練或者比賽的話時間久了真不願意去死,器材差別真心差了不止一個檔次如果想拿名次需要拿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力量和消耗,所以說好器材這事無可厚非,除非天生神力
好多贊。評論里好多說什麼仇富或者隊長素質之類的,我想說的是,我們隊的氛圍很融洽,而且這段對話完全是很愉快的調調。在路上我們互掐互黑得還少嗎,都是一起經歷過生死的人,這種玩笑都開不起還怎麼組成一隊。我們隊可是進藏前就在群里各種調侃互黑磨合了快半年的,感情好得很~而且川藏線收穫最大的就是這些可愛的隊友們。
認真你就輸了!
關於這個川藏的一些事情回來的時候我也有在百度貼吧貼出來。哈哈現在看有點中二,不過還是挺美好的。
原答案 ——————--------------------------------------------------------------------------------------------------------------
當年去西藏的時候,我和我妹,一人2000大洋買了兩輛690d。隊員們匯到成都時,隊長一手搭在他1w多的車上,瞄了一眼我們的車,道:就你這車還想去西藏??
我們笑而不語。第一天,表現慾望過強的他忽視了自己的「高齡」,第一天就傷了。從此一蹶不振,一推到底,被我們甩了n個裡程碑。
我們在趕超他的時候,雲淡風輕道:車好,馬達不行,白搭。
他氣,然而仍無法跟上我們的步伐。
還要在登頂之時,感受我們的鄙視。
他的心裡留下深深的陰影。
還有誰?看不起窮比?還有誰?看不起妹子騎行?
我們是傳說中的24K純爺們,專治各種不服。
而且,西藏回來後,現在這個車依然活著,山路平路無壓力。
其實在路上還遇到騎鳳凰牌三腳架的啊伯。裝備什麼的,又不是騎比賽,好好騎車就好了。
多半是被車店給忽悠的,身邊這樣的人多的是,不過對於提升騎車的體驗來說只有兩條路,提升技術和提升裝備,技術一般比較難提升那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能靠升級裝備來提升騎車的體驗了~~
只是我認為技術首先要達到一定程度以後提升裝備才有必要,早幾天在山頂遇見一個大叔,軟褲子 屎狐狸 xx1大套 其他配件一水的ck hope 我看著真心想搶車了 ,大幾萬的壕車啊!這讓我們這些還用著沒塗層狐狸的人到哪說理去~~聊了會天然後說一起下山,結果讓我們這些窮逼大跌眼鏡的是居然在第一段大概20個樓梯的下坡時他居然剎車下車推了,然後下在一個半米高的落差時他也下車推~~所以我果斷的告訴大叔您還是走大馬路下去比較好~
這種土豪大叔多的是,明顯是騎游黨的水平卻弄量幾萬塊的軟尾壓馬路!實際上對於這個大叔買輛5000的硬尾車足夠他玩的跟開心了
一個東西把他當工具花不了多少錢,但當愛好就是另一回事了~騎車也一樣,做什麼事買什麼車,壓馬路 上下班 騎游黨買個1000出頭的車去西藏的多的是,但是上山就算了,每次碰到那種騎幾百塊大寶馬賓士陸虎的大學生跑山上說跟著我們一起走小路下山時,我一般都會耐心告訴他們,他們這種車下一次山輕則報廢重則車毀人亡
所以沒有錢就別騎車這話對了一半。首先車要合格,其次技術要配得上車的配置,但這個運動也不太燒錢,跟打麻將比起來屁都不算!
