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會欣賞話劇?
既然題主的問題是「話劇的魅力」在哪裡,我就淺薄地說兩句吧。
當我們要分辨什麼是某樣東西的獨特魅力時,我們自然需要了解到,哪些魅力是它獨有的,不與其他相似類型共享的。
依我看來,話劇的魅力有這麼幾點:「文本」 「舞台」 「儀式感」
一樣一樣說。
1. 文本
在「話劇」範疇內,文本永遠是一部戲之源。與其他戲劇表演形式比較,話劇文本的重要性是最為突出的。好的戲劇文本,一定是語言優美而精鍊,內容緊湊而自洽,寓意深遠而綿長的。如果戲劇文本弱了,而需要靠其他元素的彌補,只能把一部話劇做到「還不錯」,而做不到「棒極了」。
凡是優秀的作品,單是文本自身就能夠發散出許多魅力。一個優秀的劇作家,本身一定是一個優秀的作家。莎士比亞,王爾德,易卜生,契訶夫,他們的劇本完全可以當做文學作品來讀。單憑對話塑造人物和故事,這其中蘊含的功力和美感是值得再三咀嚼的。
2. 舞台
舞台之於話劇,就像鏡頭之於電影。沒有舞台,話劇就不可能呈現。當然,舞台的定義很寬泛,不管是我們習慣的鏡框舞台,新式的各種變種舞台,甚至是環境舞台,凡是話劇,都少不了一個舞台。而話劇在此處最有魅力的角度在於,在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全景呈現」的。你很難想像一個電影如果每一場都是一個長達半小時,不變換任何機位的長鏡頭,會有多麼的「實驗性」和難以接受。舞台正是這樣的一種「長鏡頭」,而話劇在這種情況下就能做到讓你全神貫注,深入其境。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正是舞台的魅力。
話劇舞台的魅力,靠對話,靠調度,靠事件,靠節奏,靠空間,靠聲音,靠燈光。它對於觀眾注意力的指引不會像鏡頭語言那樣「指哪裡你就看哪裡」。話劇對於觀眾的注意力則更是一種「柔和的征服」,通過導演的設計和演員的表演,自然而然地引導觀眾關注舞台重心。
3. 儀式感
戲劇起源有兩說,古代巫術儀式的延續,又或是祭祀天神的表演。不管哪種,都免不了要讓戲劇帶上一層儀式感的面紗。在現代社會中,幾百個人坐在劇場這樣一個密閉空間內,觀眾和演員一起置入一個故事或是一個主題幾個小時,這是其他藝術形式很難想像的。現代藝術和行為有太多選擇向「酒神的狂歡」寄託靈魂。人類的本能是什麼?自由,擺脫束縛,自我解放。當代越來越多先鋒戲劇的精神圖騰阿爾托,也正提倡將戲劇的儀式感重新樹立。
在我看來,在現代社會中能夠建立起儀式感是難能可貴的事情。向人類本性的回溯,花個兩百塊錢就能在劇場內體驗,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拋磚引玉,提了三點「話劇的魅力」。之前也有看到問題是「話劇和電影有什麼區別」?我想根據上面的也能夠解釋。
歸根結底,話劇是舞台的藝術,電影是鏡頭的藝術,而演員的表演,其實只是載體罷了。
很簡單,看優秀的戲劇。
現在國內的戲劇作品水平參差不齊,優秀劇團里也有水平不夠好的演員,(比如北京我特喜歡的某劇團,一美女配角演員,從頭到尾都讓人齣戲)。所以題主表示不能欣賞戲劇的魅力有可能是沒有看過水平好的演出。
