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說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嗎?

看到有文章考證說,甲骨文上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所以商人是說漢藏語系語言的民族。
問題是,不是說商人屬於東夷人嘛?東夷是與西羌不是同一種族,說的也應該是另一種語系的語言。為什麼最後海考證出商人在說漢藏語系語言呢?了解的大神可以解答一下。
參考資料:
商代早期人群遺傳結構分析及與其他人群的遺傳關係 - 線粒體/母系 Mitochondrial DNA - 分子人類學論壇 Forum of Molecular Anthropology - Powered by Discuz!
安森垚的祖先專欄3.文明之火——東亞:知乎專欄
論漢語主體源於東夷
漢語主體源於東夷,而非古羌語!_漢語吧_百度貼吧
東夷族是不是中華正統? - 歷史 - 知乎
朱泓劃分的中國上古人種類型_人種吧_百度貼吧
中國文獻上黃帝之前的歷史有無記載? - 王凡的回答 - 知乎


這個貼吧上就不要太在意了。

不管商人是是古羌語還是東夷語,這個可以類比今天的方言分區,即使閩南語和北京話差別灰常大,在中國大陸你能說這是兩種語言嗎。其實差別應該不大的。當然,我也沒有當時非常詳細的語言材料。

從甲骨文的語料來看,很多用法和上古文獻和漢語的差別並沒有十分巨大,要不然也不會僅僅研究了百年就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而且商周的語言就目前的一些材料來看,還是比較一貫的,當然也是有差異的。但無論如何同一性要遠大於差異性。

近些年來,很多學者在致力於探討漢語大語法的問題,想把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放在一個序列上討論,將古漢語納入現代語言學框架,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而且語言譜系這個東西時19世紀以後西方的歷史比較語言學派搞出來的,有些語言就很難進入這個譜系,特別是東亞這些非常特殊的語言。現在都是認知、生成、功能語言學派的天下了。。。。我記得胡適說過一句話,少談些主義,多解決些問題。盲目地貼標籤是有一些問題的呀。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商人、周人的文字是一脈相承的,可見他們的語言是通的,肯定是同源的。甲骨卜辭中很多辭彙在周人寫的經傳(儒家經典十三經)都可以找到。而且商、周文字中,完全表音的假借字,借何字可能變化,但是被借字表音卻差不多。另外,完全標音的形聲字的聲符系統也是差不多的。

打一個比喻:甲骨文和古埃及文的象形文字可能差不多,如下比較:

但是二者是不同源的語言,所以它們的假借字、以及形聲字標音的「聲符」是絕對不會一樣的,如數字系統難以用象形字表示,古文字都會借用一個同音字表示。

甲骨文的「百、千」,是借用「白、身)」的讀音來表示:

但是,古埃及文的「百、千」是分別借用「繩子、荷花」的讀音來表示:

而殷周文字當字母用的「表音字」:假借字、形聲字的聲符是一樣的:

比如:甲骨文「百」就是「白」,也假借表示弟兄中的「老大」,商代以後,根據「白」的讀音造了:「伯、拍、帛」等漢字。證明商周古人的讀音是一樣的。


假設:我們用埃及文造一個形聲字「伯」字,左形右聲:人+繩子

就不能表「bo」的音,而是另一種讀音,是「繩子」的讀音。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如果是兩種不同的語言,是絕對不可能的。表意可以用相同的符號,表聲卻不可能。

同理,如果日文把漢字讀音當音符用,就會跟他們的語言發音不對應,所以,日本人要自創另一套表音文字來記錄他們的語音。

故而,商、周語言是古漢語,那麼是漢藏語系就是肯定的。

另外,判斷語言是否同源,有一種方法就的對核心辭彙進行比較分析。

漢語、漢字中最基礎的核心字詞,比如自然:日、月、山,人體:耳、鼻、目。。。。。。等等,

在甲骨文都可以找到,不但考證出字形、字義演變的完整脈絡,發音也差不多搞清楚(當然上古音是根據先秦傳世文獻、形聲字等材料分析後的假定推理,擬音系統很多,有分歧爭議,但也不至於很離譜)。

