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民日報: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
首先,如果要說患者總人數、就醫總人數、住院總人數和住院費用越來越多,就一個國家來看,基本上是顯而易見的事情,我們去看各式各樣的衛生統計年鑒,都可以發現許多支持這一點的數據。那麼,接下來,就要簡單分析一下病人是不是越治越多,病人為什麼越治越多。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考慮下「醫學」有沒有入誤區。
眾所周知,每個人身上都可能帶有某些疾病,但是當我們談論醫療體制和醫療服務的的時候,我們關心的,往往是要去醫院看病的「病人」,而不是生物醫學層面的病人。一個人要去醫療機構看病,或者說尋求幫助,在現階段的中國的醫療體制下,至少要有兩個大前提。
- 自己有一定的健康問題,這種健康問題可以是自己感覺的不舒服,也可以是其他人出於某些理由認為患者該去就醫,患者聽從他人(醫生、親人、朋友、媒體宣傳)的意見去諮詢。
- 患者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包括但不限於金錢的支付能力(現金存款或者各種形式的的保險)、社會支持(負責護理或者陪同的人手)、足夠的就醫時間以及方便到達的醫療機構。
除了某些緊急情況和特殊情況,在大部分時候,一個患者只有同時具備兩方面的因素,才會去醫療機構尋求幫助。而這兩方面的因素具體拆分下去,每個變數的改變都可能引起醫院患者數量的改變。那麼,只要這樣逐個分析下去,我們就能找出一大堆患者數量增加的原因了。我們可以看看其中哪些原因是需要改變的,哪些是正常的。
在健康問題層面,我們可以進行簡單分析:
- 最簡單的是,患病率不變,某一個地方的人口數增長,也可以造成就醫人數增多。患病高危人群比例的增加或遷入也可能造成這一效果。
- 在人口總數一定的情況下,看病的人數也是可能有許多變數的。患者覺得自己不舒服,不一定是自己有病。
- 一些人的健康意識增強,對自己的身體變化更為關注,稍有風吹草動就希望去醫院了解情況。
- 當然,很多時候人們去醫院也可能是為了諮詢體檢結果,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體檢報告心電圖上寫了個「竇性心律不齊」都要去挂號諮詢,這種情況往往不能表明這個人的健康有任何問題。
- 患者的壽命增長,健康問題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比如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會很多。而壽命增長本身是健康水平提高、衛生條件改善、醫療技術進步的體現。
- 衛生條件改善自然不用多說,在和平年代,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好,人們居住的社區的衛生狀況不斷提升,許多人可以活到老年,而疾病發生率增加是人體衰老的正常表現。這種情況下患者越來越多,是人口老齡化的正常表現,典型的例子就是惡性腫瘤。
- 此外,人群中某些健康問題的增加,也是醫學進步的體現。又比如,在沒有器官移植的年代,許多患者可能處於無葯可醫的狀態,而在器官移植技術出現後,患者能進行手術,術後就需要長期的管理,需要定期複查,使用免疫抑製劑,所以診次會不斷增加。
- 預防保健工作在某些方面的缺失、生活方式的改變、個人健康觀念差都會引起人群中某些疾病發生率改變。
- 比如,如果我們不注意勞動防護和職業衛生,某些職業傷害的發生率就會增高。最簡單的例子是伏案工作、坐姿不當可以引起脊柱疾病發生率升高。
- 社會變革、生產方式的改變都可能引起新的健康問題,比如工作壓力大的人可能長期處於慢性應激狀態,造成一系列疾病發生率的增加
- 生活方式的改變會引起疾病譜的改變。比如高鹽髙脂高糖高熱量飲食,可以造成肥胖。
- 某些人的健康知識不足會增加健康問題的發生率,比如前不久又一次出現的坐月子把產婦捂死的事件。
- 醫學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本身會發現許多新的健康問題,「定義」出許多新的健康問題,或者提供某些新的健康服務。
- 早期診斷技術的進步,可以幫人們提前發現許多可治的疾病,例如惡性腫瘤。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減少患者的診療費用,提高治療效果,但這在人群層面並不一定省錢,因為就人群總體而言,檢查費用越來越高了,而許多人可能什麼事都沒有。
- 例如口腔正畸、心理健康等,這些問題原本就存在,只是在現在才引起人們的關注。以前不被當做健康問題的現在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患者越來越多,本身也意味著人們的健康水平越來越高。
- 人們對有些已經存在的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理解越來越深入,比如,高血壓過去被認為是一個危險因素,現在則直接被當成一種疾病去治療。
- 還有一類特殊情況,就是人們受到某些欺詐信息的誤導,過度醫療,治療某些本來不需要干預的健康問題,比如最著名的宮頸糜爛。這部分過度醫療是需要用多種方式克服的。
- 整形美容這樣的新業務自然不用說,這種活動本身並不屬於「治病」,人們可能出於愛美之心,或者為了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而選擇整形美容。這些過程也需要在正規的醫療機構內進行,佔用一部分醫療資源。
在經濟因素方面,我們能簡單列出來的原因也很多:
- 患者支付能力的提升,可能有多種原因。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以及社保覆蓋水平和報銷比例的提高,都可以讓很多患者有底氣選擇就醫、多次就醫、異地就醫甚至出國就醫。
- 社會養老的發展,可以增加照顧患者的人手。靈活的工作時間、更長的假期可以給患者更充分的時間安排來就醫。
- 醫療服務的可及性的提高原因有很多,比如社區衛生機構的發展、異地就醫政策的調整,這些使得人們對醫療機構的選擇空間日益增加。現在的人們在選擇醫院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只要是自費,不涉及報銷,選擇空間就回非常大,不會受到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地的局限。有些人樂意不遠萬里跑到醫療技術更發達的地方反覆就醫,非要把所有專家問個便才罷休,這就拆分了就診次數。
- 各地醫療發展水平的不均衡、分級診療不健全,也都會產生某些特殊地域患者數量的增長。這樣,就會出現某些地方的醫院門可羅雀,某些醫院卻人滿為患的局面。而在同一地區,也可出現大型醫院人滿為患,社區衛生機構無所事事的情況。
- 一個值得一提的問題是醫療服務的價格,比如,把大型醫院的價格定得過低,人們就會把急診當平診用,有事沒事都跑大醫院。而調高大型醫院的醫療費用,降低下級醫院的醫療費用,可以引導人們合理就醫,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