戲劇這種東西很微妙的,一齣戲是否有魅力,是一個整體配合(包括觀眾)的結果。
水平不夠好的作品魅力值就很低,比爛電影的殺傷力還要高;或者很好的劇本導演燈光舞美配合之下,演員不夠好也是沒辦法把整齣戲「有魅力地」deliver給觀眾。去看看優秀團隊的演出錄像是個好辦法。
大眾接受度比較高的,比如:金士傑老師版本的《暗戀·桃花源》;郭濤和段龍版本的《戀愛的犀牛》都是不錯的作品。
還有,不要局限類型,各種舞台劇音樂劇都可以接觸一下,經典版本的《貓》、《悲慘世界》、《理髮師陶德》網上應該都能找到資源。最重要的是,覺得看不下去就關掉,開心最重要,不用勉強自己去接受某一種藝術類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喬我覺得話劇/戲劇和電影最大的不同就是現場性和即使性,劇中所有的事件,人物,對話,即便是回憶,也是以現在時呈現在你眼前的,所以去現場看和看一場演出的錄像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
另外,找一些劇本來讀也是一種方式。因為格式等原因,劇本讀起來會和小說很不一樣,但如果你適應了就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懂戲劇懂得越多就越能夠欣賞它,不論從哪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都不可能一下子讓一個不懂得的人了解得更深。每個孩子都學過畫畫,不代表每個人都能欣賞得了美術作品,同理,每個人都看得懂戲劇情節,不代表每個人都能完全理解一部劇。所以,欣賞你能欣賞的部分就夠了,何必強求太多。平時多去了解才能厚積薄發,欣賞藝術,沒有捷徑。
鄙人在此不得不插嘴,如果題主單純的是為了尋找話劇的魅力所在。再不排除你很不巧看到了某位編劇亦或是導演的敗筆的情況下你會足足摔個大趴,可以嘗試一下去和話劇相處,磨合,首先話劇並不是天馬行空的賣弄文筆和表演,任何種類的舞台形式的戲劇演出都是要有堅實的基礎的。 通俗了講,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戲劇的普通觀眾,建議你多接觸文學。 鄙人作為一名年輕的編劇認為如果托李文學,那戲劇便不復存在。他即使文學的n種體現形式,有事文學,歷史,體質,人情,社會,周遭的一種升華。戲劇無國界,無時間,有種類無種族,但想要欣賞著實要有一些紮實的文化基礎,超長的推理能力,以及非與常人的逆向思維,抽象思維。熱愛戲劇和愛一個人一樣,愛的是她的本身,是他的全部,而不僅是他帶來的價值,利益以及存在感。我的方法是,讀劇本。
網上有下《戀愛的犀牛》和《琥珀》的劇本,都是經典的愛情劇。一定要找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沖一杯熱茶,在陽台上大聲朗讀。把自己帶入到劇本中去讀,或者想像自己在蜂巢劇場表演,如果有朋友跟你演對手戲則效果更佳。
我就是這麼愛上話劇的,可惜以前上學的時候沒有膽量上台做個話劇演員,後悔...
