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培養安全感?

有幸看到了武志紅的《不要內疚,這世界沒有絕對的清白》

禁慾者的模式
  對於「禁慾者」,海靈格有很精彩的描繪:
  某些人用最小的方式參與生命,堅持清白無辜的幻象。不是全數地接受他們需要的東西並為此表示感激,而是封閉自己,節食禁慾。他們覺得這樣可以擺脫需求和義務,因此他們沒有需求,不需要接受。他們潔身自愛,因此經常把自己想像成為高人一等或與眾不同。生活給他們帶來的快樂也僅僅限於蜻蜓點水而已,相比較而言他們會感覺到空虛和不足。
  海靈格認為,很多消極的人,持有的正是這種人生態度。通常,一開始是父母警告他們不要接受別人的饋贈,最終他們自己信奉了這種人生態度,並一直固守著被動和空虛。
這種人生態度會讓我們無比孤獨,我們拒絕一個人的付出,其實也就是在拒絕與這個人建立關係。如果我們拒絕所有人的付出,那無疑就是在拒絕與所有人建立關係。

這種情況好類似,,,最終磨掉了生命力,,,甚至有點被剝奪了感覺,自己放棄了感覺,好混亂,無法破解的局面。還不敢犯錯,討厭犯錯。性格形成期沒有清晰的自我,同時因為沒有清晰的自我遭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將不好的事情在心中發酵,蔑視而攻擊世界,,,好混亂。有時候比較中二的想法就是「活著好痛苦」「生活不過如此啊」~~~~~~
------------------------------------------------------------------------------------------------------------------------------------
背景:本人女,現研三即將畢業,但覺得自己性格有問題,以後估計少不了要多向心理諮詢奉獻些銀子。主要是沒有安全感。人際關係一直不好。總是有著和別人決裂的傾向。到現在為止,朋友極少,在團體中總是先和某一個人起了矛盾,然後覺得其他人看我的眼神也不對,進而和團體的全部人都絕交。青春期的時候沒有任何關愛,做了一個懦弱的背書機器,現在覺得真的一點都不享受人生,有時覺得不如沒有出生好了。別人即便是工地上的任何自然條件不如我的我也會去羨慕別人的性格處事。再者,以前父親不在家,媽媽是老師,被揍被壓制,現在我的性格真的孤僻到不能和任何人相處,更別說享受人的互動。現在問題是我走在校園內最怕遇見熟人,越熟越怕,單身宿舍,一出宿舍就肌肉緊張,不能自已,現在也無錢看心理諮詢,或者就醫,求相關人士能夠給出暫時讓我正常度過最後一段校園生活的方法,不要雞湯,謝謝!求實際,別說讓我現在修復關係,現在我對熟人,尤其同課題組的,更傾向快滾了,要跟她們鬧決裂,以後互相誰也別說認識誰!能忍著不說這個話,已經是我的最大努力了。


謝邀。

下面的回答可能簡單粗暴,會令你覺得我說話很難聽。看不下去了也沒事,但一定要去去看看《自信的秘密》,《極端自我就是王》這兩本書。

說起來你沒有安全感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自卑,害怕失去,和敏感。

自卑是大部分人沒有安全感的主要原因。又因為自卑令你覺得自己比別人低,使你在一段人際關係中不自覺得就處於弱勢的地位。同時因為你內心弱小,長時間處於孤獨的狀態(包括你有許多朋友的時候你本身還是感覺自己孤獨的),導致你極其需要建立很多的人際關係來肯定自己的價值。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你會對人際關係很重視,生怕失去朋友。但因為你太過小心翼翼,在一段人際交往中會表現得太過熱情有時候又會太過冷淡,你掌握不好一個度所以會令別人覺得你不正常與你做朋友並不愉快,所以你失去了許多朋友。

這種失去朋友的體驗令你對人際關係更加在乎,所以才催生了第二個原因,害怕失去。

一方面因為缺乏朋友的孤獨感,另一方面是失去朋友後的沮喪與痛苦,這兩種感覺逼迫你變得越來越:敏感(當然敏感是在你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的)。

然後你就走到了下一個階段,你開始不自覺得去自我否定,甚至會產生病態的對別人,對人際關係的厭惡。因為得不到,得到了的又因為你自身的原因不停地失去。

你害怕再和別人交往,因為你潛意識裡認定了你根本就無法處理好任何一段交際,任何一個現在和你成為朋友的人用不了多久就會因為你自身的缺陷而離你而去。

所以為了維護你自己僅存的那一點點的自尊心,你會拒絕和別人交際,也就是你現在的這種狀態。

你感覺十分的煩躁,十分的恐懼,但你知道你真正恐懼的是什麼嗎?

你恐懼的本質是那種一次次的失去朋友,令你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越來越覺得自己低賤,越來越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loster的感覺。

而你現在:更傾向快滾了,要跟她們鬧決裂,以後互相誰也別說認識誰!

實質上是你在逃避,逃避又要再一次面對那種覺得自己無比失敗的感覺。
你潛意識裡已經認定了你現在身邊的這群朋友一定會像以前那些人一樣離開你,只是你不知道具體會在什麼時候發生。

這就像明知道自己最近幾天就要死了,那種等待時的焦慮心情。

所以你選擇長痛不如短痛,與其這樣痛苦的漫長等待還不如索性自己抹脖子掉死落個清凈。

以上就是我個人分析的你現在糟糕情況的成因。

接下來有兩個方向,如果你感覺我說的不符合你的情況,那麼就不用往下看了。

如果符合,就把上面我說的這些分析複製保存反覆的去讀。
這是解決你目前狀況的方法之一。對於人類的情緒,感情,思維等方面的問題,有時候你能去徹底了解自己目前狀況的形成原因,無形中就可以幫助跳出自身的框架,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並能得到解決。

其實對於你這樣的問題很難有人可以給你提出有實際性、可操作的具體建議。

最主要的還是在於你自己,只有你自己心態轉變了,換角度思考了,從瓶頸中頓悟了才能解決。

但接下來我仍然會給你提供三種方法,上面的這些話我可以分三次給你講,每小時收你三千。下面這段話我也可以分三次講給你,不過每小時要收你七千。選擇哪一種方法,在於你自己。

第一,死一次。

去直接面對那些令你畏懼的東西。害怕失去就嘗試徹底失去一次,想和她們決裂就大膽的決裂去,不要畏懼後果,你還很年輕,你完全賠得起這幾個對你今後人生而言可有可無的朋友。並且你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是,你現在的大部分人際關係於你而言根本是毫無用處的。

你「死」了一次之後,就會脫胎換骨,變得更強。就會明白你缺乏安全感其實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根本沒什麼東西能給予你所謂的安全感,你感到安全也只是因為你自己的「感到」。

你就會明白你所畏懼的東西根本不值得畏懼,你所害怕失去的東西失去了之後對你其實毫無影響。

如果死一次對你的改變並不大,那就多死幾次,多去挑戰你自己的底線。這是我給你的建議中最有實際操作性、也最能對你產生幫助的。

給你說再說心態上的東西如果你不去做,那根本毫無用處。
而如果你自己敢挑戰自己去做了, 那比給你說再多聽起來很有道理的雞湯有用得多。

第二,改變生活中的關注點。

你難道沒有發現么兄弟,你太過在乎你缺乏安全感這件事和你的人際關係了。你的關注點幾乎全都在這上面。這是十分病態的,正常人的生活關注點都是平均分配的,你上課不需要關注么?看書不需要關注么?打籃球不需要關注么?去爬山不需要關注么?

哦不好意思,你這種情況的成因還有一點就是個人生活極度的單調無聊,你找不到像樣的自己可以做的事,所以令你沒有可以關注,可以思考的其他事,只能腦袋裡整天轉悠著自身的這點破事。
太過關注自身的情緒必然會令你變得敏感。

如何改變自己生活的關注點?

很簡單,給自己找很多的事情去做就可以了。

看書可以吧?跑步可以吧?打遊戲也可以吧?鍛煉身體可以吧?