- 當然,金字塔尖的醫院永遠不會缺乏患者,比如有些罕見病,全國就沒多少地方能準確診治,或者說,某些醫院治療某些疾病有一定專長,這種情況下,最後必然有大量的患者集中到這些醫院。挂號越容易,診費越低,來的患者越多。只要就醫成本還能承受,那就會有足夠多的患者來看。中國有十多億人口,許多罕見病的患者也是成千上萬的,只要這些患者最後都慕名而來,這些醫院和科室依然會門庭若市,這是患者自願選擇的結果,也並沒有什麼醫學倫理問題。
文章提倡的「預防為主」,當然沒什麼原則性錯誤,但是接受臨床醫學訓練的醫生普遍沒有太多時間進一步學習預防醫學的知識,即便學了也不一定有很多時間去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更不用說,即便疾病發生率降下來了,仍然要有醫生專門解決已經患病的患者的健康問題。預防要專門抽一部分人去做。
預防涉及到干預每個人的行為,本身就是個非常費功夫的事情。如果要讓醫生做這方面的工作,首先,醫生應該掌握正確的預防保健的知識,而不是拿一些隨口編出來的飲食禁忌或者注意事項嚇唬患者,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在此基礎上,醫生要跟患者細緻交流,解釋每個生活注意事項的原因和操作方法,評估患者的依從性,很多時候還要隨訪和跟蹤,這都是非常花費時間人力的。而大型醫院的專科醫生,主要的精力是忙著治病,並不是預防宣教和跟蹤隨訪。畢竟社會分工不同,讓醫生一個人把預防、治療、康復、護理的事情全做了是不切實際的。有些事情需要專人專部門去做。還有些健康問題是需要其他許多部門協同配合的,並不只是醫療衛生部門一家就能做好的事情,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空氣污染。
總之,上面提到的許多引起患者增多的因素,有些是好事,有些是醫療服務和制度設計不合理造成的問題,屬於「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實踐中的問題。預防工作在現階段存在的各種操作層面的問題,當然很多,這並不是醫生或者醫學的事情。我們並不以因為這些就覺得「醫學」的發展本身進入了死胡同,或者讓醫生背鍋。
至於原文涉及到何種政策導向,是被用來倡導醫療衛生政策變革、健康教育、給醫生增加工作量還是被一些虛假保健品拿去當宣傳,這不是本回答討論的問題。這篇文章可以被改頭換面,拿去當成虛假保健品的廣告,這當然不太可能是原作者的本意,但是這篇文章確實可以造成這種傳播效果。
至於原文背後可以研究的問題,還有很多,這就超出了本回答討論的範圍了。
以前有個看病貴的回答,也可以參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763235/answer/113921175
以前醫學不發達的時候,人生一次大病多半就領便當了,麻煩人做棺材板而不來麻煩你醫生了;現在醫學進步了,你生一次大病多半能給你救起來,再給你以後繼續生病的機會。
醫生可是有回頭客的,火葬場可沒有。
醫學的進步應該反應在平均壽命上,而不是患者人數上我的內心毫無波瀾,
甚至有點想笑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古人的惡性腫瘤發病率比現代人低,
就算醫學發展到完美,終究治不好腦殘。
不是因為古人不得癌症,而是因為古代醫學水平差,活不到癌症好發年紀就掛了
美國人直到二戰後期人均壽命才40多歲,就連總統都被高血壓搞死了
搞定了鼠疫,天花,還有三高為代表的慢性病,搞定了慢性病,還有惡性腫瘤,還有心理疾病等現代病,但在這個過程中,人均壽命卻是不斷延長的。
居然拿病人數量做論據,實在讓人不知說什麼好。只治不防?
我和病人說三個月後過來複診一年至少洗一次牙好好刷牙多用牙線,人家聽了嗎?
人家就聽到一句複診和洗牙,覺得我在騙錢,根本不聽啊!
我qnmlgb!
預防是預防醫學的事,關臨床醫生屁事?
要想讓病人越治越少,那很容易啊。
誰進醫院一斧頭劈死。
保證以後再也沒人來看病了。
請問這樣一來,是醫學走出誤區了,還是醫保走出困境了?
預防為主
這句話是典型的假大空,站著說話不腰疼,你說預防為主,我倒想問問你有沒有落到實處。
跟大家說個事,門診慢性病報銷,大家都知道吧,就是類似於像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的患者,國家每年都有數額不等的補貼。
看起來很美妙對吧,但是這個補貼,可沒有那麼容易拿到,拿蘇南某市的高血壓慢性病補助申請條件舉個例子好了
1、至少6個月以上的高血壓就診病歷資料
2、左心室肥厚(胸片、心電圖、心超),眼部血管動脈硬化2級以上
3、高血壓伴發腦梗塞、腦出血
4、高血壓伴發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史
5、高血壓伴發腎功能衰竭(血肌酐濃度&>177mmol/L或2.0mg/dL)
6、高血壓伴髮夾層動脈瘤
高血壓(Ⅱ、Ⅲ級)藥費補助鑒定,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中的第1條,以及第2、3、4、 5、6條中的一條
以上的這些標準,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1.先看必備的第一條,所謂的2級高血壓指的是收縮壓在160~179mmHg之間和(或)舒張壓100~109mmHg之間;3級高血壓是指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
3級高血壓自不必多說,是原發性高血壓中最嚴重的一種,而事實上,當病人的高血壓達到2級時,很多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靶器官,比如心、腦、腎的損害,而這些損害通常是不可逆轉的。
2.第二條,左心肥厚其實就是高血壓對心臟的損害,高血壓會導致心臟體積不斷地擴大,稱為高血壓心臟病。高血壓心臟病是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的一個必然趨勢,最後可能會因心臟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影響生命安全。很明顯,在出現心臟肥大時,高血壓所帶來的靶器官損害已經比較嚴重了。
而眼部血管的動脈硬化同樣來自於高血壓對於小動脈的損害,這是高血壓的特徵性改變,而細小動脈玻璃樣變最易累及視網膜動脈。
3.第三條,高血壓伴發腦梗塞和腦出血,腦梗塞和腦出血,俗稱中風,這兩者同樣來自於高血壓導致的腦血管病變。當然也可由於其他疾病引起,但是其嚴重性和危害是一致的,至於腦梗塞和腦出血的嚴重性,嗯,是個人都知道。
4.第四條,高血壓伴發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史,高血壓引起心梗和冠心病倒是不多見,但引起心力衰竭是高血壓的重要危害之一,但是,不論是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心肌梗死,還是心力衰竭,在心內科,都屬於危重病。
5、第五條,高血壓伴發腎功能衰竭(血肌酐濃度&>177mmol/L或2.0mg/dL),剛才說到高血壓對小動脈的影響,其實除了視網膜動脈,對於腎臟進球動脈的影響也十分之大,目前,在臨床上,引起腎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原因正從慢性腎炎向糖尿病和高血壓過渡,而腎功能衰竭,俗稱尿毒症。
結合前面五條,就是說,必須在你高血壓已經存在很長時間的情況下,還要兼具心力衰竭、中風、尿毒症等多種疾病中的一種,你才可以進行高血壓疾病的鑒定。
請注意,還只是有資格進行鑒定,並不是一定就能拿到補助哦!
