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一看衣服就知道衣服的價格?

百貨里有經驗的服裝專賣店售貨員,似乎幾眼就能看出顧客所穿衣服的價格,不會都是在雜誌上看到同款才判斷出來的吧,那麼是什麼原因是他們判斷出衣服的好壞?


襯衫的價格是九磅十五便士,大概就是見多識廣吧


有的女人一看穿的衣服就知道這衣服花了多少錢;有的男人一看穿的衣服就知道要追這女孩子要花多少錢,想必是一個道理。(笑)


我覺得一般女人都能做到吧,這實在是個太簡單的技能。

一件衣服的價格由品牌,面料,版型,裁剪決定。

國內那些常見的牌子,多逛街就知道每個牌子的風格和水準,看到別人穿個差不離的衣服自然價格就出來了。

從面料來說,一般一件衣服一眼看上去大致就知道面料,未經過處理的全棉基本是最便宜的面料,然後是各種聚酯纖維類,然後是處理過的棉類,再然後是處理過的纖維類,再貴我就不認得了,但看挺括度和光澤,一般還是能判斷貴不貴的。

版型和裁剪決定了對這件衣服總體的感覺,如果感覺好,那肯定便宜不了^_^

綜合上面幾個因素,大致就能判斷衣服價格了。我逛街經常玩的一個遊戲就是先猜價格再翻吊牌,一般都差不離。

綜上所述,其實就是多逛街,見多了自然就知道。

後遺症就是看人一眼就猜出全身衣服加鞋子包包價值幾何,成習慣了…這個習慣不好…
----------------------------------------------------------------------------
放一張電影藍色茉莉里,凱特布蘭切特的女主角在最落魄時候的打扮

Fendi 裙子+Missoni for Target 外套,Hermes各式配件,Hermes的鉑金包,這套打扮出去,應該連不怎麼逛街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穿了一身的錢了吧。


我是服裝設計老師,也給專欄寫逛街經驗的文章,同時有一家服裝店和咖啡館,每天接觸這個行業,其實很負責的說,基本上在中國這個電商直接放行超A泛濫的地方,你不翻開商標很難有個評判。
當然如果撇下正版盜版只談常規上衣服的價格還是可以有個基本的判斷,但也不能絕對,見仁見智,我嘗試以100分計算。
1、款式占價格的20分。再好的品牌,再好的質量10年前的款很難有個好價格,拿個中國二線打個比方,卓雅,明星喜歡得老撞衫的品牌,雖然分5、6個系列,(卓雅,卓雅周末,恩曼琳等)新款外套上萬,但過一年折一次,2009年以前的款式售價基本上就不到1折了,另外注意服裝基本上是二十年一個輪迴,90年代流行的廓形外套2010年後開始輪迴

大概看個圖,款式每年都有變化,但在5年裡面變化是量變的,如果你逛實體店,不談國際品牌暫時,你只用看在商場里不打折時,哪幾家人多,那好吧哪幾家就基本代表新款了。(奧蔻貴人多,dazzle還好,人多,毆時力便宜人也多,馬斯菲兒啦,不啰嗦,自己看)如果你逛電商,你只用寫個名目,如外套,銷量一排,流行的款式大概就在前三頁出來了。款式好價格上去一大截。
2,面料占價格的30分,記住純天然面料就貴!但是加工講究的天然面料更貴!棉、麻、絲、羊毛、羊絨、羽絨、鵝絨等等,這些好像含金量,越高越貴,有人說棉便宜,那好吧,burberry的經典風衣,全棉的,2014年款也沒見下過7000的。當然這是相對的,是針對化纖等而言的,(莫代爾等除外)必須提一句,羊絨衫和鵝絨服基本上就直接不用太多評價,直接是貴的標準,打個比方,羊絨我們拿貨的從沒低於300,鵝絨服就沒低於500,正常銷售價格就是翻翻的概念。再分細一點,這些天然面料還有支的區別,一般300支的羊絨比200支的貴,真絲有2000種織法,就更不用說了。但市面上無非那麼20來種,看得多了就憑反光程度就能知道是不是真絲了。天然面料是越用越少,有限度的,所以價格在同類上貴一點很正常。
3、顏色占價格的20分,遠看一個人最重要的是顏色,其次才是其他,所以現在人們買衣服很注重顏色,放過來說流行的顏色自然暢銷,也就連帶價格了。例如10年前的冬天,滿街的深色,現在就不一樣了,五顏六色,2014年年輕人喜歡的是糖果色,專業的說是有彩色裡面不飽和彩色和高明度色的綜合。例如粉紅,粉紫等

在我的店裡,只管大膽把好顏色價格標的比一般衣服貴,也好賣。
4,品牌占價格的30分,大牌就不說了,一般逛商場看一樓二樓的櫥窗,基本上就懂了,另外大品牌一定有它的特色在裡面,burberry主打米色,以及格子;miumiu那個小巧精緻啊等等。看到這些基本上就在一個貴的層次了,

