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和F1賽車手的車技差距有多大?
開F1要照顧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先不說駕駛技巧吧,就說如何讓車子進入工作溫度,輪胎的工作溫度一般是80-135攝氏度左右,超軟,軟胎,半雨胎和雨胎的工作溫度都是不一樣的.
在走上賽道比賽的時候,直道上輪胎溫度會很快的下降,而又要在過彎前靠剎車提高輪胎溫度使輪胎進入最佳工作溫度區間,另外還要照顧好剎車的溫度,F1的剎車是碳陶瓷材質,需要400度以上的高溫才能進入最佳工作狀態.但是超過650度以上又會加速磨損.
下圖顯示了剎車溫度與磨損的關係.
F1賽車開的越快,車子的狀態才能越好.包括空氣動力學部件也是這樣的,速度夠快,空氣流量和速度才能為車子提供下壓力,從而提高車子的圈速.
但是你還要照顧下引擎的溫度,依稀記得當年看的資料,V8引擎時代,引擎的最佳工作溫度是107.3攝氏度,高於110.6就是過熱了,在113.9時,引擎壽命會減為正常情況下的一半.就這幾攝氏度的差別,普通人一般都處理不好吧?
F1車手要照顧的就更多了,包括賽車輪胎的磨損,油量的多少駕駛方式都要有改變,車手比普通人厲害的地方就是在這裡,大多數普通人開車,無論車子在什麼狀態,用的都是一樣的方法,而車手就能感知到車子在不同溫度及不同狀態下的輕微差別,從而用不同的方式去駕駛賽車.
職業車手和普通人的駕駛技術差別是巨大的,所以頂級的車手才那麼幾個,也只有那幾個才值那麼高的薪水.
你有開過布加迪威龍么?邁凱輪P1?或者保時捷911?
來看看開過上述這些(而且更多)的Topgear的主持人嘗試一天之內學習駕駛F1的視頻吧(分上下兩部分):
Top Gear 第10季第08集03 菜鳥試駕雷諾F1賽車 R25(1)
Top Gear 第10季第08集05 菜鳥試駕雷諾F1賽車 R25(2)
你會瞬間發現F1賽車完全不是和街車在一個次元的,可以想見F1車手是什麼水平了
這是在朋友店裡面自己玩的一個遊戲模擬器的排行榜,賽道是上海天馬山賽道。涉及到隱私所以名字都隱藏了,前幾位都是國內的職業車手。車技可以說是遠勝過我們一般司機的。
但這裡第一位是一位偶然來玩一次的F1車手,人家就跑了幾圈就把首位輕鬆帶走(10圈就破了記錄,12圈得到這個成績),而且看那個樣子還是有很大提升的空間。(好人啊,不狠命打臉)。
朋友的形容是,動作溫柔,節奏穩定,線路清晰。(這形容詞,完全不像是我們想像中激情爆裂的賽車啊。)
要知道,這還只是不帶G力的模擬賽道。大家完全就是純粹拼操作,不用擔心開太快了飛出去。不用拼體力,壓力和耐受力。
PS:要是想要切身感受,還有一個選擇:
去玩一下《理查德伯恩斯坦拉力賽》的教學模式,如果你能夠滿分過關,你會明白我在說的是什麼意思。
歪一下樓說點別的:
車手的體能
在空氣動力學及輪胎的配合之下,F-1賽車的過彎能力高達4個G,因此F-1的駕駛員必須是世界上最強壯的運動員,通常一場比賽車手必須換擋2500次,平均2秒鐘要換擋一次,車手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過彎時的4個G,讓車手的重量變成四倍,身體或許還有安全帶可固定,但頭部就需要極強壯的頸部肌肉才能支撐。而一場比賽下來,車手會脫水3.5~4千克,如果換成一般人早已出現休克;這些對車手的體能都是極大的挑戰。比一場F-1所花的體力和踢一場世界盃足球賽或打一場NBA籃球賽相當。
能夠在這樣的運動強度下保證精準的操作,這一點就夠普通人望塵莫及了吧!