有人說,你忘記說第六條了。
嗯,第六條,高血壓伴髮夾層動脈瘤,更是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不要臉,在夾層動脈瘤中,與高血壓關係最大的就是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而一旦發生主動脈夾層這個心血管科最兇險的疾病(沒有之一),嗯,大多數患者都會在數小時至數天內死亡。
就以上這些條件,你還舔著臉說預防為主?!這分明是逼著大家想拿錢就趕緊自殺啊!
最後,總結全文,那就是,預防要趁早!
聽一個人說話,不僅要看說了什麼,還要思考他為什麼要這樣說、有哪些沒流露出來的話外音、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和動機。實際說出來的內容,無論多麼的荒誕不經,可能都不重要,只是為目的服務的一個道具而已,傳播方式達到了預期效果就是成功。
人民日報及其上級機構的骨幹人員,不僅專業背景極強、而且都是久經考驗和磨練的人精。無論你的看法如何,低估和輕視卻是不可取的。相信多數人並不會點開鏈接,懶得去看這種無聊的內容。但實際上這個令你氣不打一處來、又不屑一顧的標題就已經抓住了你的眼球,十分醒目的進入了你的思維。
試試控制自己不去想一隻白色的北極熊!
只要你看了,「病人越來越多」這個印象就比較強烈的灌輸進了你的潛意識,並與記憶中的看病難關聯強化,還可能會隱隱感覺到「現行的醫學治療方法」似乎的確有些不妥、不完善之處,而在潛意識中這都是亟待解決和改革並可能會帶來好處的事情。瀏覽完問題一天以後,你的腦海中差不多隻保留了這些感覺上的印象,別的基本都忘了。
這篇文章實際上應該是發表在2013年1月,原標題為更加精鍊的《為何病人越治越多》,在抓住眼球的同時實現了雙重表意。《人民日報: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這個標題是鏈接中的公眾號給改的,效果很差,如果沒有人民日報這四個字都不會有多少人打開看。
人民日報這篇文章最後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
當時想要表述出「病人越來越多、費用無底洞、要改革成健康保險」採用的方式還是比較含蓄委婉的,但改革方式太激進了。等到2016年1月的經濟參考報的報道就非常直白了「直接提高醫保個人繳費比例」,財政和個人分擔的比例也提出了1:1或3:1的數字來進行試探性吹風。
六年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貼的增幅一直高於人均個人繳費增幅,從而使得人均籌資總額中財政補貼的比重越來越大,由2009年的60.8%增加到了2014年的79.3%,財政補貼與個人繳費之比已接近4∶1。居民醫保存在「泛福利化」傾向。
就像養老金缺口一樣,醫保的最大問題仍屬歷史遺留。當年沒繳費的那些離退休職工或者高幹,他們的醫保報銷比例相當高,或者看病根本就不花錢。對於「老人」,我們也不能說什麼,畢竟過去的企業確實工資低,但給出的福利卻高,後來改成了國家統籌,所以「老人」的看病錢理應是財政補貼。但現在算總額時又說財政貼的太多了,入不敷出時讓「年輕人」通過增加個人繳費的方式去彌補,這事兒辦的又不厚道了。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汪德華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居民醫保的財政補貼是必要的,但是需要一定限制。「因為我國參加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人數共約有8、9億,而財政資金有限,如果都靠財政,那麼醫療保障的待遇很難提上去,而且長期看對財政的支出壓力會非常大。」他認為,財政和個人分擔比逐步調整為1:1是比較合適的。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醫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也認為,財政補貼比重過大,不僅帶來財政是否可支撐的問題,也使得居民醫保有滑向福利制度的危險。完善居民醫保籌資機制的基本原則,是回歸社會保險屬性。
對於未來的改革方向,王宗凡認為,調整籌資政策應充分考慮目前面臨的困難和阻力,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推進,不可操之過急。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可參照職工醫保繳費單位和個人的分擔比(約為3∶1),將居民醫保繳費財政和個人分擔比的調整目標也確定為3∶1。當然,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一個過渡期。
隨著人均壽命的不斷提高,同時老年人也不可能都那麼健康,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慢性病,吃藥和住院費用的基數肯定也會不斷的增長,加上和養老保險同樣的歷史遺留的欠賬問題,也不是很容易解決的。制定或出政策之前試探下反應、再吹吹風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只不過讓大家舒心的時候不多而已。
.
.
-----------------------------------------------------------------
人的自我意識是怎樣產生的? 意識到底是什麼呢?
人造生命之路——對起源和未來的不懈追尋!
歐羅巴星球(木衛二)解析,是否真的會有生命存在?
冰封千百萬年的南極冰下湖泊,其生態系統如何進化殘存至今?
.
1.為什麼看病的越來越多了?
且不談什麼空氣污染、水污染以及食品安全問題造成的病人增加,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那麼也就是說在人口基數處於現在這個水平的前提下處於老年這個年齡段的人群在不斷擴大,而這個年齡段的人群對醫療的需求是特別大的,不論預防工作做的多好,老年人本身由於衰老,依然是惡性腫瘤、冠心病、COPD等疾病的高發人群,這些疾病本身也是對醫療服務需求量很大的(慢性,反覆發作,終生服藥,治療費用高)。
除去老齡化的因素,近些年由於祖國經濟的騰飛,人們的經濟水平相比於上個世紀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人們的觀念也從「不舒服忍一忍就好了」變成「有問題趕緊去醫院」,所以中國經濟發展飛速的時期也是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激增的時期,但是這段時期除了PT系,正規的醫院數量卻沒有激增,所以不論是病人還是醫生都感覺「看病」越來越「難」了。
2.我國的預防工作做得怎麼樣?