我不太喜歡話劇,不過只是那種「我們兩個不合適」的不喜歡,不是「你長得太丑了所以我不喜歡」的不喜歡。實際上話劇還是有其魅力的,我覺得其中一些值得補充一下。
我覺得話劇最大的魅力之一在於其現場感,臨場感,正如吃拉麵大家都喜歡吃師傅現場拉的(偷笑),飯店裡喜歡打現炒現賣的招牌,電視節目喜歡現場直播,女人生孩子當爹的都想圍觀(大霧),為什麼?因為新鮮,因為那種對未知的期待感,即使你讀過劇本,看過無數次這場戲,但每次的現場表演,演員的臨場發揮總是會有所不同,他們總是會有臨場發揮的,所以每次話劇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話劇里,演員與觀眾同處一個時空,演員的氣場可以感染觀眾,觀眾的氛圍可以調動演員,這是影視所不能具備的,在話劇里,演員在表演中與觀眾的互動是常見的,這種互動往往成為表演的一部分,演員會經常跑到台下,或在台上與觀眾直接交流。這對雙方都是一大樂趣所在。
有的人,對於一件藝術品是如何做出來的很感興趣,所以蛋糕房會把糕點師的工作室做成透明的,一件瓷器的燒制過程,一件雕塑的製作都會被拍成影像供欣賞,話劇也是這樣,它無形中迎合了觀眾這種喜好。一台成功的話劇不僅是製作者的功勞,它更應該是觀眾與話劇製作者共同完成的作品。
影視演員們的表演通常是沒有外人圍觀的,他們在排除干擾的同時,也失去了觀眾們帶來的激發。好的話劇演員總是「人來瘋」的,他們對於觀眾更有感情,更有依賴感,已經不僅僅是衣食父母這麼簡單。
影視演員也許不需要太過入戲,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製作方式天然割裂了他們情感和精神的連續性,而一個好的話劇演員必定是要入戲的,在台上的時候,他們就是角色,很多話劇演員很難自拔,比如《暗戀桃花源》里的男主角,有興趣可以搜索。
當然,相聲也具備這些特徵,但話劇與相聲當然是不同的。可以說話劇的這種現場的形式所帶來的魅力是無法被取代的。看過國內小劇場 看過商業大劇場 看過人藝經典劇 看過kevin spacy的理查三世
不懂學術 只談感受話劇最特別的是參與感 面前有人在說話在肢體表演的感覺 比看屏幕的感覺強烈多了 更容易讓觀眾去聽去看去感受 好的電影會讓人回味 好的話劇也一樣 但我個人感覺這個回味的感受不太一樣
如果說對電影的感覺像是穿漂亮衣服 那對話劇的感覺更像吃到美食 穿衣服和吃東西的感覺 雖然都是喜悅 但卻不那麼相同 這種由內而外的參與感是話劇獨有的魅力之一
再說演員的表演 看話劇非常明顯能看出演員的水平和風格 我雖然不懂各表演派別的特點 但是看戲看多了好壞總能分辨 你會很容易發現這個演員演的好那個演員走神了 而且都是不可複製的唯一經歷
電影就不一樣 演員的表演可能是經過多次打磨而形成的 呈現出來通常都是他們最好的一次表現 觀眾對故事的印象通常都大過表演 反正我對電影演員的表演沒有對話劇那麼敏感 尤其是舞台上的群戲 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也是很有趣的感覺不一樣的話劇類型給人的感受都不一樣 小劇場 大劇場 國外劇團 看過的這些表演總會在心裡留下些東西 其實很多故事我倒不那麼記得清 但當時看戲的情緒和感覺都印象深刻 我覺得這是話劇異於其他藝術形式的最大特點 它可以讓觀眾融入其中去主動感受自己的情緒 和自己對話 而不是被故事牽著走去被動感受人物的情緒
總結下來就是好的話劇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更能讓觀眾爽爆 包括演員謝幕觀眾的掌聲都是一種有意思的體驗 比電影散場嘩啦啦悶頭走人感覺要好得多的多三年前的回答但是到現在都會收到贊同和感謝,所以覺得有必要再來重新整理一下我的答案。