謝邀。
首先說結論:無法評價,嘿嘿嘿。不要試圖去讓有這種觀念的人認同你或者去改變他們的觀念。有錢有有錢的玩法,沒錢有沒錢的玩法,大家不要一起玩就行了。
我從沒加入過所謂的騎行團隊或者俱樂部什麼的。
幾年前,踩著入門山地,和三個好朋友一起騎游附近的城市,開心就好。
後來因為大家各自的生活沒有一起騎了。
再後來入了摺疊和女票開始休閑騎,搭高鐵跨城騎。
現在也入了公路,天氣不好擼檯子,天氣好去爬山或者出門買個東西找段車少的路拉一下速度。
依然沒有加騎行俱樂部的想法。玩自己的一樣可以很開心,有那份熱愛就行了。
騎下去。
窮有窮的玩法,富有富的玩法……沒錢能不能騎行呢?當然是可以的。
騎行作為一項運動,一種愛好,其實門檻並不高,企圖靠一個自行車來炫富的都是屌絲。
玩個自行車,往死里燒能燒進去多少?就算花10萬買個自行車又能如何?人家一個帕薩特都比你貴。
但既然是以器材為基礎的運動,不能說沒有門檻。
其實1000塊以下的車子也不是不能騎,我本人第一次上長途騎的就是一台十幾年前的老黑馬,今天同檔次的車子應該也就八九百塊吧。
以前總覺得自行車這東西,800塊的和8000塊的沒多大區別,後來才意識到,廉價的車子不見得不好騎,但一定不好修。
在淘寶上隨便找了個雜牌車來說
乍一看,前三後七變速,有減震前叉,快拆鋁合金一體輪組(先不吐糟這種軲轆了),還是碟剎,該有的都有。想必只要不撞車,這架子也不至於軟的斷掉。
但拿到手裡會發現,剎車捏起來像銹住了一樣,前叉要不是下台階都不帶活動的,前後框量還不小,前軸中軸後軸都是老式的散珠軸承,密封性差,需要經常保養,而散珠軸承保養起來又比較麻煩。而且車架子精度也差,可能輪子裝上去都是偏的。諸如此類的小毛病林林總總還一大堆。這樣的車子雖然能騎,但你會騎的非常不爽。也許同樣的毛病,別人的車三分鐘就能搞定,而這個破車可能得十分鐘,而且很有可能每三天就得修十分鐘。
所以多數騎友都會講入門至少要買個2500左右的車子(一般來說都是山地車)。而且兩三千價位的車子,無論、性能還是外觀也會更上一層樓,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騎行運動光有個車是不夠的,頭盔、手套、風鏡、魔術圍巾、車燈等一系列裝備也時不可或缺的,既然入了坑,就不要捨不得這點錢了,尤其是頭盔,關鍵時刻保命全靠它。
如果為了一項愛好連兩三千塊錢都捨不得,顯然已經把自己定義成一個「窮人」,除了「沒錢就不要玩騎行」,我真不知道該說點什麼……
至於要不要升級或是買更貴的車,那就看個人喜好與經濟能力了。作為一項愛好,是否有必要已經不重要了。
09款美利達勇士 1200塊 騎了青藏滇藏川藏中尼公路上過珠峰大本營環過平潭島 無快拆長途騎行我得帶個小扳手 不知道你說的玩是怎麼玩 我玩的可開心!
有點不滿意的是平時那些亂七八糟的配車方案老邀請本人回答(那種問題本身就是什麼鬼啊?)這麼有意思的問題居然不邀請我,一個喜歡做大新聞的器材黨表示挑眼了,I"m angry!