我們就說說這幾個疾病:血吸蟲病,乙型肝炎,脊髓灰質炎。這三種疾病都曾經是非常流行的疾病,毛主席曾經為血吸蟲寫過兩首《送瘟神》。血吸蟲病在中國的長江流域是非常流行的寄生蟲病,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在血吸蟲病人已經越來越少見了,疫區的疫水和釘螺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乙型肝炎曾經肆虐整個中華大地,人群中感染率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但是經過了這些年的疫苗接種,乙型肝炎逐漸得到了控制。很多80後90後人小時候都應該吃過脊髓灰質炎的糖丸,在我們身邊也可以看到一些下肢行動不便的中年人,而現在這種疾病已經基本被消滅了。
除去這些,各種疫苗的接種,防疫站,血防所,結防所,疾控中心都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自從SARS在中國肆虐過一次以後,國內對傳染病建立了完整的應急預案,後面的禽流感,甲流,MERS,埃博拉病毒在國內都在廣泛傳播之前就被牢牢控制住了。我們看新聞天天看那些病毒怎麼在國外肆虐,但自己卻不必過於擔心,這都是誰的功勞?
如果硬要說我們在預防工作上做的不到位的,那麼應該就是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定期體檢的習慣,而且對於國內龐大的人口,全民免費體檢也是很難實現的。然而這一塊作為臨床工作者真的是無能為力,對於公共衛生的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某高大上的報紙到底是在打誰的臉呢?
另,某答主人品過於低劣,指出他回答存在的問題,不僅不能和平討論,反而刪評拉黑,讓我大開眼界人民日報的反智又不是頭一次了。
過去肝硬化,到了晚期出現腹水了才跑去醫院看看,吃點護肝葯打點蛋白抽點腹水,就算治療了。
現在,隨便一個體檢,發現肝功不正常,立馬超聲CT一大票檢查,總有那麼些個早期肝硬化被發現,然後提前保肝糾正飲食,預防進一步肝硬化。
你跟我說這他媽不叫預防?
那什麼叫預防?吃綠豆嘛?
不是病人越治越多,而恰恰是隨著醫學進步,很多疾病能被提前發現並採取干預手段。甚至以前沒法治的病,我們有辦法治了。
過去七八十年代,DDH沒得治!從會走路開始這孩子就註定終身是個瘸子!
現在,即便到了三十歲,還能換關節!只不過,需要特型關節,我們國家技術不成熟,得用進口的細長柄關節。國產的關節,用不了幾年他媽的柄斷了。進口關節一套七八萬。雙髖關節全換下來小二十萬進去了。
賴誰?賴醫生?醫生也很絕望啊!醫生也想給病人省錢用國產的啊。但是國產柄斷了病人要砍的是醫生又不是生產關節的資本家啊!
過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就吃止疼葯。吃半輩子。最後胃吃壞了,關節也畸形了,甚至強直了,好,拄拐,坐輪椅去吧!
現在呢?膝關節置換,三個月後老太太能跳廣場舞!不過就是要錢。一套進口膝關節壽命20至30年,4萬到10萬不等。有錢就換唄,反正價格是國家和跨國企業定的,醫生也不可能拿自己的工資給你換關節。醫生也得養家糊口啊!
想降低醫療費用?自己爭點氣啊!生產能跟老外媲美的關節啊!整天跟人家屁股後面模仿。人家link膝關節都快出到第三代了,你跟這仿一代膝,髁間截骨量那麼大,跟個坑似的,出血那麼多,還賣兩萬五。人家link原裝進口的二代膝才不到5萬。這特么怨誰?
強生的縫合線,80塊一包,就是不容易斷,國產線,不到20塊,讓血一泡就變脆,縫上去沒兩天線斷了,傷口裂開了。醫生就被家屬鬧了。醫療鑒定睜著眼睛說瞎話,說醫生結沒打緊。那兩個活生生的外科結就那麼靜靜地躺在那裡看著你裝逼。
進口針,扭成什麼樣子都不容易斷,國產針,縫了幾針針尖斷肚子里了。大夫都瘋了。推透視機,吃著射線找針尖。好不容易找到了取出來了,完事病人把醫生告了,說你們醫院讓我白白吃輻射。
怨誰?
醫生也吃了輻射啊!醫生找誰賠去啊?
說白了,發這麼個聲音,意思就是:別他媽那麼認真看病了!有些病得過且過就得了吧。老子不想負擔那麼多醫保了。但是老子又不想被人罵,所以這個鍋你們醫生背吧!
背就背吧!反正我早就不當醫生了。
學醫救不了中國人!這個問題下面居然看到有幾位醫生說這篇文章內容很正確?Excuse me?
linyizy:文章內容沒錯,或者說很正確。
這位 @洪嘉君 先生,請問您自己看原文了嗎?「病人越來越多,則說明醫學發展走入誤區。醫學技術越來越進步,醫生隊伍越來越龐大,而病人卻越來越多,這是醫生的悲哀,也是醫學的失敗」是不是原文中的論點?有人評論反駁,答主直接麻利刪評拉黑。Excuse me?
你自己說的原話奉還給你:一個醫生在執業時,最重要的是看清楚問題,分析透徹了再說結論性的話,以免貽笑大方。至於大棋党參悟得出這文章意味著國家要大力投資預防醫學,請問國家政策的制定是拍腦門決定的?不需要講清楚科學依據?
大家還記得諾貝爾哥民科郭英森嗎?別忘了他還提出過引力波呢!
