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矽谷》片頭有哪些細節?

美劇《矽谷》片頭有哪些細節?


《矽谷》的片頭動畫只有短短几秒,但是信息量很大,基本上就是矽谷的發展史,說一下發現的幾個細節:

矽谷元老蘋果,用的logo還是最初的版本,隨後蘋果就撤離了這棟建築。

右下角露出半個蘋果新建的飛船總部,感謝Surat X補充

與其他公司不同,Uber和Napster(感謝知友Eric yan提醒)這兩隻風口上的豬在氣球上飄著,不過Napster因為版權官司癟了。
以及在這張圖上,谷歌的廣告牌正在建設,chrome,Android的廣告牌逐漸變大,YouTube的廣告牌還沒出現,蘋果已經撤離。

Facebook的廣告牌在聊天軟體whatsapp和虛擬現實廠商Oculus旁邊,先花190億美元吞掉了whatsapp的廣告牌,然後花20億美元吞掉了Oculus的,佔領了這對鄰居。

雅虎2005年投資10億美元加上雅虎中國,獲得阿里集團40%的股權,但是那時候在阿里神一般的公關部門宣傳下變成了阿里收購雅虎。隨後阿里越做越大,在阿里史上最大IPO之前甚至有段時間,雅虎市值減去其持有的阿里股份是負數。有人買不到阿里股票,專門設計了一種金融產品來從雅虎剝離無關資產: 有哪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現實事件? - 何明科的回答
所以在下面雅虎美國的樓上,阿里巴巴的廣告牌越來越大,最後比雅虎自己的廣告牌還大。

無論鄰居換了多少,始終屹立不倒的元老,intel,Oracle,HP。

當然還有後面與主角作對的hooli,在設定上是像喬布斯一樣獨裁的矽谷元老領導的,像谷歌一樣什麼都做,致力於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的互聯網公司。

更新第三季片頭
房頂鋪滿太陽能電池板的特斯拉

谷歌改變公司架構之後的母公司 Alphabet

亞馬遜送快遞的無人機

片頭第一次出現的科技媒體 Re/code。
2014年美國最資深的科技撰稿人莫博士(Walt Mossberg)和AllThingsD主編Kara Swisher,從《華爾街日報》離職,聯合創辦了Re/code,後來被Vox Media收購,將名字微調為Recode。

與uber一起飄著的氣球,改成了lyft。
lyft前不久拿到了滴滴快的公司的投資,繼續在美國市場與uber競爭。uber挖空CMU自動駕駛實驗室,自己搞自動駕駛車取代所有uber司機的野心很明顯,顯然未來的私家車會成為少數人的奢侈品。所以通用汽車公司也給lyft投了5億美元,無論老大是否討人喜歡,當老二總是可以有不錯待遇的。

新增的液體食品公司soylent, Soylent估值過億 超級食物有多大前景?


《Sillicon Valley》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美劇,劇集的片頭都是由一些矽谷的創業公司組成,看上去感覺像延時攝影。如果你拉慢鏡頭,一幀一幀地去看,會發現其中所有創業公司的LOGO出現的時間點和變化方式,背後都有一定的理論依據支持,並不是隨意安排的。仔細研究每一楨LOGO的變化,你仔細就在看另外一部矽谷百年史。


「AOL」American Online

美國在線服務(AOL)公司是美國最大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之一。而今Facebook是其股價的50倍,Google則為100倍。2015年5月11日,多年經營慘淡的AOL被Verizon宣布44億美元收購。第一季片頭最後消失被Facebook取代。

「MySpace」

曾經是全球第二大的社交網站。它為全球用戶提供了一個集交友、個人信息分享、即時通訊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互動平台。2011年被Specific Media收購,價格為3500萬美元。第一季片頭中由藍色招牌變成了黑色。

「Anybots」

第一季中這棟樓是MySpace。

「Anybots」:我們會Anybots的了解,可能都是基於那台家喻戶曉的遠程協作機器人。另外,矽谷最著名的孵化器Y Combinator的總部,也是借住在Paul Graham的朋友Robert Morris,即Anybots公司創始人的辦公樓內「Appcelerator」:它是一個移動開發平台(BaaS後端即服務)。「Energy Pod」: EnergyPod能幫助使用者處於最優的姿勢,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背部下方的壓力,減小周圍的噪音,幫助使用者進入淺睡中。 「Clinkle」:通過吹牛聲波支付初期獲得$25M的融資,一年以後推出的是一款針對在校大學生的一卡通支付應用。

「Uber」

第一季中Uber的氣球還沒有升起。

只用了5年多的時間,Uber把公司從零做到現在超過400億美金的估值。用氣球做比喻,是否暗示泡沫?