不過其實又有什麼所謂呢,反正騎車的圈子就這麼一點,大家還都各自玩各自的,顯得格局不大,其實這才是騎行這個概念老傳播不出去的死穴,我順手舉一個肺活量不大的知名案例:某三位數品牌時尚單品發布會,該掌柜(英文字母縮寫三個)宣稱:市面上的城市車都是難看的山地車....之類的話,呵呵,本人不玩山地不過也是帶有敬仰的態度的,但是您連山地幾種類型、山馬都分不出來的人,只停留在「內變速比外變速簡潔!耐用!」就您這姿勢水平,活生生把Urban bicycle的發明人恨不得按自己頭上,順便選擇性瞎看不到你眼中那些陳舊的老牌玩了N年的通勤車(什麼檔次都有什麼誠意度都有)真的,誇誇你,也就形容你准入門,而自己卻止不住夸夸其談呢(我說的是誰大家一琢磨就知道,但是我偏偏不點名,增加這個話題的趣味性)
此回答從這個角度看似上來就要偏題,當是本人比較能從刁鑽的角度射門,習慣性得罪人,所以不用猜,今天一定又匿了,但是,保證有趣,而且重要的是,上面很多朋友的回答的很用心,完好的解釋這個問題已經足夠了,我十分認可@蕭蟲子 的一個鮮明而有力的觀點即1、整體而言,越好的自行車越省力,性能體驗也越好。 和時間就是金錢,時間也是成本 而我今天的看法是沿著成本和體驗兩條線路,把自己這幾年玩車的看法分享到這裡。(其他答案也有很多亮點哦~)
首先我旗幟鮮明的討厭近些年一些類似」單反窮三代「之類的流行語,其實這個話風表達的基本含義就是「買XXX的是一些有錢沒地方花的沙壁」的意思嗎?反正我偏執的認為這樣跟別人開玩笑的人念書太少!還要提高姿勢水平。而且我也旗幟鮮明的不提倡「窮玩」這個概念深入到任何休閑娛樂的領域,算小賬,算歪賬這種神奇的創造,也會禁錮「玩」這件事情,玩應該不拘泥於形式,儘管您的想法挺有想像力的,但是從明天開始您就開始吃土唄?別吃飯了可以不?
歐!對了,其實我也反對「富」玩,這不矛盾,其實我從來都把我每一段玩的經歷當作一次學習,至少我現在從玩車這個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比我玩出來的東西還要多,這是實實在在的感受,越沒文化越鄙視文化 甚至忽視某種東西有其文化的存在! 自行車確實是有其文化存在的,國人研究的還不夠多,我們一起努力吧!)窮玩,我一會兒繼續舉例,這個富玩,我可能見過極端的例子比較多,因為接觸到兩岸三地包括一些海外的車友的想法比較多,我就直接舉例了,大家就看是否有趣
富玩,以為自己有錢了,投入倆糟錢兒,就可以指點江山的,這類大家可能接觸的少,但是我很不幸比較近距離接觸過一些,其實說實話,就算是單門從器材發燒角度講,這類人跟很多我認識的發燒友比起來,屁也不算,因為咱得比較一下整體經濟實力和付出比例,所有的能被大家稱為「老闆」級別的玩家,跟大多數器材燒(還有輕量狂魔)比,真的不算什麼,因為後者並不比常人優越特別多,可愛之處就是人家單純的玩,並不想貼個標籤混出名。所以我說的這類人就是什麼呢,老闆級,幾年花了50萬不到,去了一些地方,休閑騎一騎,但是不拍照不行,自己生活圈的騎行場所,人少的地方不去,凡是去過必社交網路宣傳,然後彙編——出書(沒意思了,基本上和點名批評差不多了,哈哈哈)然後呢,賣情懷,讓你買產品,說這個東西代表了這個那個,顛覆了這個那個,忽悠文藝狗造勢,可問題是,憑什麼愛騎車和愛造車這倆就活生生的能合併在一起了?你聽過說有計程車司機當賽車手的?因為太他媽愛開車了,或者漁民世家,造泰坦尼克?沒必然性吧?