你需要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並不是你想的你在讀研沒時間去做別的那麼難,把你投入在考慮這些破事的時間用來學個ps,讀個《奧修全集》什麼的,你早就有很大的成長和提升了。

你可能會想,不去在乎這一點就能改善你的人際關係了么?

不能。

因為不是改善,而是徹底的會完全改變你的交際。

人際交往和愛情都是那種你越在乎就越容易失去,你想的越多越會弄巧成拙的東西。
當你不在乎的時候你才不會被可有可無的瑣碎小事所誤導,你也不會因為想的太多從而在人際交往中受傷害。

並且當你不在乎和別人的交際時有時候可以無形中可以極大的提高你的社交價值,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你找到自信心了。

第三,令自己變強大。

人類的許多心理疾病幾乎都和自卑有關。

本質上自卑是根本沒有必要的,因為你自己的心態是由你自己來掌控。做乞丐,做底層服務員,甚至是做小姐的人里自信心強大的也大有人在。也就是說自卑還是自信和你的成就,地位,經歷等等這些外在的東西本質上毫無任何關係。

只不過是因為權勢,地位,金錢這些東西可以增強那些看不破本質的人的自信心。

是,你很low,你一無是處,你虛度光陰,你一事無成,你滿腦子骯髒想法,你偷姐姐的絲襪去擼,你嫉妒漂亮的同事在背後說她的壞話,等等等等,總之你覺得自己真的很差勁。

然後呢?所以呢?

就因為這些東西你就看不起自己了嗎?

你再差勁,再一無是處又能怎樣?會死么?

能不再去逃避了么?能坦誠的面對自己么?能不能去看破所謂的高貴低賤其實都是人類社會的用來馴養羔羊的思維圈套啊?

如果你跳出來看就能明白,自信根本不需要依仗,所謂的安全感也不過是你自欺欺人的把戲。

自信和擁有安全感只是你的一種生活狀態,你想去擁有,只要你腦袋能轉過那個彎,能想明白,你馬上就可以變得自信並且擁有安全感。

看到這裡如果你感覺自己有抓住一點什麼,就順著這種感覺繼續思考下去。

如果無感,那可能你的自卑感太過深入骨髓,你只能通過外在的東西去彌補自信了。

去好好努力,從各方面去提升自己的能力。關於自我提升的回答知乎上有很多,多去看一些然後照做。

以上。

http://weixin.qq.com/r/4jlQSEbEYhsdrQIr92zw (二維碼自動識別)


「別人給不了你安全感。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

這句話現在是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的。

的確,安全感無法從別人那裡獲得,但對於「自己給自己安全感」這一點,很多人的理解可能是有所偏頗。

在戀愛中「沒有安全感」通常指的是擔心被對方拋棄。那沒有安全感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有些人幾乎在任何親密關係中都會強烈的擔心被拋棄呢?

其實根本的原因在於:是你自己先有了想要離開對方的想法,所以才會沒有安全感。

一方面是你以己度人、你下意識的用自己的思維去衡量對方的思維時,會認為對方也是這樣想的;

另一方面是你擔心對方覺察到「你先想要離開他」,而離開你。

我還記得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大意是說「為什麼那些總擔心伴侶離開的人卻會先離開?」

很多回答里強調的都是:在戀愛關係中沒有安全感的人,會因為總擔心對方離開而不斷的非常痛苦,他們是因為承受不了這種痛苦和不確定感了,才會先離開。

這樣說,好像想表達的是:那些沒有安全感的人本身並不想終結關係的,只是他們自己太痛苦了,所以才不得不終結關係。

但事實其實大多是:這些人本身已經決定終結關係了,就和所有感覺一段關係不合適而決定終結關係的人是一樣的。

只是他們對於關係的依賴、他們在關係中強調和表現的多麼在意對方,這洗腦了別人也洗腦了他們自己,好像他們真的多麼強烈的在意這段關係似的。

但真的關係結束了之後,他們往往可能會非常迅速的另覓新歡而完全把上一段關係拋之腦後。

即便是說他們並沒有馬上開始一段關係,他們在分手後很痛苦。

但那也更可能是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一直很痛苦,戀愛關係只是用來緩解和替代這種痛苦的安慰劑。當沒有親密關係來填補時,他們也就必然的暴露於自身的痛苦之中了。

所以可以說,在戀愛關係中總是擔心被對方拋棄的人,他們的骨子裡本來就並不「忠誠」。

這種不忠並不是指一種具體的實際行為,而是一種態度層面上的意願。

多數人也都會在戀愛關係中偶爾對其他人有所幻想,但是,那種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人,則不僅是幻想那麼簡單,而是如果真的有一個所謂的更好的選擇擺在他面前的話,他很可能會毫不猶豫的拋棄現有的這段關係。

他潛意識裡自己對於戀愛關係就是不忠誠的,所以他根本沒有辦法相信別人會對他忠誠。

在這裡有一個矛盾的點,就是如果你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那麼你會在戀愛關係中既「想」離開對方,又「不想」對方離開你。

你「想」離開對方通常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你自己也覺察到了你們的確不合適;一個是你不願意承擔責任。

當在一段關係中,有一方開始沒有安全感的時候,這通常說明你們關係中的問題浮現出來了。

當然任何一段戀愛關係都會走到這個階段,都會出問題,都會有爭鬥和衝突,但有些問題是不可調和的,這就意味著這段關係不合適;有段關係是可調和的,這就意味著我們要為這段關係的發展背負上責任;

但問題在於,沒有安全感的人往往無法以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來面對親密關係:當他們覺察到關係的不合適時,他們很難主動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口;對於關係中的問題,他們也不願意去面對和處理。

他們對於關係的期待就是:不管有沒有問題,不管合不合適,我們就把所有問題都忽略,我們什麼都不在意,只要我們兩個能在一起就好。

但問題是,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首先是對對方而言,必然會有一些問題是不能裝鴕鳥拖延或逃避過去的,然後對於你自己而言,你也並不是對對方什麼都能接納、什麼都不去要求。

所以這種不切實際的期待,這種對於問題逃避的態度,只會令關係中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兩個人的相處也會越來越僵化和疏離。

一般在這個時候,沒有安全感的你就會特別難受,你擔心被拋棄,擔心關係出問題,對方的忽視令你異常悲傷,關係中的尷尬令你難以忍受。

你可能會忍不住的鬧,忍不住的和對方發脾氣,或者忍不住一次次的提分手,但是,你卻始終不明白,為什麼你們的關係會變成這個樣子?為什麼你總是沒辦法和別人好好相處呢?

這就要談到前面提到的矛盾另一極,你為什麼「不想」對方離開你呢?

那是因為,其實對方是誰對你而言一點兒都不重要,你並沒有真的「愛上」這個人。

你只是需要一個「永遠不會離開你」的「客體」,這個客體能永遠的陪伴著你,好讓你不會再體驗到那種過去一次次被拋棄的痛苦。

問題在於,你所期盼的這個「客體」,通常是一個對你而言「完美」的「奴僕」。你希望對方完全的聽從你的命令,服從你的要求,沒有任何一點兒脾氣和個性。

所以唯一可惜的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客體,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在戀愛關係中,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你都會不自覺的試圖把他「改造」你所希望的那個完美客體,你也會下意識的按照你對完美客體的要求去要求對方。

一旦發現對方不能完全滿足你的要求,或是發現對方並不是對你千依百順的完美奴僕,你就會非常的痛苦。

可以說你在戀愛關係中所做的一切,可能本質上都是為了把對方改造成你想要的那個完美的奴僕。

不管你是通過對對方非常的好,不斷的發脾氣,留下博取同情的眼淚,大吵大鬧,拿分手作威脅等何種手段,可能你的目的僅僅只是為了令對方向你屈服。

在這裡可能有人會說,我所提到的這些,好像是多數戀愛中都會發生的事情啊,難道多數人都是想把另一半變成自己的完美奴僕嗎?