提倡預防是好,但論證邏輯完全錯了有啥用?什麼叫病人越治越多?這個現象能說明什麼?連發現問題、確認問題都沒做到,就開始空談「上醫治未病」,好比醫生看了一眼病人還沒診斷清楚就開始大談如何調理。病人越治越多這個現象能否直接得出現代醫學已入誤區這個結論?這顯然是毫無邏輯的跳大神推理。先問問什麼叫「病人越治越多」?到底是指總人數還是總次數在逐年上升?哪些因素導致了這個現象?諸如人口自然增長、醫保、環境污染等諸多因素都沒納入考慮,就直接下結論說是預防沒做到位,就算你蒙對了又怎樣?這跟民科郭英森有多大區別?前面已有 @黑澤 和 @方可 詳細分析珠玉在前,我不拋磚重複了:
黑澤:如何看待《人民日報: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
方可:如何看待《人民日報: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
我估計還是會有人說,它提倡預防也沒錯啊。這就是典型的缺乏邏輯、缺乏科學思維。很多偽科學養生雞湯都是這個套路,通篇都在胡說,但人家也說不要熬夜,有錯嗎?對!有錯!問題都不成立,你亂打靶子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解決方案有什麼用?科學是很嚴謹的東西,不是民間諺語智慧說說而已。提倡預防是好,但你針對的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是因為預防不足引起的嗎?因果關係都沒建立,空提倡預防能解決問題嗎?還想不明白的請參考這個故事:
《戈德伯格與糙皮病》
在20世紀初期,數以萬計的美國南部民眾罹患並死於一種叫做糙皮病的疾病(大約每年10萬人死亡)。糙皮病被認為是由一種不明微生物引發的傳染性疾病,其主要癥狀是頭暈、嗜睡、潰瘍、嘔吐和嚴重腹瀉。此後,許多來自全國糙皮病研究學會的醫生都認同這樣的證據:糙皮病和衛生條件有關。這並不令人吃驚。家在南卡羅來納州斯帕坦堡的人們似乎總是遠離糙皮病的困擾,因為他們有自來水管道和良好的污水處理設施。這種相關恰好驗證了這樣的觀點:由於糟糕的衛生條件,傳染性疾病是通過糙皮病患者的排泄物傳播開來的。
一位叫約瑟夫·戈德伯格(Joseph Goldberger)的醫生對這種解釋非常懷疑,在美國公共衛生部部長的指示下,戈德伯格針對糙皮病開展了許多研究。他認為糙皮病是由於營養不均衡的飲食引起的,簡而言之,是美國南部普遍的貧困造成的。許多的患者賴以生存的都是高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含量極低的飲食,如很少量的肉類、蛋類、牛奶,以及大量的穀類、燕麥和玉米粥。戈德伯格認為污水處理條件和糙皮病之間的相關在任何一個方面都無法反映因果關係。他認為根本原因在於,擁有清潔管道的家庭通常也都是經濟狀況良好的家庭,經濟上的差異也會反映在他們的飲食上,經濟狀況好的家庭在其飲食中包含更多的動物蛋白。
但是,請等一下!為什麼戈德伯格的因果推斷就一定是對的呢?畢竟,兩派人馬都是坐在那裡,根據相關數據推論什麼才是造成糙皮病的原因的。為什麼醫學會的醫生們不能說戈德伯袼的相關同樣也是誤導性的呢?為什麼戈德伯格能夠推翻別人的假設——一種微生物通過糙皮病患者的排泄物傳播,而這種傳播是因為不完善的污水處理設施造成的?戈德伯格對糙皮病的判斷還涉及一個小細節,這個細節我剛才沒說:戈德伯格吃下了糙皮病患者的排泄物。
為什麼戈德伯格的證據更好?
戈德伯格有一類這樣得來的證據:研究者不僅觀察相關性,還靠真正地操縱關鍵變數來收集數據。這種方法經常要創造一些通常極少會自然出現的條件——說戈德伯格設計的特殊條件不會自然出現,無論怎樣強調都不會過分。
戈德伯格確信糙皮病是不會傳染的,也不會通過患者的體液傳播,他給自己注射了一名患者的血液,還吃進一名患者喉嚨和鼻子內的分泌物。此外,他還選擇了兩個病人:一個有皮癬癥狀,另一個有腹瀉。他從皮癬處刮掉鱗屑,然後和該病人的4毫升采液混合到一起,然後再加上相同數量的液體排泄物,最後與4小撮麵粉揉在一起做成小藥丸。戈德伯格、戈德伯格的助手以及戈德伯格的妻子自願服下這些藥丸。
無論是戈德伯格,還是其他的志願者,都沒有染上糙皮病。簡言之,戈德伯格創造了這個傳染疾病可能傳播的所有條件,結果平安無事。
戈德伯格對其他人提出的因果機制進行了操作,結果顯示該機制是無效的,儘管如此,對他自己提出的因果機制進行檢驗仍然非常必要。戈德伯格選擇了來自密西西比州監獄農場的兩組犯人,這些人都是沒有患糙皮病的,並且都是自願參加實驗。其中的一組人被給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食物,這種類型的食物是戈德伯格懷疑引起糙皮病的原因。另一組被試被給予(營養成分)更均衡的飲食。5個月後,低蛋白質的這一組患上了糙皮病,而另一組卻沒有絲毫的患病跡象。戈德伯格的理論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這些人出於政治動機而否認貧困的存在。經過長期的抗爭,戈德伯格的假設終於被人們所接受,因為他的假設與實驗證據的契合程度是其他任何假設所不能比擬的。
糙皮病的歷史說明,如果依據相關研究來制定社會和經濟政策,必將使人類付出慘痛的代價。但這並不是意味著我們永遠不要使用相關研究的證據。恰恰相反,在許多場合,我們必須用到相關,而在某些情況下,只要有相關就夠了(例如,當我們的目標是預測而不是決定原因的時候)。科學家們經常不得不使用不充分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重要的是,我們在運用相關性證據的時候要謹慎小心。像「糙皮病-污水」這樣的案例,在心理學研究的每個領域內都頻頻發生。這個例子也揭示了「第三變數問題」:事實上兩個變數之間的相關——這個例子中是糙皮病的發病率和污水處理條件——並不意味著這兩個變數之間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相關之所以產生,是因為這兩個變數都分別與第三變數相關——這裡是飲食——而這個變數沒有被測量。像這種污水處理條件和糙皮病之間的相關,我們通常稱之為「虛假相關」:相關的產生不是因為兩個變數之間存在一個可以測量的直接的因果聯繫,而是因為這兩個變數都與第三變數相關。
—— 來自《這才是心理學 :看穿偽心理學的本質》
~~~~~~~~~~~~~~~~~~
看完這個故事總該明白了吧。如果認為糙皮病是因為衛生條件的原因,他們就會提倡注意衛生,建議患者或者政府把投資主要用在改善衛生條件上面。請問講究衛生有錯嗎?要求政府投資改善衛生條件有錯嗎?投資要講究收益,力氣要花在刀刃上這種俗理不需要再講了吧?
