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讀不懂《紅樓夢》,為什麼讀不懂《百年孤獨》?什麼人是讀懂的?


我此生最懷念的日子,都在那些讀不懂《紅樓夢》和《百年孤獨》的時光里,你要是能懂這句話,就知道是為什麼了……


沒人覺得有些悲傷完全不能理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么?


在讀不懂的年紀讀了一本經典是一種回憶。在讀得懂的年紀讀過之是一種緣分。緣分少有、而回憶太多。但人生不僅僅是靠緣分。
我在初中時候讀紅樓、讀了七八遍、一直讀到大學。每一次都是不一樣的體驗、也許我讀第一次的時候什麼都不能懂、可若是什麼都等到能看懂恰恰好的時候再讀、也許我這輩子都不會拿起紅樓了吧、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當閱歷達到了,也就感悟了


有時候讀懂書需要一些經歷和閱歷,有的書需要重複的讀才能讀懂。紅樓夢我沒看過,但是看過別的作家寫的心得,她也是很小的時候看的紅樓夢,當時不懂。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通過一些場景,她才明白紅樓夢。百年孤獨我買了很久了,一直看不下去,人物關係太複雜,所以一直在書架上放著。我讀書的習慣就是看不進去的經典文學,就放一放,等過段時間再讀。有時候讀懂書真的靠「緣分」,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我記得很早之前看過賈平凹先生的《秦腔》,當時也是似懂非懂的,可是我去了陝西聽了秦腔和吃了臊子面,那種書里的情節特別熟悉,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是比較適合在某個階段讀某個作家的書,我讀書經歷斷斷續續的,不過雜誌是每個月必定的,《讀者》《讀者原創》《青年文摘》。我也很少讓別人推薦書單,我都是讀固定雜誌的作者文章來選擇誰的書,沒辦法跟大神相比,因為好比修鍊武功,他們天資聰明骨骼驚奇,都練到出神入化,而我只是蹲馬步。所以我覺得看書就要找准自己的節奏,通過一些喜歡的文章來延伸至別的文章。前幾天看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講的《學習心理學》,對讀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你可以抽空看看。天下圖書之多,遇到讀不懂的很正常的,放一放,再換本書讀,過段時間再回頭讀以前讀不懂的書,你就會有別樣的感覺。個人的讀書有感,鞠躬退場。


又有多少人能說真的懂了呢,大概是生活的痕迹在看書時被喚醒了吧,不同的閱歷帶給人不同的感悟,紅樓也好,百年孤獨也罷,再或者其他很深刻的書,能看懂多少就看懂多少唄,甚至根本看不進去也沒什麼。生活的領悟有時能在書本里升華,有時書本的分量卻要到生活里去才能體會。


各國文化不同,他們習以為常的事,你作為外國人 很難理解,就像外國人來讀《紅樓夢》《三國演義》。
我之前看《平家物語》 也覺得晦澀難懂,但後來看了《平清盛》電視劇,一目了然了。 很大的原因,在於它有自己一套語言系統,很平常的一件事,用他們的方式表述出來,你看的雲里霧裡會看不懂。作為擁有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習慣的人,更別說那些在他們看來平常,你看來不平常的事了。


樓上有個朋友回答得非常好:」我此生最懷念的日子,都在那些讀不懂《紅樓夢》和《百年孤獨》的時光里,你要是能懂這句話,就知道是為什麼了……「

一句話說明問題,讀不懂,是因為人生的經歷、閱歷、思考能力還有限。這些方面跟年齡沒有必然關係。等你能看懂這些書了,意味著你真正成熟了,至少已經能用中年人甚至老人的思想來思考、認知這個世界。同時,它也意味著,你不再單純,你的心已經不再年輕,那些毫無困擾、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永遠一去不回了。。。。。。


百年孤獨沒看過,在此就說說紅樓夢。

第一次讀紅樓夢是在初一的時候。那時候四大名著我都有,我最先看進去的是西遊記,然後是水滸傳,然後再遲一些能看三國演義。西遊記是從頭讀到尾的,讀了很多遍,裡面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除了有趣的情節,還有裡面那些描述風景和精怪的詩詞。水滸傳呢,來來回回也翻了很多遍,但是只看到梁山好漢受招安,後面我是看不下去的。三國演義也是如此,諸葛孔明死後,我是無論如何也看不下去了。