題主問:如何學會欣賞話劇。因為他/她感受不到話劇的魅力在哪裡。我認為靠我在這裡唾沫橫飛的給你介紹話劇的魅力都是無用功,一切都是要去到現場才有實際意義。在場,才是戲劇最大的魅力。所以我打算省一點我的口水,給幾個「如何走進劇場」的小建議。
1.剛開始看戲,不要輕易嘗試先鋒、解構的作品。
戲劇像所有其他的藝術一樣有其發展規律,個人的戲劇觀也是隨著看戲的積累逐漸改變的。先鋒實驗等等類型的話劇,大多數導演都默認觀眾有了一定的觀劇量,並且可以接受他的戲劇觀;這種戲劇類型的受眾類型其實非常的小。但我的意思並非你一定不能去看,而是不要「輕易」選擇。如果你選擇了這類型的戲,請你先做好功課,對於這部戲和其主創有一個預先判斷和了解,並且覺得自己可以接受其中可能會出現的某些元素,然後再進入劇場。2.不要選擇噱頭過大,商業性太重的作品,例如「大ip」作品和開心麻花。
答主從兩個角度來簡單解釋這條非常招噴的建議。
如果你在某部戲的宣傳中發現了如下幾條,建議不要把這些戲做為第一次進劇場的劇目,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誤傷。
「大型多媒體」 「ip」 「3d」 「視覺震撼」 「瘋狂爆笑」 「渣男剩女」等等……
我並沒有說這些戲絕不可看,而是不建議剛開始看戲的人看。
- 假如看過之後覺得這些戲好看,那麼答主建議不要把這些戲做為初入劇場之選擇的理由是:答主不希望你覺得這是戲劇唯一的樣子,或者讓這些類型的戲成為你日後看戲的第一選擇。答主希望你感受到的戲劇魅力可以更加豐富多元。
- 假如看過之後覺得這些戲難看,答主就更不希望這些成為你對戲劇的第一以及唯一的體驗了。
畢竟剛入劇場的觀眾對戲還沒有非常完整的判斷。如果你已經逐漸了解戲劇了,對於戲劇的認識越來越完整了,答主認為你不妨去看看,然後再自己做判斷。
3.選擇一個有名的劇本。
劇本是戲劇的根本,如果一個戲的劇本不達標,導演演員舞美等等一切都是無法拯救這部戲的。在沒有辦法確認劇本好壞的情況下,選擇一部知名劇本的戲是基本不會出什麼意外的。如果你看到一部戲的主創人員名單里,編劇在導演「八百米」之後,其中隔著多媒體設計、視覺總監,甚至演員、舞美設計等等,就請毅然決然地放棄它吧。4.選擇一個知名的戲劇機構出品的作品,或者選擇製作過至少五部戲的機構出品的作品。
不乏有第一部作品就質量過硬的公司,但是更有大量為了趕上某個潮流而匆忙做了一部或兩部戲就再無下文的公司。答主不能讓你冒這個險。還是那句話,隨著你對戲劇越來越多的認識,之後大可以自己做判斷。5.選擇一個有代表作的導演的作品。
翻譯過來其實就是,選擇一個有名的導演。基本上,如果你選擇了一個知名的戲劇出品機構,對於戲劇的主創班底便可以基本上放心了。有了一個好的主創班底,一部戲難看的可能性就不太大了。6.最後,選擇一個你感興趣或者引起你共鳴的故事。
在選擇戲的時候,請務必看故事梗概,如果它講述的故事或者探討的問題你非常感興趣,或者你在生活中又過相關的體驗,那麼就去看吧。在這種情況下,你能更加輕易的感受到「現場」的魅力。然後,我想在回應一下對我之前答案里「不過我確實認同走進劇場的觀眾鑒賞層面會相對較高一些(若噴請輕噴- -),首先大部分話劇票的價格框定了話劇觀眾的經濟水平。」的評論。
(畢竟是兩年前的評論,可能她現在觀點已經與當時不同,以下回應只針對當時的觀點,並不針對這位知友。)