對於文中那位中醫教授的觀點,我並不感到奇怪,很可能這已經是中醫邏輯能力的巔峰!
之前有個問題:一個學過現代醫學的人為什麼還會信中醫?
看看這問題下面一些醫生說這種民科文章很正確也就不奇怪了,儘管一些人受過一些科研訓練,但在日常環境中他們仍然不會時刻都利用上科學思維。那個問題下面排名第一的某位醫生的回答仍然只舉了一個例子,對於任何可能是自愈或者安慰劑效應的質疑,沒有給出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難道中醫不需要排除自愈可能性嗎?不需要排除安慰劑效應嗎?中醫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始終就是:舉個例子!……你讓別人怎麼相信你們中醫懂科學?
中醫黑和中醫粉使用的論點、論據和反駁有哪些?
山東臨沂四院附屬中學的苟克山老師因擅長教書,學生家長趨之若鶩,一座難求。然而,苟老師卻並不開心,他說:「我上課四十年,每天都在拚命教書。結果,從毛主席時代開始,需要我教的學生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教越多。作為一名老師,一點成就感都沒有。」
苟老師是一位清醒的老師,他看到了表面「繁榮」背後的隱憂。從老師個人來說,學生越來越多,說明自己水平高、口碑好,家長認可。但是,從整個國家來說,學生越來越多,說明需要教的人越來越多,說明無知的人越來越多,說明教育發展走入誤區。他的同事朱雲強老師補充道:重教書輕啟蒙,老師「只教育不啟蒙,越教越忙」。
教育水平越來越進步,老師隊伍越來越龐大,而學生人數卻越來越多,這是老師的悲哀,也是教育的失敗,必須認真反思。
今後,公立中小學應從單純的十二年基礎教育,轉向十二年基礎教育與幼兒園啟蒙並重,將「末端治理」變為「源頭治理」。
必須要推進教育改革,鼓勵中小學老師改行當幼兒園老師;並限制公立中小學的課桌數,超過數量的公立學校禁止使用黑板等大型教育器材,逐步達到取消所有公立中小學的目的。
只有學生越教越少,才說明老師的本領越來越高,祖國的未來才會越來越有希望。
請這位北京的教授隱姓埋名,到地方上隨便哪個縣城野生醫院坐一天診,屁股能磨出老繭來。
地方小醫院醫生見到個病人像餓虎撲食一樣你信不信。
別說治腫瘤,北上廣醫院急診看個小感冒的都能忙死。你成天在北上廣蹲著當然忙到懷疑人生了。
還醫學進入誤區了,就算國家廢除西醫,只推行中醫,現行體制不變,北上廣的中醫醫生還是忙到要死。下面縣城的中醫醫生還是閑到要死。
說的嚴重點,哪怕國家推行巫醫,在北上廣國家認證的專家級巫醫也是忙得要死,民間野生巫醫也是閑得要死。
跟醫學本身有什麼關係嘛?
預防醫學需要發展是對的,但你這作者先去學點流行病學再瞎bb行不?
第一,一個時期一個病的病人數量,絕對不僅僅取決於病人的發病率,同時還取決於診斷率,治療率,死亡率,生存時間等等。病人越來越多除了有可能是發病率上升外,還有可能是隨著醫學進步,診斷率提高了;如果是高死亡率的疾病,也有可能因為醫學進步延長了生存期,導致同一時期內病人留存數增多;這些都是好事啊我摔。
第二,就算病人數量增加的主因是發病率增加,也要看流行病學原因。比如很多疾病是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加,也就是說這是中國人均壽命提高的表現(當然也是人口老齡化),現代醫學好不容易提高了人均壽命,你卻怪人家增加了發病率?你是嫌屁民們活的太久了么?現代醫學先驅們的棺材板要蓋不住了...
第三,就算髮病率增加和年齡因素無關,就算需要發展預防醫學,但是預防醫學是建立在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基礎上的啊!不是你說句「提倡治未病」就真的不會生病了吧!現代預防醫學是要進行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病理學研究,診斷學研究,這些研究加上對抗醫學研究過程中對疾病和疾病人群的認識,才會有能夠指導實踐的預防醫學指南出來,你以為和中醫似的說句「治未病」就完事了嗎?沒有對抗醫學哪來的預防醫學?
最後,看美國政府這架勢,是看到自己國家人口老齡化,慢性疾病越來越多,醫療資源緊張壓力山大,想省錢又不敢明著來,就宣傳印第安醫學中的「治未病」,貶低對抗醫學,轉移群眾矛盾,轉移壓力到醫院和醫生身上,到時候群眾看不起現代醫學,美國政府兩手一攤:你看這些現代醫學醫生只知道打針吃藥,早叫你去看印第安醫生吧,早看了就不會生病了,現在我也沒辦法,去找醫療服務共同體吧,他們的鍋。問題中的描述我只認同:我們「重治療輕預防」,所以說說預防吧。
前兩天微博看到這組照片,說真的心裡無比震驚。正畸醫生天天在媒體上說口呼吸面容、腺樣體面容……別說看了,寫都快寫吐了。同行發的文章,看標題我都能猜到裡面配的什麼圖,去年我也開過一期的Live講兒童和青少年的正畸治療,內容主要都是口腔不良習慣的預防和戒除。感覺這冷飯炒的醫生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就好像我們正畸醫生別的不會一樣。
以至於看到這篇微博確實被震驚了,當時內心OS:你是凱丁嗎?這是孩子是充話費送的嗎?……不過昨天我才知道這是他們夫婦領養的孩子,很有愛心。不過這不重要,
這顯然不是愛不愛,錢不錢的問題,這是完全沒有預防意識導致的。
回過頭來反思下,其實科普預防與錢沒有關係,正如牙科治療尤其是牙科預防治療的受眾並不是高收入群體,美國喜歡簡單的將牙科治療的接受程度與受教育的程度劃等號,這簡單粗暴的分析,目前看還是比較接近現狀的。
我們國家的醫療預防的路還有太多路要走。短期來看預防要遠比治療花費多,但做下去了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在美國ortho就是矯正牙齒,沒有哪個家庭不知道的。我們在臨床中卻要花費幾分鐘甚至十多分鐘來解釋什麼是」正畸治療「,這些時間成本,都會轉換成金錢成本平攤到每個患者身上。就像圖片中的小朋友,預防遠遠容易很多,發展到現在至少需要一個非常有經驗的正畸醫生才能改善她的面型。如果一旦過了生長發育階段,唯一的方法就是正頜手術+正畸治療。這不是錢的問題,孩子需要承受更多的治療,社會也浪費了更多的醫療資源。
預防的科普光靠專業的醫生是不夠的,想想微博上的一些急救大V,一評論某些錯誤急救就會被罵,「光說不對,也不說應該怎麼做!」是啊,現在人的時間都很寶貴,他們沒時間去看你曾經寫過的東西,如果獲得一項技能的成本超過五秒鐘或者兩個鏈接,他們就會抱怨。知乎不也是這樣嗎?要知道做科普大家都是義務,沒有某一個個體需要替社會承擔這個責任。記得過去李亞鵬發過一張她女兒的照片,面中部明顯發育不足,正畸醫生們喊話不要錯過小朋友生長發育高峰期,儘早干預上頜發育。要知道唇齶裂的序列治療是從幾個月持續到成年的,感覺有時候我們有點過分操心了~
這隻能說明人口在膨脹,特別是老年人口。
進一步說明人們日報已入誤區!