答案為:是。

是的,多數人都希望把另一半變成一個完全服從自己的奴僕,只有少數人才是真的尊重和愛自己的另一半。所以多數人的戀愛關係都是充滿了控制與被控制。

所以你對於一段關係的關注的重點根本不在於「怎樣把你們的關係經營的更好,怎樣更好的規劃你們的未來,怎樣探討出現問題時的解決方案等」這些地方上。

所以你不了解對方,你也不是真的愛對方,你並沒有為你們的關係作出有實質性作用的努力。

你只是滿腦子在想方設法的要把這個人緊緊地捆綁在你身邊,並儘可能的把他「改造」成你所渴望的那個完美奴隸。

至於要怎樣才能擁有安全感呢?

其實說起來也非常簡單。

兩個步驟。

第一:把談戀愛當成談戀愛,而不是「找媽」。

當我們在戀愛關係中試圖改造對方時,其實本質上就等同於要令對方變成那個你兒時最渴望的對你無微不至、全面呵護的完美的母親。

把對方當成「母親」,也就自然地意味著在你的潛意識裡你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嬰兒」。

嬰兒是不具備照顧自己的能力的,所以你當然會對對方有著強烈的渴望,對可能被拋棄有著強烈的恐懼。因為「嬰兒」如果被拋棄的話,就只會是死路一條。

抱著「找媽」的心態,實際上你並不會關心對方究竟是誰,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你關心的只是能迅速找到一個可以令你感覺自己不孤獨、沒有被拋棄的對象。

所以很多時候你所謂的「愛」對方,那並不是愛,你愛的只是一個能對你言聽計從的「媽」,而你把這個「媽」的形象投射在了你現實中的戀愛對象身上而已。

所以「把談戀愛當成談戀愛」的意思就是,你是一個成年人,要像成年人一樣去和對方相處。你們的權利、地位等始終是對等的。

如果你總是將自己置於一個弱勢的、容易受傷的、像個小寶寶不斷向媽媽要親親要抱抱要舉高高的位置上的話,那可能你的多數痛苦的來源都是你自己。

因為你放棄了自己作為成年人的能力和權利。

第二,為你的戀愛關係負起責任來。

如果你已經認為這段關係不再合適,那麼主動和對方坦白並分開;

如果你們的關係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那麼就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去解決問題。

關鍵在於,你要看到對方的獨特性,你要看到真實的TA,要意識到一段戀愛關係能否維持下去的關鍵在於你付出了什麼來經營你們的關係,而不是像個小孩子一樣不斷的試圖苦惱來令別人滿足你的要求。

這招已經不頂用了,因為你早就不再是一個小孩子,別人也沒有像你父母一樣照顧你的義務。

其實很多的問題都和今天我們談論的這個「安全感」的問題是一樣的,它們是來自於我們在內心中對自己的「角色定位」。

內心中還認為自己是那個三歲時被媽媽忽視的小孩,是那個初中時被同學嘲諷的小胖子,是那個兩年前被前女友貶低的一無是處的屌絲,那你可能很難跳脫出你所給自己設置的這個角色所必須要去承受的那些悲慘的命運。

痛苦從來都不是問題,問題只在於你是否願意解放你自己。

以上。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煉己者 ID:fengxuwake


隱藏在我們內心的不安全感影響了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和我們的行為模式。如果我們能走進人們的大腦,就能看到不安全感像海浪一樣,無休止的拍打著我們的心靈。


最近的一個社會調查顯示,60%的女性每個星期都會有受傷害和自我否定的體驗。


在這個調查中,科學家用Firestone Assessment for Self-Destructive Thoughts (FAST)作為評估人們自我批評程度的量表。他們發現大部分人們自我批評的想法都來自於他們的不同-不是積極意義上的鶴立雞群,而是雞立鶴群的感覺。無論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是高還是低,可以確定的一件事是:我們這一代人熱衷通過嚴密的觀察去與他人進行比較、評估甚至批判,因為我們覺得不安全。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不安全呢?是什麼帶來了不安全感?


我們的不安全感和我們內心的自我批評總是同時出現的。心裡自我批評的聲音是我們幼年時期的創傷體驗帶來的,我們可能看到了別人怎樣傷害人,或者我們最親近的人被傷害,或者我們自己就是被傷害的那個。等我們長大後,我們無意識的繼承了這種模式,把這些具有攻擊性甚至會帶來毀滅的想法指向了自己。

那麼,什麼樣的事件會造成我們的自我批評呢?我們在幼年時和我們的看護人在一起的經驗通常是我們成年後安全感的根基。我們可以來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父母責怪,「你怎麼這麼笨呢?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到!」於是,孩子會記住父母的態度,有時候這種態度不需要說出來也會影響孩子。父母的缺失也會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孩子們會認為自己有問題,導致了父母的遠離。突然闖入的看護者也會讓孩子覺得不安全,他們會變得自閉,什麼都依靠自己而不信任別人。經常被表揚的孩子也會缺乏安全感,研究表明在小時候經常被誇大稱讚的孩子也會沒有自我價值感。

怎樣長大的孩子才有安全感?


可以總結出來的是,孩子們只有被那些感覺到安全的人看護才會覺得安全,不安全感都來自於我們小時候與看護者之間關係的模式。一位專門研究發展心理學的心理學家認為,健康的親密關係包括四個「S」,Safe、Seen、Soothed和Secure,也就是安全、被看到、平靜和穩固。無論一個孩子被羞辱還是被稱讚,他們都不會感覺到父母真的看到了他們。他們會覺得不安全,並且慢慢失去了自己原本擁有的自我意識。


父母對孩子應該持有的健康的態度是:我看得到你,我看得到真實存在的你,我接納你真實的你,並且無條件的愛你。父母能夠支持自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允許他們去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興趣,能夠讓他們快樂並願意付出努力去換取的愛好。一定要是孩子自己的興趣,而不是父母的選擇。就像著名作家人權領袖Howard Thurman說的:


「不要問這個世界需要什麼。

問自己什麼讓你覺得真正的活著,然後就去做。

因為世界需要的就是人們都真正的活著。」


在孩子們追求自己的興趣,真正活著的時候,父母要為他們提供支持,並且去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結果。所以不要跟孩子說,」這張畫真好看,你簡直就是我見過的最棒的藝術家。」 正確的肯定方式是,「我喜歡這種豐富多彩的配色,你能這麼用心的畫這幅畫真的太棒了,是什麼給了你靈感呢?」這樣的練習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自我價值。

不安全感怎樣體現在我們的生活里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很多東西都會造成我們的自我批評,包括我們父母對他們自己和對我們的態度。隨著我們長大,這些態度會內化成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我們相信自己是不安全的,於是這些態度也會伴隨我們一生。我們對自己經常有的批評包括以下這些:

你太蠢了

你沒有魅力

你和別人不一樣

你是一個失敗者

你永遠都做不好一件事

沒有人會永遠愛你

你太胖了

你總是失敗

你永遠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

你永遠都戒不了煙、酒

你永遠都不會有自己的成就

為什麼還要嘗試呢


就像一個刻薄的教練一樣,我們越接近我們的目標,這個聲音就變得越大。「你隨時都可能搞砸,每個人都會知道你是一個失敗者,你應該現在就放棄。」大多數時候我們還沒意識到自己有這個想法就已經做出反應了。我們在聚會中越來越羞澀,我們在我們愛的人面前退縮,我們把這種批評的態度指向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的朋友、愛人和孩子。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世上不再有那些刻薄的態度,那些批評的話不再在你的腦子裡迴響,你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呢?想像一下如果你的生命可以徹底擺脫那些不安全感,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不安全感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都會發現他們心裡自我批評的聲音在一些方面變得更大聲。例如,也許你會對自己的工作很自信,但是在戀愛生活中完全不得頭緒,反之亦然。你甚至會意識到某一個領域的提升會帶來另一個領域的惡化。


我們大多數人都能意識到,時不時的,我們就會在事業方面有一些自我破壞的想法。那些引起不安全感的想法簡直就是從天而降,我們會懷疑自己不能勝任的自己的工作、不能取得成就、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在這裡我們列出了在工作中,經常出現的自我批評的聲音:


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你為什麼希望什麼都靠自己去完成

你以為你是誰?你永遠不會成功

你的壓力太大了,你已經不能承受了

你永遠都不可能完成所有事,你太懶了

你應該明天再開始

沒人會感激你的

你要做到完美,不然就會被解僱

這裡沒人喜歡你

把你的事也放在最前面,不能放鬆

你什麼時候才能找個正經工作呢

沒人願意僱用你


無論我們是單身、戀愛中還是已經步入婚姻,自我批評的聲音都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干擾著我們的情感生活。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過去的創傷和經驗更容易被激發。他們可以喚醒我們很久以前就埋葬了的不安全感並帶來我們不想要的情緒。更嚴重的是,我們會對親密關係產生我們都意識不到的恐懼。每次和一個人靠近都會把我們的記憶叫醒,把那些情緒和自我批評的聲音更明顯的帶到行為里。聽從這個自我批評的聲音可以嚴重的傷害我們的親密關係。這會讓我們對伴侶感到絕望,或者在關係變得更嚴肅之前逃跑。自我批評的聲音還會加強嫉妒和佔有慾,或者讓我們覺得自己被拒絕或者不值得被愛。在親密關係中我們經常產生的自我批評有:


你永遠都找不到一個能真正理解你的人

不要陷得太深

他並不在乎你

你根本配不上她

你必須努力保持他對你的興趣

你還是自己過比較好

你只要去跟她介紹自己,她就會拒絕你

你一定要掌握主動權

他生氣了都是你的錯

不要太脆弱了,你只是太害怕受傷害了

怎樣克服不安全感?


只要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安全感來自哪裡,和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我們就可以挑戰它了。我們可以從打斷那個自我批評的聲音開始,在這裡我們提供一種方法,這是一種從意識、情感和行為三個方面去幫助人們克服自我批評的方法,這個方法包括五個重要的步驟。


Step1

把你自我批評的話說出來,具象化成一個人。你可以把這些話寫下來,不要寫「我太蠢了,我到底怎麼了?我永遠都成功不了。」你應該寫,「你太蠢了,你到底怎麼了?你永遠都成功不了。」這個過程幫助你把這些傷人的話語看做一個外在的敵人而不是你自己的觀點。這個過程也是也可以處理情緒,隨著寫下這些話你過去隱藏起來的情感也會被激發出來。


Step2

想想當你不得不面對這些否定聲音時的感覺和反應。你是不是能回憶起過去相似的經歷?這個可以幫助你去發現這些攻擊的聲音和幼年經歷的關係。這同樣會讓你對自己多一些同情並且拒絕讓那些否定的聲音去代表你是誰。


Step3

人們通常都會覺得第三步是最難的,因為在這一步當中包括了站起來去跟自己長期的不安全感對抗。你要去回應那些傷害你的聲音,表達出你的真正的觀點。你可以客觀地寫下來你是什麼樣的。像跟朋友說話一樣帶著同情和善良去跟那些批評你的聲音對話,告訴它你真實的樣子。


Step4

堅持上面的練習,你開始認識到自我否定的聲音是怎樣影響著你現在的行為。怎樣影響著你的工作,親密關係,做父母的方式,和你的雄心壯志?它是不是低估了你?什麼觸發了你的不安全感?在什麼地方你的不安全感最強烈?


Step5

在最後一步當中給自己制定一個改變行為的計劃。如果不安全感一直讓你不敢去追求一個人或者不敢去爭取一個升職,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候了。如果你一直沉溺於自我厭惡的情緒當中,讓你不斷重複著傷害自己的行為,現在也是時候停止這個行為,讓真正的自己釋放出來。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改變總是帶來焦慮。這種自我保護的模式和你內在自我批評的聲音已經伴隨了你半輩子,要去改變會給你帶來很多不適。當你開始改變,這些聲音會變得更大。你的不安全感不會一夜之間就消失了,但是會慢慢地減少,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變得越來越弱。無論什麼時候你認識到自己在攻擊自己,都要站起來和它對抗,不要被它模糊了你對自己的認識,和你想要變得更好的願望。

知己主義觀點:


你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去愛你自己,愛自己比尊重自己更能讓自己的內心獲益。因為當我們想要尊重自己的時候還是會關注價值和表現是不是夠好,而愛自己是用一種善良和耐心的態度來對待自己,是沒有條件的。自尊有時候會增加我們不安全的程度,愛自己才真的讓我們慢下來,認可自己作為人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一旦我們認識到我們自己的力量和重要性,從更深的層次去感受自己,我們最終可以擺脫過去帶來的不安全感,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人。


我講了一堂公共課《如何走出自卑》,在這堂課里有人提問:沒有安全感怎麼辦?如何增進安全感?

其實不光是這兩堂課里,我經常收到很多的後台留言,大多數人都會在陳述自己的問題里,有那麼一句--沒有安全感。

最近我也在進行oh卡探索潛意識的學習,我發現探索到最後露出的那個限制性信念,其實是一個恐懼,這個恐懼可能是:

「我害怕別人看不起我,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要被別人看的起,對自己的嫌棄可能就是被別人看不起。

因為有了這個恐懼,我的人生因此有了一個設限:所有那些導致我可能感覺自己會被看不起的事,我都沒發做了。因此我的世界只能在小範圍內進行。

比如,我很愛一個人,但是我害怕他看不起我,如果他沒有刻意或有意識的給我傳遞這種「我很看得起你,你很重要,你很厲害」的感覺,可能我就會對他缺乏安全感,因而他的很多無意的舉動,或者稍微表現出的一點點不屑,都會擊垮掉我內心的防線,讓我對他沒有確定感。因而可能也無法把愛情進行下去。

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只能選擇和一些不如我的人在一起生活。因為只有不如我的人才會始終看得起我。「

聰明的你一定發現了:什麼是所謂的沒有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其實就是我們內心掩藏著的恐懼,因為這些恐懼,我們內心受到了嚴重的限制,我們活在對這些恐懼的奴役里,對外構建了我們受限的外部生活。

而所謂的有安全感的人是怎麼回事?

無非就是他內心的恐懼比較少,所以他關於恐懼的限制性信念就比較少,他就會表現的比較自由,能夠大膽的做一些事情,不會害怕著害怕那。

即便做錯了事,也能放自己一馬,他能原諒自己,原諒的背後是「他不害怕自己是不好的」。

所以,什麼是安全感?

安全感就是「不害怕自己不好」。

我相信我是好的。

當然,這也會讓一個人相對比較自信。

2

安全感的形成當然跟最初一個人生活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也跟成長經驗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這個東西好像是可以傳遞的,一不小心,我們就容易成為「恐懼」的奴隸。

同樣的前幾天,我在朋友圈裡看到了我的一個來訪者轉發了這麼一條信息:

「大意是因為翟欣欣事件的爆發,讓我們對婚姻更加恐懼了。我們不能相信婚姻了,因為在現行的婚姻制度做壞人獲益更多,而做好人註定吃虧。因為很多女孩看到翟欣欣的謀利之路後,會學習這種不勞而獲的方式,那麼婚姻就成了這種人漁利的手段,那麼註定要有很多人的家產不保不住。

最後的結論就是最好不要結婚。結婚的風險太大,現行的婚姻法最好做出修改,保障財產,不然離婚就得分一半給別人。「

這篇文章的閱讀量超過了10萬+,很多人表示非常同意,現在的婚姻風險確實太高了,所以要保全財產,以防被人算計,強烈要求修改婚姻法中,結婚分走一半財產的條例,說這些話的一般是男人。

還有一些人,大約屬於家庭主婦,表示強烈抗議:自己辭去工作,犧牲發展前途,辛苦生育,捕育後代,如果離婚,會毫無保障。說這些話的一般是女人,她們決定也不再想結婚,因為結婚性價比太差。

你看,我們都害怕被算計,因為害怕,所以想的都是如何做,怎麼做會讓自己更有安全感一點,結果,安全感有了,但是我們可能更孤獨了。我們雖然保存了我們的錢,但那也只會是孤零零的錢,我們只能跟錢一起生活。

可是,如果換不來愛和歸屬的錢,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依然不快樂。

所以,看到我的來訪者,轉發這個帖子的這個青春美少女點評說「開始懷疑人生」時,我很想告訴她,不是這樣的。

但是我又覺得這很難,畢竟不是那麼一兩句能說清楚的。而且如果一兩句話能說清楚,萬一誤導她,讓她理解錯了,以後輕信別人怎麼辦?