這位知友說「我一個學生黨還不是照樣捨得花200看個話劇」,這認證了票價高,但是認為票價高不是阻止進入劇場的理由。這就說明她是一個熱愛話劇的人,她的消費觀是「雖然貴,但我願意為了這種精神層面的消費買單」。那麼她就是一個對於精神生活有訴求的觀眾,一個懂得欣賞藝術的人。這就是我認為的所謂「鑒賞層面相對較高」的人。
再者,如果一個人在他的消費理念里,幾百塊是非常不值一提的小事,他對於幾百塊所購買回來的東西/體驗並沒有高預設,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選擇購票進入了劇場,是不是說明他的經濟水平相對來說比較高呢?我認同她在答案中說的,票價提高的原因是因為劇院必須提高票價。但戲劇的票價高,絕不僅僅因為電影衝擊了戲劇,而是其成本和演出性質所致。我在之前的答案里也說明了,一個戲是不能像電影那樣同時在多處上演的,而且,為了達到最佳的觀演效果,戲劇演出也必須限定觀眾人數。也就是說,只有這有限的觀眾,來分擔這一場演出的成本,並且使其盈利(這個在目前的中國戲劇市場基本不可能)。另外她在答案中說「這跟它定位給什麼人群看有個毛線關係」:我從沒有說過戲劇定位給高收入和高鑒賞水平的人看,而是只有這些人才會去看戲。這兩者是有區別的。
但是,戲劇定位人群是高收入和高鑒賞水平的並無錯誤。她在評論中說起西方都是窮苦大眾看戲:戲劇誕生於希臘,奴隸民主制的希臘政治領袖十分重視戲劇的宣傳教育功能,所以政府大力修建露天劇場,而且向窮苦公民發放津貼讓其走入劇場看戲。這個是完全的政府行為,我認為並不能成為現在戲劇受眾的依據。
最後也是評論中最讓我不舒服的一點,就是「即便散場時很多人其實也沒看出個頭目,也迫不得已裝裝B用力地鼓掌鼓了1分鐘」。不知道因何判斷這些人沒有看懂,更不知道為什麼就說這些人是為了裝逼而鼓掌。這種評價讓我覺得難免有站在了高點去看待這些「看不懂的人」的嫌疑:不能因為某些人看不懂某部戲,而認為他們不如看得懂這部戲的人。
退一步講,整個團隊做一齣戲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和勞動,即便沒有看懂,鼓掌我認為也是應有的尊重。再者,戲劇是見仁見智的事情,藝術從來沒有正解。做為一個戲劇人,我感謝所有走近劇場的觀眾,更感謝所有看戲結束的評價和討論。只有在討論和爭辯中,戲劇才能長久的走下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進劇場。
2016.5.19 01:18
——————————————————————————————————————————
首先我想說的是,任何東西,有人喜歡有人討厭,這都是很正常的事兒。就像有人覺得一代宗師牛逼爆了有人覺得它很難看是一樣的道理。不必覺得是知識構成的原因,興趣性格所致罷了。
其次我想說,很多人認為話劇是小眾文化產品,其實這是由於話劇的觀演性質所致。劇組是實打實的在台上真演,所以由於體力限制他們不能持續演很多場。再次,它不能做到像電影那樣全國各個地區上映。種種原因,決定了話劇只能被一小部分人看到——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一部再火的話劇也不能引起大範圍的討論,這更使得它的傳播受限。試想,人人都在微博人人上吐槽一個電影或者誇一個電影,那麼你走進電影院觀看這個電影的可能性就會大很多。而現在有一種普遍觀念就是,越小眾的東西越高級(我猜測你也很有可能是受這種思想蠱惑才回提問出是否是知識構成的原因這樣的問題的),其實- -只是性質不同罷了。
不過我確實認同走進劇場的觀眾鑒賞層面會相對較高一些(若噴請輕噴- -),首先大部分話劇票的價格框定了話劇觀眾的經濟水平。再者話劇小眾,因為基數小,所以奇葩的數量會相對減少。我也確實在劇場認識了很多很有想法的人。
