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的分辨歧視與客觀看法?


理性客觀的闡述:

  • (在有可靠數據和研究支持的前提下)女性在體力方面不如男性
  • (在有可靠數據和研究支持的前提下)女性的智力水平平均而言低於男性
  • (在有可靠數據和研究支持的前提下)南方人比較文雅,北方人比較粗獷
  • (在有可靠數據和研究支持的前提下)西安的小偷比較多,所以在路上遇見小偷的概率比較大
  • (在有可靠數據和研究支持的前提下)河南人造假的比較多

歧視:

  • (無可靠數據研究支持時說)女性在體力方面不如男性
  • (無可靠數據研究支持時說)女性的智力水平平均而言低於男性
  • (無可靠數據研究支持時說)南方人比較文雅,北方人比較粗獷
  • (無可靠數據研究支持時說)西安的小偷比較多,所以在路上遇見小偷的概率比較大
  • (無可靠數據研究支持時說)河南人造假的比較多
  • 我認為女性在體力方面不如男性 :「我認為」是主觀想法,不科學,不妥。
  • 女性的智力水平平均而言低於男性,因此智力或者理科性的工作並不適合她們。:「平均而言低」不代表「所有女性都低」,將平均數據的統計結果,帶入到處理整個群體的具體意見上來,不妥。
  • 「南方人比較文雅,北方人比較粗獷,因此南方的男子看起來並沒有北方男子那樣有男子氣概。:「文雅」和「粗獷」都相對來說是中性詞語,但「沒有男子氣概」相對來說是貶義辭彙。將中性辭彙引申成貶義辭彙來描述一個群體,不妥。
  • 「西安的小偷比較多,所以在路上遇見小偷的概率比較大,所以盡量少和西安的陌生人說話。」:將群體的統計學現象帶入到處理整個群體的具體意見上來,不妥。
  • 「河南人喜歡造假,因此盡量少買河南出品的商品。」:「喜歡」為主觀臆測該群體都有犯罪偏好和意願,誅心之談,不妥。

綜上,有理有據,就事論事,本身就是結論,是為客觀。

  • 沒有根據信口開河
  • 從結論中帶出主觀好惡
  • 將平均擴大為整體
  • 將個例擴大為整體,
  • 將客觀事實變成主觀臆測,
  • 將原始材料引申為有利於自己利益的說辭

是為歧視。


幾何人

有一種生物,腦袋是各種幾何形狀,都長了身體和四肢,它們被稱為「幾何人」。

個體與群體(「它有方頭、黑線條」「不重要,它只是個幾何人」)

個體是關於一個人的一切的集合。出生、身體、社交、言行、愛好……這些東西定義了一個人,只有將這個人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時,我們才能看到一個立體的、完整的人。

但是當我們談論群體時,情況就變的很不一樣了。群體也是一種集合,只是這個集合包含的是在單一維度上具有共性的多個個體。在這種語境下,這些個體不再立體、完整,因為他們被一個單一的群體標籤代替了。

因此,很多語境下的群體不是個體「組成」的;它們只是存在交集。

刻板印象(「這個幾何人是紅色的,所以幾何人都是紅色的」「因為幾何人都是紅色的,所以這個小方頭也是紅色的」)

將個體表現擴大到群體,形成對群體的刻板印象,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然後用對群體的刻板印象來描述其他個體,如同用一根貓毛代替一隻貓,同樣是沒有邏輯的。(例子:93 年在北京出生的小明,可以被劃分的群體有:90 後、北京人、男人。這裡每一種群體標籤都無法用來描述小明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不能用有的 90 後如何、有的北京人如何、有的男人如何來判斷小明)

個體差異與群體差異 (「據說,圓頭平均大小比方頭要大」「所以大部分方頭都比圓頭小」)

從統計原理上說,如果不同群體在某些方面平均表現存在差異,是不能說明這些群體中的個體在這些方面的表現也存在相似的差異的,這還與方差有關。尤其當群體差異較小、方差較大時,不同群體中個體的表現會存在大面積的重疊。

因此,群體不能代表個體,群體間的差異也不能代表個體間的差異。(例子:A 班數學平均分80分,B班數學平均分90分,實際上從兩個班隨機挑個學生比分數,可能有45%的可能性A班學生分數更高,只比50%低一點)

刻板印象的反饋壓迫(「幾何人都是紅色的」「你們不要說了,我自己塗上吧」)

如果一種刻板印象擁有絕對話語權,那麼很容易反過來形成動因,迫使個體發展為符合刻板印象的樣子。這樣一來,惡性循環就形成了。

常見的刻板印象反饋壓迫形式有:否定群體能力-&>個體自我否定(例子:女生不適合學理科);定義群體行為標準-&>個體自覺服從(例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美化對群體的偏見-&>個體隱藏真實自我,表演虛假自我(例子:男兒有淚不輕彈)