奉獻點乾貨,所謂騎而憂則造的例子,退役著名運動員,一把抓不過來,上古時代環法冠軍加林、Bottecchia,戰後最偉大的法奧斯托科皮,吉亞尼莫塔+Eddy Merckx+F.Moser,近一點的格雷格雷蒙和克里斯博德曼,比誰不懂什麼叫好車?比誰不懂怎麼騎得快?那Merckx當年還由Ugo De Rosa大師親自設計流水線督造自己品牌加持了,咋樣了?以上這些貨在競技這麼小個領域也還都是三線開外的都沒有絕對話語權,就更別和巨大,去聊規模和實力了。
總結一句,富玩就忌諱以為自己有錢了,就——可以忽視學習了,花錢買不來實操的經驗,哪怕前人絮叨再多遍。
窮玩,聽著不好聽,但是有很多方法我也確實看不慣,給你說說算瞎帳這個事,我以前被一個朋友推薦到一個QQ群,裡面有一老哥,我是第一次聽說騎車通勤能算公里數計算成本的,我大概記得他的理論是:車的單價除以通勤天數再除以公里數,然後和坐地鐵開車比對,如果車價高於某個範圍了騎車通勤是比開車還貴的!驚了!!!!!且不說他算的錢數是否准,但就說:通勤不能騎好車這個概念就挺可怕的,反正我從來都是依據天氣、停車條件和自己快遲到的時間來選車通勤的標準的,下班有飯局,優先選摺疊,今天下雨,選有擋泥板的,今天大暴雨!騎公共自行車,快遲到了,公路車來著!騎車通勤很大意義上是節約時間成本的,咱大多數人又不是在開發區生活,城市啊,最難的就是交通了,反正我給一般人建議是否通勤都估算他開車和騎車的時間差,開車特別有優勢的我就不死乞白賴推薦了,因為對他來說沒有甜頭,差距不大的也不死命說,因為這種類型的最一開始吃到和想到的也都是苦頭,凡是10公里以內還沒感受過騎車好處的,借給他一輛好車,保證上船,人很多時候腦子笨但身體誠實,擠公共汽車便宜,北京以前恨不得全城四毛呢,你看有幾個是「喜歡坐」才坐的啊?
說起通勤啊我得再舉例我一個神級車友,圈子裡比較有名,通勤單程35公里,1小時多幾分鐘,開車2小時開外,他這樣通勤挺多年了,這個戰鬥力我相信不是誰都能比,那你會問他關注器材嗎?我可以非常負責的告訴你:非常關注,也非常懂器材,也很懂自己需要什麼,而且他是騎車、跑步以及這兩個運動相關的比賽也都參與,也有不錯的成績。於是以下開始為器材黨從多角度、深層次、從社會性角度大型挽尊。我還有個人車友,著名輕量狂魔,玩了10年不止,花費比剛提到的那個老總多了N倍,而外行包括剛入門的根本看不出來錢花哪了(陶瓷軸承、天價後撥導輪、頂級輻條等)很發燒,其實以前我也覺得他騎的比燒的時間要少,直到某日我和他聊起探險車,也就是有些廠家叫Gravel bike有些叫explorer的車(其實也可以理解為總體輕量化的旅行車)他就說其實他不太感興趣,可能是他性格上追求安逸的生活,所以這類車的騎行環境,至少是廣告裡面給大家腦補的想像空間,他根本不想去想,實際上通過更深層次的了解,我這位朋友在家實際上是頂樑柱的角色,經濟上沒有所謂生活的重擔但是父母這個年紀,比較需要陪,而且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兒子更多時候當起了司機,帶父母串親戚去醫院之類的,而這些業餘時間恰好就是很多車友郊遊甚至長途旅行的時間,對於他這類的車友時間不僅被撕碎分割,甚至要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取捨,所以他們選擇比「騎行」更重要的「生活」才沒有像很多年輕人一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個經濟實力應付個旅行真的是手到擒來,但問題是,如果你也認同「收入越高擔責越高」的話,那也就是說明了這類玩家也有很多除了玩以外的責任。(同理一些極限騎行活動比如DH為什麼不能吸引大老闆玩?還用我說么?買不起那車?)所以我相信「說走就走」那麼容易的話,早就萬人空巷了。
所以到這裡基本上講明了我來搶答的用意,更多的接納別人的玩法,考慮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生活方式,或者我也進去玩一玩,成為了用戶就最有發言權了嘛,對任何自己不了解的領域都抱著一個學習的心態,都會有很好的收穫。
(最後補幾個乾貨,顯示我對兩岸三地的騎行文化都有一些了(ba)解(gua),我有朋友在歐洲生活玩車很多年了,就咱國內一般車店裡可以被封為壕級人騎的車,那邊也貴,但是有那個購買力的車友看不上那麼大眾化的牌子,也就是那種迭代速度跟電子產品一樣的所謂「隊版」,那非常有個性化需求的國內車友可否一戰?並沒有,國內車友,對古代珍品車,定製車都下了不少時間和金錢的功夫的人,在歐洲一樣啥也不是,這麼舉例吧,咱國內在eBay上淘二手老車這已經算不錯的了(這裡可不是說便宜貨啊,是好車!)那邊玩家收二手是堅決不會上eBay的,一花費不值得,二,eBay上的東西還沒人家那邊類似58同城的論壇上面選擇豐富呢,上eBay,不是有病么?