恐懼像我們內心本有的一個惡魔,潛伏在那裡,似乎只要外界一有點誘惑,它就會跑出來,統治人心,而且它會擴散,像瘟疫一樣,一片一片的把人感染。

類似的例子還有恐婚,恨嫁,什麼「保姆式婚姻,喪偶式育兒」,出軌率升達多少......

如果我們不是本著過的更好的目的去看待這些,卻因為這些更改了自己生活的目的的話,就中了「恐懼思維」的圈套。

而所謂的安全感就是這種思維的產物。害怕怎麼怎麼著,避免怎麼怎麼著,於是怎麼怎麼著。

一個不敢戀愛的人害怕被傷害,可能會永遠安全,但他會永遠孤獨,他忘記了戀愛的目的是讓自己不孤獨,變幸福。一個提防別人的人會減少被別人算計的次數,但可能他就再也品嘗不到暢懷大笑,信任別人的踏實,他忘了活著的目的是讓自己心安。

我們是預防了一層可能的受苦,但在本質上我們並沒有擺脫另一層更深的受苦:生活於孤獨中,缺乏真正的愛與信任。

總而言之,生活於恐懼之中。

3

很多心理問題的原理跟這個非常相似,因為恐懼,我們產生了防禦,我們以為使用防禦,就會萬事大吉,但是沒有想到,防禦還會帶來另一層受苦,只是這層受苦以前是我們能夠承受的起的,而現在不願承受了而已,因為人們在解決了一個痛苦的時候,就會把精力集中於下一個痛苦,一方面一層層的製造痛苦,一方面又要去一層層的克服它。

只是痛苦並沒有解決,有時候它還會越來越大。

因為恐懼本身是無窮盡的,因為克服恐懼,我們會做很多的事情,但到頭來可能又會陷入另一種恐懼里,我們以為那樣我們會有安全感了,但最後發現安全感其實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最終想要的是愛和信任。

我們想要被這個世界愛著,也信任這個世界。其實就是我們想要被媽媽愛著,也信任媽媽。

如果我們能有完美的父母,在成長中也沒有遭遇過什麼創傷,大約我們的安全感會被保護的很好,但是這樣的環境實在太少了,所以我們內心潛伏下大量的恐懼,總是害怕被世界拋棄。

而對於戰勝恐懼來說,唯一的萬能良藥可能就是要去信任,就像信仰一樣,你看,整個基督教的根源整天都在講一件事:信。

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最大的障礙在於:他的這種信在生活中發生了動搖,因為這種動搖他需要做很多防禦型的事去保持自己不活在恐懼里,但這太難了,更重要的是,這並沒有讓他更幸福。

他可以暫時的克服恐懼,讓自己生活在安全里,但是他不快樂。

所以讓一個戀愛恐懼症的人快樂起來,並不是幫他找到安全感,然後再去戀愛,而是讓他去發現選擇安全還是選擇去愛,哪個對他來說更心甘情願,哪個是他本質上更願意要的,以及為了獲取這個想要的東西,自己需要付出什麼,承擔什麼?

心甘情願這個詞太重要了,這是一個人成熟的過程。它會幫助我們看清楚我們真正渴望的是什麼,而不是在恐懼遮掩下,自己以為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活著不是為了避免什麼,而是為了成為什麼。

像那首詩寫的那樣:

去愛吧,如同從來沒有受過傷害一樣

去愛吧,像不曾受過一次傷一樣

跳舞吧,像沒有人欣賞一樣

去愛吧,像不曾受過一次傷一樣

唱歌吧,像沒有任何人聆聽一樣

幹活吧,像不需要錢一樣

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樣

4

信任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思維方向。

催眠大師斯蒂芬·吉利根認為人們雖然會做不恰當的事,但是他們背後的動機都是好的。

你能走到今天的生活,並非總是苦惱連篇,這是世界在你能承受的範圍內能給你的最好的生活。

看到這些積極的東西,本身就是一種救贖。

對付匱乏本身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給予,而是要調整人們看待事情的眼光:看到已有的,並學會感恩。

最後,你的「病」也並非都沒有意義,很多時候「病或癥狀」是我們在恐懼狀態下自己研發的解藥,但是只是一種還不夠好的「解藥」罷了。

即便不夠好,但是也有它積極的意義--它曾經讓你適應環境。

這大概就是我今天要講的主題了----努力去發現事情背後積極的含義,這種能力會讓一個人更有安全感,因為積極的東西會幫助我們不被恐懼帶走,擺脫掉恐懼思維的模式,僅僅這一點作用已經足以拯救一人。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號:工業時代的月亮。


已經那麼多回答,不知道還看不看得到。補充一些。

缺乏安全感,可以看自己那個方面需求還得不到滿足。

如果溫飽、健康、人身安全感覺都沒有保障,找個好工作,有穩定收入,有個溫馨的家庭,應該就可以解決。

感覺上,現在的狀態和尊重和社會需要更加有關係,另外估計沒有另一半,或者關係也不是太容易相處。

我覺得,現在的性格形成的基本邏輯大致是:

原生家庭的傷害-&>對自我評價低-&> 缺乏被他人需要的感覺-&>害怕被拒絕、指責,希望得到他人(不局限於家庭)認可-&>在自己不高興的時候不敢出聲維護自己,忍辱負重-&>積怨很深-&>進一步降低自我評價

這樣的循環到最後,可能會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和傷害。

簡單來說就是把和原生家庭的交往和相處方式,帶到來自己後來的人際關係中。

打破這個死循環的方法很多,打破一環,建立新的,積極的循環,能夠幫助徹底解決問題。

第一,重新認識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接受之,放下之。告訴自己這個影響已經過去,自己的未來自己能夠掌握,不用一直活在過去的陰影里。

第二,重新評價自己。讀到研究生,自己肯定是有能力的,前途是光明的。自己的性格這樣,不是自己的錯,原諒自己,原諒過去。相信自己能夠變得更好,尤其是讀到這裡。

第三,自己是有能力、有價值的,會被關愛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這個信念,可以在和別人交往,工作中強化這個自信。

第四,聽從內心,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要過度在意別人的態度。一個地方的拒絕和否定,不要擴大到所有地方,自己的認可最為重要。

第五,遇到不高興的事情,不要急著逃避或者鬥爭,先深呼吸,讓自己平靜,然後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什麼讓自己不高興了,然後就事論事地、清晰地、有條理地表達,這樣大家可以更好交流,增加理解。當然,如果對方動機就不好,要麼堅決回擊,要麼暫避風頭尋求幫助,總之不要把負能量積累起來。