回到問題。

先說性別:

1:「我認為女性在體力方面不如男性,因此在有關體力性社會活動時應當把規則偏向女性一點。」

如果女性體力方面不如男性,這是群體差異,不是個體差異。在有關體力性社會活動時如果規則偏向女性一點則犯了用群體差異代替個體差異的錯誤,反過來可能導致加劇性別刻板印象的惡性循環。更合理的規則是偏向體力弱的個體,無關男女。

2:「女性的智力水平平均而言低於男性(一個權威機構做出的統計結果),並且女性比較感性,因此智力或者理科性的工作並不適合她們。」

即使統計表明女性智力水平平均而言低於男性(請給出此權威機構的數據來源;據我所知,我們連「智力「的權威定義都還沒有),並且女性比較感性,這也是群體差異不是個體差異,不能得出女性不適合「智力」「理科性」工作的結論,因為倘若 20% 的男性適合的話可能也有 18% 的女性適合,幾乎沒什麼差異,所以要看一個人適不適合這個工作,不要看他或她的性別,而是看他或她的能力。另外女性比較感性這種觀念可能也是刻板印象反饋壓迫的後果。

再說地域:

1:「南方人比較文雅,北方人比較粗獷,因此南方的男子看起來並沒有北方男子那樣有男子氣概。」

如果南方人比較「文雅」北方人比較「粗獷」(首先詞語意義不明、前提缺乏數據支持),那麼這也是群體差異不是個體差異,可能大部分的南方人與北方人並無不同。在沒有進一步數據支持的情況下這種觀點屬於刻板印象、地域歧視。另外男子氣概來源於性別刻板印象,它所表達的勇敢、有擔當、沉著等人性中的優點無論男女都值得擁有。

2:「西安的小偷比較多,所以在路上遇見小偷的概率比較大,所以盡量少和西安的陌生人說話。」

如果統計表明西安的小偷占人口比比其他城市大(請給出數據來源),的確說明在路上遇見小偷的概率比其他城市大一些,但究竟小偷多到什麼程度才需要避免和陌生人說話呢?這裡沒有給出參考數據,因此得不出需要盡量少和西安的陌生人說話的結論。這種觀點是地域歧視。

3:「河南人喜歡造假,因此盡量少買河南出品的商品。」

盡量選值得信任的商品沒有問題,但先要確認是否有數據表明河南假貨率比其他地區高。但,沒有人「喜歡」造假,用部分造假者的行為擴大到全體河南人犯了用個體代指群體的邏輯錯誤,這種表述是地域歧視。

可以看出,這些觀點或多或少都犯了缺乏事實依據、基本邏輯的錯誤;而其中對個體和群體的謬見值得反思。

PS:問題提的好啊,為什麼不能點贊?


關心的:
1.得知旁邊小區發生了命案,最近出門在外千萬要注意安全啊。
跟風的:
2.看到細節描述詳實的案件報道後,ta說,新聞最近報道了有持刀搶劫的,最近小心呀。
3.看到社會新聞上簡單順了一句的案件報道後,ta說,新聞最近報道了有持刀搶劫的,最近小心呀。
找茬欠揍的:
4.你出去的時候小心別被車撞死。

前兩者是人之常情的關心,第三條如果不是至親之人或見的多的警察同志,其他人基本上就是多管閑事,最後一個是撕逼用語。
讓我們把以上三個話換一下名詞再看。
1.旁邊小區發生了強姦案,最近出門在外千萬要注意安全啊。
2.看到細節描述詳實的案件報道後,ta說,新聞這幾天報道了強姦案,最近小心呀。
3.看到社會新聞上簡單順了一句的案件報道後,ta說,新聞最近報道了強姦案,最近小心呀。

4.你出去的時候小心別被人強姦。
第一條的性質毫無改變,依舊是人之常情的關心,第二條被極端女權認為是噁心的,第三條如果不是至親之人或見的多的警察同志,其他人基本上就是多管閑事。最後一個仍舊是撕逼用語,被極端男權認為是關心的話。
一點淺見,歡迎友好討論。


推薦閱讀:

職場新人面對日本公司里排斥中國人的氛圍,應該怎麼辦?
什麼樣的人應該受到歧視?
對於華人中的種族歧視者怎麼看?(我的一些言論也不夠理智,也請無賴鍵盤俠不要匿名謾罵)
如何看待微博賬戶「林奇視角」對於藝術生的幾條微博?
為感染艾滋病兒童專門設立學校的利弊?

TAG:生活 | 歧視 | 種族歧視 | 地域歧視 | 性別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