另外,電影其實同話劇、書籍一樣,都是一種表達和引起思考的手段。但是隨著電影商業化的步伐,大量商業電影的湧出,所以它越來越被認為是一種並無多少營養的消遣,其實非也。好電影還是存在的,只不過沒有收到太多重視罷了。要知道,現在話劇的商業氣息也越來越濃郁了,公眾關注的點開始放在這個話劇好不好笑,或者好不好哭,又或者有沒有明星。大批商人出現在話劇行業,最賣座的戲早就不一定是好戲了。
接著,重點來了。作為一個熱愛話劇的觀眾,我一直以煽動周邊人走進劇場為己任。
我首先覺得,你對話劇不感冒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很有可能是你初初接觸的戲的原因。如果樂意,可否告知一下你看過的話劇名稱?我曾帶我姐妹兩次走進劇院,兩次戲都沒對她胃口。這真不是我的錯兒,她進劇場看的這兩出全是我並不是很推薦,只不過剛好有免費票子,她一聽免費就去了= =(我並非指免費的資源不好,而這兩部戲也並非是對外不售票的)要知道,就算一個看話劇的老觀眾,也不一定每次挑到的戲都非常理想。所以,如果你真的希望能過體會話劇的魅力的話,就多多看幾處戲。不妨找身邊一個了解你喜好並且常常進劇場的朋友為你推薦一兩部。或者乾脆就去看看一些好評較多,比較經典的劇目。看的戲多了,自然就多少會培養出自己的話劇品味。
話劇的魅力見仁見智。如果你實在是覺得它沒有什麼出眾或者吸引你的地方,就算了吧。真沒什麼,我那個姐妹死活不再肯去看戲了,我還是認證她是我姐妹兒的哈哈。再不濟一點說,從經濟角度考慮,電影要比話劇省錢方便多了。
我也不知如何欣賞,隨便瞎說說,就是非常喜歡看人物聚在一個場景內,可以看到每個人都在表演,心理活動寫在臉上,巧妙的人物出場設計,把所有衝突都聚集在一個場景內做為曾經話劇社的主力男一,我覺得話劇的魅力一個詞來概括:張力。這種張力既來源於本子也來自於表演。
如何愛上話劇?根據大學時表演的經驗,大多數人不看話劇其實是看不懂。話劇的劇本受篇幅限制是非常非常苛刻的,2個小時的表演,人物的出場、劇情的展開、伏筆的落下、迭起的高潮等等,寫本子的人思索再三,看的人懂了自然便是叫好連連。但不明白的就難免覺得晦澀。
從這點上來看,如果樓主真的要想愛上話劇,建議先從喜劇看起,因為這類劇情簡單,先從喜劇去理解話劇的舞台魅力(演員、燈光、布景、音樂等等),基本上這類喜劇小劇社周末都會有。
至於先鋒劇,說心裡話,我感覺並非所有人都會喜歡。先鋒劇的表現形式具有很強的導演的個人風格,孟大師的作品也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最後,別把話劇想的多麼的高深,與知識結構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題主看不懂話劇就和我看不懂韓劇是一樣一樣的,多看就是了,引用軒尼詩的廣告詞:愈欣賞,愈懂欣賞!舞台美感
每個人都有其欣賞的側重點,都是看多自然會有感悟和偏好。
劇情
台詞
劇本風格
情境
人物魅力
畫面
故事所表達的靈魂。
照著別人的角度來欣賞,如果欣賞不到靈魂和樂趣,那也不過是附庸風雅而已
看過的話劇不多,也不是很想去劇院現場看,一是價格對我這個小北漂來說略貴,二是現場也不一定能看清楚聽清楚啊,離得遠,周圍嗑瓜子、聊手機的,嚴重影響看戲效果…… 還不如在網上看現成的呢,反而看的更加投入。當然網上片源很少
喜歡看的原因:
1 台詞好。有的如詩如醉,有的一針見血,有的激蕩人心,對於我這個平時說話就文縐縐的人來說很對胃口。