如:中國歷史文獻中「干支紀年法」綿延幾千年未曾間斷,商代甲骨中就發現了這塊非常有名的《甲骨文干支表》:

所以,我們才敢有底氣說:中華文明三千多年不曾間斷,因此我們破譯殷周古文字毫不費力。

古埃及文如果沒有羅塞達石碑出土,至今都不可能破譯,王懿榮看到甲骨文,馬上就認出了幾個字,劉鶚半天功夫就破譯了十幾個甲骨文。

(羅塞達石碑有古埃及聖書體、世俗體和古希臘文三種字體,是破譯古埃及文的鑰匙。據說,埃及法老後裔現在還存在,但完全不認識祖先的文字,都是歐洲人釋讀出來。)

其實,羌人跟夏、周人走得很近,周人稱【有夏】,以夏文化繼承者自居,所謂:有夏雖衰,杞鄫猶在。周人成為【盟主】,似乎也很善待夏人後裔,「杞人憂天」的杞國,還有鄫國,都是夏人後裔。殷商封杞,周人接著再封。

孔子的祖先是宋國子姓,是殷商貴族,兒姓、子姓都是殷商貴族,在殷墟還出土過世界上最早的族譜:兒姓族譜。見:已發掘並破譯的甲骨中,有哪些包含重要歷史信息的甲骨呢? -

武王滅商,將紂子武庚依舊封殷地,繼商之國祚。但其實是很防範殷商後裔的,派幾個弟弟霍叔、管叔、蔡叔,也即三監,威懾、監視殷人,武王死後,武庚聯合三監造反,被周公鎮壓,平亂後殺了武庚。就是所謂的【三監之亂】或者【管蔡之亂】。

所以,周人跟羌人、夏人關係似乎很融洽,對商人是不信任的。畢竟周、殷是「亡國之恨,殺父之仇」,周人必須提防,殷人不可能忘記。

商人卻好像經常迫害羌人,甲骨文中羌都是人牲,用來活埋陪葬、獻祭等等,然後就都是奴隸。甲骨文與羌有關的字和卜辭都是這幾種悲慘狀況。


故而武王滅商,羌人是鐵杆盟友。

比如,甲骨文的羌字,很多字形都是「羌人的脖子上纏著繩子」,意思就是戰俘或者奴隸。

綜上所述,商人和周人的語言,像河南方言和陝西方言的區別。 周人所謂的雅言,就是寫《詩經》的語言,相當於中原地區的普通話,貴族說的話,中原夏、商遺民諸國,應該都能聽懂。「雅、夏、華」的上古音是非常相近,是可以通用的。

所以,韓國人說甲骨文是他們祖先的文字,其中一個可笑理由是:古代韓國人也在家裡養豬,跟甲骨文【家】不謀而合。

這可不是什麼戲說,這是正兒八經歷史系教授的結論。韓國人一旦民族主義上腦,智商就為零。

韓知名學者稱韓國人祖先發明漢字 並表示中國學界承認 韓國「學者」的漢字起源說 | 科學人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但是,漢字根本不能記錄他們的語言,韓文才是記錄他們語言的文字,比如:漢語中根本就沒有【思密達】這樣敬語用法。

韓語是多音節,漢語大多數是單音節,所以不論古今,漢語文學作品都極其重視韻律,因為單音節叶韻,能讓詩詞音節數對稱,朗朗上口。

同理,日語雖然採用漢字,但由於言文不一,要發明假名來記錄日語。

(彈字幕:吃飯請注意,前方高能!)