舉一個栗子(好沉)
去年上海站,英菲尼迪為了給q50打廣告舉辦了一場友誼賽,邀請Vettel 出席。國內的嘉賓有潘曉婷,林志穎等好幾個,他們都提前熟悉過要比賽的賽道(臨時搭建的,非f1賽道),據說是練了一下午還是一天來著,而Vettel是剛到,沒看過賽道。然後都被Vettel給解決了。。。足見差距之大。(當然Vettel輸給潘曉婷了,那明顯是讓她,原地做了一個360旋轉才衝線的)
ps:林志穎車技貌似不咋地,成績居然不如潘曉婷。。。
再說一個自身感受。自己開過的前幾次卡丁車都是以十分鐘為單位開的,而且速度一直是周圍人中最快的。也因此一直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天賦還可以。。。直到後來被朋友帶去舒馬赫家的那家卡丁車場。。。
這裡每月的第一個周二都會舉辦名叫funrace的小型比賽,每次比賽分十分鐘的排位賽和二十分鐘正賽。進行完兩場這樣的比賽後每場前七名進入同樣賽制的決賽。如果在決賽中獲得前十名會獲得像F1那樣相應的積分。
重點來了,我第一次參加比賽的最好圈速是54s+(捂臉), 參加兩三次後勉強進了51s。要知道每次場內的最快圈速都是48s啊。。。而且這個時候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在這不到一分鐘的賽道上提高三秒鐘。(F1在一分半鐘的賽道上,兩位車手駕駛同樣的賽車0.5秒已經是很大差距了)
那麼問題來了,跟我一起參加比賽的都是業餘選手,他們跟F1車手之間的差距是,卡丁車一系列專業賽事,Gp3、Gp2等一系列更難開的高級賽事。這層層選拔,差距細思即恐。
可以先去試試看卡丁車,一般新手跑一輪(大概7~8分鐘),別的先不說,手酸背酸,體能就吃不消。
最恐怖的是他們的圈速控制技巧,叫他跑幾秒就跑幾秒,並且就算跑100圈每圈的圈速都是幾乎一樣的。
試著玩一下F1遊戲,所有輔助都打開,也不用在意輪胎,溫度之類的因素,一般人上手就把車開出賽道
F1賽車和普通車的價格差。
題主你是否熟悉任何一項運動,或者不僅僅是運動? 你有沒有比較擅長的事情? 在你擅長的這個領域內,你知道普通人和佼佼者之間的差距嗎?
普通人和F1賽車手的車技差距,就跟普通人跟任何一個領域的佼佼者的差距一樣大。大概是我和喬丹籃球水平的差距吧。。。
如果單純只說車技的話,最頂上那位寫的TopGear主持人Richard Hammond的例子是最形象的。
需要補充的是,RH也是有賽車手執照的。
補充一點有參照性的,看去年的DVD,RH駕駛Zonda上賽道做圈速被Stig駕駛Boxter做出的成績輕鬆做掉,這兩輛車的差距就自己找找資料吧,一輛是Porsche最便宜的入門跑車,一輛是現今最頂級超跑之一,售價大概差了一個0還不止吧。
這大概是普通賽車手能做到的程度吧,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普通人上去絕對做不到RH的圈速。
Stig作為TopGear的圈養車手,據稱可能是「F1級別的車手」。
看過海曼德那期學開F1么,開到一半我只希望他能活著完成比賽,況且他駕駛水平絕對是普通人不能比的。
如果開同一款(足夠快的)跑車去跑圈,(如果普通人能開完一圈的話)F1`車手耗時只要普通人的一半我也是相信的。
直觀點,足球的話,就跟我和梅西C羅的差距差不多;籃球的話,就跟我和喬丹科比的差距差不多。
地球上能開車的以十億計,但是能開F1的也就百人以內,最後能參加比賽的每年也就20個人,1000000000分之20,自己算算吧
F1賽車每個檔位之間的齒輪咬合是直尺咬合,而民用車是斜齒咬合,
舉例:
民用車二檔升三檔的時候1500轉也可以,2500轉也可以,3500轉也未嘗不可,但在F1里,可能(我是說可能,我也不知道具體數字,只能大概想像一下來描述)二檔升三檔的時候只可以在3500--3800轉之間切換,或者3600--3700轉,又或許是3650--3700轉,畢竟F1齒輪咬合是直尺咬合,餘量小很多的~
還有胎溫必須用適當的制動和扭轉來保持溫度,不同的溫度對抓地力影響巨大,還有油溫,還有油量對車的離心力及加速度也有影響(a=f/m),還有地面溫度,還有剎車距離,還有路肩引起的震動對車的影響,等。。。
還有雨天,,,各種天氣~
只有高級動物才可以做到這樣的工作。。。
眾所周知,F1賽車的過彎離心力很大,但是具體大到什麼程度,上面的回答都是用多少個G來形容,但是用數字來形容我感覺普通人可能很難直觀的理解,簡單的說就是F1的過彎離心力完全可以甩斷普通人的脖子。
這裡有個故事,有個人借了朋友的GTR,由於第一次開跑車,並不了解,上去之後就猛地加速,結果第一下就把脖子扭傷了住進了醫院,造成了脖頸永久性傷害,這還是普通跑車。
所以說開F1一定要有一個強大的脖子,那麼F1賽車手的脖子到底有多強大呢?這裡有一個視頻,可能會展示的比較直觀,是F1車手阿隆索用脖子夾碎核桃的視頻。這力度,你們自己感受下!
阿隆索脖子碎核桃先不說車技,先把自己的脂肪含量保持在百分之五以內,脖子鍛煉到可以承載9G的過載再說,否則一般人就是開著和舒馬赫一樣的跑車也是自己找死
我上本科學車的時候是一個天津老師傅教我的。他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你以為你是舒馬赫啊,你在開十年也變不成舒馬赫」
普通人對高速的恐懼感吧。。。
推薦閱讀:
※F1 賽車常用哪些種的輪胎?使用場景是怎麼樣的?
※讓F1車手Kimi萊科寧去參加綜藝節目會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
※如何評價法拉利車隊下半年出現的可靠性問題?
※法拉利青訓營的中國車手周冠宇實力怎麼樣?
※如何評價電動方程式(FIA Formula E)?
TAG:一級方程式賽車F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