而紅樓夢,看了頭幾章我就放棄了,根本不知道這寫的是什麼東西,然後我自然而然的就把它扔到角落裡了。
後來再撿起紅樓夢,是因為一個女生,她是我初中最好的朋友之一,她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很容易因為一些事情鑽牛角尖,我有的時候特別奇怪為什麼她會因一點小事而痛苦。她很喜歡紅樓夢,很喜歡林黛玉,經常會跟我講一些林黛玉的故事,然後我聽著聽著,有一天,我又把紅樓夢找到,打開了。
這次我看進去了,從抄檢大觀園,到林黛玉死去。
我感到深深的悲傷。
我是為了我自己而悲傷。在這之前,我好像從來沒有意識到我這樣的處境會這樣讓我悲傷。爸爸媽媽離婚了,他們拋棄了我,我一直寄人籬下,從這一家換到另一家,我很害怕,我很痛苦,我知道有很多人,他們只喜歡乖乖的我,不喜歡有缺點的我,我小心翼翼的把不好的自己藏起來,用一張笑著的臉面對這個世界,戰戰兢兢,如屢薄冰,總是害怕著被趕出去,這是我內心最深處的傷口。
時間慢慢流淌,表面的傷口癒合了,可是內心深處的傷口還在。紅樓夢揭開了我的傷口,林黛玉揭開了我的傷口,內心最深處的恐懼被挑了出來。
這種恐懼的可怕之處,不僅僅在於它把你拉到過去,同時它也把你拉到未來,它迫使你把眼光放到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中去。林黛玉的悲劇不是她自己造成的。林黛玉的悲劇不僅僅是個開頭,它還有結尾,它是一個過程。悲劇的也並不僅僅只有林黛玉。
那我呢?我過去的痛苦會是一個故事的開頭嗎?它會成為一個悲劇的原因嗎?這個故事會有一個怎樣的結局呢?我要做些什麼才能避免悲劇的結果呢?
究竟要怎樣做?
我好像第一次思考自己的人生。
我要怎麼做呢?
怎樣才能避免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我把紅樓夢翻了很多遍,很多遍。
我為自己悲傷,我為紅樓夢中人的遭遇而悲傷,我的靈魂隨著一個個悲劇的重演而顫動。
我把她們都看成了我自己。
我的世界觀變了,我也像那個女同學一樣變得多愁善感了。我也開始寫很多傷感的文章,很多傷感的詩詞,我試圖一次又一次向自己和別人表達出內心深處的不安,對未來生活的憂慮。我的整個青春期受到了紅樓夢極大的影響。
我們通過讀書來了解自己,了解別人,了解這個世界。我不能說我讀懂了紅樓夢,我只是通過紅樓夢看到了我自己,也看到了我的好朋友。


人名太多,懶得記清


我初中時候買了一本宏觀經濟學,同學看到了說你看得懂嗎?我一時語塞,還好我同桌幫我解了圍,他說,書上這字還是認識的嘛。


本科畢業論文寫的是《紅樓夢》與《百年孤獨》的比較。

《紅樓夢》之前讀了大約十遍?純粹是因為喜歡。現在依舊在讀。經歷多了,讀起來更容易被擊中。

《百年孤獨》當時讀了四遍吧,不多。每次讀完都會覺得心悶。

絕不敢說自己讀懂了,因為對此類巨著的理解因人而異,或者說因經歷和領悟力而異。人世哪有一成不變那麼好的事。

得書如此,不負今生投胎為人。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類似的還有《千與千尋》,隱喻一個單純的小女孩剛進入成人社會的那種天真與堅強。&很多時候青春對我們來講只是很籠統的字眼,那青春的內涵到底是什麼?當我們看到《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或者《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就會發現東西方歌頌青春的故事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這就是青春。也許我們已經忘了自己在十五歲左右的時候曾經夢想過什麼。如果還能記起的話,你就會發現那個時刻,你對未來生命的期待、渴望,或者感情上的追逐都是不顧現實的,是對抗所有的成人世界的。大人會告訴你,你的想法是不成熟的。我們知道,成熟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逐漸放棄了夢想,開始進入現實的世界,也意味著你已經接受了現實中的人應該有的生活方式。&什麼是青春?青春都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它有一種浪漫,生理起了變化,對生死愛恨懵懵懂懂,充滿了憂傷和不確定,同時也開始體會到了人生的失落與幻滅之苦。


何為讀懂?何為讀不懂?不過是每個人的理解不同罷了。在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每個人偏好不同,有的人愛好古代文學,有的人更喜歡現當代,就拿我來說,我最喜歡現當代裡面比較寫實的,文風比較樸實的小時,不知道為什麼,讀《白鹿原》讀《豐乳肥臀》和《蛙》等的時候,腦袋裡就像過電影一樣,一幀一幀的畫面感。我對那個時代北方的風俗人情很有感覺,但是讀起來張愛玲卻缺少感覺。
最近我正在讀紅樓夢,說句公道話,有時候人物太複雜了,一會兒冒出來個賈芹,一會兒冒出來個什麼什麼的,有點反應不過來。但是因為知道裡面幾個大事件,比如元春省親,抄檢大觀園什麼的,所以好奇心一直驅使著我往下讀。
綜上所述,我認為讀懂讀不懂,體現在對這個作品以及作品背景了解程度上。

如果讀不懂就多去看看相關背景資料,點線面的去了解。
對於前面被頂高的答案:閱歷高的人有經歷的人就能讀懂。我不敢苟同,60歲的老人不一定能讀懂紅樓夢,20多歲的紅學會學者卻有可能讀懂。術業有專攻,一切在於自己!


普通人如我們看小說是無所謂懂不懂的,紅樓夢首先是一本通俗小說。就是講故事的。小時候看鋼鐵是怎麼練成的,紅樓夢都是偷著翻羞羞的情節。後來大了對紅樓里的故事啊還有人物描寫都覺得很棒。也許以後再看能有別樣體會


什麼叫懂?什麼又叫不懂?《紅樓夢》是一本要一奉百的書。你要的,能從書里得到,就是了。


讀完一本名著,每個人的感受和理解應該是不會完全相同的,你不能因為你和別人的理解不同就說你讀不懂名著。

讀完一本書,只要你能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就算是讀懂這本書了。


其實讀不懂百年孤獨讀不懂紅樓的人是幸福的。


看書不為了裝b又有什麼意義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蕭紅的《呼蘭河傳》中小團圓媳婦這一人物形象?
豬八戒這一形象的由來?
試用 100 字寫出一個搞笑又發人深省的故事?
荷西是否真的不存在?
事情過去三年了,大家對於韓寒代筆事件有什麼看法嗎?三年過去了,現在可以理智的討論一下了吧。

TAG:書籍 | 文學 | 紅樓夢小說 | 經歷 | 百年孤獨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