扯一下題外話:

其實,古代世界各地的民族,都有在家中養豬的習慣,棒子大概不知道,上古養豬很大一個作用是吃人大便的。

所以,今天的人大概很難想像,古代的豬圈也是廁所,人的大便是圈養豬的主要食物。

見維基詞條:豬廁

今天出土很多漢代陶屋模型,「豬圈衛生間」是標配,就跟今天的抽水馬桶一樣。

屎直接拉到豬槽中的廁所:

這件陶豬廁是兩層式,人在上面拉屎,豬在下面吃:

當然,古代養豬有廁豬和食用豬之分,有不同的叫法。

吃屎的豬叫「溷豚」,孔子說:君子不食溷豚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貴族不怎麼吃豬肉。古代亞伯拉罕諸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不吃豬肉就是因為嫌豬臟,不是什麼豬爺爺,狗奶奶。基督教吃豬肉是因為信仰基礎是《新約》,為了向外邦人傳教,必須打破飲食禁忌。因為古羅馬人還有日耳曼人都是吃豬肉的。豬肉香腸、培根一直是日耳曼人的最愛的特色菜。

宋朝時候蘇東坡流放到黃州的時候,說豬肉富人不吃,窮人不懂怎麼烹調,蘇軾就發明了放醬油,用文火慢煨,肥而不膩東坡肉。

故而,豬肉成為中國人主要肉食,應該很晚。

古代不同的方言對豬的叫法也不一樣,漢代文獻《方言》曰:

豬,燕、朝鮮之間謂之豭,關東謂之彘,或謂之豕,南楚謂之狶。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豯,音奚吳揚之間謂擲覯子。

秦人稱豬為「豭」,「豭」其實就是性慾極強的公豬,所以,秦人把姦夫叫「寄豭」。

秦始皇《會稽刻石》中提出了「夫為寄豭,殺之無罪」,相當於秦始皇跟吳越遺民約法三章,姦夫淫婦可以沉豬籠。

《史記·秦始皇本紀》:「夫為寄豭,殺之無罪。」 司馬貞索隱:「豭,牡豬也。言夫淫他室,若寄豭之豬也。豭,音加。」

漢代稱豬為「彘」,司馬遷《史記》記載的鴻門宴上:項羽賞給樊噲的豬腿叫「彘肩」,大概應該指的是野豬肉。

因為,在古文字中家養豬叫「豕」,野豬叫「彘」:「彘」的象形就是一支箭射一隻豬,表示是田獵的獵物,而非家養的。

如下圖:「豕」「彘」的區別就是多了一隻矢(箭)。

眾所周知,劉邦死後,大老婆呂雉,將劉邦寵愛小老婆戚夫人做成「人彘」,放在廁所里,所以,戚夫人死了以後,民間追封他為「廁神」。

------------------------------------------------------------------------------------------------
野棉花扯完,言歸正傳,再來說【東夷】的【夷】。

《說文》:夷,從大從弓。東方之人也。

其實,《說文》對【夷】的解釋是錯誤的,【夷】的造字本義是用來射鳥的繳射,也就是箭上面系一根繩子。古代田獵經常用的一種箭,也叫「繒射」。

【夷】字表示「東方民族」是後起義,是西周才有的稱謂。

殷商甲骨文中的【夷】是用【屍】字表示,指東方的族群大致可以確定,但是到底指古代哪個民族還有一些爭議。

故而,【夷】大概不是指某一固定的民族,是一個對東方民族籠統稱謂。不同時代可以指不同的民族。

就跟中古【胡】的意思一樣,據陳寅恪考證,【五胡亂華】的【五胡】,其實也是一個籠統的叫法,其實胡人不止五種,漢人根本就分不清。

上古的東方民族,以鳥為圖騰,使用極其薄的黑陶,叫蛋殼陶,這一點考古和文獻都能互相支持。

比如:龍山文化中的黑陶

殷人也是以玄鳥為圖騰,最初是在山東活動,也是夷人,後來遷徙到河南。

(殷商人起源自東夷,而棒子國在中國東部,棒子曾經在歷史上被中國人稱為「東夷」,所以,這也是棒子人說甲骨文是他們文字的理由之一。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夷】是對東方民族的一個泛稱,而且,中國古人稱他們為【夷】的時期,其實已經是貶義:野蠻的化外之民。)


秦人、趙人也被認為起源於東夷。


秦人、趙人的早期墓葬,頭都是朝東方。秦人的嬴姓,其字形符部分,疑似就像一個鳥形神獸。。

《說文》:嬴, 少昊氏之姓。從女,羸省聲。

少昊氏是五帝之一,其部族以鳥為圖騰,漢民族的圖騰之一鳳凰就是起源於少昊氏。

甲骨文以【屍】表【夷】,一般認為甲骨文【屍】字像「側卧人形」,也有說表示「站立人性」,也有說表示「蹲」。

如《說文》:

《說文》:屍,陳也。象臥之形。

至於「屍」源流有很多種說法:

  • 一說來自先秦叫「尸祝」:是古人將小孩放在宗廟祖先的位置進行祭祀,表示祖先還活著,所謂的「尸位素餐」的來源。

如:
《禮記.曲禮》:「孫可以為王父屍」
《儀禮.特牲禮》:「屍,所祭者之孫也。祖之屍則主人乃宗子」

所謂「屍體、屍骨」是後起意義。

  • 另一說:認為【屍】字像「屈膝、蹲」之人形,殷人所稱的【屍(夷)人】,也叫【屍方】,是今天的彝族前身。彝族也有屈膝半蹲的風俗,所以甲骨文中用「屈膝人形」表示彝(夷)族人。

上午用爪機碼字,一直記不起來是誰寫的論文,通過谷歌找到了這篇論文:

見論文:

出處:馮時:《古文字與古史新論》,台灣書房出版社,2007年,頁1。


作者認為讓學界大惑不解的古文字:山東丁公陶文,是古彝族文字,

【社科院考古所文章:丁公陶文綜述}

作者考證:甲骨文中的屍(夷)就是指彝族的祖先,也即甲骨文中的「人方」:

我覺得這篇論文只是「姑備一說」。我不懂分子人類學,不知道這個結論與分子人類學最新研究有無矛盾?希望懂的人指教。


謝謝邀請,漢族主體出自東夷是雲南師範大學羅驥教授的觀點。
那時候可能就是部落的差異,還沒有形成很明確的民族。甲骨文的核心詞也有知網的學位論文的,可以找來看看。完全是漢語。


殷人怎麼講話沒聽過(現在誰也聽不到),從出土文字材料看,和後來的古漢語,以及現代漢語是一脈相承的,這個毫無疑問。但是「漢藏語系」云云,只是後來的劃分,說殷人語言屬於古漢語,是可以的,但是否屬於漢藏語系?能不能這麼問,還有待斟酌(不論回答是或否)。殷商文化東方特徵明顯,比如鳥圖騰,很可能與東夷有族源關係,但是「東夷語」,這個提法並沒有什麼學術意義,或者說在學術上是不成立的。因為「東夷」只是古代中原人對東部(含東北)各個部落、民族的一種泛稱,就如同後來的「西洋」、「西夷」,包括好多民族呢。從現有材料看不出他們有統一的「東夷語」、屬於統一的「東夷民族」,殷人的祖先,即使東來,也只是「東夷」中的一支。就好比近代說的「西洋話」,它並不是一個學術上的名詞或研究對象(只能說研究英語、法語…)。殷商以前,東部地區出土的文字材料,就是一些陶符、刻符(也有人認為已經是文字),少得可憐,有些真偽尚且存疑,哪能支持對所謂「東夷語「的研究呢?如果不能對殷商之前東夷地區居民的語言特徵進行描述,那麼殷人語言屬於東夷語,又從何談起呢?所以,說漢語源於殷商語可以,但是說漢語源於東夷語或殷商語屬於東夷語,都不科學。


記錄甲骨文用的未必是普通商民族的口語,而是傳承自夏的特殊語言,算通用語吧,也就是日後的之乎者也,怎麼看也不是口語


O系東亞底層土著 父系語言得內漢語系 漢語核心辭彙和印歐語同源率23%藏緬語74%南島語14% 6千年夷苗古中原人

「大O(O3)至上主義」開歷史倒車的誤區 - Off Topics - 人類生物學在線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online - Powered by Discuz!

幾大O系父系分支語言形成的語系區別都比較大。為什麼分離年代和主要地理分布遙遠的幾大O系分支在中國版圖內,後來又形成了講統一一致的漢語?為什麼與中國鄰近的韓日語與漢語相距那麼遙遠? 漢語與以O系父係為主的所有支系語系都相去甚遠,卻與中東高加索語系、西伯利亞的葉尼塞語系、北美的納得內語系非常相近!而這些語系都是Q系父系高頻。根據父系舌頭假說,我們不得正視面對,最初的漢語是Q系的父系舌頭語言!