這樣,新的循環建立,小問題及時解決,對自己的評價就會逐漸提高。

祝好運。


你真的想要跟他們相處嗎?希望關係親密到何種程度? 你是否很難忍受別人身上的缺點?雖然你說羨慕那些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羨慕他們的處事能力,但其實,是你自己選擇不去忍受那些你討厭的東西。你感受到了孤獨的痛苦,但卻並不願意因此就降低對朋友的篩選標準。這時,其實是你選擇了孤獨。
孤獨有時是一種保護殼,保護我們不被外界所打擾或改變。孤獨有時是一件隱形斗篷,可以讓我們自己的缺點不被人發現。而我們不可能既享受孤獨帶來的保護和隱形,同時又要求親密帶來的溫暖。
當矛盾出現,第一時間是想要解決,還是想要放棄這段關係?想法不一樣的時候,會更多的認為可以求同存異,還是覺得有這樣想法的人簡直不可理喻?可以在發現對方有一個大毛病的前提下,也看到他的有點嗎?
如果你發現自己對朋友的標準十分苛刻,對友情中出現的裂痕極難忍受,那麼,你可能挑剔的其實是你自己。你不能忍受的,其實是自己的不完美。
你有一個信念:不完美,就應該被拋棄。
這個信念可能與我們的不安全感有關。「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考這麼差,養你有什麼用」,「這麼粗心大意,長大以後能幹什麼」。。。聽到這些話的孩子,總是會以為,自己必須要做到最好,最最好,不能有一點錯,不然媽媽就不愛我了。這就是最原始的不安全感的產生。
同樣,這種「要麼完美要麼拋棄」的要求,也會指向他人,就會演化出對朋友的苛刻。
如果是這樣,那麼要解決的人際關係問題,其實是你與自己的關係問題。有缺陷的你,依然值得被愛。有缺點的朋友,依然值得維繫。


有錢。

真的,對普通人來說,有錢就有安全感,就這麼粗暴。

什麼男朋友,什麼朋友,什麼防身術,都是治標不治本,根源就是一個,沒錢。

什麼是沒有安全感?說白了就是害怕。

害怕男朋友會和自己分手,或者乾脆找不到男朋友;
害怕被朋友鄙視排斥,害怕沒有朋友;
害怕得不到認同;
害怕遇到熟人,因為很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點軟肋;
害怕做出錯誤的選擇;
害怕被攻擊。

真的,這些問題,只要有錢都能解決。

有錢,身材不好,你可以去健身房找大幾百一節課的私教幫你打造前凸後翹;長相不好,專業的化妝師造型師分分鐘幫你改頭換面;溝通有問題,請情感指導。


有錢,送朋友她想了很久的東西,一起吃飯的時候大方點,消費水平一致能聊的就很多。

有錢,你說出來的話就有了分量。

有錢,就沒有選擇是錯誤的,每個選擇你都有餘地和自由去體驗。


以上內容可能有點偏激了,但是有錢,真的能很大程度上的解決普通人的所謂心理問題。


退一萬步說,有錢,你就能找專業的心理輔導,得到更好的幫助,心裡也更踏實,而不是來知乎碰運氣。


曾經我也是個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人。初中的時候,我成績是全校第一,但是我卻非常自卑。每天上學都不敢從人多的地方走,總是挑僻靜的小道。甚至連進教室都不敢從前門走,而是從後門進去。後來回想起這些經歷,覺得關鍵的原因是認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我家當時住在學校裡面,所以每天回家吃飯,而大部分同學都是在食堂吃飯;並且我媽媽當時是班級的班主任,其他同學對我雖然也不錯,但我記憶中,從來沒有和初中同學一起出去玩過。
長大之後,這種狀態慢慢改變了。我依然覺得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但是已經開始享受這種獨特。當漸漸沒那麼在乎外界對自己的看法,你會發現,其實對別人來說,他們並沒有很多時間去關注你,你自己所認為的和別人不一樣,只是自己給自己作的繭。
學會自己去認同自己,不在意也許就是最好的鎧甲。
還有一句話,最近體會得很深刻的,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我怨天尤人,情緒低落,覺得世界一片灰暗的時候,我希望有人能來安慰我~但是卻沒有。但我振作起來,自己調整好情緒,決定好好生活的時候,身邊卻突然出現了很多人。
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自己~~加油,題主~~~


不說雞湯,沒有理論,甚至連條理都沒有,都是自己的經歷,歡迎各位指正,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我在大學也和你一樣,因為種種原因(自卑,性格差,敏感,脆弱,用攻擊代替防禦)在大二就被宿舍孤立。當時有一個男朋友,於是從他身上索取光和熱,實現自我價值,導致給對方過大的壓力,最終大三分手。大四我開始一個人生活,閑暇時刻會逛遍城市大街小巷。

畢業以後直接工作,我以為新的環境會適合我,於是大膽的去和周圍人交往,但是自身固有的缺點沒有改變,還是會經常得罪人。(你說的肌肉緊張我也有過類似感受,就是不自在,不舒服,想躲起來,其實本質還是對自己不自信。)

直到我遇到一位同事,ENFP型,外向善交際,他照顧我的感受,帶我參加許多活動,給我存在感,讓我不自卑。我慢慢學會了他的人際交往模式。開放,寬容。

之後我不斷反思,並依照他的方式來和別人相處,現在已經好了許多。雖然該做不到照顧每個人的感受,但已經可以放鬆自己融入集體,有不遂心愿的地方,也不會覺得不滿,笑笑就過去了。第一,人與人交流更重要的是情緒傳遞,而非語言內容。題主可以嘗試用開玩笑和嘻嘻哈哈的方式來與周圍人交流。第二,我認同「亂碼了」說得,你經常笑著去講話,最後就會形成習慣。
缺乏安全感主要是因為沒有存在感和成就感,當你明白自己的重要性,你就不會再渴望通過別人的肯定來獲得存在感。爭吵、鬧騰、不滿、或者作都是因為存在感沒獲得滿足,題主可以嘗試從多角度來獲得存在感。例如在知乎儘力去幫助別人,回答你力所能及的問題;做公益活動等等。還可以增加成就感。考證;運動;完成報告之類。

最後有兩件獲取存在感的事是萬萬不能做的。一是向他人索取(男朋友,朋友,父母,月拋等),二是用不付出努力的方式來獲得(自殘,自虐等引人注意的行為)。只要你做的事情是你真的付出努力去得到的,可以提升你的價值,讓你自信,獨立,寬容,博愛,你就不會再自卑,缺乏安全感。

孩童時期的教育是會塑造我們的性格,但沒有剝奪我們改變的權利,越是艱難,改變之後成就感越強。既然投胎為hard模式,成長過程中還存在技能短板,那就越要付出努力去提升啦! 加油吧!希望你可以儘快調整好心態,因為生活才剛剛開始~~~

推薦兩本書,是在我失戀時候看的,可以起到平靜內心的作用,對你現在狀態未必有用,不過可以嘗試一下。一本叫《女人永遠不要找別人要安全感》,另一本我忘了…想起來再告訴你。


不安全感來自於你對自己有「不能犯錯」的要求。但安全感來自於全然地接受自己。接受自己,不是說自己永遠是對的,而是自己即使犯錯,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有了時間,錯誤是可以改正的。一個人有了犯錯的自由,就安全了。

你提到的人際關係就是個例證:只要不好,立刻放棄這段關係,不給自己留下改善關係的空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哪裡會有永遠不鬧矛盾的呢?與人交往中有了不愉快,嘗試去修復,盡量嘗試理解對方,同時也盡量讓對方理解自己。修復後的關係,有時會更加牢固。


為什麼看別人不順眼呢?能不能從這裡入手,分析下怎麼回事?強迫自己逃避或去硬挺我覺得都不好,最好靜下心來多問問自己為什麼會和別人產生矛盾,安全感是發自內心的,誠實面對自己內心和現狀的人最有安全感。你可以靜心多拷問下內心,很困難是吧?最好試試,慢慢來。


