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適馬18-35 f1.8是否值的購買?


已經買了。最近沒有打算上全畫幅,這個焦段對於10多年一直沒有廣角用的我來說,足夠廣了。我這個頭不跑焦,今天去參加婚禮,暗光下的對焦表現良好,1.8的大光圈保證了快門速度。我想如果我手裡的是1740,恐怕就得開閃光燈了。鏡頭做工不錯,有分量,比小小白還重100多克。畫質暫時沒有評論。


補充一下


焦段18-35mm: 18毫米的確不夠廣,在aps-c畫幅上只有84度,不過室內拍足夠用,室外拍的話再廣我也駕馭不了,所以對於我來說夠廣;35毫米在室外的話會略微不夠,遠一點的東西就拉不過來了。

光圈f1.8: 光圈足夠大,可以應對室內的低光照條件,最大光圈也可用。1.8光圈也是這個頭的最大賣點。另外最小光圈f16,不是很小,如果想白天拍長曝之類就更需要nd鏡了。


STM馬達:聲音很小,速度可以,但是和70-200 f4的USM比起來感覺在光線暗的時候稍微有點不利落。最直觀的感覺就是70-200的話,沒對上的時候按死快門很快也就釋放了,18-35的話,要稍微慢點。另外,我買的這個頭在我的機子上不跑焦。跑焦的話可以用usb dock調。現在北京賣適馬頭的基本都有那個了,免費調的。最近對焦距離28cm,可以冒充個微距頭。


72mm口徑:考慮到口徑主要是看和自己的其他頭是否相配,不然上濾鏡的話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例如,16-35和24-70f2.8就都是82mm的,如果你有24-70,想上廣角,18-35就非常不合適了。


重量和長度:810g,大概12厘米。還是很沉的,入門機如果沒有手柄的話,會很難拿,頭重腳輕。長度也不短,可以說便攜性很差。不適合女生。男生的話,既然用單反了,稍微沉點兒也無所謂吧。對重量敏感的話,還是不要買這個頭了。

鏡頭卡口:18-35的卡口是ef的,像場是aps-c的。所以可以擰在全畫幅上,也不打板。24-35mm無暗角,當然了邊緣畫質可能受影響;18-24有明顯暗角。總之我感覺比efs卡口的強點,因為我有個膠片機可以一塊兒用。不能算是優點,但是如果你有膠片機而且也打算玩玩的話,不能不考慮這一點。


外觀、做工:適馬新的ART系列的做工還是相當不錯的,觸感和小小白的不同,金屬表面光滑,不是小小白那種顆粒表面。內對焦,內變焦,非常討喜。蓮花遮光罩裡面不是植絨的,而是螺紋的。對焦和變焦阻尼都很大,擰起來不像小小白的對焦環那麼輕鬆。可能和裡面的浮動鏡片有關係吧。另外,對焦距離窗質量比較差,用酒精擦的話會腐蝕變花。我的就讓我擦花了,不過拿鼻子蹭點油上去就看不出來了。


防抖:這款鏡頭是沒有防抖的。但是我認為,18-35的焦段,f1.8的大光圈,可能防抖的意義也不大吧。


總結一下。我買這個頭是因為我有35-80,50 f1.8,70-200 f4,殘幅機身,一直沒有廣角,室內拍很尷尬,視角不夠廣。室外也沒怎麼體驗過廣角的衝擊力。剛開始是打算來個18-55湊合用,或者來個17-40。但是不喜歡1855的外對焦,當時也沒有新出的stm版1855,efs的屁股也擰不到我膠片機的機身上;17-40畢竟是全畫幅的頭,在殘幅上據說畫質一般,而且讓50 1.8慣壞了,感覺f4的光圈也不是很大,室內拍的話有時候會不夠用。剛好出了18-35,雖然不是完美的鏡頭,但是剛好符合我的需求:有廣角,大光圈,畫質對得起價錢,做工很棒,內對焦內變焦,又有著「史上第一隻f1.8變焦頭」的光環(雖然沒什麼意義,不過想起來就暗爽呢),能擰到全畫幅機身上24-35沒暗角,才賣不到5000塊,夫復何求呢?


不過正如Roc Ho所說,這個頭的適用範圍並不是很大,在便攜性和焦段上有著很嚴重的不足。所以如果對這個頭感興趣,一定要先考慮好自己需要什麼,預算多少,這個頭能不能滿足需要。如果對焦段的不足和810g的重量不是很敏感,這個頭不會讓你失望。


這是一個標準的人像人文鏡頭,廣角不廣拍不了風景,長焦不長拍不了人像,只能在28-50之間轉悠,1.8的光圈明顯就是為了拍人和小景別人文設計的。但是實際上鏡頭太重,攜帶不方便,對於我來說,焦段也非常尷尬,沒有任何理由選擇這樣的鏡頭。


我也一直在關注,就是覺得焦段差了點,不廣也不長,感覺這個鏡頭更多的是一種技術展示。恩,應該光圈大很適合婚禮攝影之類的情況


買了小半年了,本是買來幹活用的,但有幾次關鍵時刻對不上焦,或者跑焦的情況,非常尷尬。不管是殘副還是全副,這種規格的鏡頭真是實在難得,1.8光圈對於常需要室內拍攝是很難得,35的焦距有些尷尬。


對我來說,太重太長了點,入了1個月就出了,不過銳度和畫質都不錯,貼個自己拍的,35mm端1.8光圈


題主您入了嗎?我想問問拍拍室內什麼的合適嗎?


如果沒有上全幅的打算,這支頭素質相當不錯了,等效28-50,絕對掛機頭。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適馬18-35mm行攝北京


這個頭拍拍室內活動倒是挺合適(小型會議、報告會啥的),依靠1.8的大光圈,快門更有保障,iso更低噪點少了好多。
唯一不爽的是光圈開2.8以下相位對焦精度不夠,重要場合只敢使用lv對焦,成了個高端大卡片。誰讓我還在用老賓得XP


推薦閱讀:

文字語言和鏡頭語言相通嗎?
MTF 曲線圖應該怎麼看?
作為攝影新人應該如何去選擇各種鏡頭?
給佳能70D配哪款人像鏡頭較合適?
mwc 2017 oppo發布的5倍變焦技術值得期待么?

TAG: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