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人物》雜誌這次對李雲迪的報道?

李雲迪相關微博:李雲迪YUNDI的微博李雲迪YUNDI的微博
雲迪音樂的回應:雲迪音樂的微博
《人物》雜誌回應:人物雜誌的微博人物雜誌的微博
主編李海鵬的回應:李海鵬的微博|新浪微博李海鵬的微博|新浪微博李海鵬的微博|新浪微博


在獲得肖邦比賽金獎之後的12年里,冠軍的頭銜一直是李雲迪最有說服力的廣告語,也是他的保護傘。但這一點在波利尼、阿格里奇等前輩獲獎者那裡身上已經很少被提及,人們只記得他們是傑出的鋼琴家,鋼琴藝術在20世紀最後三十年的偉大開拓者,肖邦比賽至今以他們為榮。而李雲迪剛好相反,他至今仍需要冠軍的光芒照耀。


在人物提供的視頻中,05分30秒處
周老師的錄音:所以前些時候,就是半年以前,他來找過我,第一次

李雲迪微博上他和周老師見面的時間
http://weibo.com/2103206685/yghw9pG0R?type=comment#_rnd1416242974729
2012-4-25

李雲迪錄製貝多芬的時間
http://weibo.com/2103206685/yimyorum3?type=comment#_rnd1416242923858
2012-5-9

看完這個,時間點就很明顯了,他找周老師是在這份錄音的半年以前,也就是12年4月25日再加6個月,那麼這份錄音就是12年11月。
人物是提前了8個月去採訪周老師的嗎?
抱歉,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在13年1月,人物就發表過了李雲迪的其他相關內容,根本沒有需要用到採訪周老師的部分。
這麼一份沒有提問問題,沒有對應人名,只有事件,時間線錯誤的錄音,真的是正常的採訪錄音嗎?

至於說李爸爸錄音中的用詞不對,請看下對比:

周:第一次就聽了一個,實在太不象話了,完全不對,完全不對簡直是,我都嚇一跳(略)
他因為他有這麼大的一個任務,他居然臨時抱佛腳,象這種任務呢,你半年以前準備還差不多,灌唱片了,不是鬧著玩的事情,他拿著譜子背不出來來給我上課,喔,沒見過這樣的學生。
李爸爸:他這裡寫的是周老師聽了以後,非常生氣,說彈得這麼差,也不負責任,就拿來上課,就說沒有見過這樣的學生。非常不負責任,現在,非常狂妄,對待音樂,呃,是不認真的。

除了最後一段,「現在非常狂妄,對待音樂是不認真的」是登出的內容沒有之外,其他都是原句。是否有這麼一句,先存疑。
周說的:他因為他有這麼大的一個任務,他居然臨時抱佛腳,象這種任務呢,你半年以前準備還差不多,灌唱片了,不是鬧著玩的事情,
這幾句被整合成了不負責任,但事實上,視頻里的口氣,確實是非常生氣,而這幾句,其實比不負責任狠得多。那麼是否李方拿到的原稿就是如此呢?出於其他原因比如李方抗議,把最後這句刪去?事實上,標題也是改過的,原標題為《作為偶像,回應質疑》,出版時改成了《萬千寵愛,直面質疑》
初稿

終稿

最後,周老師和李雲迪可能確實不是那麼親近,所以李雲迪喜歡研究很多份譜子的事,她完全不知道,李當時帶著譜子去找她,並非她所想的拿著譜子背不出來去找她,貝多芬第一次出現在李的微博上的時間,是
http://weibo.com/2103206685/y3DdmDWNM?type=comment#_rnd1416247002524
2012-2-2
也絕非周老師所說的臨時抱佛腳,如果這份錄音周老師是在說李,那麼她對李的誤解很明顯。

日本音樂之友雜誌12年6月對李雲迪的採訪有提到樂譜版本問題,#李雲迪#日本音樂雜誌《音樂之友》於2012年... 來自六兩小面翻譯組

再放上三篇這張《貝多芬》的碟評吧

Classic FM2013年度唱片排行榜(Classic FM"s Albums of the Year 2013)
Classic FM"s Albums of the Year 2013

當你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定要保證自己有足夠的能力駕馭它,幸運的是,雲迪顯然做到了。

留聲機雜誌2013年5月刊P93,李雲迪《貝多芬》碟評
Gramophone (May 2013)
http://pic1.zhimg.com/91f2d8f8fa55c2969117607b2025f63a_b.jpg

紮實的演奏技巧和結構上的清晰把握:雲迪帶來的貝多芬。

BBC Music Direct,李雲迪《貝多芬》碟評

四星好評。他選擇這些作品來展現貝多芬音樂「浪漫」的一面,我們很少能聽到它們被演繹的如此具有克制力且毫無造作之嫌;慢板並沒有過度沉溺於情感表達,同時快板的激烈之處也被雲迪控制得恰到好處,絲毫不流於嘩眾取寵。如果說月光的最終樂章顯得有些生硬,那麼熱情的第一樂章則有著重大如紀念碑一樣的意義。整個演奏都被處理得精準嚴謹、清爽利落。