大家都從道理上和題主講了很多,我就講講我自己的經歷吧。
我好早之前就覺得自己和人交往有障礙了,我自己的心理障礙為主,如果那段時間恰巧趕上人生低谷,那跟人來往給我帶來的壓力還會成倍的上翻。
我也一直希望跟這個問題鬥爭來著,是的,最一開始就是採取鬥爭的形式,什麼給我壓力我就偏要去做什麼。不知道是我方法不對還是做的不夠決絕,不僅沒有鬥爭成功,我還要承受來自鬥爭失敗的心理壓力。
我有過一段很灰暗的心理歷程,雖然我和題主的問題不完全一樣,但是我想那種狀態應該相差不多。我嘗試了我可以想到的辦法,包括心理醫生(現在在我看來,心理醫生更多的也只是輔助作用,甚至有時候也就是一時的激勵或者安慰,來自外界的力量終歸沒有辦法長久)。
無果之後,我開始嘗試向宗教尋求幫助。中間還有一段彎路。反正後來我發現,向外界尋求幫助而被救的可能性太小,因此轉而向內,有一陣對內觀特別感興趣,當然現在也很有興趣,雖然我戒定慧都不夠,但是撇開其宗教意義,內觀冥想這一類的嘗試是真的可以自己給自己一定安慰平靜的。
在我觀察自己的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之前所做的抗爭就像是「堵」,也許我需要的是「疏」。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有不一樣的生存方式。只有先接受自己,接受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接受自己身上的缺陷,真正接受自己之後才能夠尋求真正的改變。
目前我的心理狀態就到這裡,其實問題一直都存在,但是我一直也都沒有放棄調整。有變化的在於,之前我就是想直接的變成我所羨慕的那類人的樣子,現在我嘗試讓自己平靜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可以讀一些心理學哲學方面的書啊,經典一點的那種,很多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渺小,和自己的問題其實挺微不足道的。當然,大多數時候,自己的問題對自己而言從來都是大過天的。但是,只是說我們可以時不時換個角度去看問題。
差不多了,題主不要把事情想得太過嚴重,慢慢調整,即使沒能變得那麼美好,總歸也不會向自己預期的那麼悲催。這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也許要帶上這個問題走很久,那就先學會怎麼在旅途上和它和平共處吧。


如何提升安全感

其實,安全感是全人類都要共同面對的問題,而不單單只是由於性別的不同而產生的需求問題與控制問題。性別的分類也絕不僅僅只有男人與女人這兩種二元對立分類,而個體需求的差異也是迥然不同的,並且在很多時候,安全感的變化不僅取決於性別的影響,也受到了年齡的影響。


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人都會有相對應的煩惱與焦慮,那麼所需要的與所追求的安全感也會由於所處的境地而有所不同。比如,年輕人對兩性情感的需求可能大過於中年人以及老年人對於兩性情感的需求。這是因為中年人和老年人已經完成了談婚論嫁,娶妻生子的人生階段,轉而將人生方向投入於促進家庭財富的增值,增強家人健康安全的保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風險管理與財富管理這兩大部分。其目的是為了增強家庭抵抗外部風險的能力,讓一個家庭能夠將現有的幸福與美好,無畏風雨地進行下去。


在過去,年輕女性大多希望通過情感支持與婚姻關係來提升自我的安全感,因為婚姻是女人後半生幸福的重要保障。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女性越發的獨立自主,女性不再將婚姻視作達成人生幸福的必要條件,女性的安全感的來源範圍也逐漸變廣,女性對自身財務自由權的掌控也成了女性安全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想要提升安全感,無論對於女人也好,對於男人也罷,對於年輕人也好,對於中年人也罷,都需要在滿足馬斯洛五大需求層次的基礎上,繼續增強對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控制感。通過閱讀和思考這兩個簡單的生活方式,可以厚積薄發地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通過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這兩部分的資產管理工作,可以輕鬆有效地幫助我們提升自我對於物質生活的控制感。


所以,女人要的安全感究竟是什麼呢?

關注她的需求是什麼,

了解她最想得到的是什麼,

答案自然就揭曉了。


強迫自己跟別人交流溝通,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不理解多半都是源於缺乏溝通。


抓緊預約學校的心理諮詢,真的,聊聊天也好。


就我個人的成長經歷和所學所思來判斷,目前題主處於一種自我坍縮的狀態,陷於負性思維方式、消極的社會知覺以及自我挫敗反應的惡性循環中。此時不要說與人交往了,題主甚至都沒有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

若在紙上畫下一個三層的同心圓,從內至外分別為心理上自我、生理上的個體和外面廣闊的世界,內層依次為外層的基礎。鑒於中間環節的缺失,題主不可能與世界建立穩定的聯繫。就算給你方法度過剩下的幾個月,之後你依然會面臨這個問題。個人認為,為當前計,你可以採用臨時性的應對策略;而為長遠計,你需要重新建立一個穩定的人格結構。

從補充來看,題主你存在嚴重的社會性焦慮。根據自我展示理論:我們每個人都想給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而當我們對自己給他人留下美好印象的能力產生懷疑時,焦慮就產生了;期望與懷疑之間的反差越大,焦慮就越越嚴重。那麼我推測:童年經歷給你留下了展現美好形象的潛意識追求,卻沒有教會你如何表現、展示自己;而你對自身性格及人際狀況的覺知讓你的大腦判定展現美好的形象是不可能的。二者之間的巨大反差造成了極度的焦慮,孤僻而死宅。伴隨焦慮而來的,還有抑鬱和孤獨,缺乏安全感,充滿無助感。

從認知角度來說,題主你要意識到這些潛意識的刻板印象並加以矯正。形象之於社會交往就像潤滑油之於機械,是輔助性的,里子還是個人的能力。就算丑如馬雲,也是可以受人歡迎的。但是我想,就算題主你明白以上的所有道理,可能也無助於你的改變。慣性的力量是巨大的,你可能依然渾渾噩噩,猶如行屍走肉。若要自我救贖,最佳的切入點不在於形象塑造,而在於解決安全感。

部分地來說,安全感、無助感的問題都來自於控制感,對自己的身體、生活事件的控制。題主你想想,自己能否自然大方地走路而不東倒西歪搖搖晃晃?我猜是不能的,因為我經歷過也矯正過。再根據補充,我猜你也存在腿型問題,o型腿或xo型腿,是也不是你自己知道。總之,根據自身的問題安排矯正計劃,根據周圍的條件安排健身計劃,是有效的培養控制感的方法。當你感受著肌肉的力量和對身體自如的控制時,當你感受著自己健康美麗的身材時,你會有更多的信心開始與人交往。

上面那段可以幫你培養積極的自我覺知,打破惡性循環,但對於自我救贖還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改變消極的思維方式,是的,思維方式。這個詞在雞湯文中泛濫,在社會心理學中則嚴肅地描述著一種重要的人格狀態。簡單來說,關注自己的同時也要關注外界,關注內因同時關注外因,關註失敗的教訓也關注成功的經驗,甚至要向積極方面傾斜。不要害怕這會使人陷入無根據的樂觀,事實上,正性錯覺是心理健康的有效支撐。至於行為方面,先放著吧。當你開始執行計劃時,許多東西會自然地改變。

作為一個經歷過考研的研究生,我相信你有足夠的學習能力和自律,從而將自己變得更好。除了上面的建設因素,你還需要保健因素:發泄(傾訴),反饋,調節。是的,你需要寫日記,每天寫,堅持寫。一則可以釋放心中的壓力,二則反思反省,進行自我反饋。在學習一個新事物的過程中,反饋能力的明晰程度和強弱部分地決定你進步的幅度與速度。

本來只是想做一個入門引導,結果還是寫了這麼多字。雖然有那麼些字,其實內容相當少,諸多未盡之意不再展開。我相信你有能力續上後面的道路。對於文中諸多半白不白的術語,我表示很遺憾,個中意思只能表達到這個樣子,不然這篇回答就崩了。在此我鄭重地推薦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本回答的各種原理基本來源於此。

請原諒我文不對題,你要短期方法,我卻給了個長期計劃;同時也請原諒我在文中的許多無端的猜測,如果給你造成了困擾,還請多多包涵。

「種一棵樹的最好時間,一是十年前,二是現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最後,祝好


謝邀。。。
可是我根本不懂怎麼培養安全感啊。。。
理論上,我們這類隨身攜帶武器的,是最沒有安全的一群人了。。。


如何搞定女生沒安全感 。。
1.承認

即承認她的不安全感情緒存在的合理性。女人跟男人不一樣,女人一旦陷入在愛情里,則會是比較盲目的狀態,她們更容易沉迷在愛情帶來的精神滿足感里,她會認為你是她最親最愛的人,甚至很多女生會覺得男朋友或者說老公比自己的父母還要親近。

在此前提之上來看待她們不安情緒產生的原因:因為我愛你,我在乎你,所以我才會害怕失去你。

很任性,甚至有些無理取鬧,有些盲目,但這切實的就是大部分女性在愛情里的真實想法,不要試圖用男性邏輯和思維那一套去理解女人,如果你不想永遠解不開女人這個方程式的話。所以你想要應對她的不安全感,第一步則是應該承認它。不管在你看來它有多麼可惡多麼的讓你咬牙切齒,你都必須承認,存在即是合理。

2.安撫


聲色俱厲是沒有辦法解決任何事情的,只會讓你引爆對方情感里名為「失控」的因子,人在情緒的挑唆下往往會喪失準確的判斷能力,和冷靜處理矛盾的能力。很多男生都沒有辦法從容地處理情緒,更別提女人這種本身就是情緒化代名詞的物種了!