醫生收紅包,所以病人看病才那麼貴;
醫生吃回扣,所以病人看病才那麼貴;
醫生過度檢查,所以病人看病才那麼貴;
……
現在是醫生治病思路錯了,所以病人看病才那麼貴;
千萬個表面的借口,不過是為了掩蓋一個真實的理由,醫保沒錢了。
病人交了醫保,自費比例還那麼高,得有人背鍋吧?
別說,這口新鍋還挺別緻。例子舉得是腫瘤,但是範圍擴到了所有疾病。對其他疾病領域了解不多,這裡說說腫瘤領域的情況吧。
當前事實是:我國腫瘤病人越來越多,將來也會「越治越多」。這是現代醫學進步的結果,也是我國人口老年化的必然現象,腫瘤患者會越來越多一點也不奇怪。醫學整體上也沒有進入誤區,一部分腫瘤可以預防,一部分腫瘤也可以早期篩查,但是預防和篩查也不一定能減少腫瘤患者的數量。
本回答主要針對當前腫瘤事實進行說明,黨報的原因其他人已經分析很多就不講了。
**********一、中國腫瘤患者確實越來越多,將來還會出現更多的腫瘤患者******************
中國腫瘤患者確實是越來越多,老年化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以後還會越來越多。
1、 每年新發(和死亡)腫瘤患者真的是越來越多了,有數據為證。而據陳萬青等人發布的2015年大陸癌症統計數據,預計我國2015年新發腫瘤患者為429萬,死亡280萬。下圖是我國曆年新發腫瘤和死亡患者數目,可以看到最上面藍的「男性和女性發病」從2000年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
2、 癌症發病和年齡高度相關,50多歲之後高發,看我國人口結構的變遷圖,可以預計我們以後每年新發腫瘤患者數目還會持續上升:用紅色分割成了兩個區間,可以看到從1950-2017年我國55歲以上人口比重增長了很多,並且在將來這種趨勢將持續幾十年。這也意味著即我國癌症患者數目將持續上升。
**********************二、腫瘤患者越來越多是現代醫學進步的結果**********************
腫瘤患者越來越多,是現代醫學(腫瘤醫學和其他醫學)進步的結果:現代醫學的發展,使得人類活的越來越長,活的老到可以腫瘤高發的年齡;腫瘤醫學的進步使得腫瘤患者生存時間越來越長。這樣滾雪球一樣的新發患者+老患者數量越來越多。
1、癌症在50歲以後高發是因為人類整體上活的更長了,是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以及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的一個體現。現如今的人們沒有大規模死於傳染病,也沒有死於大規模的戰爭(雖然核威懾是個大問題)。
想想看如果我們活在公元165~180年的羅馬,大約有1/4的概率死於天花。17、18世紀,天花是歐洲最嚴重的傳染病,死亡人數高達1.5億。19世紀中葉,中國福建等地天花流行,病死率超過1/2。如果我們生活在公元541-600年左右的東羅馬帝國,可能有40%的概率死於鼠疫。如果我們在中世紀歐洲,約有三分之一的幾率死於黑死病。19世紀初至20世紀末,大規模流行的世界性霍亂共發生8次,死於霍亂的幾率也非常高。19世紀初的一場西班牙流感就能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
再來看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1千多萬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預計8千萬。這種戰爭放在現在是不可想像的,說明整個社會文明還是在不斷進步的。
2、現代醫學,尤其是腫瘤醫學的發展,使得癌症患者的生存時間不斷延長,生存率不斷上升,這樣整個癌症患者留存量就和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了,帶瘤生存也越來越成為常態。我國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看英國在2011年12月份發布的一個報告,報告指出對比40年前,英國癌症患者的總體中位生存時間得到了近6倍延長,總體中位生存時間從40年前的1年延長到5.8年。乳腺癌、喉癌、前列腺癌、宮頸癌、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等一些癌症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早就已經超過10年。2007年診斷出來的結直腸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預計中位生存時間也將接近10年具體可閱讀英國40年癌症治療進展:中位生存時間6倍延長,突破「治癒」癌症定義的5年。
不同年代診斷出的所有癌症類型,診斷後中位生存時間的對比。
***三、大醫院腫瘤患者越來越多可能是大眾對腫瘤城鄉生存絕大差異認知加強的結果******
下圖是曾紅梅等人發布的我國2003-2005年診斷出來的癌症5年生存率,也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統計數據。統計數據顯示癌症5年生存率差異巨大:城市患者5年生存率39.5%,鄉鎮只有21.8%。對因為醫療水平差異導致的巨大生存率差異認知的加強,會促使更多患者到大醫院就診,畢竟性命攸關,病人和家屬的選擇合理合法。
**********四、部分腫瘤是可以預防的,也是可以早期篩查的,但不是所有腫瘤都可以預防和早期篩查得出******************
腫瘤高發一方面現代醫學使得我們可以活到腫瘤高發的年齡,另一方面也是其他(非年齡)導致腫瘤的風險因素的增加。這包括生活習慣的改變:例如吸煙、喝酒、飲食習慣等,也包括空氣、水等的污染。前段時間,連美國人都開始為中國人著急了,和中國人一起做了個研究,大意是說,中國52%男性癌症患者的死亡以及35%女性癌症患者的死亡都歸因於可控因素,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男性癌症患者以及1/3的女性癌症患者的死亡,理論上是可以避免的,即通過控制可控的因素包括吸煙、二手煙、飲酒、水果蔬菜攝入不足、體重超重、不運動和致癌感染等。
研究人員發現,共995950(45.2%)例癌症患者死亡病例,其中包括717910(52%)例男性病例以及283130(35%)例女性病例,可以歸因於上述七種因素。同時,952520(47%)的男性癌症新增病例以及442650(28%)的女性新增病例也可以歸因於上述七種因素。
基於這些原因,部分腫瘤是可以預防的,例如通過戒煙、降低飲酒量或戒酒,維持合理的體重,注意營養等等。也可以通過注射疫苗,說到疫苗,全球範圍內我國是審批宮頸癌疫苗最晚的幾個國家之一,不知道什麼時候人民日報的記者能為人民呼籲這個問題?