最後,關於徐堯,人物對他的介紹是一家國際演出公司的項目經理,卻隻字不提李雲迪的演出在國外由歐洲最大經紀公司AH負責,在國內由雲迪音樂負責,徐堯根本就不可能負責李雲迪的任何演出事務,從主觀上就誤導了讀者,讓讀者以為他對李雲迪的演出相關事務有發言權。
事實上徐堯在接受採訪之前幾個月,還在大麥古典從事售票和管理官博工作,和所謂的國際演出接洽半點關係也沒有

大麥古典承認他是前員工,身為劇場工作人員偷錄音樂家演出還振振有詞,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徐堯管理大麥古典的官博

用官博號為某鋼琴家打廣告

在人物對另外一位鋼琴家的報道中,這位徐堯先生也明白表示出,他是另外一位鋼琴家的粉,我不便妄議徐堯對李雲迪先生的不符合事實的非議是自發的還是出於他人授意,但他的立場很明顯。

人物寫2007年與哥倫比亞,DG沒有續約,但事實上與DG沒有續約是2009年的事,在2010年日版肖邦精選中,環球日本的負責人有說明過。這段明顯就不是事實,更非採訪而來。

人物更是完全沒提他在2008就另外簽了歐洲最大的古典經紀公司Askonas Holt,配合徐堯的「本來李雲迪也是有這種機會的。」再次誤導讀者。

這裡那位人物的編輯言稱:(2)此文刊登後,李和雜誌進行過一次溝通。達成共識,在某個時間點刪除彼此微博上的有關此事的言論,算和解。到了時間點,雜誌電話詢問現在可以一起刪除嗎?對方回:我們找不到李雲迪,刪除不了。

但事實上,是雲迪音樂先刪除相關,然後李雲迪先生再刪除相關,最後人物才刪除了相關。雲迪音樂找不到李雲迪是事實,而且找到後李也第一時間刪除了微博,證據在非公開論壇上,不便配圖,想必人物的編輯也不至於健忘至此,但單把他們的回復提出來,是不是有誤導之嫌?

人物表面上刪除了此事相關,但事實上保留了這份相關視頻在他們的網站上,這是人物的言而無信。

這張圖裡,我們更可以看到人物對報道的不負責任,連最簡單的被採訪人物調查都做不到,其可信度為零。

人物還有一個問題是把周老師的問題讓記者問出來,在李雲迪不知情的情況下,把他對記者的回答剪切到周老師的問題後面,造成一種李雲迪很張狂不尊重老師的印象,他們私下關係如何並不重要,移花接木是事實。

最後再上兩個圖。

另外回復一下那位說其他肖賽冠軍不提肖賽的事

哥倫比亞公司對波利尼的介紹,重點是肖賽
Columbia Artists Management Inc. ? Maurizio Pollini
2012年波利尼樂評,第一句話還在提肖賽
Maurizio Pollini, Festival Hall
2014年琉森音樂節波利尼介紹,基本上都在說肖賽
Lucerne Summer Festival 2014

http://www.nytimes.com/2006/05/07/arts/music/07waki.html?_r=1pagewanted=2
在紐約時報對波叔的採訪中,記者自己也會聯想到李雲迪
其實在西方古典樂迷中,李雲迪的肖邦,李斯特,普羅科菲耶夫,拉威爾都非常有存在感,在這幾個作曲家的比拼中,往往都會有人提出李雲迪的版本如何之好,而且也入選了企鵝唱片指南,他在企鵝有四首三星,一首四星鑰匙(最優秀版本)


15.11.05更新--------------------------------------------
人物的報道其實還是有一點點可取之處的,雖然採訪了雲黑,但也採訪了李雲迪的朋友,那我們看看人物採訪的李雲迪前任助理和李雲迪朋友唐浚的話吧,既然李雲迪傻到說那些話,大家一定不會覺得是李雲迪讓他們這麼說的吧?

08年時曾任他助理的一個受訪者

李雲迪朋友唐浚

李雲迪自己的說法

請注意,記者說的是「有圈內人覺得你不練習」,用圈內人指代周老師,事實上記者根本沒有對李雲迪提到周老師半個字。

人物的這位編輯已經承認他們沒有告知李雲迪有哪些受訪者了,所以請真的不要再說李雲迪關於練琴的話是回給周老師的了,他根本不知道採訪了周老師,也根本沒有人告訴他,這些話是周老師要說的。

希望雲迪下次不要再這麼直,這麼傻。


這事的始末特簡單,我認為,李雲迪團隊就是BITCH.
啥都不說,就說兩點
(1)接受採訪後,給看了原稿(按說可以不給看的,出於尊重),結果看到採訪了一些他事先不知情的外圍採訪對象,就說這是欺詐性採訪,因為提前沒跟他們說清楚要採訪這些人。請問,媒體是公關嗎?有沒有獨立采編權?欺詐性採訪?多嚴重的詞,難道全都採訪你家親戚以及告知你都採訪誰,才不是欺詐性採訪嗎?
(2)此文刊登後,李和雜誌進行過一次溝通。達成共識,在某個時間點刪除彼此微博上的有關此事的言論,算和解。到了時間點,雜誌電話詢問現在可以一起刪除嗎?對方回:我們找不到李雲迪,刪除不了。
這不是出爾反爾,又是什麼呢?