我並不是說一定要去無限度的包容女人,縱容女人,去原諒她們的頤指氣使和甩包走人,原諒她們的無理取鬧和大發牢騷,我只是想說患得患失的情緒在大部分女生身上都是很常見的,女孩子心裡都住著一個公主,都渴望被呵護。


對於那些說跟女生吵架和處理矛盾的時候不能採取軟化方案,而是應該讓她知道自己錯了,我一直不怎麼認同。


就好像有的學員說我想挽回一個女生的時候我覺得真心沒有用,我如果對她好,豈不是被她當做備胎?往往這個時候我都忍俊不禁,一個女生在對你厭惡的情況下,你對她好,她尚且不搭理你,你對她甩臉色,對她冷言冷語,她反而會覺得很開心,很高興,會上趕著跟你和好?


醒醒吧少年,女孩子雖然有時候會本性賤了點,會對不搭理自己的男人產生異樣的情緒,但她們絕對不是受!虐!狂!


3.承諾


女生為什麼總是問你愛不愛她?為什麼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跟你一哭二鬧三上吊啊?原因真的很簡單,她只不過是對這段感情沒有安全感,想聽到你這個人對她做出承諾罷了。


如何承諾?


提供一個萬能的語言模式:不是......那麼就......而是......因此......


我覺得愛情這個事情,不是我說我愛你,那麼我就愛你,而是我想用實際行動告訴你,因此我每天都很努力的掙錢,想要給你一個安穩的未來。


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不是每時每刻在一起,那麼就是彼此相愛,而是我哪怕忙得一塌糊塗了,我都會想著你,因此我一有空就會給你發信息,告訴你我想你。


4.鼓勵


最後一步,鼓勵。顧名思義,也就是鼓勵女生跳出不安全感的湖泊里,不要自己濕了鞋子。眾所周知,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是需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獲取的,物質生活,情感寄託都是外部的保障而已,無法進行根治。


解鈴還須繫鈴人,一切由於自身情況產生的問題最後的解決之道依舊只是自己。


當你做到前面的那些步驟,你承認她的不安全感,讓她感覺到你是理解她的;你安撫她的不安全感,讓她知道你是在乎她的;你用承諾坦言你對她的感情,讓她內心覺得富足,這個時候,你再去鼓勵她:親愛的,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我都能夠理解,我會陪你一直走下去,我相信你也願意成長成為自信而美麗的女性,你覺得呢?


上帝把女人設計得太過複雜,一切的感情問題有時候都是女人自己複雜化,其實男生們大多數想要的不過是一種簡單、不受拘束、自由率性的生活,女生覺得不安在於她們想要得到的太多。


想要的太多,自身能力又無法企及的時候,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就會源源不斷的渴求從外界獲取認可和肯定,真正能讓自己覺得安全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斷完善自己,才能真正的從內心感到充實


安全感這個東西,如果往心理學上說是一層意思,如果往日常生活里說,是另外一層意思。
作為妹紙,缺乏安全感不是很正常的么,或者說,男人難道不缺乏安全感么?有的,都有的。
不然怎麼會有那麼相互依偎相互依靠的社會團體。
人是群居動物。
說道這個,我室友還在家裡,讓我穿上高跟鞋,給她靠一下肩膀,感受一下男票的趕腳,嗯,她說有肩膀靠很有安全感~~~(鬧著玩的。。)

再說回題主。
其實,我覺得題注真正在焦急焦慮的,似乎不是安全感的問題。
我認為的安全感,往簡單里說,比如我怕黑,我去哪裡都會帶上手機,或者是手電筒,看到光我就很有安全感,比如女生走夜路會害怕,缺乏安全感,當你帶上電棍夜行呢?

校園和社會是一個很大差別的地方,很多人,應該是絕大部分即將要結束大學生活的人,都會經歷一段恐懼期,變得暴躁不安,上一刻心裡灌滿想法,下一刻又泄了氣,人也變得反覆無常,把這個歸結成缺乏安全感,其實我覺得更多的是對未來未知生活的恐懼。
就像婚前恐懼症吧。
只是結束一種生活方式,而開啟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壓力與挑戰並存,讓你走在路上任何時候,多覺得周圍的人在關注你,其實他們只是和平時一樣的目光,但是你覺得很不一樣。

我的建議:
① 合理安排時間,最好是定計劃表出來,每天幾點幾點做什麼,不要給自己多餘的時間去想一些其他的事情。
②在這樣的時候,不要輕易做任何的決定,多諮詢可靠的親戚朋友的意見,然後再綜合考慮,做決定,不要一時衝動;
③不要給自己定過高的目標,偶爾的滿足感,會增加你的自信,讓你面對他人的目光時增加底氣;
④你最大的問題,似乎並不是這些問題,從你所說來看,你好像在人際交往先得很頹廢,甚至以最後的字眼來描述你的現狀,你真正奢望逃離的,是你現在這個圈子。
一個人不喜歡和你做朋友,可能你們彼此都有問題,但是兩個,三個,許多個,你就該反思你自己的問題了。

世界是一個大的環境,圈子雖然有差異,但是也有相同的地方,如果不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某些原因,噩夢是可以複製的。
父母家庭環境的成因,對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有損有益,當你長大的時候,你就應該學著去修復自己性格里的不足點,我們努力學習,長大,為的不就是這個么?
不要過多的把責任歸咎為成長環境,和你周圍的環境。
以後你會遇見從更深淤泥里爬出來的人。
題主,你真正忽略的是這個。


安全感這個東西跟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相關,時光無法倒流,所以也無法輕易改變你缺安全感的心理。要別人給安全感,要麼父母(但他們至今為止是失敗的),要麼男朋友/老公給予一份無條件的愛,所以心理學上才認為戀愛是人修復原生家庭創傷和修正人格缺陷的契機。但是良人難得,緣分天定,這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如果沒有人指望得上,那就只能靠自己有意識地去一點點糾偏,而且即便付出很大努力,改變也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怎麼改變,需要慢慢摸索,每個人情況不同,適用的方法也不同。
嗯,我自己曾經有一段時間也是對人際交往誠惶誠恐,每天晚上會仔仔細細翻來覆去回想當天與人交談的所有的話,細想有沒有說錯的或者不該說的,然後再糾結一番到底怎麼說更好。心很累。後來我破罐子破摔,心想,我這麼小心還是不免說錯話,我這情商也就這樣了,愛咋咋滴吧,不管了。然後我再也不受是不是說錯話的困擾了。
你也可以這麼想啊,愛咋咋的,反正我心性端正,你們要是看我不順眼或者無端猜忌誤解我,那大不了不相往來,又怎麼了呢,我也沒指望你們什麼啊。做朋友,我一片赤誠,你們愛來來愛走走。


推薦閱讀:

我們抨擊綠茶婊僅僅因為我們嫉妒她嗎?
球場上如何戰勝以身體素質稱雄的對手?遇到愛挑釁的對手該以怎樣的方式處理?
老实人容易吃亏么?
婆婆不能一碗水端平,媽媽對此很有意見,我跟老公在中間夾著非常難受,該怎麼做才能走出這種困境?
如何看待評論里的「然並卵」?

TAG:心理諮詢 | 行為學 | 心理諮詢師 | 人際衝突 | 應用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