有人說大品牌破布都貴,其實沒有哪個大牌會用個破布砸自己招牌的。
啰嗦這麼多,其實每天我賣衣服,逛街也不見得能全說得准,就是個大概吧


以上回答已經很多很全面了,我也學習了


怪不得我穿梭在百貨里從來沒人理我


一件衣服的價格因素很多,設計,面料,做工,版型,這幾個是基本因素,還有品牌本身的附加值,服務的附加值。
舉例BURBERRY,最經典的斜紋全棉風衣,經典不過時設計,斜紋全棉就比某寶上的強上不止一個數量級,最簡單的就是你穿十年洗多少次都不會起毛一點,用尺子測量一下縫紉線,恐怕誤差都在0.01cm以內。版型上20歲女孩50歲大媽穿上都會輕鬆舒服還時尚。這可都是版師設計師多少時間研究出來的,成本自然就高。再有,你進了專賣店,恐怕都是高端裝修,微笑服務,咖啡果汁伺候,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國外品牌總會講究些,品牌附加價值就高。
反觀國內,好點的品牌,標準都是向國外看齊的,簡單對比,好的衣服裁剪就算是完全對稱的兩片裁片也會完全分裁,依靠老裁剪師傅(不是裁縫)的經驗,產量就低,準確度高,批量生產的便宜貨就是一大批面料分層疊加裁剪,速度快,但精度低,做出來就差事了!如果再算上縫紉手工,每道工序,恐怕就是天堂地獄的區別了。
如果是商場的品牌,吊牌價格的大概8分之一是直接成本,即加工和面料成本。這只是商業品牌,如果是設計師品牌,或是走小眾路線,分母會更大。當然也有一些老闆更加黑心,從業那麼多年還聽過搞出20倍的商業品牌,真真完全是自尋死路。
說到這就能看出,其實一件衣服的價格完全是可以猜測的,個人目前都可以大概猜出你的衣服是商場品牌還是設計師品牌還是批發市場貨,如果是商場品牌也能大概猜出品牌名稱。
題外話,非黑某寶,行業內都知道某寶上的東西是爛貨,要買也要買擁有實體店鋪的商場品牌,那些專註網銷的店恐怕加價更加誇張。便宜貨是沒有好的產品的。
對了,糾正樓上一位老師,300一件進貨的大衣或是外套絕對不是羊絨,只可能是羊毛,如果款式是中長以上大衣,恐怕羊毛含量要在70以下。羊絨可是號稱軟黃金。否則maxmara一件30羊絨70羊毛的大衣也不會賣到3萬多了。那些每天穿奢侈品的女人可都識貨著呢!
結論,頂級奢侈品是面料,做工,版型,設計,品牌價值,服務都是頂級的,逐步向下推斷就可以算出價格。當然有的牛人一摸面料甚至可以猜出出自那個國家的面料商和價格。咱們普通從業者也就是猜個大概價格。


久病成良醫。


看的多了,自然就懂了,牌子,面料,版型,工藝,配飾。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


TZ的問題是有漏洞的。。
先說正確的一面。
確實是有的人看到衣服就知道多少錢,不過,
兩個條件,
第一,她對面料熟悉。
手摸知道面料是什麼成分。
什麼面料的衣服大概是多少錢。
這些經驗絕對是花錢買出來的。
第二,對品牌熟悉
不同品牌,同樣面料的價格差距很多。
每個品牌有不同的定位,價位自然不一樣。
比如同樣純棉的,佐丹奴和dior價格肯定不同。。。。
當然dior比佐丹奴暴利很多,而是同樣的純棉面料,處理工藝不同,面料價格也不一樣。。。

再說漏洞的一面,肯定有例外。就比如去外貿市場,各種品牌亂貼的去估價,肯定準不了的。。。
再說一些,比如cupro,rayon和silk。
專業的人士也不一定一摸就分辨的出來。
之前同事,做過5年+的silk fabric。
一樣花了80塊買了一個絲巾說真絲的,好吧,摸不出來可以燒,一燒,發現是化纖的,具體是rayon還是cupro就不知道了,一樣有失手的時候。。。。
想真正的手摸知道面料,知道價格,還是很難百分百準確的。
上面的silk和rayon,cupro。
還有羊毛,羊絨等等都很難分辨。。。


沒什麼好奇怪的,熟能生巧唄,做多了,看多了,自然一眼就能看出來個大概。


我只是覺得能把幾千的衣服穿成幾十的淘寶爆款的人,除了趙默笙應該還是蠻少的


這個很容易 面料剪裁加上設計感就能猜出八九不離十了 特別是男士衣服 我這種從不逛男裝部的也能看出個大概 有人說假名牌的問題 我覺得除非是仿的非常好的A貨 否則你只要見過真的 就能知道哪些是假的 越好的東西越是這樣 不過實話實說奢侈品的水分不是一星半點的大 所以千萬別吃三個月鹹菜買個LV 說到底是人穿衣服 別讓衣服穿人


我看見車也能就能直接報出型號,馬力,變速器,價格等


因為淘寶 怎麼會看不到


人在意這個就會變得眼光很毒,比如買菜,比如賽車,都一個道理。我覺得做服裝售貨員也是要天份的,比如我看上櫥窗里一件衣服,有的售貨員就能讓我興高采烈最後買一堆回去,有的就態度很好服務我買這一件,有的就會讓我直接走掉。最成功那種看到我就會拿這件那件給我試,還會提供參考,一般都不會是新人,人家都是練出來的。


對於專業的人來講,成本價可估得差不多,但零售價嘛,要看是貼什麼牌了


服裝的價格不能單純的從面料成本,做工價格方面來算,服裝很大的成本是在品牌上面,品牌造就價值,所以有的人一眼可以看出服裝價格,是因為這些人對品牌比較了解。對品牌定位風格比較清楚。


這跟「工程造價」是一個意思


面料,做工,裁剪,走線。。
懂得人自然懂。

見得多了就懂了吧。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白襯衫面料細膩溫潤,光澤有如牛奶一樣?
禮服上的面料是如何進行設計的?
牛仔褲被貓爪勾起線來怎麼辦?

TAG:衣服 | 服裝面料 | 服裝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