差距怎麼這麼大?你國木有自行車文化啊!別提28大杠那個年代,文化這東西得有傳承,傳承的重要載體是書籍,我以前是看過一些老自行車的書,我一看前言:本書找尋了xxx位老收藏家歷時一年半編纂而成,一般人以為一年半可以用「才」而我認為一年半「就」寫了一本橫跨一個世紀的發展史,你說這段歷史得多蒼白啊
還有個碰釘子的好玩的事,前兩年一位知名掃貨大亨,專門經營高端小眾生意的,據說道上很橫,自己的客戶都很有錢,但是也被他一通屌。就是這麼囂張的大哥到義大利催貨,車廠準確說是作坊,老闆資格老!關鍵是比他塊頭大,給這大哥從廠子里打出去了,就因為不尊重這個老闆的規矩,還揚言「不交貨我就燒了你的房子!」,給打出去了,所以說哪怕是比咱們騎行文化深厚的寶島也一樣有我有錢!而我行我素的冒失鬼,同樣,國內很多覺得自行車不就是倆軲轆一蹬就走有什麼難的,這樣的人,無論是市場還是供應鏈對待他們的方式都很寬容,至少沒削你,夠不錯的了)
錢多錢少這個概念在每個人眼裡都是不同的
這話 可能是一個騎著幾萬塊豪車的人對騎幾千塊入門車的人說的
也可能是騎幾千塊入門車的人對預算500塊錢就打算買車騎行的人說的有些人只愛騎行的感覺,對裝備的檔次並不在意,只要能享受到在路上的樂趣就行,單車對他們來說只是工具,
有些人不只是愛騎行,也愛單車和相關裝備器材,在他們眼裡,自己精心組裝調試出來的車子,就是一件藝術品。
這兩種人都挺好。
成熟理智的人會看出這是利益相關方的宣傳和某些裝逼者為抬高身價形成的鄙視鏈。
關鍵是看自己的需求吧:騎游,鍛煉,競技,小圈子的秀,商業,研發…基本需求容易滿足,更高的要求也能滿足…有錢會怕沒地方花嗎?!
自由=能力 - 慾望,在正負兩方面努力吧,我也渴望高端啊
騎行分兩類了
第一是騎游,也就是朋友之間約著一起看風景鍛煉身體,這情況大概有一輛品牌山地車就好,一千多塊。至於所謂的配件在我看來也只有頭盔是硬性裝備,手套騎行服眼鏡水壺都是可有可沒有。不要問我幾百的車能不能騎,能騎……上次騎個300塊的寶馬摺疊車,想死
第二就是競賽了,騎行朋友應該也能感覺到了,稍微大點的城市都有比賽了還一年比一年多。以競賽為目的當然就不同了,三萬的車也許就比三千的車快三秒,但是這三秒也就決定你有沒有名次。
我們騎游有騎三萬的也有騎一千的,我從來都不會以車取人,當然遇見豪車免不得大驚小怪。但是讓我認同你的唯一途徑就是你的速度跟車沒關係,別爬個十公里坡我們山上等你一小時。平路25你跟不上就掉隊了,騎游水平中車差一點是可以用大腿補回來甚至翻盤的
推薦閱讀:
※你為什麼騎公路車?
※喜歡騎公共自行車算喜歡騎行嗎?
※男生單車旅行中「蛋疼」是怎樣一種體驗?
※公司行政提出自行車不得進入公司,這是不是一個合理的要求?
※汽車安裝自行車架(車頂架或者車尾架)是否違反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