2 想像空間大。電影是用鏡頭轉換來敘事,而話劇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中,但並不表示就是單一維度的。在一個固定的空間里,跟著話劇你的思維能去遙遠的國度,能去過去未來的時空,能去心底最深最深的地方,能讓你的思維三維四維更多維,這種效果(我稱之為話劇的技術能力)能讓人完全的投入。這跟吃著爆米花看一場電影的心理體驗是完全不同的。(當然也有好電影讓人慾罷不能)
3 再就是好演員能拓寬你的思路。好演員能把你想像中的一個人物變得立體,讓你投入進去,而電影總是時時刻刻提醒我我是在看電影。
不認為看話劇的就品味高,不管是一邊摳腳一邊看,還是完全投入看,這跟品味沒關係
其實話劇就是藝術形式的一種嘛,而且相對小眾,有人不喜歡是正常的,尤其是要正襟危坐在劇院狹小的位子上保持兩三個小時時間,而且不買高價票也幾乎看不清演員的五官,相對電影這種票價便宜且大熒幕的視覺衝擊來說的確不是特別討巧,但話劇也因為不能像電視劇那麼冗長,電影那麼豐富,而顯得更加純粹,這是一種表演上的純粹,觀眾能夠通過話劇這種誇張、寫意的方式來更加強烈、深刻地感受到戲劇的張力。
當然不排除某些不夠水平的作品和演員,建議題主先從比較大眾、已經獲得了不錯口碑的作品入手,比如《暗戀桃花源》,《戀愛的犀牛》,還有開心麻花的喜劇系列等,找找感覺,實在不行也不必勉強自己,藝術形式豐富多彩,不必非要死磕某一種。
首先 你得找一場值得去欣賞的戲。很早的時候看過一場戲,現在來評論這場戲從導演到演員,一概記不得了,劇情也是模糊的,得去翻翻簡介,哦...是他他她他他,可是他們又是誰呢,還是無法驅使我好奇去了解。腦子裡搜索的關鍵詞是它的編劇-----伍倫.艾迪。
所以先從慕名而去的編劇講起吧,不過看完這部戲後其實兩者也不搭噶。因為中內外文化、語言的差異,很難使一部外國話劇原汁原味地搬到中國舞台上來,改編成中國人演講著中文的戲,導演不夠大膽,演員舞台控制力不夠,觀眾理解力不夠,都會讓整部戲變得彆扭,乏味。所以不要輕易去看由國外編劇改編的話劇,即使藏在本子後頭的編劇多吸引人,在導演、演員一層一層通過各人的理解去演繹,再搬上舞台來的時候,很容易就失去了它原本的味道,與自己的理解相違背,這容易讓人失望。這是一。
其二、好的劇場生產好的戲劇,選擇話劇的時候最好能夠選擇好的劇院。首先得大,這是最直觀的。一個大的舞台往往可以通過布景,多場景的切換,巧妙的燈光來多層次多方面地去展現。一場好的戲劇往往已經不僅僅停留在故事的闡述、台詞的風趣,而是融合藝術的表達。多層次地給人以震撼的體驗。
其三、大導演的戲往往不會差。話劇不比電影和電視劇,導演演員五花八門,更新迭代,隨時都有新人,都有熱播的劇,誰都可能出名。在這點上話劇很難,執導一部好的話劇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累積的。大的導演往往會獲得更高的經費、更多的時間,以及他的閱歷、老練的手法去生產一部好的話劇。這一點,年輕的導演很難做到,畢竟拍出來還是得賺錢的,不能任自己天馬行空地去想像。能夠經的起巡演、歷史的淘汰,其實也就那麼幾部戲。它的更新是極慢的,大多也都出自大導演的手。好的戲,值得一便便地看、推敲、欣賞。一生把這幾部戲看膩了也足夠了。
四是大環境。在不少城市看過戲,給人的感覺是極不一樣的。
首先是上海,上海看話劇的地方很多上海大劇院、蘭心劇院、話劇藝術中心...最喜歡的是話劇藝術中心,票價比較低廉,通常100到200就能解決了,每天都有場次,大大小小的話劇,何時興起隨時都能去看。劇院的裝修也都比較古樸、小小的售票窗一下拉近了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和話劇的距離-----看戲也不過是茶餘飯後的事嘛!但是入場的時候會有穿著正式的迎賓,溫柔地嘲你微笑,也嚴格監督著每個人不準帶食物入場,哦!這又不禁讓人覺得「看戲」真是場高雅的藝術啊!劇院也多處於老城區,安福路、陝西南路都有不少好的餐館,人不多,是解決晚飯和夜宵的好地方。