還有些高端一點、可能對少數有家族遺傳的人群的預防措施,包括了解自己的家族風險,進行預防性的手術如息肉切除、乳腺切除等或藥物干預等等。
一些腫瘤也是可以通過早期篩查,獲得患者更好的生存,更好的生活質量。例如美國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肺癌早期低劑量CT篩查,發現早期篩查能降低20%的肺癌患者死亡率。
但是,篩查並一定不能降低腫瘤患者數量,基於如下幾個原因:
- 某些腫瘤上只能篩查出早期癌症,例如肺癌
- 有些腫瘤上可以查出癌前狀態,例如結直腸癌
- 很多癌症目前沒有有效的、進過大規模臨床驗證過的篩查手段
- 年紀是一個避無可避的因素,預防或篩查了這類癌症,不代表不會隨著年紀增長患上其他癌症
**********五、不管人民日報怎麼說,普通人該如何應對腫瘤的威脅?******************
別管黨報怎麼說,務實的角度,對普通人來講,了解癌症的發病風險,控制可控的因素,可能是最好的應對腫瘤威脅的手段了。
女性不可不知的宮頸癌發病風險和預防手段
更好的預防乳腺癌,從了解相關風險因素開始
警惕胃癌的癥狀:早期發現,早期診斷
胃癌的家族遺傳、患病風險、預防和早期篩查
結直腸癌的家族遺傳、患病風險、預防和篩查
如何給父母家人制定全面合理的癌症早期篩查計劃?
此外如果家人查出癌症或疑似癌症,儘可能到大醫院就診,診斷出來,一定要請腫瘤外科,放療科和化療科的三名專家給出多學科的治療策略,自己別被別人有意無意的導入誤區,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文章請到尚方慧診講腫瘤 - 知乎專欄;更多回答請看知乎用戶
----關注微信獲得更多腫瘤專業資訊和國內外腫瘤就醫深度見解:sfhz-patient
祝順利!
論據是對的,但是論證過程是錯的,所以結果也是錯的。很多大病的預防和檢查,確實和治療同樣重要,如果大病能夠及早檢查治療,確實減輕醫療資源緊張的壓力。同樣地,如果培養良好的習慣,養成健康飲食、長期鍛煉的習慣,也能夠降低很多大病的可能。
但人民日報的這位作者的問題在於,把民眾不去主動做檢查的鍋,甩到了醫生甚至整個醫療行業的身上,這就非常無恥了!!!!!!明明醫生和醫院求著大家體檢,你們不來醫院,政府和醫院就組織醫生和護士們跑各個單位給你們做體檢,跑各個社區給老頭老太太們量血壓,解答健康問題,但一方面群眾不到大病就不體檢,又不願意花時間,又不想浪費錢,另一方面商業醫保和社會醫保都沒有給民眾普及知識,沒有給民眾特別是中老年人做更多的體檢的保險減免。
所以我猜這個作者屁股就是歪的,醫療行業的從業者都是弱勢群體,無賴們捅你們幾刀,把你們肋骨打斷了都沒事,那我去人民日報罵你們幾句也應該沒問題吧,大家都能捏的軟柿子,憑什麼我不能捏?這種文章體現的,是人民日報乃至相當一部分中國人對中國醫療行業從業群體的蔑視。
所以我非常希望民間資本(莆田系除外)把真正的好醫生都從公立醫院挖走,挂號費提高到500元人民幣起,所有醫院建立預約制,公立醫院預約到3個月以後,私立醫院能夠享受好100倍的服務體驗,這樣才能讓中國人真正從心底尊重醫生這個行業。
這篇文章其實根本不是在說醫生,而是公開抨擊西醫鼓吹中醫為未來中醫主導桃花石斯坦醫療開路。以後大家沒看過中醫別想看西醫,中醫可醫保,西醫天價自費。有些記者同志嘛~~~
說點我的感受。
1.全民社保的普及。看病傾家蕩產在現在都存在,只是現在全民社保了,大家敢出來看病了。
2.年輕人對身體不適開始關注了。
3.群眾對健康投入的資金和時間還是很少,防病和治病的問題還是很突出。比如,我國有多少人有固定定期看牙醫的習慣?
4.金錢至上,健康在一般人心中真的是消耗品。
5.健康意識淡薄,連單位體檢都不願完成的大有人在。
6.煒疾忌醫,看醫生沒病都能看出病這種觀念廣泛存在。痔瘡做了手術都會複發的。做痔瘡會得直腸癌的。
7.健康宣傳實在太少,來醫院的很多都很嚴重。看清楚,
人民日報:病人為何越治越多?
中醫界: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病人為何越治越多?
檢查手段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以前幾百年以為的血虛、腎虛,現在可以被診斷為貧血、白ALL、MM、AA了而且相對來說急性病治癒率越來越高,醫療應急手段高明了;慢性病越來越多,因為醫療手段高明,慢性病可以一直維持生命,延緩了慢性病人死亡率
進入誤區的從來都是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的心,而不是某樣科學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強生公司 HIV 疫苗試驗志願者 100% 產生抗體? 這是否意味著艾滋病完全可以被預防?
※打耳洞有什麼注意事項?
※如何養胃?
※中外醫療差距有多大,體現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