漢語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它是東亞語言中,罕見地和印歐語有很多相似性

漢藏-高加索語系

20世紀80年代,俄國學者斯塔羅斯金提出獨樹一幟的"漢藏-高加索超級語系假說"。英年早逝的俄國天才語言學家謝爾蓋-斯塔羅斯金(Sergei A. Starostin,1953-2005,也是漢學家,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與美國漢 學家白一平[William Baxter]、中國學者鄭張尚芳不約而同地提出相似的漢語上古音構擬方案,在漢語音韻學研究史上是千載難逢的佳話) ,他從辭彙、語音、形態三方面分別進行了論證,曾主張 「漢-高加索語系」的概念,把漢藏語、北高加索語和葉尼塞語(古代匈奴人可能說與此有關的語言)包括在內,後來又把巴斯克語、布魯沙斯基語、蘇美爾語等系 屬不明的語言材料加進去,從而形成「得內-高加索語系」,為漢語和漢藏語具有更遠古的語源關係提供了進一步的線索。葉尼塞語系分布在俄羅斯西北利亞地區。

漢語的遠古淵源

漢-高加索語系,亦作得內-高加索語系,或譯作達內-高加索語系,包括漢藏語系、布魯夏斯基語、葉尼塞語系、北高加索語族以及北美的納-德內語系。其存在還處在爭議中,因為大部分的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展開。有時蘇美爾語和阿爾岡昆-瓦卡希語系也被歸入其中。這個語系與美洲印第安語的Na-Dene語系有關。美國學者也法國-西班牙交界處的巴斯克語、巴基斯坦北部的布魯沙斯基語(Burushaski)、兩河流域的蘇美爾語(Sumerian)等語言的材料加入進去,從而為漢語具有更遠古的語源關係提供了更進一步的線索。因此,對漢藏語系的起源問題,應該從史前的全球語言聯繫特別是歐亞大陸的語言接觸的角度重新審視。

我們看到以上納-得內語系、葉尼塞語、布魯夏斯基語、巴斯克語等,在當地都顯得比較孤立,人數也少,象葉尼塞語現在只有幾百人會說了,幾近滅亡。

然而我們看到同屬於該大語系的漢藏語系卻很龐大。同樣地我們漢藏語系尤其是漢族中存在一種特殊的特徵單倍群,即Q1a1a1-M120。通過此我們看到漢藏語系與在地理上隔絕那麼遠甚至孤立人群的納-得內語系、葉尼塞語、布魯夏斯基語、巴斯克語、高加索語、爭議中的蘇美爾語竟然屬於同一個語系。而其中內在本質奧秘就在於這些人群都存在Y-Q或Y-Q1a系人群存在!

我們也知道漢藏語系人群占高頻的主要是Y-O系人群。這個情況說明東亞Q1a1a1系人群曾經強烈地佔據了社會的主動,在O系中普及Y-Q系語言!結合歷史我們知道,曾經經過了長期遷徙的姬周家族從西北地區進入關中,推翻殷商,建立周朝。周人自稱華夏族。歷史明確記載後來華夏族東進南下,融合了土著東夷南蠻等族群,從而形成了漢族。顯然這個過程必將把周人的語言形成官方語言而在土著人群中普及。東亞的漢藏語系由於姬周的強勢地位,最終形成了東亞大一統國家而得到普及。推測姬周為Q-M120系,那麼漢-高語系的存在就得到了完全合理的解釋。其實這種改變很容易發生的,只要你能取得統治主導權。我們現在都知道很多新疆維吾爾人漢語說得很地道,這是因為漢語普及教育的結果。另外一方面也看到以土著O系語言影響佔優的南島語言、壯侗語系、苗瑤語系實際上與漢語系距離較遠。(參見:歷史上並不存在漢藏分化。) 1972年,美國學者白保羅(Paul K Benedict)把壯侗語和苗瑤語從傳統的漢藏語系中清理出去,歸入澳台語系,組成了一個涵蓋南亞語,南島語,壯侗語,苗瑤語在內的南方大語系(Austric)。 南方大語系當是以Y-O系人群的原初語言佔優,受Y-Q系的影響相對較小。