有時候也會就近看戲——杭州。杭州看戲的成本相對上海就高的多,一場戲下來花費5、6百是很正常的事,通常還得提前預定、買票,晚了還沒有好的位置。得提前計劃好,空出那天的時間,就像看演唱會一樣,是件大事。杭州看戲的地點不多,杭州大劇院、紅星文化、武林小劇場零零散散地不會超過5處。場次也不是隨時有,得花心思去留意,很少做宣傳。劇院通常也裝修地金碧輝煌的,很快把劇院里出來的人拉回到現實生活中來。這種感覺很遺憾,空落落的。在杭州看話劇,更像是給有錢人的獻禮。相對更願意的,做個車去上海住一晚,用一整夜的時間去回味。
今天剛看的人生第一部話劇,在劇場的時候一直在思考,這部劇優秀的地方在哪裡,好在哪,他好看嗎?後面發現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並不那麼重要,在劇場里看到演員在你面前落淚,爭吵,歡笑,其實感覺很奇妙,他們在你身邊,在你耳邊,讓你完全沉浸的聆聽用你的眼,耳去接觸,這些本來就是很棒的感知!而且在這樣浮躁的時代里,話劇的魅力或許就是讓你完完全全沉浸於別人和自己的生活之中吧終於明白了一些好演員為什麼更熱愛話劇舞台。
看了上海話劇藝術節的獲獎話劇&<仲夏&>。
為演員無比強大的台詞功底和表現力驚嘆。
一人分飾多角。有做愛,有捆綁,卻毫不色情。起於肉慾,終於純粹。
一個舞台上的故事,就足夠讓人一邊歡笑一邊熱淚盈眶。是失落的理想,是純粹的愛情,是因桎梏而更加嚮往的自由。
"我們有時做過動人的大夢,單純而熱烈地生活,不去談論邪惡,懷著崇高的愛情去愛一個人"
話劇也許會消亡,但是電影比話劇更高級我不同意。
電影元素太多了,特效,植入,分鏡場景切換,外景環境,以及為了更好地傳播而加入的考量,本身無形之中影響了劇本和表演的權重。
而話劇相對來說一方面是劇本的深度,這個方面好本子永遠是需要的,爛本子會毀了整鍋粥,電影也好話劇也好,都一樣。另一方面則全靠表演的張力。有限大的劇場里,表情看得一清二楚,念白需要中氣十足傳到每個角落(當然現在有擴音設備了),又不能NG必須一遍過,沒你台詞的時候也不能躲在一邊挖鼻屎吃盒飯。總體來說對於整個班底配合默契的要求也會比電影更高。從表演者角度來說,對演技的要求更高。從觀賞者的角度,專註於台詞和表演而不分心的環境代入感更強。
所以總之,也許會像戲曲一樣喜歡的人越來越少,但不代表沒有嚼頭,也不代表就應該消亡。這和有了汽車還要自行車幹嘛是一樣道理。
至於喜歡不喜歡,沒必要強求,這和喜歡吃什麼一樣,沒什麼應該不應該。這個問題的話題怎麼和問題感覺不搭調呢……
跑題求摺疊。
看話劇和這些話題有什麼關係……
如果題主想看某些感覺的話劇,推薦你看孟導的黃湘麗的獨角戲《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有一段用自拍表現手法的表演,很美很有感覺。
不愛看就別看,用得著培養嘛。你不愛吃的東西非得吃嘛。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Benedict Cumberbatch版的《哈姆雷特》?
※音樂劇和話劇的異同有哪些?
※非表演專業的大學生排練話劇,導演演員最應該注意的是什麼?
※為什麼中國傳統戲劇(戲曲)的在現代年輕人中的普及程度不如歐洲的話劇和歌劇?
※如何分析莎士比亞的《馴悍記》?