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 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例子可以參考? 如何用來指導我們的生活?


建議題主先去了解一下「知行合一」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很有可能與題主的初衷不一致。

陽明先生說「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理解的「用知識指導實踐」,而是 「知行本來是一物」 ,思想淵源要追溯到陸九淵的心學。從這個角度說,指導生活這種說法根本不在陽明先生這裡;真要指導生活,得看朱熹那一派的理學,他們說的知、行是」鳥之兩翼、車之二輪、不可偏廢」,才有指導生活這種說法。


子曰: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道是對的,那就去做;知道是錯的,就不要去做;這叫知常,守常。
知道想要,那就去爭;知道不屬於你,那就別埋怨;這叫知妄,無妄。
知行合一,大多數人連知都做不到,根本談不上知行合一
PS:答主也做不到。


知不是知識,是良知,不假造作,屬形而上,和佛家的體類同,行就是用,不離開良知,就是知行合一。譬如去吃飯,自然就是知餓了,這個知餓和吃飯是一體的。
而當一個人(自以為)知道一件事,但卻不去做的時候,其實還不是真知,良知已經轉換成利益的計較,天人交戰了。知沒了,行也就不可靠了。
格物就是為了致知,致知就是致良知。陽明先生說他五十歲之後的體悟,一切的學問歸根結底,無非就是這三個字,所以可以說這個知,是最要緊的。
知行合一沒那麼玄,如果有人想以此找出什麼發財之道,恐怕也會失敗。


王陽明這樣的儒學集大成者的思想,代表了儒學在明代的發展,就像孔子的「仁」、孟子的「義」、朱熹的「格物致知」一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也可以有無數種理解,這類學術流派是很多的。
談到知道生活,沒必要去糾結於喜歡的某個思想家的某種思想,因為,說「我用XXX的XXX知道生活」是一種歸因方法,這個其實並不科學。做自己認為對的就好,絕大多數人是不可能靠幾個名詞來撐起自己的生活的。


知行合一時時刻刻都用得上啊。陽明說知行合一就是讓人知道"一念發動處即是行",所以在自己心上用功,把那些惡念都克掉。舉個例子,你開車有人強行併線,你可能會閃過一個念頭:真他媽的想揍他一頓!雖然只是一個念頭,但陽明會說你已經"行"了。這時候你就要問你的良知,我為何會有這麼衝動的念頭,到底對不對?而不是過去就算了。因為下次某人連續別你兩次的時候,你可能就忍不住了,真把人揍了一頓。也許你還被警察帶走了,也許連續別你兩次那個司機是帶者發高燒的兒子趕赴醫院,也許他真的就是一個混蛋。


山腳貓說的其實對王陽明的思想理解的非常深刻,不過可能不是你想要的那種回答。你的問題我覺得可以通過了解基督教和閱讀《聖經》找到答案。注意,我這裡不是在向你傳教。


推薦閱讀:

馬上要結婚了,給老婆寫了一封信,老婆很生氣,大家覺得我寫的有問題嗎?
如何正確地得到他人的認可?不被說成是裝逼之類的
為何農業部批准上市轉基因食品,罵聲一片?
如何看待大陸夫婦因男童街頭大便被拍,而與港人發生衝突一事?
為什麼高壽老人還會選擇用自殺結束生命呢?

TAG:生活 | 社會 | 人文 | 知行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