2008年,Edward Vajda 提出得內-高加索語系假說(Dené–Caucasian languages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né–Caucasian_languages),已經被不少人接受。該語系家族包括:東亞的漢藏語系、北美的納-得內語系、西北利亞的葉尼塞語系、北高加索語系,以及西班牙-法國交界的巴斯克語系、巴基斯坦境內的布魯夏斯基語語系。考察這些語系人群,發現都受到過Y-Q系人群的強烈影響。根據2012年一篇論文對納-得內語系相關人群進行基因測試證明,納-得內語系人群的Y-Q分布頻率約有50%或更高,其中一種特別的類型Q1a1-F746*又在Q系中佔了30%左右。而葉尼塞語系族群Y-Q系頻率更高達80-100%。這就確定性地把得內-高加索語系與Y-Q系單本群人群聯繫了起來。屬於這個語系的講漢語的Q分支主要是Q1a1a1-M120,估計約佔漢族3-8%左右。

Starostin和他的同事按照二叉演變樹從「巴別塔項目」中提出該理論,並計算出語系分離年齡,漢語與葉尼塞語系分開年代最近,大約在公元前5100年。著名加拿大漢學家蒲立本專門著書論證匈奴語言不屬於阿爾泰語系的,而屬於葉尼塞語系的。這與司馬遷記載匈奴王族為黃帝後裔以及有關的古DNA匈奴王族多Q也吻合。

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幾大O系父系分支,所對應形成的語系以及地理分布都存在區別。但為什麼分離年代和主要地理分布遙遠的幾大O系分支擴散到東亞中國境內的人群,在中國版圖內,後來又形成了講統一一致的漢語?為什麼與中國鄰近的韓日語與漢語相距那麼遙遠?漢語與以O系父係為主的所有支系語系都相去甚遠,卻與中東高加索語系、西伯利亞的葉尼塞語系、北美的納得內語系非常相近!而這些語系都是Q系父系高頻。根據父系舌頭假說,我們不得正視面對,最初的漢語確是Q系的父系舌頭語言!

實際上Y-Q系遍佈於歐亞美大陸各個角落,大部分Y-Q系都融入了當地土著,融進世界各不同民族當中。而納-得內語系、葉尼塞語、布魯夏斯基語、巴斯克語這些頑固堅持獨立不同化的語系族群又幸運地保留了內在基因學證據,即與Y-Q系高度相關!除了東亞Q-M120到來深刻影響了O系語言,同樣Y-Q系對歐亞大陸眾多民族語言都形成了眾多影響。一個最簡單例子就是全世界絕大多數語言的爸爸媽媽發音幾乎都相似!最為典型就是英語與漢語的對應關係:

漢 英

父 Father (書面語)

母 Mother (書面語)

爸爸 Papa (口語)

媽媽 Mama(or Mom) (口語)

爹爹 Daddy (俚語)

有人說爸爸媽媽是人類起初的共同語言,並沒有什麼稀奇。但我們看到以O系語言佔優的日韓民族其爸爸媽媽發音卻與世界大多數民族爸爸媽媽發音完全不同。日語中爸爸是 「哦托窩桑」 媽媽是「哦卡啊桑」 。還有一種讀法,爸爸是「奇奇」,媽媽是「哈哈」。韓語中爸爸:??? (讀:o bo ji),媽媽:??? (讀: o mo ni)。日韓位於歐亞大陸邊緣,受Y-Q系影響較小。雖然漢時在朝鮮設置過四郡,但是底層O系語言仍然強大。這一點從當今朝鮮半島廢除漢語漢字就可以看出。