就更不說他亂彈彈錯的這種技術性失誤。沒意思。
我不客觀,我就知道這兩件事情。


李父已聲明未接受雜誌訪問要追究編造責任;周廣仁親口確認自己沒說過不負責任和狂妄之類的話,也沒見過所謂採訪稿;傅聰的那句「好的鋼琴家不需要這樣」是說給郎朗的。這種主語不詳記者提問指代含糊的稿,一看就是剪切粘貼拼湊來的。最後,李父是不戴眼鏡的,寫作文前請做好功課。見過李父跟他說過話的人很多,反映都是為人謙和說話謹慎,楞要把南方水稻掰出東北大玉米碴子味,用力過猛,適得其反。

再補充一點,俄羅斯指揮家的那個半人半神,又是說給郎朗的,李父回答得也牛頭不對馬嘴,整篇訪談都是記者提問語焉不詳回答牛頭不對馬嘴,漿糊都粘不好也好意思做記者?這個半人半神的說法來自唐若甫對傑基耶夫12年的採訪稿,唐若甫是誰?他曾怒罵李父不接受某雜誌的採訪條件是不識抬舉,這次也參與了訪談,大概是覺得自己的大作太優秀,炮製稿件也得給摻進來。你說這幫人下流不下流?


傅聰那段話的原文:

問:你對現在的「新生代」鋼琴演奏家比如郎朗、李雲迪怎麼看?

  傅:李雲迪我不熟,只聽過他的CD,沒有現場看過他表演。

  郎朗是百年難得一見的音樂奇才,我非常欣賞他的音樂才能。如果單論天生音樂上的技巧,他肯定超過我。郎朗這一代很幸福,有最好的老師教,有最好
的琴彈。我那個時候什麼都沒有。8歲第一次接觸鋼琴,中間又中斷學習多年,直到17歲才算真正入門。學習音樂的最好的生理期就這麼白白流過。而郎朗在這個
年齡時,已經成名。即便是上海音樂學院的任何一個學生,在這點上也都比我強。

  問:郎朗的演奏方式,你怎麼看?

  傅:有些人很喜歡郎朗的演奏,但是我看了,覺得誇張得不得了。這麼好的孩子,這麼好的音樂家,實在不需要這麼去做。我希望他的藝術能走到一個更
高的境界上去。音樂家不僅僅要被聽眾喜歡,更要承擔起引導聽眾走向一個更高境界的審美趣味上去。這麼多年,我一直在堅持做這一點。目前的現狀是,談不上
「中流砥柱」,幾乎是「孤軍奮戰」。但是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我只能說傅聰根本沒興趣提李雲迪



我知道的事實難道不是你們給李團隊要求做採訪,宣傳其中國鋼琴夢的巡演,然後又去採訪了一些跟他對立面的人不是嗎?
當然,媒體有權利採訪任何人,法律上來說也不算欺詐性採訪,但從做人的角度來說,確實不大地道,等於我先騙你跟我合作,你好我好大家好,雜誌靠你博版面,然後我也幫你宣傳一下你的巡演,本來就是雙方互惠互利的事情。然後你單方面又用一半的版面去報道別人的負面消息(別說什麼這呀那呀的,這世上誰都有負面消息,沒有挖不出來的),別人要追究,你就臉一翻說,我是媒體,我有權利報道任何事情,法律上你也沒辦法拿我怎麼辦。
別人是沒辦法拿你怎麼辦,但你這種作風幾乎也斷了自己的後路了,有點心眼的人以後跟你們接觸都會很謹慎。
當然這件事上李團隊的應對很不聰明。


這麼面熟的報道。。。。。改個名字就能成新文章~~JZ真的是太好做了


推薦閱讀:

諸如霍洛維茨和魯賓斯坦等鋼琴大師的演奏,究竟在什麼地方是後人難以超越的?
欣賞鋼琴演奏會時除了聽旋律還可以注意演奏者的哪些部分?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施納貝爾 ,他彈的好在什麼地方?
如何看待「馬克西姆就是現代的保羅莫里哀、理查德克萊德曼」這種說法?
你們在彈琴的時候都在想什麼?

TAG:媒體 | 雜誌 | 鋼琴 | 鋼琴家 | 李雲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