在第二季中,Uber是剛一個吹起來的氣球,我們當時說可能是暗指泡沫,現在又一個小一點的氣球Lyft吹起來了,如今他們都在垂涎國內市場,加強布局。Uber拿到了B輪巨額融資,Lyft聯合了國內大佬滴滴試圖阻擊,未來的故事值得期待。

「AllThingsD」

第一季中這棟樓是空的。美國著名科技博客,隸屬於新聞集團。2014年,由於與新聞集團的最終談判以悲劇收場。德高望重的新聞人Walt Mossberg和Kara Swisher帶領AllThingsD 原班所有編輯團隊創辦新網站 Re/code。「Re/code」:它的前身是AllThingsD。Re/code是一個獨立的科技新聞、評測和分析網站,匯聚了科技業和媒體業內消息最靈通、最受敬重的記者,目標是「重新設想科技新聞」。

「Facebook」

第一季片頭,Facebook在AOL消失後出現大LOGO,隨後在第二季收購了先後出現的「WhatsApp」和「Oculus」後LOGO變大。先後收購了Whatsapp和Oculus。請注意Facebook上方點贊的按鈕。「Whatsapp」:2014年2月,被Facebook收購。「Oculus」:2014年7月,被Facebook收購。以社交產品起家的Facebook,收購IM通訊工具WhatsApp。之後再將觸角伸向未來可能提供變個性的浸入式體驗的硬體公司Oculus Rift。

「Yahoo」

第一季時還沒有阿里巴巴的牌子,雅虎的標誌佔滿整棟樓,第二季中阿里巴巴替代了雅虎的巨大標誌,雅虎自身縮在樓頂角落。投資阿里巴巴,之後阿里巴巴逐漸變大(崛起),Yahoo變小。「阿里巴巴集團」:變大。感覺片頭Yahoo與阿里巴巴在Logo上的尺寸比例,與他們在公開市場上的市值比例是對應的。

「SGI」Silicon Graphics International

是一個生產高性能計算機系統的跨國公司,當年硬體時代的巨頭之一。S代表伺服器,G代表圖形工作站,I代表具有突破性的洞察力。之後,SGI在山景城的辦公大樓已經被谷歌買下。所以你看到片頭SGI總部大樓的位置,之後被Google取代。

「YouTube」

2006年被Google收購,之後的增長比較平穩。所以你看到之後YouTube Logo的逐漸變大。

「Blogger」

2003年被Google收購,之後的發展也比較平穩。2006年8月,Google 推出了Blogger Beta。

「Netscape」
1994年成立。1998年,Netscape與微軟IE瀏覽器競爭失利。之後為了挽回市場,Netscape公布旗下所有軟體以後的版本皆為免費,並開放網景通信家(Netscape)4.0的源代碼,成立了非正式組織Mozilla。1998年,美國在線以42億美元、免稅換股的方式,收購Netscape。2003年美國在線解散網景公司。我們現在了解網景,更多來自於他留下來的兩個名詞:Mozilla公司和創始人Mark Andreesen。


「Chrome」

片頭中Chrome取代了Netscape在瀏覽器上的地位。

「Intel」:晶元市場。「Ebay」:線上拍賣及購物網站。「Twitter」:以微博客形式推送即時信息的社交網路。「Android」:與Apple相比在移動市場上的份額比例。Android始終佔據80%的市場,蘋果始終拿走80%的利潤。

「PayPal」:Paypal在早期一晃而過,只在角落沒有特別的描寫挺讓人意外的。「LinkedIn」:更讓人意外的是LinkedIn的Logo,實在是太小了。「Zynga」:始終沒變。鑒於Zynga目前的發展情況,給到中心位置這麼大的Logo實屬不易。

「Napster」

成立於1999年,2001年因為侵權被華納、BMG、百代、索尼、環宇五大唱片公司在內的唱片公司共同起訴,最終敗訴。後一直在被不同公司收購,但其業務一直難以復興。我們看到同樣是以熱氣球為比喻,Uber被吹打了,Napster最後漏氣了。

「Apple」

蘋果Logo顏色從早期到現在的變化。蘋果Logo早期(1977-1998)採用彩虹色。之後(2001-2007)採用半透明的泛銀灰色。最後的白色蘋果從2008年開始沿用至今。後建立「飛船總部」。

「Amazon無人機送貨」

無人機計劃「Prime Air」是亞馬遜CEO 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2013年提出的,預計4到5年正式上線眼看著就要到了,最新消息是還在不斷測試,預計可以大幅降低快遞費以及發貨效率。

「酷炫的Tesla」

這一年裡,Elon Musk的動作可謂真的不小,特斯拉的超級工廠,預售都來不及出貨的新款電動汽車Model 3,火箭計劃SpaceX的各種回收技術突破、還有民用太陽能公司ColarCity,超前的科技,驚人的成就,現實中的」鋼鐵俠「也不為過。

「谷歌重組成立Alphabet」

Google在《矽谷》片頭一直佔據了很大一塊位置,除了Google以外還有Chrome、Android、YouTube、Blogger,如今出現了更大的一個Logo——Alphabet。把他們都包在了裡面。「食物的終結Soylent」

為矽谷忙人而生的營養液代餐,Soylent 成立於 2013 年,創辦人暨CEO羅伯·萊恩哈特(Rob Rhinehart)。Soylent 是一種粉末,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泡水沖開就能飲用,可以補足一餐所需的營養。被視為是「食物的終結」(the end of food)。除了省下吃飯的時間,Soylent 還很省錢。每月付 70 美元,就能買到相當於 28 份代餐的 Soylent 粉,等於每餐只要花 2.5 美元。


eBay,谷歌,intel,ubar,特斯拉,推特,YouTube,stack,Facebook,阿里巴巴,甲骨文,hp,以及劇中的hooli。
暫時就能記住這麼多。


矽谷!矽谷!矽谷!


換上阿里巴巴感覺好用心啊


寫的真好,被科普了。嘎。


推薦閱讀: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矽谷作者?
矽谷的創業氛圍和舊金山的相比如何?兩地的創業文化各自有哪些特點?
「矽谷蹭飯門」這事怎麼看,有沒有親身經歷者?
矽谷有哪些中型創業公司?

TAG:矽谷 | 風險投資VC | 創業 | 美劇 | 矽谷美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