漢民族爸爸媽媽發音與鄰近的日韓完全不同,卻與遠在歐洲的英法德俄等語幾乎一樣,這難道不是很說明問題嗎? 英語的mother,法語的mère,德語的Mutter,俄語的мать,拉丁語的māter,梵語的mātā都是表示「媽媽」的書面語詞,最終都來源於原始印歐語詞根ma,也是兒語詞。 表示「爸爸」的還有拉丁語的pāpa,希臘語的pápas,法語的maman,義大利語的babbo,保加利亞語的babá等。表示「媽媽」的還有德語的Mama,法語的maman,西班牙語和荷蘭語的mama,義大利語和拉丁語的mamma,希臘語的mámmé等。

英語中與漢語音意相同的辭彙還有相當多,比如Then-然後、Stone-石頭等,這裡不詳細列舉。有人計算英語與漢語的分化時間當在5000年左右,這個時間比斯塔羅斯金計算的得內-高加索語系分化時間還要晚。實際上蘇美爾-古埃及文明體系大約從7000-3000年前進行過全球殖民探險與人種遷徙,伴隨Y-Q系遷居世界各地,他們的語言也就深刻改變和影響了土著語言。在東亞是Y-Q系語言佔據主導地位,而東亞南方少數民族的語言Y-O系則佔優。在歐洲則是Y-Q系深刻影響了Y-R1b,Y-IJ系的語言。由此形成漢語與英語看上去分化年代非常晚近的現象。由此本人在這裡提出歐亞美超級大語門的概念,即印歐語系與漢藏語系存在一個內在的語系聯繫。根據美國語言學家格林勃格的意見,提出歐亞總語系包括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楚科奇-堪察加語系、阿爾泰語系、烏拉爾語系、印歐語系等。俄羅斯學者提出諾斯特拉特語系,把阿爾泰語系、烏拉爾語系、印歐語系、閃含語系、達羅毗荼語系、部分高加索語言劃入「諾斯特拉特語系」,有的學者還將印第安語系納入。

  1. 華夏文明起源於Y-Q系族群!(這與山西橫水北倗國華夏文化諸侯國考古證據一致)
  2. 漢語起源於Q系父系的舌頭!
  3. 強大的華夏-漢文明同化了許多講不同語言的O系分支民族,他們成了漢民族一分子,他們的語言轉向了漢語。沒有被漢語同化的部分,就以少數民族形式保存了下來。
  4. 在強大華夏-漢文明營養哺育下,部分O系分支等在漢族內形成了爆發。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某些偏南的分支如O1a1a1a1a1a1-F492 沒有遭受到北方民族大規模屠殺而在今天漢族中有較高的倖存頻率分布。
  5. 歷史時期,五胡亂華,北方民族系歷次入侵中原,逐漸超過了漢族人口,在強大華夏-漢文明影響之下,他們中大部分也成了講漢語的漢人,當然在這個過程,漢語也逐漸被胡話所影響。由於「民族融合」,他們在人種相貌上也與最初的華夏-漢人相貌甚至智商都趨近。但Y染色體對性格的強大影響還需要觀察。O-M122某些支系大規模融合於漢族或在漢族中爆發,也造成了漢語與藏緬語的接近,這是所謂「漢藏語系」背後的殘酷基因真相。
  6. 結合古DNA證據,可以認為五胡亂華之前的北方漢人以Q-M120、O1b-M268*、O2-M122*等為主力,而南方漢人可能以O1a-M119為主力。屬於北漢單倍群的人口後來曾被北方民族(五胡、契丹遼金、蒙滿等)大規模屠殺過。基因證據與歷史發展邏輯是一致的。從歷史發展事實講,蘇美爾-古埃及-古印度早早滅亡,美洲文明近代滅亡,僅漢文明幸運保存(幾次滅亡邊緣),Q系確實又是「失敗者」。

推薦閱讀:

為什麼西方人名字(First Name)里少見生僻詞語?
汉字「的」是怎么进入现代汉语的?「的」的出现给现代汉语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日本人一回家就说「我回来了」?
黃燜雞米飯的念法到底是黃燜雞/米飯,還是黃燜雞米/飯?
為什麼電影我的少女時代里徐太宇表白用西班牙語我愛你?

TAG:語言 | 漢語 | 商朝 | 漢藏語系 | 古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